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40493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40493U
CN221340493U CN202322717374.2U CN202322717374U CN221340493U CN 221340493 U CN221340493 U CN 221340493U CN 202322717374 U CN202322717374 U CN 202322717374U CN 221340493 U CN221340493 U CN 221340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vehicle
harness
section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173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文成
袁耀斌
白文多
韩佳鹏
王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173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340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40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40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包括车身、风扇、蓄电池正极保险盒和风扇线束,风扇设置于车身;蓄电池正极保险盒设置于车身,且与风扇间隔设置;风扇线束的一端与风扇直接连接,另一端与蓄电池正极保险盒直接连接,从而减小了风扇与蓄电池正极保险盒之间的电压降。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对于风扇冷却系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提升车辆风扇功率的同时,风扇的电源线的线径也相应的加大,电源线匹配了大平方线径后,对于风扇电源线的布置和连接也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
目前的技术方案中,将风扇电源线和蓄电池正极保险盒进行连接,即风扇电源线和前舱线束进行一体式集成,将蓄电池正极保险盒电源线和地板线束一体式集成,再通过前舱线束和地板线束进行电源线转接,实现风扇的电源线和蓄电池的保险盒间接连接,在此过程中,风扇到蓄电池正极保险盒之间的电源线打断,使用转接盒进行连接,转接盒处使用螺母将电源线端子进行连接,产生了接触电阻,使得整根电源线电阻变大,从而增加了蓄电池正极保险盒与风扇之间的电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解决风扇电源线束间接和蓄电池正极保险盒连接产生电压降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风扇,设置于所述车身;蓄电池正极保险盒,设置于所述车身,且与所述风扇间隔设置;风扇线束,一端与所述风扇直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电池正极保险盒直接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线束包括第一连接器、线束段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线束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蓄电池正极保险盒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包括前舱和乘员舱,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前舱,所述蓄电池正极保险盒设置在所述乘员舱,所述线束段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置在所述前舱,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乘员舱,所述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还包括前舱线束和地板线束,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前舱线束集成为一体,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地板线束分离设置,所述前舱线束与所述地板线束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舱包括前端钣金、前舱左侧车身钣金、左前轮罩和前围板,所述车辆设置有前舱左前组合灯、副驾驶座椅、前舱配电盒,所述前端、所述前舱左侧车身钣金、所述左前轮罩和所述前围板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前端钣金,所述第一段沿着所述前端、所述前舱左前组合灯、所述前舱左侧车身钣金、所述前舱配电盒、所述左前轮罩和所述前围板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还包括过孔套,所述过孔套位于所述前围板处,所述过孔套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第一段通过所述过孔套穿过所述前围板且伸入所述乘员舱。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身还包括地板横梁,所述车辆还设置有中央通道,所述地板横梁和所述中央通道位于所述乘员舱,所述第二段沿着所述过孔套、所述中央通道和所述地板横梁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风扇线束与所述车身连接固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车身以及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风扇线束。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为卡扣;或者,所述连接组件为螺栓和螺母。
通过设置车身、风扇、蓄电池正极保险盒和风扇线束,将风扇设置于车身,使蓄电池正极保险盒设置于车身,且与风扇间隔设置,将风扇线束的一端与风扇直接连接,使风扇线束的另一端与蓄电池正极保险盒直接连接,从而避免风扇线束间接和蓄电池正极保险盒连接产生电压降,减小了风扇电源线束与蓄电池正极保险盒之间的电压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线束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11-车身,111-前舱,1110-前端钣金,1111-前舱左侧车身钣金,1112-左前轮罩,1113-前围板,112-乘员舱,12-前舱左前组合灯,13-副驾驶座椅,20-风扇,30-蓄电池正极保险盒,40-风扇线束,401-第一段,402-第二段,41-线束段,42-第一连接器,43-第二连接器,50-前舱线束,51-地板线束,52-过孔套,53-地板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10,请参考图1,包括车身11、风扇20、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和风扇线束40,图1以车辆10的简化形式说明各个零件的位置。
车身11的结构可分为:非承载式、承载式及半承载式三种类型。可选的,车身11的材料包括不锈钢板、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碳纤维增强材料、铝合金、铝板、橡胶和塑料等。
风扇20设置于车身11。可选的,该风扇20为电子风扇,该电子风扇包括电机、风扇叶片、温度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设置温度传感器测量发动机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上述的数据,控制电子风扇的转速,从而使得车辆10的发动机始终处于适当的温度范围内。
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设置于车身11,并且与风扇20间隔设置。具体的,该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在电路发生短路或断路时,能够对电路和车辆10进行保护,提升了车辆10的安全程度。
风扇线束40的一端与风扇20直接连接,风扇线束40的另一端与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直接连接。具体的,该种连接方式简化了车辆10前围板1113处的布置空间,避免其他间接连接方式带来的装置挤占空间,并且,该种连接方式取消了风扇线束40的转接盒,减少了车辆10固定转接盒的紧固件,节省了风扇线束端子,降低了车辆10整体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的使用方法和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设置车身11、风扇20、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和风扇线束40,将风扇20设置于车身11,使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设置于车身11,且与风扇20间隔设置,将风扇线束40的一端与风扇20直接连接,使风扇线束40的另一端与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直接连接,从而避免风扇线束40间接和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连接产生电压降,减小了风扇线束40与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之间的电压降。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风扇线束40包括第一连接器42、线束段41和第二连接器43,线束段4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器42和第二连接器43,第一连接器42与风扇20连接,第二连接器43与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连接。
可选的,第一连接器42包括接触件、壳体、绝缘体和附件。
接触件,由阳性接触件和阴性接触件组成接触对,通过阴、阳接触件的插合完成电连接。
可选的,阳性接触件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圆插针)、方柱形(方插针)或扁平形(插片)。
可选的,阳性接触件的材料可以是黄铜和磷青铜等。
可选的,阴性接触件可以是圆筒型插孔、音叉型插孔、悬臂梁型插孔、折迭型插孔、盒形插孔和双曲面线簧插孔等。
可选的,附件可以是卡圈、定位键、定位销、导向销、联接环、电缆夹、密封圈和密封垫、螺钉、螺母、螺杆和弹簧圈等。
可选的,第一连接器42的结构与第二连接器43的结构相同。
可选的,风扇线束40采用铜芯和绝缘材料外层包裹的电线,线束段41采用铜芯和绝缘材料外层包裹的电线。
可选的,线束段41的粗细范围为2.5平方毫米至10平方毫米。
可选的,线束段41的粗细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2.5平方毫米、4平方毫米、6平方毫米和10平方毫米等。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车身11包括前舱111和乘员舱112,风扇20设置在前舱111,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设置在乘员舱112,线束段4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401和第二段402,第一段401设置在前舱111,第二段402设置在乘员舱112,第一段401连接第一连接器42,第二段402连接第二连接器43。
具体的,前舱111与乘员舱112连接,前舱111用于放置动力装置,乘员舱112用于容纳乘员,乘员舱112还可以进行座椅、顶棚、门封板和立柱饰板的人机工程及工程间隙的布置。
可选的,车身11还包括发动机盖、行李厢盖、保险杠支架、翼子板、前后门、顶盖、顶梁、围板、侧围、车窗、车门、发动机舱和行李舱等。
可选的,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设置在乘员舱112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例如,蓄电池正极保险盒30可以设置在副驾驶座椅13的地毯以下,副驾驶座椅13的地板以上的位置。
可选的,第一段401和第二段402的绝缘材料可以是聚氯乙烯、交联聚烯烃和硅橡胶等多种不同的材质。
可选的,该车辆的蓄电池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和铅酸电池等。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车辆10还包括前舱线束50和地板线束51,第一段401与前舱线束50集成为一体,第二段402与地板线束51分离设置,前舱线束50与地板线束51连接。
可选的,前舱线束50中包括其他线束,其他线束可以用于为汽车组合灯、电子传感器、大灯清洗装置等供电。
可选的,地板线束51可以用于为乘员舱112的电动座椅、灯光和接口等供电。
具体的,第二段402与地板线束51分离设置,减少了第二段402与地板线束51集成为一体的成本,并且,第二段402没有和地板线束51进行集成,地板线束51在左侧门槛处的线束主干不受第二段402的影响,使地板线束51不会太粗,不会变硬难装配,从而不影响地板线束51和左前门槛护板的间隙问题。
可选的,前舱线束50和地板线束51为发动机、车身11、制动和灯光等各个方面传输电能,前舱线束50和地板线束51的绝缘材料可以是聚氯乙烯、交联聚烯烃和硅橡胶等多种不同的材质。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前舱111包括前端钣金1110、前舱左侧车身钣金1111、左前轮罩1112和前围板1113,车辆10设置有前舱左前组合灯12、副驾驶座椅13、前舱配电盒,前端、前舱左侧车身钣金1111、左前轮罩1112和前围板1113在车身1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风扇20设置在前端钣金1110,第一段401沿着前端、前舱左前组合灯12、前舱左侧车身钣金1111、前舱配电盒、左前轮罩1112和前围板1113设置。
可选的,前舱左侧车身钣金1111沿着车身11的长度方向延伸,该前舱左侧车身钣金1111的材质可以是铝合金材料。
可选的,该前舱配电盒的形状可以是多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
可选的,左前轮罩1112的材质可以是铝合金和不锈钢等。
可选的,前舱左前组合灯12可以是卤素灯和发光二极管灯等。
可选的,前舱配电盒包括继电器和保险装置,前舱配电盒的一端设置有插座,用于与车内线束连接。
可选的,前围板1113的一端连接前舱111,前围板1113的另一端与乘员舱112连接,此外,前围板1113还可以与车辆10的地板以及前立柱连接,安装在前围上盖板之下。可选的,前围板1113上可以设置多个孔或者槽,以用于操纵用的拉线、拉杆、管路和线束通过,并且给车辆10的踏板、方向机柱等机件留下安装位置。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车辆10还包括过孔套52,过孔套52位于前围板1113处,过孔套52与车身11连接,第一段401通过过孔套52穿过前围板1113且伸入乘员舱112。
可选的,该过孔套52的一端与前舱111连接,另一端与乘员舱112连接。
可选的,该过孔套52轴向上的横截面可以是多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
可选的,该过孔套52的材质可以是弹性橡胶或者弹性树脂,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该过孔套52的材质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天然橡胶、硅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氟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氨脂橡胶、氯醚橡胶和丙烯酸酯橡胶。
具体的,第一段401穿过前围板1113之后,直接与第二段402连接,第一端与第二段402之间没有发生电源线的转接操作,在装配时,这种方式减少了以上转接零部件的装配操作,降低了安装难度。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车身11还包括地板横梁53,车辆10还设置有中央通道,地板横梁53和中央通道位于乘员舱112,第二段402沿着过孔套52、中央通道和地板横梁53设置。
具体的,第二段402不与地板线束51集成为一体,使第二段402的布置方案不受限于地板线束51,并且地板线束51的主干在左前门槛护板下方的空间足够,避免后续车辆10的配置变更导致线束主干外径增加的问题。此外,第二段402的线束布置较自由,不受地板线束51主干的布置影响,能够以最短的布置路径走线,节省了导线材料的长度,减小导线的阻抗和电压降。
具体的,中央通道是车辆10的前后座椅之间的连接部分,中央通道主要由塑料、橡胶和金属等材料制成,具备安装线束、承重、隔音、导气、调温等多种功能。
可选的,地板横梁53沿着车身11的宽度方向设置,地板横梁53的两端分别与车身11焊接,中央通道沿着车身11的长度方向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车辆10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将风扇线束40与车身11连接固定。
可选的,连接组件在前舱111中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接、铆接链接和焊接连接等方式,将风扇线束40与前舱111连接。
可选的,连接组件在乘员舱112中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接、铆接链接和焊接连接等方式,将风扇线束40安装在乘员舱112的地板上。
一种实施例中,车辆10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与车身11以及连接组件连接,支撑组件与连接组件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风扇线束40。
可选的,支撑组件可以焊接在车身11上,支撑组件和车身11焊接的方式为钎焊,使用比支撑组件和车身11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为钎料,将支撑组件、车身11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和低于支撑组件以及车身11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支撑组件和车身11,填充接口间隙并与支撑组件以及车身11实现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从而实现焊接。本实用新型以连接方式为钎焊进行举例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连接组件为卡扣;或者,连接组件为螺栓和螺母。
可选的,连接组件为螺栓和螺母,风扇线束40与车身11连接固定的方式为螺纹连接,风扇线束40与车身11开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具有内螺纹,螺栓的螺杆上开设有外螺纹,该内螺纹和外螺纹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等,该内螺纹和外螺纹的线数可以是单线螺纹、还有双线螺纹或者多线螺纹。可选的,风扇线束40与车身11的螺纹孔的内螺纹是矩形螺纹,外螺纹是矩形螺纹,螺杆穿过风扇线束40与车身11上的螺纹孔,以使得外螺纹和内螺纹连接并锁紧,从而使得风扇线束40与车身11锁紧固定。本实用新型以连接方式为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进行举例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选的,连接组件为卡扣,卡扣将风扇线束40卡紧,并且与车身11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可选的,该车辆可以按照发动机的排量分为微型车、轻型车、中级车和高级车。
术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一距离”、“第二距离”、“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和“外”等指标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风扇,设置于所述车身;
蓄电池正极保险盒,设置于所述车身,且与所述风扇间隔设置;
风扇线束,一端与所述风扇直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电池正极保险盒直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线束包括第一连接器、线束段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线束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蓄电池正极保险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前舱和乘员舱,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前舱,所述蓄电池正极保险盒设置在所述乘员舱,所述线束段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置在所述前舱,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乘员舱,所述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前舱线束和地板线束,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前舱线束集成为一体,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地板线束分离设置,所述前舱线束与所述地板线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包括前端钣金、前舱左侧车身钣金、左前轮罩和前围板,所述车辆设置有前舱左前组合灯、副驾驶座椅、前舱配电盒,所述前端、所述前舱左侧车身钣金、所述左前轮罩和所述前围板在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前端钣金,所述第一段沿着所述前端、所述前舱左前组合灯、所述前舱左侧车身钣金、所述前舱配电盒、所述左前轮罩和所述前围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过孔套,所述过孔套位于所述前围板处,所述过孔套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第一段通过所述过孔套穿过所述前围板且伸入所述乘员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地板横梁,所述车辆还设置有中央通道,所述地板横梁和所述中央通道位于所述乘员舱,所述第二段沿着所述过孔套、所述中央通道和所述地板横梁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风扇线束与所述车身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车身以及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连接组件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风扇线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为卡扣;或者,所述连接组件为螺栓和螺母。
CN202322717374.2U 2023-10-10 2023-10-10 车辆 Active CN221340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17374.2U CN221340493U (zh) 2023-10-10 2023-10-10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17374.2U CN221340493U (zh) 2023-10-10 2023-10-10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40493U true CN221340493U (zh) 2024-07-16

Family

ID=91828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17374.2U Active CN221340493U (zh) 2023-10-10 2023-10-10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340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2063B1 (ja) 自動車用電源供給装置
CN101312287B (zh) 电连接盒
US7410020B2 (en) Interlock device for high-voltage apparatus
US789204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US8366499B2 (en) Ground terminal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20020112320A1 (en) Door hinge harness
JPH11263173A (ja) 自動車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用電気的相互接続モジュ―ル
CN107848473B (zh) 线束系统和线束
US7241151B1 (en) Negative jump start ground block for an automobile
CN107709100B (zh) 汽车用电源供给装置
WO2016104101A1 (ja) 自動車用電源供給装置
CN221340493U (zh) 车辆
US67092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module for use on a vehicle
US3322882A (en) Rectangular conductor harness means and attachments
CN111196229A (zh) 车辆的电源干线布线结构及车辆
KR100755031B1 (ko) 배터리용 퓨즈박스의 장착구조
CN210015988U (zh) 一种汽车线束端子结构
CN113785447A (zh) 偏置电极座及包括偏置电极座的储能系统
CN216636377U (zh) 一种汽车内线束固定机构及线束固定装置
CN211150428U (zh) 一种scr电加热用继电器盒
CN218958200U (zh) 一种车身线束
CN221080650U (zh) 一种防水型高压配电盒盒体及配电盒
CN220947874U (zh) 一种底板线束护线盒
JP2016128307A (ja) 車両用アース配線構造
CN217062000U (zh) 一种车载保险丝盒、保险丝盒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