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07925U - 烹饪器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07925U
CN221307925U CN202323095820.7U CN202323095820U CN221307925U CN 221307925 U CN221307925 U CN 221307925U CN 202323095820 U CN202323095820 U CN 202323095820U CN 221307925 U CN221307925 U CN 221307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ece
sensing piece
cooking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958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新忠
高令宇
方恩光
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07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07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烹饪器,包括本体件、盖体件和烹饪胆,盖体件上设置有触液感测件,至少触液感测件的一部分位于烹饪腔内且朝向烹饪腔的底部呈延伸伸出的结构,使得触液感测件可对液体进行检测温度;设置至少触液感测件上用于接触液体的区域位置的一部分为位于烹饪腔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上,或,设置触液感测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M与烹饪腔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重合;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触液感测件呈电性相连结构且控制模块至少用于在低温烹饪模式中来使得触液感测件进行检测液体的温度。本方案解决了现有烹饪器存在的测温准确度存在偏差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了传感器存在的阻挡用户进行烹饪操作、传感器容易碰撞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厨房烹饪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烹饪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如电饭煲、蒸煮煲等,为了实现更准确的控温烹饪效果,有设置传感器来伸入到内胆内来接触液体进行测温,但是传感器的位置设置导致出现测温准确度存在偏差,影响测温的效果;另外,针对米饭等食材的烹饪,容易引起传感器被食材粘附而测温不准确,这样容易导致液体外溢的问题,传感器的设置无法较好的来实现米饭烹饪和肉类食材熬煮烹饪的有效分别适应效果,进而导致存在测温效果差、测温不准确且液体容易外溢;其次,传感器还存在不方便用户来进行维护处理的问题,特别是不方便用户来进行维护清洗处理;以及传感器的长度结构会导致形成对用户进行烹饪操作的阻挡结构,严重影响用户进行烹饪操作的体验效果,还容易存在传感器被碰撞损坏的问题,导致传感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被降低,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烹饪器,主要解决现有烹饪器存在的测温准确度存在偏差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传感器存在的阻挡用户进行烹饪操作、传感器容易碰撞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烹饪器,包括本体件和盖体件,本体件内安装有烹饪胆,烹饪胆上设置有烹饪腔,盖体件设置为可构成对烹饪腔的开闭结构,盖体件上设置有触液感测件,当盖体件构成对烹饪腔呈关闭结构时,至少触液感测件的一部分位于烹饪腔内且朝向烹饪腔的底部呈延伸伸出的结构,使得当烹饪腔内的液体接触到触液感测件时触液感测件可对液体进行检测温度;
设置至少触液感测件上用于接触液体的区域位置的一部分为位于烹饪腔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上,或,设置触液感测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M与烹饪腔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重合;
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触液感测件呈电性相连结构且控制模块至少用于在低温烹饪模式中来使得触液感测件进行检测液体的温度。
前述的烹饪器,盖体件上还设置有防溢感测件,当盖体件构成对烹饪腔呈关闭结构时,至少防溢感测件的一部分位于烹饪腔内且朝向烹饪腔的底部呈延伸伸出的结构;
设置防溢感测件的末端位置位于中心轴线N与烹饪腔的侧壁面之间的区域位置内且设置防溢感测件与触液感测件在水平方向上呈间隔分布结构。
前述的烹饪器,设置防溢感测件的末端位置位于触液感测件的末端位置的上方且设置防溢感测件的末端位置与烹饪腔内的液体呈不相互接触的结构;
和/或,设置防溢感测件的末端位置在烹饪腔的水平方向上至中心轴线N的水平距离小于防溢感测件的末端位置在烹饪腔的水平方向上至烹饪腔的侧壁面的水平距离。
前述的烹饪器,控制模块还设置为与防溢感测件呈电性相连的结构且控制模块至少用于在熬煮烹饪模式中来使得防溢感测件进行检测温度或进行接触翻涌起的液体来形成防溢检测。
前述的烹饪器,本体件上还设置有外感测件,外感测件设置为位于烹饪胆的外侧来用于接触烹饪胆的外表面进行检测温度;
设置外感测件与烹饪胆的外表面之间相互接触贴合的区域位置形成有感测区,设置当触液感测件接触液体时触液感测件上与液体相互接触的区域位置位于感测区沿竖直方向在烹饪腔内形成的投影区域内。
前述的烹饪器,控制模块与外感测件呈电性相连的结构且控制模块至少用于在低温烹饪模式中使得触液感测件和外感测件来同时进行检测温度。
前述的烹饪器,本体件上还设置有加热件,加热件至少用于对烹饪胆进行加热,设置外感测件位于加热件的内环区域位置上,且设置当触液感测件接触液体时触液感测件上与液体相互接触的区域位置不位于加热件沿竖直方向在烹饪腔内形成的投影区域内。
前述的烹饪器,盖体件上还设置有防溢口,防溢口设置为与烹饪腔呈相连通的结构且防溢口还设置为与盖体件的外部呈相连通的结构;
防溢口设置为位于中心轴线N的外侧区域位置上,或,防溢口设置为位于中心轴线N的外侧区域位置上且防溢口在水平方向上至烹饪腔的侧壁面的水平距离小于防溢口在水平方向上至中心轴线N的水平距离。
前述的烹饪器,盖体件上设置有安装部,且盖体件上还设置封装件,触液感测件和封装件设置为可互换地安装于安装部上的结构;
当触液感测件安装于安装部上时可构成对安装部的密封结构,当封装件安装于安装部上时可构成对安装部的密封结构。
前述的烹饪器,触液感测件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部上的结构,触液感测件的上端设置有对接部,对接部设置为与安装部之间呈卡接安装、旋接安装或磁性吸合安装的结构,使得触液感测件可通过对接部来构成为安装在位于安装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的触液感测件的位置设置,使得触液感测件能够有效的来接触烹饪腔内的液体进行温度检测,同时实现检测出的温度的准确性更高,进而实现精确测温的效果。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触液感测件、防溢感测件,可以实现对烹饪腔内的液体进行接触检测和对液体进行防溢检测,不仅实现提升对温度检测的准确性,还提升了防溢效果,有效的防止烹饪腔内的液体在沸腾下外溢的问题发生。
本方案还通过设置外感测件来检测烹饪胆的温度,实现多重测温的效果,同时限定触液感测件和外感测件的位置来实现多重测温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测温的准确性,实现精确测温和精确控温的效果。
本方案中,通过限定加热件和触液感测件的位置,实现进一步提升触液感测件来进行测温的准确性,实现精确测温的效果。
本方案中,触液感测件、防溢感测件和外测温件来实现多重测温的效果,同时实现防溢效果,进而使得烹饪器可以实现低温烹饪模式和熬煮烹饪模式,实现烹饪器的多功能使用效果。
本方案的触液感测件可以通过用户来进行拆卸下,当触液感测件被拆卸下时,触液感测件不会形成对用户来对烹饪腔进行烹饪操作的结构,方便用户来进行烹饪操作,同时不容易出现触液感测件被碰撞损坏,提升触液感测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方案还可以将触液感测件设置为可拆卸的安装结构,实现触液感测件安装在位或拆卸下,方便用户来对触液感测件进行维护处理,如维护清洗处理,提升用户进行维护的便捷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烹饪器的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2为触液感测件上与液体相互接触的区域位置位于感测区沿竖直方向在烹饪腔内形成的投影区域内的示意图;
图3为触液感测件上与液体相互接触的区域位置不位于加热件沿竖直方向在烹饪腔内形成的投影区域内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本体件,2-盖体件,20-安装部,21-防溢口,3-烹饪胆,30-烹饪腔,4-触液感测件,5-防溢感测件,6-外感测件,60-感测区,7-控制模块,8-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如图1至图3构成所示,本方案的烹饪器来实现对食材的烹饪效果,同时在烹饪的过程中实现精确测温和精确控温的效果,烹饪器主要来实现进行低温烹饪模式和熬煮烹饪模式,形成烹饪器的多功能使用效果。
本方案的烹饪器,包括本体件1和盖体件2,可以将盖体件2设置为可相对本体件1进行旋转摆动的结构,本体件1内安装有烹饪胆3,烹饪胆3上设置有烹饪腔30,盖体件2设置为可构成对烹饪腔30的开闭结构,当盖体件2旋转摆动运动时可以实现对烹饪腔30的打开或关闭结构,其中,在盖体件2上设置有触液感测件4,当盖体件2构成对烹饪腔30呈关闭结构时,至少触液感测件4的一部分位于烹饪腔30内且朝向烹饪腔30的底部呈延伸伸出的结构,来形成朝向烹饪腔30的底部方向呈延伸伸出的凸起结构,使得触液感测件4伸入到烹饪腔30内,并使得当烹饪腔30内的液体接触到触液感测件4时触液感测件4可对液体进行检测温度,触液感测件4来接触液体进行检测温度实现检测出的温度的准确性更高。
其中,设置至少触液感测件4上用于接触液体的区域位置的一部分为位于烹饪腔3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上,来实现触液感测件4来对烹饪腔30内的中心轴线N上液体来进行检测温度,实现检测出的温度的准确性更高,进而实现精确测温的效果。
或,其中,设置触液感测件4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M与烹饪腔3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重合,也可以实现触液感测件4来对烹饪腔30内的中心轴线N上液体或中心轴线N附近区域位置内的液体来进行检测温度,实现检测出的温度的准确性更高,进而实现精确测温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烹饪器在启动工作的过程中,因加热件8的加热方式和加热结构的限制,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升对烹饪胆3的加热效率和均匀加热的效果,加热件8在对烹饪胆3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主要形成对烹饪胆3的侧壁面至底部面的外环之间对应的区域位置来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被加热的烹饪腔30内的区域内的液体的温度升高,同时升温的液体的温度会沿烹饪腔30的径向方向上朝向侧壁面附近区域和烹饪腔30的中心轴线位置区域进行传递温度,进而实现均匀加热的效果,在此过程中,中心轴线位置附近的温度相对偏低,导致与烹饪腔30内被直接加热的区域内的液体之间存在较小的温度差,而食材又主要集中在烹饪腔30内的中心轴线位置附近,现有技术中容易导致出现温度虚高且对食材的烹饪温度未达到设定的温度点的问题;因此,本方案中设置至少触液感测件4上用于接触液体的区域位置的一部分为位于烹饪腔3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上或设置触液感测件4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M与烹饪腔3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重合的结构,实现检测烹饪腔30内温度相对偏低的区域位置内的液体的温度,进而触液感测件4检测出的温度的准确性更高,不会出现温度虚高的问题,防止出现温度未加热到设定的温度点就出现加热件8停止加热的问题,有利于来进一步实现精确测温和精确控温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若触液感测件4的测温点位于中心轴线的外侧位置上,则会出现测温的位置点为烹饪腔30内被直接加热的区域位置内的某个位置,检测出的温度反馈出的温度值为液体的温度未进行传递时的问题,进而出现温度值虚高的问题,则会出现在温度虚高的状态下来控制加热件8停止加热,结合食材位于烹饪腔30内的中心位置上,则会导致对食材的烹饪温度未达到设定的温度,对食材的烹饪效果将会变差。
本方案中,还包括控制模块7,控制模块7与触液感测件4呈电性相连结构且控制模块7至少用于在低温烹饪模式中来使得触液感测件4进行检测液体的温度,当触液感测件4在位时,烹饪器可以启动低温烹饪模式,在低温烹饪模式中控制模块7控制触液感测件4启动工作来实现对烹饪腔30内的液体进行接触测温的效果,实现实时的反馈出液体的温度值,进而实现精确测温的效果。
本方案在盖体件2上还设置有防溢感测件5,当盖体件2构成对烹饪腔30呈关闭结构时,至少防溢感测件5的一部分位于烹饪腔30内且朝向烹饪腔30的底部呈延伸伸出的结构,实现通过防溢感测件5来进行检测温度,同时,设置防溢感测件5的末端位置位于中心轴线N与烹饪腔30的侧壁面之间的区域位置内且设置防溢感测件5与触液感测件4在水平方向上呈间隔分布结构,实现在水平方向上或者在烹饪腔30的径向方向上来将触液感测件4和防溢感测件5呈间隔分布的结构,进而来实现基于防溢感测件5的检测结果来进行防溢,防止烹饪腔30内的液体翻涌外溢到盖体件2的外侧。
具体地,设置防溢感测件5的末端位置位于触液感测件4的末端位置的上方且设置防溢感测件5的末端位置与烹饪腔30内的液体呈不相互接触的结构,实现防溢感测件5来不接触液体进行检测温度,形成检测烹饪腔30内的液体液位面以上的空间区域内来检测温度,进而来实现防溢的效果。
和/或,具体地,设置防溢感测件5的末端位置在烹饪腔30的水平方向上至中心轴线N的水平距离小于防溢感测件5的末端位置在烹饪腔30的水平方向上至烹饪腔30的侧壁面的水平距离,使得防溢感测件5的末端位置相对靠近中心轴线N而远离烹饪腔30的侧壁面,进而实现更好的防溢效果。
本方案中,控制模块7还设置为与防溢感测件5呈电性相连的结构且控制模块7至少用于在熬煮烹饪模式中来使得防溢感测件5进行检测温度或进行接触翻涌起的液体来形成防溢检测,在熬煮烹饪模式中,防溢感测件5来检测温度,基于温度的检测来实现防溢效果,防溢感测件5也可以来基于接触到沸腾状态下翻涌起来的液体或米汤来形成信号的触发实现防溢效果,防止在熬煮烹饪模式下液体因为沸腾涌起而溢出到盖体件2的外部,实现防溢检测的效果。
其中,基于防溢感测件5检测到的温度或接触到翻涌的液体来控制加热效果,进而实现控制防止液体外溢。
本方案中,在本体件1上还设置有外感测件6,外感测件6设置为位于烹饪胆3的外侧来用于接触烹饪胆3的外表面进行检测温度,实现对烹饪胆3的接触测温效果,其中,设置外感测件6与烹饪胆3的外表面之间相互接触贴合的区域位置形成有感测区60,感测区60来实现接触测温的效果,并设置当触液感测件4接触液体时触液感测件4上与液体相互接触的区域位置位于感测区60沿竖直方向在烹饪腔30内形成的投影区域内,不仅实现多重测温的效果,还可以提升触液感测件4和外感测件6进行分别测温时具有更小的温度误差,有利于提升测温的准确性,防止出现测温的温度值虚高的问题。
本方案中,控制模块7与外感测件6呈电性相连的结构且控制模块7至少用于在低温烹饪模式中使得触液感测件4和外感测件6来同时进行检测温度,进而实现多重测温的效果,可以基于触液感测件4检测到的温度和外感测件6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对烹饪胆3的加热效果,实现在低温烹饪模式中均匀加热的效果。
本方案中,控制模块7与外感测件6呈电性相连的结构且控制模块7至少用于在熬煮烹饪模式中使得触液感测件4和外感测件6来同时进行检测温度,进而实现多重测温的效果,可以基于触液感测件4检测到的温度和外感测件6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对烹饪胆3的加热效果,实现在熬煮烹饪模式中均匀加热的效果。
本方案中,外感测件6来检测烹饪胆3的外表面的温度,可以起到防止烹饪胆3干烧的作用,当烹饪腔30内被遗忘加入液体时,在该状态下烹饪胆3会迅速升温并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由此可以判断出烹饪胆3出现干烧的问题。
本方案中,本体件1上还设置有加热件8,加热件8至少用于对烹饪胆3进行加热,设置外感测件6位于加热件8的内环区域位置上,主要将加热件8的内环位置设置避空位,外感测设置为位于避空位上,且设置当触液感测件4接触液体时触液感测件4上与液体相互接触的区域位置不位于加热件8沿竖直方向在烹饪腔30内形成的投影区域内,使得触液感测件4来接触液体的区域位置不位于烹饪腔30内被加热件8直接进行加热的区域内,而是设置至少触液感测件4上用于接触液体的区域位置的一部分为位于烹饪腔3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上或设置触液感测件4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M与烹饪腔3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重合的结构,来实现烹饪腔30内的液体被加热件8直接加热后并传递温度来均匀化后的区域位置的液体来形成与触液感测件4的接触,实现触液感测件4检测到的液体的温度的准确性更高,不会出现测温虚高的问题,进而可以有效的来确保烹饪腔30内的各个区域位置内的液体温度值即为真实的烹饪温度值,实现提升对食材的烹饪效果,特别是在低温烹饪模式下对食材的烹饪效果。
可选地,加热件8可以为电磁线圈盘或发热盘。
本方案中,在盖体件2上还设置有防溢口21,防溢口21设置为与烹饪腔30呈相连通的结构且防溢口21还设置为与盖体件2的外部呈相连通的结构,防溢口21主要用于在熬煮烹饪模式中液体产生的部分蒸汽通过防溢口21向外排出,主要将防溢口21设置为位于中心轴线N的外侧区域位置上,以便来及时进行蒸汽的向外排出,防止蒸汽集聚引起防溢感测件5出现测温误差的问题。
本方案中,在盖体件2上还设置有防溢口21,防溢口21设置为与烹饪腔30呈相连通的结构且防溢口21还设置为与盖体件2的外部呈相连通的结构,防溢口21主要用于在熬煮烹饪模式中液体产生的部分蒸汽通过防溢口21向外排出,主要将防溢口21设置为位于中心轴线N的外侧区域位置上且防溢口21在水平方向上至烹饪腔30的侧壁面的水平距离小于防溢口21在水平方向上至中心轴线N的水平距离,使得防溢口21相对靠近烹饪腔30的侧壁面位置而远离中心轴线N,以便来及时进行蒸汽的向外排出,防止蒸汽集聚引起防溢感测件5出现测温误差的问题。
本方案中,针对触液感测件4的安装结构部分,在盖体件2上设置有安装部20,且盖体件2上还设置封装件,触液感测件4和封装件设置为可互换地安装于安装部20上的结构,当烹饪器来执行低温烹饪模式时,用户可以选择来将触液感测件4安装到安装部20上,此时触液感测件4可以在低温烹饪模式中来接触液体检测问题,实现低温烹饪模式中的精确测温效果,有利于将烹饪温度控制在50-85之间的低温范围内,烹饪腔30内的液体不会出现沸腾的状态;当在低温烹饪模式完毕后,此时用户可以来将触液感测件4进行拆卸下,然后装上封装件,在封装件安装到安装部20上的结构下,此时烹饪器可以来启动熬煮烹饪模式,其中,当触液感测件4安装于安装部20上时可构成对安装部20的密封结构,当封装件安装于安装部20上时可构成对安装部20的密封结构,触液感测件4安装在位时实现对安装部20的密封结构来使得触液感测件4和控制模块7之间直接或间接相连的电性相连结构部分被密封在触液感测件4和安装部20之间,防止供电接头和接电接头之间的电性连接结构出现短路的问题,当封装件安装到安装部20上时实现对安装部20的密封来防止液体或蒸汽进入到安装部20内导致安装部20内的电路接头沾水而短路或锈蚀,提升了触液感测件4安装在位时来进行与控制模块7进行直接或间接电性相连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安装部20内设置有供电接头,供电接头与控制模块7电性相连,触液感测件4上设置有接电接头,当触液感测件4安装在位时供电接头和接电接头之间形成电性相连的结构,实现对触液感测件4进行供电,满足触液感测件4来进行正常测温工作的电量。
其中,当触液感测件4安装在安装部20内时,实现将供电接头和接电接头密封在安装部20和触液感测件4之间,提升电性相连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当封装件安装在安装部20内时,实现将供电接头密封在安装部20和封装件之间,有效的防止供电接头短路或被液体锈蚀。
为了提升用户对触液感测件4的维护便捷度,以及为了防止触液感测件4的结构会形成阻挡用户来对烹饪腔30进行烹饪操作的结构,本方案中,还将触液感测件4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部20上的结构,用户可以来手动实现对触液感测件4的安装和拆卸,其中,在触液感测件4的上端设置有对接部,触液感测件4可以通过对接部来实现与安装部20之间的对接相连结构,用户可以手动来将触液感测件4通过对接部安装在安装部20上,实现将触液感测件4安装在位,此时触液感测件4可以来工作实现对液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当烹饪器工作结束时,用户打开盖体件2,此时触液感测件4在盖体件2上会形成对用户来对烹饪腔30进行烹饪操作的阻挡结构,则用户可以来将触液感测件4拆卸下,触液感测件4被拆卸下后,不会形成阻挡用户来对烹饪腔30进行烹饪操作,方便用户来进行烹饪操作,同时方便用户来对触液感测件4进行独立的维护处理,如维护清洗处理,提升用户的使用便捷度,整体上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其中,针对安装结构部分,对接部设置为与安装部20之间呈卡接安装、旋接安装或磁性吸合安装的结构,使得触液感测件4可通过对接部来构成为安装在位于安装部20上;如,可以在对接部和安装部20之间分别设置卡接部来形成相互卡接安装的结构;如,可以在对接部和安装部20之间分别设置螺纹结构来实现旋接安装结构或设置环状的限位结构实现旋接安装结构;如,可以在对接部和安装部20之间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磁性件其中另一上设置吸合部或磁性部来形成可以相互磁性吸合的结构,进而实现磁性吸合安装的结构,方便用户来将触液感测件4安装到安装部20上,同时方便用户来对触液感测件4进行拆卸。
本方案中,烹饪器可以为饭煲、压力煲或具备蒸煮功能的设备,对应设置本方案的结构即可。
工作原理:本方案的烹饪器,烹饪器来实现执行熬煮烹饪模式和低温烹饪模式,其中,通过触液感测件4来检测烹饪腔30内的液体的温度,通过防溢感测件5来实现防溢效果,同时还通过外感测件6来检测烹饪胆3外表面的温度,进而实现多重测温的效果,在低温烹饪模式中通过触液感测件4的设置使得其能够更准确地来检测出液体的温度,进而实现精确测温的效果,同时来实现提升对食材的烹饪口感;在熬煮烹饪模式中可以通过防溢感测件5来实现防溢效果,使得烹饪器可以进行烹饪米饭而不会出现液体外溢的问题;同时在低温烹饪模式中和熬煮烹饪模式中还通过外感测件6来检测烹饪胆3的外表面的温度,实现与触液感测件4或防溢感测件5来形成多重测温的效果,进而来更好的控制加热件8的工作状态,实现精确控温的效果。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烹饪器,包括本体件和盖体件,本体件内安装有烹饪胆,烹饪胆上设置有烹饪腔,盖体件设置为可构成对烹饪腔的开闭结构,其特征在于:盖体件上设置有触液感测件,当盖体件构成对烹饪腔呈关闭结构时,至少触液感测件的一部分位于烹饪腔内且朝向烹饪腔的底部呈延伸伸出的结构,使得当烹饪腔内的液体接触到触液感测件时触液感测件可对液体进行检测温度;
设置至少触液感测件上用于接触液体的区域位置的一部分为位于烹饪腔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上,或,设置触液感测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M与烹饪腔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轴线N重合;
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触液感测件呈电性相连结构且控制模块至少用于在低温烹饪模式中来使得触液感测件进行检测液体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盖体件上还设置有防溢感测件,当盖体件构成对烹饪腔呈关闭结构时,至少防溢感测件的一部分位于烹饪腔内且朝向烹饪腔的底部呈延伸伸出的结构;
设置防溢感测件的末端位置位于中心轴线N与烹饪腔的侧壁面之间的区域位置内且设置防溢感测件与触液感测件在水平方向上呈间隔分布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设置防溢感测件的末端位置位于触液感测件的末端位置的上方且设置防溢感测件的末端位置与烹饪腔内的液体呈不相互接触的结构;
和/或,设置防溢感测件的末端位置在烹饪腔的水平方向上至中心轴线N的水平距离小于防溢感测件的末端位置在烹饪腔的水平方向上至烹饪腔的侧壁面的水平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还设置为与防溢感测件呈电性相连的结构且控制模块至少用于在熬煮烹饪模式中来使得防溢感测件进行检测温度或进行接触翻涌起的液体来形成防溢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本体件上还设置有外感测件,外感测件设置为位于烹饪胆的外侧来用于接触烹饪胆的外表面进行检测温度;
设置外感测件与烹饪胆的外表面之间相互接触贴合的区域位置形成有感测区,设置当触液感测件接触液体时触液感测件上与液体相互接触的区域位置位于感测区沿竖直方向在烹饪腔内形成的投影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与外感测件呈电性相连的结构且控制模块至少用于在低温烹饪模式中使得触液感测件和外感测件来同时进行检测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本体件上还设置有加热件,加热件至少用于对烹饪胆进行加热,设置外感测件位于加热件的内环区域位置上,且设置当触液感测件接触液体时触液感测件上与液体相互接触的区域位置不位于加热件沿竖直方向在烹饪腔内形成的投影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盖体件上还设置有防溢口,防溢口设置为与烹饪腔呈相连通的结构且防溢口还设置为与盖体件的外部呈相连通的结构;
防溢口设置为位于中心轴线N的外侧区域位置上,或,防溢口设置为位于中心轴线N的外侧区域位置上且防溢口在水平方向上至烹饪腔的侧壁面的水平距离小于防溢口在水平方向上至中心轴线N的水平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盖体件上设置有安装部,且盖体件上还设置封装件,触液感测件和封装件设置为可互换地安装于安装部上的结构;
当触液感测件安装于安装部上时可构成对安装部的密封结构,当封装件安装于安装部上时可构成对安装部的密封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其特征在于:触液感测件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部上的结构,触液感测件的上端设置有对接部,对接部设置为与安装部之间呈卡接安装、旋接安装或磁性吸合安装的结构,使得触液感测件可通过对接部来构成为安装在位于安装部上。
CN202323095820.7U 2023-11-16 烹饪器 Active CN221307925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07925U true CN221307925U (zh) 2024-07-12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55575U (zh) 电饭煲
CN104257268B (zh) 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75410A (zh) 一种电饭煲的烹饪控制方法
CN104510325A (zh)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20338A (zh) 一种无线感应供电智能感知锅具
CN209269378U (zh) 用于液体加热容器的加热控制装置及液体加热容器
CN206504771U (zh) 一种智能定量仪
CN221307925U (zh) 烹饪器
CN206687570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9346683U (zh) 接触式感温的玻璃加热壶
CN105823099B (zh) 一种电磁炉
CN108652440A (zh) 防溢养生壶
CN208957747U (zh) 防溢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烹调器
CN204698352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9547772U (zh) 一种采用电控加热的高压锅烹饪装置
CN209995914U (zh)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209547771U (zh) 一种高压锅烹饪装置
CN204617882U (zh) 可拆卸电蒸锅发热盘感温杯
CN209235791U (zh) 一种无线感温的防溢玻璃加热壶
CN105615613B (zh) 烹饪装置
CN219661472U (zh) 电饭煲
CN208988509U (zh) 一种智能电陶加热水壶
CN109425407B (zh) 液体溢出检测方法、装置、锅具、加热装置及加热组件
CN206950058U (zh)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显示系统
CN204698353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