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3895U -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3895U
CN216143895U CN202121586559.9U CN202121586559U CN216143895U CN 216143895 U CN216143895 U CN 216143895U CN 202121586559 U CN202121586559 U CN 202121586559U CN 216143895 U CN216143895 U CN 216143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umidifying
airflow
air inle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865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衡
郝本华
张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865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3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3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3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以及加热装置,设置于风道内,且配置成选择性地处在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从而选择性地对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当加热装置处于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可以对风道内的流经加热装置的气流进行加热,提高了气流的温度。当加热装置不处于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风道内的气流不会流经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不会对气流产生任何阻力。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不但可以选择性地对气流进行加热,而且在不需要加热的普通送风过程中的风阻很小,送风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空调或其他空气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要求其使用环境为密闭空间。密闭空间的通风性不好,并且空调运行过程会带走空气中的水分,使室内空气非常干燥。并且,对于具有新风功能的空气处理装置来说,当室内温度较高、室外温度较低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引入的新风温度会明显影响室内温度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有技术在新风路径中设置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然而,加热装置通常是固定不同的,仅通过通电和断电实现是否加热;加湿装置的位置通常也是不可动的,仅通过是否运行实现是否加湿。然而,无论是加热装置还是加湿装置,都处于气流流动路径中,都具有一定大小的迎风面积,这多少都会对气流产生一定的阻力。当用户不需要加热和/或加湿功能时,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风阻,影响了送风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气流加热功能且送风效率较高的空气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加湿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空气处理装置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以及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配置成选择性地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从而选择性地对所述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配置成选择性地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从而选择性地对所述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加湿。
可选地,当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加湿装置均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在所述气流流动路径上,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加湿装置的上游。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的加热状态和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之外的非加热状态,所述加湿装置具有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的加湿状态和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之外的非加湿状态;且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加热装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加热状态和所述非加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加湿装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加湿装置在所述加湿状态和所述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邻近所述进风口的内侧;且
在所述加热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落入所述进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中;在所述非加热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全部处于所述进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
可选地,所述加湿装置邻近所述进风口的内侧;且
在所述加湿状态下,所述加湿装置在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落入所述进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中;在所述非加湿状态下,所述加湿装置在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全部处于所述进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
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补水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为所述加湿装置提供加湿用的水。
可选地,所述补水装置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具有位于其底部的进气口和排水口;
所述排水口敞开,以允许所述储水箱内的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地通过所述排水口流出;所述进气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口的高度,以在所述壳体底部的水位高于所述进气口时阻止气流进入所述储水箱从而阻止所述储水箱内的水向外流出。
可选地,所述加湿装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且至少部分所述加湿装置与所述壳体底部的水保持接触状态,以允许所述壳体底部的水在所述加湿装置的吸附力作用下分布于整个所述加湿装置。
可选地,所述加湿装置为具有吸水性能的加湿网布或加湿膜;且/或
所述加热装置为PTC电加热器。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处连接有新风管道,以通过所述新风管道向所述进风口引入室外新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
机壳,其上开设有用于向其内引入气流的引风口;以及
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引风口相连,以将流经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后的气流引入所述机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能够选择性地处于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也就是说,加热装置可以处于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也可以均不处于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当加热装置处于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可以对风道内的流经加热装置的气流进行加热,提高了气流的温度。当加热装置不处于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风道内的气流不会流经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不会对气流产生任何阻力。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不但可以选择性地对气流进行加热,而且在不需要加热的普通送风过程中的风阻很小,送风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选择性地处于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的加湿装置,以选择性地对气流进行加湿,并且在不需要加湿时不对气流产生任何阻力。当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均处在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加热装置位于加湿装置的上游。也就是说,先对气流进行加热,然后再对气流进行加湿。由此,加湿后的气流不会再经过加热装置,避免加湿后的气流吸收加热装置的热量后导致气流中的水分快速蒸发的问题,确保了气流的湿度,提高了空气处理装置的加湿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处于加热状态、加湿装置处于非加湿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处于非加热状态、加湿装置处于加湿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处于非加热状态、加湿装置处于非加湿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1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出风口12用于与室内连通。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进风口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进风口11可以与室内连通,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入壳体10内;该进风口11也可以与室外连通,用于将室外进风引入壳体10内。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进风口11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例如,进风口1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进风口11用于与室内连通,另一个进风口11用于与室外连通。两个进风口11可通过风门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从而选择性允许室内回风和/或室外新风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并经空气处理装置1处理后送出。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说的室内意指空气处理装置1所处的室内环境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说的室外意指室外环境空间。
壳体10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风道13。具体地,风道13内可设有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1朝向出风口12流动的风机20。
特别地,空气处理装置1还包括加热装置30。加热装置30设置于风道13内,且配置成选择性地处在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从而选择性地对风道13内的气流进行加热。也就是说,加热装置30可以处于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也可以不处于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当加热装置30处于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可以对风道13内的流经加热装置30的气流进行加热,提高了气流的温度。当加热装置30不处于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风道13内的气流不会流经加热装置30,加热装置30不会对气流产生任何阻力。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1不但可以选择性地对气流进行加热,而且在不需要加热的普通送风过程中的风阻很小,送风效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还包括加湿装置40。加湿装置40设置于风道13内,且配置成选择性地处在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从而选择性地对风道13内的气流进行加湿。也就是说,加热装置30和加湿装置40均可以处于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也可以均不处于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还可以其中一个处于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另一个不处于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当加湿装置40处于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可以对风道13内的流经加湿装置40的气流进行加湿,提高了气流的湿度。当加湿装置40不处于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风道13内的气流不会流经加湿装置40,加湿装置40不会对气流产生任何阻力。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1不但可以选择性地对气流进行加热和/或加湿,而且在不需要加热加湿的普通送风过程中的风阻很小,送风效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加热装置30和加湿装置40均处在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在气流流动路径上,加热装置30位于加湿装置40的上游。也就是说,先对气流进行加热,然后再对气流进行加湿。由此,加湿后的气流不会再经过加热装置30,避免加湿后的气流吸收加热装置30的热量后导致气流中的水分快速蒸发的问题,确保了气流的湿度,提高了空气处理装置1的加湿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具有处在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的加热状态和处在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之外的非加热状态,加湿装置40具有处在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的加湿状态和处在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之外的非加湿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处在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之外意指不处于风道13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处于加热状态、加湿装置处于加湿状态。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处于加热状态、加湿装置处于非加湿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处于非加热状态、加湿装置处于加湿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处于非加热状态、加湿装置处于非加湿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至图6中的虚线箭头表示气流的大致流向。参见图3至图6,在加热状态下,风道13内的气流流经加热装置30,加热装置30可以对气流进行加热;在非加热状态下,风道13内的气流不会流经加热装置30,加热装置30不会对气流进行加热,也不对气流产生阻力。在加湿状态下,风道13内的气流流经加湿装置40,加湿装置40可对气流进行加湿;在非加湿状态下,风道13内的气流不会流经加湿装置40,加湿装置40不会对气流进行加湿,也不会对气流产生阻力。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1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51和第二驱动机构52,第一驱动机构51与加热装置30相连,用于驱动加热装置30在加热状态和非加热状态之间切换。第二驱动机构52与加湿装置40相连,用于驱动加湿装置40在加湿状态和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也就是说,加热装置30和加湿装置40均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运动,从而切换状态。
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51可以为用于驱动加热装置30沿预设方向平动的驱动机构,也可以为用于驱动加热装置30绕预设转轴枢转的驱动机构。例如,在图2至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51可包括依次相连的电机、齿轮和齿条,齿条与加热装置30固定连接,从而带动加热装置30平动。
同样地,第二驱动机构52可以为用于驱动加湿装置40沿预设方向平动的驱动机构,也可以为用于驱动加湿装置40绕预设转轴枢转的驱动机构。例如,在图2至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52可包括依次相连的电机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加湿装置40相连,从而带动加湿装置4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30邻近进风口11的内侧。进风口11的过流面积较小,将加热装置30设在进风口11的内侧可以促使较多的气流流经加热装置30,从而均匀地提高气流的温度。
进一步地,在加热状态下,加热装置30在进风口11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落入进风口11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中;在非加热状态下,加热装置30在进风口11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全部处于进风口11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由此,在加热状态下,确保了经进风口11流入风道13的至少部分气流流经加热装置30,从而有效地提高气流的温度;在非加热状态下,确保了经进风口11进入风道13的全部气流都不会流过加热装置30,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加热装置30对气流产生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40邻近进风口11的内侧。进风口11的过流面积较小,将加湿装置40设在进风口11的内侧可以促使较多的气流流经加湿装置40,从而均匀地提高气流的湿度。
进一步地,在加湿状态下,加湿装置40在进风口11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落入进风口11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中;在非加湿状态下,加湿装置40在进风口11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全部处于进风口11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由此,在加湿状态下,确保了经进风口11流入风道13的至少部分气流流经加湿装置40,从而有效地提高气流的湿度;在非加湿状态下,确保了经进风口11进入风道13的全部气流都不会流过加湿装置40,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加湿装置40对气流产生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还包括补水装置,补水装置设置于壳体10内,用于为加湿装置40提供加湿用的水,以便于持续不断地对气流进行加湿。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水装置可以为设置于壳体10底部的储水箱60,储水箱60具有位于其底部的进气口和排水口。排水口敞开,以允许储水箱60内的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地通过排水口流出。进气口的高度高于排水口的高度,以在壳体10底部的水位高于进气口时阻止气流进入储水箱60从而阻止储水箱60内的水向外流出。也就是说,当壳体10底部的水位低于进气口时,进气口与大气连通,储水箱60内的水通过排水口流出,与此同时,气体经进气口进入储水箱60内,以平衡储水箱60内部的气压。当壳体10底部的水位高于进气口时,进气口被水封堵,外部气体不能够进入储水箱60内部,储水箱60内外产生压力差,在该压力差的作用下,储水箱60内的水不再通过排水口排出。如此循环,可以在壳体10底部形成水位基本不变的储水区,从而持续地为加湿装置40补充水。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补水装置还可以为能够为加湿装置40补水的其他类型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装置40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底部,且至少部分加湿装置40与壳体10底部的水保持接触状态,以允许壳体10底部的水在加湿装置40的吸附力作用下分布于整个加湿装置40。也就是说,加湿装置40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能够吸附壳体10底部的水,并保持。
具体地,加湿装置40可以为具有吸水性能的加湿网布或加湿膜,这类加湿装置40的分布面积较大,有利于对气流进行均匀的、有效的加湿。
具体地,加热装置30可以为PTC电加热器,这类加热器的受热面积较大,能够提供较大的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对气流进行有效的、均匀的加热,加热效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1处连接有新风管道70,以通过新风管道70向进风口11引入室外新风,并选择性地对新风加热和/或加湿后送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结构图。本申请的空调器100可包括机壳2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空气处理装置1。
具体地,机壳200上开设有用于向其内引入气流的引风口301。空气处理装置1的出风口12与引风口301相连,以将流经空气处理装置1后的气流引入机壳200内。由此,经空气处理装置1向机壳200内引入的气流是经过选择性加热后的气流,不会对室内空气的温度产生较大影响,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空调器100为柜式空调室内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也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前”、“后”、“顶”、“底”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空气处理装置1和空调器100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不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2)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以及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配置成选择性地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从而选择性地对所述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配置成选择性地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从而选择性地对所述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加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加湿装置均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时,在所述气流流动路径上,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加湿装置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的加热状态和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之外的非加热状态,所述加湿装置具有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中的加湿状态和处在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动路径之外的非加湿状态;且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加热装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加热状态和所述非加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加湿装置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加湿装置在所述加湿状态和所述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邻近所述进风口的内侧;且
在所述加热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落入所述进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中;在所述非加热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全部处于所述进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装置邻近所述进风口的内侧;且
在所述加湿状态下,所述加湿装置在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至少部分地落入所述进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中;在所述非加湿状态下,所述加湿装置在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全部处于所述进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水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为所述加湿装置提供加湿用的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水装置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具有位于其底部的进气口和排水口;
所述排水口敞开,以允许所述储水箱内的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地通过所述排水口流出;所述进气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口的高度,以在所述壳体底部的水位高于所述进气口时阻止气流进入所述储水箱从而阻止所述储水箱内的水向外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装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且至少部分所述加湿装置与所述壳体底部的水保持接触状态,以允许所述壳体底部的水在所述加湿装置的吸附力作用下分布于整个所述加湿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装置为具有吸水性能的加湿网布或加湿膜;且/或
所述加热装置为PTC电加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处连接有新风管道,以通过所述新风管道向所述进风口引入室外新风。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上开设有用于向其内引入气流的引风口;以及
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引风口相连,以将流经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后的气流引入所述机壳内。
CN202121586559.9U 2021-07-13 2021-07-13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143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6559.9U CN216143895U (zh) 2021-07-13 2021-07-13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6559.9U CN216143895U (zh) 2021-07-13 2021-07-13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3895U true CN216143895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1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86559.9U Active CN216143895U (zh) 2021-07-13 2021-07-13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38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6971B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1674460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748972A (zh)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3065681A1 (zh) 空调室内机
JP2004225945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CN216143895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JP2002089902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4001232A1 (zh)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CN217082836U (zh)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CN216080237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214841475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211119611U (zh) 多功能加湿电暖器
CN206160552U (zh) 一种移动式热水、除湿和冷气联供系统
JP5541040B2 (ja) 加湿温風機
CN211400064U (zh) 加湿装置、空调器
CN209769391U (zh) 一种加湿吹风机
KR20210090833A (ko) 공기조화장치
CN111351167A (zh) 冷暖风机
CN216868674U (zh)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CN21910323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10486805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95506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852358U (zh) 新风模块及具有该新风模块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924618U (zh) 一种对流式的加湿机
CN215892629U (zh) 一种加湿取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