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7554U - 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7554U
CN221077554U CN202322789733.5U CN202322789733U CN221077554U CN 221077554 U CN221077554 U CN 221077554U CN 202322789733 U CN202322789733 U CN 202322789733U CN 221077554 U CN221077554 U CN 221077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automobile
traction
laser emitting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897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晨
孙文婷
崔萌
李政
吴晓欢
张翼祥
艾军
姬佩君
张滕滕
李渤
蒋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897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77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7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7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包括激光发射部件和激光接收部件。其中,激光发射部件与牵引钢缆固定连接,并朝向汽车的运动方向发射激光。激光接收部件设置于汽车上、在汽车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方向对应、且与激光发射部件相对的一侧。激光接收部件包括若干感光部件,各感光部件分别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阵列结构;激光接收部件与激光发射部件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激光发射部件发射的激光在同一时刻仅由各感光部件中的其中一个接收。本方案的激光发射部件与牵引钢缆可以一起运动,且激光发射部件与汽车有一定距离,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也避免了激光发射部件容易被汽车回弹而损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碰撞试验系统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碰撞试验主要是为了复现交通事故中的典型事故工况,通过专业的测量设备来采集碰撞瞬间的信号,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将测量设备采集到的信号以数据和曲线的形式进行输出,并结合人体生物损伤力学的指标,评估碰撞试验时巨大冲击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以判定汽车对车内乘员保护能力。事实上,汽车碰撞试验非常复杂,为了满足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汽车碰撞试验时会进行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正面偏置碰撞等试验。
在汽车碰撞试验过程中,被测试车辆会在牵引钢缆的带动下运动,以达到预定的碰撞速度,之后在车辆与碰撞壁障之间的距离达到预定距离(一般为几米)后,释放车辆与牵引钢缆的连接,使车辆以一定速度滑行预定距离后与碰撞壁障发生碰撞。
事实上,在碰撞试验过程中,容易出现被测试车辆出现偏移的情况,这会影响试验结果。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一般会通过人眼观察被测试车辆在碰撞试验过程中的横向偏移量。如果偏移量较大,则启动车辆的刹车系统并终止试验。但是,这种目测的方法偏差较大,且存在一定的延迟。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现有技术利用激光收发组件以代替人眼进行测量。具体来说,将激光发射器固定在预定位置,激光接收器固定在被测试车辆上,如果被测试车辆在运动过程中,激光接收器能够持续接收到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则说明被测试车辆没有发生偏移。如果激光接收器接收不到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则被测试车辆发生偏移,需要停止试验。但是,由于激光发射器一般固定在某一距离碰撞壁障较远位置,当被测试车辆运动一段距离后,可能即使车辆没发生偏移,激光接收器也接收不到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这会影响试验效率。如果将激光发射器设置在距离碰撞壁障较近的位置,车辆与碰撞壁障发生碰撞后,可能会回弹撞击到激光发射器。
因此,现有技术中汽车碰撞试验中所需要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存在测量精度不高、容易被车辆回弹损伤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存在测量精度不高、容易被车辆回弹损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包括:激光发射部件,激光发射部件与牵引汽车进行碰撞试验的牵引系统的牵引钢缆固定连接,并朝向汽车的运动方向发射激光;激光接收部件,激光接收部件设置于汽车上、在汽车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方向对应、且与激光发射部件相对的一侧;并且,激光接收部件包括若干感光部件,各感光部件分别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阵列结构;激光接收部件与激光发射部件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并且,激光发射部件发射的激光在同一时刻仅由各感光部件中的其中一个接收。
采用上述方案,激光发射部件被固定于牵引汽车进行碰撞试验的牵引钢缆上,激光发射部件与牵引钢缆可以一起运动,激光发射部件与汽车、以及固定在汽车上的激光接收部件之间的距离始终是固定的,使得激光接收部件不会因距离激光发射部件较远而接收不到激光发射部件发射的激光,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并且,激光发射部件与激光接收部件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即使是汽车在碰撞试验时,与牵引钢缆松脱开、撞击到碰撞壁障后发生回弹,由于激光发射部件与激光接收部件、汽车具有一定的距离,汽车也不会撞击到激光发射部件,从而避免了激光发射部件容易被汽车回弹而损伤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各感光部件形成的阵列结构为矩形阵列结构。并且,各感光部件包括一个基准感光部件和多个偏离感光部件,其中,基准感光部件位于矩形阵列结构的几何中心位置,各偏离感光部件位于基准感光部件周围。并且,激光发射部件的激光被基准感光部件接收时,汽车在碰撞试验中未发生偏离;或者,激光发射部件的激光被任一偏离感光部件接收时,汽车在碰撞试验中发生偏离。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偏离感光部件和一个基准感光部件,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汽车在碰撞试验过程中的偏离角度,并及时作出反应,提高了试验的效率和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激光发射部件包括:激光发射本体、主支撑杆构件、辅助支撑杆构件、固定滑块、以及导向滑块;其中,激光发射本体朝向运动方向发射激光;主支撑杆构件沿高度方向延伸,一端与激光发射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滑块固定连接,固定滑块与牵引钢缆固定连接且能够随着牵引钢缆沿运动方向运动;辅助支撑杆构件在运动方向上设置于主支撑杆构件的其中一侧或两侧,辅助支撑杆构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主支撑杆构件,另一端对应设置有导向滑块,导向滑块与辅助支撑杆构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并与牵引钢缆可滑动地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固定滑块与主支撑杆构件固定连接,使得激光发射本体与牵引钢缆可以固定并同步运动。并且,通过导向滑块与牵引钢缆可滑动地连接,使得导向滑块对激光发射本体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并对激光发射本体起到一定的辅助支撑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牵引系统还包括牵引导轨,固定滑块和导向滑块均经由牵引钢缆在运动方向上可相对于牵引导轨移动;并且,固定滑块上形成有沿运动方向贯穿固定滑块的通孔,牵引钢缆贯穿通孔并与固定滑块固定连接;导向滑块上形成有沿运动方向延伸的凹槽,牵引钢缆位于凹槽内。
采用上述方案,在固定滑块的下方形成通孔,并使得牵引钢缆穿过该通孔,提高了主支撑杆构件相对于牵引钢缆的稳定性。并且,在导向滑块下方形成凹槽,在满足了限位功能的前提下,能使得导向滑块能更方便地与牵引钢缆进行拆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固定滑块包括第一连接顶板、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其中,在激光发射部件的高度方向上,第一连接顶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嵌合槽,第一连接部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嵌合槽相匹配的第一嵌合凸起,第一连接顶板与第一连接部经由第一嵌合槽和第一嵌合凸起固定连接;主支撑杆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在激光发射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第二连接部的相应壁面与第一连接部的相应壁面抵接,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下方相应位置共同形成通孔;并且,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牵引导轨的底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牵引导轨的侧壁面和/或顶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摩擦部件。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摩擦部件的设置,有效地减小了固定滑块运动时的阻力,同时降低了固定滑块对牵引导轨的磨损。并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设置,使得在实际安装或拆卸时,只需利用螺接的方式将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进行拆装,即可实现固定滑块相对于牵引导轨的拆装,提高了固定滑块的拆装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导向滑块包括第二连接顶板,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其中,在激光发射部件的高度方向上,第二连接顶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嵌合槽,第三连接部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嵌合槽相匹配的第二嵌合凸起,第二连接顶板与第三连接部经由第二嵌合槽和第二嵌合凸起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顶板的顶部设置有转轴组件,第二连接顶板经由转轴组件与辅助支撑杆构件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在激光发射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第三连接部的相应壁面与第四连接部的相应壁面抵接,且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相应位置共同形成凹槽;并且,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与牵引导轨的底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滑轮;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与牵引导轨的侧壁面和/或顶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摩擦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主支撑杆构件包括伸缩杆和固定杆;其中,伸缩杆的一端与激光发射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杆可滑动地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滑块固定连接,激光发射本体经由主支撑杆构件在激光发射部件的高度方向上相对于固定滑块和牵引钢缆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伸缩杆和固定杆的设置,使得激光发射本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从而使得激光发射部件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激光接收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激光接收部件与汽车的车载控制器通信连接,车载控制器与牵引系统的牵引控制器通信连接;并且,车载控制器与汽车的供电单元电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当激光接收部件接收到激光发射部件发射的激光后,可以将数据发生至车载控制器,车载控制器根据当前汽车的偏离角度判掉是否需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从而提高了试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预定距离的范围为1米~10米,并且,预定距离与汽车的重量、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呈正相关。
采用上述方案,提高了激光发射部件的位置精度,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碰撞试验的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还包括校准感光部件;校准感光部件靠近汽车进行碰撞试验时所需撞击的碰撞壁障设置,并且,校准感光部件与激光发射部件分别位于牵引钢缆的中心点的两侧。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校准感光部件对激光发射部件发射的激光进行校准,提高了后续试验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通过将激光发射部件固定于牵引汽车的牵引钢缆上,激光发射部件与牵引钢缆可以一起运动,激光发射部件与汽车、以及固定在汽车上的激光接收部件之间的距离始终是固定的,使得激光接收部件不会因距离激光发射部件较远而接收不到激光发射部件发射的激光,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并且,激光发射部件与激光接收部件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即使是汽车在碰撞试验时,与牵引钢缆松脱开、撞击到碰撞壁障后发生回弹,由于激光发射部件与激光接收部件、汽车具有一定的距离,汽车也不会撞击到激光发射部件,从而避免了激光发射部件容易被汽车回弹而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激光接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激光发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激光发射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的电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激光发射部件;11、激光发射本体;12、主支撑杆构件;121、伸缩杆;122、固定杆;13、辅助支撑杆构件;14、固定滑块;141、第一连接顶板;142、第一连接部;143、第二连接部;144、第一嵌合槽;145、第一嵌合凸起;146、第一滑轮;147、第一摩擦部件;148、通孔;15、导向滑块;151、第二连接顶板;152、第三连接部;153、第四连接部;154、第二嵌合槽;155、第二嵌合凸起;156、第二滑轮;157、第二摩擦部件;158、凹槽;2、激光接收部件;21、基准感光部件;22、偏离感光部件;3、汽车;4、牵引钢缆;5、牵引导轨;6、校准感光部件;7、碰撞壁障;8、牵引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存在测量精度不高、容易被车辆回弹损伤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具体地,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包括:激光发射部件1和激光接收部件2。激光发射部件1与牵引汽车3进行碰撞试验的牵引系统的牵引钢缆4固定连接,并朝向汽车的运动方向A发射激光。激光接收部件2设置于汽车3上、在汽车3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与运动方向A相反方向对应、且与激光发射部件1相对的一侧。具体地,激光发射部件1为红外线发射器,激光接收部件2为红外线接收器。更为具体地,参考图2,激光接收部件2包括若干感光部件,各感光部件分别沿汽车3的宽度方向Y和高度方向Z间隔设置并形成阵列结构。激光接收部件2与激光发射部件1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并且,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在同一时刻仅由各感光部件中的其中一个接收。
具有这样的结构,由于激光发射部件1被固定于牵引汽车3进行碰撞试验的牵引钢缆4上,激光发射部件1与牵引钢缆4可以一起运动,激光发射部件1与汽车3、以及固定在汽车3上的激光接收部件2之间的距离始终是固定的,使得激光接收部件2不会因距离激光发射部件1较远而接收不到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并且,激光发射部件1与激光接收部件2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即使是汽车3在碰撞试验时,与牵引钢缆4松脱开、撞击到碰撞壁障后发生回弹,由于激光发射部件1与激光接收部件2、汽车3具有一定的距离,汽车3也不会撞击到激光发射部件1,从而避免了激光发射部件1容易被汽车3回弹而损伤的问题。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参考图2,感光部件形成的阵列结构为矩形阵列结构。并且,各感光部件包括一个基准感光部件21和多个偏离感光部件22。其中,基准感光部件21位于矩形阵列结构的几何中心位置,各偏离感光部件22位于基准感光部件21周围。具体地,激光发射部件1的激光被基准感光部件21接收时,汽车3在碰撞试验中未发生偏离;或者,激光发射部件1的激光被任一偏离感光部件22接收时,汽车3在碰撞试验中发生偏离。更为具体地,各感光部件均为独立的能够接受红外激光的部件。在布置激光接收部件2时,将基准感光部件21设置在矩形阵列结构的几何中心位置,表示0°偏移量。偏离感光部件22可以设置在基准感光部件21的周围,以基准感光部件21为中心向外发散。并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的感光部件,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不同,则间隔距离可以沿着远离基准感光部件21的方向逐渐增大。对于每一个偏离感光部件22,都有对应的偏离角度,例如位于基准感光部件21正上方的第一个偏离感光部件22,对应的偏离角度为向上偏移5°,位于基准感光部件21右侧的第二个偏离感光部件22,对应的偏离角度为向右偏移10°。在进行碰撞试验时,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激光,如果基准感光部件21能够持续接收到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则说明汽车3在碰撞试验中未发生偏离。如果对应位置的偏离感光部件22(例如基准感光部件21正上方的第一个偏离感光部件22)接收到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则说明汽车3在碰撞试验中发生偏离,且向上偏离5°。在试验之前,可以预先设定偏离角度的阈值范围,例如偏离角度大于或等于20°,则需要停止试验。在正式开始试验时,如果对应的偏离角度为20°的偏离感光部件22、或者位于该偏离感光部件22外围的其他偏离感光部件22接收到了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则说明汽车3在此次试验过程的偏离角度过大,需要及时停止试验。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汽车3在碰撞试验过程中的偏离角度,并及时作出反应,提高了试验的效率和精度。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参考图3,激光发射部件1包括:激光发射本体11、主支撑杆构件12、辅助支撑杆构件13、固定滑块14、以及导向滑块15。其中,激光发射本体11朝向运动方向A发射激光。主支撑杆构件12沿高度方向H延伸,一端与激光发射本体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滑块14固定连接,固定滑块14与牵引钢缆4固定连接且能够随着牵引钢缆4在牵引导轨5内沿运动方向A运动。辅助支撑杆构件13在运动方向A上设置于主支撑杆构件12的其中一侧或两侧,辅助支撑杆构件1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主支撑杆构件12,另一端对应设置有导向滑块15,导向滑块15与辅助支撑杆构件1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并与牵引钢缆4可滑动地连接。具体地,辅助支撑杆构件13可以设置在主支撑杆构件12在运动方向A上的前侧或后侧,也可以设置在主支撑杆构件12在运动方向A上的前后两侧。具有这样的结构,通过固定滑块14与主支撑杆构件12固定连接,使得激光发射本体11与牵引钢缆4可以固定并同步运动。并且,通过导向滑块15与牵引钢缆4可滑动地连接,使得导向滑块15对激光发射本体11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并对激光发射本体11起到一定的辅助支撑作用。
更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参考图4,牵引系统还包括牵引导轨5,固定滑块14和导向滑块15均经由牵引钢缆4在运动方向A上可相对于牵引导轨5移动。并且,固定滑块14上形成有沿运动方向A贯穿固定滑块14的通孔148,牵引钢缆4贯穿通孔148并与固定滑块14固定连接。导向滑块15上形成有沿运动方向A延伸的凹槽158,牵引钢缆4位于凹槽158内。需要说明的是,通孔148的形状应当与牵引钢缆4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具有这样的结构,在固定滑块14的下方形成通孔148,并使得牵引钢缆4穿过该通孔148,提高了主支撑杆构件12相对于牵引钢缆4的稳定性。并且,在导向滑块15下方形成凹槽158,在满足了限位功能的前提下,能使得导向滑块15能更方便地与牵引钢缆4进行拆装。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参考图4,固定滑块14包括第一连接顶板141、第一连接部142、以及第二连接部143。其中,在激光发射部件1的高度方向H上,第一连接顶板14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嵌合槽144,第一连接部142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嵌合槽144相匹配的第一嵌合凸起145,第一连接顶板141与第一连接部142经由第一嵌合槽144和第一嵌合凸起145固定连接。主支撑杆构件1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顶板14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42与第二连接部143在激光发射部件1的宽度方向x上相对布置,第二连接部143的相应壁面与第一连接部142的相应壁面抵接,且第一连接部142和第二连接部143的下方相应位置共同形成通孔148。并且,第一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43与牵引导轨5的底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滑轮146。第一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43与牵引导轨5的侧壁面和/或顶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摩擦部件147。具体地,第一摩擦部件147可以仅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43与牵引导轨5的侧壁面接触的位置,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43与牵引导轨5的顶壁面接触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43与牵引导轨5的侧壁面、顶壁面接触的位置。更为具体地,第一摩擦部件147为金属滑片。通过第一摩擦部件147的设置,有效地减小了固定滑块14运动时的阻力,同时降低了固定滑块14对牵引导轨5的磨损。并且,设置在激光发射部件1的宽度方向x上相对布置的第一连接部142与第二连接部143,在实际安装或拆卸时,只需利用螺接的方式将第一连接部142与第二连接部143进行拆装,即可实现固定滑块14相对于牵引导轨5的拆装,提高了固定滑块14的拆装便利性。此外,第一滑轮146的设置也可以减小固定滑块14运动时的阻力。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参考图4,导向滑块15包括第二连接顶板151,第三连接部152、以及第四连接部153。其中,在激光发射部件1的高度方向H上,第二连接顶板15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嵌合槽154,第三连接部152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嵌合槽154相匹配的第二嵌合凸起155,第二连接顶板151与第三连接部152经由第二嵌合槽154和第二嵌合凸起155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顶板151的顶部设置有转轴组件,第二连接顶板151经由转轴组件与辅助支撑杆构件1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三连接部152与第四连接部153在激光发射部件1的宽度方向x上相对布置,第三连接部152的相应壁面与第四连接部153的相应壁面抵接,且第三连接部152和第四连接部153的相应位置共同形成凹槽158。并且,第三连接部152、第四连接部153与牵引导轨5的底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滑轮156。第三连接部152、第四连接部153与牵引导轨5的侧壁面和/或顶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摩擦部件157。具体地,第二摩擦部件157可以仅设置在第三连接部152、第四连接部153与牵引导轨5的侧壁面接触的位置,或者设置在第三连接部152、第四连接部153与牵引导轨5的顶壁面接触的位置,或者设置在第三连接部152、第四连接部153与牵引导轨5的侧壁面和顶壁面接触的位置。更为具体地,第二摩擦部件157为金属滑片。通过第二摩擦部件157的设置,有效地减小了导向滑块15运动时的阻力,同时降低了导向滑块15对牵引导轨5的磨损。并且,设置在激光发射部件1的宽度方向x上相对布置的第三连接部152和第四连接部153,在实际安装或拆卸时,只需利用螺接的方式将第三连接部152、第四连接部153进行拆装,即可实现导向滑块15相对于牵引导轨5的拆装,提高了导向滑块15的拆装便利性。此外,第二滑轮156的设置也可以减小导向滑块15运动时的阻力。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参考图3,主支撑杆构件12包括伸缩杆121和固定杆122。其中,伸缩杆121的一端与激光发射本体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杆122可滑动地连接,固定杆122的另一端与固定滑块14固定连接,激光发射本体11经由主支撑杆构件12在激光发射部件1的高度方向H上相对于固定滑块14和牵引钢缆4移动。具有这样的结构,通过伸缩杆121和固定杆122的设置,使得激光发射本体11在高度方向H上的位置可调,从而使得激光发射部件1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激光接收部件2。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参考图5,激光接收部件2与汽车3的车载控制器通信连接,车载控制器与牵引系统的牵引控制器8通信连接。具体地,车载控制器可以经由其车载信号收发器与牵引控制器8通信连接,接收车载控制器发送的制动电信号,并将制动信号发送至牵引控制器8。牵引控制器8还可以根据制动信号对牵引系统进行控制,即控制牵引钢缆4停止运动或与汽车3松脱开。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激光发射部件1内还集成有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将牵引过程中激光发射部件1的加速度变化信号发射至车载控制器进行处理;例如在加速度信号超过一定阈值时,可能发生了激光发射部件1脱落、或汽车3失控的风险,通过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信号,可以及时发现上述风险并进行处理。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车载控制器可以根据牵引控制器8发出的制动信号、激光接收部件2接收的信号、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激光发射部件1的信号综合判断是否要向车载控制器发出紧急制动信号。例如,在接收到牵引控制器8发出的制动信号、激光接收部件2接收的信号、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后,可以先切断激光接收部件2的信号输入,屏蔽制动信号的发出,知道碰撞完成后,需要对碰撞后的汽车3进行制动时,再重新启动制动信号发出的电路。具有这样的结构,当激光接收部件2接收到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后,可以将数据发生至车载控制器,车载控制器根据当前汽车3的偏离角度判掉是否需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从而提高了试验安全性。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参考图5,车载控制器与汽车3的供电单元电连接。供电单元可以是汽车3的动力电池或蓄电池,供电电压一般为24V,主要用于为汽车3的运行提供电能。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预定距离的范围为1米~10米,例如可以是1m、3m、6.5m、10m,或者该范围内的其他距离。并且,预定距离与汽车3的重量、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呈正相关。具有这样的结构,根据汽车3的重量和运动的加速度确定激光接收部件2与激光发射部件1之间的距离,使得激光发射部件1设置的不会太近,从而容易被汽车3回弹而损坏;也不会使得激光发射部件1设置的太远,从而影响激光接收部件2的接收精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激光发射部件1的位置精度,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碰撞试验的精度。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中,参考图6,还包括校准感光部件6。校准感光部件6靠近汽车3进行碰撞试验时所需撞击的碰撞壁障7设置,并且,校准感光部件6与激光发射部件1分别位于牵引钢缆4的中心点的两侧。具体地,校准感光部件6用于对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进行校准,校准感光部件6对应的激光接收角度实质上与基准感光部件21的激光接收角度相同。校准感光部件6为一个能够独立接收红外激光的部件。在试验之前,汽车3还未进入试验区域时,安装好激光发射部件1,并在靠近碰撞壁障7的位置设置校准感光部件6。当校准感光部件6能够接收到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时,则说明激光发射部件1的激光发射角度正确,也即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方向与牵引钢缆4的方向平行;当校准感光部件6无法接收到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时,则说明激光发射部件1的激光发射角度出现偏差,需要调整激光发射部件1的激光发射角度,以使校准感光部件6能够接收到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当校准操作完成后,撤去校准感光部件6。具有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校准感光部件6对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进行校准,提高了后续试验的准确度。
接下来,结合图6、图7对该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的操作方式进行说明。
参考图6,在碰撞试验开始之前,在牵引钢缆4的中心点两侧分别安装校准感光部件6和激光发射部件1。利用校准感光部件6对激光发射部件1发射的激光进行校准。
参考图7,撤去校准感光部件6,将汽车3与牵引钢缆4连接,打开汽车3的车载控制器及系统内的所有部件,准备发车。
牵引钢缆4带动汽车3朝向碰撞壁障7运动。如果激光接收部件2感测到汽车3发生偏移,则汽车3发出制动信号。如果激光接收部件2感测到汽车3未发生偏移,则牵引钢缆4在与碰撞壁障7具有一定距离时与车辆松脱开,使汽车3运动一段距离后与碰撞壁障7发生碰撞以完成碰撞试验。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发射部件,所述激光发射部件与牵引汽车进行碰撞试验的牵引系统的牵引钢缆固定连接,并朝向汽车的运动方向发射激光;
激光接收部件,所述激光接收部件设置于汽车上、在汽车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运动方向相反方向对应、且与所述激光发射部件相对的一侧;并且
所述激光接收部件包括若干感光部件,各所述感光部件分别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阵列结构;
所述激光接收部件与所述激光发射部件以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并且,所述激光发射部件发射的激光在同一时刻仅由各所述感光部件中的其中一个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感光部件形成的所述阵列结构为矩形阵列结构;并且
各所述感光部件包括一个基准感光部件和多个偏离感光部件,其中
所述基准感光部件位于所述矩形阵列结构的几何中心位置,各所述偏离感光部件位于所述基准感光部件周围;并且
所述激光发射部件的激光被所述基准感光部件接收时,汽车在碰撞试验中未发生偏离;或者
所述激光发射部件的激光被任一所述偏离感光部件接收时,汽车在碰撞试验中发生偏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部件包括:激光发射本体、主支撑杆构件、辅助支撑杆构件、固定滑块、以及导向滑块;其中
所述激光发射本体朝向所述运动方向发射激光;
所述主支撑杆构件沿所述高度方向延伸,一端与所述激光发射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滑块与所述牵引钢缆固定连接且能够随着所述牵引钢缆沿所述运动方向运动;
所述辅助支撑杆构件在所述运动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主支撑杆构件的其中一侧或两侧,所述辅助支撑杆构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主支撑杆构件,另一端对应设置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辅助支撑杆构件的所述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并与所述牵引钢缆可滑动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系统还包括牵引导轨,所述固定滑块和所述导向滑块均经由所述牵引钢缆在所述运动方向上可相对于所述牵引导轨移动;并且
所述固定滑块上形成有沿所述运动方向贯穿所述固定滑块的通孔,所述牵引钢缆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固定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滑块上形成有沿所述运动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牵引钢缆位于所述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滑块包括第一连接顶板、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其中
在所述激光发射部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顶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嵌合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嵌合槽相匹配的第一嵌合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顶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经由所述第一嵌合槽和所述第一嵌合凸起固定连接;
所述主支撑杆构件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激光发射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应壁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应壁面抵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方相应位置共同形成所述通孔;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牵引导轨的底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牵引导轨的侧壁面和/或顶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摩擦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块包括第二连接顶板,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其中
在所述激光发射部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顶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嵌合槽,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嵌合槽相匹配的第二嵌合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顶板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经由所述第二嵌合槽和所述第二嵌合凸起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顶板的顶部设置有转轴组件,所述第二连接顶板经由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辅助支撑杆构件的所述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在所述激光发射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相应壁面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相应壁面抵接,且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相应位置共同形成所述凹槽;并且
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牵引导轨的底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牵引导轨的侧壁面和/或顶壁面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摩擦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构件包括伸缩杆和固定杆;其中
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激光发射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激光发射本体经由所述主支撑杆构件在所述激光发射部件的高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固定滑块和所述牵引钢缆移动。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接收部件与汽车的车载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车载控制器与所述牵引系统的牵引控制器通信连接。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距离的范围为1米~10米,并且,所述预定距离与汽车的重量、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呈正相关。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准感光部件;
所述校准感光部件靠近汽车进行碰撞试验时所需撞击的碰撞壁障设置,并且,所述校准感光部件与所述激光发射部件分别位于所述牵引钢缆的中心点的两侧。
CN202322789733.5U 2023-10-17 2023-10-17 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 Active CN221077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89733.5U CN221077554U (zh) 2023-10-17 2023-10-17 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89733.5U CN221077554U (zh) 2023-10-17 2023-10-17 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7554U true CN221077554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60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89733.5U Active CN221077554U (zh) 2023-10-17 2023-10-17 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77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2507B (zh) 一种对移动车辆进行车型识别的方法
CN105675309B (zh) 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碰撞测试装置以及测试方法
US8621918B2 (en) Test device comprising a receiv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mock-up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 test vehicle using a test device
CN103940572B (zh) 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
CN103954420B (zh) 气动发射式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
CN110617971A (zh) 一种汽车自动驾驶制动系统测试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254916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托底模拟测试方法
CN108426671B (zh) 一种制动检验平台用检定装置
CN112129548A (zh) 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系统与aebs、fcws测试方法
CN221077554U (zh) 汽车碰撞试验的汽车偏离监测系统
CN210322327U (zh) Adas标定装置的对射摆正系统
CN103940571B (zh) 气动发射式低噪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
CN103940622B (zh) 压力摩擦板制动式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
KR20160068525A (ko) 인간 서비스 로봇 충돌 안전성 평가 시험 방법
KR20050118384A (ko) 자기패턴을 이용한 궤도차량의 정차시스템 및 정차방법
CN209978772U (zh) 一种铁路脱轨器的检测装置
CN114112427A (zh)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台车对中装置及对中方法
CN211085695U (zh) 一种半电波暗室内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测试装置
CN211373902U (zh) 一种纵向力检测装置及轨道车辆
JP4131559B2 (ja) 自動車の側面衝突試験方法及び装置
CN113188815A (zh) 智能汽车高速工况综合安全性能检测方法
CN113701629A (zh) 车轮检测装置
KR20160068521A (ko) 인간-서비스 로봇 충돌 안전성 평가 시험장치
CN214793813U (zh) 汽车驾驶辅助系统检测平台
CN214028652U (zh) 一种安装自动对中结构及地铁工程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