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9993U - 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99993U
CN221099993U CN202323147455.XU CN202323147455U CN221099993U CN 221099993 U CN221099993 U CN 221099993U CN 202323147455 U CN202323147455 U CN 202323147455U CN 221099993 U CN221099993 U CN 221099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injection
communicating pipe
box body
pipe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474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野
房建华
车章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 Helium Tes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 Helium Tes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Helium Tes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 Helium Tes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4745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99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99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99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箱体、固定机构及气体注入机构,固定机构设置于密封箱体内,并用于对待测的动力电池电芯进行固定,气体注入机构包括动力源、固定管、连通管及测漏气体气源,固定管固定于密封箱体上,连通管可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地穿设于固定管内,测漏气体气源与连通管内部连通,动力源与连通管相连,并带动连通管在固定管内移动,使连通管形成有伸入及收缩状态,在伸入状态,连通管与动力电池电芯的气体注入口连通,在收缩状态,连通管与动力电池电芯的气体注入口脱离接触。该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能够简化为动力电池电芯注入氦气的过程,且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密封性能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动力电池电芯的密封防护性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一些领域中,需要动力电池电芯的密封性能符合IP67,甚至是IP68的防护要求。为了对动力电池电芯的密封防护性能进行检测,一般会使用测漏气体来进行动力电池电芯密封性能的检测,其原理为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向动力电池电芯充入测漏气体,如氦气,造成动力电池电芯内部的气压大于外部气压,然后在设定时间内对溢散到密闭空间内的氦气进行检测,以根据密闭空间内氦气的含量,来判断动力电池电芯的密封防护性能。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先对动力电池电芯进行抽真空以及充入测漏气体,然后再将其放置于密封箱体内,以便对从动力电池电芯内溢散到密封箱体内的测漏气体进行检测。但是,先对动力电池电芯充入测漏气体,然后再将动力电池电芯放置于密封箱体内的方式,一方面过程较为繁琐,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在动力电池电芯未放入密封箱体内时,测漏气体可能就会发生溢出,导致动力电池电芯内测漏气体的压力下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该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能够简化为动力电池电芯注入测漏气体的过程,且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箱体、固定机构及气体注入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内,并用于对待测的动力电池电芯进行固定,所述气体注入机构包括动力源、固定管、连通管及测漏气体气源,所述固定管固定于所述密封箱体上,所述连通管可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固定管内,所述测漏气体气源与所述连通管内部连通,所述动力源与所述连通管相连,并带动所述连通管在所述固定管内移动,使所述连通管形成有伸入及收缩状态,在所述伸入状态,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动力电池电芯的气体注入口连通,在所述收缩状态,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动力电池电芯的气体注入口脱离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注入机构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密封箱体的箱体壁上,所述动力源及所述固定管均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箱体上设置有可松紧的夹持机构,所述固定支架夹持于所述夹持机构内,以使所述气体注入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密封箱体的箱体壁上设置有透过孔,所述固定管从所述透过孔伸入所述密封箱体内,所述固定管外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壁与所述透过孔的内侧壁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固定管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在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形成有油道,在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与油道连通的注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所述密封箱体由所述第一箱体及所述第二箱体拼合而成,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气体注入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二箱体的箱体壁上,在所述第二箱体上还开设有用于为密封箱体抽真空的抽气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气体注入机构上还设置有位置检测器,所述位置检测器固定于所述连通管上,并跟随所述连通管移动,以对所述连通管伸入所述密封箱体内的长度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管路接口,所述气体注入机构还包括控制阀、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及气体回收罐,所述测漏气体气源、所述第一真空泵及第二真空泵均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连通管相连,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测漏气体气源、所述第一真空泵及所述第二真空泵与所述管路接口的连通及断开,所述第二真空泵与所述气体回收罐相连,所述第一真空泵用于为所述动力电池电芯抽真空,所述第二真空泵用于将氦气回收至所述气体回收罐内。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为伸缩气缸。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通管朝向所述动力电池电芯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气体注入机构直接形成于密封箱体上,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动力电池电芯是先放入密封箱体内,然后再进行测漏气体的注入,这简化了密封性能检测的步骤,并防止出现因动力电池电芯转运过程中测漏气体溢出而造成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在闭合状态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在开启状态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中IV-IV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中圆圈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2中第一箱体另一视角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1中气体注入机构的第一视角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1中气体注入机构的第二视角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气体注入机构的连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该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能够简化为动力电池电芯注入测漏气体的过程,且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在闭合状态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在开启状态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中IV-IV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中圆圈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箱体10、固定机构20及气体注入机构30。该固定机构20设置于密封箱体10内,并用于对待测的动力电池电芯40的固定。气体注入机构30包括动力源31、固定管32、连通管33及测漏气体气源341(见图9),固定管32固定于密封箱体10上,连通管33可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地穿设于固定管32内,测漏气体气源341与连通管33内部连通,动力源31与连通管33相连,并带动连通管33在固定管32内移动,使连通管33形成有伸入及收缩状态。在伸入状态,连通管33与放置于密封箱体10内的动力电池电芯40的气体注入口41连通;在收缩状态,连通管33与动力电池电芯40的气体注入口41脱离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密封性能检测时,可以先将动力电池电芯40固定于密封箱体10内,以对动力电池电芯40进行定位;然后通过动力源31带动连通管33,使其处于伸入状态,连通管33的端部与动力电池电芯40的气体注入口41相连,测漏气体气源341通过连通管33与动力电池电芯40的气体注入口41连通,此时,可以通过测漏气体气源341向动力电池电芯40内充入测漏气体,如氦气。当充入氦气达到要求的压力时,动力源31带动连通管33收缩,使连通管33脱离与动力电池电芯40的气体注入口41的接触,该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即可进行正常的氦气溢出的检测。
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动力电池电芯40是先放入密封箱体10内,然后再进行氦气的注入,这简化了密封性能检测的步骤,并防止出现因动力电池电芯40转运过程中氦气溢出而造成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源31可以为伸缩气缸,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电机。
图6所示为图2中第一箱体另一视角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图1中气体注入机构的第一视角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图1中气体注入机构的第二视角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气体注入机构30还包括固定支架35,该固定支架35固定于密封箱体10的箱体壁上,上述的动力源31及固定管32均设置于固定支架35上。
优选地,该固定支架35是可拆卸地设置于密封箱体10的箱体壁上,以便于对气体注入机构30进行更换。通过更换气体注入机构30,以便于对更多型号的动力电池电芯40进行适应。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在密封箱体10上设置有可松紧的夹持机构11,以对气体注入机构30,优选为固定支架35进行夹持固定。在密封箱体10的箱体壁上设置有透过孔12,固定管32从透过孔12伸入密封箱体10内,夹持机构11将气体注入机构30可拆卸地固定于密封箱体10的箱体壁上。
在固定管32外套设有第一密封圈321,当气体注入机构30固定于密封箱体10的箱体壁上时,第一密封圈321设置于固定管32的外侧壁与透过孔12的内侧壁之间。
为了便于连通管33相对于固定管32的运动及密封,在连通管33与固定管3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331,在两个第二密封圈331之间形成有油道332,在固定管32上设置有与油道332连通的注油口333,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注油口333向油道332注入润滑油,以便于在保证运动的同时,兼顾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5,在连通管33朝向动力电池电芯40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335,当连通管33与动力电池电芯40的气体注入口41连通时,第三密封圈335设置于连通管33与动力电池电芯40之间,以保证二者之间的密封。
请继续参照图1、图2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箱体10可以由多个箱体,如第一箱体13及第二箱体14拼合而成,上述的固定机构20设置于第一箱体13内,而气体注入机构30固定于第二箱体14的箱体壁上。在第二箱体14上还设置有用于为密封箱体10抽真空的抽气孔141。
请继续参照图7至图8,在气体注入机构30上还设置有位置检测器35,位置检测器35可以固定于连通管33上,并跟随连通管33移动,以对连通管33伸入密封箱体10内的长度进行检测。
图9所示为气体注入机构的连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连通管33上设置有管路接口334,该气体注入机构30还包括控制阀342、第一真空泵343、第二真空泵344及气体回收罐345。测漏气体气源341、第一真空泵343及第二真空泵344均通过控制阀342与管路接口334相连,控制阀342控制测漏气体气源341、第一真空泵343及第二真空泵344与管路接口334的连通及断开。第二真空泵344与气体回收罐345相连。
在为动力电池电芯40充氦的过程中,可以首先通过控制阀342使第一真空泵343与管路接口334相连,第一真空泵343为动力电池电芯40进行抽真空,以抽出动力电池电芯40内的空气;在抽真空完毕后,通过控制阀342控制测漏气体气源341与管路接口334连通,以将氦气充入动力电池电芯40内;在检测完毕后,通过控制阀342使第二真空泵344与管路接口334相连,将动力电池电芯40内的氦气抽出,并将氦气存储于气体回收罐345内。
通过上述的设置,能够使得动力电池电芯40的密封性能的检测更加准确,且能够节省侧漏气体,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通过将气体注入机构30直接形成于密封箱体10上,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动力电池电芯40是先放入密封箱体10内,然后再进行测漏气体的注入,这简化了密封性能检测的步骤,并防止出现因动力电池电芯40转运过程中测漏气体溢出而造成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箱体、固定机构及气体注入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内,并用于对待测的动力电池电芯进行固定,所述气体注入机构包括动力源、固定管、连通管及测漏气体气源,所述固定管固定于所述密封箱体上,所述连通管可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固定管内,所述测漏气体气源与所述连通管内部连通,所述动力源与所述连通管相连,并带动所述连通管在所述固定管内移动,使所述连通管形成有伸入及收缩状态,在所述伸入状态,所述连通管与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内的所述动力电池电芯的气体注入口连通,在所述收缩状态,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动力电池电芯的气体注入口脱离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注入机构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密封箱体的箱体壁上,所述动力源及所述固定管均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箱体上设置有可松紧的夹持机构,所述固定支架夹持于所述夹持机构内,以使所述气体注入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箱体的箱体壁上设置有透过孔,所述固定管从所述透过孔伸入所述密封箱体内,所述固定管外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壁与所述透过孔的内侧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固定管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在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形成有油道,在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与油道连通的注油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所述密封箱体由所述第一箱体及所述第二箱体拼合而成,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气体注入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二箱体的箱体壁上,在所述第二箱体上还开设有用于为密封箱体抽真空的抽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注入机构上还设置有位置检测器,所述位置检测器固定于所述连通管上,并跟随所述连通管移动,以对所述连通管伸入所述密封箱体内的长度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管路接口,所述气体注入机构还包括控制阀、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及气体回收罐,所述测漏气体气源、所述第一真空泵及第二真空泵均通过所述控制阀与所述连通管相连,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测漏气体气源、所述第一真空泵及所述第二真空泵与所述管路接口的连通及断开,所述第二真空泵与所述气体回收罐相连,所述第一真空泵用于为所述动力电池电芯抽真空,所述第二真空泵用于将氦气回收至所述气体回收罐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伸缩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管朝向所述动力电池电芯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CN202323147455.XU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Active CN221099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47455.XU CN221099993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47455.XU CN221099993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99993U true CN221099993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27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47455.XU Active CN221099993U (zh) 2023-11-21 2023-11-21 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99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1695B (zh) 一种锂电池注液前的测漏装置
CN221099993U (zh) 一种便于气体注入的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CN214583894U (zh) 一种车灯壳体气密检测装置
CN105258866A (zh) 一种车用塑料油底壳测试设备
CN220437685U (zh) 一种电芯氦检测复检装置
CN207622956U (zh) 电池检漏装置
CN113252257B (zh) 一种电池包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16012616U (zh) 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密封性检测装置
CN112629782B (zh) 自密封式真空检测系统及抽真空检漏方法
CN211373954U (zh) 一种螺杆真空泵气密性检测工装
CN213120979U (zh) 一种发动机装配用防水性能测量仪
CN208795422U (zh) 新能源电芯氦质谱检漏系统
CN217765378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外壳密封性检测设备
CN208751804U (zh) 一种用于检测电机控制器气密性的工装
CN205002930U (zh) 一种车用塑料油底壳测试设备
CN117516817A (zh) 一种高性能动力电池密封性能测试系统
CN221147986U (zh) 一种密封性检测设备
CN220920239U (zh) 一种氦检机高效清氦设备
CN206847871U (zh) 一种用于高压油管高压检漏的装置
CN216695448U (zh) 胎压传感器气密性的检测装置
CN217466131U (zh) 一种单体电芯气密性检查的智能装置
CN213239355U (zh) 一种高压共轨油泵的气密检测装置
CN221173777U (zh) 一种水泵生产用气密性检验装置
CN215767538U (zh) 一种无菌药瓶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1841159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气密检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