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00931Y - 零插入力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零插入力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00931Y
CN2400931Y CN99226792U CN99226792U CN2400931Y CN 2400931 Y CN2400931 Y CN 2400931Y CN 99226792 U CN99226792 U CN 99226792U CN 99226792 U CN99226792 U CN 99226792U CN 2400931 Y CN2400931 Y CN 240093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lid
cam part
block
driv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226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文俊
司明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0093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0093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10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 H05K7/1007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at the end of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零插入力连接器,其包括有可滑动性配接在基座上的盖体,盖体上设有凸轮以枢接于基座上,该凸轮可选择性地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以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沿相对于基座的相反的水平方向侧向滑移,同时凸轮的旋转面固持在大致平行于盖体的滑移面的特定平面上,当凸轮由一方向转向相反方向时凸轮与盖体如此配接不会产生空转现象。

Description

零插入力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中央处理单元(CPU)的插座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包括有新式驱动构件,在中央处理单元插置在插座电连接器内时,通过该驱动构件可操作性地处于释放状态及夹紧状态两者之间以收容及固持中央处理单元端脚的零插入力针状阵列封装式电连接器。
现有的零插入力针状阵列封装式电连接器通常安置有一驱动构件用以控制中央处理单元晶片的插入或退出。正常情形下,该驱动构件由一以垂直方式操作的把手控制以使插座电连接器定位在释放及夹紧两种状态的间。处在释放状态的插座电连接器可借最小插拔摩擦力插入与退出中央处理单元。处在夹紧状态下的插座电连接器则可稳固固持中央处理单元的插脚于其内。驱动构件把手的垂直操作方式可能会与其附近的元件相干涉抵触。为解决该问题,驱动构件的把手部分可用一外部手动工具例如螺丝起子代替。
图19及图20是一种现有的零插入力插座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盖体100,在该盖体100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46,并在第一边缘上设有第一缺口110。基座300是可滑动性配接在盖体100上,该基座300包括有若干与第一通孔146相对齐成直线的对应第二通孔310。每一第二通孔310内可收容一端子以电性及机械性收容对应元件的端脚。在基座300的一侧边上设有第二缺口340以实质上与盖体100上的第一缺口110相通连。盖体100包括有自其两侧缘向下延伸的两侧墙面130。每一侧墙面130的内侧表面上各设有两个凹陷部135,而基座300在其相对侧墙面上设有两突出部320以可滑移方式收容在盖体100每一侧墙面130的对应凹陷部135内。第一狭槽120设在盖体100的下表面并与第一缺口110相通连,第二狭槽330设在基座300上并与第二缺口340相贯连。
驱动构件200依可旋转方式收容在盖体100的第一狭槽120与基座300的第二狭槽330之间,其包括有一中心转轴部210。而两凸轮部220连接在中心转轴210的相反两端。抵动槽215设在驱动构件200的中心转轴210上用以收容外部工具(未图示)使其在九十度的角度范围内旋转,通过两凸轮部230在相对于基座300的水平方向上驱动盖体100。驱动构件200又包括两个连接于相对应凸轮部230上的旋转端部230,以促进驱动构件200在外部工具操作下旋转。
尽管该现有的插座电连接器改善了前述不便之处,然其结构过于复杂且占用很多空间,特别是高度上的空间,如此将违反电脑工业紧密配置的设计趋势。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中央处理单元用插座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零插入力针状阵列封装式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特别是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紧密的尺寸且易于操作,结构简单,并在旋转角度变化时不会产生空转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零插入力连接器包括有具有通露于外的凹陷部的纵长状基座,其外侧设有可与基座以滑动方式相配合的盖体,以及具有凸轮部以枢接收容于基座的凹陷部内而驱使盖体相对于基座侧向滑动的驱动构件。盖体分别向下延伸出有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该凸轮部上延伸有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且设有手动部以延伸出基座与盖体的外侧。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关位于一虚拟圆的相对两弧侧上,以在驱动手动部使凸轮部相对于在基座旋转时,以可选择性方式分别驱动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而使盖体相对于基座侧向移动。凸轮部的旋转面与盖体的滑移面实质上相平行。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呈弯曲状挡片,其在驱动手动部由第一方向移向相反方向时是始终分别与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相抵触,以防止空转现象。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零插入力连接器包括有纵长状基座、可与基座相配合并滑移的盖体,以及枢接于基座上可使盖体相对于基座侧向滑移的驱动构件。基座上设有第一枢接部枢接驱动构件,而盖体设有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另外,驱动构件具有凸轮部与自凸轮部延伸出的手动部,第二枢接部设在凸轮部上并与第一枢接部相配接,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凸设在凸轮部上且相互对齐成一线以与通过手动部自由端部与第二枢接部的纵长轴线相垂直。当凸轮部被驱动以基座的第一枢接部为轴旋转时,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依可选择性方式接触并分别推动第一挡块或第二挡块两者之一而使盖体相对于基座侧向滑移。
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紧密的尺寸,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并在旋转角度变化时不会产生空转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盖体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构件固接于基座上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构件第二实施例固接于基座上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6至图11是本实用新型当盖体相对于基座滑移时驱动构件两挡片与盖体两挡块的不同空间关系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第二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13至图18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构件第二实施例的两驱动件与盖体第二实施例的两挡块的空间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9是现有技术中零插入力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0是现有技术中零插入力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有纵长向基座1、依可滑移方式配接于基座1上的盖体2,以及枢接固定于基座1上的驱动构件3。其中基座1上设有实质呈U形的凹陷部10,该凹陷部10由内壁面101、上、下侧壁面105、106所围成且是自基座1的一侧边露出,自凹陷部10的底表面延伸出有枢轴11且环绕该枢轴11处设有圆环形凸起12,其中枢轴11的延伸高度大于圆形凸起12。在基座1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5以收容端子16于其中。基座1具有两纵向的平行侧面13,并在其上设有若干配合凸起14。第一定位柱103及第二定位柱104自凹陷部10的底面延伸而出,可限定凸轮部3A按预定的角度范围旋转,例如以枢轴11为轴旋转40度。两凸缘105A及106A分别自侧壁面105、106延伸而出而也能限定凸轮部3A的旋转范围。
请参阅图2所示,自盖体2的内壁面凸设有第一挡块21与第二挡块22,每一挡块各具有实质上平行相互相隔适当距离的接触侧面211、221。另在盖体2相同内壁面设有与两挡块21、22大致相平行的限位凸块26、27。一垂直于两挡块21、22的两平行边的法线设为盖体2相对于基座1的滑移轴线X,该滑移轴线X并平行于基座1的纵长状侧面13。在盖体2的纵长侧边向下延伸有两凸缘23借以与基座1的纵长侧面13相配合并滑移。于每一凸缘23的内壁面设有若干凹陷部24以容纳设在基座1的相应配合凸起14于其中。在盖体2上设有若干个在盖体2可滑移性连接于基座1上时可与基座1上的第一通孔15相对齐成一线的第二通孔25。在中央处理单元晶片(未图示)的端脚插入第一通孔15及第二通孔25后,这些端脚将在盖体2由驱动构件3驱动而相对于与基座1产生相对滑移时,被盖体2的第二通孔25边缘驱动而稳固固接于基座1内的端子16上。盖体2的上表面又设有上凹部200以容纳中央处理单元模组如奔腾II(Pentium II)模组的一部分。
再请进一步参阅图1及图3,驱动构件3为金属片状物,其设有具孔洞30以与基座1的枢轴11相配合的凸轮部3A,自凸轮部3A延伸出手动部3B,且在其两末端侧边各向上延伸有两便于使用者操作的耳部34。凸轮部3A具有两纵长侧边35、36,当驱动构件安装至枢轴11上后,该两侧边35及36分别由凹陷部10的侧面105、106所围绕。驱动假想线L是定义在孔洞30及手动部3B的自由端中点(未标示)之间。第一驱片部32A与第二驱片部32B自凸轮部3A延伸而出且实质上在一虚拟圆的两相对圆弧上加以设置,该两驱片部32A、32B是位于驱动假想线L的同一侧。第一驱片部32A设在凸轮部3A内部而第二驱片部32B则设在其一边缘上,该两驱片部32A、32B为同时冲压而成因而分别设有开口31、32。手动部3B的自由端与孔洞30间的距离明显大于第二驱片部32B与孔洞30的距离,因此可使手动部的操作省力。在凸轮部3A与手动部3B之间设有定位孔360,当凸轮部3A相对绕枢轴11旋转时,定位孔360可释放性收容两定位柱103、104以使凸轮部3A在有限范围内旋转。
在组合配合时,盖体2可滑动性配接在基座1上,其中凸缘23可松脱式地卡持在基座的两侧面13上,每一凸缘23的凹陷部24可松脱式地固持在基座1的相对应侧面13配合凸起14上,凸轮部3A的第一驱片部与第二驱片部的32A、32B将定位在盖体的第一挡块及第二挡块21、22之间,基座1的每一第一通孔15将与盖体2上相应的第二通孔25相通连(如图6所示),且限位凸块26、27(如图2所示)设在驱动构件前后附近借以限制其在一特定平面上旋转。
续请参阅图3,当手动操作驱动构件3的手动部34时,凸轮部3A以基座1的枢轴11为轴在预定角度大致为四十度的范围内转动,借此使驱片部32A、32B能侧向驱动第一挡块21及第二挡块22两者之一在不同时间内沿滑移轴线X上的相反方向上移动。
在操作过程中,接座电连接器驱片部32A、32B与挡块21、22间的相对方位可分为六种状态并描述如后。
请参阅图6所示,插座电连接器处于第一状态下(即最大开启状态),插入或退出中央处理单元的插脚会受到最小的阻力(即零插入力)。在第一实施例中,凹陷部10的内壁面101与第二挡块22间的侧向距离D1变化可当作为盖体2相对于基座1的滑移距离。在该位置处,凸轮部3A的下侧边35完全与凹陷部10的侧壁面105平行(即两者间的角度为零),手动部3B与凸缘105A相抵触,且定位孔360是可释放性固持第一定位柱103于其中。在该种状态下,凸轮部3A处于极限位置。凸轮部3A的第一驱片部32A与第二驱片部32B分别与第一及第二挡块21、22相抵触。
请参阅图7所示,插座电连接器处于第二状态下,其中凸轮部3A以枢轴11为轴逆时针方向旋转一预定角度,因此第一驱片部及第二驱片部32A、32B也相对于枢轴11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驱片部32B与第二挡块22保持可释放性接触,而第一驱片部21则沿第一挡块21的接触侧面211滑移并推动盖体2沿滑移轴线X相对基座1侧向滑移。第二挡块22与凹陷部10的内壁面101间的距离由D1(如图6所示)增至D2。此时盖体2由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移动距离为(D2-D1),凸轮部3A的第一驱片部32A与第一挡块21间连续变化其接触点以防止其间的磨损。
请参阅图8所示,插座电连接器处于第三状态下,其中凸轮部3A进一步以枢轴11为轴逆时针方向旋转一预定角度。第二驱片部32B与第二挡块22间仍保持可释放性接触,而第一驱片部21继续沿第一挡块21的接触侧面211滑移并推动盖体2沿滑移轴线X正方向相对基座1侧向滑移。第二挡块22与凹陷部10的内壁面101间的距离由D2(如图6所示)增至D3,此时盖体2由第二状态至第三状态的滑移距离为(D3-D2)。
请参阅图9所示,插座电连接器处于第四状态下,其中凸轮部3A进一步以枢轴11为轴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直至凸轮部3A的定位孔360可释放性固持第二定位柱104于其中,同时手动部3B抵止在凸缘106A处。插座电连接器处于最夹紧的状态下,借此中央处理单元的端脚可稳固固持在插座电连接器的通孔15、25内。同时,第二驱片部32B与第二挡块22保持可释放性接触,而第一驱片部21则继续沿第一挡块21的接触侧面211滑移并推动盖体2沿滑移轴线X正方向相对基座1侧向滑移。第二挡块22与凹陷部10的内壁面101间的距离由D3(如图7所示)增至D4,此时盖体2由第三状态至第四状态的滑移距离为(D4-D3)。因而,从图6至图8所示插座电连接器由最放松状态变化至最夹紧状态。
请参阅图10所示,插座电连接器处于第五状态下。由第四状态至第五种状态,凸轮部3A以枢轴11为轴顺时针方向旋转,且凸轮部3A的定位孔360与第二挡块104相分离,第一驱片部32A与第一挡块21间保持可释放性接触,而第二驱片部32B紧抵在第二挡块22的接触侧面221并沿其滑移借以驱动第二挡块21沿滑移轴线X负方向滑移(D4-D5)的距离,其中D4大于D5且D5表示第二挡块22与凹陷部10的内壁面101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11所示,插座电连接器处于第六种状态下。由第五状态至第六状态,凸轮部3A相对于枢轴11顺时针旋转,第一驱片部32A与第一挡块21保持可释放性接触,而第二驱片部32B则继续沿第二挡块22的接触侧面221滑移并驱动第二挡块21沿滑移轴线X的负方向滑移(D5-D6)的距离,其中D5大于D6且D6表示第二挡块22与凹陷部10之内壁面101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6至图11所示,凸轮部3A持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插座电连接器由第六状态变化至第一状态,特别是,凸轮部3A以枢轴11为轴顺时针方向旋转,而第二驱片部32B连续沿第二挡块22的接触侧面221滑移并借此驱动第二挡块21沿滑移轴线X的负方向滑移(D6-D1)的距离,其中D6大于D1。因而,从图8至图9及由图11至图6所示,插座电连接器由最夹紧状态变化至最放松状态。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零插入力连接器可总结在一个循环内经历六种状态以使盖体2由最左端(如图6所示)滑移至最右端(如图8所示)然后再返回至最左端(如图6所示)。
请参阅图4及图12,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除第一及第二驱片部32A、32B外,元件在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均相同,该第一及第二驱片部2A、32B由第一驱动凸起32C及第二驱动凸起32D所取代,且第一挡块21置换为具有接触侧面211′的楔形体21′。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凸起32C及第二驱动凸起32D的假想连接线接近垂直于驱动假想线L(如图13所示)。
请参阅图13至图18并再回到图13,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由最放松状态变至最夹紧状态再返回至最放松状态的循环操作示意图。因为其操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故此不再赘述。简而言之,自图13至图15,第一驱动凸块32C推动第一挡块21′沿滑移轴线X正方向侧向滑移,直至定位孔360由第一定位柱103变更固持于第二定位柱104上。在此段过程内,插座电连接器由最放松状态变至最夹紧状态。同样地,参阅图15至图18所示再返回至图13,第二驱动凸起32D将驱动第二挡块22沿滑移轴线X负方向侧向滑移,直至定位孔360由第二定位柱104变更固持于第一定位柱103上。在如图15所示的操作过程中第一挡块21′的楔形设计将可避免使其与第二驱动凸起32D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主要特征在于其具有第一驱片部32A及第二驱片部32B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挡块21及第二挡块22保持抵接状态,因此可确保驱动构件3与盖体2的间的立即性驱动,而不会发生前述驱动构件3空转的状况,因而,这种驱动可较容易由操作者平稳控制。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驱片部32A与第二驱片部32B设为一虚拟圆的两相对圆弧线,其中该圆的直径通常等于第一挡块21与第二挡块间的距离。此结构可确保第一驱动部32A及第一挡块21间或第二驱片部32B及第二挡块22间保持接触,而在驱动构件3顺时针或逆时针两方向的一的旋转上没有任何干涉。第一驱片部32A与第二驱片部32B可以分别位于两个同心圆上,其中第一驱片部32A与第二驱片部32B半径的和等于第一挡块21与第二挡块22间的距离。这种构造也可确保在驱动构件沿3顺时针或逆时针两方向的一旋转时驱片部与相应挡块之间的立即性接触且无任何干涉情况。

Claims (7)

1.一种零插入力连接器,其包括有具通露于外的凹陷部的纵长状基座,与该基座依可滑移方式相配接的盖体,以及具有凸轮部且枢接收容于基座的凹陷部内以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侧向滑移的驱动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向下延伸有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而该凸轮部具有凸伸其上的第一驱动元件及第二驱动元件,以及延伸至基座与盖体之外的手动部,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位于手动部纵长方向轴线的同一侧,并配合以选择性方式分别驱动第一挡块或第二挡块两者之一,以在操作手动部使凸轮部旋转时能驱使盖体相对于基座侧向滑移,使凸轮部的旋转面实质上与盖体的滑移面相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凸轮部具有可在基座凹陷部内旋转的尺寸,且由包围凹陷部的相对侧壁面限定在一预定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元件呈冲压成型的弯曲片状,且当手动驱使凸轮部沿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驱动元件可沿第一挡块的接触侧面滑移以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侧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元件呈冲压成型的弯曲片状,且当手动驱使凸轮部沿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二驱动元件可沿第二挡块的接触侧面滑移以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侧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是沿虚拟圆上的两对圆弧冲压成型的弯曲片,当手动驱使凸轮部沿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驱动元件可沿第一挡块的接触侧面滑移以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侧向移动,当手动驱使凸轮部沿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二驱动元件可沿第二挡块的接触侧面滑移以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侧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在紧邻凸轮部处至少设有一用以限定凸轮部在特定表面旋转的凸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由凸轮部上突出且对齐成一线,同时该线几乎垂直于由手动部自由端部至第二枢接元件所形成的纵长轴线。
CN99226792U 1998-10-07 1999-05-28 零插入力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00931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167,798 US6083028A (en) 1998-10-07 1998-10-07 ZIF PGA socket
US09/167,798 1998-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00931Y true CN2400931Y (zh) 2000-10-11

Family

ID=22608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2267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00931Y (zh) 1998-10-07 1999-05-28 零插入力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083028A (zh)
CN (1) CN2400931Y (zh)
TW (1) TW40687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89335A1 (en) * 1999-07-09 2002-06-18 Molex Inc Socket for pin grid array package
US6347951B1 (en) * 1999-11-15 2002-02-19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Zero insertion force socket actuation tool
JP3990576B2 (ja) * 2001-03-19 2007-10-17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オープントップ形icソケット
TW531070U (en) * 2001-05-11 2003-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Zero-insertion force socket connector
US7195508B1 (en) * 2005-09-02 2007-03-27 Lotes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CN101296588A (zh) * 2007-04-24 2008-10-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TWM324866U (en) * 2007-05-07 2008-0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395514B2 (en) * 2017-09-29 2019-08-27 Siemens Schweiz Ag Alarm pull station having a removable actuator co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3082B2 (ja) * 1993-02-15 1995-07-05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Icキャリア
US5855489A (en) * 1997-05-12 1999-01-05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actuator for ZIF sock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06878U (en) 2000-09-21
US6083028A (en) 2000-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400931Y (zh) 零插入力连接器
CN1083977A (zh) 用把手操纵的无插力插座
CN2488194Y (zh) 卡缘连接器
CN2417604Y (zh) 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2405323Y (zh) 零插入力pga型插座连接器
CN2405331Y (zh) 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2399854Y (zh) 零插入力连接器
CN2508430Y (zh) 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2459792Y (zh) 可自由旋转的插座结构
CN2173467Y (zh) 可调式通用电源插座
CN2572620Y (zh) 插座连接器
CN2562426Y (zh) 插座连接器
CN2417577Y (zh) 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2395404Y (zh) 零插入力连接器
CN2395402Y (zh) 低构形插座连接器
CN112803216A (zh) 一种无线控制的智能插座
CN2665995Y (zh) 具有多向旋转的usb接口接头结构
CN2501208Y (zh) 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2520042Y (zh) 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2667721Y (zh) 插座连接器
CN2600849Y (zh) 电脑外接存储装置收容盒
CN2807534Y (zh) 零插入力电连接器
CN220291313U (zh) 多方向性可折式接头
CN2520588Y (zh) 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2391325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