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76796U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76796U
CN221176796U CN202322952133.6U CN202322952133U CN221176796U CN 221176796 U CN221176796 U CN 221176796U CN 202322952133 U CN202322952133 U CN 202322952133U CN 221176796 U CN221176796 U CN 221176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structure
mating
connector
connecting structur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521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伟
黄兆谊
谢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521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76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76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76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热插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配合插接;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中的一个上设有检测结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结构,检测结构用于与操作系统电联接;在插接过程中,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具有持续变化的位置关系,检测结构用于与配合结构配合,以检测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位置关系。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连接器的热插拔操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插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热插拔即带电插拔,指的是在不关闭操作系统电源的情况下,将模块、板卡插入或拔出系统而不影响操作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关技术中,与操作系统电联接的连接器上设有提示按键,在连接器进行热插拔操作时,操作人员需要先按下提示按键,以通知操作系统连接器即将进行热插拔操作。
上述连接器在热插拔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为:由于连接器在进行热插拔操作前需要操作人员主动按下提示按键,这增加了连接器热插拔操作时的操作步骤,从而导致连接器的热插拔操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提高连接器的热插拔操作效率。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配合插接;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中的一个上设有检测结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结构,检测结构用于与操作系统电联接;在插接过程中,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具有持续变化的位置关系,检测结构用于与配合结构配合,以检测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位置关系。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在使用前,将连接器上的检测结构与操作系统电联接。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进行热插拔操作时,具体地:若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进行插入操作,则在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配合插入至目标位置后,检测结构通过操作系统使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电联接;若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进行拔出操作,则在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配合脱离目标位置后,检测结构通过操作系统使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解除电联接。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在连接器上设置提示按键的方式,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包括检测结构和配合结构,在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进行热插拔操作时,通过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配合检测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位置关系,使得操作系统控制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电联接或解除电联接,由此减少了连接器热插拔操作时的操作步骤,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热插拔操作效率。另外,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配合还可以检测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位置关系,这样,在连接器热插拔操作时可以保证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的配合精度。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位置关系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检测结构与所述配合结构配合,以通过操作系统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电联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检测结构与所述配合结构解除配合,以通过操作系统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解除电联接。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结构包括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所述配合结构包括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检测件在所述第一配合件的插接路径上延伸布置,以在插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一配合件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件的插接路径上,以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接触配合。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中的一个上设有插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插槽配合插接的插头,所述第一检测件包括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形成所述插槽的侧壁,所述第一配合件设置在所述插头上,以在插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配合。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弹性段,所述第一弹性段沿所述插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并朝向所述插槽的内部倾斜布置,所述第一配合件包括第一凸起,以在插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弹性段接触配合。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件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操作系统电联接。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抵接,所述第二段用于与操作系统电联接,所述第三段为U形件,所述U形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连接。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检测件包括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插槽内,所述第二配合件设置在所述插头上,以在插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配合。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第二弹性段,所述第二弹性段沿所述插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并朝向所述插槽的内部倾斜布置,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第二凸起,以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与所述第二弹性段接触配合。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件与所述第二检测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槽的相对两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视角);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视角);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视角);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视角);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插入操作时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拔出操作时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检测件与第一配合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检测件与第二配合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检测件与第一配合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检测件与第二配合件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连接结构;11-插槽;12-第一检测件;121-第一接触部;1211-第一弹性段;122-抵接部;1221-第一段;1222-第二段;1223-第三段;13-第二检测件;131-第二接触部;1311-第二弹性段;132-连接部;2-第二连接结构;21-插头;22-第一配合件;221-第一凸起;222-第一接触段;23-第二配合件;231-第二凸起;3-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方向,图1和图2中均标设有方向坐标,方向坐标中的X方向为第一连接结构1的长度方向,也即插槽11的延伸方向;方向坐标中的Y方向为第一连接结构1的高度方向。需说明的是,方向坐标仅用于描述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与操作系统电联接的连接器上设有提示按键,在连接器进行热插拔操作时,操作人员需要先按下提示按键,以通知操作系统连接器即将进行热插拔操作。这使得连接器热插拔操作时的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从而导致连接器的热插拔操作效率较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参照图1、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配合插接;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中的一个上设有检测结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结构,检测结构用于与操作系统电联接;在插接过程中,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具有持续变化的位置关系,检测结构用于与配合结构配合,以检测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位置关系。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在使用前,将连接器上的检测结构与操作系统电联接。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进行热插拔操作时,具体地:若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之间进行插入操作,则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配合插入至目标位置后,检测结构通过操作系统使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电联接;若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之间进行拔出操作,则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配合脱离目标位置后,检测结构通过操作系统使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解除电联接。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在连接器上设置提示按键的方式,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包括检测结构和配合结构,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进行热插拔操作时,通过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配合检测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位置关系,使得操作系统控制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电联接或解除电联接,由此减少了连接器热插拔操作时的操作步骤,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热插拔操作效率。另外,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配合还可以检测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位置关系,这样,在连接器热插拔操作时可以保证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之间的配合精度。
这里,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的结构具有多种可能的结构形式,例如,第一连接结构1为硬盘,第二连接结构2为与硬盘配合插接的插口;或者,第一连接结构1为内存条,第二连接结构2为与内存条配合插接的插口;又或者,第一连接结构1为USB(UniversalSerial Bus)设备,第二连接结构2为与USB(Universal Serial Bus)设备配合插接的USB(Universal Serial Bus)电缆。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的结构形式不作限制。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结构和配合结构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例如,在检测结构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1上时,配合结构设置在第二连接结构2上;或者,在检测结构设置在第二连接结构2上时,配合结构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1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位置关系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第一状态时,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配合,以通过操作系统使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电联接;在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第二状态时,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解除配合,以通过操作系统使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解除电联接。这样,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便可通过主动配合或主动解除配合的方式来判断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的所处状态,由此实现对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电联接或解除电联接的控制。
需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位置关系可以具有多种状态,例如,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位置关系还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在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时,检测结构可以与配合结构配合,也可以与配合结构解除配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位置关系所具有的状态可以对应前述中的目标位置,也可以对应前述中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配合脱离目标位置后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位置关系所具有的第一状态和前述中的目标位置对应,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位置关系所具有的第二状态和前述中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配合脱离目标位置后的位置对应。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前述中的目标位置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前述中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配合脱离目标位置后的位置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前述中的目标位置仅设置一个;前述中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配合脱离目标位置后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即,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插接过程中,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插入至目标位置前的所有位置均属于前述中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配合脱离目标位置后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之间可以为接触配合,也可以为非接触配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之间的配合方式不作限制。在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之间采用非接触配合时,检测结构可以为接近式位置传感器,当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第一状态时,检测结构检测到配合结构,也即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非接触配合,此时,检测结构通过操作系统使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电联接;当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第二状态时,配合结构也同步脱离出检测结构的检测范围,也即检测结构与配合结构解除非接触配合,此时,检测结构通过操作系统使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解除电联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图8和图9,检测结构包括第一检测件12和第二检测件13,配合结构包括第一配合件22和第二配合件23,第一检测件12在第一配合件22的插接路径上延伸布置,以在插接过程中与第一配合件22接触配合,第二检测件13设置在第二配合件23的插接路径上,以在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第一状态时与第二配合件23接触配合。这里,第一检测件12与第一配合件22以及第二检测件13与第二配合件23均处于采用接触配合的方式,可以保证检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连接器使用时的精确度和可靠度。
这里,结合表1对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插接配合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表1
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进行插入操作前,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既不处于第一状态,也不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第一检测件12与第一配合件22以及第二检测件13与第二配合件23均处于解除配合状态,参照图5,第一检测件12和第二检测件13对操作系统的反馈信号均为1,与操作系统对应的插拔程序显示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未插入状态,此时,操作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进行插入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第一检测件12与第一配合件22处于配合状态,第二检测件13与第二配合件23处于解除配合状态,第一检测件12对操作系统的反馈信号由1切换为0,使得与操作系统对应的插拔程序可以即时获知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正在进行插入操作,第二检测件13对操作系统的反馈信号继续为1。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插入至目标位置时,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此时,第一检测件12与第一配合件22和第二检测件13与第二配合件23均处于配合状态,第二检测件13对操作系统的反馈信号由1切换为0,以通过操作系统使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电联接,第一检测件12对操作系统的反馈信号继续为0,此时,操作系统与连接器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拔出操作与插入操作正好相反,具体地:参照图6,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进行拔出操作前,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一检测件12与第一配合件22和第二检测件13与第二配合件23均处于配合状态,第一检测件12和第二检测件13对操作系统的反馈信号均为0,与操作系统对应的插拔程序显示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电联接,此时,操作系统与连接器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进行拔出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第一检测件12对操作系统的反馈信号仍为0,第一检测件12与第一配合件22仍处于配合状态,第二检测件13对操作系统的反馈信号则由0切换为1,第二检测件13与第二配合件23也由配合状态切换至解除配合状态,以通过操作系统使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解除电联接,此时,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的拔出操作不会对操作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完成拔出操作后,第一检测件12对操作系统的反馈信号由0切换为1,使得与操作系统对应的插拔程序可以即时获知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已完成拔出操作,第二检测件13对操作系统的反馈信号则继续保持1,此时,操作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未插入状态。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3,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中的一个上设有插槽11,另一个上设有与插槽11配合插接的插头21,第一检测件12包括第一接触部121,第一接触部121形成插槽11的侧壁,第一配合件22设置在插头21上,以在插接过程中与第一接触部121接触配合。这样,在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插接过程中,第一配合件22与第一接触部121的接触效果更好。另外,第一接触部121形成插槽11的侧壁,可以减小连接器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插槽11与插头21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例如,插槽11设置在第二连接结构2上,插头21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1上。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3,插槽11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1上时,插头21设置在第二连接结构2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121与第一配合件22之间可以为弹性接触,可以为刚性接触,也可以为柔性接触,因此,第一接触部121和第一配合件22均具有多种可能的结构形式。例如,第一接触部121包括第一刚性段,第一刚性段沿插槽11的延伸方向延伸布置,第一配合件22具有第一凸出部,以在插接过程中与第一刚性段接触配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图7和图8,第一接触部121包括第一弹性段1211,第一弹性段1211沿插槽11的延伸方向延伸,并朝向插槽11的内部倾斜布置,第一配合件22包括第一凸起221,以在插接过程中与第一弹性段1211接触配合。这样,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插接过程中,第一凸起221会顶推第一弹性段1211朝背向插槽11内部的一侧弹性变形,第一弹性段1211则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与第一凸起221压紧接触,进一步提升了第一配合件22与第一接触部121之间的接触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10和图11,第一配合件22还包括第一接触段222,第一接触段222沿插槽11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凸起221设置在第一接触段222的端部,并且第一凸起221在背向插槽11内部的一侧凸出第一接触段222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插接过程中,当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第二状态时,参照图8,第一凸起221与第一弹性段1211接触配合。当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参照图11,第一接触段222与第一弹性段1211接触配合。这样,在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凸起221与第一弹性段1211的端部可以在插槽11的延伸方向上止挡配合,从而可以保证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状态的稳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12与操作系统电联接的形式有多种,例如,第一检测件12与操作系统之间为有线联接,或者,第一检测件12与操作系统之间为无线联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图8和图11,第一检测件12包括抵接部122,抵接部122的一端与第一接触部121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操作系统电联接。这样,第一检测件12与操作系统之间的联接更加可靠、稳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抵接部122的作用是联接第一接触部121与操作系统,因此,抵接部122具有多种可能的结构形式,例如,抵接部122为L形的杆状结构,或者,抵接部122为S形的板状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抵接部122的结构形式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图8和图11,抵接部122包括第一段1221、第二段1222和第三段1223,第一段1221与第一接触部121抵接,第二段1222用于与操作系统电联接,第三段1223为U形件,U形件的一端与第一段12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段1222连接。这样,在U形件的支撑作用下,能够提升第一段1221与第一接触部121的接触效果,从而提升连接器的使用效果。另外,参照图7和图10,第一连接结构1设置在电路板3上,抵接部122的第三段1223通过电路板3上的电路与操作系统电联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13的作用是与第二配合件23接触配合,因此,第二检测件13和第二配合件23的布置位置具有多种可能,例如,第二检测件13设置在插槽11外,第二配合件23通过连接件与插头21连接,插槽1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避让连接件的长孔。当插头21插入插槽11时,第二配合件23位于插槽11外,以与第二检测件13解除配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图9和图12,第二检测件13包括第二接触部131,第二接触部131设置在插槽11内,第二配合件23设置在插头21上,以在插接过程中与第二接触部131接触配合。第二接触部131设置在插槽11内,可以减小连接器的尺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部131与第二配合件23之间可以为弹性接触,可以为刚性接触,也可以为柔性接触,因此,第二接触部131和第二配合件23均具有多种可能的结构形式。例如,第二接触部131包括第二刚性段,第二刚性段沿插槽11的延伸方向延伸布置,第二配合件23具有第二凸出部,以在插接过程中与第二刚性段接触配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图9和图12,第二接触部131包括第二弹性段1311,第二弹性段1311沿插槽11的延伸方向延伸,并朝向插槽11的内部倾斜布置,第二配合件23包括第二凸起231,以在第一连接结构1和第二连接结构2处于第一状态时与第二弹性段1311接触配合。这样,在第一连接结构1与第二连接结构2插接过程中,第二凸起231会顶推第二弹性段1311朝背向插槽11内部的一侧弹性变形,第二弹性段1311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与第二凸起231压紧接触,进一步提升了第二配合件23与第二接触部131之间的接触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段1311的数量具有多种可能,例如,第二弹性段1311设置有一个,或者,第二弹性段1311上设置有三个,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弹性段1311的数量不作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图9和图12,第二弹性段131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弹性段1311在第一连接结构1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二弹性段1311这样设置,可以增大第二弹性段1311与第二凸起231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二配合件23与第二接触部131之间的接触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13与操作系统电联接的形式有多种,例如,第二检测件13与操作系统之间可以为有线联接,或者,第二检测件13与操作系统之间也可以为无线联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图9和图12,第二接触部131还包括连接部132,连接部132的一端与第二弹性段1311连接,另一端与操作系统电联接。参照图7和图10,由于,第一连接结构1设置在电路板3上,连接部132通过电路板3上的电路与操作系统电联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部132的作用是联接第二接触部131与操作系统,因此,连接部132具有多种可能的结构形式,例如,连接部132为L形的杆状结构,或者,连接部132为S形的板状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连接部132的结构形式不作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图9和图12,连接部132为直板结构。这样,连接部132结构简单且方便加工,从而可以降低连接器的生产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12和第二检测件13的布置位置具有多种可能,例如,第一检测件12和第二检测件13设置在插槽11的同侧;或者,第一检测件12设置在插槽11的顶部,第二检测件13设置在插槽11的底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另外,第一检测件12和第二检测件13的设置个数也具有多种可能,例如,第一检测件12设置一个,第二检测件13设置有两个。或者,第一检测件12设置两个,第二检测件13设置有三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检测件12与第二检测件13分别设置在插槽11的相对两侧。第一检测件12与第二检测件13这样布置可以避免两者之间发生干涉,更加合理。另外,参照图1和图2,第一检测件12与第二检测件13均设置有一个。这样,在减小连接器体积的同时,还可以避免过度占用插槽11的内部空间。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
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配合插接;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中的一个上设有检测结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结构,所述检测结构用于与操作系统电联接;
在插接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具有持续变化的位置关系,所述检测结构用于与所述配合结构配合,以检测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位置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位置关系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检测结构与所述配合结构配合,以通过操作系统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电联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检测结构与所述配合结构解除配合,以通过操作系统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解除电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包括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所述配合结构包括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检测件在所述第一配合件的插接路径上延伸布置,以在插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一配合件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件的插接路径上,以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接触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中的一个上设有插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插槽配合插接的插头,所述第一检测件包括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形成所述插槽的侧壁,所述第一配合件设置在所述插头上,以在插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弹性段,所述第一弹性段沿所述插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并朝向所述插槽的内部倾斜布置,所述第一配合件包括第一凸起,以在插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弹性段接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件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操作系统电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抵接,所述第二段用于与操作系统电联接,所述第三段为U形件,所述U形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件包括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插槽内,所述第二配合件设置在所述插头上,以在插接过程中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第二弹性段,所述第二弹性段沿所述插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并朝向所述插槽的内部倾斜布置,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第二凸起,以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与所述第二弹性段接触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件与所述第二检测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槽的相对两侧。
CN202322952133.6U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连接器 Active CN221176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52133.6U CN221176796U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52133.6U CN221176796U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76796U true CN221176796U (zh) 2024-06-18

Family

ID=91435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52133.6U Active CN221176796U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76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8417B2 (en) Connector with lock arm
CN106856279A (zh) 连接器装置
CN101685916B (zh) 叶片和插座电源连接器
KR101780968B1 (ko) 커넥터 단자
CN215184605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
KR20200002214U (ko) 플로팅 커넥터
CN102420373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21176796U (zh) 一种连接器
US20120202376A1 (en) Mating Support Memb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Method of M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202906112U (zh) 电子卡连接器
JP2009048941A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8647144B2 (en) Connector having guide member supported by plug and jack when they are connected, and connector connecting method
US9787027B2 (en) Power plug connector can be plugged in both normal and reverse way
WO2015072153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コネクタ装置
CN101521328B (zh) 电子卡连接器模组
CN101154772B (zh) 高密度电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9786253U (zh) 一种稳定型母端子及其应用的稳定型公母对插电连接器
CN209169503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US20230208067A1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the Same
CN213636528U (zh) 同轴连接器
CN216055502U (zh)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CN215343224U (zh) 快速连接器
CN103904458B (zh) 电连接器的锁定装置
CN213602120U (zh) 同轴连接器
CN211238721U (zh) 一种usb母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