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99606U - 底座组件及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底座组件及电器设备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99606U
CN221299606U CN202323222822.8U CN202323222822U CN221299606U CN 221299606 U CN221299606 U CN 221299606U CN 202323222822 U CN202323222822 U CN 202323222822U CN 221299606 U CN221299606 U CN 221299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ssembly
upright
upright post
annular groov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2228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99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99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底座组件及电器设备,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底座组件包括座体、立柱和弹性件。座体设有环形凹槽。立柱的底端位于环形凹槽内,立柱的底端设有依次邻接的第一凹陷部、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座体相连,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立柱的底端抵接,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其中,立柱处于初始位置时,弹性件的第二端位于第一凹陷部内;立柱从初始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弹性件的第二端从第一凹陷部脱离并经过凸起部后落入第二凹陷部内。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确保底座组件组装到位。

Description

底座组件及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座组件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风扇一般包括吊扇、立柱式风扇等不同类型。立柱式风扇的吹风部件通常会被安装在底座组件上,从而可以对吹风部件的高度进行相对固定。
相关技术中,底座组件一般需要用户自行组装。然而,由于用户一般无法确定底座组件的各个部件是否组装到位,因此经常会出现底座组件组装不牢固,甚至出现倾倒等不安全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底座组件及电器设备,能够确保底座组件组装到位。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座体、立柱和弹性件;
所述座体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立柱的底端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立柱的底端设有依次邻接的第一凹陷部、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
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座体相连,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立柱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
其中,所述立柱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所述立柱从初始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凹陷部脱离并经过所述凸起部后落入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凹陷深度。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连接部和撞击部;
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体和所述撞击部相连,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立柱的轴向上可产生弹性形变;
其中,所述立柱从初始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所述撞击部从第一凹陷部脱离并经过凸起部后落入所述第二凹陷部内。
可选地,所述座体设有固定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座通过固定件相连。
可选地,所述撞击部在所述立柱的轴向上朝向所述立柱凸起。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弹片。
可选地,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朝背离所述立柱的方向凹陷或形成开口;
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可在所述避让部内沿所述立柱的轴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外部,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在所述槽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避让部。
可选地,所述立柱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件;
所述环形凹槽包括相对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件,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立柱的外壁相抵;
其中,所述立柱从初始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件位于所述第二凸起件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件的至少一部分朝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延伸,形成阻挡部;
所述立柱处于锁止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件的侧壁与所述阻挡部相抵。
可选地,所述立柱的内壁设有多个沿所述立柱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件,每个所述第一凸起件均沿所述立柱的周向延伸;
所述第一槽壁连接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槽壁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凸起件,每个所述第二凸起件均沿所述第一槽壁的周向延伸;
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件的间隔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凸起件的延伸长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所述电器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底座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包括座体、立柱和弹性件。座体设有环形凹槽。立柱的底端位于环形凹槽内,立柱的底端设有依次邻接的第一凹陷部、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弹性件第一端与座体相连,从而可以对弹性件的位置进行相对固定。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立柱的底端抵接,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当立柱处于初始位置时,弹性件的第二端位于第一凹陷部内,从而立柱可以实现初步定位。立柱从初始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至锁止位置时,弹性件的第二端从第一凹陷部脱离并经过凸起部后落入第二凹陷部内。由于凸起部与第二凹陷部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当弹性件的第二端落入第二凹陷部时,可以与第二凹陷部之间产生撞击声,从而不仅立柱的周向位置被锁定而无法继续转动,同时撞击声还可以提醒用户立柱已安装到位。也就是说,能够确保底座组件组装到位,提高底座组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组件中立柱、弹性件与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组件中座体、弹性件与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组件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座体;110、环形凹槽;111、避让部;112、第一槽壁;113、第二槽壁;114、第二凸起件;115、槽底;116、阻挡部;120、固定座;
200、立柱;210、底端;220、第一凹陷部;230、凸起部;240、第二凹陷部;250、第一凸起件;260、内壳体;270、外壳体;
300、弹性件;310、连接部;320、撞击部;
400、固定件。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包括座体100、立柱200和弹性件300。
座体100设有环形凹槽110。立柱200的底端210位于环形凹槽110内,立柱200的底端210设有依次邻接的第一凹陷部220、凸起部230和第二凹陷部240。弹性件300的第一端与座体100相连,从而可以对弹性件300的位置进行相对固定。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与立柱200的底端210抵接,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
其中,立柱200处于初始位置时,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位于第一凹陷部220内;立柱20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从第一凹陷部220脱离并经过凸起部230后落入第二凹陷部240内。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以通过向立柱200施加扭力而使立柱200进行转动。由于凸起部230与第二凹陷部240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当弹性件300的第二端落入第二凹陷部240时,可以与第二凹陷部240之间产生撞击声,从而不仅立柱200的周向位置被锁定而无法继续转动,同时所产生的撞击声还可以及时提醒用户立柱200已安装到位,避免用户继续转动或出现未组装到位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此设置能够确保底座组件组装到位,提高了底座组件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细节和作用进行更具体详尽的说明。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220的凹陷深度小于第二凹陷部240的凹陷深度。需要说明的是,当立柱200处于初始位置时,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位于第一凹陷部220内,当用户向立柱200施加扭力而使立柱200逐渐转动至锁止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凹陷部220的深度较浅,因此用户可以较为轻松地转动立柱200,较为省力。同时,由于第二凹陷部240的深度较深,因此弹性部的第二端经凸起部230落入第二凹陷部240内时,可以提高弹性部的第二端与第二凹陷部240产生的撞击声的响度,从而确保用户能够更清晰地听到撞击声以提示用户此时立柱200已安装到位。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00包括连接部310和撞击部320。连接部310的两端分别与座体100和撞击部320相连,连接部310在立柱200的轴向上可产生弹性形变。其中,立柱20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撞击部320从第一凹陷部220脱离并经过凸起部230后落入第二凹陷部240内。需要说明的是,立柱20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撞击部320依次与第一凹陷部220、凸起部230和第二凹陷部240相抵。撞击部320从第一凹陷部220移动至凸起部230时,撞击部320朝背离立柱200的方向移动,当撞击部320从凸起部230移动至第二凹陷部240时,撞击部320受弹性力回弹至与第二凹陷部240相抵的位置并与第二凹陷部240产生撞击声,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撞击声知晓此时立柱200已组装到位。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体100设有固定座120,连接部310与固定座120通过固定件400相连。如此设置,更便于组装或拆卸弹性件3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固定件400可以为螺钉或螺栓等固定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120设有盲孔,连接部310设有通孔,固定件400穿过通孔而进入盲孔内,以将连接部310与座体100连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撞击部320在立柱200的轴向上朝向立柱200凸起。需要说明的是,撞击部320需与立柱200的底端210相抵,凸起的部分能够确保撞击部320与立柱200的底端210保持相抵状态。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10为弹片。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310靠近立柱200的一端与撞击部320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等固定件相连,也可以采用模内注塑的工艺与撞击部320成型为一体结构。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凹槽110的槽底115设有避让部111,避让部111朝背离立柱200的方向凹陷或形成开口。弹性件300的第二端可在避让部111内沿立柱200的轴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避让部111,可以为弹性件300的第二端的移动提供空间。当避让部111朝背离立柱200的方向凹陷时,弹性件300的第二端可以穿过环形凹槽110靠近弹性件300的第一端的槽壁而进入环形凹槽110内。当避让部111形成开口时,弹性件300的第二端可以穿过开口而进入环形凹槽110内。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00的第一端位于环形凹槽110的外部,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位于环形凹槽110内,弹性件300的第二端在槽底115上的正投影位于避让部111。如此设置,可以确保弹性件300的第二端在避让部111所在区域内沿立柱200的轴向移动。同时,若需要拆卸弹性件300时,只需要在环形凹槽110的外部将固定件400拆除即可,而不需要在环形凹槽110内进行拆卸操作,可以确保拆除操作的空间较大,便于用户进行拆卸。
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200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件250。环形凹槽110包括相对的第一槽壁112和第二槽壁113,第一槽壁112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件114,第二槽壁113与立柱200的外壁相抵。其中,立柱20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第一凸起件250位于第二凸起件114的下方。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凸起件250位于第二凸起件114的下方,因此可以对立柱200进行轴向限位,避免立柱200沿轴向从座体100中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立柱200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凸起件250在环形凹槽110的槽底115的正投影与第二凸起件114在环形凹槽110的槽底115的正投影不重合。当立柱200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凸起件250在环形凹槽110的槽底115的正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凸起件114在环形凹槽110的槽底115的正投影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立柱200处于锁止位置时,第一凸起件250的顶部与第二凸起件114的底部之间具有距离或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将立柱200与座体100进行拆卸时,用户可以向立柱200施加与组装过程反向的扭力,从而使得立柱200产生转动。立柱200从锁止位置转动至初始位置时,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从第二凹陷部240脱离并经过凸起部230后落入第一凹陷部220内,第一凸起件250逐渐从第二凸起件114的下方转动至不处于第二凸起件114的下方的位置。在拆卸过程中,由于凸起部230与第一凹陷部220之间也存在高度差,因此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从第二凹陷部240经凸起部230而落入第一凹陷部220时,也可以与第一凹陷部220之间产生撞击声,从而能提醒用户此时立柱200已处于初始位置,可以将立柱200与座体100分离。也就是说,通过撞击声更便于用户知晓立柱200的位置,便于用户进行组装或拆卸。
结合图3、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起件114的至少一部分朝环形凹槽110的槽底115延伸,形成阻挡部116。立柱200处于锁止位置时,第一凸起件250的侧壁与阻挡部116相抵。可以理解的是,阻挡部116可以对立柱200的周向位置进行进一步限位,能够防止因用户在转动立柱200时,因扭力过大而出现过度转动立柱200,进而导致立柱200脱离第二凹陷部240的情况。也就是说,阻挡部116可以确保立柱200处于锁止位置。
结合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200的内壁设有多个沿立柱20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件250,每个第一凸起件250均沿立柱200的周向延伸。第一槽壁112连接有多个沿第一槽壁112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凸起件114,每个第二凸起件114均沿第一槽壁112的周向延伸。相邻两个第二凸起件114的间隔距离不小于第一凸起件250的延伸长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件250的数量与第二凸起件114的数量可以相同,例如本申请附图所示为第一凸起件250和第二凸起件114均为三个的情形,第一凸起件250和第二凸起件114的数量可以均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多个。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凸起件250受第二凸起件114的阻挡而导致立柱200无法进入环形凹槽110内,也即确保了第一凸起件250能够从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件114之间插入至环形凹槽110内。需要说明的是,当立柱200的底端210插入环形凹槽110内后,立柱200的底端210与环形凹槽110的槽底115相抵。
结合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200包括内壳体260和外壳体270,外壳体270套设于内壳体260的至少一部分外壁。内壳体260的底端从外壳体270的底端伸出,内壳体260的底端设有依次邻接的第一凹陷部220、凸起部230和第二凹陷部240。内壳体260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件250,外壳体270的外壁与第二槽底115相抵。需要说明的是,内壳体260的外壁与外壳体270的内壁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相抵,也可以通过连接件相连,还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底座组件在转动过程中,弹性件300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凹陷部220或第二凹陷部240撞击而产生撞击声,因此能够更便捷且准确地提示用户立柱200已可以沿轴向拆卸或已安装到位,便于用户知晓立柱200与座体100之间的组装状态,确保立柱200与座体100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二凹陷部240的抵接可以对立柱200的周向位置进行限位,通过第一凸起件250和第二凸起件114的配合可以对立柱200的轴向进行限位,从而确保当立柱200转动至锁定位置时,立柱200无法继续在轴向或周向上移动,提高了立柱200与座体100之间组装的稳定性。另外,通过阻挡部116与第一凸起件250相抵,可以进一步对立柱200的周向位置进行限位,同时还可以防止用户扭力过大导致立柱200过度转动的情况。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电器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底座组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器设备中的底座组件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与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均相同,故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电器设备可以为风扇等立柱200式结构的电器设备。例如可以将风扇的摇头组件安装于立柱200的顶部,从而可以对摇头组件的高度进行限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底座组件能够通过撞击声确保组装到位,且底座组件的稳定性较高,因此不仅便于用户组装立柱200与座体100,在立柱200上安装电器设备的其它部件时,还能够避免立柱200产生倾斜的现象,提高了电器设备组装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座体(100)、立柱(200)和弹性件(300);
所述座体(100)设有环形凹槽(110);
所述立柱(200)的底端(210)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10)内,所述立柱(200)的底端(210)设有依次邻接的第一凹陷部(220)、凸起部(230)和第二凹陷部(240);
所述弹性件(300)的第一端与所述座体(100)相连,所述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与所述立柱(200)的底端(210)抵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
其中,所述立柱(200)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220)内;所述立柱(20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所述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凹陷部(220)脱离并经过所述凸起部(230)后落入所述第二凹陷部(24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220)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凹陷部(240)的凹陷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0)包括连接部(310)和撞击部(320);
所述连接部(3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体(100)和所述撞击部(320)相连,所述连接部(310)在所述立柱(200)的轴向上可产生弹性形变;
其中,所述立柱(20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所述撞击部(320)从第一凹陷部(220)脱离并经过凸起部(230)后落入所述第二凹陷部(24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0)设有固定座(120),所述连接部(310)与所述固定座(120)通过固定件(40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部(320)在所述立柱(200)的轴向上朝向所述立柱(200)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0)为弹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110)的槽底(115)设有避让部(111),所述避让部(111)朝背离所述立柱(200)的方向凹陷或形成开口;
所述弹性件(300)的第二端可在所述避让部(111)内沿所述立柱(200)的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10)的外部,所述弹性件(30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10)内,所述弹性件(300)的第二端在所述槽底(115)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避让部(1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00)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件(250);
所述环形凹槽(110)包括相对的第一槽壁(112)和第二槽壁(113),所述第一槽壁(112)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件(114),所述第二槽壁(113)与所述立柱(200)的外壁相抵;
其中,所述立柱(20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锁止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件(250)位于所述第二凸起件(114)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件(114)的至少一部分朝所述环形凹槽(110)的槽底(115)延伸,形成阻挡部(116);
所述立柱(200)处于锁止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件(250)的侧壁与所述阻挡部(116)相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00)的内壁设有多个沿所述立柱(20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件(250),每个所述第一凸起件(250)均沿所述立柱(200)的周向延伸;
所述第一槽壁(112)连接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槽壁(112)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凸起件(114),每个所述第二凸起件(114)均沿所述第一槽壁(112)的周向延伸;
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件(114)的间隔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凸起件(250)的延伸长度。
12.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组件。
CN202323222822.8U 2023-11-28 底座组件及电器设备 Active CN221299606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99606U true CN221299606U (zh) 2024-07-09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51591B2 (ja) 構造部品連結装置
US6193089B1 (en) Case locking arrangement
JP2010269705A (ja) 格納式アウターミラーのシャフト構造
JP2002295790A (ja) 機器用調整脚
US8584322B2 (en) Hinge device
JP2001169210A (ja) チルトスタンド
JP2015183851A (ja) 差込継手部材
EP3241422B1 (en) Protective cover quick-changing mechanism and lawnmower with such a mechanism
CN221299606U (zh) 底座组件及电器设备
EP3512377B1 (en) Quick assembly desk
US11064850B2 (en) Toilet seat assembly installation structure convenient for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KR20160148917A (ko) 날개 없는 선풍기의 본체 틸팅장치
KR20180009174A (ko) 가구용 경첩
US20160068180A1 (en) Wheel assembly and stroller having the same
JP2007173469A (ja) 脚調整機構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21523997A (ja) タワーファン取付ユニット及びタワーファン
JP2006257659A (ja) 蝶番
KR101895222B1 (ko) 서랍용 인서트 너트
CN212175976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锁紧机构及智能马桶
KR20170004351U (ko) 디지털 도어록의 키꼬리 기립 구조
JPS5813622Y2 (ja) 押釦同調器におけるポインタ−ア−ムの取付機構
JP2564962Y2 (ja) 電気配線用ボックスの補助支持具
CN218033667U (zh) 空调壳体和空调
CN215717882U (zh) 一种反锁结构及锁
KR102321701B1 (ko) 서랍용 인서트 너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