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81200U - 射频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射频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81200U
CN221281200U CN202323364050.1U CN202323364050U CN221281200U CN 221281200 U CN221281200 U CN 221281200U CN 202323364050 U CN202323364050 U CN 202323364050U CN 221281200 U CN221281200 U CN 221281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radio frequency
plate
connection
frequency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36405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继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ted Imag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novative Medical Equipment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ted Imag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novative Medical Equipment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ted Imag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novative Medical Equipment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ted Imag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novative Medical Equipment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81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81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线圈及磁共振系统。该射频线圈包括两个相互交叠的线圈单元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至少连接于一个所述线圈单元,且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线圈单元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以调节两个所述线圈单元之间的重叠面积;通过调节组件能够调节两个线圈单元的重叠面积,一方面线圈之间的重叠面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更改,自由度更高;另一方面,在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理论最佳的耦合状态并将两个线圈单元按照理论值重叠后,能够通过调节组件进一步对重叠面积进行细微调节,以抵消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引入误差值,确保射频线圈噪声较小,以达到提高图像信噪比的效果。

Description

射频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系统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背景技术
射频线圈相邻线圈单元之间重叠面积决定了射频线圈的耦合状态,目前磁共振射频线圈相邻线圈单元多采用交叠的方式去耦,从而达到去噪的效果。
但是,一方面,目前相邻线圈单元之间的重叠面积通常为采用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的理论值,而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线圈上设置的电容等零部件、或者由于线圈本身材料性质等原因,势必会引入一定误差,从而导致计算得到的理论最佳重叠面积并非对应相邻线圈单元的耦合最佳状态,即按照计算得到理论值进行重叠后的射频线圈仍具有较大的天线原始信号噪声,图像信噪比较差;
另一方面,现有的射频线圈制造完成后重叠面积无法改变,导致线圈单元之间的耦合状态无法在制造完成后通过改变重叠面积的方式进行更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相邻天线交叠去耦以达到去噪的方式中,存在交叠面积无法更改,且计算理论值与实际最佳耦合状态存在差异,导致图像信噪比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交叠面积能够调整且能够提高图像信噪的射频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本申请首先提供一种射频线圈,包括:两个相互交叠的线圈单元,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至少连接于一个所述线圈单元,且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线圈单元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以调节两个所述线圈单元之间的重叠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件和两个连接板,每一所述线圈单元固设于一个所述连接板,所述调节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以驱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相对另一所述连接板相对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驱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相对另一连接板平移及/或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板包括板体和自所述板体凸设的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所述连接部同轴设置,且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上的所述连接部为通孔,另一所述连接板上的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件穿过并转动连接于所述通孔,且与设有内螺纹的连接部螺纹连接,每一所述线圈单元至少部分固设于一个所述板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为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具有通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板体上还贯通开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避让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包括设有外螺纹的杆体和设于所述杆体端部的帽体,所述帽体上设有调节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线圈单元包括导体单元和与所述导体单元导电连接的导体段,所述导体段至少部分固设于所述板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体单元与对应的所述导体段通过焊锡焊接固定或焊锡膏粘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体段的材质为无磁性的导电金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所述线圈单元沿第一方向部分地交叠,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线圈单元之间沿第二方向或/和第三方向发生相对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或/和所述第三方向正交。
本身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上述的射频线圈。
上述射频线圈,通过调节组件能够调节两个线圈单元的重叠面积,一方面线圈之间的重叠面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更改,自由度更高;另一方面,在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理论最佳的耦合状态并将两个线圈单元按照理论值重叠后,能够通过调节组件进一步对重叠面积进行细微调节,以抵消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引入误差值,确保射频线圈噪声较小,达到提高图像信噪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射频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调节组件以及导体段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两个线圈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导体单元与导体段爆炸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线圈单元;11、导体单元;12、导体段;20、调节组件;21、调节件;21a、杆体;21b、帽体;21c、调节槽;22、连接板;22a、板体;22b、连接部;221、第一连接板;221a、第一板体;221b、第一连接部;222、第二连接板;222a、第二板体;222b、第二连接部;222c、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结合图1以及图2所示,本申请首先提供一种射频线圈,包括两个相互交叠的线圈单元10和调节组件20,调节组件20至少连接于一个线圈单元10,且用于驱动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以调节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的重叠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相对移动不仅包括平移,还包括旋转等其他活动方式,只要其中一个线圈单元10的方位相对于另一个线圈单元10改变,从而使得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的重叠面积发生改变,均属于上述的相对移动。
此外,调节组件20可以仅与其中一个线圈单元10连接,通过驱动该线圈单元10移动以使得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也可以分别与两个线圈单元连接,通过分别驱动两个线圈单元10移动以使得两者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只要能够通过调节组件20调节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的重叠面积即可。
本申请中,通过调节组件20能够调节两个线圈单元10的重叠面积,一方面线圈单元10之间的重叠面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更改,自由度更高;另一方面,在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理论最佳的耦合状态并将两个线圈单元10按照理论值重叠后,能够通过调节组件20进一步对重叠面积进行细微调节,以抵消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引入误差值,确保射频线圈噪声较小,以达到提高图像信噪比的效果。
此外,由于本申请的调节组件20为独立的组件,能够根据需要与线圈单元10固定或拆卸,泛用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0用于驱动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发生连续地移动,以连续地调节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的重叠面积。
请结合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0包括调节件21和两个连接板22,每一线圈单元10固设于一个连接板22,调节件21连接于连接板22以驱动其中一个连接板22相对另一连接板22相对移动。
请结合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21驱动其中一个连接板22相对另一连接板22平移;具体的,调节件21可以为液压推杆、气压杆等驱动件,以通过调节件21直接驱动两个连接板22之间发生相对平移;此外,调节件21与连接板22之间也可以为丝杠螺母、齿轮齿条等常用的传动结构,以将调节件21的转动或其他形式的活动转变为两个连接板22之间的相对平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21驱动其中一个连接板22相对另一连接板22旋转;同理,调节件21可以为电机等驱动件,以直接带动两个连接板22发生相对转动,也可以在调节件21与连接板22之间设置齿轮齿条、曲柄连杆等常用的传动结构,以将调节件21其他形式的活动转换为两个连接板22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21还可以包括多个驱动件,或调节件21与连接板22之间设置有多组传动结构,以通过调节件21带动两个连接板22之间同时发生相对平移以及相对转动。
可以理解的,只要能够通过调节件21驱动其中一个连接板22相对另一连接板22相对移动,从而改变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的重叠面积即可,本申请对具体的调节方式不一一举例。
请结合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连接板22包括板体22a和自板体22a凸设的连接部22b,两个连接板22上的连接部22b同轴设置,且其中一个连接板22上的连接部22b为通孔,另一连接板22上的连接部22b上设有内螺纹,调节件21穿过并转动连接于通孔,且与设有内螺纹的连接部22b螺纹连接,每一线圈单元10至少部分固设于一个板体22a。
这里的通孔指光孔,通孔的内壁能够对调节件21起到支撑作用,且调节件21的转动不会影响开设有通孔的连接部22b;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件21与设有内螺纹的连接部22b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调节件21与连接部22b之间形成丝杠螺母结构,即通过调节件21转动能够带动具有内螺纹的连接部22b及对应板体22a一同沿调节件21的轴线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对应的线圈单元10相对于另一线圈单元10移动,实现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重叠面积的调节。
可以理解的,相对于其他调节方式,丝杠螺母结构的调节精度高且具有自锁效果,调节精度高能够满足微调消除误差值的需求,自锁效果能够避免调节完成后重叠面积改变导致调节失效的情况发生。
请结合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板22分别为第一连接板221和第二连接板222;第一连接板221包括第一板体221a以及第一连接部221b,第二连接板222包括第二板体222a以及第二连接部222b;第一连接部221b上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板222上设有至少一个具有通孔的第二连接部222b;第二板体222a上还贯通开设有避让孔222c,第一板体221a与第二板体222a层叠设置且第一连接部221b穿过避让孔222c。
通过在第二板体222a上开设避让孔222c,以使得第一连接部221b能够贯穿避让孔222c并与第二连接部222b同轴;而第一板体221a与第二板体222a层叠设置,能够限制两块板体22a之间的相对转动,以确保在调节件21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一连接板221转动,确保调节件21与第一连接板221之间丝杠螺母驱动结构能够正常工作,即调节件21转动能够通过与第一连接部221b之间的螺纹连接带动第一连接板221沿调节件21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第二连接板222平移。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件21包括设有外螺纹的杆体21a和设于杆体21a端部的帽体21b,帽体21b上设有调节槽21c;其中,调节槽21c可以为十字、一字或内六角状,以便于操作者配合对应的螺丝刀对调节件21进行调节。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帽体21b也可为手扭螺帽,以使得操作者能够直接手动完成调节。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222a上具有两个第二连接部222b,第一连接部221b能够贯穿避让孔222c后位于两个第二连接部222b之间,杆部21a相对于帽体21b的另一侧端部可拆卸的安装有限位销21d。
在调节件21安装前,限位销21d处于拆卸状态,杆部21a能够贯穿各连接部22b,直至帽体21b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部222b相抵,此时,通过将限位销21d安装于杆体21a另一侧端部,限位销21d能够与另一个第二连接部222b相抵,以完成沿杆体21a长度方向对调节件21的限位;
以避免调节件21沿自身长度方向活动,并通过与第一连接部221b之间螺纹连接带动第一连接板221相对于第二连接板222活动,从而导致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影响射频线圈信噪比的情况发生。
具体的,杆部21a与限位销21d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插接或其他方式实现,以插接为例,杆部21a相对于帽体21b的另一侧端部开设有插接孔,将限位销21d插入至插接孔内即可完成两者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的重叠区域呈长条形,调节件21的长度方向与重叠区域的长度方向平行;可以理解的,在射频线圈生产制造过程中所引入的误差量相对较小,因此,为消除该误差所需要的调节精度要求较高。
而将调节件21与两个线圈单元10重叠区域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能够使得调节件21转动调节连接部22b位置过程中,重叠面积的改变量仅为重叠区域的宽度乘以移动量,改变量相对较小,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射频线圈对重叠面积的调节精度,进而达到精准消除误差的效果。
请结合图3以及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线圈单元10包括导体单元11和与导体单元11导电连接的导体段12,导体段12至少部分固设于板体22a。
上述的导电连接,指导体段12与导体单元11保持接触导电状态,进一步的,导体段12与导体单元11之间可以为相互固定,也可以为相互滑动连接,只要始终保持接触导电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体单元11与对应的导体段12之间通过粘接、焊接或其他常用的固定方式连接,只要能够确保导体单元11与导体段12固定即可。
优选的,导体单元11与对应的导体段12通过焊锡焊接固定或焊锡膏粘接固定,以在保证固定牢靠的同时,使得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位置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体段12与导体单元11之间相互滑动连接,即调节件21带动其中一个连接板22移动时,该连接板22仅带动固定于其的导体段12一同移动,而不会带动导体单元11移动,此时,仅导体段12所在侧的重叠区域发生变化,导体单元11所在侧的重叠区域不会发生变化,即调节件21调节相同量后重叠面积的改变量更小,调节精度更高,能够更好地满足误差消除的需求;但同时,导体段12与导体单元11之间为滑动连接也使得两者存在脱离接触导致线圈单元10断开,进而导致射频线圈失效的风险,使用稳定性相对较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体段12呈U字型,且导体段12沿板体22a端面的边缘与板体22a固定,以增加导体段12的固定牢靠性。
为便于描述,将导体段12的U字型开口处所对应的板体22a的边缘定义为开口边,将与开口边相邻的两条板体22a的边缘定义为侧边;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导体段12的两端分别从开口边以及其中一条侧边伸出板体22a,且两个导体段12的分别从不同的两条侧边伸出板体22a,以使得两条导体段12的四个端部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便于与导体单元11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体段12的材质为无磁性的导电金属。优选的,导体段12为铜,铜质地相对柔软,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以便于导体段12在调节件21以及连接板22的带动下发生细微形变,以微小地改变线圈单元10的重叠面积,达到对线圈单元10之间的耦合状态进行精细调节的效果。
当然,导体段12也可为锡、锡铜合金等其他无磁性的导电材质,本申请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请参考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线圈单元10沿第一方向部分地交叠,调节组件20用于驱动两个线圈单元10之间沿第二方向或/和第三方向发生相对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或/和第三方向正交。
其中,参考图3,第一方向可以是上下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前后方向,第三方向可以是左右方向;当然,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方向也可以为其他方向,只要保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或/和第三方向正交即可。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上述的射频线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相互交叠的线圈单元(10),和
调节组件(20),所述调节组件(20)至少连接于一个所述线圈单元(10),且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线圈单元(1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以调节两个所述线圈单元(10)之间的重叠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0)包括调节件(21)和两个连接板(22),每一所述线圈单元(10)固设于一个所述连接板(22),所述调节件(21)连接于所述连接板(22)以驱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22)相对另一所述连接板(22)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1)驱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22)相对另一连接板(22)平移及/或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板(22)包括板体(22a)和自所述板体(22a)凸设的连接部(22b),两个所述连接板(22)上的所述连接部(22b)同轴设置,且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22)上的所述连接部(22b)为通孔,另一所述连接板(22)上的所述连接部(22b)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件(21)穿过并转动连接于所述通孔,且与设有内螺纹的连接部(22b)螺纹连接,每一所述线圈单元(10)至少部分固设于一个所述板体(22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板(22)分别为第一连接板(221)和第二连接板(222);所述第一连接板(221)上的第一连接部(221b)上设有所述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板(22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222b),每一所述第二连接部(222b)上均设有所述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222)的第二板体(222a)上还贯通开设有避让孔(222c),所述第一连接板(221)的第一板体(221a)与所述第二板体(222a)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21b)穿过所述避让孔(222c)。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1)包括设有外螺纹的杆体(21a)和设于所述杆体(21a)端部的帽体(21b),所述帽体(21b)上设有调节槽(21c)。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线圈单元(10)包括导体单元(11)和与所述导体单元(11)导电连接的导体段(12),所述导体段(12)至少部分固设于所述板体(22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单元(11)与对应的所述导体段(12)通过焊锡焊接固定或焊锡膏粘接固定;及/或
所述导体段(12)的材质为无磁性的导电金属。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所述线圈单元(10)沿第一方向部分地交叠,所述调节组件(20)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线圈单元(10)之间沿第二方向或/和第三方向发生相对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或/和所述第三方向正交。
10.一种磁共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线圈。
CN202323364050.1U 2023-12-07 射频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Active CN221281200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81200U true CN221281200U (zh) 2024-07-05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72906B2 (en) Two-way antenna mounting bracket and assembly with independently adjustable electromechanical antenna tilt and azimuthal steering for beam reshaping
US20050099340A1 (en) Circularly polarized wave antenna made of sheet metal with high reliability
DE112017005599T5 (de) Lineare antriebsvorrichtung, motor, und lineare antriebsvorrichtung - herstellungsverfahren
CN221281200U (zh) 射频线圈及磁共振系统
WO2019163521A1 (ja) パッチアンテナおよび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CN112751163A (zh) 具有可调ret杆支撑件的远程电子倾斜基站天线
WO2013020288A1 (zh) 射频通信装置、耦合模块及其耦合调节机构
CN109058246A (zh) 一种铁路客车设备安装用固定装置
CN115579629A (zh) 一种圆极化天线、通信设备及圆极化天线制造方法
DE10025631B4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ochgenauen Niveau-Messung in einer Kraftfahrzeug-Luftfeder
CN114839609A (zh) 一种远程天线雷达校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1390538U (zh) 一种ccd调位装置
CN114300850B (zh) 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EP1978591A1 (en) Adjustable monopole with adjustable ground plane
CN110562586A (zh) 一种变压器检测设备的运输固定结构
KR102573062B1 (ko) 미세 조절이 가능한 페이즈 쉬프터의 스토퍼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페이즈 쉬프터
US20150244114A1 (en) Tuner having a frame with a through-hole and a pressurization portion for mounting a connection portion with a flange
CN219605806U (zh) 连杆、传动机构以及电气柜
US20230268634A1 (en) Adjustable downtilt antenna mounting brackets and related assemblies
CN217227426U (zh) 车辆的雷达角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086877U (zh) 用于基站天线的传动装置和基站天线
CN217443470U (zh) 测试用万向点击器
CN215390432U (zh) 一种电感线圈自动点胶机
EP3707775A1 (de) Ein- und auskopplungsvorrichtung zwischen einem schaltungsträger und einem wellenleiter
CN116021269A (zh) 定位组件、变位装置和自动拧螺钉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