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46299U - 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及其组成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及其组成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46299U
CN221346299U CN202322918009.8U CN202322918009U CN221346299U CN 221346299 U CN221346299 U CN 221346299U CN 202322918009 U CN202322918009 U CN 202322918009U CN 221346299 U CN221346299 U CN 221346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ngle trapezoidal
formwork
trapezoidal plat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180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祥鑫
寇俊同
毛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46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46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及其组成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楼板浇筑前形状规范的模壳摆放后还会与待浇筑的边缘处形成形状不一的狭小区域,该狭小区域内未有适配形状的模壳。本实用新型中的变幅模壳包括多位自连接模壳、至少一个加宽条、副连接模壳,多位自连接模壳和副连接模壳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宽条,加宽条为匚字形条体,加宽条包括条形顶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条形顶板水平设置,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竖直并列设置在条形顶板的两端,多位自连接模壳的多个连接杆穿过至少一个加宽条后与副连接模壳可拆卸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及其组成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及其组成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密肋间距小于1.5米时的楼板就称为密肋楼板。适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尤其适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密肋楼板适用于跨度大且梁高受限的情况,受力性能介于肋梁楼板和无梁楼板之间,由于密肋楼板的肋间配置加气混凝土块、空心砖、木盒子、空心模壳或其他轻质材料进行填充,使其形成密肋空心楼板。在布置空心模壳时,由于楼板的结构的设计形式因使用用途或其他原因使其整体形状形成多种形式,大多数情况下密肋楼板的整体形状为非规则形状,多个空心模壳摆放形成的矩阵形式的模壳群仅用于密肋楼板中相对规则的区域中,密肋楼板的整体形状中在矩阵形式的模壳群摆放后就会存在边缘未有配置模壳的区域,该边缘区域多为宽度不一的狭长区域,常规方形模壳无法布置,通常的做法就是将该处不摆放模壳,直接浇筑混凝土成为实心组成部分,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密肋楼板的自重,最终形成的密肋楼板的边缘结构还存在实心混凝土结构,对后续在边缘处预埋钢筋增加布设难度,目前缺少规范的楼板边缘处与矩阵形式的模壳群相协调配合的空心化处理方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及其组成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包括第一直角梯形板11、第一倾斜板12、第一窄幅板13、第一宽幅板14和多个连接杆1,第一直角梯形板11水平设置,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侧为第一倾斜侧1-1,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另一侧为第一直边侧1-2,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端为第一窄幅端1-3,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端为第一宽幅端1-4,所述第一倾斜板12、第一窄幅板13和第一宽幅板14均竖直设置在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下方,第一倾斜板12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倾斜侧1-1一体连接,第一窄幅板13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窄幅端1-3一体连接,第一宽幅板14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宽幅端1-4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底面、第一倾斜板12的内壁、第一窄幅板13的内壁和第一宽幅板14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朝下设置的第一下豁口1-6,所述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直边侧1-2一体连接有多个连接杆1,多个连接杆1沿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多个连接杆1为扁杆,每个连接杆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宽度方向同向。
利用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所述的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组成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包括多位自连接模壳20、至少一个加宽条40、副连接模壳60,多位自连接模壳20和副连接模壳6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宽条40,加宽条40为匚字形条体,加宽条40包括条形顶板4-1、第一竖板4-2和第二竖板4-3,所述条形顶板4-1水平设置,第一竖板4-2和第二竖板4-3竖直并列设置在条形顶板4-1的两端,多位自连接模壳20的多个连接杆1穿过至少一个加宽条40后与副连接模壳60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的多位自连接模壳为一种自带连接构件的模壳类型,省去与其他模壳拼装时另行设置拼装杆的操作,多位自连接模壳、至少一个加宽条和副连接模壳相配合形成的变幅模壳为一侧倾斜侧,另一个为直边侧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既能够适配楼板边缘处的倾斜形状,还能够与楼板中处于规则区域内的方形模壳相适配,变幅模壳的宽度还能够根据加宽条的配置个数进行调节,使得楼板不规则的边缘处能够得到合理的空心化处理,利于后续钢筋合理且规范化处理。
二、本实用新型可适配于楼板边缘处直接与现有方形模壳相邻的布置位置,也可适配于与现有方形模壳非相邻的各种形状的楼板狭小边缘区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多位自连接模壳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副连接模壳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副连接模壳的形状为方形;
图3为副连接模壳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副连接模壳的形状为方形;
图4为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的第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的第二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加宽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连接杆的一种结构形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多位自连接模壳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连接杆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多位自连接模壳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多位自连接模壳的第四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副连接模壳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副连接模壳的形状为直角梯形。
图中:1-连接杆;2-长孔;3-待切割部;3-1-上凹槽;3-2-通孔;3-3-下凹槽;4-待切割凹痕;11-直角梯形板;12-倾斜板;13-窄幅板;14-宽幅板;1-1-倾斜侧;1-2-直边侧;1-3-窄幅端;1-4-宽幅端;1-6-下豁口;20-多位自连接模壳;40-加宽条;4-1-条形顶板;4-2-第一竖板;4-3-第二竖板;4-4-第二穿设孔;5-第一穿设孔;60-副连接模壳;61-第二直角梯形板;62-第二倾斜板;63-第二窄幅板;64-第二宽幅板;6-1-第二倾斜侧;6-2-第二直边侧;6-3-第二窄幅端;6-4-第二宽幅端;6-6-第二下豁口;7-第一密封垫条;8-第二密封垫条;9-第三密封垫条;70-匚字形组成板;70-1-中间板;70-2-连接板;77-第四穿设孔;80-外侧盖板;88-第五穿设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5、图6、图7、图10和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多位自连接模壳20为一种自带穿设连接构件的模壳体,其为一种形状为直角梯形的模壳,为塑料、木质或其他轻质材料制成的模壳,其一种结构形式包括第一直角梯形板11、第一倾斜板12、第一窄幅板13、第一宽幅板14和多个连接杆1,第一直角梯形板11水平设置,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侧为第一倾斜侧1-1,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另一侧为第一直边侧1-2,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端为第一窄幅端1-3,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端为第一宽幅端1-4,所述第一倾斜板12、第一窄幅板13和第一宽幅板14均竖直设置在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下方,第一倾斜板12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倾斜侧1-1一体连接,第一窄幅板13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窄幅端1-3一体连接,第一宽幅板14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宽幅端1-4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底面、第一倾斜板12的内壁、第一窄幅板13的内壁和第一宽幅板14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朝下设置的第一下豁口1-6,所述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直边侧1-2一体连接有多个连接杆1,多个连接杆1沿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多个连接杆1均为扁杆,每个连接杆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宽度方向同向。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直角梯形板11为组成多位自连接模壳的主要组成板体,其确定了多位自连接模壳的基本形状,第一倾斜板12、第一窄幅板13、第一宽幅板14分别竖直布置在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两端和一侧,形成三面围合的结构形式,以配合第一直角梯形板11形成半槽的结构形式,即第一下豁口1-6的结构形式为半槽结构形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每个连接杆1为多孔杆体,每个连接杆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多个长孔2,每个长孔2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杆1的宽度方向同向。
进一步的,多个连接杆1上分别加工有待切割凹痕4,待切割凹痕4具体为条形凹槽,每个连接杆1上加工有一个或多个待切割凹痕4,用于连接杆1穿设完毕后,将多余的长度切断,确保连接杆1留下的长度适配各个模壳的宽度,即连接杆1的穿设长度与各个模壳穿设位置对应的总宽度相配合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当多个连接杆1的长度相等时,多位自连接模壳20可配合规则形状的模壳,该模壳包括匚字形组成板70和外侧盖板80,匚字形组成板70包括中间板70-1和两个连接板70-2,所述中间板70-1水平设置,两个连接板70-2竖直并列设置在中间板70-1的两端,外侧盖板80一体连接在匚字形组成板70的外侧,多个连接杆1穿过至少一个加宽条40后依次与中间板70-1和外侧盖板80的顶侧可拆卸连接。该模壳为一种方形形式的模壳。
当多个连接杆1的长度不相等时,多个连接杆1的长度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宽幅端1-4至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窄幅端1-3依次递减,多位自连接模壳20可配合对应形状的模壳,该模壳为副连接模壳60,其包括第二直角梯形板61、第二倾斜板62、第二窄幅板63和第二宽幅板64,第二直角梯形板61水平设置,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侧为第二倾斜侧6-1,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另一侧为第二直边侧6-2,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端为第二窄幅端6-3,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端为第二宽幅端6-4,所述第二倾斜板62、第二窄幅板63和第二宽幅板64均竖直设置在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下方,第二倾斜板62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倾斜侧6-1一体连接,第二窄幅板63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窄幅端6-3一体连接,第二宽幅板64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宽幅端6-4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底面、第二倾斜板62的内壁、第二窄幅板63的内壁和第二宽幅板64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朝下设置的第二下豁口6-6,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直边侧6-2沿其长度方向并列加工有多个第一穿设孔5,多个第一穿设孔5的加工用于为副连接模壳60提供多个穿设连接位置,每个第一穿设孔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宽度方向同向。第一穿设孔5的设置个数与连接杆1的个数相配合设置,二者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进一步的,第一穿设孔5为方形孔,其形状为连接杆1的形状相配合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图3、图5、图6、图8和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多位自连接模壳20为一种自带穿设连接构件的模壳体,其另一种结构形式包括第一直角梯形板11、第一倾斜板12、第一窄幅板13、第一宽幅板14和多个连接杆1,第一直角梯形板11水平设置,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侧为第一倾斜侧1-1,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另一侧为第一直边侧1-2,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端为第一窄幅端1-3,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端为第一宽幅端1-4,所述第一倾斜板12、第一窄幅板13和第一宽幅板14均竖直设置在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下方,第一倾斜板12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倾斜侧1-1一体连接,第一窄幅板13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窄幅端1-3一体连接,第一宽幅板14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宽幅端1-4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底面、第一倾斜板12的内壁、第一窄幅板13的内壁和第一宽幅板14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朝下设置的第一下豁口1-6,所述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直边侧1-2一体连接有多个连接杆1,多个连接杆1沿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多个连接杆1为扁杆,每个连接杆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宽度方向同向。
本实施方式中的每个连接杆1为单端可切割杆体,每个连接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直边侧1-2,每个连接杆1另一端加工有多个待切割部3,多个待切割部3沿连接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待切割部3包括上凹槽3-1、通孔3-2和下凹槽3-3,连接杆1的顶面加工有所述上凹槽3-1,连接杆1的底面加工有所述下凹槽3-3,连接杆1的内部沿其宽度方向加工有通孔3-2,通孔3-2设置在上凹槽3-1和下凹槽3-3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待切割部3的加工是为了能够便于连接杆1穿设后,对剩余长度的切割,选择对应接近的待切割部3进行切割即可,降低切割难度,各个上凹槽3-1、通孔3-2和下凹槽3-3各自对应,且对应位置布置,还能够降低浇筑时混凝土的过多灌入,确保变幅模壳的轻质特点。
进一步的,上凹槽3-1、通孔3-2和下凹槽3-3的形状对应一致,可设置为直线型,当设置为直线型时,上凹槽3-1和下凹槽3-3均为直槽体,通孔3-2为直孔,用于配合形成直角梯形的变幅模壳。也可设置为斜线型,当设置为斜线型时,上凹槽3-1和下凹槽3-3均为斜槽体,通孔3-2为斜孔,用于配合形成等腰梯形的变幅模壳。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当多个连接杆1的长度相等时,多位自连接模壳20可配合规则形状的模壳,该模壳为方形模壳,该模壳包括匚字形组成板70和外侧盖板80,匚字形组成板70包括中间板70-1和两个连接板70-2,所述中间板70-1水平设置,两个连接板70-2竖直并列设置在中间板70-1的两端,外侧盖板80一体连接在匚字形组成板70的外侧,多个连接杆1穿过至少一个加宽条40后依次与中间板70-1和外侧盖板80的顶侧可拆卸连接。
当多个连接杆1的长度不相等时,多个连接杆1的长度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宽幅端1-4至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窄幅端1-3依次递减,多位自连接模壳20可配合对应形状的模壳,该模壳包括第二直角梯形板61、第二倾斜板62、第二窄幅板63和第二宽幅板64,第二直角梯形板61水平设置,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侧为第二倾斜侧6-1,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另一侧为第二直边侧6-2,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端为第二窄幅端6-3,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端为第二宽幅端6-4,所述第二倾斜板62、第二窄幅板63和第二宽幅板64均竖直设置在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下方,第二倾斜板62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倾斜侧6-1一体连接,第二窄幅板63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窄幅端6-3一体连接,第二宽幅板64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宽幅端6-4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底面、第二倾斜板62的内壁、第二窄幅板63的内壁和第二宽幅板64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朝下设置的第二下豁口6-6,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直边侧6-2沿其长度方向并列加工有多个第一穿设孔5,每个第一穿设孔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宽度方向同向。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2、图3、图5、图6、图7、图10和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包括多位自连接模壳20、至少一个加宽条40、副连接模壳60,多位自连接模壳20和副连接模壳6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宽条40,加宽条40为匚字形条体,加宽条40包括条形顶板4-1、第一竖板4-2和第二竖板4-3,所述条形顶板4-1水平设置,第一竖板4-2和第二竖板4-3竖直并列设置在条形顶板4-1的两端,多位自连接模壳20的多个连接杆1穿过至少一个加宽条40后与副连接模壳60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加宽条40的宽度取值范围为3-8cm。
本实施方式中多位自连接模壳20为一种自带穿设连接构件的模壳体,其一种结构形式包括第一直角梯形板11、第一倾斜板12、第一窄幅板13、第一宽幅板14和多个连接杆1,第一直角梯形板11水平设置,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侧为第一倾斜侧1-1,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另一侧为第一直边侧1-2,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端为第一窄幅端1-3,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端为第一宽幅端1-4,所述第一倾斜板12、第一窄幅板13和第一宽幅板14均竖直设置在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下方,第一倾斜板12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倾斜侧1-1一体连接,第一窄幅板13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窄幅端1-3一体连接,第一宽幅板14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宽幅端1-4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底面、第一倾斜板12的内壁、第一窄幅板13的内壁和第一宽幅板14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朝下设置的第一下豁口1-6,所述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直边侧1-2一体连接有多个连接杆1,多个连接杆1沿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多个连接杆1均为扁杆,每个连接杆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宽度方向同向。
结合图1、图8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为实心杆、空心杆或半实半空杆。当连接杆1为空心杆时,连接杆1为多孔杆体,其结构形式为连接杆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多个长孔2,每个长孔2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杆1的宽度方向同向。
当连接杆1为半实半空杆时,每个连接杆1为单端可切割杆体,每个连接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直边侧1-2,且为实心端,每个连接杆1另一端加工有多个待切割部3,多个待切割部3沿连接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待切割部3包括上凹槽3-1、通孔3-2和下凹槽3-3,连接杆1的顶面加工有所述上凹槽3-1,连接杆1的底面加工有所述下凹槽3-3,连接杆1的内部沿其宽度方向加工有通孔3-2,通孔3-2设置在上凹槽3-1和下凹槽3-3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多位自连接模壳20可对应配置有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副连接模壳60,其中,一种结构形式为方形模壳,副连接模壳60包括匚字形组成板70和外侧盖板80,匚字形组成板70包括中间板70-1和两个连接板70-2,所述中间板70-1水平设置,两个连接板70-2竖直并列设置在中间板70-1的两端,外侧盖板80一体连接在匚字形组成板70的外侧,多个连接杆1穿过至少一个加宽条40后依次与中间板70-1和外侧盖板80的顶侧可拆卸连接。该类型结构形式的副连接模壳60配合多位自连接模壳20形成直角梯形的组合模壳形式,既能够适配楼板的边缘形状,还利于适配与规则方形模壳相邻的模壳边缘形式,形成一种过渡且能够填充楼板边缘的特殊模壳形式,组装快速,且能够自行调节宽幅,通过加宽条40的配合形成不同宽幅的模壳形式。
进一步的,中间板70-1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与若干个连接杆1相配合的多个第四穿设孔77,每个第四穿设孔77的长度方向与中间板70-1的宽度方向同向。外侧盖板80的顶侧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与若干个连接杆1相配合的多个第五穿设孔88,每个第五穿设孔88的长度方向与外侧盖板80的厚度方向同向,第四穿设孔77和第五穿设孔88一一对应连通设置。
另一种结构形式为异形模壳,副连接模壳60包括第二直角梯形板61、第二倾斜板62、第二窄幅板63和第二宽幅板64,第二直角梯形板61水平设置,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侧为第二倾斜侧6-1,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另一侧为第二直边侧6-2,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端为第二窄幅端6-3,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端为第二宽幅端6-4,所述第二倾斜板62、第二窄幅板63和第二宽幅板64均竖直设置在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下方,第二倾斜板62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倾斜侧6-1一体连接,第二窄幅板63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窄幅端6-3一体连接,第二宽幅板64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宽幅端6-4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底面、第二倾斜板62的内壁、第二窄幅板63的内壁和第二宽幅板64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朝下设置的第二下豁口6-6,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直边侧6-2沿其长度方向并列加工有多个第一穿设孔5,每个第一穿设孔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宽度方向同向。
该类型结构形式的副连接模壳60配合多位自连接模壳20形成等腰梯形的组合模壳形式,既能够适配楼板的狭小区域多个不规则的边缘形状,还能够自行调节宽幅,通过加宽条40的配合形成不同宽幅的模壳形式,其配置位置可不直接与现有方形模壳相邻,也可与现有方形模壳相邻,形成相对规范的预留间隙形式,便于后期钢筋布置以及混凝土浇筑。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直边侧1-2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条7,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直边侧6-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垫条8,加宽条4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垫条9。第一密封垫条7、第二密封垫条8和第三密封垫条9均为现有柔性塑料制成的条体,用于起到各个模壳贴靠状态下的贴合效果更加稳定,利于后期混凝土浇筑,也利于各个模壳组合的变幅模壳具有更加稳定且紧密的整体结构,降低接缝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条形顶板4-1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与若干个连接杆1相配合的多个第二穿设孔4-4,每个第三穿设孔4-4的长度方向与条形顶板4-1的宽度方向同向。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包括多位自连接模壳20和副连接模壳60,多位自连接模壳20通过多个连接杆1与副连接模壳60可拆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原理: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对楼板边缘处所在区域的形状以及宽度确定变幅模壳的组成类型、排布个数以及每种类型中使用的加宽条40的个数,确保相邻变幅模壳之间形成的间隙与已有规则布置的相邻方形模壳之间间隙一致,变幅模壳的组装过程为:
一种类型为将多位自连接模壳20的多个连接杆1穿过至少一个加宽条40后,再与方形形式的副连接模壳60相连接,从而形成能够适配楼板边缘的变幅模壳;
一种类型为将多位自连接模壳20的多个连接杆1与方形形式的副连接模壳60直接穿设连接,从而形成能够适配楼板边缘的变幅模壳;
一种类型为将多位自连接模壳20的多个连接杆1穿过至少一个加宽条40后,再与直角梯形形式的副连接模壳60相连接,从而形成能够适配楼板边缘的变幅模壳;
一种类型为将多位自连接模壳20的多个连接杆1与直角梯形形式的副连接模壳60直接穿设连接,从而形成能够适配楼板边缘的变幅模壳。

Claims (10)

1.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角梯形板(11)、第一倾斜板(12)、第一窄幅板(13)、第一宽幅板(14)和多个连接杆(1),第一直角梯形板(11)水平设置,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侧为第一倾斜侧(1-1),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另一侧为第一直边侧(1-2),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端为第一窄幅端(1-3),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一端为第一宽幅端(1-4),所述第一倾斜板(12)、第一窄幅板(13)和第一宽幅板(14)均竖直设置在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下方,第一倾斜板(12)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倾斜侧(1-1)一体连接,第一窄幅板(13)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窄幅端(1-3)一体连接,第一宽幅板(14)的上侧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宽幅端(1-4)一体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底面、第一倾斜板(12)的内壁、第一窄幅板(13)的内壁和第一宽幅板(14)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朝下设置的第一下豁口(1-6),所述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直边侧(1-2)一体连接有多个连接杆(1),多个连接杆(1)沿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多个连接杆(1)为扁杆,每个连接杆(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宽度方向同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杆(1)为多孔杆体,每个连接杆(1)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多个长孔(2),每个长孔(2)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杆(1)的宽度方向同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直边侧(1-2),每个连接杆(1)另一端加工有多个待切割部(3),多个待切割部(3)沿连接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待切割部(3)包括上凹槽(3-1)、通孔(3-2)和下凹槽(3-3),连接杆(1)的顶面加工有所述上凹槽(3-1),连接杆(1)的底面加工有所述下凹槽(3-3),连接杆(1)的内部沿其宽度方向加工有通孔(3-2),通孔(3-2)设置在上凹槽(3-1)和下凹槽(3-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杆(1)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杆(1)的长度从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宽幅端(1-4)至第一直角梯形板(11)的第一窄幅端(1-3)依次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杆(1)上分别加工有待切割凹痕(4)。
7.利用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组成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位自连接模壳(20)、至少一个加宽条(40)、副连接模壳(60),多位自连接模壳(20)和副连接模壳(6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宽条(40),加宽条(40)为匚字形条体,加宽条(40)包括条形顶板(4-1)、第一竖板(4-2)和第二竖板(4-3),所述条形顶板(4-1)水平设置,第一竖板(4-2)和第二竖板(4-3)竖直并列设置在条形顶板(4-1)的两端,多位自连接模壳(20)的多个连接杆(1)穿过至少一个加宽条(40)后与副连接模壳(60)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连接模壳(60)为方形模壳,副连接模壳(60)包括匚字形组成板(70)和外侧盖板(80),匚字形组成板(70)包括中间板(70-1)和两个连接板(70-2),所述中间板(70-1)水平设置,两个连接板(70-2)竖直并列设置在中间板(70-1)的两端,外侧盖板(80)一体连接在匚字形组成板(70)的外侧,多个连接杆(1)穿过至少一个加宽条(40)后依次与中间板(70-1)和外侧盖板(80)的顶侧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连接模壳(60)为多位自连接模壳,副连接模壳(60)包括第二直角梯形板(61)、第二倾斜板(62)、第二窄幅板(63)和第二宽幅板(64),第二直角梯形板(61)水平设置,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侧为第二倾斜侧(6-1),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另一侧为第二直边侧(6-2),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端为第二窄幅端(6-3),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一端为第二宽幅端(6-4),所述第二倾斜板(62)、第二窄幅板(63)和第二宽幅板(64)均竖直设置在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下方,第二倾斜板(62)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倾斜侧(6-1)一体连接,第二窄幅板(63)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窄幅端(6-3)一体连接,第二宽幅板(64)的上侧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宽幅端(6-4)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底面、第二倾斜板(62)的内壁、第二窄幅板(63)的内壁和第二宽幅板(64)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有朝下设置的第二下豁口(6-6),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第二直边侧(6-2)沿其长度方向并列加工有多个第一穿设孔(5),每个第一穿设孔(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直角梯形板(61)的宽度方向同向。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顶板(4-1)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与若干个连接杆(1)相配合的多个第二穿设孔(4-4),每个第二穿设孔(4-4)的长度方向与条形顶板(4-1)的宽度方向同向。
CN202322918009.8U 2023-10-30 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及其组成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 Active CN22134629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46299U true CN221346299U (zh) 2024-07-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08827C2 (ru)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й 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с пазом для сборки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10206210B (zh) 装配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0397200A (zh) 装配式双向钢筋桁架楼板
CN221346299U (zh) 一种多位自连接模壳及其组成的密肋空心楼板用变幅模壳
CN217268231U (zh) 一种连接稳定的预制叠合板
KR101220678B1 (ko) 단면 최적화 리브 피씨슬래브
KR102267643B1 (ko) 안장pc블럭을 이용한 역t형 psc거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시공방법
CN209855227U (zh) 阴角支模模块及十字墙柱支模结构
CN210238889U (zh) 一种钢木混合预制楼板
CN112064850A (zh) 桁架楼层板
CN112160480A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箱模井字空心楼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482637A (zh) 一种用于浇筑混凝土梁板的grc免拆模板
CN218643587U (zh) 一种加强型屋面保温预制板
CN217670009U (zh) 一种板梁一体的混凝土预制多肋板通用模具
CN220954655U (zh) 梯形华夫板的内部支撑装置
KR101208284B1 (ko) 층고절감형 합성보 구조
CN216641101U (zh) 装配式钢壳复合免拆模密肋楼盖
CN215978031U (zh) 一种带肋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CN216446248U (zh) 一种洞口结构及建筑结构
CN219158112U (zh) 一种配置薄壁方钢管的波纹钢板-加气混凝土叠合楼板
CN213509566U (zh) 建筑用飘窗找坡加固连接铝模板
CN219973590U (zh) 砌体充填墙顶部与压型钢板保温屋面连接的钢板连接件
CN217054318U (zh) 一种剪力墙模板减少螺杆洞的拼接结构
CN211541672U (zh) 叠合楼板预制模具
CN216007473U (zh) 新型预制密肋空腔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