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7457U - 头戴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27457U
CN221127457U CN202322731857.8U CN202322731857U CN221127457U CN 221127457 U CN221127457 U CN 221127457U CN 202322731857 U CN202322731857 U CN 202322731857U CN 221127457 U CN221127457 U CN 221127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headset
circuit board
shell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318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进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GANG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GANG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GANG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GANG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318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27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27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27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一壳体,设有一侧壁,所述侧壁设有一内侧壁面与一按键孔,一外壁,连接于所述侧壁,设有一内壁面,所述内壁面设有凸出的一平台,所述平台设置于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内侧壁面之间;一导光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按键孔;至少两按键,每一所述按键设有:一键帽、一按键本体由所述键帽往壳体内部延伸、一按压部及一固定部延伸于所述按键本体并与所述按压部彼此间隔一距离,所述固定部抵靠于所述平台;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抵靠于所述固定部,使所述固定部被夹持在所述平台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及至少两开关,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且分别抵靠所述按压部。因此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能增加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头戴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增加使用寿命的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包括两耳机体和连接于两耳机体之间的头带,耳机体内设有电路板,耳机体表面设有按键。按键抵接电路板上的开关。压下按键时,按键触发开关,使头戴耳机执行相应的动作。松开按键后,按键通过开关的弹力而回复到初始位置。
然,由于头戴式耳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压下按键以执行音量调整、快转、选曲、开机、关机等动作。因此按键和开关在反覆接触后,可能会导致按键失灵,从而缩短头戴式耳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增加使用寿命的头戴式耳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一壳体,设有:一侧壁,设有一内侧壁面以及贯穿所述内侧壁面的一按键孔,一外壁,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外壁设有连接所述内侧壁面的一内壁面,所述内壁面设有凸出的一平台,所述平台设置于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内侧壁面之间;一导光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按键孔;至少两按键,每一所述按键设有:一键帽,穿过所述按键孔,一按键本体,由所述键帽往壳体内部延伸,一按压部,延伸于所述按键本体,一固定部,延伸于所述按键本体并与所述按压部彼此间隔一距离,所述固定部抵靠于所述平台;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抵靠于所述按键的所述固定部,使所述固定部被夹持在所述平台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及至少两开关,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且分别抵靠所述按压部;其中,两所述按键的两所述键帽通过所述导光件定位至所述按键孔中,并且分别定位于所述导光件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按键本体设有一基部,所述基部一侧延伸形成一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结合于所述键帽,所述基部一端延伸形成一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连接于所述基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基部另一侧延伸形成所述按压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键帽设有一键帽本体,所述键帽本体一侧连接所述基部,所述键帽本体一侧抵靠在所述内侧壁面,所述键帽本体另一侧外露于所述按键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键帽本体一侧内凹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定位柱,所述插入端一侧内凹形成一定位部,所述插入端嵌入所述凹槽,所述定位柱嵌入所述定位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对应于所述弹性部,所述电路板的边缘设置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一壳体,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一按键孔;一导光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按键孔;至少两按键,分别穿过所述按键孔;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设有至少两开关,两所述开关分别抵靠于两所述按键;其中,两所述按键通过所述导光件定位至所述按键孔中,并且分别定位于所述导光件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每一所述按键设有一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按键本体一侧延伸有一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抵靠所述开关,所述按键本体一端延伸有一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末端设有一固定部,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平台,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所述平台与所述电路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通过所述导光件将所述按键引导并定位至所述按键孔,且所述按键的所述固定部被夹持于所述平台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使所述按键在反覆的按压下能够稳定移动,从而降低所述按键对所述电路板的磨损。因此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能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部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部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内壳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按键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按键组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按键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按键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导光件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沿着图4的X1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沿着图3的X2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沿着图13的XIV-XIV线的剖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沿着图14的X3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沿着图16的XVII-XVII线的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沿着图17的X4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头戴式耳机 100 侧壁 101
外壁 102 内壁面 103
内侧壁面 104 外壁面 105
外侧壁面 106 壳体 107
平台 108 外壳 1
空间 10 按键孔 11
支撑肋 12 第一挡壁 13
第二挡壁 14 第一缺槽 15
第一凹部 151 第二凹部 152
止挡部 153 第二缺槽 16
按键组 2 按键 21
按键本体 211 键帽 212
键帽本体 2120 定位柱 2121
凹槽 2122 基部 213
弹性部 214 固定部 215
按压部 216 插入端 217
定位部 218 导光件 22
引导片 220 肩部 2201
本体部 221 底座 222
固定臂 223 卡勾 224
第一加强部 225 第二加强部 226
第一斜部 227 第二斜部 228
弧形部 229 电路板 3
开关 31 开槽 32
支架 4 音腔座 5
内壳 6 限位部 61。
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100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100包括两耳机体以及连接于两所述耳机体的头带,所述耳机体包括一外壳1、一按键组2、一电路板3、一支架4、一音腔座5及一内壳6。所述外壳1与所述内壳6组装成一壳体107,所述壳体107内界定一空间10以容置所述按键组2、所述电路板3与所述音腔座5,所述支架4连接于所述壳体107的上部。所述外壳1内部界定出所述空间10。所述按键组2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所述空间10内并凸出于所述外壳1一侧。所述电路板3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所述空间10内。所述支架4设置于所述外壳1上部。所述音腔座5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所述空间10内。所述内壳6组装于所述外壳1并封闭所述空间10。所述头戴式耳机100由外侧朝内侧依序设有所述支架4、所述外壳1、所述按键组2、所述电路板3、所述音腔座5与所述内壳6。
请参阅图2至图5、图11与图12,所述外壳1设有所述空间10、一按键孔11、至少一支撑肋12、两第一挡壁13、两第二挡壁14、一第一缺槽15、一第二缺槽16、一侧壁101、一外壁102、一内壁面103、一内侧壁面104、一外壁面105及一外侧壁面106。所述外壳1的所述侧壁101围绕成环形,所述外壁102连接于所述侧壁101的外周缘,使所述外壳1于其内部形成所述空间10,所述空间10于所述外壳1的内周缘形成开口。所述按键组2、所述电路板3与所述音腔座5可由所述外壳1的内周缘形成的开口组装于所述空间10内。所述外壁102内侧设有所述内壁面103,所述外壁102外侧设有所述外壁面105。所述侧壁101内侧设有所述内侧壁面104,所述侧壁101外侧设有所述外侧壁面106。所述支架4设置于所述外壁102上部,所述支架4连接于所述外壳1的所述外侧壁面106。
所述外壳1设有贯穿所述内侧壁面104与所述外侧壁面106的所述按键孔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孔11为贯穿所述侧壁101的一椭圆形穿孔,具体实施时穿孔的形状可为任意形状。所述按键组2设置于所述按键孔11。所述外壳1的所述内壁面103延伸形成所述支撑肋12。所述支撑肋12上延伸形成两所述第一挡壁13。所述第一挡壁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按键组2的组装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挡壁13与所述支撑肋12互相垂直。两所述第一挡壁13的上表面抵顶所述电路板3。所述按键组2的对应机构设置于两所述第一挡壁1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壁面103设有两所述支撑肋12,两所述第一挡壁13延伸于两所述支撑肋12之间。
所述外壳1的所述内侧壁面104向内延伸形成两所述第二挡壁14。所述按键组2的对应机构设置于两所述第二挡壁14之间。两所述第二挡壁14设置于所述按键孔11与所述内壁面103之间。两所述第二挡壁14抵顶所述电路板3。所述内壁面103设有凸出的一平台108,所述平台108设置于所述内壁面103与所述内侧壁面104之间,所述平台108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按键孔11,所述平台108设置于所述内壁面103与两所述第二挡壁14之间。所述外壳1的所述内侧壁面104向所述外侧壁面106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缺槽15,所述第一缺槽15设置于所述按键孔11一侧的中间,所述第一缺槽15连通所述按键孔11。所述按键组2的对应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缺槽15内。所述外壳1的所述内侧壁面104向所述外侧壁面106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二缺槽16,所述第二缺槽16形成于两所述第二挡壁14之间,所述第二缺槽16设置于所述按键孔11另一侧的中间,所述第二缺槽16连通所述按键孔11。所述按键组2的对应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缺槽16内。所述第一缺槽15与所述第二缺槽16彼此相对地设置于所述按键孔11的相对两侧。
请参阅图11,所述第一缺槽15设有一第一凹部151、一第二凹部152及一止挡部153。所述外壳1的所述内侧壁面104向所述外侧壁面106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部151与所述第二凹部152,所述第一凹部15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部152的宽度,所述第一凹部151连通所述第二凹部152。所述第一凹部151与所述第二凹部152的连接处设有所述止挡部153,所述止挡部153对应所述按键组2的对应机构。所述第二凹部152连通所述按键孔11。
请参阅图6至图10、图12至图18,所述按键组2设有数个按键21与一导光件22,所述导光件22设置于数个所述按键21之间。所述按键21设有一按键本体211与一键帽212。所述键帽212通过射出成型技术与所述按键本体211结合。所述键帽212固定于所述外壳1的所述按键孔11。所述按键本体211设置于所述外壳1与所述电路板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数个所述按键21为电源按键与蓝芽按键,在具体实施则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21由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所制成,在具体实施则不限于此。
所述按键本体211设有一基部213、一弹性部214、一固定部215、一按压部216、一插入端217及一定位部218。所述基部213一侧斜向延伸形成所述弹性部214,所述弹性部214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的一侧。所述弹性部214一侧延伸形成所述固定部215,所述固定部215抵顶所述电路板3,所述固定部215的相对两面分别抵接所述电路板3与所述平台108,所述固定部215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与所述平台108之间。当所述按键21被压下时,所述固定部215用以确保所述按键21能稳定移动。所述基部213的内侧面延伸形成所述按压部216,所述按压部216抵靠于所述电路板3的对应机构。所述基部213的外侧面延伸形成所述插入端217,所述插入端217插入所述键帽21的对应机构以实现所述按键本体211与所述键帽212定位固持。所述插入端217中间设有向所述基部213方向凹陷形成的所述定位部218,所述键帽21的对应机构插入所述定位部218以实现所述键帽212与所述按键本体211定位固持。
所述键帽212设有一键帽本体2120、一定位柱2121及一凹槽2122。所述键帽本体2120的内侧面延伸形成所述定位柱2121,所述定位柱2121插入所述定位部218以实现所述键帽212与所述按键本体211定位固持。所述键帽本体2120的内侧面凹陷形成所述凹槽2122,所述插入端217插入所述凹槽2122以实现所述按键本体211与所述键帽212定位固持。所述键帽本体2120抵靠在所述外壳1的所述内侧壁面104,部分所述键帽本体2120穿过所述按键孔11之后外露于所述外壳1的所述外侧壁面106。
所述导光件22设有一引导片220、一本体部221、一底座222、两固定臂223、两卡勾224、一第一加强部225、一第二加强部226、一第一斜部227、一第二斜部228及两弧形部229。部分所述本体部221穿过所述按键孔11之后外露于所述外壳1的所述外侧壁面106。所述本体部221一侧延伸形成所述引导片220,所述引导片220设置于两所述第一挡壁13之间。所述引导片220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底座222,所述引导片220与所述底座222之间形成一肩部2201,所述底座222被两所述第一挡壁13所夹持。所述底座222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本体部221方向延伸形成两所述固定臂223,两所述固定臂223抵靠于两所述第一挡壁13的相对面。两所述固定臂223的一端分别延伸形成所述卡勾224,所述卡勾224扣合于两所述第一挡壁13以防止所述导光件22脱离组装方向。
所述引导片220的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加强部225,所述第一加强部225设置于所述内壳6的对应机构内以固定所述导光件22。所述第一加强部225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引导片220的连接处形成所述弧形部229,所述弧形部229抵靠于所述外壳1的所述第一缺槽15的所述止挡部153。所述引导片220的相对两面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加强部226,所述第二加强部226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加强部225一端,所述第二加强部226设置于两所述第二挡壁14之间,所述第二加强部226抵靠于两所述第二挡壁14的相对面以定位所述导光件22。所述导光件22设置于两所述第一挡壁13与两所述第二挡壁14之间以定位所述导光件22。所述第一加强部225与所述第二加强部226用以加强所述导光件22的定位能力。
所述引导片220另一侧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斜部227与所述第二斜部228。所述第一斜部227固定于所述外壳1的所述第一缺槽15以实现所述导光件22与所述外壳1定位固持。所述第二斜部228固定于所述外壳1的所述第二缺槽16以实现所述导光件22与所述外壳1定位固持。所述第一缺槽15与所述第二缺槽16用以定位所述导光件22。所述本体部221设置于数个所述按键21之间。
所述电路板3设有数个开关31及一开槽32。所述电路板3的表面的边缘处设有数个所述开关31。数个所述开关31的数量对应数个所述按键21的数量。数个所述开关31对应数个所述按键21的所述按压部216。所述开槽32的开口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的边缘,并由所述电路板3的边缘往内延伸,所述开槽32延伸于数个所述按键21之间。所述导光件22的所述引导片220设置于所述开槽32。所述电路板3的边缘对应于所述弹性部214,所述电路板3的边缘设置于所述按压部216与所述固定部215之间。
所述内壳6的内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一限位部61。所述按键组2的所述导光件22的所述第一加强部225设置于所述限位部61内以定位所述导光件22。
当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100组装时,先将所述导光件22组装至所述外壳1的所述空间10内,此时,所述本体部221穿过所述按键孔11,所述第一斜部227与所述第二斜部228分别卡入所述第一缺槽15与所述第二缺槽16,所述第一加强部225卡入所述第一凹部151,所述第一斜部227卡入所述第二凹部152,所述止挡部153卡入所述弧形部229,所述第二加强部226定位于两所述第二挡壁14之间,所述底座222抵靠在所述支撑肋12并且定位于两所述第一挡壁13之间,两所述卡勾224扣合于两所述第一挡壁13。接着,将两所述按键21组装至所述外壳1的所述空间10内,此时,所述键帽212穿过所述按键孔11,由于所述导光件22已经组装至所述按键孔11中,因此当所述键帽212穿过所述按键孔11时可通过所述导光件22进行引导与定位,所述固定部215抵靠在所述平台108。再来,将所述电路板3组装至所述外壳1的所述空间10内,此时,所述导光件22的所述引导片220卡入所述电路板3的所述开槽32,所述电路板3抵靠在所述导光件22的所述底座222、所述外壳1的两所述第一挡壁13、所述外壳1的两所述第二挡壁14以及两所述按键21的两所述固定部215,所述电路板3抵靠在所述导光件22的所述肩部2201,所述电路板3的两所述开关31分别抵靠在两所述按键21的两所述按压部216,通过,所述电路板3可固定所述导光件22与两所述按键21。然后,将所述音腔座5安装至所述外壳1的所述空间10内。最后,将所述内壳6组装于所述外壳1,此时,所述内壳6封闭所述空间10,所述限位部61套设于所述第一加强部225周围以对内壳6进行引导与定位,同时定位所述导光件22。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100通过所述导光件22将所述按键21引导并定位至所述按键孔11,且所述按键21的所述固定部215被夹持于所述平台108与所述电路板3之间,使所述按键21在反覆的按压的下能够稳定移动,从而降低所述按键21对所述电路板3的磨损。因此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100能增加使用寿命。

Claims (7)

1.一种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设有:一侧壁,设有一内侧壁面以及贯穿所述内侧壁面的一按键孔,一外壁,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外壁设有连接所述内侧壁面的一内壁面,所述内壁面设有凸出的一平台,所述平台设置于所述内壁面与所述内侧壁面之间;一导光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按键孔;至少两按键,每一所述按键设有:一键帽,穿过所述按键孔,一按键本体,由所述键帽往壳体内部延伸,一按压部,延伸于所述按键本体,一固定部,延伸于所述按键本体并与所述按压部彼此间隔一距离,所述固定部抵靠于所述平台;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抵靠于所述按键的所述固定部,使所述固定部被夹持在所述平台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及至少两开关,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并且分别抵靠所述按压部;其中,两所述键帽通过所述导光件定位至所述按键孔中,并且分别定位于所述导光件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设有一基部,所述基部一侧延伸形成一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结合于所述键帽,所述基部一端延伸形成一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连接于所述基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基部另一侧延伸形成所述按压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设有一键帽本体,所述键帽本体一侧连接所述基部,所述键帽本体一侧抵靠在所述内侧壁面,所述键帽本体另一侧外露于所述按键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本体一侧内凹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定位柱,所述插入端一侧内凹形成一定位部,所述插入端嵌入所述凹槽,所述定位柱嵌入所述定位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对应于所述弹性部,所述电路板的边缘设置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
6.一种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设有贯穿所述壳体的一按键孔;一导光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穿过所述按键孔;至少两按键,分别穿过所述按键孔;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设有至少两开关,两所述开关分别抵靠于两所述按键;其中,两所述按键通过所述导光件定位至所述按键孔中,并且分别定位于所述导光件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按键设有一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按键本体一侧延伸有一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抵靠所述开关,所述按键本体一端延伸有一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末端设有一固定部,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平台,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所述平台与所述电路板。
CN202322731857.8U 2023-10-12 2023-10-12 头戴式耳机 Active CN221127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1857.8U CN221127457U (zh) 2023-10-12 2023-10-12 头戴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1857.8U CN221127457U (zh) 2023-10-12 2023-10-12 头戴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27457U true CN221127457U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3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31857.8U Active CN221127457U (zh) 2023-10-12 2023-10-12 头戴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27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37508A1 (en) Main case body of musical keyboard instrument
CN221127457U (zh) 头戴式耳机
KR101899496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측면 키
CN221127458U (zh) 头戴式耳机
US5957272A (en) Push button for control panels
CN216597373U (zh) 一种双触发式静音开关
TWM650265U (zh) 頭戴式耳機
EP3828911B1 (en) Push button
TWM652624U (zh) 頭戴式耳機
KR200222452Y1 (ko) 이동전화기의 일체형 사이드 버튼 구조체
CN218896572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20106326U (zh) 按键和面板组件
KR100647981B1 (ko) 전화기의 키 패드 러버 성형구조
CN216849745U (zh) 一种轴体及键盘
CN216928355U (zh) 按键装置
KR100708198B1 (ko) 택트스위치 조립체, 이를 구비한 mp3 플레이어 및,택트스위치 조립체의 조립방법
CN220856403U (zh) 一种静音型按键结构
JP2021028865A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114141562B (zh) 电子设备
US5912968A (en) Handset unit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e
KR200318567Y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키패드
CN219962560U (zh) 一种电水壶
CN209981071U (zh) 一种超薄笔记本光学键盘
KR200430661Y1 (ko) 광 파이프 기능을 겸비한 페이저 버튼 기구 및 이를이용하는 베이스 세트
JPH0638519Y2 (ja) 電話機の筺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