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88394Y - 扣接件 - Google Patents

扣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88394Y
CN2388394Y CN 99215903 CN99215903U CN2388394Y CN 2388394 Y CN2388394 Y CN 2388394Y CN 99215903 CN99215903 CN 99215903 CN 99215903 U CN99215903 U CN 99215903U CN 2388394 Y CN2388394 Y CN 238839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leeve
sleeve part
fastener
penetration hole
stoc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2159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圳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 9921590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8839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8839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8839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一种扣接件,用以穿套于一第一元件所开设的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元件所开设的第二贯穿孔中,将该两元件有间隔地连系在一起,该扣接件包括:一具有一第一穿套部及一第二穿套部的纵向长杆体,该第一穿套部一体地与该长杆体的第一头端邻接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一穿套部与该第二穿套部之间设有一间隔装置,与该长杆体长向呈有角度地朝远离该长杆体方向延伸形成一悬臂装置,它可防止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与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相接近。

Description

扣接件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扣接件,特别是指一种可将两个元件有间隔地联系在一起,具有减少摩擦、有吸震能力的扣接件。
按,一般工业上为使两个物件能相互连系,通常会利用螺接、插销或扣接件……等方式来令两物件相结合。
习知的一种扣接件,如图1、2所示,用一软性塑胶材质制成的扣接件10上具有纵长方向呈平行相对应的两端部11、12,该第一端部11连设有一第一卡制槽110,该第二端部12连设有一第二卡制槽120,第一卡制槽110与第二卡制槽120之间并连设有一间隔片13,且在第二端部12固设有一夹拉部121;于第一板体20上设有一第一穿设孔21及一第二板体30上设有一第二穿设孔31,在组装两板体20、30时,须将两板体20、30由同一端(即具有夹拉部121之一端)穿入,这会造成使用上之不便,此外,间隔片13仅能消极地将两板体隔开,却无法防止当第一卡制槽110、第二卡制槽120之纵向长度大于各板体之厚度时,板体易在卡制槽中移动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接件,它能使两元件有间隔地连系在一起,并受间隔装置的迫紧得以稳固地与扣接件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接件,它使间隔装置为悬臂构造,能有效地迫紧穿套于其中的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一种扣接件,用以穿套于一第一元件所开设的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元件所开设的第二贯穿孔中,将该两元件间隔地连系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包括:一纵向长杆体,具有一第一轴套部与一第二轴套部,分别穿套于该第一元件的第一贯穿孔与该第二元件的第二贯穿孔中;一第一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一轴套部的该长杆体的一第一头端,该第一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一贯穿孔大的横断面,使该第一元件无法由该第一端部脱出;一间隔装置,位于该第一套部与该第二套部之间,与该长杆体长向呈有角度地朝远离该长杆体方向延伸形成一具弹性的悬臂装置,该悬臂装置可同时迫紧位于该第一轴套部之该第一元件与位于该第二轴套部分的该第二元件,并可防止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与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相接近;一第二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二轴套部的该长杆体之一的第二头端,该第二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二贯穿孔大的横断面,使该第二元件无法由该第二端部脱出;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上设有至少一纵向的长槽,当该第一元件藉该第一贯穿孔由该第一端部套入时,设于该第一端部的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一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一轴套部中并受该悬臂装置的迫紧,当该第二元件藉该第二贯穿孔由该第二端部套入时,设于该第二端部的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二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二轴套部中受该悬臂装置之迫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一种扣接件,用以穿套于一第一元件所开设的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元件所开设的第二贯穿孔中,将该两元件间隔地连系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包括:一纵向长杆体,具有一第一轴套部与一第二轴套部,分别可穿设于该第一元件的第一贯穿孔与该第二元件的第二贯穿孔中;一第一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一轴套部的该长杆体的一第一头端,该第一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一贯穿孔大的横断面,使该第一元件无法由该第一端部脱出;一间隔装置,位于该第一轴套部与该第二轴套部之间,与该长杆体长向呈有角度地朝远离该长杆体方向延伸形成一具弹性的悬臂装置,该悬臂装置可防止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与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相接近,该悬臂装置自该长杆体处分叉,并形成至少两衬片部,该第一衬片部可迫紧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该第二衬片部可迫紧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一第二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二轴套部的该长杆体之一第二头端,该第二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二贯穿孔大之横断面,使该第二元件无法由该第二端部脱出;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上设有至少一纵向之长槽,当该第一元件藉该第一贯穿孔由该第一端部套入时,设于该第一端部的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一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一轴套部中并受该第一指叉部之顶抵,当该第二元件藉该第二贯穿孔由该第二端套入时,设于该第二端部的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二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二轴套部中并受该第二指叉部的压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一种扣接件,用以穿套于一第一元件所开设的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元件所开设的第二贯穿孔中,将该两元件间隔地联系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包括:一纵向长杆体,具有一第一轴套部与一第二轴套部,分别可穿套于该第一元件的第一贯穿与该第二元件的第二贯穿孔中;一第一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一轴套部的该长杆体之一第一头端,该第一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一贯穿孔大的横断面,使该第一元件无法由该第一端部脱出;一间隔装置,位于该第一轴套部与该第二轴套部之间,与该长杆体长向呈有角度地朝远离该长杆体方向延伸形成一悬臂装置,该悬臂装置可防止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与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相接近,该悬臂装置自该长杆体呈放射状且分叉地向外延伸形成复数个第一衬片部及复数个第二衬片部,该第一衬片部向迫紧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该第二衬片部可迫紧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一第二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二轴套部的该长杆体之一第二头端,该第二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二贯穿孔大之横断面,使该第二元件无法由该第二端部脱出;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上设有至少一纵向之长槽,当该第一元件藉该第一贯穿孔由该第一端部套入时,设于该第一轴套部之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一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一轴套部中并受该第一指叉部之顶抵,当该第二元件藉该第二贯穿孔由该第二端部套入时,设于该第二端部之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二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二轴套部中并受该第二指叉部的压抵。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特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例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系习知扣接件与板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2系习知扣接件使用夹具将板体结合的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扣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扣接件组装电路板的动作示意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路板与扣接件组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在组装过程中使用夹具夹拉拉持部的示意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扣接件的两衬片部连设有一板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扣接件的悬臂装置呈相互交错态样立体示意图。
图9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扣接件的悬臂装置呈六个自由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10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扣接件的悬臂装置呈八个自由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11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扣接件的悬臂装置“八”字的剖视示意图。
图12系以图11所示的结构组装两个电路板的示意图。
在下述的较佳实施例中,开设有一第一贯穿孔40之一第一电路板4与开设有一第二贯穿孔50之一第二电路板5藉本实用新型扣接件有间隔地连系在一起,但本实用新型扣接件并不限于使用在电路板的连结,其可以用于任何两构件间的连系,以下的较佳实施例中仅以电路板为例而详述之;首先请参考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于本例中该扣接件100系以Nylon 66的材质一体制成,其具有一纵向长杆体6,该长杆体6具有一第一头端62及与第一头端62相对的第二头端63,在第一头端62与第二头端63之间设有一可穿套于第一电路板4的第一贯穿孔40的第一轴套部60及一可穿套于第二电路板5之第二贯穿孔50的第二轴套部61,第一轴套部60与第一头端62相接近,第二轴套部61与第二头端63相接近,在第一头端62处纵向地向远端第二头端63的方向一体地设有一呈截头圆锥状的第一端部601,且第一端部601邻近第一头端62处的横断面积系大于第一贯穿孔40的面积,使第一电路板4一旦位于第一轴套部60时,无法由第一端部601脱离;在第一端部601上设有至少一条纵向之长槽602,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在第一端部601上设有两条纵向的长槽602(其作用说明如后),在第二头端63处纵向地向远端离第一头端62的方向一体地设有一呈截头圆锥状的第二端部610,且第二端部610邻近第二头端63处的横断面积大于第二贯穿孔50的面积,使第二电路板5一旦位于第二轴套部61时,无法由第二端部610脱离;在第二端部610上设有至少一条纵向的长槽611,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在第二端部610上设有两条纵向的长槽611(其作用说明如后),在第二端部610的远离第二头端63之一端一体地向远离第二头端63的方向延设有一拉持部70,沿拉持部70纵向的两相对面上设有对应的阶梯71,然对熟悉此项技艺人士而言,纵然不设置拉持部70亦不影响其实施;位于第一轴套部60与第二轴套部61之间设有一间隔装置80,该间隔装置80与长杆体6纵向呈一近乎垂直的角度朝远离长杆体6方向延伸形成一悬臂装置,于本例中,该悬臂装置为一以长杆体6为中心向两侧延伸形状如一横放“V”字的对称结构,由纵向观之,“V”字结构在上的是第一衬片81,在下的是第二衬片82,第一衬片81的自由端可迫紧位于第一轴套部60间的第一电路板4,第二衬片82的自由端可迫紧位于第二轴套部61间的第二电路板5。
参阅图4、图5所示,将第一电路板4藉由第一贯穿孔40由第一端部601套入,由于第一端部601近第一头端62处之断面积较第一贯穿孔40为大,使得第一电路板4无法到达第一轴套部60,但因为第一端部601上设有纵向长槽602会因第一电路板4套入时的挤压而产生形变,使长槽602向内缩变形,使第一头端62处的断面积变小,于是第一电路板4可顺利到达第一轴套部60处,一旦第一电路板4经过第一头端62后,挤压之力量消失,于是第一端部601近第一头端62处的断面又恢复原状,此举可防止第一电路板4脱离第一轴套部60处;第一电路板4在第一轴套部60处会受到悬臂装置80第一衬片81的自由端的迫紧;另一方面,将第二电路板5藉由第二贯穿孔50由拉持部70的自由端套入向第二头端63前进,如图6所示,此时可利用一夹持工具90夹住拉持部70的阶梯面71后用力拉动,令第二电路板5进入第二轴套部61内,在第二电路板5欲经过第二头端63时,与第一电路板4的情况相同,位于第二端部610上的纵向长槽611会受第二贯穿孔50的挤压向内缩变形,使第二电路板50能穿过第二头端63而进入第二轴套部61内,并受第二衬片82自由端之迫紧;待第二电路板5通过第二头端63后,长槽611随即恢复原状,使第二电路板5无法脱离第二轴套部61。
如图7所示,在第一端部601远离第一轴套部60的一端复可增设有一拉持部70,将第一电路板4藉由第一贯穿孔40由拉持部70的自由端套入向第一头端62前进,用一夹持工具90夹住拉持部70的阶梯面71后用力拉动,使第一电路板4得以位于第一轴套部60内;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拉持部70可位于第一端部601或第二端部610或同时位于第一、第二端部601、610或任一端部均未设。
当第一电路板4与第二电路板5分别地位于第一轴套部60与第二轴套部61内后,两电路板4、5受间隔装置80的隔离及迫紧,能保有一间隔地连系在一起,且间隔装置80可以吸震(如所组装的两构件非属电路板,而是会产生震动的元件),可避免会震动的构件对另一连接构件的干扰。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除在第一端部601增设一拉持部70外,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第一衬片81与第二衬片82远离纵向长杆体6的一端是相连接的,由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电路板4与第二电路板5的结合方式与前例相同且第一端部601增设一拉持部70已说明于前段,故于此不再赘述。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第一衬片81与第二衬82不再具有叠置的关系,于第三实施例中,两第一衬片81分居纵向长杆体6的两侧,而两第二衬片82则是分居纵向长杆体6未设有第一衬片81的两侧,第一衬片81与第二衬片82的夹角为90度,第一电路板4位于第一轴套部60中受第一衬片81的顶抵,第二电路板5位于第二轴套部61中受该第二衬片82的压抵,可使两个电路板4、5有间隔地连系在一起。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第一衬片81与第二衬片82不再具有叠置的关系,于第四实施例中,三片第一衬片81环纵向长杆体6周围等份地设置,而三片第二衬片82的各第二衬片82则是分居两第一衬片81之间,使得各第一衬片81间的夹角为120度而各第二衬片82间之夹角亦为120度,该间隔装置80的各衬片自纵向长杆体6轴围呈放射状形成有六个自由端。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第一衬片81与第二衬片82不再具有叠置的关系,于第五实施例中,四片第一衬片81环纵向长杆体6周围等份地设置,而四片第二衬片82的各第二衬片82则是分居两第一衬片81之间,使得各第一衬片81间的夹角为90度而各第二衬片82间之夹角亦为90度,该间隔装置80的各衬片自纵向长杆体6轴围呈放射状形成有八个自由端。
如图11、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化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间隔装置80为一以长杆体6中心向两侧延伸形成一如“八”字的结构,其横杆83与长杆体6纵向呈一近乎垂直的角度朝远离长杆体6方向延伸一长度后,在横杆83的两端部830、831朝远离第一端部601的方向且斜向地展开渐渐远离长杆体6形成相对称的蝶翼832;当第一电路板4与第二电路板5分别位于第一轴套部60与第二轴套部61中时,第二电路板5受受蝶翼832的压抵迫紧,同时第二电路板5亦将横杆83的两端部830、831向上顶起,使横杆83的两端部830、831顶抵第一电路板4,如此间隔装置80为一以长杆体6中心向两侧延伸形成一如倒置之“八”字结构,横杆83的两端部830、831朝远离第二端部610的方向且斜向地展开渐渐远离长杆体6形成相对称的蝶翼832,其所能达到的功效相同于上述,于此不再赘述。
由前述各实施例可知,间隔装置80的衬片片数可视情形增加,任何衬片片数的改变皆应涵盖在以下本案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虽然在较佳实施例中系举电路板为例,但本实用新型却不仅限于做电路板连接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扣接件,确能藉上述所揭露的构造、装置,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功效,且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亦未公开使用,诚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条件,故提出申请专利。
惟,上述所揭的图式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范畴,所作之其他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以下本案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Claims (32)

1.一种扣接件,用以穿套于一第一元件所开设的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元件所开设的第二贯穿孔中,将该两元件间隔地连系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包括:
一纵向长杆体,具有一第一轴套部与一第二轴套部,分别穿套于该第一元件的第一贯穿孔与该第二元件的第二贯穿孔中;
一第一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一轴套部的该长杆体的一第一头端,该第一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一贯穿孔大的横断面,使该第一元件无法由该第一端部脱出;
一间隔装置,位于该第一套部与该第二套部之间,与该长杆体长向呈有角度地朝远离该长杆体方向延伸形成一具弹性的悬臂装置,该悬臂装置可同时迫紧位于该第一轴套部之该第一元件与位于该第二轴套部分的该第二元件,并可防止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与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相接近;
一第二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二轴套部的该长杆体之一的第二头端,该第二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二贯穿孔大的横断面,使该第二元件无法由该第二端部脱出;
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上设有至少一纵向的长槽,当该第一元件藉该第一贯穿孔由该第一端部套入时,设于该第一端部的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一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一轴套部中并受该悬臂装置的迫紧,当该第二元件藉该第二贯穿孔由该第二端部套入时,设于该第二端部的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二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二轴套部中受该悬臂装置之迫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部远离该第二头端之一端一体地朝远离第二头端之纵向方向设有一拉持部,可利用一工具施力于该拉持部,以使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可确实地穿套于各该轴套部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远离该第一头端之一端一体地朝远离第一头端的纵向方向设有一拉持部,可利用一夹持工具施力于该拉持部,以使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可确实地穿套于各该轴套部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沿该拉持部纵向的两相对面上设有对应的阶梯,以便于该夹持工具的夹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沿该拉持部纵向的两相对面上设有对应的阶梯,以便于该夹持工具的夹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是以Nylon66材质一体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呈截头圆锥状,近该第一轴套部处具有较该第一贯穿孔大的横断面。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部呈截头圆锥状,近该第二轴套部处具有较该第二贯穿孔大的横断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间隔装置为以该长杆体为中心向两则延伸形成一“八”字形的结构,具有一横杆与该长杆体纵向呈一近乎垂直的角度朝远离该长杆体方向延伸一长度后,在该横杆的两端部朝远离该第一端部的方向且斜向地展开渐渐远离该长杆体形成相对称的蝶翼。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间隔装置以该长杆体为中心向两侧延伸形成一如颠倒“八”字形的结构,具有一横杆与该长杆体纵向呈一近平垂直的角度朝远离该长杆方向延伸一长度后,在该横杆的两端部朝远离该第二端部的方向且斜向地展开渐渐远离该长杆体形成相对称的蝶翼。
11.一种扣接件,用以穿套于一第一元件所开设的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元件所开设的第二贯穿孔中,将该两元件间隔地连系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包括:
一纵向长杆体,具有一第一轴套部与一第二轴套部,分别可穿设于该第一元件的第一贯穿孔与该第二元件的第二贯穿孔中;
一第一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一轴套部的该长杆体的一第一头端,该第一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一贯穿孔大的横断面,使该第一元件无法由该第一端部脱出;
一间隔装置,位于该第一轴套部与该第二轴套部之间,与该长杆体长向呈有角度地朝远离该长杆体方向延伸形成一具弹性的悬臂装置,该悬臂装置可防止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与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相接近,该悬臂装置自该长杆体处分叉,并形成至少两衬片部,该第一衬片部可迫紧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该第二衬片部可迫紧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
一第二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二轴套部的该长杆体之一第二头端,该第二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二贯穿孔大之横断面,使该第二元件无法由该第二端部脱出;
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上设有至少一纵向之长槽,当该第一元件藉该第一贯穿孔由该第一端部套入时,设于该第一端部的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一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一轴套部中并受该第一指叉部之顶抵,当该第二元件藉该第二贯穿孔由该第二端套入时,设于该第二端部的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二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二轴套部中并受该第二指叉部的压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部远离该第二头端之一端一体地朝远离第二头端的纵向方向设有一拉持部,可利用一夹持工具施力于该拉持部,以使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确实地穿套各该轴套部间。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端部远离该第一头端之一端一体地朝远离第一头端的纵向方向设有一拉持部,可利用一夹持工具施力于该拉持部,以使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可确实地穿套于各该轴套部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沿该拉持部纵向的两相对面上设有对应的阶梯,便于该夹持工具的夹持。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沿该拉持部纵向的两相对面上设有对应的阶梯,便于该夹持工具的夹持。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是以Nylon 66材质一体制成。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呈截头圆锥状,近该第一轴套部处具有较该第一贯穿孔大的横断面。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部呈截头圆锥状,近该第二轴套部处具有较该第一贯穿孔大的横断面。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悬臂装置为在该长杆体的两侧各形成一横放V字结构,该V字结构之一边为第一衬片部,其另一边为第二衬片部,该第一衬片部可迫紧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该第二衬片部可迫紧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
20.一种扣接件,用以穿套于一第一元件所开设的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元件所开设的第二贯穿孔中,将该两元件间隔地联系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包括:
一纵向长杆体,具有一第一轴套部与一第二轴套部,分别可穿套于该第一元件的第一贯穿与该第二元件的第二贯穿孔中;
一第一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一轴套部的该长杆体之一第一头端,该第一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一贯穿孔大的横断面,使该第一元件无法由该第一端部脱出;
一间隔装置,位于该第一轴套部与该第二轴套部之间,与该长杆体长向呈有角度地朝远离该长杆体方向延伸形成一悬臂装置,该悬臂装置可防止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与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相接近,该悬臂装置自该长杆体呈放射状且分叉地向外延伸形成复数个第一衬片部及复数个第二衬片部,该第一衬片部向迫紧位于该第一轴套部的该第一元件,该第二衬片部可迫紧位于该第二轴套部的该第二元件;
一第二端部,一体地设于邻接该第二轴套部的该长杆体之一第二头端,该第二端部具有一较该第二贯穿孔大之横断面,使该第二元件无法由该第二端部脱出;
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上设有至少一纵向之长槽,当该第一元件藉该第一贯穿孔由该第一端部套入时,设于该第一轴套部之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一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一轴套部中并受该第一指叉部之顶抵,当该第二元件藉该第二贯穿孔由该第二端部套入时,设于该第二端部之长槽受挤压而变形,使该第二元件得以进入该第二轴套部中并受该第二指叉部的压抵。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部远离该第二头端之一端一体地朝远离第二头端的纵向方向设有一拉持部,可用利一夹持工具施力于该拉持部,以使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可确实地穿套于各该轴套部间。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远离该第一头端之一端一体地朝远离第一头端的纵向方向设有一拉持部,可利用一夹持工具施力于该拉持部,以使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可确实地穿套于各该轴套部间。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沿该拉持部纵向的两相对面上设有对应的阶梯,以便于该夹拉工具的夹持。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沿该拉持部纵向的两相对面上设有对应的阶梯,以便于该夹拉工具的夹持。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扣接件是以Nylon 66材质一体制成。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呈截头圆锥状,近该第一轴套部处具有较该第一贯穿孔大的横向断面。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部呈截头圆锥状,近该第二轴套部处具有较该第二贯穿孔大的横向断面。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片第一衬片部环该长杆体周缘等份地呈放射状地设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片第二衬片部环该长杆体周缘等份地呈放射状地设置,每一第二衬片部位于两第一衬片部之间。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衬片部与该第二衬片部各为两片。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衬片部与该第二衬片部各为三片。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扣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衬片部与该第二衬片部各为四片。
CN 99215903 1999-07-17 1999-07-17 扣接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8839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215903 CN2388394Y (zh) 1999-07-17 1999-07-17 扣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215903 CN2388394Y (zh) 1999-07-17 1999-07-17 扣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88394Y true CN2388394Y (zh) 2000-07-19

Family

ID=34007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21590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88394Y (zh) 1999-07-17 1999-07-17 扣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88394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4742C (zh) * 2005-07-31 2008-03-12 张留品 直插式紧固件
CN102187103A (zh) * 2008-10-20 2011-09-14 Ykk株式会社 固定用构件、保护构件以及被固定构件的固定方法
CN106911229A (zh) * 2015-12-22 2017-06-30 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刷马达组配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4742C (zh) * 2005-07-31 2008-03-12 张留品 直插式紧固件
CN102187103A (zh) * 2008-10-20 2011-09-14 Ykk株式会社 固定用构件、保护构件以及被固定构件的固定方法
CN102187103B (zh) * 2008-10-20 2013-06-26 Ykk株式会社 固定用构件、保护构件以及被固定构件的固定方法
CN106911229A (zh) * 2015-12-22 2017-06-30 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刷马达组配结构
CN106911229B (zh) * 2015-12-22 2019-10-11 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刷马达组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9387B1 (de)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Leitung
CN101605953B (zh) 用于处理建筑构件、特别是混凝土板的锚固器
DE3325352A1 (de) Verbundanker einer schichtverbundplatte zur herstellung von gebaeudewaenden
WO1996030606B1 (en) Lumber-compatible lightweight metal construction system
EP1380404A2 (de) Kunststoffbauelement mit Einlegeteilen
DE102014118196A1 (de) Selbsthaltendes Ausrichtsystem zur Bereitstellung einer präzisen Ausrichtung und Halterung von Komponenten
EP1342625A1 (de) Stossstange mit Halterungen
CN2388394Y (zh) 扣接件
DE60101389T2 (de) Verbindungseinheit für strukturelemente
DE60022465T2 (de) Kabelverbindungssystem an einem bauwerk
CN1119693A (zh) 钢结构接头的连接材料与连接方法
CN110892162B (zh) 自穿孔紧固件
EP1466053B1 (de) Lärmdämmendes rückhaltesystem
DD297608A5 (de) Elastische aufhaengung insbesondere fuer einen fahrzeugmotor
EP0662416B1 (de) Stirnwandaufbau für einen Kraftwagen mit vorn angeordneter Antriebseinheit
EP3816047A1 (de) Modulares flugkörperstartsystem zum starten von flugkörpern von einer mobilen plattform aus
DE102005039500B4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bundbauteilen
DE19727753C2 (de) Sandwichplatte mit Profilkern
EP3816046A1 (de) Modulares flugkörperstartsystem zum starten von flugkörpern von einer mobilen plattform aus
CN108691863B (zh) 无紧固件防剥离粘合接头
CN208021364U (zh) 一种适用钣金方孔使用的防转动胶钉
CN207788787U (zh) 一种螺栓装配装置
EP0422875A2 (en) Space frame
DE3625119C2 (zh)
DE19847521C2 (de) Geschoß mit schockgedämpft eingebauter Schaltungsplat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