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10559U - 管件治具及管件弹片组装机 - Google Patents

管件治具及管件弹片组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10559U
CN221110559U CN202322644757.1U CN202322644757U CN221110559U CN 221110559 U CN221110559 U CN 221110559U CN 202322644757 U CN202322644757 U CN 202322644757U CN 221110559 U CN221110559 U CN 221110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tting
pipe
station
driving devic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47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从武
梁艳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Kangr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Kangr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Kangr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Kangru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10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10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件治具,包括本体、至少一组承载装置和至少一组防转装置。每组承载装置包括两个活动安装于本体的滚轮,两个滚轮沿横向方向并排布置,两个滚轮的轴线均沿纵向方向布置,两个滚轮的外周壁配合限定出用于承载管件的承载位。防转装置设置于本体,且防转装置具有抵接部,当管件放置于承载位,抵接部能够抵接于管件并且能够阻止管件转动。由此,若因设备运行不稳定等因素导致滚轮和管件具有相对转动的趋势,管件外壁与抵接部之间将会产生能够阻碍管件转动的摩擦力,由此能够减小管件在角度调节后发生转动的风险,便于后续管件与弹片组装。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备上述管件治具的管件弹片组装机。

Description

管件治具及管件弹片组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件治具及管件弹片组装机。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多根管件之间的拆装或伸缩,通常会在中空的管件内部设置带有弹珠的V形弹片,管件的周壁开设有供弹珠突出的定位孔。使用时可以将弹珠压入管件内部,从而实现多根管件之间的拆装或伸缩。
现有的管件弹片组装机通常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和组装机构以及用于承载管件的治具,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转动管件以对管件上定位孔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便于弹片的组装,组装机构用于将弹片推入管件内部并使得弹片的弹珠从管件定位孔弹出。其中,治具上设置有承载装置,承载装置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滚轮,两个滚轮的外周壁配合限定出用于放置管件的承载位,当角度调节机构驱动管件旋转时,滚轮能够跟随管件转动使得管件的角度调节更加方便,然而,虽然滚轮的设置能够便于管件的角度调节,但滚轮也容易因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转动,因此在将调整好角度的管件输送至组装机构以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容易因输送机构运行不平稳等因素导致滚轮出现转动,进而容易导致管件的定位孔位置出现偏转,由此可见,上述结构的治具并不能够很好的对管件进行定位以将管件维持在角度调节后的状态,进而容易影响后续管件弹片组装过程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件治具,能够对管件进行定位,减少管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转动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备上述管件治具的管件弹片组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治具,包括:本体;至少一组承载装置,每组所述承载装置包括两个活动安装于所述本体的滚轮,两个所述滚轮沿横向方向并排布置,两个所述滚轮的轴线均沿纵向方向布置,两个所述滚轮的外周壁配合限定出用于承载管件的承载位;至少一组防转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防转装置具有抵接部,当管件放置于所述承载位,所述抵接部能够抵接于管件并且能够阻止管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治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防转装置,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治具应用于管件弹片组装机时,将管件置于承载装置的承载位上,管件能够与防转装置的抵接部相抵接,当管件上的定位孔旋转至设定位置后,由于防转装置的抵接部抵接于管件,若因设备运行不稳定等因素导致滚轮和管件具有相对转动的趋势,管件外壁与抵接部之间将会产生能够阻碍管件转动的摩擦力,由此能够减小管件在角度调节后发生转动的风险,减少管件上定位孔的位置偏转,便于后续管件与弹片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转装置为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弹性件,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上部并突出于所述承载位的底壁,当管件放置于所述承载位,所述抵接部能够抵接于管件并在管件的重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本体向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安装有安装台,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片,所述弹性片沿横向方向布置并且两端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台,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弹性片的两端之间并悬空布置于所述安装台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台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抵接部相对应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台开设有两个沿横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安装孔,至少一组所述承载装置的两个所述滚轮一一对应地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承载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组,所有的所述承载装置沿纵向方向间隔布置,还包括至少一组设于所述本体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具有能够吸附管件的第一吸附部,当管件置于所述承载位时,所述第一吸附部位于管件的下方并与管件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管件弹片组装机,包括:机架,设有沿横向方向并排布置的角度调节工位和组装工位;角度调节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角度调节工位的一侧;组装机构,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组装工位的一侧;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管件治具,所述本体活动安装于所述机架并且传动连接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本体从所述角度调节工位移动至所述组装工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弹片组装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管件治具,当需要对管件和弹片进行组装时,将管件置于角度调节机构处的治具的承载位上,先通过角度调节机构驱动管件旋转,当角度调节机构对管件施加的驱动力大于管件与防转装置的抵接部之间的摩擦力时,角度调节机构能够驱动管件旋转以将管件的定位孔转动至设定位置。而后通过输送机构将治具从角度调节工位输送至组装工位,通过组装机构将弹片安装于管件的管孔内,并使得弹片的弹珠从管件的定位孔弹出。由于治具设置有防转装置,防转装置具有能够与管件相抵接并阻止管件转动的抵接部,在管件的定位孔转定至设定位置之后,若因设备运行不稳定而导致滚轮或管件出现相对转动的趋势,管件与抵接部之间会产生能够阻止管件转动的摩擦力,由此能够减小管件在角度调节后发生转动的风险,减少管件上定位孔的位置偏转,便于后续管件与弹片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的旋转驱动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位于所述角度调节工位的上方且用于对管件的定位孔进行定位,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滚筒,活动安装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角度调节工位的上方,所述滚筒的轴线沿纵向方向布置;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滚筒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滚筒相对所述机架沿上下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角度调节工位;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滚筒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滚筒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座,活动安装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角度调节工位的上方;定位针,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定位针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定位针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安装座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安装座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组装机构包括顶推装置和下压装置;所述顶推装置设于所述组装工位的一侧,所述顶推装置具有朝向所述组装工位的顶推部,所述顶推部能够承载弹片并且能够伸入管件的管孔内部,所述顶推装置还具有与所述顶推部传动连接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顶推部相对所述机架沿纵向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组装工位;所述下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组装工位上方的下压件以及与所述下压件传动连接的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下压件沿上下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组装工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弹片组装机所适用的管件弹片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管件弹片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治具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治具处于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管件治具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管件治具的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弹片组装机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管件弹片组装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推装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推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本体100、滚轮110、承载位120、防转装置130、抵接部131、安装台140、凹槽141、安装孔142、吸附装置150、安装槽151;
机架200、角度调节机构210、滚筒211、安装座212、定位针213、组装机构220、顶推装置221、顶推部222、第四驱动装置223、输送机构230;
管件300、定位孔301、管孔302、弹片310、第一弹性部311、第二弹性部312、折弯部313、弹珠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为了方便多根管件300之间的拆装或伸缩,通常会在管件300的管孔302内部设置带有弹珠320的V形弹片310,弹片310包括第一弹性部311和第二弹性部312,第一弹性部311与第二弹性部312之间通过折弯部313相连,弹珠320位于第一弹性部311上。管件300的周壁开设有供弹珠320突出的定位孔301。使用时可以将弹珠320压入管件300的管孔302内部,从而实现多根管件300之间的拆装或伸缩。
参照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管件治具,该管件治具包括本体100、五组承载装置和五组防转装置130。每组承载装置包括两个活动安装于本体100的滚轮110,两个滚轮110沿横向方向并排布置,两个滚轮110的轴线均沿纵向方向布置,纵向方向与横向方向相互垂直,两个滚轮110的外周壁配合限定出用于承载管件300的承载位120。防转装置130设置于本体100,且防转装置130具有抵接部131,当管件300放置于承载位120,抵接部131能够抵接于管件300并且能够阻止管件300转动。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防转装置130,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件治具应用于管件弹片组装机时,将管件300置于承载装置的承载位120上,承载装置的两个滚轮110的外周壁均与管件300的外周壁接触,且管件300能够与防转装置130的抵接部131相抵接,先驱动管件300转动以将定位孔301旋转至设定位置,在该过程中,滚轮110能够跟随管件300同步转动,当管件300上的定位孔301旋转至设定位置后,停止驱动管件300转动,由于防转装置130的抵接部131抵接于管件300,若因设备运行不稳定等因素导致滚轮110和管件300具有相对转动的趋势,管件300外壁与抵接部131之间将会产生能够阻碍管件300转动的摩擦力,由此能够减小管件300在角度调节后发生转动的风险,减少管件300上定位孔301的位置偏转,便于后续管件300与弹片310组装。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承载装置的数量为五组,仅仅只是对于图3至图6的一个示例性说明,承载装置的数量除了可以为五组,也可以为一组、两组、三组、四组、六组或者更多组,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防转装置130的数量为五组,仅仅只是对于图3至图6的一个示例性说明,防转装置130的数量除了可以为五组,也可以为一组、两组、三组、四组、六组或者更多组,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此外,防转装置130的数量与承载装置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对此本实用新型也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防转装置130为设置于本体100的弹性件,抵接部131位于弹性件的上部并突出于承载位120的底壁,当管件300放置于承载位120,抵接部131能够抵接于管件300并在管件300的重力作用下相对本体100向下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将防转装置130设置为弹性件,且弹性件的抵接部131突出于承载位120的底壁,使得在将管件300置于承载位120上时,管件300先与弹性件的抵接部131相接触,并向下挤压弹性件,从而使得抵接部131能够始终与管件300相接触,进而能够更好的起到防止管件300发生转动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防转装置130除了可以为弹性件,防转装置130也可以是设置于本体100的一个抵接凸台,使得管件300置于承载位120时,能够与抵接凸台相接触,由此同样可以起到防止管件300转动的作用。
参照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0安装有安装台140,弹性件为弹性片,弹性片沿横向方向布置并且两端均安装于安装台140,抵接部131位于弹性片的两端之间并悬空布置于安装台140的上方。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将弹性件设置为弹性片,在将管件300置于承载位120上时,管件300先与悬空布置于安装台140上方的抵接部131接触,并推动抵接部131向下移动,弹性片能够在管件300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得弹性片位于抵接部131两侧的部分相对抵接部131向上凸起,形成位于管件300下侧的槽结构,该结构不仅能够防止管件300转动,同时还能够对管件300进行限位,避免管件300从承载位120脱离。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弹性片的两端均安装于安装台140,具体地,弹性片的两端可以通过螺钉紧固件、螺栓紧固件等结构安装于安装台140,或者弹性片也可以通过卡接或者焊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安装于安装台140。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除了可以是弹性片,也可以是弹簧,弹簧的下端安装于安装台140,弹簧的上端则设置有抵接部131,对于弹性件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台140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抵接部131相对应的凹槽141。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于抵接部131相对应的凹槽141,当管件300置于承载位120时,管件300能够将抵接部131下压至安装台140的凹槽141内,即使得弹性片在管件300重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形成的槽结构位于凹槽141内,从而有利于在防止管件300转动的同时,还能够对管件300进行限位,避免管件300从承载位120脱离。
参照图3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台140开设有两个沿横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安装孔142,至少一组承载装置的两个滚轮110一一对应地转动安装于两个安装孔142。
在上述结构中,承载组件的两个滚轮110与弹性片均安装于安装台140上,由此使得管件治具的结构更加简单,方便治具的生产制造。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3和图6,安装台140的数量为五个,每个安装台140均安装有两个滚轮110和一个弹性片。当然,这仅仅只是对于图2至图6的一个示例性说明,安装台140的数量除了可以为五个,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六个或者更多个,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此外,安装台140上除了可以同时安装两个滚轮110和一个弹性片,安装台140上也可以仅安装两个滚轮110或仅安装一个弹性片,对此本实用新型也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3和图4,承载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组,所有的承载装置沿纵向方向间隔布置,还包括两组设置于本体100的吸附装置150,吸附装置150具有能够吸附管件300的第一吸附部,当管件300置于承载位120时,第一吸附部位于管件300的下方并与管件300之间具有间隙。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吸附装置150,吸附装置150具有能够吸附管件300的第一吸附部,由此能够给管件300提供一个向下的吸附力,进一步避免管件300发生转动。此外,当管件300置于承载位120时,第一吸附部位于管件300的下方并与管件300之间具有间隙。由此能够避免第一吸附部与管件300直接接触而导致吸附力太大,影响角度调节机构210对管件300的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吸附装置150的数量为两组,仅仅只是对于图3和图4的一个示例性说明,吸附装置150的数量除了可以为两组,也可以为一组、三组或者更多组,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吸附部具体可以采用磁吸结构,或者第一吸附部也可以采用真空吸附结构,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7至图10,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管件弹片组装机,该管件弹片组装机包括机架200、角度调节机构210、组装机构220以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管件治具。其中,机架200设有沿横向方向并排布置的角度调节工位和组装工位。角度调节机构210设于机架200并位于角度调节工位的一侧。组装机构220设于机架200并位于组装工位的一侧。管件治具的本体100活动安装于机架200并且传动连接有输送机构230,输送机构230能够驱动本体100从角度调节工位移动至组装工位。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管件治具,当需要对管件300和弹片310进行组装时,将管件300置于角度调节机构210处的治具的承载位120上,先通过角度调节机构210驱动管件300旋转,当角度调节机构210对管件300施加的驱动力大于管件300与防转装置130的抵接部131之间的摩擦力时,角度调节机构210能够驱动管件300旋转以将管件300的定位孔301转动至设定位置。而后通过输送机构230将治具从角度调节工位输送至组装工位,通过组装机构220将弹片310安装于管件300的管孔302内,并使得弹片310的弹珠320从管件300的定位孔301弹出。由于治具设置有防转装置130,防转装置130具有能够与管件300相抵接并阻止管件300转动的抵接部131,在管件300的定位孔301转定至设定位置之后,若因设备运行不稳定而导致滚轮110或管件300出现相对转动的趋势,管件300与抵接部131之间会产生能够阻止管件300转动的摩擦力,由此能够减小管件300在角度调节后发生转动的风险,减少管件300上定位孔301的位置偏转,便于后续管件300与弹片310组装。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7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机构230传动连接有多个管件治具,各个管件治具的位置与各个工位的位置相对应,由此使得角度调节工位、组装工位二者可以同时工作,提高了管件弹片组装机的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输送机构230可以采用传动带结构,传动带结构可以将角度调节工位上的管件治具输送至组装工位,并将组装工位上的管件治具输送回到角度调节工位,由此循环往复。除此之外,输送机构230也可采用推动机构,即通过推动结构将角度调节工位上的管件治具推动至组装工位,并将组装工位上的管件治具输送回到角度调节工位,当然,除此之外,输送机构230也可以采用机械手、夹爪等等,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210包括设于机架200的旋转驱动装置和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位于角度调节工位的上方且用于对管件300的定位孔301进行定位,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滚筒211、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滚筒211活动安装于机架200并位于角度调节工位的上方,滚筒211的轴线沿纵向方向布置。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机架200并与滚筒211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滚筒211相对机架200沿上下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角度调节工位。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机架200并与滚筒211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滚筒211转动。
在上述结构中,当需要对角度调节工位上的管件300进行角度调节时,先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滚筒211相对机架200向下移动至抵接于管件300,而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滚筒211转动,从而带动管件300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装置具体可以选用气缸、液压缸或者电动推杆等直线驱动装置,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第二驱动装置具体可以选用旋转气缸、旋转液压缸或者电机等旋转驱动装置,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驱动装置除了可以采用滚筒211的结构,第二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夹爪结构夹紧管件300并转动夹爪以带动管件300转动的结构。对于第二驱动装置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座212、定位针213以及第三驱动装置。其中,安装座212活动安装于机架200并位于角度调节工位的上方,定位针213活动安装于安装座212,定位针213与安装座212之间设有弹性件,定位针213能够相对安装座212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机架200并与安装座212传动连接,第三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安装座212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当需要对管件300进行角度调节时,将管件300置于角度调节工位的治具上,通过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安装座212和定位针213向下移动至定位针213抵压于管件300并使得弹性件处于收缩状态,而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管件300转动,当管件300转动至定位孔301朝向上方时,弹性件会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推动定位针213插入管件300的定位孔301内,从而阻止管件300继续转动,此时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工作,通过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安装座212和定位针213向上移动远离管件300,由此便完成了管件300的角度调节过程,使得管件300的定位孔301朝向上方。通过在治具上设置防转装置130,在后续将调节好的管件300输送至组装工位的过程中,防转装置130的抵接部131与管件300相抵接并且能够阻止管件300和滚轮110因设备运行不稳定而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管件300维持在定位孔301朝向上方的状态,进而能够便于后续管件300与弹片310的组装。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具体可以采用压缩弹簧,当然,除此之外,弹性件也可以采用橡胶制件、硅胶制件等具有弹性的结构,对于弹性件的具体类型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驱动机构具体可以选用气缸、液压缸或者电动推杆等直线驱动机构,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装置除了可以采用上述的定位针213结构,定位装置也可以采用测距传感器,例如红外线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等等。具体的,将测距传感器安装于角度调节工位的上方,测距传感器能够检测其与角度调节工位上管件300外周壁上端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增加到预设值时,即表示管件300转动至定位孔301朝向上方,此时便可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停止工作。当然,定位装置除了可以采用定位针213结构或者测距传感器,还可以采用其他定位结构,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机构220包括顶推装置221和下压装置,顶推装置221设于组装工位的一侧,顶推装置221具有朝向组装工位的顶推部222,顶推部222能够承载弹片310并且能够伸入管件300的管孔302内部,顶推装置221还具有与顶推部222传动连接的第四驱动装置223,第四驱动装置223能够驱动顶推部222相对机架200沿纵向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组装工位;下压装置包括设于机架200并位于组装工位上方的下压件以及与下压件传动连接的第五驱动装置,第五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下压件沿上下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组装工位。
在上述结构中,当调节好角度的管件300被输送至组装工位时,将弹片310置于顶推装置221的顶推部222,并使得弹片310的第一弹性部311位于第二弹性部312的上方,弹珠320朝向弹片310的上方布置,通过第四驱动装置223驱动顶推部222并带动弹片310向前移动靠近组装工位,当弹片310部分插入管件300的管孔302时,弹片310的折弯部313卡入管件300的管孔302内,而弹珠320则位于管件300的管孔302外部,此时通过下压装置,利用第五驱动装置驱动下压件向下移动抵接于弹片310或弹珠320以使得弹片310压缩,第一弹性部311与第二弹性部312相互靠近,进而使得顶推部222能够继续推动弹片310完全插入管件300的管孔302内,当弹片310移动至弹珠320与管件300的定位孔301相对应时,弹珠320能够在弹片310的弹力作用下自动从定位孔301弹出,由此便可完成管件300与弹片310之间的组装。
可以理解的是,当调节好角度的管件300被输送至组装工位时,除了可以直接将弹片310置于顶推装置221的顶推部222,也可以将弹片310置于顶推部222靠近组装工位的一侧,并使得弹片310的第一弹性部311位于第二弹性部312的上方,弹珠320朝向弹片310的上方布置。此时,通过第四驱动装置223驱动顶推部222向前移动至抵接于弹片310,使得弹片310卡在顶推部222靠近组装工位的一端,第四驱动装置223能够继续驱动顶推部222向前移动,从而能够带动弹片310向前移动靠近组装工位,当弹片310部分插入管件300的管孔302时,弹片310的折弯部313卡入管件300的管孔302内,而弹珠320则位于管件300的管孔302外部,此时通过下压装置,利用第五驱动装置驱动下压件向下移动抵接于弹片310或弹珠320以使得弹片310压缩,第一弹性部311与第二弹性部312相互靠近,进而使得顶推部222能够继续推动弹片310完全插入管件300的管孔302内,当弹片310移动至弹珠320与管件300的定位孔301相对应时,弹珠320能够在弹片310的弹力作用下自动从定位孔301弹出,由此便可完成管件300与弹片310之间的组装。
可以理解的是,第四驱动装置223具体可以选用气缸、液压缸或者直线推杆等等,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更稳定地将弹片310推入管件300的管孔302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推部222靠近组装工位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吸附弹片310的第二吸附部,由此能够避免弹片310在移动过程中出现移位或者从顶推部222掉落,进一步增加了弹片310插装时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顶推部222靠近组装工位的一端可以设置为与弹片310形状相匹配的V形,并将第二吸附部设置在顶推件的端部,由此能够对弹片310的折弯部313进行吸附。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吸附部具体可以采用磁吸结构或者真空吸附结构,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管件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0);
至少一组承载装置,每组所述承载装置包括两个活动安装于所述本体(100)的滚轮(110),两个所述滚轮(110)沿横向方向并排布置,两个所述滚轮(110)的轴线均沿纵向方向布置,两个所述滚轮(110)的外周壁配合限定出用于承载管件(300)的承载位(120);
至少一组防转装置(130),设置于所述本体(100),所述防转装置(130)具有抵接部(131),当管件(300)放置于所述承载位(120),所述抵接部(131)能够抵接于管件(300)并且能够阻止管件(30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装置(130)为设置于所述本体(100)的弹性件,所述抵接部(131)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上部并突出于所述承载位(120)的底壁,当管件(300)放置于所述承载位(120),所述抵接部(131)能够抵接于管件(300)并在管件(300)的重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本体(100)向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0)安装有安装台(140),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片,所述弹性片沿横向方向布置并且两端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台(140),所述抵接部(131)位于所述弹性片的两端之间并悬空布置于所述安装台(140)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140)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抵接部(131)相对应的凹槽(14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140)开设有两个沿横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安装孔(142),至少一组所述承载装置的两个所述滚轮(110)一一对应地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孔(1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组,所有的所述承载装置沿纵向方向间隔布置,
还包括至少一组设于所述本体(100)的吸附装置(150),所述吸附装置(150)具有能够吸附管件(300)的第一吸附部,当管件(300)置于所述承载位(120)时,所述第一吸附部位于管件(300)的下方并与管件(300)之间具有间隙。
7.管件弹片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200),设有沿横向方向并排布置的角度调节工位和组装工位;
角度调节机构(210),设于所述机架(200)并位于所述角度调节工位的一侧;
组装机构(220),设于所述机架(200)并位于所述组装工位的一侧;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管件治具,所述本体(100)活动安装于所述机架(200)并且传动连接有输送机构(230),所述输送机构(230)能够驱动所述本体(100)从所述角度调节工位移动至所述组装工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件弹片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1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200)的旋转驱动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位于所述角度调节工位的上方且用于对管件(300)的定位孔(301)进行定位,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
滚筒(211),活动安装于所述机架(200)并位于所述角度调节工位的上方,所述滚筒(211)的轴线沿纵向方向布置;
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架(200)并与所述滚筒(21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滚筒(211)相对所述机架(200)沿上下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角度调节工位;
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架(200)并与所述滚筒(21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滚筒(211)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件弹片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安装座(212),活动安装于所述机架(200)并位于所述角度调节工位的上方;
定位针(213),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212),所述定位针(213)与所述安装座(212)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定位针(213)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212)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
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架(200)并与所述安装座(212)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安装座(212)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件弹片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机构(220)包括顶推装置(221)和下压装置;
所述顶推装置(221)设于所述组装工位的一侧,所述顶推装置(221)具有朝向所述组装工位的顶推部(222),所述顶推部(222)能够承载弹片(310)并且能够伸入管件(300)的管孔(302)内部,所述顶推装置(221)还具有与所述顶推部(222)传动连接的第四驱动装置(223),所述第四驱动装置(223)能够驱动所述顶推部(222)相对所述机架(200)沿纵向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组装工位;
所述下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机架(200)并位于所述组装工位上方的下压件以及与所述下压件传动连接的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下压件沿上下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组装工位。
CN202322644757.1U 2023-09-27 管件治具及管件弹片组装机 Active CN221110559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10559U true CN221110559U (zh) 2024-06-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31815A (en) Pick-up head
CN110695684B (zh) 连接器组装设备
CN111872674A (zh) 气弹簧自动装配机
CN113539872B (zh) 半导体元件平移式测试打码编带一体机
CN109132533B (zh) 螺丝夹紧机构及螺丝输送装置
CN109395979A (zh) 无线键盘点胶设备
CN209919290U (zh) 水泵组装设备及其装配线
CN113206329B (zh) 电池盖帽组装装置
CN221110559U (zh) 管件治具及管件弹片组装机
CN110466995B (zh) 上料及贴附设备
CN112404334A (zh) 一种铰链组装机的治具输送装置和治具输送方法
CN114055131B (zh) 限位板压入装置
CN214868565U (zh) 一种灯座弹簧自动安装设备
CN214418591U (zh) 一种定位机构及定位设备
CN215357174U (zh) 温控器组装机
CN108747267A (zh) 自动压盖板的压装设备
CN217316840U (zh) 一种镜头组装设备
CN111590320A (zh) 一种燃油泵磁系统出油座组合件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CN216266089U (zh) 自动校正吸取式机械手夹头
CN116604305A (zh) 管件弹片组装机
CN116765740B (zh) 杯身连接件的焊接工装装置、自动焊接设备和使用方法
CN111250838A (zh) 一种具有ccd识别功能的螺柱自动焊接系统
CN212823836U (zh) 一种燃油泵磁系统出油座组合件装配装置
CN219647961U (zh) 点胶装置
CN220128814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工业机器人夹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