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93199U - 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及车辆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93199U
CN221293199U CN202323615409.8U CN202323615409U CN221293199U CN 221293199 U CN221293199 U CN 221293199U CN 202323615409 U CN202323615409 U CN 202323615409U CN 221293199 U CN221293199 U CN 221293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carriage
coolant
wall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6154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炯
刘群生
张品
张舒晴
段欢欢
王珂
党美珠
吴彦生
蔡凯伟
王春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93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93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链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及车辆。一种车辆,包括车厢,车厢包括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上的厢门,车厢主体的内壁填充有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车厢主体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内或蓄冷层表面铺设有向蓄冷层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车厢主体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冷链运输转运车辆的车厢需要额外铆接蓄冷层占据装置内部容纳空间的问题,并且不会发生货物碰撞对应的蓄冷层导致蓄冷层破损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链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产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各环节中存在衔接不当的问题,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以及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过程中的“断链”问题日益突出,与此相关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货车多采用装备制冷压缩机或携带蓄冷冰盒形式,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物品供冷。压缩机式冷藏车制冷效果好,适宜于长距离冷链运输,但在我国很多城市市区禁止压缩机式制冷车的行驶,因此,市区冷链配送常采用蓄冷冰盒式冷藏车。
采用蓄冷冰盒式冷藏车在运输前需要将蓄冷冰盒在低温冷柜内冻结,运货时将货物放入箱内,货物四周与箱内壁预留50mm左右空间,然后将蓄冷冰盒插入保温箱四壁预留的空间内,然后再将保温箱置于箱式货车或普通集装箱内运输。
在上述相变蓄冷箱中,蓄冷盒需要在低温冷柜中预先冻结,在使用时再装入保温箱内,保温箱和蓄冷盒体积均较小,储存的能量有限,一旦不能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保温箱内相变储能材料存储的冷量释放完,无法对蓄冷盒补充能量,势必会造成箱内温度快速变化,导致货物损坏。同时,这种保温箱并不能直接用于运输,需要二次装载,通过箱式货车或普通集装箱运输,不能满足多式联运,效率较低。
而授权公告号为CN2098713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充冷式蓄冷保温集装箱,包括具有隔热箱壁的集装箱本体,集装箱本体内设置有蓄冷板装置和充冷管路系统。充冷管路系统沿隔热箱壁的壁面附近设置,包括载冷剂进液管、载冷剂回液管和充冷接口。充冷接口包括设置在载冷剂进液管入口端的充冷进液接口和设置在载冷剂回液管的出口端的充冷回液接口。蓄冷板装置由多块蓄冷板进行拼接,并以铆接方式安装在顶板和/或侧板上。但是该装置只有侧壁与顶壁布置有对应的蓄冷板,相对来说蓄冷板向箱体内部释放冷量的效果不好,并且蓄冷板还是通过铆接方式固定在顶板和侧壁上的,所以导致箱体容量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的冷链运输转运装置需要额外铆接蓄冷层占据装置内部容纳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链运输转运车辆的车厢需要额外铆接蓄冷层占据装置内部容纳空间的问题。
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上的厢门,车厢主体的内壁填充有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车厢主体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内或蓄冷层表面铺设有向蓄冷层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车厢主体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
进一步地,车厢主体包括左侧厢壁、右侧厢壁、顶部厢壁、底部厢壁以及前侧厢壁,厢门设置在后端,五个厢壁内均设置有蓄冷层以及充冷管路。
进一步地,充冷管路包括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以及连通两者的载冷剂排管,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均一端封堵、一端开口,且载冷剂输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入口,载冷剂回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
进一步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包括处于左右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横向延伸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构成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有多个且沿载冷剂输送管的延伸方向排列,每个载冷剂排管沿车厢主体的内壁延伸且处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
进一步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处于车厢主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具体地:在车厢主体的内壁内设置了由蓄冷材料形成的蓄冷层,并设置了对应的充冷管路对蓄冷层充冷,从而使得蓄冷层吸收并储存冷量,并且由于蓄冷层与充冷管路都处于车厢主体的内壁内,并未占据车厢主体内部空间,所以车厢内部用于容纳货物的结构相对较为平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的冷链运输转运装置需要额外铆接蓄冷层占据装置内部容纳空间的问题,并且不会发生货物碰撞对应的蓄冷层导致蓄冷层破损的情况。
一种车辆,包括车厢,车厢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上的厢门,车厢主体的内壁填充有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车厢主体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内或蓄冷层表面铺设有向蓄冷层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车厢主体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
进一步地,车厢主体包括左侧厢壁、右侧厢壁、顶部厢壁、底部厢壁以及前侧厢壁,厢门设置在后端,五个厢壁内均设置有蓄冷层以及充冷管路。
进一步地,充冷管路包括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以及连通两者的载冷剂排管,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均一端封堵、一端开口,且载冷剂输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入口,载冷剂回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
进一步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包括处于左右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横向延伸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构成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有多个且沿载冷剂输送管的延伸方向排列,每个载冷剂排管沿车厢主体的内壁延伸且处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
进一步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处于车厢主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具体地:在车辆的车厢的内壁内填充了蓄冷材料形成了蓄冷层,并设置了对应的充冷管路对蓄冷层充冷,从而使得蓄冷层吸收并储存冷量,并且由于蓄冷层与充冷管路都处于车厢主体的内壁内,并未占据车厢主体内部空间,所以车厢内部用于容纳货物的结构相对较为平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冷链运输转运车辆的车厢需要额外铆接蓄冷层占据装置内部容纳空间的问题,并且不会发生货物碰撞对应的蓄冷层导致蓄冷层破损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的车厢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的车厢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的车厢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的车厢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的车厢的壁面视图。
图中:1、车厢主体;2、载冷剂输送管;3、载冷剂排管;4、载冷剂回流管;5、载冷剂入口;6、载冷剂出口;7、对流风扇;8、蓄冷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构思:
一种车辆,包括用于装载货物的车厢,车厢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上的厢门,车厢主体的内壁填充有相应的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同时为了提高蓄冷的效果,整个车厢的外侧面都设置有对应的保温层,车厢主体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内或蓄冷层表面铺设有向蓄冷层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车厢主体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
使用时,先通过载冷剂入口与载冷剂出口与冷站相连接,向车厢主体内充入对应的载冷剂,对蓄冷层中的蓄冷材料进行充冷,充冷结束后,将冷站与载冷剂入口与载冷剂出口断开连接,并将货物装入车厢,进行运输。
由于蓄冷层以及充冷管路都布置在车厢主体的内壁之中,并没有占据车厢内部用于容纳货物的容纳空间,所以车厢内部用于容纳货物的容纳空间内相对平整。并且由于蓄冷层与充冷管路都布置在车厢主体的内壁内,所以也不会发生货物与蓄冷层或充冷管路发生碰撞导致蓄冷层或充冷管路发生碰撞破损的情况。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一种车辆,包括用于装载货物的车厢,车厢包括车厢主体1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1上的厢门,车厢主体1的内壁填充有相应的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8。同时为了提高蓄冷的效果,整个车厢的外侧面都设置有对应的保温层,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层采用的是硬质聚氨酯发泡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保温层,例如:聚苯乙烯泡沫保温层或者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车厢主体1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8内铺设有向蓄冷层8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蓄冷层8的表面铺设对应的充冷管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车厢主体1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5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6。
车厢主体1包括左侧厢壁、右侧厢壁、顶部厢壁、底部厢壁以及前侧厢壁,车厢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对应的厢门。车厢主体1上设置有蓄冷层8以及充冷管路,由于厢门需要打开和关闭,所以将蓄冷层8以及充冷管路布置在厢门相对困难,所以厢门处不设置对应的蓄冷层8以及充冷管路,只需要在厢门处布置对应的保温层即可。
同时为了进一步地提升车厢内的蓄冷效果,优选地:五个厢壁内均设置有蓄冷层8以及充冷管路。将五个厢壁都设置有对应的充冷管路与蓄冷层8,能够更好地向容纳货物的空间内释放冷量,使得货物的周围都有冷量向货物传递,使得货物处于一个被包裹的状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厢门如果位于车厢的左侧侧壁或右侧侧壁上,充冷管路与蓄冷层8布置在车厢的左侧厢壁、右侧厢壁、顶部厢壁、底部厢壁、前侧厢壁以及后侧厢壁上并避让厢门布置。
充冷管路可以采用一根管道,管道一端构成载冷剂出口6,另一端构成载冷剂入口5,管道在蓄冷层8内多次弯折并将所有的蓄冷层8内全部充满。但是采用这种方式相对来说,结构过于复杂,不便于铺设,并且由于是通过一根管道进行充冷,所以相对来说充冷速率较低。所以,优选地:充冷管路包括载冷剂输送管2、载冷剂回流管4以及连通两者的载冷剂排管3,载冷剂输送管2、载冷剂回流管4均一端封堵、一端开口,且载冷剂输送管2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入口5,载冷剂输送管2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出口6,载冷剂排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载冷剂输送管2、载冷剂回流管4。通过设置载冷剂排管3、载冷剂输送管2以及载冷剂回流管4,使得充冷时载冷剂通过载冷剂输送管2进行分流,在载冷剂排管3将冷量传输给蓄冷材料后,再通过载冷剂回流管4流出。相对来说,通过三者的配合实现对蓄冷材料的充冷,并且布置载冷剂排管3、载冷剂输送管2以及载冷剂回流管4时也相对容易,并且整个充冷管路的充冷效率也被提升。
进一步优化,载冷剂输送管2包括处于左侧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载冷剂回流管4包括处于右侧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载冷剂输送管2和载冷剂回流管4的横向延伸段的末端都处于前侧厢壁的中间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载冷剂回流管4包括处于左侧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载冷剂输送管2包括处于右侧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或者也可以是载冷剂输送管2的横向延伸段的末端靠近左侧厢壁,载冷剂回流管4的横向延伸段的末端远离右侧厢壁。载冷剂输送管2与载冷剂回流管4都位于车厢的对应侧壁的中间位置。载冷剂输送管2与载冷剂回流管4的横向延伸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构成载冷剂入口5和载冷剂出口6。载冷剂入口5和载冷剂出口6相邻设置。载冷剂排管3有多个且沿载冷剂输送管2的延伸方向排列,每个载冷剂排管3沿车厢主体1的内壁延伸且处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载冷剂排管3包括底部厢壁排管,顶部厢壁排管以及前侧厢壁排管。底部厢壁排管从载冷剂输送管2沿左侧侧壁向下延伸,经过底部厢壁后再向右侧的载冷剂回流管4延伸,从而将载冷剂输送管2以及载冷剂回流管4的纵向延伸段连接。顶部厢壁排管从载冷剂输送管2沿左侧侧壁向上延伸,经过顶部厢壁后再向右侧的载冷剂回流管4延伸,从而将载冷剂输送管2以及载冷剂回流管4的纵向延伸段连接。前侧厢壁排管从载冷剂输送管2沿前侧侧壁向上以及向下延伸,弯折后再向右侧的载冷剂回流管4延伸,从而将载冷剂输送管2以及载冷剂回流管4的纵向延伸段连接,从而形成U型的前侧厢壁排管。
进一步优化,载冷剂输送管2以及载冷剂回流管4均处于车厢主体1的顶部。即载冷剂输送管2包括处于左侧厢壁顶部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顶部的横向延伸段,载冷剂回流管4包括处于右侧厢壁顶部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顶部的横向延伸段,载冷剂输送管2和载冷剂回流管4的横向延伸段的末端都处于前侧厢壁的中间位置。底部厢壁排管从载冷剂输送管2沿左侧侧壁向下延伸,经过底部厢壁后再向右侧的载冷剂回流管4延伸,从而将载冷剂输送管2以及载冷剂回流管4的纵向延伸段连接。顶部厢壁排管从载冷剂输送管2沿顶部厢壁向右侧的载冷剂回流管4延伸,从而将载冷剂输送管2以及载冷剂回流管4的纵向延伸段连接。前侧厢壁排管从载冷剂输送管2沿前侧侧壁向下延伸,弯折后再向右侧的载冷剂回流管4延伸,从而将载冷剂输送管2以及载冷剂回流管4的纵向延伸段连接,从而形成U型的前侧厢壁排管。将载冷剂输送管2以及载冷剂回流管4都设置在车厢主体1的顶部,使得载冷剂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更加迅速流动,进一步提高了充冷效率。
同时为了使得车厢内部的容纳空间内的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车厢的前侧厢壁上设置有促进容纳空间内的空气流动的对流风扇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对流风扇7也可以设置在车厢的顶部厢壁上。
充冷时,将载冷剂入口5以及载冷剂出口6与冷站连接,载冷剂进入载冷剂输送管2并经过载冷剂排管3分流将冷量传递给蓄冷层8中的蓄冷材料,然后汇入载冷剂回流管4,并被排出,直到蓄冷材料内部的冷量达到指定的要求。断开车厢与冷站的连接。然后将货物装入车厢内的容纳空间,启动对流风扇7,进行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充冷蓄冷车厢的实施例:其具体结构与上文中车辆的实施例中的快速充冷蓄冷车厢的结构相同,本文中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上的厢门,其特征在于:车厢主体的内壁填充有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车厢主体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内或蓄冷层表面铺设有向蓄冷层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车厢主体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主体包括左侧厢壁、右侧厢壁、顶部厢壁、底部厢壁以及前侧厢壁,所述厢门设置在后端,五个厢壁内均设置有所述的蓄冷层以及充冷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冷管路包括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以及连通两者的载冷剂排管,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均一端封堵、一端开口,且载冷剂输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入口,载冷剂回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包括处于左右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横向延伸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构成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有多个且沿载冷剂输送管的延伸方向排列,每个载冷剂排管沿车厢主体的内壁延伸且处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处于车厢主体的顶部。
6.一种车辆,包括车厢,车厢包括车厢主体以及安装在车厢主体上的厢门,其特征在于:车厢主体的内壁填充有蓄冷材料形成蓄冷层,车厢主体的内壁中还在蓄冷层内或蓄冷层表面铺设有向蓄冷层传递冷量的充冷管路,车厢主体上设置有向充冷管路内充入载冷剂的载冷剂入口以及供载冷剂排出的载冷剂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主体包括左侧厢壁、右侧厢壁、顶部厢壁、底部厢壁以及前侧厢壁,所述厢门设置在后端,五个厢壁内均设置有所述的蓄冷层以及充冷管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冷管路包括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以及连通两者的载冷剂排管,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均一端封堵、一端开口,且载冷剂输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入口,载冷剂回流管的开口端构成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载冷剂输送管、载冷剂回流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包括处于左右厢壁的纵向延伸段和处于前侧厢壁的横向延伸段,横向延伸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构成载冷剂入口和载冷剂出口,载冷剂排管有多个且沿载冷剂输送管的延伸方向排列,每个载冷剂排管沿车厢主体的内壁延伸且处于左右方向的竖直平面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输送管和载冷剂回流管均处于车厢主体的顶部。
CN202323615409.8U 2023-12-28 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及车辆 Active CN22129319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93199U true CN221293199U (zh) 2024-07-09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0781B (zh) 基于整体式蓄冷板的保温集装箱及其充冷供冷方法
TW201501971A (zh) 充冷式車箱與貨櫃
JP5395809B2 (ja) 過凍結温度用冷凍コンテナ
CN106516432B (zh) 一种温度分区式冷箱及标准化冷箱体系
CN104081142B (zh) 生物制药的散装冻结
CN209871312U (zh) 充冷式蓄冷保温集装箱
US20150316311A1 (en) Multi-temperature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JP2006242462A (ja) 蓄熱式保冷車又は保冷庫及び蓄熱材供給システム
CN221293199U (zh) 一种快速充冷蓄冷车厢及车辆
CN211765171U (zh) 一种冷藏车及充冷系统
CN104495037B (zh) 冷链物流配送车及其配货方法
CN215099584U (zh) 一种冷藏集装箱以及冷藏车
CN113460510B (zh) 一种冷链运输箱及冷链物流运输方法
CN217945942U (zh) 移动式保鲜箱及具有其的冷链运载工具
CN217649350U (zh) 移动式保鲜箱
JPH09510772A (ja) 長期間にわたり貨物の冷凍状態を維持するための低メイ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CN214691398U (zh) 一种生鲜啤酒运输装置
CN103692950A (zh) 盘管蒸发式移动冷柜
CN112644254A (zh) 车载蓄冷系统及冷链运输车
CN206598893U (zh) 一种用于菌株运输的冷链运输车厢
CN217945950U (zh) 供冷组件、冷链箱及具有其的冷链运载工具
CN211041510U (zh) 一种双层绝热高效保温的并联式快速充冷设备
CN217764023U (zh) 放冷模块及具有其的保鲜箱和冷链运输车
CN214688935U (zh) 蓄冷装置及冷链运输装置
CN112339643B (zh) 一种用于化工业化学品恒温运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