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01481U - 一种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01481U
CN221301481U CN202322714120.5U CN202322714120U CN221301481U CN 221301481 U CN221301481 U CN 221301481U CN 202322714120 U CN202322714120 U CN 202322714120U CN 221301481 U CN221301481 U CN 221301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moke exhaust
station
exhaust fan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141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飞
韩浩
张惠民
韩学伟
刘磊
赵伟
齐卫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01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014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涉及送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空调机组组件、回排风机组件、排烟风机组件以及电动风阀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公共区通风空调机房集中设置在车站设备区小端,取消传统方案中设置在设备区大端的公共区通风空调机房。公共区通风空调风管不再穿越设备区大端,解决了设备区大端吊顶内空间紧张、设备区小端空间浪费的问题,均衡利用整个车站的吊顶空间。而且可以避免空调送排风系统不必要的输送能耗。通过优化机房布置,与传统方案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通风空调机房的总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空调系统中,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通常为沿轨道方向纵向布置,整个车站为狭长型建筑,公共区位于中间,设备管理用房位于两端,同时为管理运营方便,将大部分设备管理用房集中布置于一端,形成大小端。结合地下车站的建筑特点,国内项目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双端送风的方式。在设备大小端分别设置一个公共区环控机房,在机房内设置一台组合式空调机组,一台回排风机和一台排烟风机,各负担站厅及站台公共区各一半的通风空调负荷及排烟量。这种传统设计方案较好地适应了地铁车站建筑形式,有利于风管水力平衡保证公共区的均匀送风,在各地项目中应用广泛,目前全国地铁采用此种方案的居多。但大量的工程实践也暴露出该传统设计方案的一些问题。
在单端送风系统中,将公共区通风空调机房集中设置在车站设备区小端,取消双端送风方案中设置在设备区大端的公共区通风空调机房。公共区通风空调风管不再穿越设备区大端,解决了设备区大端吊顶内空间紧张、设备区小端空间浪费的问题,均衡利用整个车站的吊顶空间。而且可以避免设备管理用房区空调送排风管道系统不必要的输送能耗。通过优化机房布置,仅小端机房需要按大系统空调机组尺寸和检修考虑机房面积,与双端方案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通风空调机房的总面积。
但上述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
1、两台排烟风机并联运行造成站厅公共区实际排烟效果不理想;
2、车站采用一台排烟风机,设备尺寸和容量均较大,现场安装及配电均不便;
3、车站送风管兼做排烟风管,后期风口风速调平较难;
4、系统调控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单端送风系统,在于解决公共区排烟效果不理想、排烟风机容量较大,风口风速调平较难的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包括:
空调机组组件,所述空调机组组件包括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和第二组合式空调机组;
回排风机组件,所述回排风机组件包括第一回排风机和第二回排风机;
排烟风机组件,所述排烟风机组件包括第一排烟风机和第二排烟风机;
以及电动风阀组件,所述电动风阀组件包括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第三电动风阀、第四电动风阀、第五电动风阀、第六电动风阀、第七电动风阀、第八电动风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和所述第一回排风机皆用于负责站厅公共区;所述第二组合式空调和第二回排风机皆用于负责站台公共区。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烟风机为车站设备小端的公共区专用排烟风机,所述第二排烟风机为车站设备大端的公共区专用排烟风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风阀为站厅和站台公共区送风的互为备用的电动风阀,所述第二电动风阀为站厅和站台公共区回风的互为备用的电动风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和第二组合式空调机组皆落地安装于小端空调机房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排风机和第二回排风机皆吊装在小端空调机房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烟风机和第二排烟风机设置于专用的排烟机房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1、减小管线压力:将公共区通风空调机房集中设置在车站设备区小端,取消传统方案中设置在设备区大端的公共区通风空调机房。公共区通风空调风管不再穿越设备区大端,解决了设备区大端吊顶内空间紧张、设备区小端空间浪费的问题,均衡利用整个车站的吊顶空间。而且可以避免空调送排风系统不必要的输送能耗。通过优化机房布置,与传统方案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通风空调机房的总面积;
2、减少输送能耗:将车站制冷机房设置在设备区小端,与公共区通风空调机房临近,公共区与设备管理用房独立设置空调水系统。与传统方案相比,车站公共区空调水系统管路无需穿越整个设备区及站厅公共区,系统输送距离缩短,可有效降低冷水系统输送能耗;
3、公共区排烟效果较好:针对传统单端送风系统,排烟风机设置在车站的一端造成公共区火灾时排烟效果较差的情况,改进型单端送风系统将排烟风机布置在车站两端,公共区火灾时排烟效果较好;
4、站厅和站台公共区温湿度分别控制:采用单端系统方案时,将站台与站厅公共区的通风空调系统分开独立设置,并通过连通风阀实现两套系统之间的互为备用。采用单端系统方案的设备配置方式,与传统方案比较,一方面减少了控制风阀的数量、简化了控制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站厅与站台公共区温度的独立调节与控制,更好地满足实际运营需求,为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提供基础条件。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设置两台排烟风机时的单端送风系统原理图;
图3为两台型号相同的风机并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设置一台排烟风机时的单端送风系统原理图;
图中:
1、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2、第二组合式空调机组;3、第一回排风机;4、第二回排风机;5、第一排烟风机;6、第一电动风阀;7、第二电动风阀;8、第二排烟风机;9、第三电动风阀;10、第四电动风阀;11、第五电动风阀;12、第六电动风阀;13、第七电动风阀;14、第八电动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且本实用新型技术是基于传统单端送风系统的基础上的优化,并结合地铁中的实地应用提出的。
在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之前,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在单端送风系统中,其系统图原理具体如图2所示(设置两台排烟风机);
具体地,背景技术所提到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1、两台排烟风机并联运行造成站厅公共区实际排烟效果不理想:
排烟风机布置在车站设备小端,且为两台排烟风机并联运行,根据风机并联运行的特点,并联后的风机总风量并不等于两台风机的风量总和。经常造成根据车站站厅公共区计算得出的排烟风量对风机进行选型后,现场进行调试时车站的排烟风量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实际管网系统中,两台风机并联工作时的总风量,往往不等于单台风机工作时风量的两倍;风量增加的数量,一般与管网的特性以及风机型号是否相同等因素有关。
如图3所示,A、B两台型号相同风机并联的总特性曲线为A+B。若系统的压力损失不大,则并联后的工作点位于管网特性曲线1与曲线A+B的交点处,由图中可以看出,这时,风机的风量由单台时的Q1增加到Q2。增加量虽然不等于两倍Q1,但增加得还是较多。如果管网系统的压力损失很大,管网特性曲线为2,则与A+B的交点所得到的风量为Q2,比单台风机工作时的风量Q1增加的并不多。
2、车站采用一台排烟风机,设备尺寸和容量均较大,现场安装及配电均不便:
以一般6B车站公共区为例,车站的计算排烟量为90000m3/h,风机选型为125000m3/h,950Pa,功率为55kW,直径达到了1.4m,此时风机需要配置软起柜,且风机尺寸和重量已经不适合吊装,如仍采用吊装,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车站送风管兼做排烟风管,后期风口风速调平较难:
仍以上述车站为例,若仅用回风管兼作火灾时排烟用,风管尺寸较大,对机房管线层高和公共区装修很不友好。为减少对管线及装修的影响,利用送风管兼做火灾时排烟用,平时送风用的双层百叶风口或散流器火灾时亦做排烟用,导致车站的排烟风口数量多且种类不一,对风口风速调平造成很大影响。
4、系统调控困难:
传统方案中通风空调设备兼顾站厅与站台公共区送排风,造成系统调节与控制困难。一方面,车站公共通风空调系统设置的控制风阀(电动风阀)数量多,控制点多,特别是火灾排烟工况,导致运行模式执行不成功概率增加;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地铁车站公共区环境空气温度过渡性舒适的要求,站厅与站台的设计温度要求不同,传统方案中站厅与站台公共区共用送风及回排风设备,难以实现站厅与站台不同的温度控制目标。
当站厅与站台温度难以独立控制时,一个较为简单的替代控制目标为站厅与站台回风的混合温度,这样通常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站厅与站台温度趋于相同,即站厅温度较设计温度偏低,站台温度较设计温度偏高;二是站厅与站台温度背离,即站厅温度较设计温度偏高,而站台温度较设计温度偏低。这两种结果均会引起公共区温度波动加剧,导致空间舒适性难以达到要求且系统能耗增加。
因此,结合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在于解决公共区排烟效果不理想、排烟风机容量较大,风口风速调平较难的一系列问题。
具体如下:
一种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包括有组合式空调机组、回排风机、排烟风机、通风空调机房、新风道、排风道、电动组合风阀等;具体地,其包括:
空调机组组件,所述空调机组组件包括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1和第二组合式空调机组2;
回排风机组件,所述回排风机组件包括第一回排风机3和第二回排风机4;
排烟风机组件,所述排烟风机组件包括第一排烟风机5和第二排烟风机8;
以及电动风阀组件,所述电动风阀组件包括第一电动风阀6、第二电动风阀7、第三电动风阀9、第四电动风阀10、第五电动风阀11、第六电动风阀12、第七电动风阀13、第八电动风阀14。
其中,所述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1和所述第一回排风机3皆用于负责站厅公共区;所述第二组合式空调和第二回排风机4皆用于负责站台公共区。
其中,所述第一排烟风机5为车站设备小端的公共区专用排烟风机,所述第二排烟风机8为车站设备大端的公共区专用排烟风机。
其中,所述第一电动风阀6为站厅和站台公共区送风的互为备用的电动风阀,所述第二电动风阀7为站厅和站台公共区回风的互为备用的电动风阀。
其中,所述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1和第二组合式空调机组2皆落地安装于小端空调机房内。
其中,所述第一回排风机3和第二回排风机4皆吊装在小端空调机房内。
其中,所述第一排烟风机5和第二排烟风机8设置于专用的排烟机房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结合点是将对传统的单送送风系统进行了优化,避免了单端送风系统在排烟工况中的弊端,并结合现实情况对站厅和站台的温湿度单独控制并互为备用。
主要运行工况如下:
1、空调季正常工况下:开启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1和第二组合式空调机组2,开启第一回排风机3和第二回排风机4,关闭第一电动风阀6和第二电动风阀7。其中空调机组和回排风机均变频运行,站厅与站台公共区温湿度独立控制,两者通过第一电动风阀6和第二电动风阀7互为备用。
2、空调季火灾工况下:
(1)站厅公共区火灾:关闭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1和第二组合式空调机组2,关闭第一回排风机3和第二回排风机4及其相应的连锁风阀和电动风阀,开启公共区专用的第一排烟风机5和第二排烟风机8及其相应的连锁风阀和电动风阀,关闭第五电动风阀11和第八电动风阀14,通过回排风管兼排烟风管进行排烟,公共区排烟风口布置均匀,现场实测排烟效果良好。
(2)站台公共区火灾:关闭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1和第二组合式空调机组2,关闭第一回排风机3和第二回排风机4及其相应的连锁风阀和电动风阀,开启公共区专用的第一排烟风机5和第二排烟风机8及其相应的连锁风阀和电动风阀,关闭第三电动风阀9、第四电动风阀10、第六电动风阀12和第七电动风阀13,通过回排风管兼排烟风管进行排烟,公共区排烟风口布置均匀,现场实测排烟效果良好。
3、站厅公共区空调机组故障时:关闭第一空调机组和第一回排风机3,开启第一电动风阀6和第二电动风阀7,实现站厅和站台公共区送回风的互通,为公共区提供暂时舒适的环境。
4、站台公共区空调机组故障时:关闭第二空调机组和第二回排风机4,开启第一电动风阀6和第二电动风阀7,实现站厅和站台公共区送回风的互通,为公共区提供暂时舒适的环境。
基于上述工况,将排烟风机设置在独立机房内,通过两端均设置排烟风机,车站公共区排烟风管及风口布置均匀,火灾时排烟效果较为理想,本系统形式简单、维护便利、契合传统地下车站送回风管的布置形式和装修布置形式,可根据装修方案灵活调整管线布置形式。
站台与站厅公共区设置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根据相关设计计算,对于采用6B车辆编组及以上规模的工程,站台设置屏蔽门时,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一般应设置两台(或以上)组合式空调机组及相应回排风机。采用单端系统方案时,可将站台与站厅公共区的通风空调系统分开独立设置,并通过连通风阀实现两套系统之间的互为备用。采用单端系统方案的设备配置方式,与传统方案比较,一方面减少了控制风阀的数量、简化了控制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站厅与站台公共区温度的独立调节与控制,更好地满足实际运营需求,为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提供基础条件。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优化车站公共区空调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公共区站厅和站台分区控制的目标,更好的满足运营实际控制需求;通过调整优化排烟风机的布置,使公共区排烟风口布置更加均匀,实际排烟效果较排烟风机布置在一端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机组组件,所述空调机组组件包括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1)和第二组合式空调机组(2);
回排风机组件,所述回排风机组件包括第一回排风机(3)和第二回排风机(4);
排烟风机组件,所述排烟风机组件包括第一排烟风机(5)和第二排烟风机(8);
以及电动风阀组件,所述电动风阀组件包括第一电动风阀(6)、第二电动风阀(7)、第三电动风阀(9)、第四电动风阀(10)、第五电动风阀(11)、第六电动风阀(12)、第七电动风阀(13)、第八电动风阀(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1)和所述第一回排风机(3)皆用于负责站厅公共区;所述第二组合式空调和第二回排风机(4)皆用于负责站台公共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烟风机(5)为车站设备小端的公共区专用排烟风机,所述第二排烟风机(8)为车站设备大端的公共区专用排烟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风阀(6)为站厅和站台公共区送风的互为备用的电动风阀,所述第二电动风阀(7)为站厅和站台公共区回风的互为备用的电动风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式空调机组(1)和第二组合式空调机组(2)皆落地安装于小端空调机房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排风机(3)和第二回排风机(4)皆吊装在小端空调机房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烟风机(5)和第二排烟风机(8)设置于专用的排烟机房内。
CN202322714120.5U 2023-10-10 一种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 Active CN221301481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01481U true CN221301481U (zh) 2024-07-09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7146B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652748U (zh) 用于单户住宅的全空气空调系统
CN102444969B (zh) 一种个性化送风末端装置
CN112325422A (zh) 地铁车站公共区环控系统
JP7290936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221301481U (zh) 一种改进型的地下车站单端送风系统
CN210463399U (zh) 用于地铁公共区的新型通风空调系统
CN111720945A (zh) 一种地铁设备用房通风系统及方法
CN112503636A (zh) 一种地铁车站设备人员用房双风机动态平衡空调系统
CN204902068U (zh) 一种分离化机房空调机组
CN205561087U (zh) 一种计算机机房通风降温装置
CN202581682U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
CN212299331U (zh) 一种地铁设备用房通风系统
CN201387085Y (zh) 一体式空气能机房专用空调机
CN115560407A (zh) 一种将机房布置在地铁车站中部的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
CN218495081U (zh) 一种被动式超低能耗被动房新风空调设备
CN115654617A (zh) 一种基于集中供热基础上的住宅五恒方法
KR101844581B1 (ko) 열원 일체형 시스템 공기조화장치
CN111912061A (zh) 一种地铁车站空调系统
CN115234998A (zh)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综合节能型通风空调系统及方法
CN213027129U (zh) 一种全地下变电站通风及余热利用系统
CN205505323U (zh) 一种双新风处理机组合式新风系统
CN213901363U (zh) 地铁车站公共区环控系统
CN219775901U (zh) 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共用管路的通风空调装置
CN215372809U (zh) 一种轨道交通单端均匀送风的通风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