CN2436791Y - 多燃料油炉 - Google Patents

多燃料油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36791Y
CN2436791Y CN 00250164 CN00250164U CN2436791Y CN 2436791 Y CN2436791 Y CN 2436791Y CN 00250164 CN00250164 CN 00250164 CN 00250164 U CN00250164 U CN 00250164U CN 2436791 Y CN2436791 Y CN 243679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oil gas
flexible tube
magnet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2501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绳以健
王新全
何永水
尹立军
赵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xi Zhongxing Stove Co Ltd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Original Assignee
Cixi Zhongxing Stove Co Ltd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xi Zhongxing Stove Co Ltd, Quartermas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CPLA filed Critical Cixi Zhongxing Stove Co Ltd
Priority to CN 002501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3679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3679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3679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炉,它包括:储油罐、油气输送管、炉体、油气喷射阀、Ω形预热管和盒体,该盒体头部具有一开口,顶部具有一点火口,尾部底端枢接在炉体尾部顶端;Ω形预热管穿过盒体的开口设置在其火盘的上方;油气喷射阀连接在盒体尾部,其喷嘴包括一油气喷嘴和一燃油喷嘴,油气喷嘴位于盒体内的Ω形预热管的两伸出端之间,燃油喷嘴穿入炉体尾部,位于引射管一端。本实用新型对于燃料油的适用范围广,在低温等恶劣条件下均可以迅速安全点燃,特别适于军事野外使用。

Description

多燃料油炉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炉,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以使用多燃料的燃油炉。
一般军事上使用的野外燃油炉是采用汽油为燃料,如图16所示,它包括:一储油罐200,一油气输送管201和一炉体202,炉体202的一端设置一火盘203,火盘203的下部是油气混合室,炉体的另一端设置一具有油气喷咀的油气喷射阀204,油气喷咀通过引射管与油气混合室连通,在火盘203的周向设置一Ω形预热管205,Ω形预热管205的两伸出端一端通过油气输送管201与储油罐200连通,另一端与油气喷射阀204连通。使用时,先打开储油罐200上的油气切换阀206进油气,油气经输送管201通过油气喷咀喷向油气混合室,从火盘203的顶部点火,便可以将油气点燃,燃烧的火焰可以将Ω形预热管205预热,预热完成后,转动油气切换阀206,关闭油气改进燃油,经预热的的燃油可以继续喷出维持正常燃烧。
上述野外用汽油炉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部队在野外作战时,仅用汽油作燃料其局限性较大,而如柴油、煤油或黏度较高的混合油,从喷咀中喷出的油气雾化程度不够不易从火盘顶部点燃,因此这种炉具结构不能满足多种燃料的使用需要。2、燃油炉火盘为平盘直焰式,由于火焰发散角度相对较大,导致与被加热容器之间的换热效率低。3、油气输送管是一单层软管,每次野炊完毕关闭储油罐10后,较长的输送管中都储满了残油,下次使用时,必须先将输送管中的残油顶出,否则,用喷出的燃油很难直接点燃,这不但浪费时间,而且造成燃油的浪费。4、火焰在燃烧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熄灭,例如:流体加热沸腾后的溢出,又如:刮风、下雨等恶劣的自然环境等都有可能导致火焰熄灭。而一旦熄灭,极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燃料油的适用范围广,在低温等恶劣条件下均可以迅速安全点燃的多燃料油炉。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一种多燃料油炉,它包括:一储油罐,其上设有油气切换阀,一油气输送管,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油气切换阀上,所述油气输送管的外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金属接头,每一所述金属接头上设置一蝶形螺母;一炉体,其一端设置一火盘,所述火盘上开设有若干火眼,所述火眼下端与一油气混合室连通;一油气喷射阀,一Ω形预热管,其伸出端的一端与所述油气输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油气喷射阀连通;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盒体,其前部具有一开口,顶部具有一点火口,尾部底端枢接在所述炉体尾部顶端;所述Ω形预热管的伸出端穿过所述盒体的所述开口,所述Ω形预热管的Ω形部分设置在所述火盘的上方;所述油气喷射阀,其连接在所述盒体尾部,所述油气喷射阀的喷咀包括一油气喷咀和一燃油喷咀,所述油气喷咀位于所述盒体内的所述Ω形预热管的两伸出端之间,所述燃油喷咀穿入所述炉体尾部,位于所述引射管一端。
所述盒体的点火口上可以设置一掀盖,所述盒体底部前方可以设置一沉油槽。
所述火盘的上表面自外向内逐渐下凹3~5毫米呈浅盘状,所述火眼为自所述火盘靠近中心处向外倾斜呈放射状设置的细槽,每一所述细槽的槽型走向与该细槽的外端点至圆心的连线呈一10°~20°夹角,每一所述细槽的槽深走向与过该细槽的垂直面呈一25°~35°夹角。
所述油气输送管还包括一内软管和一与所述油气切换阀上油气出口连接的金属接头,所述内软管的输出端伸入所述外软管内,且与所述外软管的输出端端部留有一间隙,该间隙与所述油气切换阀上的燃油出口连通,所述内软管的输入端与所述金属接头连接,且露出所述外软管的输入端,在露出的所述内软管和金属接头上套设一弹簧。
可以在所述炉体上安装一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包括:一阀体,其中部具有一将所述阀体隔成两阀室的隔挡,所述隔挡上具有一连通两阀室的通孔;一电磁阀,其设置在一侧所述阀室内,此侧阀室的径向具有一油气进口,在所述电磁阀上设置有一轴向活动端,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活动端之间设置一弹簧,所述活动端在所述电磁阀吸合状态下远离所述通孔,在脱离状态下封闭所述通孔;一热电偶,其探头端设置在炉体热源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热电偶产生的电势带动所述电磁阀吸合;一控制杆,其设置在另一侧所述阀室内,此侧阀室的径向具有一油气出口,所述控制杆的手控端设置在所述阀室外端,所述控制杆的被控端,在通常状态下将所述电磁阀的活动端顶离所述隔挡,在工作状态下远离所述电磁阀的活动端。
所述储油罐上的油气切换阀可以包括:一油气开关,其通过一针阀从轴向连通油气切换阀上的油气总出口;一进油气管,其设置在所述储油罐内,且与所述针阀连通,所述进油气管上部具有一气孔;一燃油开关,其与所述油气开关呈90°设置在所述油气切换阀上,所述燃油开关通过一针阀在径向连通所述油气总出口;一进油管,其设置在所述储油罐内,且与所述针阀连通;打气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油气切换阀上,且与所述储油罐连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设计,其具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一个独立的预热系统,因此在使用柴油、煤油、角度较高的混合油等多种燃油作燃料时,均可在离油气喷咀很近的盒体的点火口上点燃喷出的油气预热,既使在低温等恶劣环境中,点火也非常快速安全。同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像普通汽油炉一样,使用汽油作燃料,直接在火盘处点燃预热。2、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盒体枢接在炉体上,因此在预热时可以将盒体向上抬起,使点燃的火焰顺着Ω形预热管的伸出端向上,抱着Ω形预热管燃烧,这样,不但可以使Ω形预热管被迅速加热,亦可以使Ω形预热管下方的火盘减少受热,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燃油喷咀喷油后火盘过热产生的回火问题。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盒体底部设置了沉油槽,因此盒体内的残油在预热时可以助燃,而盒体顶部的掀盖可以保持盒体的完整和清洁。4、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火盘设计得向内凹,且将火眼设计成在火盘径向和轴向均有倾斜度的细槽状,使油气燃料在喷出火盘的路程加长,同时使燃烧的火焰呈螺旋状转动,即旋焰,此旋焰带动其周围的空气作相应的旋转运动,加剧了空气流通,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进而使燃烧更加充分。5、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油气输送管设置为内、外两层结构,并结合储油罐上的油气切换阀控制,使油气通过内软管输送,使燃油通过内、外软管之间的的夹层输送,从而达到了油气和燃油分流,瞬时切换的目的。同时,由于不存在残油需要先排除的问题,因此操作安全方便,节省时间,也不会造成倾倒残油污染环境的问题。特别是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的油气切换阀配合,连接更加快捷方便。6、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熄火安全阀,在安全阀的一侧设置了热电偶和电磁阀,在阀体另一侧设置了控制杆,因此可以通过热电偶受热变形控制电磁铁的吸合和脱离,通过控制杆被控端的位置控制在电磁铁脱离状态下是否顶住其活动端,一旦燃具发生意外熄火,便可以迅速切断油路,防止油气向外散发,有效地避免了由此而引起的各种事故。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野外行军或野外勘探等环境的野炊中。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预热管与喷射阀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火盘主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气输送管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气切换阀主视图
图10为图9的A-A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B-B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熄火安全阀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A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熄火安全阀处于工作状态时电磁阀吸合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熄火安全阀处于工作状态时电磁阀脱离状态示意图
图16为现有技术的汽油炉结构示意图
如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炉体1,炉体1上设置一火盘20,一油气输送管30,其一端通过一油气切换阀50连接一储油罐10,油气输送管30的另一端连接一熄火安全阀100,熄火安全阀100安装在炉体1上。
如图1、图2所示,炉体1的前部为一油气混合室2,油气混合室2的顶部设置一火盘20,油气混合室2内设置一连通炉体1尾部的引射管3。在炉体1顶部通过转轴4枢接一盒体5,盒体5顶部具有一点火口6,盒体5前部具有一开口7。如图3、图4所示,一油气喷射阀8,其上分别设置有一由油气开关9控制的油气喷咀11和一由燃油开关12控制的一燃油喷咀13。油气喷咀11位于盒体5内,燃油喷咀13位于引射管3内。一Ω形预热管14,其两伸出端从盒体5前部的开口穿入,其中一端通过一油气接口15与油气输送管30连接,另一端与油气喷射阀8连接,Ω形预热管14的Ω形部分位于火盘20的上方。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盒体5上方的点火口6上设有一掀盖16,盒体5底部前方设置一沉油槽17,必要时,可以在沉油槽17中放一些油助燃。油气喷射阀8上的密封垫用膨胀石墨制成,为便于移动和支承炉体1方便,可在炉体1上设置一提手,其既可以提拿,又可以作为炉体1支承使用。
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火盘20(已另行申请专利)包括一火盘本体21,火盘本体21的上表面自外向内逐渐下凹呈浅盘状,火盘本体21在靠近中心处比过火盘本体边缘处的水平面低3~5毫米。火盘本体21上开设有若干火眼,火眼下端与油气混合室2连通。火眼为长短相间的细槽22,其自火盘本体21靠近圆心处向外倾斜呈放射状设置。每一细槽22的槽型走向与该细槽22的外端点至圆心的连线呈一夹角,此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0°~20°,一般在15°左右。细槽22的槽深走向与过该细槽22的垂直面也呈一夹角(如图7所示),此夹角取值范围为25°~35°,一般在30°左右。细槽22的宽度为0.5~1.5毫米。本实用新型能使整个火盘本体21表面的火焰呈螺旋状旋转,使燃料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均匀,从而使燃烧更加充分。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气输送管30(已另行申请专利)与现有单层输送软管不同,它包括一外软管31,外软管31的两端如现有技术一样分别通过一卡紧件32连接一金属接头33,在每一金属接头33上通过一密封圈34和挡圈35设置一蝶形螺母36、37。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它还包括一内软管38,内软管38的输出端39伸入外软管31之内,内软管38的输入端41露出外软管31。根据流体动力学的原理,可以在内软管38的输出端39设置一倾斜坡口,以减少瞬间切换时的流体阻力。在内软管38的输入端41连接一金属接头42,金属接头42的前部具有一轴肩,轴肩的前部套设一密封圈43,金属接头42的尾部套入内软管38固定。在露出外软管31的内软管38和金属接头42上套设一压缩弹簧44,弹簧44处于放松的非工作状态时,内软管38的输出端41与外软管31的输出端45留有一较大的轴向间隙,而当油气输送管30与储油罐10上油气切换阀50连接后,轴向间隙变小。内、外软管38、31之间是可以相对运动的,但是由于整个油气输送管30比较长,内软管38是不会轻易地从外软管31中脱出的,内、外软管38、31之间的周向间隙为燃油输送层,内软管38为油气输送管。由于内软管38很细,当预热完成改供燃油时,只要进入少量的燃油,就会达到油压-油气压平衡,使燃油不断地流向炉体1,而不会流入内软管9。当前次野炊结束后,再次野炊时,从内软管38输送的油气处于正压,其将内、外管软管38、31之间的残油封住,因此不会有残油流出。
如图9、图10、图11所示,储油罐10上的油气切换阀50包括一油气开关51,其通过一针阀52从轴向连通油气切换阀50上的油气总出口53。一进油气管54设置在储油罐10内,且与针阀52连通,进油气管54上部具有一位于储油罐10内燃油液面以上的气孔55,以在进油的同时进气。在油气切换阀50上与进油气开关51呈90°设置一燃油开关56,其通过一针阀57在径向连通油气总出口53。一进油管58设置在储油罐10内,且与针阀57连通。在油气切换阀50上还设置有一向储油罐10内注气的打气装置59。
本实施例安装时,先将油气输送管30的内软管38上的金属接头42伸入储油罐10上油气切换阀50的油气总出口53内,将蝶形螺母36拧在油气总出口53的外螺纹上,在旋紧蝶形螺母36的过程中,内软管38逐渐被带入外软管31,使内软管38的输出端41接近外软管31的输出端45,内软管38的输入端41上的金属接头42,由于弹簧44的压紧力紧紧地顶在油气总出口53端部的油气输出针阀52上,而内外软管31、38轴向的夹层恰好与油气总出口连通。
如图12、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在炉体1的油气接口15与油气输送管30之间设置一熄火安全阀100(已另行申请专利),熄火安全阀100包括一阀体110、一热电偶120、一电磁阀130和一控制杆140。阀体110的中部具有一隔挡111将阀体110分隔成两个阀室112、113,隔挡111上具有一连通两阀室112、113的通孔114。热电偶120设置在一侧阀室112的端部,热电偶120的探头122设置在炉体1上的火盘20附近。电磁阀130设置在阀室112内,电磁阀130的一端与热电偶120连接,电磁阀130的另一端设置一活动端131,活动端与电磁阀130之间设置一弹簧132。阀室112的径向具有一油气进口115,油气进口115通过油气输送管30和油气切换阀50与储油罐10连接。控制杆140设置在隔挡111另一侧的阀室113内,控制杆140的手控端位于阀室113之外,阀室113的径向具有一油气出口116,油气出口116与炉体1上的油气进口15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杆140的具体结构可以采取以下设计:一密封套142,其通过螺纹密封连接在阀室113内,密封套142中央具有一两端大中间小的台阶孔143。一长杆144设置在台阶孔143内,两弹簧145、146分别设置在台阶孔143的两端大孔内,弹簧145的两端分别设有挡圈和密封圈147,并用一密封塞148轴向定位,以防止油气从轴向向外渗漏。外端弹簧146的一端顶住设置在长杆144的轴肩149上,另一端通过一穿过长杆144的固定件150轴向定位。固定件150的外端面具有一横向凹槽。一手柄151,其内端面具有一与固定件150的横向凹槽配合的凸部,其内端面中央具有一螺孔152,其与长杆144端部的外螺纹配合固定在长杆144的端部。这样当向外拉动手柄150时,长杆144上的轴肩149可以压缩弹簧146,手柄151上的凸部便可以从与其相配合的固定件150上的凹槽中脱出,再转动手柄151,便可以将凸部卡挡在固定件150的端部;当需要再次点燃炉具的时候,可以转动手柄151,使凸部对准凹槽,松开手柄151后,长杆144在弹簧146作用下回到原位,顶开电磁阀130的活动端,使油气通路畅通。
上述实施例中,长杆144与手柄151的固定连接可以采取其它形式,控制杆140的结构形式也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只要其被控端发生位移后可以固定不动即可,比如:将长杆144通过螺纹直接固定在密封套142上,通过转动长杆144向前、向后移位。另外,密封套142与长杆144在轴向的密封,也可以不采用弹簧145的结构形式,而采用其它密封方法。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通过打气装置59向储油罐10内注气,待达到预定压力后,打开储油罐10上油气切换阀50的油气开关51,针阀52打开向油气输送管30中的内软管38通油气混合气。油气混和气通过熄火安全阀100上的油气进口115、油气出口116、以及炉体1上的油气接口15进入Ω形预热管14,打开油气喷阀8上的油气开关9,从Ω形预热管14进入的油气便可以从油气喷咀11中喷出。在盒体5的点火口6上点燃喷出的油气,抬起炉体1顶部的盒体5,燃烧的火焰抱这Ω形预热管14加热。预热完毕后,关闭储油罐10上油气切换阀50上的油气开关51,打开燃气开关56,针阀57打开向油气输送管30中内、外管之间输送燃油。然后,关闭炉体1上油气喷射阀8上的油气开关9,打开燃油开关12,燃油从燃油喷咀13穿过引射管3喷向油气混合室2,与空气混合,放下盒体5,燃烧的火焰在火盘20上方点燃燃油,使火焰继续燃烧,便可以开始野炊。
当正常野炊后,如果怕炊具中的液体事物溢出,或者是由于刮风等意外原因造成火焰熄灭,可以将熄火安全阀100上的手柄151拉出并转动,使手柄151的凸部顶在固定件150的端部(如图14所示),此时,控制杆140的被控端141便离开电磁阀130的活动端131,由于电磁阀130处于吸合状况下,因此被控端141的离开,不影响活动端131的状态,燃油通路依然畅通。一旦因意外情况火焰熄灭,由于热电偶120上的探头122冷却电势消失,电磁阀130上的活动端131就会在弹簧132的作用下向隔挡111移动并封闭通孔114(如图15所示),使从油气进口115进入的燃油不能通过通孔114进入油气出口116,进而切断向炉体的燃油供应,有效地防止了油气散发到空气中而引起的火灾、爆炸等不安全因素。

Claims (9)

1、一种多燃料油炉,它包括:
一储油罐,其上设有油气切换阀;
一油气输送管,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油气切换阀上,所述油气输送管的外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金属接头,每一所述金属接头上设置一蝶形螺母;
一炉体,其一端设置一火盘,所述火盘上开设有若干火眼,所述火眼下端与一油气混合室连通;
一油气喷射阀;
一Ω形预热管,其伸出端的一端与所述油气输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油气喷射阀连通;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一盒体,其前部具有一开口,顶部具有一点火口,尾部底端枢接在所述炉体尾部顶端;
所述Ω形预热管的伸出端穿过所述盒体的所述开口,所述Ω形预热管的Ω形部分设置在所述火盘的上方;
所述油气喷射阀,其连接在所述盒体尾部,所述油气喷射阀的喷咀包括一油气喷咀和一燃油喷咀,所述油气喷咀位于所述盒体内的所述Ω形预热管的两伸出端之间,所述燃油喷咀穿入所述炉体尾部,位于所述引射管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燃料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点火口上设置一掀盖,所述盒体底部前方设置一沉油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燃料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盘的上表面自外向内逐渐下凹3~5毫米呈浅盘状,所述火眼为自所述火盘靠近中心处向外倾斜呈放射状设置的细槽,每一所述细槽的槽型走向与该细槽的外端点至圆心的连线呈一10°~20°夹角,每一所述细槽的槽深走向与过该细槽的垂直面呈一25°~35°夹角。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燃料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输送管还包括一内软管和一与所述油气切换阀上油气出口连接的金属接头,所述内软管的输出端伸入所述外软管内,且与所述外软管的输出端端部留有一间隙,该间隙与所述油气切换阀上的燃油出口连通,所述内软管的输入端与所述金属接头连接,且露出所述外软管的输入端,在露出的所述内软管和金属接头上套设一弹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燃料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输送管还包括一内软管和一与所述油气切换阀上油气出口连接的金属接头,所述内软管的输出端伸入所述外软管内,且与所述外软管的输出端端部留有一间隙,该间隙与所述油气切换阀上的燃油出口连通,所述内软管的输入端与所述金属接头连接,且露出所述外软管的输入端,在露出的所述内软管和金属接头上套设一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燃料油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上安装一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包括:
一阀体,其中部具有一将所述阀体隔成两阀室的隔挡,所述隔挡上具有一连通两阀室的通孔;
一电磁阀,其设置在一侧所述阀室内,此侧阀室的径向具有一油气进口,在所述电磁阀上设置有一轴向活动端,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活动端之间设置一弹簧,所述活动端在所述电磁阀吸合状态下远离所述通孔,在脱离状态下封闭所述通孔;
一热电偶,其探头端设置在炉体热源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热电偶产生的电势带动所述电磁阀吸合;
一控制杆,其设置在另一侧所述阀室内,此侧阀室的径向具有一油气出口,所述控制杆的手控端设置在所述阀室外端,所述控制杆的被控端,在通常状态下将所述电磁阀的活动端顶离所述隔挡,在工作状态下远离所述电磁阀的活动端。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燃料油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上安装一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包括:
一阀体,其中部具有一将所述阀体隔成两阀室的隔挡,所述隔挡上具有一连通两阀室的通孔;
一电磁阀,其设置在一侧所述阀室内,此侧阀室的径向具有一油气进口,在所述电磁阀上设置有一轴向活动端,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活动端之间设置一弹簧,所述活动端在所述电磁阀吸合状态下远离所述通孔,在脱离状态下封闭所述通孔;
一热电偶,其探头端设置在炉体热源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热电偶产生的电势带动所述电磁阀吸合;
一控制杆,其设置在另一侧所述阀室内,此侧阀室的径向具有一油气出口,所述控制杆的手控端设置在所述阀室外端,所述控制杆的被控端,在通常状态下将所述电磁阀的活动端顶离所述隔挡,在工作状态下远离所述电磁阀的活动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燃料油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上安装一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包括:
一阀体,其中部具有一将所述阀体隔成两阀室的隔挡,所述隔挡上具有一连通两阀室的通孔;
一电磁阀,其设置在一侧所述阀室内,此侧阀室的径向具有一油气进口,在所述电磁阀上设置有一轴向活动端,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活动端之间设置一弹簧,所述活动端在所述电磁阀吸合状态下远离所述通孔,在脱离状态下封闭所述通孔;
一热电偶,其探头端设置在炉体热源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热电偶产生的电势带动所述电磁阀吸合;
一控制杆,其设置在另一侧所述阀室内,此侧阀室的径向具有一油气出口,所述控制杆的手控端设置在所述阀室外端,所述控制杆的被控端,在通常状态下将所述电磁阀的活动端顶离所述隔挡,在工作状态下远离所述电磁阀的活动端。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燃料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上的油气切换阀包括:
一油气开关,其通过一针阀从轴向连通油气切换阀上的油气总出口;
一进油气管,其设置在所述储油罐内,且与所述针阀连通,所述进油气管上部具有一气孔;
一燃油开关,其与所述油气开关呈90°设置在所述油气切换阀上,所述燃油开关通过一针阀在径向连通所述油气总出口;
一进油管,其设置在所述储油罐内,且与所述针阀连通;
打气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油气切换阀上,且与所述储油罐连通。
CN 00250164 2000-09-12 2000-09-12 多燃料油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3679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50164 CN2436791Y (zh) 2000-09-12 2000-09-12 多燃料油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250164 CN2436791Y (zh) 2000-09-12 2000-09-12 多燃料油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36791Y true CN2436791Y (zh) 2001-06-27

Family

ID=33608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25016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36791Y (zh) 2000-09-12 2000-09-12 多燃料油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3679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9038A (zh) * 2011-12-31 2012-06-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高海拔自适应压力雾化柴油燃烧器
CN116428587A (zh) * 2023-03-23 2023-07-1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高热效率催化加热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9038A (zh) * 2011-12-31 2012-06-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高海拔自适应压力雾化柴油燃烧器
CN116428587A (zh) * 2023-03-23 2023-07-1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高热效率催化加热装置
CN116428587B (zh) * 2023-03-23 2024-02-0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高热效率催化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436791Y (zh) 多燃料油炉
CN1332126C (zh) 自适应性可控热预混合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系统与方法
CN2788026Y (zh) 醇基燃料汽化燃烧器
CN207688182U (zh) 户外一体油炉
CN207455580U (zh) 燃烧器辅助预热机构及燃烧装置
CN110260367A (zh) 一种醇基气化壁挂炉
CN2293753Y (zh) 中餐灶用轻烃液体燃料燃烧装置
CN2272537Y (zh) 带微火档的不预热燃油灶
CN115823611B (zh) 一种分体炉免预热加压气泵及其供油方法
CN201925968U (zh) 一种用于燃烧液体燃料的炉具
CN2090941U (zh) 甲醇燃料炉具
CN2263292Y (zh) 高压雾化汽化燃油灶
CN2185388Y (zh) 燃油炉预热装置
CN2175880Y (zh) 液体汽化燃烧炉灶
CN2148903Y (zh) 液体燃料灶具
CN2190255Y (zh) 燃油汽化热水器
CN2231778Y (zh) 煤油气化大流量热水器
CN2445204Y (zh) 液体燃料汽化炉
CN2149568Y (zh) 旋风式油灶燃烧器
CN2312408Y (zh) 燃气炉具
CN2465051Y (zh) 高温旋风直热式液体燃料燃烧器
CN2261561Y (zh) 伞形热辐射燃烧装置
CN2156412Y (zh) 气液磁化红外线节能灶具
CN2127482Y (zh) 燃油热水器
CN2147443Y (zh) 石化合成液气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