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97603U - 筒体、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筒体、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97603U CN221397603U CN202323338800.8U CN202323338800U CN221397603U CN 221397603 U CN221397603 U CN 221397603U CN 202323338800 U CN202323338800 U CN 202323338800U CN 221397603 U CN221397603 U CN 2213976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passing
- filter element
- channel
- filter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9
- HEDRZPFGACZZDS-UHFFFAOYSA-N Chloroform Chemical compound ClC(Cl)Cl HEDRZPFGACZZD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471 micro-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45 pre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38 black carb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筒体、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筒体应用于滤芯组件,筒体包括筒身和过液部,筒身具有第一腔室以及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安装口和过液口;过液部设于所述筒身的外壁上并形成有与第一腔室分隔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过液部与所述筒身一体设置。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筒体的结构,使筒体安装于滤芯组件内时易于形成两条稳定隔离的水路,以简化滤芯组件的内部结构和提高过滤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筒体、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净水装置的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分开设置,以实现相同或者不同的过滤功能,当用户更换滤芯时,需要同时更换这两支滤芯,操作较为复杂,而且现有滤芯组件的筒体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滤芯组件的内部结构复杂以及过滤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筒体、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旨在优化现有筒体的结构,使筒体安装于滤芯组件内时易于形成两条稳定隔离的水路,以简化滤芯组件的内部结构和提高过滤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筒体,应用于滤芯组件,包括:
筒身,具有第一腔室以及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安装口和过液口;以及
过液部,设于所述筒身的外壁上并形成有与第一腔室分隔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过液部与所述筒身一体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液部设于所述筒身的外侧壁上;所述过液部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或者,所述过液部与所述筒身的外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
和/或,在所述筒体的轴向截面上,所述第一腔室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液部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液管段和过液环段,所述过液环段套设于所述筒身上,所述过液管段设于所述筒身的一侧并连通所述过液环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液环段与所述筒身之间的开口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过液管段的内径;
和/或,所述过液管段的内径最大值为D1,所述D1满足:8mm≤D1≤16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筒体还包括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设于所述过液管段和所述筒身的外壁上,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卡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滤芯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筒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
外壳,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筒体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筒体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筒体的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通道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通道中的另一个;
第一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以及
第二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筒身外的第三过滤件,所述第三过滤件设于所述过液部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三过滤件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通道,部分所述第三过滤件伸入所述过液部内与所述过液部抵接密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一端的转接端盖,部分所述过液部和所述筒身伸入所述转接端盖内,所述筒体通过设于所述过液部外的密封圈与所述转接端盖抵接密封。
在一实施例中,伸入所述转接端盖内的所述过液部和所述筒身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上设有用于卡持所述密封圈的环形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过滤件远离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筒身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端盖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流道的过液通道,所述过液通道内设有自所述第二通道向所述第一流道单向导通的阀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液通道包括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设于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口的底壁上,所述第四通道设于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一流道依次连通,所述阀体设于所述第四通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上的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端盖远离所述第一过滤件的一端设有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四通道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水压大于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压时,所述阀体单向导通所述第二凹槽至所述第一流道的水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件为中空结构,以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形成有中空腔,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设于所述第一过滤件的一端的第二端盖与所述中空腔连通,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中空腔内的第四过滤件,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用于拦截所述第四过滤件向外流出的第一拦截件,所述第一拦截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装置,包括机体和如上所述的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设于所述机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筒体包括筒身和过液部,筒身具有第一腔室以及与第一腔室连通的安装口和过液口,过液部设于筒身的外壁上并形成有与第一腔室分隔设置的第一通道,过液部与筒身一体设置,如此使得筒体的第一腔室能够供水流通过,第一通道也能供水流通过,即本申请的筒体能够形成两条分隔设置的水路而互不影响;并且,过液部与筒身一体设置,使得筒体为单个零件,筒体安装于滤芯组件内时易于形成两条稳定隔离的水路通道,筒体的结构简单,还能够降低在滤芯组件内的体积占用,有利于提高滤芯组件内滤材的占用率,从而优化了滤芯组件的内部结构和提高了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结构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的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的阀体未导通时水流动的示意图;
图9为图5中的阀体导通时水流动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的第一端盖的剖视图;
图11为图4中的第三过滤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筒体、包括该筒体的滤芯组件以及包括该滤芯组件的净水装置,该筒体安装于滤芯组件内时易于形成两条稳定隔离的水路,以简化滤芯组件的内部结构和提高过滤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筒体10的一实施例中,筒体10应用于滤芯组件20,筒体10包括筒身11和过液部12,筒身11具有第一腔室111以及与所述第一腔室111连通的安装口112和过液口113;过液部12设于所述筒身11的外壁上并形成有与第一腔室111分隔设置的第一通道121,所述过液部12与所述筒身11一体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口112和过液口113可以设于筒身11的相对两端,当然,过液口113也可以设于安装口112的侧边,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安装口112用于供外部零件自安装口112装入筒身11内,当然,安装口112还可以用于供水流通过,过液口113用于供水流入和/或流出,具体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口112和过液口113沿筒身11的轴向设于筒身11的相对两端,如此使得筒身11的结构较为规整。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121设于第一腔室111的外侧,第一通道121与第一腔室111分隔设置,也即第一通道121与第一腔室111完全隔离,第一通道121与第一腔室111能够形成两条水路而互不影响。过液部12与筒身11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或者通过一体冲压成型,或者其它方式,具体在此不作限定。过液部12与筒身11一体设置,使得筒体10为单个零件,单个零件形成的第一通道121和第一腔室111的结构稳定,还有利于减少筒体10的体积,避免由至少两个零件组合形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一通道121而导致筒体10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多的情况发生,本方案筒体10的结构简单、体积小且易于制造,筒体10在安装于滤芯组件20内时占用的空间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筒体10包括筒身11和过液部12,筒身11具有第一腔室111以及与第一腔室111连通的安装口112和过液口113,过液部12设于筒身11的外壁上并形成有与第一腔室111分隔设置的第一通道121,过液部12与筒身11一体设置,如此使得筒体10的第一腔室111能够供水流通过,第一通道121也能供水流通过,即本申请的筒体10能够形成两条分隔设置的水路而互不影响;并且,过液部12与筒身11一体设置,使得筒体10为单个零件,筒体10安装于滤芯组件20内时易于形成两条稳定隔离的水路通道,筒体10的结构简单,还能够降低在滤芯组件20内的体积占用,有利于提高滤芯组件20内滤材的占用率,从而优化了滤芯组件20的内部结构和提高了过滤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液部12设于所述筒身11的外侧壁上;所述过液部12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21;或者,所述过液部12与所述筒身11的外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2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道121可以由过液部12自身形成,也可以由过液部12与筒身11围合形成,具体在此不作限定,仅需第一通道121与第一腔室111分隔设置即可。本申请中的第一通道121由过液部12与筒身11的外侧壁围合形成,如此有利于提高筒身11的利用率以及减小筒体10的体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121沿所述筒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室111也可以沿筒体10的轴向延伸设置,过液部12在筒身11的外壁上沿轴向延伸,有利于提高水路在第一通道121和第一腔室111内流动的顺畅性。
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筒体10的轴向,所述第一腔室11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通道121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过液部12设于筒身11的外壁上,通过限定第一通道121的长度小于第一腔室111的长度,使得过液部12的长度小于筒身11的长度,过液部12沿筒体10的轴向不超出筒身11外,如此有利于提高筒体10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减小筒体10的体积。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筒体10的轴向截面上,所述第一腔室11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道121的横截面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室111可以用于供第一过滤件22容置,第一通道121用于供水流通过。为了提高第一过滤件22的过滤效果,第一腔室111需要较大的空间供第一过滤件22容置,而第一通道121仅需水流能够通过即可,通过限定第一腔室11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通道121的横截面积,在确保了筒体10的功能性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筒体10的体积,从而在筒体10安装于滤芯组件20内时能够减小体积的占用,以提高滤芯组件20内的滤材的占用率。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液部12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液管段122和过液环段123,所述过液环段123套设于所述筒身11上,所述过液管段122设于所述筒身11的一侧并连通所述过液环段123。
可以理解的是,过液管段122设于筒身11的一侧,过液管段122可以呈长条形设置,以使得水流能够在过液管段122内顺畅的流动;过液环段123套设于筒身11上,过液环段123呈环形设置,有利于将水聚集在一起,也就是说,水沿第一通道121流动时,水能够在过液环段123内聚集并能够在过液管段122内顺畅的流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111的内径大于所述过液管段122的内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室111可以用于供第一过滤件22容置,过液管段122的内部用于供水流通过,通过限定第一腔室111的内径大于过液管段122的内径,以确保第一腔室111具有足够的空间供第一过滤件22容置以及确保过液管段122的内径较小,使得过液管段122的体积较小,以减小筒体10的体积。其中,第一腔室111的内径可以为第一腔室111沿筒体10的径向的宽度,过液管段122的内径可以为过液管段122沿筒体10的径向的开口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液环段123与所述筒身11之间的开口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过液管段122的内径。可以理解的是,过液环段123与筒身11之间的开口宽度,即为过液环段123的内壁与筒身11的外壁之间的宽度最小值,过液管段122的内径即为过液管段122沿筒体10的径向的开口宽度。通过限定过液环段123与筒身11之间的开口宽度大于或者等于过液管段122的内径,有利于水流在过液环段123内聚集后向过液管段122内顺畅流入,且利于过液环段123与滤芯组件20内的过滤件进行密封提供足够的空间,确保水流入第一通道121的进口处的密封性。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液管段122的内径最大值为D1,所述D1满足:8mm≤D1≤16mm。如此设置,通过限定过液管段122的内径最大值,以限定过液管段122的宽度,也即限定了过液部12的体积和在滤芯组件20内占用的空间,确保过液管段122在满足水流顺畅流动的前提下占用较少的空间,过液管段122的体积较小,有利于提高滤芯组件20内的滤材的占用率,从而提高滤芯组件20的过滤效果。D1的值可以为8mm,或者10mm,或者12mm,或者14mm,或者16mm等,具体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0还包括环形凸台13,所述环形凸台13设于所述过液管段122和所述筒身11的外壁上,所述环形凸台13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卡槽14。可以理解的是,环形卡槽14适用于供密封圈卡持,密封圈设于环形卡槽14内,以便于将筒体10的外壁与滤芯组件20内的零件抵接密封,如此确保水流沿第一通道121流动时的密封性能,并且环形卡槽14还便于对密封圈进行组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滤芯组件20,该滤芯组件20包括如上所述的筒体10,该筒体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滤芯组件2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3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20还包括外壳21、第一过滤件22和第二过滤件23,外壳21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211、第一出水口212、第二进水口213和第二出水口214;所述筒体10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筒体10的外壁与所述外壳2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215,所述第二腔室215与所述筒体10的第一通道121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211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12与所述第一腔室111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213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215和所述第一通道121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出水口214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215和所述第一通道121中的另一个;第一过滤件22设于所述第一腔室111内;第二过滤件23设于所述第二腔室215内。
可以理解的是,外壳21内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筒体10、第一过滤件22和第二过滤件23,为了保证第一过滤件22和第二过滤件23具有较大的尺寸和过滤路径,外壳21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或者圆柱体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外壳21也可以为异形结构,如此使得外壳21能够与净水装置的内部结构嵌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节约空间的目的。
进一步地,第一进水口211和第二进水口213可以设于外壳21的同一端,当然也可以设于外壳21的不同端部;第一出水口212和第二出水口214可以设于外壳21的同一端,当然也可以设于外壳21的不同端部,具体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口211、第一出水口212、第二进水口213和第二出水口214设于外壳21的同一端,具体为,外壳21的一端设有安装部,安装部可以凸出于外壳21的端面外,当然安装部也可以设置于外壳21内,安装部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211、第一出水口212、第二进水口213和第二出水口214,安装部用于连接净水装置的给水及排水结构。
其中,安装部与外壳2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外壳21的端部形成安装部,如此,外壳21的密封性更好,制作成本较低。或者,安装部与外壳21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部件,安装部通过锁紧件安装在外壳21上,或者安装部自身卡设于外壳21内,两者之间密封连接,如此,外壳21与安装部为独立的零件,有利于滤芯组件20的零件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滤芯组件20包括外壳21、筒体10、第一过滤件22和第二过滤件23,筒体10设于容纳腔内,筒体10具有分隔设置的第一腔室111和第一通道121,第一通道121设于第一腔室111的外侧,筒体10的外壁与外壳2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215,第二腔室215与第一通道121连通,当水从第一进水口211流入第一腔室111并经过第一过滤件22过滤后,过滤后的水能从第一出水口212流出(如图8中细线箭头所示方向);当水从第二进水口213流入第二腔室215和第一通道121并经过第二过滤件23过滤后,过滤后的水能从第二出水口214流出(如图8中粗线箭头所示方向),第一腔室111和第一通道121分隔设置,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215相互独立且各自内部的过滤过程不会相互影响,确保了滤芯组件20的可靠性;并且两个过滤件复合在一个外壳21内,有利于简化滤芯组件20安装于净水装置的管道,使得安装滤芯组件20的净水装置占用更小的空间,且更换一个滤芯组件20就能达到更换两个过滤件的目的,如此能够减少滤芯组件20的更换次数。
此外,由于第二腔室215是由筒体10的外壁与外壳21的内壁形成,因此第二腔室215在筒体10的轴向方向的长度较长,设置在第二腔室215内的第二过滤件23在筒体10的轴向方向能够具有较长的距离,如此增加了水穿过第二过滤件23过滤时的长度,提高了第二过滤件23对水的过滤效果;并且,第二腔室215与筒体10内部的第一通道121连通,经过第二腔室215的水路充分利用了筒体10内部的空间,使得第二腔室215的体积在外壳21为相同长度的前提下更大,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第二过滤件23,第二过滤件23在容纳腔内的体积占有率高,从而提高了滤芯组件20的过滤效果。
请参阅图5、图7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2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筒身11外的第三过滤件24,所述第三过滤件24设于所述过液部12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口211和所述第二进水口213的一端,所述第三过滤件24具有第二通道241,所述第二通道241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15和所述第一通道121,部分所述第三过滤件24伸入所述过液部12内与所述过液部12抵接密封。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筒身11外设置第三过滤件24,使得水在进入第二腔室215内被第二过滤件23过滤后,能够进入第二通道241被第三过滤件24过滤,过滤后的水再从第一通道121向外流出,如此提高了滤芯组件20的过滤效果。
第二过滤件23可以由颗粒活性炭制成。当颗粒活性炭在外壳21的轴线方向上具有足够的长度时,其可以对水中三氯甲烷起到有效的过滤作用,其能够保证过滤后的水的三氯甲烷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作为优选地,颗粒活性炭在外壳21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30mm,如此可以保证第二过滤件23在过滤过程中对水中的三氯甲烷含量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以满足国标规定。
进一步地,第三过滤件24为后置过滤件。例如,当第二过滤件23由颗粒活性炭制成时,第三过滤件24可以由微滤膜制成,如折叠的多层微滤膜;或者,第三过滤件24可以由可拦截炭粉的PP棉制成,具体在此不作限定。第三过滤件24用于对水中残留的颗粒活性炭的碳粉进行过滤,以避免滤芯组件20流出的水会有黑色的碳粉。
进一步地,部分第三过滤件24伸入过液部12内与过液部12抵接密封,第三过滤件24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处套设于密封圈,伸入过液部12内的第三过滤件24通过密封圈与过液部12的内壁抵接密封,如此确保了第三过滤件24与筒体10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第三过滤件24与过液部12之间存在间隙而影响第二过滤件23和第三过滤件24的过滤效果,提高了滤芯组件2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7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过滤件24包括盖体和过滤单元242,盖体具有呈环形设置的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水孔245和出水孔246,过滤单元242设于容置腔内,进水孔245设于盖体的外侧壁上,出水孔246设于盖体的内侧壁上。如此设置,使得水能够沿筒体10的径向流经过滤单元242进行过滤。其中,盖体包括上端盖243和下端盖244,上端盖243可拆卸地盖设于下端盖244上,以围合形成呈环形设置的容置腔。此外,盖体呈环形设置,盖体的内侧壁与筒身11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如此使得经过滤单元242过滤后的水能够从出水孔246流入该间隙中,进而能够流入第一通道121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液部12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液管段122和过液环段123,所述过液环段123套设于所述筒身11上,所述过液管段122设于所述筒身11的一侧并连通所述过液环段123,所述第三过滤件24套设于所述筒身11外,部分所述第三过滤件24伸入所述过液环段123内与所述过液环段123抵接密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过滤件24套设于筒身11外并与呈环形设置的过液环段123抵接密封,第三过滤件24的外周壁上套设有密封圈,如此使得第三过滤件24与过液环段123的密封方式简单,易于组装,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以及组装的便捷性。并且,过液环段123呈环形设置,有利于将水聚集在一起,以使得水自第二通道241流入第一通道121时,水流能够先在过液环段123内聚集,再顺畅的流入过液管段122内,如此提高了水流经第一通道121的顺畅性。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20还包括设于所述筒体10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211和所述第二进水口213一端的转接端盖26,部分所述过液部12和所述筒身11伸入所述转接端盖26内,所述筒体10通过设于所述过液部12外的密封圈与所述转接端盖26抵接密封。
可以理解的是,转接端盖26设于第二腔室215内并位于筒体10的一端,转接端盖26与筒体10配合,筒体10与转接端盖26抵接密封,转接端盖26的外壁和筒体10的外壁与外壳2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滤件23的进水流道,转接端盖26的内壁与筒身11的外壁之间形成连通第一通道121和第一出水口212的第二过滤件23的出水流道。通过将部分过液部12和筒身11伸入至转接端盖26内,采用过液部12外的密封圈进行抵接密封,使得密封的方式简单,且还能够对转接端盖26进行固定,以确保转接端盖26在外壳21内安装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伸入所述转接端盖26内的所述过液部12和所述筒身11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台13,所述环形凸台13上设有用于卡持所述密封圈的环形卡槽1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过液部12和筒身11的外壁上设置环形凸台13,不仅加强了筒体10的结构强度,还易于在环形凸台13上形成环形卡槽14,以简化卡持固定密封圈的方式,进而简化滤芯组件20的内部结构。
请参阅图5、图7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20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过滤件22远离所述第一出水口212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第一端盖27,所述第一过滤件22与所述筒身1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221,所述第一端盖27设于所述第一腔室111内并与所述外壳21配合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41和所述第一流道221的过液通道,所述过液通道内设有自所述第二通道241向所述第一流道221单向导通的阀体28。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过滤件22可以为前置过滤件,第一过滤件22与筒身1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221,第一过滤件22为中空结构,以形成中空腔222,该中空腔222也即第二流道,当水从第一进水口211流入第一流道221后,水经过第一过滤件22过滤后流入中空腔222,也即流入第二流道后从第一出水口212流出。
进一步地,当过液通道内的阀体28单向导通时,第二通道241内的水能够经过阀体28后向第一流道221流动,也即在阀体28导通时,第二进水口213向第二腔室215持续的供水,使得水流能够依次通过第二过滤件23过滤和第三过滤件24过滤,过滤后的水在过液通道和阀体28的作用下能够流入第一过滤件22的进水端,并通过第一过滤件22过滤后从第一出水口212流出。也就是说,本方案通过设置过液通道和单向导通的阀体28,使得流入第二腔室215内的水能够依次经过第二过滤件23过滤、第三过滤件24过滤和第一过滤件22过滤,如此不仅能提高过滤效果,而且还能利用第三过滤件24过滤后的纯水对第一过滤件22的进水端进行冲洗,也即将第一过滤件22的原水侧的原水替换成第三过滤件24过滤后的纯水,降低第一过滤件22使用时的原水侧的TDS浓度,以避免滤芯组件20的第一过滤件22久置未使用后输出的第一杯水出现TDS上升的问题,也就是减低首杯水的TDS浓度。
进一步地,现对阀体28单向导通时水流动的过程进行具体说明,当水从第二进水口213流入第二腔室215时,水经过第二过滤件23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流入第二通道241经过第三过滤件24过滤,过滤后的水流入过液通道,并经过阀体28后流入第一流道221,第一流道221的纯水经过第一过滤件22过滤后流入第一过滤件22的中空腔222,再经过第一出水口212流出。如此使得第三过滤件24过滤后的纯水能够流入第一腔室111对第一过滤件22的原水侧进行冲刷,从而能够提高第一过滤件22的过滤效果以及降低第一出水口212处首杯水的TDS浓度。
请参阅图7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液通道包括第三通道271和第四通道272,所述第三通道271设于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口211的底壁上,所述第四通道272设于所述第一端盖27上,所述第二通道241、所述第三通道271、所述第四通道272和所述第一流道221依次连通,所述阀体28设于所述第四通道272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通道271设于容纳腔的底壁上,使得第三通道271易于加工成型;第四通道272设于第一端盖27上,不仅使得第四通道272易于加工成型,还利于与第三通道271连通,如此有利于简化滤芯组件20的内部结构。第三通道271连通第三过滤件24的第二通道241以及第一端盖27上的第四通道272,在阀体28单向导通时,水流能够顺畅的依次流经第二过滤件23和第三过滤件24过滤后流入第一流道221,以对第一过滤件22的进水端进行冲刷。此外,阀体28设于第一端盖27的第四通道272内,在组装时,可以先对阀体28进行安装,再将第一端盖27安装于容纳腔内,提高了阀体28和第一端盖27安装的便捷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道271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上的多个第一凹槽273,所述第一端盖27远离所述第一过滤件22的一端设有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凹槽273和所述第四通道272的第二凹槽274,所述第二凹槽274内的水压大于所述第一流道221内的水压时,所述阀体28单向导通所述第二凹槽274至所述第一流道221的水路。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凹槽273可以在容纳腔的底壁上沿筒体10的径向延伸设置,第二凹槽274的槽口朝向容纳腔的底壁,以连通第四通道272和多个第一凹槽273。第四通道272设于第一端盖27的外侧壁上并沿筒体10的径向延伸设置,阀体28与第四通道272的内壁抵接密封,以确保阀体28单向导通的稳定性。
图8为阀体未导通时水流动的示意图,图9为阀体导通时水流动的示意图。净水装置包括第一水龙头和第二水龙头,滤芯组件20应用于净水装置,第一出水口212与第一水龙头连通,第二出水口214与第二水龙头连通;当第二水龙头打开时,第二通道241和第二凹槽274内的水压小于第一流道221内的水压,此时阀体28关闭,流入第二通道241内的水经第三过滤件24过滤后沿第一通道121向第二出水口214流出,也即从第二水龙头流出(如图8中粗线箭头所示方向)。
当第二水龙头关闭时,第一通道121和第二通道241内的水压上升,使得第二凹槽274内的水压上升,直至第二凹槽274内的水压大于第一流道221内的水压时,单向导通的阀体28打开,此时流入第二腔室215内的水依次流经第二通道241、第一凹槽273、第二凹槽274、第四通道272和阀体28后流入第一流道221,以实现对第一过滤件22的进水端进行冲洗(如图9中粗线箭头所示方向)。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件22为中空结构,以在所述第一腔室111内形成有中空腔222,所述第一出水口212通过设于所述第一过滤件22的一端的第二端盖29与所述中空腔222连通,所述滤芯组件20还包括设于所述中空腔222内的第四过滤件25,所述第二端盖29上设有用于拦截所述第四过滤件25向外流出的第一拦截件31,所述第一拦截件31设于所述第一腔室111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过滤件22可以采用PP棉制成,PP棉可以为卷制的,其内部呈中空结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件22还可以是PP棉和碳纤维一起卷制而成,具体在此不作限定,其只需满足为前置过滤件即可。
进一步地,第二端盖29可以用于对第一过滤件22靠近第一出水口212的一端进行限位固定,第二端盖29上设有安装槽,第一过滤件22靠近第一出水口212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槽内,以实现对第一过滤件22快速定位安装,确保第一过滤件22安装于第一腔室111内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端盖29呈中空设置并插设于筒体10的安装口112内,以连通第一出水口212和第一过滤件22的中空腔222。滤芯组件20还包括第四过滤件25,第四过滤件25可以由颗粒活性炭制成。当颗粒活性炭设于中空腔222内时,其可以对水中三氯甲烷起到有效的过滤作用,以确保过滤后的水的三氯甲烷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也即确保经第一过滤件22和第四过滤件25过滤后的水中的三氯甲烷含量的去除率达到国标规定,以提高滤芯组件20的过滤效果。
此外,第二端盖29上还设有拦截颗粒活性炭向第一出水口212流出的第一拦截件31,第一拦截件31可以呈网状设置,以对颗粒状的第四过滤件25进行拦截。第一拦截件31设于第一腔室111内,具体为第一拦截件31设于第二端盖29的中空通道内,如此充分利用了第二端盖29的内部空间,提高了第二端盖29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端盖29呈中空设置,以形成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子通道291和第二子通道292,中空腔222、第一子通道291、第二子通道292和第一出水口212依次连通,第一子通道291的开口宽度大于第二子通道292的开口宽度,第一拦截件31设于第一子通道291内,第一拦截件31沿筒体10的径向的宽度大于第二子通道292的开口宽度。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拦截件31限位安装于第一子通道291内,第一拦截件31能够将中空腔222中的第四过滤件25完全拦截,以避免第四过滤件25沿第二子通道292流入第一出水口212,进而提高了滤芯组件20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21包括壳本体216和壳盖217,壳盖217可拆卸地盖设于壳本体216上,壳盖217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滤芯接口件218,所述滤芯接口件218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211、第一出水口212、第二进水口213和第二出水口214,所述第一进水口211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12与所述第一腔室111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213、所述第二腔室215、所述第一通道121和所述第二出水口214依次连通。此外,第一过滤件22设于所述第一腔室111内,第二过滤件23设于所述第二腔室215内。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进水口211、第一出水口212、第二进水口213和第二出水口214设于外壳21的同一端,当水从第一进水口211流入第一腔室111并经过第一过滤件22过滤后,过滤后的水能从第一出水口212流出;当水从第二进水口213流入第二腔室215并经过第二过滤件23过滤后能够流入第一通道121,然后从第二出水口214流出,第一腔室111和第一通道121分隔设置,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215相互独立且各自内部的过滤过程不会相互影响,确保了滤芯组件2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4至图6,当第二过滤件23由颗粒活性炭制成,颗粒活性炭填充在第二腔室215中,第二腔室215的下端由第三过滤件24挡住,从而对颗粒活性炭进行限位,第二腔室215的上端也需要对颗粒活性炭进行限位,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滤芯组件20还包括设于第二腔室215内的第二拦截件32,第二拦截件32呈环状并设置于第二过滤件23与第二进水口213之间,以用于对第二过滤件23的颗粒活性炭起到阻挡作用,防止颗粒活性炭进入至第二进水口213。转接端盖26上设有呈环形设置的凸台,第二拦截件32抵接支撑于转接端盖26的凸台上,第二拦截件32的内侧壁与转接端盖26的外壁抵接,第二拦截件32的外侧壁与外壳21的内壁抵接。第二拦截件32上设有多个开口,开口沿外壳21的轴向延伸并绕轴线呈圆周分布。此外,开口处可以设有过滤网,以阻挡较小的颗粒活性炭经过开口。
请参阅图5和图12,图12中的滤芯组件与图5中的滤芯组件相比,图12中的滤芯组件未设置第一拦截件,也即图12中的滤芯组件可以无需设置第四过滤件。
请参阅图5和图13,图13中的滤芯组件与图5中的滤芯组件相比,图13中的滤芯组件未设置单向导通的阀体。
请参阅图5和图14,图14中的滤芯组件与图5中的滤芯组件相比,图14中的滤芯组件未设置第一拦截件以及未设置单向导通的阀体。由此可见,本申请的滤芯组件的内部结构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包括机体和如上所述的滤芯组件20,滤芯组件20设于所述机体内,该滤芯组件2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滤芯组件2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筒体,应用于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身,具有第一腔室以及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安装口和过液口;以及
过液部,设于所述筒身的外壁上并形成有与第一腔室分隔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过液部与所述筒身一体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部设于所述筒身的外侧壁上;所述过液部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或者,所述过液部与所述筒身的外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
和/或,在所述筒体的轴向截面上,所述第一腔室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积。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部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液管段和过液环段,所述过液环段套设于所述筒身上,所述过液管段设于所述筒身的一侧并连通所述过液环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环段与所述筒身之间的开口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过液管段的内径;
和/或,所述过液管段的内径最大值为D1,所述D1满足:8mm≤D1≤16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还包括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设于所述过液管段和所述筒身的外壁上,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卡槽。
7.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筒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
外壳,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筒体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筒体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筒体的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通道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通道中的另一个;
第一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以及
第二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筒身外的第三过滤件,所述第三过滤件设于所述过液部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三过滤件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通道,部分所述第三过滤件伸入所述过液部内与所述过液部抵接密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一端的转接端盖,部分所述过液部和所述筒身伸入所述转接端盖内,所述筒体通过设于所述过液部外的密封圈与所述转接端盖抵接密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伸入所述转接端盖内的所述过液部和所述筒身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上设有用于卡持所述密封圈的环形卡槽。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过滤件远离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一端进行密封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筒身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端盖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流道的过液通道,所述过液通道内设有自所述第二通道向所述第一流道单向导通的阀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通道包括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设于所述容纳腔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口的底壁上,所述第四通道设于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一流道依次连通,所述阀体设于所述第四通道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上的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端盖远离所述第一过滤件的一端设有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四通道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水压大于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水压时,所述阀体单向导通所述第二凹槽至所述第一流道的水路。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为中空结构,以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形成有中空腔,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设于所述第一过滤件的一端的第二端盖与所述中空腔连通,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中空腔内的第四过滤件,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用于拦截所述第四过滤件向外流出的第一拦截件,所述第一拦截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16.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如权利要求7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设于所述机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38800.8U CN221397603U (zh) | 2023-12-07 | 2023-12-07 | 筒体、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338800.8U CN221397603U (zh) | 2023-12-07 | 2023-12-07 | 筒体、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97603U true CN221397603U (zh) | 2024-07-23 |
Family
ID=91931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338800.8U Active CN221397603U (zh) | 2023-12-07 | 2023-12-07 | 筒体、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97603U (zh) |
-
2023
- 2023-12-07 CN CN202323338800.8U patent/CN2213976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BR0014729B1 (pt) | elemento de filtro de combustìvel de passagem dupla e conjunto de filtro utilizando tal elemento. | |
CN111115881B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221397603U (zh) | 筒体、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 |
US20230416114A1 (en) | Filter element assembly and water purifier | |
CN111115757B (zh) | Ro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复合滤芯、水处理装置 | |
CN111115883B (zh) |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 |
CN215946914U (zh) | 滤芯及净水系统 | |
CN108328760B (zh) | 滤芯壳和滤芯 | |
CN211328368U (zh) | 一种用于净水器的滤芯及净水器 | |
CN221296581U (zh) | 滤芯组件、净水装置和导流件 | |
CN221191955U (zh) | 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 |
CN214880752U (zh) |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净水器 | |
CN212712983U (zh) | 净水器的一体式滤芯 | |
CN212246335U (zh) |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 |
CN111115872B (zh) |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 |
CN212403698U (zh) | 一种复合滤芯装置及净水机 | |
CN212091710U (zh) | 一种抗菌超滤膜组件 | |
CN210357613U (zh) | 过滤花洒和净水淋浴装置 | |
CN113772837A (zh) | 滤芯及净水系统 | |
CN111115882B (zh) |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 |
CN110694329B (zh) |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 |
CN215462560U (zh) | 一种复合滤芯 | |
CN110404330B (zh) |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 |
CN111875000A (zh) |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 |
CN219355855U (zh) |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