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41765Y - 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41765Y
CN2341765Y CN 98241073 CN98241073U CN2341765Y CN 2341765 Y CN2341765 Y CN 2341765Y CN 98241073 CN98241073 CN 98241073 CN 98241073 U CN98241073 U CN 98241073U CN 2341765 Y CN2341765 Y CN 234176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substance
jaw
hexagon
limits
spa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410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82410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4176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4176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4176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其特征是在于,为增加六边形工作物可易于受驱动而产生转动,其中更可在该夹口适当处予以一体成型有至少三个凸起的顶推部,令该三个顶推部可分别对应该六边形工作物位于夹口中的其中三个边,而该三个边中有两个边是呈互相邻接状态,另一个边则是与该另两个边呈间隔一个边的状态,可促使该三个顶推部各接触于该六边形工作物对应边邻近角的部位。

Description

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开口扳手,更具体而言,特别是指有关于一种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
按常用一般的开口扳手,大体上都是在一端所设的两只颚夹处制设有一个夹口,且该夹口又具有一相对的夹持面是呈平行状态设置,如此藉助该夹口之夹持于六边形的工作物(例如,螺栓、螺帽等),而后动作旋转动作自可促使工作物产生转动,从而即可获致锁紧或旋松的目的,乍看之下,似乎颇合乎实用,应无再予改善的必要了,其实不然,若再配合实际的操作使用,不难发现其中仍存在着有些微尚待改善的缺陷,即以往一般的开口扳手为使工作物可以顺利地进入到夹口中,通常都会将夹口两平行夹持面的距离制作成较工作物略宽状态,如此当利用开口扳手驱动工作物时,自然而然夹持面势必无法全面地贴合在工作物上,其仅会与工作物保持点接触于角的部位上,换句话说,施力点不佳,所施的作用力愈大,相对的工作物于该点所承受的作用力也就愈大,如果继续强势地操作即会破坏工作物角的部位,如此一米一旦角的部位被破坏后,缺乏该角的部位予以适时地卡制限制,终将会造成扳手操作时发生打滑现象,不仅无法再继续操作锁紧工作物的动作,而且工作物的使用寿命亦会就此即宣告终结,且雨后若想再卸下该工作物恐需要大费周章,实吃力不讨好,再者,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开口扳手的驱动工作物,受限于颚夹夹口的开度,通常每驱动工作物使转动一次,即必须令颚夹夹口离开工作物,而当下一次欲再次驱动工作物时则必须再将颚夹的夹口夹入到该工作物的定位处,如此工作物驱动得愈久,反覆地进行夹入既离开的操作动作也就愈频繁,对于使用者而言操作上的确相当地麻烦;所以,针对以上严重的缺陷,在求理想、进步与实用的今日,诚为一极待努力追求改善的目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各种扳手及手工具器材的贩制及研究开发的经验,几经试制与试作,终而得开创出一种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其可在夹口适当处予以一体成型有至少三个凸起的顶推部,令该三个顶推部可分别对应该六边形工作物位于夹口中的其中三个边,而该三个边中有两个边是呈互相邻接状态,另一个边则是与该另两个边呈间隔一个边的状态,作用时可促使该三个顶推部各接触于该六边形工作物对应边邻近角的部位,如是,藉助转矩的增大将有助于提升驱动工作物的能力,使得驱动得以较为省力,且不致破坏工作物的外观造型,以延长其使用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其可将一颚夹的长度制作成较另一颚夹的长度为长,且令该较长的颚夹自由端成型有一钩状部,如此视使用的状况的需要,其即可发挥作用适时地利用该钩状部以钩设在工作物具有角的部位,使扳手无掉落之优,以确保使用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由于在其中的一颚夹处另制设有一内凹空间以提供该各颚夹后退转动时可绕六边形工作物回转的空间,如是在操作动作六边形工作物时,扳手颚夹首次驱动完成后,在完全不必位移且也不必触动到工作物的情况下,其即可顺畅地原地回转使倒转回原位,以便再继续进行下一次的驱动,确可发挥省时且便利的实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大体上是在扳手一端的头部处一体成型有二颚夹,且在该二颚夹间制设有一夹口,其特征在于:为增加六边形工作物可易于受驱动而产生转动,其中更可在该夹口适当处予以一体在成型有至少三个凸起的顶推部,令该三个顶推部可分别对应该六边形工作物位于夹口中的其中三个边,而该三个边中有两个边是呈互相邻接状态,另一个边则是与该另两个边呈间隔一个边的状态,可促使该三个顶推部各接触于该六边形工作物对应边邻近角的部位,如是,藉助转矩的增大将有助于提升驱动工作物的能力;此外,为便利于操作,使扳手驱动高处的工作物时无掉落之虑,其中更可将一颚夹的长度制作成较另一颚夹的长度为长,且令该较长的颚夹自由端成型有一钩状部,以供适时地利用该钩状部以钩设在工作物具有角的部位,而该所成型的钩状部亦可利用其内凹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以提供该各颚夹后退转动时可绕六边形工作物回转的空间,如是在操作动作六边形工作物时,扳手颚夹首次驱动完成后,在完全不必位移且也不必触动到工作物的情况下,其即可顺畅地原地回转使倒转回原位,以便再继续进行下一次的驱动,确可发挥省时且便利的实效。为进一步增加驱动工作物的效果,其中更可在该夹口对应间隔边的位置且邻近角的部位上予以一体成型一凸起的顶推部,利用增加一个顶推部以配合原先所设的三个顶推部,实有助于提升驱动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结构,其可在夹口适当处予以一体成型有至少三个凸起的顶推部,令该三个顶推部可分别对应该六边形工作物位于夹口中的其中三个边,而该三个边中有两个边是呈互相邻接状态,另一个边则是与该另两个边呈间隔一个边的状态,作用时可促使该三个顶推部各接触于该六边形工作物对应边邻近角的部位,如是,藉助转矩的增大将有助于提升驱动工作物的能力,使得驱动得以较为省力,且不致破坏工作物的外观造型,以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再者,本实用新型其又可将一颚夹的长度制作成较另一颚夹的长度为长,且令该较长的颚夹自由端成型有一钩状部,如此视使用的状况的需要,其即可发挥作用适时地利用该钩状部以钩设在工作物具有角的部位,使扳手无掉落之虑,以确保使用的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夹持工作物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面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平面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钩挂在工作物上的平面正视图。
图号部分:
1.头部        11颚夹         12.颚夹
111.钩状部    13.夹口       131.顶推部
132.顶推部    133.顶推部    134.顶推部
135.内凹空间  2.工作物      21.边
22.边         23.边         24.间隔边
211.角        221.角        231.角
241.角        251.角
现以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配合参阅图l、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其大体上是在扳手一端的头部1处一体成型有二颚夹11、12,且在该二颚夹11、12间制设有一夹口13;而为增加六边形工作物2(例如螺栓、螺帽等工作物)可易于受扳手驱动而产生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的转动,其中更可在该夹口13适当处予以一体成型有至少三个凸起的顶推部131、132、133,令该三个顶推部可分别对应该六边形工作物2位于夹口13中的其中三个边21、22、23,而该三个边21、22、23中有两个边21、22是呈互相邻接状态,另一个边23则是与该另两个边21、22呈间隔一个边的状态,可促使该三个顶推部131、132、133各接触于该六边形工作物2对应边邻近角211、221、231的部位,如是,藉助转矩的增大将有助于提升驱动工作物2的能力;尤其,值得在此特别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之所以将该各顶推部131、132、133与工作物2接触的部位制作成可垂直距离工作物2中心一预定的距离,主要目的在于增加扳手驱动时对该工作物2所产生的推力,一旦各驱动点推力增加,自有助于带动工作物2的遂行转动动作。
当然,为进一步增加驱动工作物2的效果,如图3所示,其中更可在该夹口13对应间隔边24的位置且邻近角241的部位上予以一体成型一凸起的顶推部134,利用增加一个顶推部134以配合原先所设的三个顶推部131、132、133,实有助于提升驱动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工作物2位于较高处时,驱动上本来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为便扳手驱动高处的工作物2时无脱落向下掉落之虑,其中更可将一颚夹11的长度制作成较另一颚夹12的长度更长,且令该较长的颚夹11自由端成型有一钩状部111,以拱扳手工作中不慎脱落时,仍可适时地利用该钩状部111以钩设在工作物2具有角251的部位,如图5所示,而值得再注意的是,该所成型的钩状部111亦可利用其内凹所形成的容纳空间135,以提供该各颚夹11、12具有可绕六边形工作物2回转的空间,如是在操作动作六边形工作物2的锁固时,当该扳手颚夹11、12首次驱动完成后,在完全不必位移且也不必触动到工作物2的情况下,其即可顺畅地原地回转使倒转回原位,以便再继续进行下一次的驱动,换句话说,其可如棘轮扳手般只带动工作物2向单一方向转动,而向另一方向转动时却变成空转型态,乃无法带动工作物2一起转动,确可发挥省时且便利的实效。
此外,对于本实用新型夹口13顶推部133所制作的造型,在此是可以不必作特别限制的,其可以是呈弧状凸起型态(如图2所示),也可以是呈齿状凸起型态(如图4所示),不管其造型是如何,只要能遂行顶抵动作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皆能适用。

Claims (2)

1.一种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大体上是在扳手一端的头部处一体成型有二颚夹,且在该二颚夹间制设有一夹口,其特征在于:为增加六边形工作物可易于受驱动而产生转动,其中更可在该夹口适当处予以一体在成型有至少三个凸起的顶推部,令该三个顶推部可分别对应该六边形工作物位于夹口中的其中三个边,而该三个边中有两个边是呈互相邻接状态,另一个边则是与该另两个边呈间隔一个边的状态,可促使该三个顶推部各接触于该六边形工作物对应边邻近角的部位,如是,藉助转矩的增大将有助于提升驱动工作物的能力;此外,为便利于操作,使扳手驱动高处的工作物时无掉落之忧,其中更可将一颚夹的长度制作成较另一颚夹的长度为长,且令该较长的颚夹自由端成型有一钩状部,以供适时地利用该钩状部以钩设在工作物具有角的部位,而该所成型的钩状部亦可利用其内凹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以提供该各颚夹后退转动时可绕六边形工作物回转的空间,如是在操作动作六边形工作物时,扳手颚夹首次驱动完成后,在完全不必位移且也不必触动到工作物的情况下,其即可顺畅地原地回转使倒转回原位,以便再继续进行下一次的驱动,确可发挥省时且便利的实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为进一步增加驱动工作物的效果,其特征在于:其中更可在该夹口对应间隔边的位置且邻近角的部位上予以一体成型一凸起的顶推部,利用增加一个顶推部以配合原先所设的三个顶推部,实有助于提升驱动的能力。
CN 98241073 1998-10-06 1998-10-06 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4176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41073 CN2341765Y (zh) 1998-10-06 1998-10-06 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41073 CN2341765Y (zh) 1998-10-06 1998-10-06 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41765Y true CN2341765Y (zh) 1999-10-06

Family

ID=33987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4107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41765Y (zh) 1998-10-06 1998-10-06 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4176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8083A (zh) * 2015-02-03 2015-05-13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全性能压缩空气管路系统安装的双开口扳手
CN104608079A (zh) * 2015-02-03 2015-05-13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全性能压缩空气管路系统安装的单开口扳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8083A (zh) * 2015-02-03 2015-05-13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全性能压缩空气管路系统安装的双开口扳手
CN104608079A (zh) * 2015-02-03 2015-05-13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全性能压缩空气管路系统安装的单开口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03411A (en) Cam-lobed salvage tool
US20050183548A1 (e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damaged fasteners
US6276240B1 (en) Multi-sized, reversible ratcheting action open end wrench
CN2868567Y (zh) 具单向动作功能的开口扳手
CN2341765Y (zh) 开口扳手的改良结构
JP2566077Y2 (ja) パイプ保持具
US4738168A (en) Wrench
US4825731A (en) Ratcheting open end wrench
JPH0735026B2 (ja) ラチエツトスパナ
US6769334B1 (en) Driving wrench
CN2280594Y (zh) 一种快速套筒扳手
US6305252B1 (en) Torque enhancing wrench
JP3009608U (ja) 盗難防止用ボルト
US20020092382A1 (en) One piece speed wrench
CN2447113Y (zh) 一种正、逆方向两用的快速扳手改良结构
CN2531916Y (zh) 带限座的异型梅花扳手
CN2371005Y (zh) 可逆转无段式扳手
CN2193233Y (zh) 改良的开口扳手
CN2069335U (zh) 多种齿形的楔块式扳手
CN210757409U (zh) 一种扳手
JP3038923U (ja) レンチ
CN2128184Y (zh) 可倒活口扳手
CN2447114Y (zh) 快速扳手结构
CN217413819U (zh) 快速旋拧扳手
CN2417001Y (zh) 快速开口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