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0989U - 侧围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侧围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090989U CN221090989U CN202323492900.6U CN202323492900U CN221090989U CN 221090989 U CN221090989 U CN 221090989U CN 202323492900 U CN202323492900 U CN 202323492900U CN 221090989 U CN221090989 U CN 2210909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lar
- framework
- outer plate
- column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56 thermo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3 welding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侧围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连接结构会导致钢板和铝合金板的结构强度下降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侧围结构包括:侧围骨架和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侧围骨架外侧的侧围外板,其中,侧围骨架包括B柱骨架,B柱骨架包括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B柱骨架和第二B柱骨架;侧围外板包括B柱外板,B柱外板包括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B柱外板和第二B柱外板;第一B柱外板和第一B柱骨架之间通过铆钉连接;第二B柱外板设置在第二B柱骨架的一侧,第二B柱外板的边缘包覆第二B柱骨架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的边缘。避免了B柱骨架的结构强度遭到破坏,能够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并满足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侧围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用户对汽车安全性能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车辆的碰撞性能,侧围骨架会采用热成型钢板,后续简称为钢板;同时,为了兼顾轻量化设计,其余部分会尽量多的应用铝合金材料,也会考虑使用铝合金材料作为侧围外板,但是铝合金和钢板的连接没有可靠的连接方式,现有的连接方式会导致钢板和铝合金板的结构强度下降,容易折弯或者折断,损失车辆的碰撞性能,所以难以将铝合金板设置在钢板外侧,从而难以同时实现提升碰撞性能和轻量化设计。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连接结构会导致钢板和铝合金板的结构强度下降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围结构,该侧围结构包括:侧围骨架和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侧围骨架外侧的侧围外板,其中,侧围骨架包括B柱骨架,B柱骨架包括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B柱骨架和第二B柱骨架;侧围外板包括B柱外板,B柱外板包括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B柱外板和第二B柱外板;第一B柱外板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B柱骨架的外侧,第一B柱外板和第一B柱骨架之间通过铆钉连接;第二B柱外板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二B柱骨架的外侧,第二B柱外板的边缘包覆第二B柱骨架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的边缘。
在上述具有侧围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B柱骨架和第二B柱骨架为多个,第一B柱骨架和第二B柱骨架交错设置。
在上述具有侧围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B柱骨架为三个,第二B柱骨架为两个,每相邻的两个第一B柱骨架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B柱骨架。
在上述具有侧围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B柱骨架的长度小于第二B柱骨架的长度。
在上述具有侧围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B柱外板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翻边,第一翻边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主体的两侧,第一翻边向第二B柱骨架的方向卷曲并包覆第二B柱骨架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的边缘。
在上述具有侧围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侧围骨架还包括A柱骨架和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在A柱骨架边缘的A柱翻边;侧围外板还包括A柱外板和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A柱外板两侧的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A柱外板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A柱骨架的外侧,第二翻边通过螺钉设置在A柱骨架上;第三翻边向A柱翻边的方向卷曲并包覆A柱翻边。
在上述具有侧围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侧围骨架还包括上边梁和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在上边梁底部的上边梁翻边,侧围外板还包括上边梁外板和分别设置在上边梁外板两侧的第四翻边和第五翻边;上边梁外板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上边梁的外侧,第四翻边向上边梁翻边的方向卷曲并包覆上边梁翻边;第五翻边通过连接铆钉设置在上边梁上。
在上述具有侧围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翻边与A柱骨架之间具有第一密封涂层。
在上述具有侧围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五翻边与上边梁之间具有第二密封涂层。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的侧围结构。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B柱骨架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连接,一部分进行铆接,一部分进行包边,这样不会在B柱骨架上形成过多的铆钉孔,避免了B柱骨架的结构强度遭到破坏,通过B柱骨架采用热成型钢板以及本申请中的连接方式,能够避免损失车辆的碰撞性能,使车辆的碰撞性能提升到五星安全标准;此外,本申请中的连接方式能够实现铝合金侧围外板和热成型钢的侧围骨架的可靠连接,不会破坏钢板和铝合金板的结构强度,不会影响车辆的碰撞性能,所以可以在钢板外侧设置铝合金板,提升碰撞性能的同时显著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围骨架和侧围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图4是图1中B-B处的剖面图;
图5是图1中C-C处的剖面图;
图6是图1中D-D处的剖面图。
图中:1、侧围骨架,2、侧围外板,3、B柱骨架,31、第一B柱骨架,32、第二B柱骨架,4、B柱外板,41、第一B柱外板,42、第二B柱外板,43、第一主体,44、第一翻边,5、A柱骨架,51、A柱翻边,6、A柱外板,61、第二翻边,62、第三翻边,7、上边梁,71、上边梁翻边,8、上边梁外板,81、第四翻边,82、第五翻边,9、铆钉,10、螺钉,11、连接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关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序数词“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再者,为了更清楚地展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方案,下面的描述中省略了对侧围结构中其它公知结构的描述,但是,这种省略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并不意味着侧围结构可以没有这些公知结构。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侧围结构,包括:由热成型门环组成的侧围骨架1和侧围外板2,侧围外板2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侧围骨架1外侧,侧围骨架1可以为激光拼焊式热成型钢板门环,侧围外板2的材质为铝合金,其中,侧围骨架1包括B柱骨架3,B柱骨架3包括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B柱骨架31和第二B柱骨架32;侧围外板2包括B柱外板4,B柱外板4包括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B柱外板41和第二B柱外板42;第一B柱外板41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B柱骨架31的外侧,第一B柱外板41和第一B柱骨架31之间通过铆钉9连接;第二B柱外板42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二B柱骨架32的外侧,第二B柱外板42的边缘包覆第二B柱骨架32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的边缘。
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的连接结构会导致热成型钢板和铝合金板的结构强度下降的问题,将B柱骨架3分为两个区域与B柱外板4进行安装,两个区域的安装方式不同;侧围外板2设置在侧围骨架1的外侧,即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远离车身的一侧,B柱外板4设置在B柱骨架3的外侧,B柱骨架3包括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B柱骨架31和第二B柱骨架32,B柱外板4包括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B柱外板41和第二B柱外板42,则第一B柱外板41设置在第一B柱骨架31的外侧,第二B柱外板42设置在第二B柱骨架32的外侧,第一B柱外板41区域的安装方式和第二B柱外板42区域的安装方式不同,如图3所示,第一B柱外板41和第一B柱骨架31之间通过铆钉9连接,铆钉9为实心钉或空心钉,通过SPR(自穿刺铆接)的连接工艺将第一B柱外板41和第一B柱骨架31连接;如图4所示,第二B柱外板42和第二B柱骨架32之间采用包边工艺,第二B柱外板42的边缘包覆第二B柱骨架32的边缘,第二B柱外板42的边缘上具有结构胶,通过胶粘的方式与第二B柱骨架32的边缘粘结在一起。
本申请中的连接方式为:将B柱骨架3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连接,一部分进行铆接,一部分进行包边;这样不会在B柱骨架3上形成过多的铆钉孔,避免B柱骨架3的结构强度遭到破坏,通过B柱骨架3采用热成型钢板以及本申请中的连接方式,能够避免损失车辆的碰撞性能,使车辆的碰撞性能提升到五星安全标准;此外,本申请中的连接方式能够实现铝合金侧围外板2和热成型钢的侧围骨架1的可靠连接,不会破坏钢板和铝合金板的结构强度,不会影响车辆的碰撞性能,所以可以在钢板外侧设置铝合金板,提升碰撞性能的同时显著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为了避免铆钉孔过于集中而破坏B柱骨架3的结构强度,第一B柱骨架31和第二B柱骨架32为多个,第一B柱骨架31和第二B柱骨架32交错设置。
进一步,为了便于安装,第一B柱骨架31为三个,第二B柱骨架32为两个,每相邻的两个第一B柱骨架3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B柱骨架32。三个第一B柱骨架31分别沿汽车的高度方向设置在B柱骨架3的上、中、下的位置,两个第二B柱骨架32分别设置在每相邻的两个第一B柱骨架31之间。
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一B柱骨架31与第一B柱外板41进行连接,这样也可以将侧围外板2固定在侧围骨架1上,起到固定的作用,便于后续进行第二B柱外板42和第二B柱骨架32之间的包边等其它工序。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它数量的第一B柱骨架31和第二B柱骨架32,,只要能避免铆钉孔过于集中而破坏B柱骨架3的结构强度即可。例如,第一B柱骨架31有两个,分别设置在B柱骨架3的两端,两个第一B柱骨架3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B柱骨架32,这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第一B柱骨架31在车身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B柱骨架31的长度,第二B柱骨架32车身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二B柱骨架32的长度,为了尽可能避免破坏B柱骨架3的结构强度,第一B柱骨架31的长度小于第二B柱骨架32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B柱骨架31的长度和第二B柱骨架32的长度,对于不同的车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增大或者减小第一B柱骨架31的长度和第二B柱骨架32的长度,这种灵活的调整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如图4所示,第二B柱外板42包括第一主体43和第一翻边44,第一翻边44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主体43的两侧,第一翻边44向第二B柱骨架32的方向卷曲并包覆第二B柱骨架32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的边缘,第一翻边44上涂覆有结构胶,通过结构胶与第二B柱骨架32进行连接。
为了减弱铆钉孔对于B柱骨架3的结构强度的影响,可以在B柱骨架3背离侧围外板2的一侧设置加强结构,例如在第一B柱骨架31背离第一B柱外板41的一侧设置加强钢板,增强第一B柱骨架31的结构强度,避免铆钉孔的位置出现弯折。
进一步,如图5所示,侧围骨架1还包括A柱骨架5和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在A柱骨架5边缘的A柱翻边51;侧围外板2还包括A柱外板6和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A柱外板6两侧的第二翻边61和第三翻边62;A柱外板6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A柱骨架5的外侧,第二翻边61通过螺钉10设置在A柱骨架5上;螺钉10通过FDS(流钻螺钉)的连接工艺将第二翻边61和A柱骨架5进行连接;第三翻边62向A柱翻边51的方向卷曲并包覆A柱翻边51,第三翻边62上涂覆有结构胶,通过结构胶与A柱翻边51进行连接。
A柱骨架5上设置有软区,螺钉10设置在软区内,软区可以采用模内软区工艺或新材料,使软区内的钢板硬度低于210HV,便于FDS工艺的应用。本实用新型中,软区内部为空腔,所以可以采用FDS工艺进行连接。
进一步,如图6所示,侧围骨架1还包括上边梁7和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在上边梁7底部边缘的上边梁翻边71,侧围外板2还包括上边梁外板8和分别设置在上边梁外板8两侧的第四翻边81和第五翻边82,第四翻边81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在上边梁外板8的底部,第五翻边82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上边梁外板8朝向车身的一侧,即沿车身的宽度方向靠近车身的一侧,;上边梁外板8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上边梁7的外侧,第四翻边81向上边梁翻边71的方向卷曲并包覆上边梁翻边71;第四翻边81上涂覆有结构胶,通过结构胶与上边梁翻边71进行连接。
第五翻边82通过连接铆钉11设置在上边梁7上,连接铆钉11通过摩擦塞铆焊的连接工艺将第五翻边82和上边梁7进行连接,连接铆钉11穿透第五翻边82,并利用连接铆钉11和上边梁7之间旋转产生的摩擦热融化上边梁7上对应位置的钢材,在压力的作用下与上边梁7对应的位置进行焊接。
B柱区域会在B柱骨架3和B柱外板4装配好之后再安装密封组件,所以B柱区域不需要做密封,但A柱区域和上边梁区域需要进行密封。
进一步,第二翻边61与A柱骨架5之间具有第一密封涂层。A柱外板6和A柱骨架5之间为干区,不能有水流入,由于第三翻边62通过结构胶与A柱翻边51进行连接,所以第三翻边62和A柱翻边51之间已经形成了密封,所以要在第二翻边61与A柱骨架5之间涂覆结构胶或者防水胶,形成第一密封涂层,防止水沿着第二翻边61与A柱骨架5之间的缝隙流入干区中。
进一步,第五翻边82与上边梁7之间具有第二密封涂层。上边梁7和上边梁外板8之间也为干区,不能有水流入,由于第四翻边81通过结构胶与上边梁翻边71进行连接,所以第四翻边81和上边梁翻边71之间已经形成了密封,只需要在第五翻边82与上边梁7之间涂覆结构胶或者防水胶,形成第而密封涂层,防止水沿着第五翻边82与上边梁7之间的缝隙流入干区中。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的侧围结构。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围骨架和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侧围骨架外侧的侧围外板,其中,
所述侧围骨架包括B柱骨架,所述B柱骨架包括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B柱骨架和第二B柱骨架;
所述侧围外板包括B柱外板,所述B柱外板包括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B柱外板和第二B柱外板;
所述第一B柱外板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B柱骨架的外侧,所述第一B柱外板和所述第一B柱骨架之间通过铆钉连接;
所述第二B柱外板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B柱骨架的外侧,所述第二B柱外板的边缘包覆所述第二B柱骨架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B柱骨架和所述第二B柱骨架为多个,所述第一B柱骨架和所述第二B柱骨架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B柱骨架为三个,所述第二B柱骨架为两个,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B柱骨架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B柱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B柱骨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B柱骨架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B柱外板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翻边向所述第二B柱骨架的方向卷曲并包覆所述第二B柱骨架沿车身的长度方向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骨架还包括A柱骨架和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A柱骨架边缘的A柱翻边;
所述侧围外板还包括A柱外板和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A柱外板两侧的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
所述A柱外板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A柱骨架的外侧,所述第二翻边通过螺钉设置在所述A柱骨架上;
所述第三翻边向所述A柱翻边的方向卷曲并包覆所述A柱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骨架还包括上边梁和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边梁底部的上边梁翻边,
所述侧围外板还包括上边梁外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边梁外板两侧的第四翻边和第五翻边;
所述上边梁外板沿车身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上边梁的外侧,所述第四翻边向所述上边梁翻边的方向卷曲并包覆所述上边梁翻边;
所述第五翻边通过连接铆钉设置在上边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A柱骨架之间具有第一密封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上边梁之间具有第二密封涂层。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围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92900.6U CN221090989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侧围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92900.6U CN221090989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侧围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090989U true CN221090989U (zh) | 2024-06-07 |
Family
ID=91328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92900.6U Active CN221090989U (zh) | 2023-12-20 | 2023-12-20 | 侧围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090989U (zh) |
-
2023
- 2023-12-20 CN CN202323492900.6U patent/CN2210909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123496B1 (en) | Automotive door with enhanced side collision performance | |
CN101641231B (zh) | 强化侧面碰撞性能的汽车用门 | |
EP2233334B1 (en) | Vehicle do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
US20220032747A1 (en) | Vehicle door assembly | |
CN213921230U (zh) | 车身上部的传力机构及汽车 | |
CN112896323B (zh) | 车身笼形骨架结构 | |
US7021697B2 (en) | Vehicle and a vehicle door | |
WO2023226852A1 (zh) | 一种a柱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364067U (zh) | 前门洞侧围板总成及车 | |
CN212556504U (zh) | 一种提高侧面碰撞性能的汽车b柱结构 | |
CN106005028B (zh) | 车身侧围a柱总成 | |
CN209290506U (zh) | 立柱接头总成及汽车 | |
CN214451332U (zh) | A柱加强板结构及车辆 | |
CN221090989U (zh) | 侧围结构及车辆 | |
CN106184390B (zh) |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 | |
CN218229147U (zh) | 汽车门环结构及汽车 | |
CN106143633B (zh) | 车身侧围b柱连接结构 | |
CN213862430U (zh) | 门槛结构及车辆 | |
JP2011110945A (ja) | 車両用エネルギ吸収ビーム及び車両用ドア構造 | |
CN212125295U (zh) | 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 |
JP5088625B2 (ja) | 車両のピラー構造 | |
CN209888945U (zh) | 侧围外板与门槛连接结构及汽车 | |
KR20220053285A (ko) | 스페이스 프레임의 센터 필러 연결 구조 | |
CN106143634B (zh) | 车身侧围b柱总成 | |
WO2024067763A1 (zh) | 车身侧部加强结构与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