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76354Y - 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76354Y
CN2376354Y CN 99215602 CN99215602U CN2376354Y CN 2376354 Y CN2376354 Y CN 2376354Y CN 99215602 CN99215602 CN 99215602 CN 99215602 U CN99215602 U CN 99215602U CN 2376354 Y CN2376354 Y CN 237635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impact
several
impacts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21560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bao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ba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bao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ba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9921560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7635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7635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7635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包含:一本体,其一端与传动心轴连接固定,另一端其轴方向倾斜填置数个外缘具螺纹面的夹爪;一上冲击环,以内缘的锥度螺纹面与夹爪啮合,并配合旋套于本体上连接一中冲击环;一下冲击环,与该中冲击环以嵌齿互相嵌制配合,而下冲击环的后方顶设一弹性体;当动力源启动使用时,该夹爪随动力旋向产生前进或后退的移动,使可夹持或松释夹持工具,再藉由罩壳控制,可调整中冲击环与下冲击环冲击模式,以达到夹爪自动锁紧。

Description

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钻的夹持装置,尤其是指夹头以连续冲击方式,可自动提高夹紧力量及具防松效果的夹头改进结构。
电钻的习用夹持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其主要具有一与马达心轴连接的本体1,该本体1外设有一只能在原处转动的调转外壳2以及一固定外壳3,而该本体1内环设数个斜倾的夹爪4,而调转外壳2转动时,可控制该数个夹爪4斜向前进或退缩,达到钻头5的夹持或松放。
但是,此种习用的钻头夹持结构,必须以使用者的单手转动调转外壳2施力,另一只手则扶持钻头5置入夹爪4中,直到锁紧时才能放开,不仅操作不便外,更因调转外壳2施力面积与施力矩小,常导致无法确实保持钻头5与夹爪4的间夹持力,况且发生钻头5的夹持力不足时,则另需停机藉以手动转动调转外壳2施力夹紧,造成使用者相当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藉由夹头结构旋转使用时,可利用手部握持于罩壳上,使其不旋转,则下冲击环则转向受阻,并受弹性体作用,而改变为往复横移动作,使与中冲击环发生冲击动作,使上冲击环同步迫紧夹爪,达到夹爪自动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藉由本体迫紧连接的工具套,可将套筒部的多角槽口套在螺帽上,经动力源的正反转,达到螺帽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藉由前壳体的转动操作,可使中冲击环与下冲击环调整离合作用,以选择适当的冲击与正常模式,操作上相当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还在于:藉由杆形工具伸入在上冲击环插槽中,以及扳手与工具套的配合,以使杆形工具与扳手相对手握反向操作,可手动提高钻头夹紧力或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它主要系装设于动力源上,经由该动力源的传动心轴带动可呈正反向转动,其包括一后端与该传动心轴连接的本体,以及与该本体相联结的若干个夹爪,特点是:该本体的前端形成夹持工具的容置空间,且其轴方向倾斜设数个导槽;该等夹爪的外缘设螺纹面,可在该本体的导槽滑动;并还设一上冲击环,其内缘设锥度螺纹面,供与该等夹爪上的螺纹面配合而旋套其上,且外缘面凹设数个插槽;一中冲击环,它的一端设置若干个等间距卡块,以卡固于该上冲击环的插槽中;一冲击推顶结构,系区分下冲击环与弹性体,该下冲击环系设在该中冲击环相对的动力源本体之一侧,在相对应面分别设有数个嵌齿相互啮合,且在该下冲击环的外缘面设有数个凸块;以及一罩壳,其含有一壳体与一底盖,该壳体的内缘面相对该下冲击环的凸块处分别设有滑槽,可使该凸块卡制内移,另该底盖系藉扣环固定在该本体的后端上,供该弹性体顶触,而使下冲击环与中冲击环常态保持啮合。藉此,本实用新型夹头结构旋转使用时,可利用手部握持在该罩壳上,使其不旋转及轴向不移动,则该下冲击环的转向受阻,而改变为往复横移在该罩壳的滑槽中,使与中冲击环发生冲击动作,以使夹爪达到自动锁紧。
进一步,该本体的前端还设一工具套,该工具套设有固接部及套筒部,该固接部的内壁面凸设数条定位楔条,供以紧迫套入该本体的前端,而该套筒部的内外缘分别形成一多角槽口与限位环,可分别供螺帽的拆装与该罩壳的轴向定位;另外,该罩壳相对上冲击环的插槽位置,开设一插孔,可供杆形工具插入后卡制于此插槽中,配合工具套套入一扳手的反向操作,达到夹持工具的手动拆卸或夹紧。
本实用新型还可这样来实现,它的特点是:包括有一本体,其后端与该传动心轴连接,前端则形成夹持工具容置空间,且其轴方向倾斜设数个导槽;若干个夹爪,其外缘设螺纹面,可在该本体的导槽中滑动;一上冲击环,其内缘设锥度螺纹面,供与夹爪的螺纹面配合而旋套其上,且外缘面凹设有数个插槽;一中冲击环,其一端设置数个等间距的卡块,以卡固于上冲击环的插槽中;一冲击推顶结构,系区分下冲击环与弹性体,该下冲击环系设在该中冲击环相对动力源的一侧,在相对应面分别设有数个嵌齿相互啮合;以及一罩壳,其含有前壳体、离合环及后壳体,其中该前壳体在其近开口端缘内壁设置等距的倾斜道;离合环内设一挡环,该挡环内径小于该下冲击环的外径;该后壳体系藉扣环固定在本体的后端上,供该弹性体顶触,而使下冲击环与中冲击环保持啮合,且该后壳体的端面及内面分别以等距方式设有穿孔与嵌凹槽;藉此,当使用者转动前壳体,离合环可经由倾斜道与凸出块的旋配,而使离合环与下冲击环同步产生轴向位移,以使下冲击环与中冲击环保持啮合冲击式脱离,达到夹爪自动锁紧。
上述该倾斜道的高低处分别设有二凸点,而该挡环二侧设有凸出块,在凸出块的中央凹设有定位槽,供与该该倾斜道旋配后,与该二凸点相互嵌合定位;该本体的前端设一工具套,该工具套设有固接部及套筒部,该固接部的内壁面凸设数条定位楔条,供以紧迫套入该本体的前端,而套筒部内外缘分别形成一多角槽口与限位环,可供螺帽的拆装该罩壳轴向定位;该前壳体相对上冲击环的插槽位置,开设一插孔,可供杆形工具插入后卡制在插槽中,配合工具套套入一扳手相对的反向操作,达到夹持工具的手动拆卸或夹紧;该后壳体的嵌凹槽中以耐磨材料的嵌入块嵌入,其中央设有滑槽,可供下冲击环的嵌齿移动于内;该后壳体与弹性体之间设一连接套环,该连接套环区分套环体与连接块,该连接套块供以穿伸于后壳体的穿孔外,且连接块上开设一连接槽,以使顶触卡制于动力源的固接元件,以使该罩壳不随该传动心轴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进步效果是:藉由罩壳控制,可调整中冲击环与下冲击环的离合模式,当钻头遭受阻尼较大时,可选择冲击方式,以使夹爪与钻头能持续紧密迫紧,达到钻头自锁,并且藉由工具套的配合,更达到螺帽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习用电钻及其夹头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头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具套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暨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配合杆形工具及扳手的操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夹头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离合操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可用来夹持以旋转作动为主要功效的工具,如钻头、绞刀、攻牙刀、螺丝刀等等;但求方便于说明书中叙述,故以钻头为主要的被夹持工具做实施例说明。
请参阅图2~图4;本实用新型的夹头结构主要包含:
一本体10,该本体10主要具有一轴固定端11,该轴固定端11设一定位槽112,且轴向设一组接孔111,使与动力源100的传动心轴12螺锁接合。该轴固定端11的一端部往外扩径形成一盘体13,且沿盘体13的轴方向等间距开设导槽131;而盘体13的外侧面又再轴向延伸形成一基部呈圆锥形的座身14,该座身14轴向设有夹持工具容置空间141(请参见图9所示)以连通导槽131;
若干个数目与该导槽131对应的夹爪20,该夹爪20系呈长条状,其中一端部的部份缘面系为一夹合面21,另一部份则为一半圆形凸块23,而另一端部的部份缘面则设一螺纹面22;该夹爪20以夹合面21为头端且螺纹面22朝外的位向穿通过该本体10的盘体13的导槽131,而斜向滑设入该夹持工具容置空间141;
一上冲击环30,其内缘面系为一锥度螺纹面31,可与该座身14的的夹爪20凸露出的螺纹面22配合而旋套该座身14上;该上冲击环30对应该珠环132的位置凹设一槽室32,该槽室32可容置该珠环132及垫圈133;该上冲击环30的周缘等间距设有若干插槽33;
一中冲击环40,一端设置等间距的卡块41,以卡固于上冲击环30的插槽33中,且另端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嵌齿42;
一冲击推顶结构50,系区分下冲击环51与弹性体54,该下冲击环51系设在中冲击环40相对的动力源100的一侧,在相对面设有嵌齿52,供与中冲击环40的嵌齿42相互嵌合,且在该下冲击环51的外缘面设有若干凸块53;
一定位套55,其内呈中空,设在座身14的外端;
一罩体60,系由壳体61与底盖64组成,该壳体61的内缘面相对该下冲击环51的凸块处53分别设有滑槽62,供该凸块53卡制内移,另底盖64系藉扣环65固定在定位槽112中,供以弹性体54顶触;
一工具套70,系设有固接部71及套筒部73,该固接部71的内壁面凸设若干条定位楔条72,供以紧迫套入本体10的座身14,而套筒部73内外缘分别形成一多角槽口74与限位环75,可分别供螺帽的拆装与罩壳60的轴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以一钻头90作为被夹持工具的主要实施例;将一钻头90插入该本体10的持夹工具容置空间141与各夹爪20的夹合面21之间。当传动心轴12为作用方向快速转动时,即带动该本体10及其上的夹爪20跟着瞬间转动,藉由上冲击环30的锥度螺纹面31与夹爪20螺纹面22配合,可使夹爪20瞬间向前倾斜移动,形成夹爪20外端部渐往中心靠合的形态,而夹住该钻头90,且以夹合面21增加摩擦力,使夹持更稳固;且夹爪20因紧夹该钻头90而无法再往前移动,其螺纹面22即与上冲击环30的锥度螺纹面31产生定位啮合(亦即锁紧状态),该上冲击环30便开始跟着本体10同步转动;而上冲击环30开始转动后,即同步带动中冲击环40、下冲击环51以及罩壳60跟着旋转。
而要松释该钻头90时,则控制该动力源100的传动心轴12朝反作用方向转动,初期该上冲击环30会因锥度螺纹面31原本与夹爪20的螺纹面22呈旋紧状态而跟着转动,但因该本体10的转速快,而转动方向系使锥度螺纹面31与夹爪20螺纹面22松脱的方向,终使该夹爪20的螺纹面22与上冲击环30锥度螺纹面31由旋紧状态而变松脱。
请参阅图5所示,当该钻头90朝作用方向旋转执行钻孔动作负载阻尼力较大或钻头90夹持力不足时,可在使用中利用手部握紧在罩壳60上,使其不旋转,则下冲击环51转向受阻,并受中冲击环40嵌齿42的排挤,而改变动作横移于滑槽62中,再由弹性体54的弹性复位,形成中冲击环40持续发生冲击动作,以使上冲击环30的锥度螺纹面31与夹爪20的螺纹面22,更加紧密锁紧,以消除齿间的间隙,以便使提供钻头90获得更稳固夹持力以及间歇性重扭力的输出。
请参阅图6所示,其中该罩壳60相对上冲击环30的插槽33位置,开设一插孔63,可供杆形工具91插入后卡制于插槽33中,配合工具套70套入一扳手92的手部反向操作,达到钻头90的手动拆卸或增加夹紧力。
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它们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其夹头结构主要包括有本体10、若干个夹爪20、上冲击环30、中冲击环40、冲击推顶结构50以及工具套70(因前述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该夹头结构更包含:
罩壳80,系由前壳体81、离合环82及后壳体83组成,其中该前壳体81在近开口端缘内壁设置等距的倾斜道811,且在倾斜道811的高低处分别设有凸点812、813;离合环82内设一挡环821,在挡环821设有的凸出块822,在凸出块822的中央凹设有定位槽823,可供以倾斜道811旋配后,与凸点812、813相嵌合,后壳体83固定在本体10的后端上,供以弹性体54顶触,而使下冲击环51与中冲击环40保持啮合,且该后壳体83端面及内面分别等距设有穿孔832与嵌凹槽833。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欲将正常运转模式改变为冲击模式时(请参阅图9和图10所示),此时便需将前壳体81转动,循倾斜道811由低处转到高处,该离合环82则会经由凸出块822的顶触与弹性体54的作用而向上移动,此时下冲击环51亦同步上升与中冲击环40的嵌齿42相互啮合,此时即与中冲击环40持续发生冲击动作,以使上冲击环30的锥度螺纹面31与夹爪20的螺纹面22,更加紧密锁紧,以消除齿间的间隙,以便使提供钻头90更稳固夹持力以及间歇性重扭力的输出。
至于,该后壳体83的嵌凹槽833中以耐磨材料的嵌入块84嵌入,其中央设有滑槽841,可供以下冲击环51的嵌齿52移动于内,再者在后壳体83与弹性体54之间设一连接套环85,该连接套环85区分套环体851与连接块852,该连接块852供以穿伸于后壳体83之穿孔832,且连接块852上开设一连接槽853,以便顶触卡制于动力源100的固接元件101,而不致使罩壳80在使用中旋转。

Claims (9)

1、一种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主要系装设于动力源上,经由该动力源的传动心轴带动可呈正反向转动,该夹头结构包括:一后端与该传动心轴(12)连接的本体(10),以及与该本体(10)相联结的若干个夹爪(20),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前端形成夹持工具的容置空间(141),且其轴方向倾斜设数个导槽(131);
该等夹爪(20)的外缘具有螺纹面(22),可在该本体(10)的导槽(131)滑动;还设有:
一上冲击环(30),其内缘设锥度螺纹面(31),并与该夹爪(20)螺纹面(22)配合而旋套其上,且外缘面凹设若干个插槽(33);
一中冲击环(40),其一端设置若干个等间距的卡块(41),以卡固于上冲击环(30)的插槽(33)中;
一冲击推顶结构(50),系区分下冲击环(51)与弹性体(54),该下冲击环(51)系设在该中冲击环(40)相对的动力源本体(100)的一侧,在相对应面分别设有数个嵌齿(52)相互啮合,且在该下冲击环(51)的外缘面设有数个凸块(53);以及
一罩壳(60),其含有壳体(61)与底盖(64),该壳体(60)的内缘面相对该下冲击环(51)的凸块(53)处分别设有可令该凸块(53)卡制内移的滑槽(62),另该底盖(64)系藉扣环(65)固定在该本体(10)的后端上,该弹性体(54)顶触该底盖和该下冲击环(51)与中冲击环(40)常态保持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前端设一工具套(70),该工具套(70)设有固接部(71)及套筒部(73),该固接部(71)的内壁面凸设数条定位楔条(72),该等定位楔条(72)紧迫套入本体(10)的前端,而套筒部(73)的内外缘分别形成一供螺帽拆装的多角槽口(74)与罩壳(60)轴向定位的限位环(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罩壳(60)相对上冲击环(30)的插槽(33)位置,开设一可供杆形工具(91)插入后卡制在插槽(33)中的插孔(63)。
4、一种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包括一后端与传动心轴(12)连接的本体(10)以及与该本体(10)相联结的若干个夹爪(20),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前端形成夹持工具容置空间(141),且其轴方向倾斜设数个导槽(131);
该等夹爪(20)的外缘具有螺纹面(22),可在该本体(10)的导槽(131)滑动;还设有:
一上冲击环(30),其内缘设锥度螺纹面(31),并与该夹爪(20)螺纹面(22)配合而旋套其上,且外缘面凹设有若干个插槽(33);
一中冲击环(40),其一端设置若干个等间距的卡块(41),以卡固于上冲击环(30)的插槽(33)中;
一冲击推顶结构(50),系区分下冲击环(51)与弹性体(54),该下冲击环(51)系设在该中冲击环(40)相对动力源(100)的一侧,在相对应面分别设有若干个嵌齿(52)相互啮合;以及
一罩壳(80),其包括前壳体(81)、离合环(82)及后壳体(83),其中该前壳体(81)在其近开口端缘内壁设置等距的倾斜道(811);离合环(82)内设一挡环(821),该挡环(821)内径小于该下冲击环(51)的外径;该后壳体(83)系藉扣环(831)固定在本体(10)的后端上,供弹性体(54)顶触,而使下冲击环(51)与中冲击环(40)保持啮合,且该后壳体(83)的端面及内面分别以等距方式设有穿孔(832)与嵌凹槽(8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自锁式夹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倾斜道(811)的高低处分别设有凸点(812)、(813),而该挡环(821)二侧设有凸出块(822),在凸出块(822)的中央凹设有定位槽(823),该定位槽(823)与倾斜道(811)旋配后,与凸点(812)、(813)相互嵌合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自锁式夹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10)的前端设一工具套(70),该工具套(70)设有固接部(71)及套筒部(73),该固接部(71)的内壁面凸设数条以紧迫套入本体(10)的前端的定位楔条(72),而套筒部(73)内外缘分别形成一供螺帽的拆装的多角槽口(74)与罩壳80轴向定位的限位环(7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自锁式夹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壳体(81)相对上冲击环(30)的插槽(33)位置,开设一供杆形工具(91)插入后卡制于插槽(33)中的插孔(814)。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自锁式夹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后壳体(83)的嵌凹槽(833)中嵌入耐磨材料的嵌入块(84),其中央设有滑槽(841),该下冲击环(51)的嵌齿(52)在该滑槽(841)内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自锁式夹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后壳体(83)与弹性体(54)之间设一连接套环(85),该连接套环(85)区分套环体(851)与连接块(852),该连接块(852)供以穿伸于后壳体(83)穿孔(832)外,且连接块(852)上开设一连接槽(853),其顶触卡制于动力源(100)的固接元件(101)。
CN 99215602 1999-06-30 1999-06-30 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37635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215602 CN2376354Y (zh) 1999-06-30 1999-06-30 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215602 CN2376354Y (zh) 1999-06-30 1999-06-30 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76354Y true CN2376354Y (zh) 2000-05-03

Family

ID=34007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215602 Expired - Lifetime CN2376354Y (zh) 1999-06-30 1999-06-30 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7635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26512A1 (fr) * 2002-09-20 2004-04-01 Shandong Weida Machinery, Co., Ltd. Mandrin de perceuse electrique
CN117505941A (zh) * 2024-01-08 2024-02-06 南通禾田工具有限公司 钻头夹持装置及电动工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26512A1 (fr) * 2002-09-20 2004-04-01 Shandong Weida Machinery, Co., Ltd. Mandrin de perceuse electrique
CN117505941A (zh) * 2024-01-08 2024-02-06 南通禾田工具有限公司 钻头夹持装置及电动工具
CN117505941B (zh) * 2024-01-08 2024-03-05 南通禾田工具有限公司 钻头夹持装置及电动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4041C (zh) 卡具组件及有改进接合组件的动力驱动器
CN103121205B (zh) 电动工具的机械组件
CN101125373B (zh) 锁紧夹头
EP1690618B1 (en) Power tool
CN201644864U (zh) 具有坚固的锤支承结构的锤钻机
EP3251802A1 (en) Hand-held power too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1189094A (zh) 用于带有动力输出和静止轴特征的工具夹盘的电子离合器
CN1313171A (zh) 一种具有可互换的刀架的电动工具
CN1943994A (zh) 具有钻孔模式的冲击转动工具
CN101508030B (zh) 自动锁闭卡盘
WO2006033899A2 (en) Chuck with nutating gear reduction
CN106393007B (zh) 扭矩输出工具及其附件装置
CN101422823B (zh) 动力工具
CN2376354Y (zh) 冲击自锁式的夹头结构
CN101284378A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101402190A (zh) 动力工具
CN101428352B (zh) 动力工具
CN201033371Y (zh) 一种新颖手紧钻夹头和一种新颖扳手钻夹头
CN1145539C (zh) 搭配旋转轴使用的自锁式夹头
CN217072272U (zh) 夹头和旋转电动工具
CN2407862Y (zh) 复合式电钻夹头结构
CN202639380U (zh) 防抱死内锥钻夹头
CN101041186A (zh) 一种自紧式卡盘
CN2499151Y (zh) 工具机床的刀把座结构
CN101433973B (zh) 动力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