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2436U - 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22436U
CN221122436U CN202322676839.4U CN202322676839U CN221122436U CN 221122436 U CN221122436 U CN 221122436U CN 202322676839 U CN202322676839 U CN 202322676839U CN 221122436 U CN221122436 U CN 221122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ier
air
heating
air flow
he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68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晓勇
张浩波
刘建
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768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22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22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22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湿器,包括:机身、风机组件、过滤组件、槽体及加热件。加湿器设有风路,风路用于连通加湿器的进气口与出气口。风机组件设于机身内,风机组件用于吹送风路内的气流。过滤组件设置于风路并用于对气流进行过滤和加湿。槽体设于机身内,槽体用于向过滤组件供液。加热件设置于风路。加热件沿气流方向位于过滤组件的下游及位于风机组件的上游,加热件用于加热通过了过滤组件的气流。加热件在风路内向四周散发热量,由于加热件沿气流方向位于过滤组件的下游及位于风机组件的上游,气流能够与加热件接触并吸收加热件所产生的热量,温度上升。从而不会导致加湿器外部环境的温度下降幅度较大,避免使用加湿器让用户感到寒冷。

Description

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过滤件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在长时间处于空调制冷的房间后,用户会容易感觉到环境的干燥。为减少干燥环境的影响,部分用户会采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
为将水分散发到室内空气,加湿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持续地消耗内部储水。在带过滤件的加湿器中,储水主要在过滤件消耗。加湿器的储水让过滤件变湿润,当室内气流穿过过滤件时,过滤件上的水分附着到了室内气流中,从而使房间的湿度上升。
然而,在室内气流通过过滤件时,室内气流加快了储水的蒸发效率。由于水的蒸发过程会吸收热量,加湿器的持续地运行会让室内温度下降。加湿器在秋冬季节使用更为频繁,在室内温度本来较低的情况下,加湿器的使用会让用户感到寒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室内温度本来较低的情况下,加湿器的持续地运行让室内温度下降,让用户感到寒冷的问题,提供一种带过滤件的加湿器。
一种加湿器,设有风路,所述风路用于连通所述加湿器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包括:
机身;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机身内,用于吹送所述风路内的气流;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风路,用于对气流进行过滤和加湿;
槽体,设于所述机身内,所述槽体用于向所述过滤组件供液;
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风路;所述加热件沿气流方向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下游并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上游,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过滤后的气流。
上述加湿器运行时,风机组件运转,使气流在加湿器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沿风路流动,进气口处形成负压,加湿器外部的气流从进气口流入。由于槽体向过滤组件供液,使过滤组件处于湿润的状态。且过滤组件在风路中,气流通过了过滤组件后,气流的湿度上升、温度下降。气流离开出气口而到达加湿器的外部环境后,可使加湿器周围环境的湿度上升。加热件在风路内向四周散发热量,由于加热件沿气流方向位于过滤组件的下游并位于风机组件的上游,气流能够与加热件接触并吸收加热件所产生的热量,温度上升。气流在通过风机组件时充分混合,提升了气流内的稳定均匀性。气流离开加湿器出气口时的温度可相对提高,从而不会导致加湿器外部环境的温度下降幅度较大,避免使用加湿器让用户感到寒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风罩,所述风罩设有相连通的进风口及过渡口;所述进风口朝向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上端,所述过渡口与所述风机组件连通;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风罩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罩沿所述进风口至所述过渡口的方向呈窄缩变化;在使所述进风口具有最大投影面积的投影面上,所述加热件在所述投影面所对应的投影区域按面积至少30%重合于所述过渡口的投影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过渡口的外罩;所述风罩与所述外罩的至少一个连接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沿所述过渡口的周向围绕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有若干通槽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过渡口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过渡口的一侧的卡座;所述卡座卡接于所述加热件,以将所述加热件固定于所述隔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相对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风路的下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支架和连接于所述风机支架的风机主体,所述温度检测件连接于所述风机支架并靠近于所述加湿器的出气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交互模块;所述交互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温度检测件,所述交互模块用于输出反映所述温度检测件的温度检测值的反馈信号,和/或,所述交互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加热件,所述交互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调节指令而调节所述加热件的发热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透风板,所述透风板可拆卸地覆盖于所述机身的至少两侧;所述透风板的内侧与所述过滤组件的滤网体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湿器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加湿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加湿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加湿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加湿器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加湿器;20、机身;201、风路;202、进气口;203、出气口;21、透风板;30、过滤组件;31、过滤支架;32、滤网体;40、槽体;50、风罩;501、进风口;502、过渡口;51、凸缘部;60、加热件;61、隔板;62、通槽;63、卡座;631、固定部;632、卡耳部;70、风机组件;71、离心叶轮;72、风机支架;721、中壳;722、固定片;73、风机主体;731、输出轴;74、外罩;80、温度检测件;90、交互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地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地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湿器1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湿器100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提高室内的湿度。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加湿器100还可用于在室外进行加湿,提高加湿器100附近空间的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及图5所示,加湿器100包括:机身20、风机组件70、过滤组件30、槽体40及加热件60。加湿器100设有风路201,风路201用于连通加湿器100的进气口202与出气口203。风机组件70设于机身20内,风机组件70用于吹送风路201内的气流。过滤组件30设置于风路201并用于对气流进行过滤和加湿。槽体40设于机身20内,槽体40用于向过滤组件30供液。加热件60设置于风路201。加热件60沿气流方向位于过滤组件30的下游并位于风机组件70的上游,加热件60用于加热通过了过滤组件30的气流。
具体地,加湿器100运行时,风机组件70运转,使气流在加湿器100的进气口202与出气口203之间沿风路201流动,进气口202处形成负压,加湿器100外部的气流从进气口202流入。由于槽体40向过滤组件30供液,使过滤组件30处于湿润的状态。且过滤组件30在风路201中,气流通过了过滤组件30后,气流的湿度上升、温度下降。气流离开出气口203而到达加湿器100的外部环境后,可使加湿器100周围环境的湿度上升。加热件60在风路201内向四周散发热量,由于加热件60沿气流方向位于过滤组件30的下游及位于风机组件70的上游,气流能够与加热件60接触并吸收加热件60所产生的热量,温度上升。气流在通过风机组件70时充分混合,提升了气流内的稳定均匀性。气流离开加湿器100的出气口203时的温度可以提升,从而不会导致加湿器100外部环境的温度下降幅度较大,避免使用加湿器100让用户感到寒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所示,风路201中的气流方向如路径S1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及图5所示,过滤组件30包括过滤支架31及滤网体32,滤网体32套设于过滤支架31的外周。滤网体32具有多个能通过气流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身20呈框架状,以方便拆装过滤组件30或槽体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及图3所示,加湿器100还包括透风板21,透风板21可拆卸地覆盖于机身20的至少两侧,进气口202设于透风板21上。具体地,透风板21具有透气性,通过利用透风板21覆盖机身20,从而对过滤组件30提供防护作用,同时能保持透气性,让外部气流能够进入至机身20内。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机身20设置有透风板21,即透风板21作为机身20的构件,进气口202设于透风板21上。通过机身20的至少两侧覆盖透风板21,从而能增加进气口202的面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机身20在两个相邻的侧面覆盖有透风板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壳可利用透风板21替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及图3所示,透风板21的内侧与过滤组件30的滤网体32间隔设置。从而在透风板21的内侧与滤网体3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通道间隙,气流能通过该通道间隙到达滤网体32外周面的不同位置,因而能有助于使气流沿周向均匀地通过滤网体32的各个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槽体40能够盛载液体。具体地,液体可以是自来水或净化过滤后的水。液体还可以是水与气味调剂的混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槽体40中的液体由泵体抽送至滤网体32的上方,然后滴落至滤网体32,使滤网体32湿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至图6所示,风机组件70包括连接于过渡口502的外罩74。风罩50与外罩74的至少一个连接有凸缘部51。凸缘部51沿过渡口502的周向围绕设置。具体地,通过设置凸缘部51围绕过渡口502的周向边缘,能防止离开风罩50的气流沿径向扩散,使气流能够稳定进入至外罩74内。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6所示,风机组件70包括离心叶轮71,离心叶轮71在运转时将气流向外周分散至外罩74的内壁面。离心叶轮71的端口与凸缘部51嵌套配合,从而使气流先完全进入至离心叶轮71,其后再由离心叶轮71沿周向输送至外罩74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6所示,风机组件70包括风机支架72和连接于风机支架72的风机主体73。具体地,风机主体73的输出轴731连接于离心叶轮71,以带动离心叶轮71转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风机主体73为电机。风机支架72用于支撑风机主体7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风机支架72连接于风机主体73与外罩74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风机主体73大部分容置于风机支架72内,风机主体73的输出轴731则伸到风机支架72外,因而风机支架72对风机主体73起到防护作用。
进一步地,结合图4及图5所示,风机支架72包括中壳721及连接于中壳721外周的若干固定片722。风机主体73容置于中壳721。进一步地,固定片722连接于中壳721的外周与外罩74的内周之间。固定片722的厚度方向垂直于气流方向,以降低固定片722的风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及图5所示,加湿器100还包括风罩50,风罩50设有相连通的进风口501及过渡口502。进风口501朝向于过滤组件30的上端,过渡口502与风机组件70连通。加热件60设于风罩50内。具体地,风罩50形成了风路201其中一段的边界,气流在风罩50内沿进风口501至过渡口502的方向流动。通过进风口501朝向于过滤组件30的上端,而过渡口502与风机组件70连通,从而能利用风罩50适应过滤组件30的上端开口与风机组件70输入口之间的形状差异,将离开过滤组件30的上端开口的气流最大化地引导至风机组件7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风口501的形状对应于过滤组件30的上端开口的形状,过渡口502的形状对应于风机组件70输入口的形状。进一步地,外罩74形成了风路201另外一段的边界。
具体地,由于风罩50与槽体40之间间隔有过滤组件30,在加热件60设于风罩50内的情况下,加热件60与槽体40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从而能避免出现加热件60被液体浸没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至图6所示,风罩50沿进风口501至过渡口502的方向呈窄缩变化。具体地,为提高过滤加湿的效率,过滤组件30的滤网体32一般维持于周长较大的形态,因而滤网体32的上端开口的宽度或长度较大。而离心式的风机结构由于内部需要周向间隔,致使风机组件70输入口宽度相对较小。通过风罩50沿进风口501至过渡口502的方向呈窄缩变化,因而风罩50能适应滤网体32的上端开口与风机组件70输入口之间的大小差异,并将气流稳定地从滤网体32的上端开口引导至风机组件70输入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6所示,在使进风口501具有最大投影面积的投影面上,加热件60在投影面所对应的投影区域按面积至少30%重合于过渡口502的投影区域。具体地,由于气流相对集中地通过过渡口502,当加热件60靠近于过渡口502时,能有助于提高对气流的加热效率;并且加热件60在投影面所对应的投影区域按面积30%以上重合于过渡口502的投影区域,因而能进一步提高对气流的加热效率。而在垂直于投影面的方向上,加热件60与过渡口502之间保持间隔,能避免加热件60对气流造成过大的阻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使进风口501具有最大投影面积的投影面,该投影面平行于进风口501边缘的所在平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件60为电加热器件。具体地,加热件60为发热电阻丝、电加热陶瓷及电加半导体中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加热件60为PTC陶瓷元件,以有助于实现加热件60的恒温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6所示,加湿器100还包括设有若干通槽62的隔板61。隔板61设置于靠近进风口501的位置。加热件60设置于隔板61靠近过渡口502的一侧。具体地,由于隔板61设有若干通槽62,因而风路201中的气流能够通过隔板61。在隔板61靠近进风口501,且加热件60设置于隔板61靠近过渡口502的一侧的情况下,隔板61能限制用户手部进入隔板61与风罩50之间的空间,避免用户手部与温度较高的发热件接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过渡口502处于隔板61的上方,加热件60连接于隔板61的上侧,因而隔板61能够承载加热件6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6所示,加湿器100还包括卡座63,卡座63连接于隔板61靠近过渡口502的一侧。卡座63卡接于加热件60,以将加热件60固定于隔板61。具体地,通过将卡座63连接于隔板61靠近于过渡口502的一侧,能避免用户接触到加热件60。同时,利用卡座63卡接加热件60,能简化加热件60的装配,提高加湿器100的组装效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卡座63包括连接于隔板61的固定部631及连接于固定部631的卡耳部632,固定部631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卡耳部632。加热件60安装于相对的若干卡耳部632之间。卡耳部632远离于固定部631的一端呈钩状,加热件60进入到卡耳部632之间后,卡耳部632的该一端对加热件60进行限位。更具体地,固定部63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能够使卡耳部632相对隔板61固定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及图5所示,加湿器100还包括温度检测件80。温度检测件80相对加热件60设置于风路201的下游。具体地,通过利用温度检测件80在加热件60的下游对气流的温度进行检测,可确定气流在吸收加热件60的热量后的温度状况。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件80为热敏电阻、热电偶或其他温度检测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件80连接于风机支架72并靠近于机身20的出气口203。具体地,在气流通过风机组件70时,气流与离心叶轮71发生剧烈碰撞,同时气流的各部分经过了分散及重新汇聚的过程,使气流的温度更加均衡。在温度检测件80靠近于加湿器100的出气口203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温度检测件80检测到稳定且可参考的温度检测件8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件80安装于其中一个固定片722。具体地,温度检测件80的感应端朝向于风路201的上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湿器100还包括交互模块90。交互模块90电连接于温度检测件80,交互模块90用于输出反映温度检测件80的温度检测值的反馈信号。具体地,交互模块90的一输入端连接于温度检测件80,以接收温度检测件80的温度检测值。交互模块90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输出反馈信号,反馈信号的内容包含温度检测值。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反馈信号用于送达云端或其他数据存储终端,以对反馈信号进行记录及供用户访问查询。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反馈信号用于送达移动终端,供用户查看温度检测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交互模块90电连接于加热件60,交互模块9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调节指令而调节加热件60的发热功率。具体地,用户根据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可以通过加湿器100的按键或终端设备向交互模块90输入调节指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交互模块90根据调节指令中的需求温度与温度检测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调整加热件60的发热功率。
更具体地,当需求温度高于温度检测值时,则交互模块90调整加热件60的发热功率,使发热功率上升。当需求温度低于温度检测值时,则交互模块90调整加热件60的发热功率,使发热功率下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湿器,设有风路,所述风路用于连通所述加湿器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机身内,用于吹送所述风路内的气流;
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风路,用于对气流进行过滤和加湿;
槽体,设于所述机身内,所述槽体用于向所述过滤组件供液;
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风路,所述加热件沿气流方向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下游并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上游,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过滤后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罩,所述风罩设有相连通的进风口及过渡口;所述进风口朝向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上端,所述过渡口与所述风机组件连通;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风罩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沿所述进风口至所述过渡口的方向呈窄缩变化;在使所述进风口具有最大投影面积的投影面上,所述加热件在所述投影面所对应的投影区域按面积至少30%重合于所述过渡口的投影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过渡口的外罩;所述风罩与所述外罩的至少一个连接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沿所述过渡口的周向围绕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若干通槽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过渡口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过渡口的一侧的卡座;所述卡座卡接于所述加热件,以将所述加热件固定于所述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相对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风路的下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支架和连接于所述风机支架的风机主体,所述温度检测件连接于所述风机支架并靠近于所述加湿器的出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互模块;所述交互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温度检测件,所述交互模块用于输出反映所述温度检测件的温度检测值的反馈信号,和/或,所述交互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加热件,所述交互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调节指令而调节所述加热件的发热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风板,所述透风板可拆卸地覆盖于所述机身的至少两侧;所述透风板的内侧与所述过滤组件的滤网体间隔设置。
CN202322676839.4U 2023-09-28 2023-09-28 加湿器 Active CN221122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6839.4U CN221122436U (zh) 2023-09-28 2023-09-28 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6839.4U CN221122436U (zh) 2023-09-28 2023-09-28 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22436U true CN221122436U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68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76839.4U Active CN221122436U (zh) 2023-09-28 2023-09-28 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224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5134B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07449039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66971B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07300265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77671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74182B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87668B (zh) 一种风管机、空调器及加湿控制方法
CN221122436U (zh) 加湿器
CN210951861U (zh) 送风设备
CN107366969B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CN210688494U (zh)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514150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3040622U (zh) 一种室内取暖装置和集成吊顶
CN211119611U (zh) 多功能加湿电暖器
JP4832674B2 (ja) 気化式加湿機
CN107388380B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CN114060993B (zh) 加湿器
CN111351167A (zh) 冷暖风机
CN216048054U (zh) 新风加湿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N216769595U (zh) 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CN213514151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20269667U (zh) 一种加湿暖风机
JP2006057877A (ja) 加湿器、調湿器
CN210050938U (zh) 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CN216143895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