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726972U - 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726972U CN221726972U CN202420261453.9U CN202420261453U CN221726972U CN 221726972 U CN221726972 U CN 221726972U CN 202420261453 U CN202420261453 U CN 202420261453U CN 221726972 U CN221726972 U CN 2217269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electric vehicle
- support frame
- self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充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充电主体,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弹簧,两个限位弹簧的伸缩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陶瓷架,陶瓷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铁柱,支撑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支撑架的内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弹簧和第二电磁铁;本实用新型利用陶瓷的不导电性能和灭弧效果,可以有效防止断电过程中出现过多电弧,起到让充电器自断电装置断电更加快速,无需使用电机等复杂机构,使其可以更好的适用于电动车充电器,且断电过程不易因电弧产生火花,提高电动车自断电装置使用安全性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车充电器是专门为电动自行车电瓶配置的一个充电设备,充电器的分类用有无工频变压器区分,可分为两大类,货运三轮充电器一般使用带工频变压器的充电机,体积大、重量大、费电,但是可靠,便宜,电动自行车和电摩则使用所谓开关电源式充电器,省电,效率高,但是易坏,而为了防止电动车出现过充现象,通常会采用自断电装置来断开充电完成后充电器与电动车的连接。
现有授权公告号CN218071034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包括底板、充电器、第一电线、第二电线、壳体、固定板、第一触头、移动板、滑块、第二触头、两组螺杆、两组皮带轮、皮带、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轴、电机和第三电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动车充满时,可以自动对充电器进行断电,从而避免了电动车充满后仍然向电动车内充入少量的涓流电影响电瓶的寿命,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现有的电动车充电器自断电装置在使用时,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采用电机等复杂结构,相对电动车充电器成本较高,且断电过程不够干脆快捷容易产生电弧,影响自断电装置使用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具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更好的适用于电动车充电器,且断电过程十分干脆快捷不易产生火花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充电主体,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弹簧,两个所述限位弹簧的伸缩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陶瓷架,所述陶瓷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铁柱,所述支撑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弹簧和第二电磁铁,两个所述固定弹簧的右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铁柱,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均通过导线与充电主体电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右侧设置有四个导电板,其中两个所述导电板的左侧面均与连接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外两个所述导电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弹簧,每个所述辅助弹簧的右端均与支撑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每组所述导电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接线座,每个所述接线座的内部均卡接有导电线,其中两个所述导电线的右端均与充电主体的充电端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通风槽,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扇。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均与充电主体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充电主体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四个安装螺栓,每个所述安装螺栓的底端均贯穿充电主体并延伸至支撑柱的内部,每个所述安装螺栓均与支撑柱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的左端贯穿壳体并与充电主体的接电端固定连通,所述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充电头。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底面均与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限位弹簧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均与陶瓷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均与支撑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弹簧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均与连接架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左端均与支撑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接线座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每个所述固定螺栓的底端均贯穿接线座并与导电线的外表面相接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通过设置有充电主体配合壳体,当充电主体通过电压和电流判定电动车充电完成后,通过导线向第二电磁铁发送电信号使其通电工作产生磁力,利用第二电磁铁通电后的磁力可以将第二铁柱向左吸附,迫使导电片分离断电且固定弹簧收缩,使得电动车充电器自断电装置断电更加干脆利落,同时,第一电磁铁同样通过导线接收充电主体发出的电信号指令与电源断开连接,进而失去磁力,在限位弹簧的弹力配合下使第一铁柱与第一电磁铁脱离接触且陶瓷架插入导电板之间,进一步隔绝电流,并且利用陶瓷的不导电性能和灭弧效果,可以有效防止断电过程中出现过多电弧,起到让电动车充电器自断电装置断电过程更加简洁快速,无需使用电机等复杂机构,使其可以更好的适用于电动车充电器,且断电过程不易因较强电弧产生火花,提高电动车自断电装置使用安全性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主体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剖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片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充电主体;3、支撑架;4、限位弹簧;5、陶瓷架;6、第一铁柱;7、第一电磁铁;8、固定弹簧;9、连接架;10、第二铁柱;11、第二电磁铁;12、导电板;13、辅助弹簧;14、接线座;15、导电线;16、通风槽;17、散热扇;18、支撑柱;19、安装螺栓;20、插头;21、充电头;22、固定块;23、第一伸缩杆;24、第二伸缩杆;25、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充电主体2,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弹簧4,两个限位弹簧4的伸缩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陶瓷架5,陶瓷架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铁柱6,支撑架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7,支撑架3的内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弹簧8和第二电磁铁11,两个固定弹簧8的右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架9,连接架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铁柱10,第一电磁铁7和第二电磁铁11均通过导线与充电主体2电连接,连接架9的右侧设置有四个导电板12,其中两个导电板12的左侧面均与连接架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外两个导电板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弹簧13,每个辅助弹簧13的右端均与支撑架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每组导电板12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接线座14,每个接线座14的内部均卡接有导电线15,其中两个导电线15的右端均与充电主体2的充电端固定连通。
壳体1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通风槽16,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扇17,通过散热扇17提供的风力配合通风槽16可以增加壳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效果,进而可以保证充电主体2散热工作的正常进行。
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18,每个支撑柱18的上表面均与充电主体2的底面相接触,充电主体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四个安装螺栓19,每个安装螺栓19的底端均贯穿充电主体2并延伸至支撑柱18的内部,每个安装螺栓19均与支撑柱18螺纹连接,利用安装螺栓19配合支撑柱18可以支撑固定充电主体2的位置,增加了充电主体2的安装牢固度。
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插头20,插头20的左端贯穿壳体1并与充电主体2的接电端固定连通,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充电头21,充电头21的右端贯穿壳体1并与另外两个导电线15电连接,利用插头20可以方便人们将市政电与充电主体2接通,然后利用充电头21可以将充电主体2变压后的电流送入电动车内部,保证充电工作的正常进行。
支撑架3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2,每个固定块22的底面均与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固定块22可以对支撑架3进行加固,让支撑架3与壳体1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增加了支撑架3的承压能力。
每个限位弹簧4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3,每个第一伸缩杆23的伸缩端均与陶瓷架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每个第一伸缩杆23的顶端均与支撑架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23可以限制限位弹簧4的伸缩位置以及伸缩距离,增加了限位弹簧4的使用精准度。
每个固定弹簧8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伸缩杆24,每个第二伸缩杆24的伸缩端均与连接架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每个第二伸缩杆24的左端均与支撑架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24可以限制固定弹簧8伸缩长度的同时,可以防止固定弹簧8发生偏移,保证了固定弹簧8的使用效果。
每个接线座14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5,每个固定螺栓25的底端均贯穿接线座14并与导电线15的外表面相接触,固定螺栓25配合接线座14可以通过拧紧固定螺栓25的方式,压紧导电线15,防止导电线15与接线座14发生松脱,增加了导电线15与接线座14的连接稳固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当需要使用充电器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时,先将充电头21插入电动车蓄电池充电接口,然后将插头20插入市政电插板,此时充电主体2接通电源向第一电磁铁7和第二电磁铁11发送电信号,让第一电磁铁7通电产生吸力,将第一铁柱6和陶瓷架5向上吸起,且迫使限位弹簧4收缩,此时利用固定弹簧8提供的弹力可以推动连接架9和左侧两个导电板12与右侧两个导电板12接触,实现电流的流动,保证电动车充电工作顺利进行,当充电主体2通过电压和电流判定电动车充电完成后,通过导线向第二电磁铁11发送电信号使其通电工作产生磁力,利用第二电磁铁11通电后的磁力可以将第二铁柱10向左吸附,迫使导电板12分离断电且固定弹簧8收缩,使得电动车充电器自断电装置断电更加干脆利落,同时,第一电磁铁7同样通过导线接收充电主体2发出的电信号指令与电源断开连接,进而失去磁力,在限位弹簧4的弹力配合下使第一铁柱6与第一电磁铁7脱离接触且陶瓷架5插入导电片之间,进一步隔绝电流,并且利用陶瓷的不导电性能和灭弧效果,可以有效防止断电过程中出现过多电弧,让电动车充电器自断电装置断电过程更加简洁快速,无需使用电机等复杂机构,降低了自断电成本,使其可以更好的适用于电动车充电器,且断电过程不易因较强电弧产生火花,极大的提高了电动车自断电装置的整体使用安全性。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充电主体(2),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弹簧(4),两个所述限位弹簧(4)的伸缩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陶瓷架(5),所述陶瓷架(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铁柱(6),所述支撑架(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铁(7),所述支撑架(3)的内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弹簧(8)和第二电磁铁(11),两个所述固定弹簧(8)的右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架(9),所述连接架(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铁柱(10),所述第一电磁铁(7)和第二电磁铁(11)均通过导线与充电主体(2)电连接,所述连接架(9)的右侧设置有四个导电板(12),其中两个所述导电板(12)的左侧面均与连接架(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外两个所述导电板(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辅助弹簧(13),每个所述辅助弹簧(13)的右端均与支撑架(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每组所述导电板(12)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接线座(14),每个所述接线座(14)的内部均卡接有导电线(15),其中两个所述导电线(15)的右端均与充电主体(2)的充电端固定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通风槽(16),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扇(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18),每个所述支撑柱(18)的上表面均与充电主体(2)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充电主体(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四个安装螺栓(19),每个所述安装螺栓(19)的底端均贯穿充电主体(2)并延伸至支撑柱(18)的内部,每个所述安装螺栓(19)均与支撑柱(18)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插头(20),所述插头(20)的左端贯穿壳体(1)并与充电主体(2)的接电端固定连通,所述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充电头(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2),每个所述固定块(22)的底面均与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弹簧(4)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3),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23)的伸缩端均与陶瓷架(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23)的顶端均与支撑架(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弹簧(8)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伸缩杆(24),每个所述第二伸缩杆(24)的伸缩端均与连接架(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伸缩杆(24)的左端均与支撑架(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线座(14)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5),每个所述固定螺栓(25)的底端均贯穿接线座(14)并与导电线(15)的外表面相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261453.9U CN221726972U (zh) | 2024-02-02 | 2024-02-02 | 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261453.9U CN221726972U (zh) | 2024-02-02 | 2024-02-02 | 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726972U true CN221726972U (zh) | 2024-09-17 |
Family
ID=92695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261453.9U Active CN221726972U (zh) | 2024-02-02 | 2024-02-02 | 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726972U (zh) |
-
2024
- 2024-02-02 CN CN202420261453.9U patent/CN2217269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90794B (zh) | 电连接器及包含其的换电式电池箱 | |
CN216563343U (zh) | 具有良好防水功能的电池端电连接器、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 |
CN221726972U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充电器的自断电装置 | |
CN114337121A (zh) | 一种驱动电机及电动汽车 | |
CN214227075U (zh) | 一种便于稳定安装的换电电池包安装结构 | |
CN217720104U (zh) | 一种便于固定的车载充电器 | |
CN102683936A (zh) | 电动车换电充电系统平面连接器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 |
CN21693069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配电盒及其应用的电池包 | |
CN208118977U (zh) |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用接触式充电桩 | |
CN216056599U (zh) | 一种高速永磁电机的低电能损耗碳刷 | |
CN201332204Y (zh) | 一种直流电机 | |
CN220172312U (zh) | 一种电动车用锂电池 | |
CN209488211U (zh) | 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充电装置 | |
CN209282340U (zh) | 一种对圆柱型锂离子电池模组中单串电池充放电装置 | |
CN218632635U (zh) | 一种电动车充电枪 | |
CN221457410U (zh) | 一种充电桩充电保护切断装置 | |
CN221308087U (zh) | 一种工业吸尘器的电池安装结构 | |
CN211743251U (zh) | 一种电池组结构、电池模组结构和电池箱 | |
CN221150431U (zh) | 一种电源充电自动保护设备 | |
CN213071660U (zh) | 一种滚动式直流馈电装置和碰碰车 | |
CN220931162U (zh) | 燃油炉半导体火花塞高能点火器 | |
CN115313099B (zh) | 一种新能源电池连接器 | |
CN221305048U (zh) |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输出插头 | |
CN211958792U (zh) | 一种带有type-c端口的双重无线充放一体锂电池 | |
CN215600463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防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