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1552U - 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1552U
CN221071552U CN202323065836.3U CN202323065836U CN221071552U CN 221071552 U CN221071552 U CN 221071552U CN 202323065836 U CN202323065836 U CN 202323065836U CN 221071552 U CN221071552 U CN 221071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oling
hole
inlet
da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658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立涛
王学军
李传永
王涛
赵秀志
李玉峰
伊希明
吕伟
孙者峰
王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shan Steel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ishan Steel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ishan Steel Group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ishan Steel Group
Priority to CN2023230658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71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1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1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堵口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栓接有芯轴,芯轴通过若干轴承及若干密封活动套接有外壳,芯轴的一端栓接有压盖,芯轴一端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冷却进口、冷却出口,芯轴外壁上设有第一油环槽、第二油环槽,第一进油口连通第一油环槽,第二进油口连通第二油环槽,冷却进口连通冷却出口,外壳上设有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第一出油口连通第一油环槽,第二出油口连通第二油环槽。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连通液压管道的同时进行冷却降温,防止受到铁沟高温烘烤而出现漏油、轴承损坏等问题,从而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堵口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高炉炉前堵铁口使用的液压堵口机,采用液压油驱动旋转、打泥动作,液压堵口机本体使用的液压管道需要进行旋转,因此采用一种旋转装置将液压管道进行过渡连通。
液压堵口机油管通常所使用的旋转装置不足在于:本体采用底座、芯轴、外壳、压盖、轴承、密封进行组装后使用,虽然可以实现连通液压管道的目的,受出铁沟高温烘烤影响,旋转装置易出现漏油、轴承损坏现象,故障率较高,不能满足高炉定修周期内的使用寿命要求,部分钢铁厂为提高旋转装置的使用寿命,多采用外冷却水降低本体温度,同时冷却水流淌至出铁沟中,易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包括底座,底座栓接有芯轴,芯轴通过若干轴承及若干密封活动套接有外壳,芯轴的一端栓接有压盖,芯轴一端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冷却进口、冷却出口,芯轴外壁上设有第一油环槽、第二油环槽,第一进油口连通第一油环槽,第二进油口连通第二油环槽,冷却进口连通冷却出口,外壳上设有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第一出油口连通第一油环槽,第二出油口连通第二油环槽。
进一步的,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对称分布在芯轴相对的两侧,芯轴靠近底座的一端对称设有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一进油口通过第一油孔连通第一油环槽,第二进油口通过第二油孔连通第二油环槽,第一油孔、第二油孔靠近底座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且丝接有丝堵,第一油孔、第二油孔均处在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在的平面上。
进一步的,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对称分布在芯轴相对的两侧,芯轴靠近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冷却孔、第二冷却孔,第一冷却孔连通冷却进口,第二冷却孔连通冷却出口,第一冷却孔和第二冷却孔通过第三冷却孔连通,冷却进口通过第一冷却孔和第二冷却孔和第三冷却孔连通冷却出口,第一冷却孔、第二冷却孔靠近底座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且丝接有丝堵,第一冷却孔、第二冷却孔、第三冷却孔均处在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所在的平面上。
进一步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在的平面与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第三冷却孔与第二油环槽处在同一面上,用以方便加工。
进一步的,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冷却进口、冷却出口靠近芯轴外壁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用以丝接管道。
进一步的,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靠近外壳外壁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用以丝接管道。
进一步的,外壳两端呈敞口状,轴承有两个,两个轴承分别位于外壳的敞口状的两端内侧,用以使外壳能在芯轴上旋转。
进一步的,密封有三个,芯轴外壁上设有三个环形的密封槽,密封放置在密封槽内。
进一步的,第一油环槽、第二油环槽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密封槽之间,用于密封油环槽内的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连通液压管道的同时进行冷却降温,防止受到铁沟高温烘烤而出现漏油、轴承损坏等问题,从而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寿命。
2.通过在芯轴上设置连通的冷却进口、冷却出口,使冷却介质在芯轴内部进行冷却降温,且冷却进口、冷却出口均设置在静止的芯轴上,容易连接管道,避免了外冷却的方式出现的冷却介质流淌至出铁沟中,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3.通过将第三冷却孔设置在第二油环槽所在的平面上,冷却行程长,冷却效果好,同时加工方便。
4.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在的平面与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从而使冷却更加均匀。
5.通过在芯轴的一端设置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一冷却孔、第二冷却孔,从而方便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芯轴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A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B截面示意图。
其中:1.底座;2.芯轴;3.外壳;4.压盖;5.第一进油口;6.第二进油口;7.冷却进口;8.第一油环槽;9.第二油环槽;10.冷却出口;11.第一出油口;12.第二出油口;13.第一油孔;14.第二油孔;15.丝堵;16.第一冷却孔;17.第二冷却孔;18.第三冷却孔;19.轴承;20.密封槽;21.密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栓接有芯轴2,芯轴2通过两个轴承19及两个密封21活动套接有外壳3,芯轴2的一端栓接有压盖4,芯轴2一端设有第一进油口5、第二进油口6、冷却进口7、冷却出口10,芯轴2外壁上设有第一油环槽8、第二油环槽9,第一进油口5连通第一油环槽8,第二进油口6连通第二油环槽9,冷却进口7连通冷却出口10,外壳3上设有第一出油口11、第二出油口12,第一出油口11连通第一油环槽8,第二出油口12连通第二油环槽9。
第一进油口5、第二进油口6对称分布在芯轴2相对的两侧,芯轴2靠近底座1的一端对称设有第一油孔13、第二油孔14,第一进油口5通过第一油孔13连通第一油环槽8,第二进油口6通过第二油孔14连通第二油环槽9,第一油孔13、第二油孔14靠近底座1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且丝接有丝堵15,第一油孔13、第二油孔14均处在第一进油口5和第二进油口6所在的平面上。第一油孔13、第二油孔14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方便加工,正常来说可以不设第一油孔13、第二油孔14,但是这样的话无法在芯轴2内部加工出通道,因此可以采用在芯轴2一端开孔的方式加工,加工完后将开的孔堵上。
冷却进口7和冷却出口10对称分布在芯轴2相对的两侧,芯轴2靠近底座1的一端设有第一冷却孔16、第二冷却孔17,第一冷却孔16连通冷却进口7,第二冷却孔17连通冷却出口10,第一冷却孔16和第二冷却孔17通过第三冷却孔18连通,冷却进口7通过第一冷却孔16和第二冷却孔17和第三冷却孔18连通冷却出口10,第一冷却孔16、第二冷却孔17靠近底座1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且丝接有丝堵15,第一冷却孔16、第二冷却孔17、第三冷却孔18均处在冷却进口7和冷却出口10所在的平面上。第一冷却孔16、第二冷却孔17的设计目的同样是为了方便加工。
第一进油口5和第二进油口6所在的平面与冷却进口7和冷却出口10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相互垂直的目的是为了使冷却更加均匀。
第三冷却孔18与第二油环槽9处在同一面上,用以方便加工。这样就可以在较薄的地方进行钻孔,从而减轻加工难度,不在第一油环槽8处开孔是因为这样冷却介质行程太短,冷却效果不好。
第一进油口5、第二进油口6、冷却进口7、冷却出口10靠近芯轴2外壁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用以丝接管道。通过螺纹丝接各个管道,保证管道连接的牢固性和操作的方便性以及可拆卸性。
第一出油口11、第二出油口12靠近外壳3外壁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用以丝接管道。同样是保证管道连接的牢固性和操作的方便性以及可拆卸性。
外壳3两端呈敞口状,轴承19有两个,两个轴承19分别位于外壳3的敞口状的两端内侧,用以使外壳3能在芯轴2上旋转。
密封21有三个,芯轴2外壁上设有三个环形的密封槽20,密封21放置在密封槽20内。
第一油环槽8、第二油环槽9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密封槽20之间,用于密封21油环槽内的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连接好油管和冷却管,冷却介质可以用压缩空气或氮气或工业循环水,正常工作时,液压油从第一进油口5进入,经由第一油孔13流至第一油环槽8,再从外壳3上的第一出油口11流出,同时从第二进油口6进入的液压油经由第二油孔14流至第二油环槽9,再从外壳3上的第二出油口12流出。冷却介质从冷却进口7经由第一冷却孔16、第二冷却孔17、第三冷却孔18从冷却出口10流出从而进行降温。加工时通过车床加工好第一油环槽8、第二油环槽9、密封槽20,通过在芯轴2一端钻孔,从而加工好第一油孔13、第二油孔14、第一冷却孔16、第二冷却孔17,从芯轴2外壁钻孔,从而加工好第一进油口5、第二进油口6、冷却进口7、冷却出口10,从第二油环槽9处钻孔,钻好第三冷却孔18后进行焊接封闭,从而完成第三冷却孔18的加工,钻孔完毕后将各个孔端进行攻丝,使之能够连接管道和丝堵15,在第一油孔13、第二油孔14、第一冷却孔16、第二冷却孔17上丝接丝堵15,从而完成加工。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栓接有芯轴,芯轴通过若干轴承及若干密封活动套接有外壳,芯轴的一端栓接有压盖,芯轴一端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冷却进口、冷却出口,芯轴外壁上设有第一油环槽、第二油环槽,第一进油口连通第一油环槽,第二进油口连通第二油环槽,冷却进口连通冷却出口,外壳上设有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第一出油口连通第一油环槽,第二出油口连通第二油环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对称分布在芯轴相对的两侧,芯轴靠近底座的一端对称设有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一进油口通过第一油孔连通第一油环槽,第二进油口通过第二油孔连通第二油环槽,第一油孔、第二油孔靠近底座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且丝接有丝堵,第一油孔、第二油孔均处在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在的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对称分布在芯轴相对的两侧,芯轴靠近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一冷却孔、第二冷却孔,第一冷却孔连通冷却进口,第二冷却孔连通冷却出口,第一冷却孔和第二冷却孔通过第三冷却孔连通,冷却进口通过第一冷却孔和第二冷却孔和第三冷却孔连通冷却出口,第一冷却孔、第二冷却孔靠近底座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且丝接有丝堵,第一冷却孔、第二冷却孔、第三冷却孔均处在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所在的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在的平面与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孔与第二油环槽处在同一面上,用以方便加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冷却进口、冷却出口靠近芯轴外壁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用以丝接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靠近外壳外壁的一端均为内丝螺纹状,用以丝接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两端呈敞口状,轴承有两个,两个轴承分别位于外壳的敞口状的两端内侧,用以使外壳能在芯轴上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有三个,芯轴外壁上设有三个环形的密封槽,密封放置在密封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环槽、第二油环槽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密封槽之间,用于密封油环槽内的油。
CN202323065836.3U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 Active CN221071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65836.3U CN221071552U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65836.3U CN221071552U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1552U true CN221071552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52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65836.3U Active CN221071552U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71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09342A1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微量润滑的刀柄
CN203286900U (zh) 一种加热炉悬臂辊冷却结构
CN114227372A (zh) 一种电主轴冷却机构
CN221071552U (zh) 一种内部带冷却的旋转装置
CN104863972A (zh) 旋转防喷器动密封轴向循环冷却结构
CN104588785B (zh) 一种内冷式滚刀
CN214263911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高效电主轴冷却套
CN201807712U (zh) 板坯连铸机扇形段两分节辊的冷却水结构
CN204729633U (zh) 冷气风机组合密封系统
CN110565428A (zh) 一种用于密度纤维板生产设备盘磨机主轴的密封装置
CN216657565U (zh) 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
CN206943636U (zh) 一种密封液压旋转接头
CN110886798A (zh) 一种绞车刹车盘冷却装置
CN204487349U (zh) 大功率磨床主轴冷却机构
CN210451818U (zh) 一种电主轴管路布局系统
CN209925831U (zh) 一种旋转油路分配器
CN110649747A (zh) 一种隔热电机安装结构
CN205918942U (zh) 独体旋转阀芯型汽轮机冷油器六通切换装置
CN214185262U (zh) 一种高速深孔钻削电主轴
CN218283231U (zh) 铝挤压机冷却装置
CN201723596U (zh) 用于大型旋转辊轴轴承座的s形封闭冷却水通道
CN201168619Y (zh) 海绵钛破碎机齿辊的冷却系统
CN220660146U (zh) 一种主轴冷却结构
CN204784731U (zh) 冷冻压缩机组合密封系统
CN215908429U (zh) 一种紧凑型固定球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