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57330U - 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57330U
CN221057330U CN202322690908.7U CN202322690908U CN221057330U CN 221057330 U CN221057330 U CN 221057330U CN 202322690908 U CN202322690908 U CN 202322690908U CN 221057330 U CN221057330 U CN 221057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nduction
conduction piece
piece
short
voltage dir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909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ai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ai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ai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ai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57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57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连接端子和工作组件;动簧组件包括动簧片和第二导磁件,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分设于所述动簧片两侧且形成导磁回路,第一弹性件抵触于所述支架组件底部和动簧组件之间以使第二导磁件接触第一导磁件,工作组件受驱动杆控制向连接端子侧移动,以使动簧片与连接端子抵触后驱动杆继续移动,实现第一弹性件压缩,致使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分离。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件固定架,所述第一导磁件通过电阻焊或激光焊与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固定以形成一体零部件,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与所述支架组件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随动座,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与随动座一体注塑成型,便于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电气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高压继电器是当高压电路的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高压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
现有直流继电器,是采用直动式磁路结构,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即两个负载引出端)分别安装在壳体上,在壳体内装有动簧和推动杆部件,动簧片通过弹簧安装在推动杆部件中,推动杆部件与直动式磁路相连接,在直动式磁路的作用下,推动杆部件带动动簧片向上移动,使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底端的静触点相接触,其中一个静触点流入电流,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点流出,从而实现连通负载。现有技术的这种直流继电器,当出现故障短路电流时,会在动、静触点之间产生电动斥力,影响动、静触点之间接触的稳定性,且现有的上导磁体安装不够便捷,因此获得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一种新的短路环结构的继电器,保证产品在短路大电流时,产品触点不被斥开,并且不起火不冒烟。
一种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连接端子和工作组件;所述工作组件包括支架组件、安装于支架组件顶部的第一导磁件、安装于支架组件范围内的动簧组件,连接端子底部形成静触点,动簧片两端形成与其配合的动触点,所述动簧片在所述推动机构控制下静触点和动触点接触,实现电流从其一静触点流入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点流出。所述第一导磁件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内侧顶部。所述动簧组件包括动簧片和安装于所述动簧片上且跟随动簧片运动的第二导磁件,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分设于所述动簧片两侧且形成导磁回路,所述工作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抵触于所述支架组件底部和动簧组件之间以使第二导磁件接触第一导磁件,
还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控制所述工作组件移动以实现动簧片两端与所述连接端子的接触与分离,工作组件受驱动杆控制向连接端子侧移动,以使动簧片与连接端子抵触后驱动杆继续移动,实现第一弹性件压缩,致使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分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磁回路的设置,能够通过各个导磁回路在所对应的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配合接触或分离位置增加的磁极极面,在动簧片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产生触点压力方向上的吸力,去抵抗动簧片与静触点引出端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件固定架,所述第一导磁件通过电阻焊或激光焊与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固定以形成一体零部件,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与所述支架组件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随动座,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与随动座一体注塑成型,便于批量生产;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两端弯折形成竖直连接件,竖直连接件底部连接随动座。
作为上述一种优选方式,第二导磁件与所述动簧片通过机械铆接以形成一体零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述结构形成一体零部件,能够增加生产和安装效率。
第二导磁件通过冷冲压去除材料的形式生产。
作为上述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导磁件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导磁件设有一个,第二导磁件与对应的第一导磁件配合形成导磁回路。
所述动簧片宽度方向形成插入柱,所述第二导磁件上开设与插入柱配合的插入槽。
当动簧片经过故障电流时,在导磁回路上产生磁通,在导磁回路的导磁件间产生吸力,该吸力为触点压力增加的方向,用于抵抗触点间的电动斥力。
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中开设有第一穿孔,驱动杆穿过第一穿孔后固定所述随动座。所述安装座内置动铁芯,推动杆与动铁芯螺纹连接,推动杆外套设第二弹性件。
所述随动座上开设有与第一弹性件配合的圆环凹陷,圆环凹陷中心向上形成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导磁件上设有第二限位柱,以通过第二限位柱在第一弹性件顶部外侧对第一弹性件进行限位。
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安装座连接,外壳上开设两个用于所述两个连接端子穿过的第二穿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导磁回路的设置,能够通过各个导磁回路在所对应的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配合接触或分离位置增加的磁极极面,在动簧片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产生触点压力方向上的吸力,去抵抗动簧片与静触点引出端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具备抗短路电流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连接端子;
201-支架组件;202-第一弹性件;203-驱动杆;204-动铁芯;205-第二弹性件;206-随动座;207-圆环凹陷;208-第一限位柱;
3-第一导磁件;302-第一导磁件固定架;3021-竖直连接件;3022-弯折部;
4-第二导磁件;401-第二限位柱;
5-动簧片;502-插入柱;
7-安装座;8-第一穿孔;9-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参阅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的短路环结构的继电器,保证产品在短路大电流时,产品触点不被斥开,并且不起火不冒烟。
一种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连接端子1和工作组件;所述工作组件包括支架组件201、安装于支架组件201顶部的第一导磁件3、安装于支架组件201范围内的动簧组件,连接端子1底部形成静触点,动簧片5两端形成与其配合的动触点,所述动簧片5在所述推动机构控制下静触点和动触点接触,实现电流从其一静触点流入动簧片5后从另一个静触点流出。所述第一导磁件3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201内侧顶部。所述动簧组件包括动簧片5和安装于所述动簧片5上且跟随动簧片5运动的第二导磁件4,第一导磁件3和第二导磁件4分设于所述动簧片5两侧且形成导磁回路,所述工作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02,所述第一弹性件202抵触于所述支架组件201底部和动簧组件之间以使第二导磁件4接触第一导磁件3。
还包括驱动杆203,所述驱动杆203控制所述工作组件移动以实现动簧片5两端与所述连接端子1的接触与分离,工作组件受驱动杆203控制向连接端子1侧移动,以使动簧片5与连接端子1抵触后驱动杆203继续移动,实现第一弹性件202压缩,致使第一导磁件3和第二导磁件4分离。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一体式的第一导磁件固定架,所述第一导磁件通过电阻焊或激光焊与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固定以形成一体零部件,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与所述支架组件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随动座,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与随动座一体注塑成型,便于批量生产;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两端弯折形成竖直连接件,竖直连接件底部连接随动座。第一导磁件固定架与所述随动座之间形成凸字形结构。
竖直连接件底部弯折有向内的弯折部3022以连接随动座。
作为上述一种优选方式,第二导磁件与所述动簧片通过机械铆接以形成一体零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述结构形成一体零部件,能够增加生产和安装效率。
第二导磁件4通过冷冲压去除材料的形式生产。
作为上述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导磁件3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导磁件4设有一个,第二导磁件4与对应的第一导磁件3配合形成独立的导磁回路。
所述动簧片5宽度方向形成插入柱502,所述第二导磁件4上开设与插入柱(502)配合的插入槽。
当动簧片5经过故障电流时,在导磁回路上产生磁通,在导磁回路的导磁件间产生吸力,该吸力为触点压力增加的方向,用于抵抗触点间的电动斥力。
还包括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中开设有第一穿孔8,驱动杆203穿过第一穿孔8后固定所述随动座206。所述安装座7内置动铁芯204,推动杆与动铁芯204螺纹连接,推动杆外套设第二弹性件205。
所述随动座206上开设有与第一弹性件202配合的圆环凹陷207,圆环凹陷207中心向上形成第一限位柱208。所述第二导磁件4上设有第二限位柱401,以通过第二限位柱401在第一弹性件202顶部外侧对第一弹性件202进行限位。
还包括外壳9,所述外壳9与安装座7连接,外壳9上开设两个用于所述两个连接端子1穿过的第二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磁路的作用下,驱动杆203带动动簧片5向上移动,使动簧片5两端的动触点分别与两个连接端子1下方的静触点接触,从而实现连通负载;即驱动杆203向上移动使得支架组件201整体向运动;此时驱动杆203继续向上运动,此时接触点超出行程,则第一弹性件202压缩,使得第一导磁件3和第二导磁件4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磁件3和第二导磁件4可采用铁,钴,镍,及其合金等材料来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导磁回路的设置,能够通过导磁回路在所对应的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配合接触或分离位置增加的磁极极面,在动簧片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产生触点压力方向上的吸力,去抵抗动簧片与静触点引出端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并具有磁效率高,磁路不易饱和的特点。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连接端子(1)和工作组件;
所述工作组件包括支架组件(201)、安装于支架组件(201)顶部的第一导磁件(3)、安装于支架组件(201)范围内的动簧组件,所述动簧组件包括动簧片(5)和安装于所述动簧片(5)上且跟随动簧片(5)运动的第二导磁件(4),第一导磁件(3)和第二导磁件(4)分设于所述动簧片(5)两侧且形成导磁回路,所述工作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02),所述第一弹性件(202)抵触于所述支架组件(201)底部和动簧组件之间以使第二导磁件(4)接触第一导磁件(3),
还包括驱动杆(203),所述驱动杆(203)控制所述工作组件移动以实现动簧片(5)两端与所述连接端子(1)的接触与分离,工作组件受驱动杆(203)控制向连接端子(1)侧移动,以使动簧片(5)与连接端子(1)抵触后驱动杆(203)继续移动,实现第一弹性件(202)压缩,致使第一导磁件(3)和第二导磁件(4)分离;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组件(201)包括一体式的第一导磁件固定架(302),所述第一导磁件(3)通过电阻焊或激光焊与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302)固定以形成一体零部件,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与所述支架组件一体注塑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201)还包括随动座(206),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302)与随动座一体注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件固定架两端弯折形成竖直连接件(3021),竖直连接件(3021)底部连接随动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件(3)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导磁件(4)设有一个,第二导磁件(4)与对应的第一导磁件配合形成独立的导磁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5)宽度方向形成插入柱(502),所述第二导磁件(4)上开设与插入柱(502)配合的插入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中开设有第一穿孔(8),驱动杆(203)穿过第一穿孔(8)后固定所述随动座(2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7)内置动铁芯(204),推动杆与动铁芯(204)螺纹连接,推动杆外套设第二弹性件(2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座(206)上开设有与第一弹性件(202)配合的圆环凹陷(207),圆环凹陷(207)中心向上形成第一限位柱(20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件(4)上设有第二限位柱(401),以通过第二限位柱(401)在第一弹性件(202)顶部外侧对第一弹性件(202)进行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9),所述外壳(9)与安装座(7)连接,外壳(9)上开设两个用于所述两个连接端子(1)穿过的第二穿孔。
CN202322690908.7U 2023-10-08 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Active CN221057330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57330U true CN221057330U (zh) 2024-05-3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1923A (zh) 抵抗电动斥力的电磁继电器
CN112967906B (zh)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CN109559939B (zh) 一种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201004438Y (zh) 一种抵抗电动斥力的电磁继电器
CN109659198B (zh) 一种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221057330U (zh) 抗短路电流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JP2023546233A (ja) 高い沿面距離を有する超小型リレー
CN212257298U (zh) 一种多触点灭弧继电器
WO2024078424A1 (zh) 继电器
CN212032959U (zh) 一种可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212136360U (zh) 400a一组常闭新型直流接触器
CN218482157U (zh) 继电器、控制装置及控制电路模块
CN214254281U (zh) 带有高抗短路结构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3366485U (zh) 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3936052U (zh) 一种新型继电器
CN213845169U (zh) 磁保持继电器
CN217847830U (zh)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CN217134287U (zh) 一种直流继电器的抗短路电流结构
CN209374355U (zh) 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216054511U (zh) 一种易装配型耐短路电流的直流接触器触头结构
CN220856450U (zh) 抗短路电流直流继电器
CN220796597U (zh) 继电器
CN219513024U (zh) 继电器
CN216389206U (zh) 一种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
CN213366484U (zh) 一种带辅助开关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