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70134U - 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70134U CN221370134U CN202322556217.8U CN202322556217U CN221370134U CN 221370134 U CN221370134 U CN 221370134U CN 202322556217 U CN202322556217 U CN 202322556217U CN 221370134 U CN221370134 U CN 2213701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istway
- guide rail
- elevator
- car
- counterwe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18 Cas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包括设置于井道内的电梯轿厢,井道外设置有厅门空间,井道内靠近厅门空间的一侧设置有集成式导轨组件,所述电梯轿厢安置于集成式导轨组件上。利用钢带进行电梯曳引,配合外置井道的厅门空间与集成式导轨组件有效隐藏电梯轿厢外部件,提升观光视角内的美观程度。相较于传统电梯,精简了轿厢导轨支架,避免其占用观光区域影响视觉效果的同时,简化了电梯结构,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而外置于井道的厅门空间则为电梯轿厢让出面积,并增加了井道内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基于目前的市场反馈,别墅电梯更倾向于家电属性,需要美观,智能;然现有的别墅电梯虽框架幕墙用玻璃材质,通透美观,但细看井道内的物料,轿厢导轨支架,随行电缆,轿厢1.0,对重占用了大部分空间,充斥乘客所视井道范围,影响观感。如图1所示,中部轿厢导轨3.0与悬吊中心一致,电梯的运行性能好,但中部轿厢导轨3.0贯穿整个井道,美观性差;轿厢导轨通过轿厢导轨支架2.0固定在井道框架4.0上,结构相对复杂;另外厅门5.0在井道框架内侧,井道利用率低;对重导轨与井道框架立柱齐平,支撑顶层承重;因此需要进行布置优化以提升外观效果和用户体验。
例专利申请号CN202010524354.1公布了一种方便观光的加装电梯结构,包括电梯井道、曳引组件、对重组件、电梯轿厢,所述电梯井道的各个侧面上设有用于加固电梯井道结构强度的横梁,与原有建筑相连的一侧的横梁上安装有导轨支架,所述导轨支架朝向电梯井道内的一侧上安装有电梯轿厢导轨,导轨之间与横梁之间形成对重通道,所述对重组件位于对重通道内。
上述方案中对重组件、对重导轨、电梯轿厢导轨均不会阻挡乘客观光的视野,但该方案中轿厢导轨依然通过导轨支架固定在井道框架上,结构相对复杂,且层门,上坎等厅门空间在井道框架内侧,使井道利用率低;因此本专利提供了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轿厢导轨与悬吊中心一致,而贯穿整个井道的导轨致使井道空间利用率低、美观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利用钢带进行电梯曳引,配合外置井道的厅门空间与集成式导轨组件有效隐藏电梯轿厢外部件,提升观光视角内的美观程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包括设置于井道内的电梯轿厢,井道外设置有厅门空间,井道内靠近厅门空间的一侧设置有集成式导轨组件,所述电梯轿厢安置于集成式导轨组件上。本方案中相较于传统电梯,精简了轿厢导轨支架,避免其占用观光区域影响视觉效果的同时,简化了电梯结构,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而外置于井道的厅门空间则为电梯轿厢让出面积,并增加了井道内空间利用率。
作为优选,井道内壁设置有井道框架,所述集成式导轨组件包括集成于井道框架上的轿厢导轨,所述电梯轿厢与轿厢导轨相对滑动。所述井道框架作为轿厢安装在井道内的支撑外框,轿厢导轨属于框架的一部分使电梯轿厢更靠近井道设置,无需导轨支架,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井道内远离厅门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对重体,所述对重体两侧设置有对重导轨。对重导轨及其上安装的对重体设置于电梯轿厢远离集成式导轨组件的一侧,形成配重对电梯轿厢进行平衡,尽量降低对重导轨对观光区域的侵占。
进一步的,井道内远离厅门空间一侧的两角设置有内支撑立柱,两对重导轨分别设置于两内支撑立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厅门空间内包括有外置于井道的两外支撑立柱,电梯轿厢两侧设置有所述集成式导轨组件。
两内支撑立柱用于安装对重导轨,而两外支撑立柱用于安置厅门空间,两内支撑立柱配合集成式导轨组件保证井道框架的结构强度。所述轿厢导轨对应外支撑立柱位置安装在井道框架上,降低对井道内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的,所述厅门空间内设置有层门和设置于层门顶部的厅门上坎,所述层门和厅门上坎设置于两外支撑立柱之间,所述层门设置于井道框架外侧,不占用井道内空间。传统电梯中厅门设置在井道内,占用较多空间,而本方案中将层门及厅门上坎设置于井道外部,既不占用井道内的空间,同时降低拆装及维护难度。
作为优选,所述轿厢导轨为钣金折弯件;所述轿厢导轨的横截面包括但不限于C形、L形和几字形。所述轿厢导轨区别于传统结构,集成于井道框架上,削减原本需要设置的轿厢导轨支架,精简电梯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对重导轨与轿厢导轨顶部齐平;所述对重导轨与轿厢导轨顶部设置有顶层承重。通过对重导轨与轿厢导轨配合形成顶部平面,用于安置顶层承重进行轿厢顶层的支承。
两对重导轨分设于两内支撑立柱的内侧,处于电梯轿厢中乘客的可视范围外,消除对重导轨对轿厢内装饰效果的破坏,提高整梯的美观程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集成式导轨组件与外置于井道的厅门空间相配合,优化电梯结构布置方式,提升观光视角内的美观程度;
(2):精简了轿厢导轨支架,避免其占用观光区域影响视觉效果的同时,简化了电梯结构,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
(3):外置于井道的厅门空间则为电梯轿厢让出面积,并增加了井道内空间利用率,从而使得电梯轿厢占用更多面积以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 是背景技术中传统电梯的剖面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梯的剖面图。
1.0轿厢、2.0轿厢导轨支架、3.0中部轿厢导轨、4.0井道框架、5.0厅门、100井道、200观光区域、1电梯轿厢、2厅门空间、21层门、22厅门上坎、3集成式导轨组件、4井道框架、41轿厢导轨、5对重体、51对重导轨、6内支撑立柱、7外支撑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包括设置于井道100内的电梯轿厢1,井道100外设置有厅门空间2,井道100内靠近厅门空间2的一侧设置有集成式导轨组件3,所述电梯轿厢1安置于集成式导轨组件3上。本方案中相较于传统电梯,精简了轿厢导轨支架,避免其占用观光区域200影响视觉效果的同时,简化了电梯结构,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而外置于井道100的厅门空间2则为电梯轿厢1让出面积,并增加了井道100内空间利用率。
井道100内壁设置有井道框架4,所述集成式导轨组件3包括集成于井道框架4上的轿厢导轨41,所述电梯轿厢1与轿厢导轨41相对滑动。所述井道框架4作为轿厢安装在井道100内的支撑外框,轿厢导轨41属于框架的一部分使电梯轿厢1更靠近井道100设置,无需导轨支架,结构简单。所述轿厢导轨41为钣金折弯件,且区别于传统结构,轿厢导轨的横截面包括但不限于C形、L形和几字形,削减原本需要设置的轿厢导轨41支架,精简电梯结构。两对重导轨分设于两内支撑立柱的内侧,处于电梯轿厢中乘客的可视范围外,消除对重导轨对轿厢内装饰效果的破坏,提高整梯的美观程度
井道100内远离厅门空间2的一侧设置有对重体5,所述对重体5两侧设置有对重导轨51。对重导轨51及其上安装的对重体5设置于电梯轿厢1远离集成式导轨组件3的一侧,形成配重对电梯轿厢1进行平衡,尽量降低对重导轨51对观光区域200的侵占。对重导轨51与轿厢导轨41顶部齐平;所述对重导轨51与轿厢导轨41顶部设置有顶层承重。
井道100内远离厅门空间2一侧的两角设置有内支撑立柱6,两对重导轨51分别设置于两内支撑立柱6上。所述厅门空间2包括外置于井道100的两外支撑立柱7,电梯轿厢两侧设置有所述集成式导轨组件。所述厅门空间2包括设置于两外支撑立柱7之间的层门21与设置于层门21顶部的厅门上坎22,所述层门21设置于井道框架4外侧。两内支撑立柱6用于安装对重导轨51,而两外支撑立柱7用于安置厅门空间2,内支撑立柱配合集成式导轨组件共同保证井道框架4的结构强度。传统电梯中厅门设置在井道100内,占用较多空间,而本方案中将层门21及厅门上坎22设置于井道100外部,既不占用井道100内的空间,同时降低拆装及维护难度。通过对重导轨51与轿厢导轨41配合形成顶部平面,用于安置顶层承重进行轿厢顶层结构的支承。
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电梯要求安全可靠、输送效率高、平层准确和乘坐舒适等。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电梯井道内会有很多电梯部件,诸如轿厢导轨、曳引钢丝绳、轿底轮或轿顶轮、随行电缆、各种极限限位开关、门机装置,当然还包括对重导轨、复合或者铸铁对重等。在电梯井道内的这些各种机械部件,选择观光会全部暴露在外,实际运行中,相关部件还会随轿厢运动而移动,视觉效果会比较差,尤其是对于轿壁透明的观光电梯问题尤为突出。观光电梯除了满足最基本的载客功能,还应成为建筑物的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为其增添一抹亮色。因此,观光电梯的外观美观与否,观光电梯的小环境是否能和周围的大环境融为一体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观光电梯由于其井道都是玻璃,故安装在井道内的一些平时乘客看不到的电梯部件就一下子全都暴露出来,如果不加处理,还是和普通乘客电梯一样,那势必会影响到观光电梯的整体外观效果。
本实施例中,对重采用封板遮罩。对重作为井道内除轿厢之外的唯一移动部件,由于观光电梯乘客和井道外部的人员都可以看到,故其外观对观光电梯的整体效果有直接影响。而对重块通常都是铸铁、普通钢板或是复合材料制成,表面粗糙,且对重块的堆叠也无法做到非常整齐,其整体外观和精致的轿厢相比,实在太为简陋。对重块还存在生锈腐蚀的风险,成为观光电梯外观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本实施例中,根据对重框架的结构,为对重两侧配置封板,将简陋的对重块完全隐蔽,使其原本难看的侧立面更加美观。
井道两侧可能会对观光电梯外观有所影响的部件有曳引机、控制屏、附属屏、群控屏、称量装置、终端开关底座及其安装臂、平层装置隔磁板及其安装臂、井道电缆吊架、重防护隔板等。本实施例中,根据建筑室内风格和色系,对井道可视部件及井道钢结构统一喷涂颜色。
另外除井道内的视觉效果,层站外观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毕竟观光电梯的进出位置均需要考虑美观程度的统一。层站处主要考虑电梯召唤以及层门门套及立柱的外观,层站召唤通常采用内外遮挡式装饰板进行隐藏,而层门门套及立柱可采用取消横向门过梁,由两根通顶的外支撑立柱进行支撑,外支撑立柱采用铝合金制成,确保具备较好的外观效果,与观光电梯外装饰面进行风格统一。
本实施例中,优化传统观光电梯布置形式,将轿厢导轨41集成在井道100内的井道框架上,并且偏置与悬吊中心设置,避开观光区域200中心位置,显著提升乘客视觉效果。本实施例中,内支撑立柱与外支撑立柱均为铝合金制件,拼接方便,结构强度符合使用要求,同时外观效果好。外置于井道100的层门21以及层门21顶部上坎则避免占据井道100内部空间,而是让出空间使电梯轿厢1能够占用更大面积,从而提高轿厢面积/井道面积的比率,而更大的电梯轿厢1显然能够增加用户体验。另外,优化后的电梯结构中,对重设置于电梯轿厢1背部,集成式导轨组件3则设置于电梯前部。本实施例中,呈C形的轿厢导轨41集成于井道框架4上,不会占用横向空间而压缩电梯轿厢1面积,而轿厢导轨的截面结构包括但不限于C形、L形以及几字形;设置于电梯轿厢1外部的导靴与轿厢导轨41相对滑动,而前置的集成式导轨组件3能够保证电梯轿厢1的平衡度得到提升,同时提高井道100内美观程度,避免井道100内对重、导轨等部件导致乘客观感降低。相较于传统电梯的中置轿厢导轨,本方案还取消了原本设置于轿厢导轨背部的轿厢导轨支架,使得电梯结构更加精简,既降低了生产及维护成本,同时优化了轿厢导轨的位置,使其避开乘客实现集中位置,而是隐藏于轿厢转角处,有效提升用户观光体验。
Claims (9)
1.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包括设置于井道内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井道外设置有厅门空间,井道内靠近厅门空间的一侧设置有集成式导轨组件,所述电梯轿厢安置于集成式导轨组件上;
井道的内壁设置有井道框架,所述集成式导轨组件包括集成于井道框架上的轿厢导轨;
所述井道框架作为轿厢安装在井道内的支撑外框,轿厢导轨属于井道框架的一部分使电梯轿厢靠近井道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与轿厢导轨相对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井道内远离厅门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对重体,所述对重体两侧设置有对重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井道内远离厅门空间一侧的两角设置有内支撑立柱,两对重导轨分别设置于两内支撑立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厅门空间内包括有外置于井道的两外支撑立柱,电梯轿厢两侧设置有所述集成式导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厅门空间内设置有层门和设置于层门顶部的厅门上坎,所述层门和厅门上坎设置于两外支撑立柱之间,所述层门设置于井道框架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导轨为钣金折弯件;所述轿厢导轨的横截面可为C形/L形/几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轨与轿厢导轨顶部齐平;所述对重导轨与轿厢导轨顶部设置有顶层承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对重导轨均远离电梯轿厢可视范围设置于两内支撑立柱内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56217.8U CN221370134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56217.8U CN221370134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70134U true CN221370134U (zh) | 2024-07-19 |
Family
ID=9187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56217.8U Active CN221370134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70134U (zh) |
-
2023
- 2023-09-19 CN CN202322556217.8U patent/CN2213701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351275B1 (ko) | 머신룸 레스 엘리베이터 | |
EA006909B1 (ru) | Лифт | |
CN210854899U (zh) | 一种直角开门家用电梯 | |
KR101332595B1 (ko) | 엘리베이터 및 장치 | |
CN221370134U (zh) | 一种钢带曳引电梯结构 | |
CN111362103A (zh) | 一种背包龙门架式电梯 | |
CN202766036U (zh) | 四面开门电梯 | |
CN109132797B (zh) | 一种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吊挂系统 | |
CN219238951U (zh) | 一种双对重电梯结构 | |
CN216512270U (zh) | 一种电梯 | |
CN221370090U (zh) | 一种曳引电梯结构 | |
CN114873417A (zh) | 超浅底坑矮顶层钢带曳引家用电梯 | |
CN2808850Y (zh) | 一种家庭观光电梯 | |
CN211034841U (zh) | 一种背包架结构的电梯 | |
CN202936060U (zh) | 中间导向及牵引电梯 | |
CN209601881U (zh) | 一种背包龙门架式电梯 | |
CN203976176U (zh) | 一种牵引力与重力同轴顶曳引家用梯 | |
CN207811027U (zh) | 一种上下开关的电梯门装置 | |
CN110683450A (zh) | 一种背包架结构的电梯 | |
CN211444627U (zh) |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返绳轮装置 | |
CN215439203U (zh) | 一种观光电梯的吊挂结构 | |
CN209721304U (zh) | 乘客电梯轿厢内置式返绳结构 | |
CN103112768B (zh) | 中间导向及牵引电梯 | |
CN208761943U (zh) | 一种浅井道大开门无机房货梯 | |
CN213894853U (zh) | 一种下曳引式背包电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