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12794U - 一种线管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管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12794U
CN221112794U CN202322738322.3U CN202322738322U CN221112794U CN 221112794 U CN221112794 U CN 221112794U CN 202322738322 U CN202322738322 U CN 202322738322U CN 221112794 U CN221112794 U CN 221112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section
core rod
shrink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383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添华
郭伟
叶清海
褚绥红
杨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Liansu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Liansu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Liansu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Liansu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383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12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12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12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管道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包括顺次连接的模座、分流组件、口模组件,所述模座内设有第一流道,所述分流组件内设有若干分流流道,所述口模组件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芯棒,所述芯棒与空腔内壁之间构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分流流道、第二流道顺次相连通;所述芯棒的外壁设有抗粘着层。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在线管生产中容易粘模、烧模的问题,并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线管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管道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线管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挤出成型是塑料成型加工的基本成型方法之一,大部分热塑性塑料都能用此方法进行加工,它具有如下特点: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因而其产品都是连续的,且具有高生产效率。挤出成型过程为:将塑料加热、摩擦剪切,使之呈粘流水态,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之通过具有一定形状的口模而成截面与口模形状相仿的连续体,然后通过冷却,使其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得到所需要的制品。
PVC线管作为装修常用产品,在家装布线过程中应用颇为广泛,传统的PVC线管为白色,无法观察到线管里布线情况,会出现布线错乱或者空间利用不高问题,为让布线更加清晰可见,提高布线的可视性及空间使用率,进行了PVC线管模具技术的研发。
而现有的PVC线管模具由于PVC线管管材的配方与传统产品的不同,而且PVC线管对温度非常敏感,所以导致在使用模具生产PVC线管的过程中出现容易粘模,烧模等现象,导致透明线管产品废品率高,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管成型模具,以解决在线管生产中容易粘模、烧模的问题,并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包括顺次连接的模座、分流组件、口模组件,所述模座内设有第一流道,所述分流组件内设有若干分流流道,所述口模组件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芯棒,所述芯棒与空腔内壁之间构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分流流道、第二流道顺次相连通;所述芯棒的外壁设有抗粘着层。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线管成型模具,模座用于固定各个组件;分流组件用于使线管成型模具的型腔均匀填充,实现塑料平衡流动以及系统热量平衡;口模组件用于引导加热后的材料熔体收缩,防止扩张;口模组件与芯棒相互组合形成流通熔体材料的通道以及符合指定线管尺寸的出口;抗粘着层可有效减少粘模现象的出现。
优选地,所述芯棒包括收缩段芯棒和与所述收缩段芯棒相连接的平直段芯棒,所述抗粘着层设于所述平直段芯棒的外壁,所述收缩段芯棒的收缩角为5~15°。
优选地,所述抗粘着层为纳米陶瓷复合层。纳米陶瓷复合层利用陶瓷耐磨性、抗粘着性、自清理净化以及可进行高光洁表面处理特性,能够大幅度地减少产品粘膜现象的出现。
优选地,所述口模组件包括口模、口模压板、收缩套,所述口模通过口模压板与收缩套相连接,所述收缩套与分流组件相连接;位于所述收缩套与收缩段芯棒之间的第二流道为第一收缩段,位于所述口模与收缩段芯棒之间的第二流道为第二收缩段,位于所述口模与平直段芯棒之间的第二流道为第一平直段,所述第一收缩段、第二收缩段和第一平直段顺次相连通,所述第一收缩段还与分流流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度为所述口模的口模外径的1.3~1.6倍。
优选地,所述平直段芯棒长度为所述口模的口模外径的0.7~0.9倍。
优选地,所述分流组件内设置有第一气腔,所述芯棒内设有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第二气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气腔与所述第二气腔均与外界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依次相通的第三收缩段、第二平直段和分流段,所述分流段与所述分流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收缩段与外界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流组件的分流端上设有类圆锥结构,所述类圆锥结构伸入所述分流段,所述类圆锥结构的圆锥角为15~30°。
优选地,一种线管成型模具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模座、分流组件以及口模组件的外侧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线管成型模具,模座用于固定各个组件;分流组件用于使线管成型模具的型腔均匀填充,实现塑料平衡流动以及系统热量平衡;口模组件用于引导加热后的材料熔体收缩,防止扩张;口模组件与芯棒相互组合形成流通熔体材料的通道以及符合指定线管尺寸的出口;抗粘着层可有效减少粘模现象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管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管成型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流道;11、第三收缩段;12、第二平直段;13、分流段;2、第二流道;21、第一收缩段;22、第二收缩段;23、第一平直段;3、模座;4、分流组件;41、分流流道;42、类圆锥结构;43、第一气腔;5、口模组件;51、口模;52、口模压板;53、收缩套;6、芯棒;61、收缩段芯棒;62、平直段芯棒;63、第二气腔;7、抗粘着层;8、加热装置;a、分流段的分流角;b、类圆锥结构的圆锥角;c、收缩角;D、口模外径;L1、第一平直段的长度;L2、平直段芯棒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管成型模具的第一实施例,包括顺次连接的模座3、分流组件4、口模组件5,模座3内设有第一流道1,分流组件4内设有若干分流流道41,口模组件5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芯棒6,芯棒6与空腔内壁之间构成第二流道2;第一流道1、分流流道41、第二流道2顺次相连通;芯棒6的外壁设有抗粘着层7。
在本实施例中,模座3用于固定各个组件,通常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分流组件4用于使线管成型模具的型腔均匀填充,实现塑料平衡流动以及系统热量平衡;口模组件5用于引导加热后的材料熔体收缩,防止扩张;口模组件5与芯棒6相互组合形成流通熔体材料的通道以及符合指定线管尺寸的出口;抗粘着层7可有效减少粘模现象的出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芯棒6包括收缩段芯棒61和与收缩段芯棒61相连接的平直段芯棒62,抗粘着层7设于平直段芯棒62的外壁,收缩段芯棒61的收缩角c为5~15°。
作为优选,抗粘着层7为纳米陶瓷复合层。纳米陶瓷复合层利用陶瓷的耐磨性、抗粘着性、自清理净化及可进行高光洁表面处理的特性,大幅度降低平直段芯棒62处发生粘模现象的发生率,从而减少粘模烧料、挤出速度慢的现象出现,实现高质高效的线管产品的生产。纳米陶瓷复合层的设置能够大幅降低熔体粘膜烧料问题,同时提升挤出芯棒的耐用性,保证生产过程中稳定性及降低其生产废品率。
如图1和图3所示,口模组件5包括口模51、口模压板52、收缩套53,口模51通过口模压板52与收缩套53相连接,收缩套53与分流组件4相连接;位于收缩套53与收缩段芯棒61之间的第二流道2为第一收缩段21,位于口模51与收缩段芯棒61之间的第二流道2为第二收缩段22,位于口模51与平直段芯棒62之间的第二流道2为第一平直段23,第一收缩段21、第二收缩段22和第一平直段23顺次相连通,第一收缩段21还与分流流道41相连通。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第一平直段的长度L1为口模51的口模外径D的1.3~1.6倍,平直段芯棒的长度L2为口模51的口模外径D的0.7~0.9倍。第一平直段的长度L1与平直段芯棒的长度L2的设置可实现高速低摩擦挤出与低阻压设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分流组件4内设置有第一气腔43,芯棒6内设有第二气腔63;第一气腔43和第二气腔63相连通,且第一气腔43与第二气腔63均与外界相连通。第一气腔43与第二气腔63的设置用于吹气成型,即利用气体质量流量计对料胚的内腔进行定量吹气,保证线管的大小圆度及形状。
如图1所示,第一流道1包括依次相通的第三收缩段11、第二平直段12和分流段13,分流段13与分流流道41相连通,第三收缩段11作为入料端与外界相连通。
如图1和3所示,分流组件4的分流端上设有类圆锥结构42,类圆锥结构42的锥形顶结构为圆角锥形顶结构,圆角锥形顶结构的设置能够减少熔融状态物料在流通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类圆锥结构42伸入分流段13,圆角锥形顶结构的圆锥角b为15~30°。作为优选,分流段13的分流角a为15~45°,且分流角a大于圆锥角b。分流段13的形状为与类圆锥结构42相匹配的形状,便于熔融状态物料的均匀流通以及保证熔融状态物料的流速稳定,通过分流角a和圆锥角b以及收缩角c的小角度流道由大到小的流畅型变化,引导熔体分流后消除合流线痕迹,进一步避免熔体形成局部的高温,再加上线管成型模具的短流程、低阻力的设计,从而满足了线管材料的高速挤出生产。
如图1所示,一种线管成型模具还包括加热装置8,加热装置8与模座3、分流组件4以及口模组件5的外侧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8可以为电阻加热、红外线加热等,需要说明的是,电阻加热、红外线加热等均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线管成型模具,由于材料的热敏感性及粘度系数较大,为实现高速挤出,熔体在线管成型模具内部停留时间及压力需要优化设计。作为优选,线管成型模具设计时其流道行程约等于10D,即第一流道1、分流流道41以及第二流道2的长度需约等于10D,能够实现线管成型模具的整体行程及型腔均匀的小体积化设计,可让熔体快速通过线管成型模具,减少熔体在线管成型模具内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此外,在保证熔体塑化完成的前提下,第一流道1、分流流道41以及第二流道2的短流程设计使得熔体在线管成型模具内部停留时间很短,可以保证熔体快速的通过线管成型模具内部,结合挤出机的熔体快速挤出,从而实现线管成型模具高速挤出,其挤出速度可大幅度提升。
同时,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管成型模具的压缩比也控制在20至25以内,即若干分流流道41的总横截面积与口模51和平直段芯棒62的间隙面积之间的比值在20至25之间。压缩比过大会增加线管成型模具的运行阻力,而过小不能满足熔体塑化要求,而适当的运行阻力既可以防止熔体因产生温度过高而产生粘膜烧模的问题,又可满足熔体塑化的需求。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模座(3)、分流组件(4)、口模组件(5),所述模座(3)内设有第一流道(1),所述分流组件(4)内设有若干分流流道(41),所述口模组件(5)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芯棒(6),所述芯棒(6)与空腔内壁之间构成第二流道(2);所述第一流道(1)、分流流道(41)、第二流道(2)顺次相连通;所述芯棒(6)的外壁设有抗粘着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6)包括收缩段芯棒(61)和与所述收缩段芯棒(61)相连接的平直段芯棒(62),所述抗粘着层(7)设于所述平直段芯棒(62)的外壁,所述收缩段芯棒(61)的收缩角为5~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粘着层(7)为纳米陶瓷复合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模组件(5)包括口模(51)、口模压板(52)、收缩套(53),所述口模(51)通过口模压板(52)与收缩套(53)相连接,所述收缩套(53)与分流组件(4)相连接;
位于所述收缩套(53)与收缩段芯棒(61)之间的第二流道(2)为第一收缩段(21),位于所述口模(51)与收缩段芯棒(61)之间的第二流道(2)为第二收缩段(22),位于所述口模(51)与平直段芯棒(62)之间的第二流道(2)为第一平直段(23),所述第一收缩段(21)、第二收缩段(22)和第一平直段(23)顺次相连通,所述第一收缩段(21)还与分流流道(4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23)的长度为所述口模(51)的口模外径的1.3~1.6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芯棒(62)长度为所述口模(51)的口模外径的0.7~0.9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4)内设置有第一气腔(43),所述芯棒(6)内设有第二气腔(63);所述第一气腔(43)和所述第二气腔(63)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气腔(43)与所述第二气腔(63)均与外界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包括依次相通的第三收缩段(11)、第二平直段(12)和分流段(13),所述分流段(13)与所述分流流道(41)相连通,所述第三收缩段(11)作为入料端与外界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4)的分流端上设有类圆锥结构(42),所述类圆锥结构(42)伸入所述分流段(13),所述类圆锥结构(42)的圆锥角为15~3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线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8),所述加热装置(8)与所述模座(3)、分流组件(4)以及口模组件(5)的外侧相连接。
CN202322738322.3U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线管成型模具 Active CN221112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8322.3U CN221112794U (zh)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线管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38322.3U CN221112794U (zh)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线管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12794U true CN221112794U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42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38322.3U Active CN221112794U (zh) 2023-10-11 2023-10-11 一种线管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12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1401A (zh) 一种管材挤出机模具
CN102922723A (zh) 一种成型管分流模具
CN201120715Y (zh) 耐高温高分子棒材用挤出设备
CN114633454A (zh) 一种peek管材生产用挤出机头及peek管材生产工艺
CN221112794U (zh) 一种线管成型模具
CN211467389U (zh) 一种用于塑料挤出机的带有偏转分流孔的挤出模具
CN211542302U (zh) 一种用于塑料挤出机的带有冷却套筒的挤出模具
CN219543975U (zh) 一种三腔管挤出成型装置
CN102765178B (zh) 复合塑管成型模
CN209699814U (zh) 单模头多条生物填料型材挤出模具
CN111055468A (zh) 一种用于塑料挤出机的带有偏转分流孔的挤出模具
CN202934797U (zh) 一种成型管分流模具
CN2336949Y (zh) 塑料三层共挤管机头
CN218053884U (zh) 一种双色管的成型模具
CN202037849U (zh) 新型abs管材专用模具
CN213108123U (zh) 一种管材挤出机的单层双管模头
CN209832562U (zh) 一种组合式pe管材真空定径箱和真空定径挤出系统
CN212472330U (zh) 一种应用于挤出模具的流道系统
CN204658901U (zh) 一种塑料挤出模具
CN211763355U (zh) 一种塑胶管材生产用挤塑模芯
CN107685435A (zh) 一种塑料管材的成型工艺及模具
CN207190230U (zh) 一种pvc线管模具
CN206718514U (zh) 弧形塑料型材的成型设备
CN206201437U (zh) 一种双层复合pp‑r管材模具
CN211917653U (zh) 一种滴灌带生产用挤出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