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57565U - 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57565U
CN216657565U CN202123249827.0U CN202123249827U CN216657565U CN 216657565 U CN216657565 U CN 216657565U CN 202123249827 U CN202123249827 U CN 202123249827U CN 216657565 U CN216657565 U CN 216657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channel
water channel
communicate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498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旭斌
倪淋秋
翟海华
翟会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diao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diao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diao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diao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498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57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57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57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Sealing Using Fluids, Sealing Without Contact, And Removal Of Oi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包括旋转轴和壳体;壳体包括机壳、前轴承室和后轴承室,前轴承室安装于机壳前端,内部安装有前轴承组件;后轴承室安装于机壳后端,内部安装有后轴承组件;机壳内部安装有水套和定位套,水套内部同轴安装有定子,旋转轴外壁上设有与定子相配合的转子;定位套连接前轴承室;壳体内设有冷却水路和多条气路。整体结构紧凑,效率高,刚性高,旋转精度高,振动低,发热量低。

Description

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刀具磨削行业中,主轴是加工过程中的主要部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选用电主轴。然而,由于电主轴的技术尚不成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进尘进液,从而影响电主轴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使用成本,降低了使用效率。且电主轴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则会影响工件加工的精度。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整体结构紧凑,效率高,刚性高,旋转精度高,振动低,发热量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包括旋转轴和壳体;
所述壳体包括机壳、前轴承室和后轴承室,所述前轴承室安装于机壳前端,内部安装有前轴承组件;所述后轴承室安装于机壳后端,内部安装有后轴承组件;
所述机壳内部安装有水套和定位套,所述水套内部同轴安装有定子,所述旋转轴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定子相配合的转子;所述定位套连接前轴承室;
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导通的冷却水通道,所述机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多个冷却水通道及出水口共同构成一个冷却水路;
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导通的气封通道,所述壳体上设有气封入口,所述气封入口与气封通道构成多条气路。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外壁上安装有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连接机壳上设置的进水口;
所述机壳内设有第一冷却水通道和第二冷却水通道;
所述后轴承室外壁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机壳的连接处形成第五冷却水通道;
所述进水口与第一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与第五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五冷却水通道与第二冷却水通道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外壁上安装有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连接机壳上设置的出水口;
所述机壳内还设有第三冷却水通道和第四冷却水通道;
所述定位套内设有第七冷却水通道和第八冷却水通道;
所述前轴承室外壁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定位套的连接处形成第九冷却水通道;
所述第四冷却水通道与第七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七冷却水通道与第九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九冷却水通道与第八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八冷却水通道与第三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三冷却水通道与出水口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套的外壁上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机壳的连接处形成第六冷却水通道;
所述第六冷却水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冷却水通道导通,另一端与第四冷却水通道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的前端还设有前盖及前密封盖,所述前盖与前密封盖连接后形成一个径向及轴向设有间隙的第二迷宫密封结构;
所述旋转轴的后端还设有压盖及后密封盖,所述压盖与后密封盖连接后形成一个径向及轴向设有间隙的第一迷宫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外壁上还安装有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连接机壳上设置的气封入口;
所述机壳内还设有第一气封通道,所述定位套内设有第三气封通道,所述前轴承室内设有第四气封通道;
所述旋转轴的前端还设有前防尘罩,所述前盖、前防尘罩及前密封盖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气幕密封腔;
所述气封入口与第一气封通道导通,所述第一气封通道的一端与第三气封通道导通,所述第三气封通道与第四气封通道导通,所述第四气封通道与第二气幕密封腔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后轴承室内设有第二气封通道;
所述旋转轴的后端还设有后防尘罩,所述压盖、后防尘罩及后密封盖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气幕密封腔;
所述第一气封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封通道导通,所述第二气封通道与第一气幕密封腔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外壁上还设有出线槽,所述出线槽上安装有压线板,所述压线板上安装有电缆固定头;
所述定子的电源线通过出线槽,由压线板压紧后,从电缆固定头引出。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与转子同轴过盈配合;
所述旋转轴前端与前轴承组件同轴过渡配合,所述旋转轴后端与后轴承组件同轴过渡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两端设有锥孔接口,所述旋转轴在所述锥孔接口的端部还设有连接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电主轴整体结构紧凑,效率高,刚性高,旋转精度高,振动低,发热量低。电主轴内部设置了多条冷却水通道,相比较传统的单一冷却水通道,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减小了温差对主轴磨削精度的影响,提高了磨削精度。
电主轴内部还设有密封气路,有效防尘防进液;两端均采用了迷宫密封与气幕密封结合的方式,从而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有效防止加工过程中油雾的进入。
电主轴两端均可安装磨轮杆,搭配不同的磨轮使用,以满足实际加工的快速切换需求,获得高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头磨削电主轴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双头磨削电主轴的结构外形示意图;
图3是双头磨削电主轴的气路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双头磨削电主轴的水路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双头磨削电主轴的水套外形示意图;
图6是双头磨削电主轴的机壳外形示意图;
图7是双头磨削电主轴的前轴承室外形示意图;
图8是双头磨削电主轴的后轴承室外形示意图;
图中: 1、后防尘罩;2、后密封盖;3、压盖;4、后轴承室;5、后轴承组件;6、机壳;7、水套;8、平衡环;9、旋转轴;10、转子;11、定子;12、定位套;13、前轴承室;14、前轴承组件;15、前盖;16、前密封盖;17、前防尘罩;18、进水接头;19、进气接头;20、电缆固定头;21、出水接头;22、压线板; 101、第一环形气幕出口;102、第一气幕密封腔;103、第一迷宫密封结构;104、第一排液口;171、第二迷宫密封结构;172、第二气幕密封腔;173、第二环形气幕出口;174、第二排液口;121、第七冷却水通道;122、第八冷却水通道;123、第三气封通道;131、第九冷却水通道;132、第四气封通道;133、第一O型圈槽;134、第一环形槽; 401、第五冷却水通道;402、第二气封通道; 403、第二O型圈槽;404、第二环形槽; 601、第一冷却水通道;602、第二冷却水通道;603、第六冷却水通道;604、第三冷却水通道;605、第四冷却水通道;606、第一气封通道; 607、进水口;608、气封入口;609、出水口;610、出线槽; 701 、第三O型圈槽;702、螺旋槽;901、锥孔接口;902 、连接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如图1所示,包括旋转轴9和壳体;
壳体包括机壳6、前轴承室13和后轴承室4,前轴承室13安装于机壳6前端,内部安装有前轴承组件14;后轴承室4安装于机壳6后端,内部安装有后轴承组件5;
机壳6内部安装有水套7和定位套12,水套7内部同轴安装有定子11,旋转轴9外壁上设有与定子11相配合的转子10;定位套12连接前轴承室13;
壳体内设有多个导通的冷却水通道,机壳6上设有进水口607和出水口609,进水口607、多个冷却水通道及出水口609共同构成一个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路用于为定子、转子、旋转轴的轴承组件等部件进行降温,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减小了温差对主轴磨削精度的影响,提高了磨削精度;
壳体内设有多个导通的气封通道,壳体上设有气封入口608,气封入口608与气封通道构成多条气路,所述气路用于在壳体与旋转轴之间形成气体密封,防止外部的油雾、粉尘、铁屑等杂质进入旋转轴与壳体之间,避免旋转轴磨损,提高旋转轴的旋转精度;同时,还可以防止粉尘、铁屑等杂质进入前、后轴承室,污染轴承室内的润滑油;从而保持润滑油维持较好的散热性能,避免轴承磨损,进而提高旋转轴的旋转精度。
具体的,旋转轴9与转子10同轴过盈配合;旋转轴9的周部还安装有平衡环8,平衡环8与旋转轴9同轴过盈配合。
如图2和图6所示,机壳6的外壁上安装有进水接头18和出水接头21,进水接头18连接机壳6上设置的进水口607,出水接头21连接机壳6上设置的出水口609。
如图4所示,机壳6内设有第一冷却水通道601、第二冷却水通道602、第三冷却水通道604和第四冷却水通道605。
如图1、图4和图7所示,前轴承室13外壁设有第一环形槽134,第一环形槽134与定位套12的连接处形成第九冷却水通道131。前轴承室13外壁还设有多个第一O型圈槽133,第一O型圈槽133内装有密封圈。
如图1、图4和图8所示,后轴承室4外壁设有第二环形槽404,第二环形槽404与机壳6的连接处形成第五冷却水通道401。后轴承室4外壁还设有多个第二O型圈槽403,第二O型圈槽403内装有密封圈。
定位套12内设有第七冷却水通道121和第八冷却水通道122。
如图5所示,水套7的外壁上设有螺旋槽702,螺旋槽702与机壳6的连接处形成第六冷却水通道603。水套7的两端还设有第三O型圈槽701,第三O型圈槽701内装有密封圈,使得水套7与机壳6连接紧密。
具体的,进水口607与第一冷却水通道601导通,第一冷却水通道601与第五冷却水通道401导通,第五冷却水通道401与第二冷却水通道602导通,第二冷却水通道602与第六冷却水通道603导通,第六冷却水通道603与第四冷却水通道605导通,第四冷却水通道605与第七冷却水通道121导通,第七冷却水通道121与第九冷却水通道131导通,第九冷却水通道131与第八冷却水通道122导通,第八冷却水通道122与第三冷却水通道604导通,第三冷却水通道604与出水口609导通。
进水口607、第一冷却水通道601、第五冷却水通道401、第二冷却水通道602、第六冷却水通道603、第四冷却水通道605、第七冷却水通道121、第九冷却水通道131、第八冷却水通道122、第三冷却水通道604、出水口609相互导通组成本实施例的冷却通道。冷却液由安装在进水口607的进水接头18接入经上述冷却通道最后从安装在出水口609的出水接头21排出,从而到达冷却定子11、前轴承组件14、后轴承组件5的目的。其中所使用的冷却液为纯净低粘度的油或水。
如图1和图3所示,旋转轴9的前端还设有前盖15、前防尘罩17及前密封盖16,前盖15安装于前轴承室13的一侧并压紧前轴承组件14。
前盖15及前密封盖16上都设有环形槽,前盖15与前密封盖16装配后形成一个径向及轴向间隙0.15mm的第二迷宫密封结构171。
前盖15、前防尘罩17及前密封盖16装配后形成第二气幕密封腔172,后防尘罩1与后密封盖2装配后形成间隙0.15mm的第一环形气幕出口101,后防尘罩1上设置有第一排液口104。
旋转轴9的后端还设有压盖3及后密封盖2,压盖3安装于后轴承室4的一侧并压紧后轴承组件5。
压盖3、后防尘罩1及后密封盖2上都设有环形槽,压盖3与后密封盖2装配后形成一个径向及轴向间隙0.15mm的第一迷宫密封结构103。
压盖3、后防尘罩1及后密封盖2装配后形成第一气幕密封腔102。前防尘罩17与前密封盖16装配后形成间隙0.15mm的第二环形气幕出口173,前防尘罩17上设置有第二排液口174。
其中,第一排液口104、第二排液口174用于排出气体管路中残留的冷凝液或杂质,防止气体通路被堵塞导致密封失效,第一排液口104、第二排液口174可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定期排放,也可设置为连续排放。
需要强调的是,旋转轴9前端与前轴承组件14同轴过渡配合并通过前密封盖16锁紧,旋转轴9后端与后轴承组件5同轴过渡配合并通过后密封盖2锁紧。
如图2和图6所示,机壳6的外壁上还安装有进气接头19,进气接头19连接机壳6上设置的气封入口608;
如图3所示,机壳6内还设有第一气封通道606,定位套12内设有第三气封通道123,前轴承室13内设有第四气封通道132,后轴承室4内设有第二气封通道402。
具体的,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气封入口608与第一气封通道606导通,第一气封通道606的一端与第三气封通道123导通,第三气封通道123与第四气封通道132导通,第四气封通道132与第二气幕密封腔172导通。第一气封通道606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封通道402导通,第二气封通道402与第一气幕密封腔102导通。
压力为0.1-0.15MPa压缩空气由气封入口608进入,通过第一气封通道606与第二气封通道402组成的气封通道,进入第一气幕密封腔102,再从第一环形气幕出口101与第一排液口104排出。
压力为0.1-0.15MPa压缩空气由气封入口608进入,通过第一气封通道606、第三气封通道123及第四气封通道132组成的气封通道, 进入第二气幕密封腔172,再从第二环形气幕出口173与第二排液口174排出。
如图2和图6所示,机壳6的外壁上还设有出线槽610,出线槽610上安装有压线板22,压线板22上设有M12*1.5螺纹孔,电缆固定头20安装于压线板22上设置的螺纹孔内。
定子11的电源线穿过机壳6上设置的出线槽610,使用压线板22压紧后,从装在压线板22上的电缆固定头20引出接入外部电源。定子11接入电源后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10带动旋转轴9旋转。
如图3所示,旋转轴9两端设有BT30锥孔接口901,旋转轴9在BT30锥孔接口901的端部还设有 M8连接螺纹902。其中,BT30锥孔接口901用于安装BT30接口的磨轮杆,磨轮杆使用M8螺丝与旋转轴9内设置的M8连接螺纹902固定锁紧。可搭配不同的磨轮使用,以满足实际加工快速切换需求,以此获得高的加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包括旋转轴和壳体;
所述壳体包括机壳、前轴承室和后轴承室,所述前轴承室安装于机壳前端,内部安装有前轴承组件;所述后轴承室安装于机壳后端,内部安装有后轴承组件;
所述机壳内部安装有水套和定位套,所述水套内部同轴安装有定子,所述旋转轴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定子相配合的转子;所述定位套连接前轴承室;
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导通的冷却水通道,所述机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冷却水通道及出水口共同构成一个冷却水路;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多个导通的气封通道,所述机壳上还设有气封入口,所述气封入口与气封通道构成多条气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机壳的外壁上安装有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连接机壳上设置的进水口;
所述机壳内设有第一冷却水通道和第二冷却水通道;
所述后轴承室外壁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机壳的连接处形成第五冷却水通道;
所述进水口与第一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一冷却水通道与第五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五冷却水通道与第二冷却水通道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机壳的外壁上安装有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连接机壳上设置的出水口;
所述机壳内还设有第三冷却水通道和第四冷却水通道;
所述定位套内设有第七冷却水通道和第八冷却水通道;
所述前轴承室外壁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定位套的连接处形成第九冷却水通道;
所述第四冷却水通道与第七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七冷却水通道与第九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九冷却水通道与第八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八冷却水通道与第三冷却水通道导通,所述第三冷却水通道与出水口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头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水套的外壁上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与机壳的连接处形成第六冷却水通道;
所述第六冷却水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冷却水通道导通,另一端与第四冷却水通道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旋转轴的前端还设有前盖及前密封盖,所述前盖与前密封盖连接后形成一个径向及轴向设有间隙的第二迷宫密封结构;
所述旋转轴的后端还设有压盖及后密封盖,所述压盖与后密封盖连接后形成一个径向及轴向设有间隙的第一迷宫密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机壳的外壁上还安装有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连接机壳上设置的气封入口;
所述机壳内还设有第一气封通道,所述定位套内设有第三气封通道,所述前轴承室内设有第四气封通道;
所述旋转轴的前端还设有前防尘罩,所述前盖、前防尘罩及前密封盖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气幕密封腔;
所述气封入口与第一气封通道导通,所述第一气封通道的一端与第三气封通道导通,所述第三气封通道与第四气封通道导通,所述第四气封通道与第二气幕密封腔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头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后轴承室内设有第二气封通道;
所述旋转轴的后端还设有后防尘罩,所述压盖、后防尘罩及后密封盖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气幕密封腔;
所述第一气封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封通道导通,所述第二气封通道与第一气幕密封腔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机壳的外壁上还设有出线槽,所述出线槽上安装有压线板,所述压线板上安装有电缆固定头;
所述定子的电源线通过出线槽,由压线板压紧后,从电缆固定头引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旋转轴与转子同轴过盈配合;
所述旋转轴前端与前轴承组件同轴过渡配合,所述旋转轴后端与后轴承组件同轴过渡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所述旋转轴两端设有锥孔接口,所述旋转轴在所述锥孔接口的端部还设有连接螺纹。
CN202123249827.0U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 Active CN216657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9827.0U CN216657565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9827.0U CN216657565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57565U true CN216657565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9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49827.0U Active CN216657565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575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2044A (zh) * 2023-03-17 2023-04-18 华辰精密装备(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精密复合磨床万能转塔式砂轮架系统及磨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72044A (zh) * 2023-03-17 2023-04-18 华辰精密装备(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精密复合磨床万能转塔式砂轮架系统及磨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57565U (zh) 一种双头磨削电主轴
CN101924415A (zh) 一种水冷电机
CN202572133U (zh) 一种双头玻璃磨削机主轴
CN113315298A (zh) 一种风冷水冷结合冷却的电机
CN216657388U (zh) 一种玻璃磨边倒角用电主轴
CN211046663U (zh) 一种铜管拉辗用电主轴
CN116792328A (zh) 一种内置水冷及风冷的单级高速离心空压机
CN111112655A (zh) 一种紧凑型电主轴
CN109531381B (zh) 双头抛光机主轴
CN208696316U (zh) Ac双摆角电主轴
CN212444746U (zh) 一种主轴结构
CN210160945U (zh) 一种内置换能器式高速超声波抛光电主轴
CN211136422U (zh) B轴铣头结构和加工机床
CN212285883U (zh) 一种紧凑型电主轴
CN220660146U (zh) 一种主轴冷却结构
CN211889026U (zh) 一种高速闭环控制中心出水电主轴
CN108788197A (zh) Ac双摆角电主轴
CN218926259U (zh) 一种电主轴和机床
CN108673238B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111230155A (zh) 一种高速闭环控制中心出水电主轴
CN216633646U (zh) 一种用于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头的配油装置
CN220387913U (zh) 一种冷封一体式电主轴
CN218658401U (zh) 一种具有冷却润滑的磨头
CN211565525U (zh) 高速电主轴
CN217965168U (zh) 一种电火花切割用导电装置及切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