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5256U - 一种旁通阀以及旁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旁通阀以及旁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5256U
CN221075256U CN202323216172.6U CN202323216172U CN221075256U CN 221075256 U CN221075256 U CN 221075256U CN 202323216172 U CN202323216172 U CN 202323216172U CN 221075256 U CN221075256 U CN 221075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valve
bypass
seal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2161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东升
竺宏亮
唐智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Xiw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Xiw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Xiw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Xiw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5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5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旁通阀以及旁路系统,属于旁通阀制造技术领域。旁通阀包括环形阀座、阀盖以及环形密封圈。阀盖具有与环形阀座的对应端面抵接并形成线密封的第一状态以及远离环形阀座的第二状态;环形密封圈位于环形阀座和阀盖的对应端面之间,环形密封圈被配置为能够满足:当阀盖处于第一状态时,环形密封圈处于被压缩状态并密封抵接于环形阀座以及阀盖之间;当阀盖处于第二状态时,环形密封圈恢复到被压缩前的初始状态。该旁通阀具有密封性能较好的优势,从而能够较好地保护主机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旁通阀以及旁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旁通阀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旁通阀以及旁路系统。
背景技术
在烟气粉尘治理过程中,为了保护相应的主机设备,通常需要设置旁路系统,其中,旁通阀作为旁路系统中较为重要的部件,其密封性能的高低极为重要。目前,旁路系统中常用的阀门类型主要为多片蝶形阀、单板蝶阀以及闸板阀门等,这些类型的阀门在受热时易发生形变,从而导致阀盖与阀座之间产生较大的缝隙,进而使得旁通阀的密封性能难以满足旁路系统的密封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旁通阀以及旁路系统,具有密封性能较好的优势,从而能够较好地保护主机设备。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旁通阀,包括环形阀座、阀盖以及环形密封圈。阀盖具有与环形阀座的对应端面抵接并形成线密封的第一状态以及远离环形阀座的第二状态;环形密封圈位于环形阀座和阀盖的对应端面之间,环形密封圈被配置为能够满足:当阀盖处于第一状态时,环形密封圈处于被压缩状态并密封抵接于环形阀座以及阀盖之间;当阀盖处于第二状态时,环形密封圈恢复到被压缩前的初始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阀盖和阀座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能够抵接形成线密封结构,在此基础上,旁通阀还增设有环形密封圈且将环形密封圈设置为能够密封抵接于环形阀座以及阀盖之间,以使得旁通阀具有线密封以及密封圈密封两级密封结构,通过两级密封结构的相互配合,使得旁通阀具有密封性能较好的优势;并且,由于具有两级密封结构,当阀座与阀盖由于受热产生一定的缝隙时,密封圈的存在使得旁通阀仍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仍然能够有效保护主机设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环形密封圈的周向上,环形密封圈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截面形状为环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环形密封圈处于初始状态时,将其截面形状设置为环形(即中空的形式),相较于设置为实心的形式,具有回弹恢复力更好的优势,以使其抵接在阀板和阀盖之间时能够与二者更为紧密地贴合,从而发挥更好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环形密封圈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将环形密封圈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环形,当阀盖处于第二状态时,由于密封圈的外壁为弧形,通道里的粉尘等颗粒不容易在密封圈上累积,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由于积灰导致旁通阀密封性降低的风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环形阀座靠近阀盖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环形密封圈的部分嵌设于安装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环形阀座的对应端面开设安装槽并将环形密封圈的部分嵌设在安装槽内,能够较为稳定地固定环形密封圈,且还具有固定结构较为简单的优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当环形密封圈处于初始状态时,环形密封圈露出安装槽的尺寸占整个环形密封圈的尺寸的1/3~1/2。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环形密封圈处于初始状态时,将其露出安装槽的尺寸与整个环形密封圈的尺寸占比限定在特定范围内,能够较好地兼顾密封圈的安装稳定性以及密封圈抵接在阀座和阀盖之间时的密封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当阀盖处于第一状态时,线密封对应的区域位于环形密封圈形成的密封区域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阀盖处于第一状态时,将线密封对应的区域以及密封圈对应的密封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设置为特定的形式,相应的阀座具有构造更简单且更规整的优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环型密封圈靠近阀盖的一侧端面为平面,在环形阀座靠近线密封对应区域的一侧,环形阀座相邻的两侧圆弧过渡。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环形阀座靠近线密封对应区域的一侧,将环形阀座相邻的两侧设置为圆弧过渡的形式,能够在阀盖与阀座抵接形成线密封的过程中,有效降低阀盖被阀座的拐角剐蹭而受损的风险,从而提高旁通阀的密封性,同时,还能延长旁通阀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阀盖靠近环形阀座的一侧还设置有定位柱,环形阀座内还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开设有与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阀座增设定位柱,同时,环形阀座增设定位座并在其中开设与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的导向限位作用,能够使得阀盖和阀座在靠近抵接的过程中衔接更加精准,以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旁路系统,包括至少一条旁通管路,旁通管路内安装有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旁通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旁路系统的旁通管路中安装有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旁通阀,借助旁通阀的优异密封性能,能够较好地保护相应的主机设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旁路系统包括多条并排分布的旁通管路。
上述技术方案中,旁路系统设置多条并排分布的旁通管路,当其中一条旁通管路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借助并排分布的其他旁通管路也能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在线检修的目的,以便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旁通阀在第二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旁通阀在第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旁通阀在第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旁路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标:10-旁通阀;100-环形阀座;110-安装槽;120-定位座;121-定位孔;200-阀盖;210-定位柱;300-环形密封圈;1-旁路系统;20-旁通管路;21-管体;22-安装板;23-进气口;24-出气口;25-检修门;26-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旁通阀以及旁路系统进行具体说明。
参阅图1和图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旁通阀10,包括环形阀座100、阀盖200以及环形密封圈300。阀盖200具有与环形阀座100的对应端面抵接并形成线密封的第一状态以及远离环形阀座100的第二状态;环形密封圈300位于环形阀座100和阀盖200的对应端面之间,环形密封圈300被配置为能够满足:当阀盖200处于第一状态时,环形密封圈300处于被压缩状态并密封抵接于环形阀座100以及阀盖200之间;当阀盖200处于第二状态时,环形密封圈300恢复到被压缩前的初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抵接后实现线密封结构,阀盖200为弹簧钢材质的阀盖200,相应的,其在靠近并抵接环形阀座100的过程中,具体形式为阀盖200的边缘部分与环形阀座100的对应端面抵接,而中间部分有所凹陷。
本申请中,阀盖200和环形阀座100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能够抵接形成线密封结构,在此基础上,旁通阀10还增设有环形密封圈300且将环形密封圈300设置为能够密封抵接于环形阀座100以及阀盖200之间,以使得旁通阀10具有线密封以及密封圈密封两级密封结构,通过两级密封结构的相互配合,使得旁通阀10具有密封性能较好的优势;并且,由于具有两级密封结构,当阀座与阀盖200由于受热产生一定的缝隙时,密封圈的存在使得旁通阀10仍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仍然能够有效保护主机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密封圈300为了实现密封,其形状与阀座的形状基本一致,但是,环形阀座100和环形密封圈300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圆环形式,也可以是椭圆环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均以圆环形为例。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烟气粉尘处理的过程中,通道内的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故环形密封圈300的材质为耐高温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阀盖200的具体形状也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与阀座抵接并实现密封即可,例如可以是与阀座的形状相同的形式,也可以与阀座的形状不相同的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均以二者的形状相同为例(即为圆环形)。
参阅图3,作为一种示例,在环形密封圈300的周向上,环形密封圈300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截面形状为环形。
该实施方式中,当环形密封圈300处于初始状态时,将其截面形状设置为环形(即中空的形式),相较于设置为实心的形式,具有回弹恢复力更好的优势,以使其抵接在阀板和阀盖200之间时能够与二者更为紧密地贴合,从而发挥更好的密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阀盖200处于第二状态时,环形密封圈300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容易积累粉尘,长时间的粉尘积累容易造成旁通阀10密封性较低,基于此,考虑到旁通阀10的密封性,可以对环形密封圈300的形状进行调整。
参阅图3,作为一种示例,环形密封圈300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
该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将环形密封圈300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环形,当阀盖200处于第二状态时,由于密封圈的外壁为弧形,通道里的粉尘等颗粒不容易在密封圈上累积,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由于积灰导致旁通阀10密封性降低的风险。
参阅图3,作为一种示例,环形阀座100靠近阀盖200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10,环形密封圈300的部分嵌设于安装槽110内。
该实施方式中,在环形阀座100的对应端面开设安装槽110并将环形密封圈300的部分嵌设在安装槽110内,能够较为稳定地固定环形密封圈300,且还具有固定结构较为简单的优势。
可以理解的是,环形密封圈300露出安装槽110的尺寸与其被挤压时的密封性相关,而环形密封圈300容纳于安装槽110内的尺寸又与其安装固定的稳定性相关,为了更好地兼顾两种特性,可以对环形密封圈300露出安装槽110的尺寸进行限定。
作为一种示例,当环形密封圈300处于初始状态时,环形密封圈300露出安装槽110的尺寸占整个环形密封圈300的尺寸的1/3~1/2。
该实施方式中,当环形密封圈300处于初始状态时,将其露出安装槽110的尺寸与整个环形密封圈300的尺寸占比限定在特定范围内,能够较好地兼顾密封圈的安装稳定性以及密封圈抵接在阀座和阀盖200之间时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圆环形的阀座为例,线密封对应的区域可以是位于环形密封圈300形成的密封区域外,也可以位于环形密封圈300形成的密封区域内,只要能够同时满足线密封以及密封圈密封的两级密封形式即可。
参阅图4,作为一种示例,当阀盖200处于第一状态时,线密封对应的区域位于环形密封圈300形成的密封区域内。
该实施方式中,当阀盖200处于第一状态时,将线密封对应的区域以及密封圈对应的密封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设置为特定的形式,相应的阀座具有构造更简单且更规整的优势(不用对阀座进行较大的结构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线密封的结构特性,阀盖200与阀座的接触点通常都位于内侧的边缘区域,若对应区域的拐角处为90°,便很容易剐蹭并损伤阀盖200,基于此,可以对该区域的拐角结构进行调整。
参阅图4,作为一种示例,环型密封圈靠近阀盖200的一侧端面为平面,在环形阀座100靠近线密封对应区域的一侧,环形阀座100相邻的两侧圆弧过渡。
该实施方式中,在环形阀座100靠近线密封对应区域的一侧,将环形阀座100相邻的两侧设置为圆弧过渡的形式,能够在阀盖200与阀座抵接形成线密封的过程中,有效降低阀盖200被阀座的拐角剐蹭而受损的风险,从而提高旁通阀10的密封性,同时,还能延长旁通阀10的使用寿命。
参阅图5,作为一种示例,阀盖200靠近环形阀座100的一侧还设置有定位柱210,环形阀座100内还设置有定位座120,定位座120开设有与定位柱210对应的定位孔121。
该实施方式中,阀座增设定位柱210,同时,环形阀座100增设定位座120并在其中开设与定位柱210对应的定位孔121,通过定位柱210和定位孔121的导向限位作用,能够使得阀盖200和阀座在靠近抵接的过程中衔接更加精准,以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参阅图5,作为一种示例,定位柱210位于阀盖200的中部,相应的,定位座120也位于环形阀座100的中部且定位孔121也开设在定位座120的中部。
该实施方式中,将定位配合的相关构件设置在中部,在定位配合的过程中,具有受力更为平衡以及运动过程更为稳定的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旁通阀10中未做特别说明或限定的结构或单元均可按照本领域常规选择进行设置。
参阅图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旁路系统1,包括至少一条旁通管路20,旁通管路20内安装有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旁通阀10。
本申请中,旁路系统1的旁通管路20中安装有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旁通阀10,借助旁通阀10的优异密封性能,能够较好地保护相应的主机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仅对旁通阀10中阀盖200与环形阀座100的衔接处进行调整,以便提高旁通阀10的密封性,而旁通阀10与旁通管路20的安装配合方式以及旁通管路20的具体构造均为公知技术,本申请中不做介绍。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通过一种示例对旁通管路20进行说明,以体现旁通阀10以及旁通管路20的安装配合方式。
参阅图6,作为一种示例,旁通管路20包括管体21、安装板22、进气口23、出气口24、检修门25以及驱动单元26。其中,安装板22固定于管体21内且用于安装环形阀座100,出气口24开设在管体21与进气口23相邻的其中一侧,检修门25设置在与出气口24相对的另一侧,驱动单元26安装在管体21相对于进气口23的一端并延伸至管体21内且与阀盖200驱动连接,以使阀盖200能够靠近并远离环形阀座100。
可以理解的是,旁通管路20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若仅设置一条管路,当旁通管路20出现故障后则需要停线检修,导致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基于此,可以对旁通系统的结构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示例,旁路系统1包括多条并排分布的旁通管路20。
该实施方式中,旁路系统1设置多条并排分布的旁通管路20,当其中一条旁通管路20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借助并排分布的其他旁通管路20也能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在线检修的目的,以便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旁通管路20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是2~12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旁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阀座;
阀盖,所述阀盖具有与所述环形阀座的对应端面抵接并形成线密封的第一状态以及远离所述环形阀座的第二状态;
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位于所述环形阀座和所述阀盖的对应端面之间,所述环形密封圈被配置为能够满足:
当所述阀盖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环形密封圈处于被压缩状态并密封抵接于所述环形阀座以及所述阀盖之间;当所述阀盖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环形密封圈恢复到被压缩前的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周向上,所述环形密封圈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截面形状为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圈处于初始状态时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阀座靠近所述阀盖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环形密封圈的部分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形密封圈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环形密封圈露出所述安装槽的尺寸占整个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尺寸的1/3~1/2。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阀盖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线密封对应的区域位于所述环形密封圈形成的密封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圈靠近所述阀盖的一侧端面为平面,在所述环形阀座靠近所述线密封对应区域的一侧,所述环形阀座相邻的两侧圆弧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旁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靠近所述环形阀座的一侧还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环形阀座内还设置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
9.一种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条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旁通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系统包括多条并排分布的所述旁通管路。
CN202323216172.6U 2023-11-28 一种旁通阀以及旁路系统 Active CN221075256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5256U true CN221075256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3807B2 (en) Multidirectional turbine shim seal
EP1537297B1 (en) Biased wear resistant turbine seal assembly
US9188228B2 (en) Layered seal for turbomachinery
EP2066934B1 (en) Metal seal with flexible insert
JP2005076802A (ja) シール装置
KR101915492B1 (ko) 무용접 조립식 배관 플랜지 연결구
US9464535B2 (en) Stationary part sealing structure
US9976680B2 (en) Seal element for isolation gasket
CN221075256U (zh) 一种旁通阀以及旁路系统
CN112228249A (zh) 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阀门结构及火箭发动机
CN117231774B (zh) 一种金属密封球阀
CN102954299A (zh) 一种对接式抗压法兰
JP2007283824A (ja) 熱交換器のシール構造
KR101823023B1 (ko) 케이싱과 임펠러 사이의 누설손실이 저감된 원심펌프
CN206145136U (zh) 微型高压两位两通电磁阀
CN115451152A (zh) 一种充气式膜片球阀
CN212004365U (zh) 一种小口径上装式低温浮动球阀
CN209762393U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
US9441735B2 (en) Low-cost high-performance annular metallic seal for high pressures and large diameters
CN219654581U (zh) 一种气密门门体密封结构
CN220453014U (zh) 法兰密封结构
CN208900208U (zh) 一种增压器密封垫及增压器
KR20130070257A (ko) 공기조화기용 배관연결구조
CN212389794U (zh) 四通阀
CN220792039U (zh) 一种内外双环金属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