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4355U - 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4355U
CN209374355U CN201822239755.3U CN201822239755U CN209374355U CN 209374355 U CN209374355 U CN 209374355U CN 201822239755 U CN201822239755 U CN 201822239755U CN 209374355 U CN209374355 U CN 209374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ontact
contact spring
magnetizer
spring
electric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397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叔明
代文广
傅大鹏
王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397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74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4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435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一个直片型的动簧片、一个推动杆部件和两块磁钢;两块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对应于动静触点的位置,且两块磁钢所对应的动静触点为不相同,来实现磁吹灭弧,在动簧片的上方装有上导磁体,在动簧片的下面装有下导磁体;动簧片中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使上导磁体与下导磁体能够通过所述通孔相互靠近或相互接触,并由上导磁体和下导磁体在动簧片的宽度上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导磁回路。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各个导磁回路在对应的通孔位置增加的磁极极面,在动簧片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产生触点压力方向上的吸力,去抵抗动簧片与静触点引出端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

Description

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继电器,是采用直动式磁路结构,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即两个负载引出端)分别安装在壳体上,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设有静触点,其中一个静触点引出端的电流流入,另一个静触点引出端的电流流出,在壳体内装有动簧和推动杆部件,动簧采用直片式动簧片(也称为桥式动簧片),动簧片通过弹簧安装在推动杆部件中,推动杆部件与直动式磁路相连接,在直动式磁路的作用下,推动杆部件带动动簧片向上移动,使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底端的静触点相接触,从而实现连通负载。现有技术的直流继电器通常是在触点的附近配置磁钢,利用磁钢所产生的磁场来实现灭弧,这种直流继电器,当出现故障短路电流时,会在动、静触点之间产生电动斥力,从而影响动、静触点之间接触的稳定性。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直流继电器的抗短路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技术的直流继电器在保持体积小的特点下无法提供足够的吸力,即触点压力不足以抵抗动簧受到的电动斥力,因此很难满足市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能够在实现灭弧的基础上,在保持产品体积小的特点下提供足够的触点压力,以抵抗动簧受到的大短路电流所造成的电动斥力,并具有磁效率高,磁路不易饱和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一个直片型的动簧片、一个推动杆部件和两块磁钢;所述动簧片装于推动杆部件,以在推动杆部件作用下实现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底端的静触点相配合;所述两块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对应于动静触点的位置,且两块磁钢所对应的动静触点为不相同;所述两块磁钢还分别连接一个轭铁夹,两个轭铁夹分别为L型,轭铁夹的L型的一边连接在对应磁钢的背向动静触点的一面,轭铁夹的L型的另一边处在对应于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外的位置;在动簧片的两个动触点之间的位置的上方装有沿动簧片的宽度分布的上导磁体,在所述位置的下面装有沿动簧片的宽度分布且能够随动簧片一起运动的下导磁体;在所述位置的动簧片中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使上导磁体与下导磁体能够通过所述通孔相互靠近或相互接触,并由所述上导磁体和下导磁体在动簧片的宽度上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导磁回路,以利用各个导磁回路在所对应的通孔位置增加的磁极极面,在动簧片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产生触点压力方向上的吸力,去抵抗动簧片与静触点引出端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
所述两块磁钢分别配置在正对动静触点的位置处。
所述两块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设为相同。
所述两块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设为相反。
所述上导磁体为至少一个一字型上导磁体,所述下导磁体为至少两个U型下导磁体;其中,一个U型下导磁体与对应的一字型上导磁体组成一个独立的导磁回路,且相邻的两个导磁回路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之间不相接触。
在至少两个独立的导磁回路中,至少有一组相邻的两个导磁回路的一字型上导磁体为共用的一个,相邻的两个导磁回路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分别配合在一个一字型上导磁体的下方。
在至少两个独立的导磁回路中,所有相邻的两个导磁回路的一字型上导磁体均为独立的两个,相邻的两个导磁回路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分别配合在对应的一字型上导磁体的下方。
所述导磁回路为两个,所述动簧片设有一个通孔,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一侧壁分别贴于动簧片的宽度的对应侧边,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另一侧壁分别穿过动簧片的同一个通孔,且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另一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另一侧壁在动簧片的同一个通孔内沿着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并排分布或错位分布,使两个U型下导磁体所对应的两个导磁回路沿着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并排分布或错位分布。
所述导磁回路为两个,所述动簧片设有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在动簧片的长度方向上并排分布或错位分布,所述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一侧壁分别贴于动簧片的宽度的对应侧边,所述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另一侧壁分别配合在动簧片的两个通孔中,使两个U型下导磁体所对应的两个导磁回路沿着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并排分布或错位分布。
所述导磁回路为三个,所述动簧片设有两个通孔,三个U型下导磁体沿着动簧片的宽度顺序排列,其中,中间的一个U型下导磁体的两侧壁分别穿过动簧片的两个通孔,两边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一侧壁分别贴于动簧片的宽度的对应侧边,两边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另一侧壁分别穿过动簧片的两个通孔,且动簧片中的同一通孔内的两个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上导磁体为上衔铁,上衔铁固定于所述推动杆部件,所述下导磁体为下衔铁,下衔铁固定于所述动簧片,所述动簧片通过弹簧安装在所述推动杆部件中,当动簧片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引出端的静触点相接触时,上衔铁与下衔铁之间存在一个预置的间隙。
所述上导磁体为上轭铁,上轭铁固定于用来安装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壳体上,所述下导磁体为下衔铁,下衔铁固定于所述动簧片,所述动簧片通过弹簧安装在所述推动杆部件中,当动簧片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引出端的静触点相接触时,上轭铁与下衔铁相接触。
所述推动杆部件包括U型支架、弹簧座和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顶部与所述弹簧座相固定,所述U型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弹簧座相固定,所述动簧片和两个U型下导磁体所组成的动簧组件通过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U型支架内,其中,动簧片的上面抵向U型支架的顶部内壁,弹簧弹性抵在所述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底端与所述弹簧座的顶端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两块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对应于动静触点的位置,且两块磁钢所对应的动静触点为不相同;所述两块磁钢还分别连接一个轭铁夹,两个轭铁夹分别为L型,轭铁夹的L型的一边连接在对应磁钢的背向动静触点的一面,轭铁夹的L型的另一边处在对应于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外的位置;以及在动簧片的两个动触点之间的位置的上方装有上导磁体,在动簧片的两个动触点之间的位置的下面装有能够随动簧片一起运动的下导磁体;在所述位置的动簧片中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使上导磁体与下导磁体能够通过所述通孔相互靠近或相互接触,并由所述上导磁体和下导磁体在动簧片的宽度上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导磁回路。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在利用两块磁钢实现灭弧的基础上,再利用各个导磁回路在所对应的通孔位置增加的磁极极面,在动簧片出现故障大电流时,增加触点压力方向上的吸力,与触点压力叠加在一起去抵抗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多个独立的导磁回路将短路大电流基本均分,具有磁效率高,磁路不易饱和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各个独立的导磁回路均由一字型上导磁体和U型下导磁体相配合所形成,可以用相同的零件,成本低;且各个U型下导磁体之间存在间隙;一字型上导磁体可以固定于推动杆部件,也可以固定于用来安装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壳体上,各个U型下导磁体是以铆接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动簧片中,且U型下导磁体的侧壁的顶端露于所述动簧片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是利用上导磁体和下导磁体在动簧片的截面处形成多个独立的导磁回路,当动簧片经过故障电流时,在多个导磁回路上产生磁通,在每个导磁回路的导磁体间产生吸力,该吸力为触点压力增加的方向,用于抵抗触点间的电动斥力,由于使用了多个导磁回路,每个回路通过包容的故障电流仅为Imax/n,使得磁路不易饱和,通过电流越大,触点压力增加越大,导磁回路产生的吸力也更大。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局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磁钢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磁钢灭弧结构(轭铁夹未示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对应于沿着动簧片的长度剖示)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对应于沿着动簧片的宽度剖示)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动簧片、上、下导磁体和推动杆部件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动簧片、上、下导磁体和推动杆部件相配合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动簧片和上、下导磁体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动簧片和上、下导磁体相配合(翻转一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推动杆部件的U型支架和上导磁体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动簧片和下导磁体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双导磁回路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静触点引出端和动簧片相配合(触点断开)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静触点引出端和动簧片相配合(触点接触)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磁钢分布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静触点引出端和动簧片相配合(触点断开)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静触点引出端和动簧片相配合(触点接触)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上、下导磁体和动簧片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上、下导磁体和动簧片相配合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动簧片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分别作为电流流入和电流流出的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1、12、一个直片型的动簧片2、一个用来带动动簧片2运动以实现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引出端底端的静触点接触或断开的推动杆部件3和两块磁钢71;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1、12分别装在壳体4上,动簧片2和推动杆部件3的一部分容纳在壳体4内,推动杆部件3还与磁路结构中的动铁芯5相连接,在磁路的作用下,推动杆部件3带动动簧片2向上移动,使动簧片2两端的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1、12底端的静触点相接触,从而实现连通负载;所述动簧片2通过弹簧31安装在所述推动杆部件3中以实现动簧片2能够相对于所述推动杆部件3位移(实现触点的超行程);两块磁钢71处在壳体4外,两块磁钢71分别配置在动簧片2的宽度的两边的对应于动静触点的位置,且两块磁钢71所对应的动静触点为不相同,即一块磁钢对应于静触点引出端11这一侧,另一块磁钢71对应于静触点引出端12这一侧;所述两块磁钢71还分别连接一个轭铁夹72,两个轭铁夹72分别为L型,轭铁夹72的L型的一边721连接在对应磁钢71的背向动静触点的一面,轭铁夹72的L型的另一边722处在对应于动簧片2的长度的两端外的位置;本实施例中,静触点引出端11为电流流入,静触点引出端12为电流流出,则动簧片2中,电流是由靠近静触点引出端11的这一端流向靠近静触点引出端12的另一端,两块磁钢71分别配置在正对动静触点的位置处;如图2所示,两块磁钢71中,对应于静触点引出端11这一侧的一块磁钢71的朝向相对应的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设为N极,对应于静触点引出端12这一侧的的一块磁钢71的朝向相对应的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也设为N极,即两块磁钢71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设为相同;在动簧片2的两个动触点之间的位置(大致是动簧片的中间位置)的上方装有上导磁体61,本实施例中,上导磁体61为上衔铁,在动簧片2的两个动触点之间的位置的下面装有能够随动簧片一起运动的下导磁体62,本实施例中,下导磁体62为下衔铁;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导磁体61固定于所述推动杆部件3,所述下导磁体62固定于所述动簧片2;在两个动触点之间的位置的动簧片中设有至少一个通孔22,以使上导磁体61与下导磁体62能够通过所述通孔22相互靠近或相互接触,并由所述上导磁体61和下导磁体62在动簧片2的宽度上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导磁回路,以利用各个导磁回路在所对应的通孔位置增加的磁极极面,在动簧片2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产生触点压力方向上的吸力(由于上导磁体61相对是固定的,而下导磁体62是相对可动的,因此,形成向上的吸力),去抵抗动簧片与静触点引出端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其中,上导磁体、下导磁体可以采用铁,钴,镍,及其合金等材料来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两块磁钢71及两个轭铁夹72相配合所形成的磁场可以形成如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的磁吹力,两个方向的磁吹力分别对两对动静触点进行灭弧处理,由于磁吹力的方向均为斜向上侧,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两个磁钢71及两个轭铁夹72相配合所形成的磁场还作用在动簧片2上,在动簧片2的一端形成向上的作用力,而在动簧片2的另一端则形成向下的力,这样,就可以在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形成搓动的效果,达到防止触点粘连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这种直流继电器,负载无极性要求,正反向灭弧能力相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两个独立的导磁回路是指两个导磁回路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也就是磁通不存在相互抵消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如图13、图14所示,由于上导磁体61固定于所述推动杆部件3,所述下导磁体62固定于所述动簧片2,所述动簧片2通过弹簧31安装在所述推动杆部件3中,当动簧片2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引出端11、12的静触点相接触时,上导磁体61与下导磁体62之间存在一个预置的间隙,这样,导磁回路存在磁间隙。
所述上导磁体为至少一个一字型上导磁体,所述下导磁体为至少两个U型下导磁体;其中,一个U型下导磁体与对应的一字型上导磁体组成一个独立的导磁回路,且相邻的两个导磁回路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之间不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导磁回路为两个,两个导磁回路均由一个一字型上导磁体61和一个U型下导磁体62相配合所形成;两个一字型上导磁体61分别以铆接或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推动杆部件3,两个U型下导磁体62以铆接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动簧片2,且两个U型下导磁体62的侧壁的顶端均露于所述动簧片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2的通孔22设为让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侧壁穿出。
本实施例中,导磁回路为两个,即导磁回路Φ1和导磁回路Φ(如图12所示),两个一字型上导磁体61固定于所述推动杆部件3,两个一字型上导磁体6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两个U型下导磁体62的各一侧壁621分别贴于动簧片2的宽度的对应侧边,两个U型下导磁体62的各另一侧壁622分别穿过动簧片的同一个通孔22,且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另一侧壁62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两个导磁回路的磁通不会相互抵消。
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下导磁体的侧壁的顶端与所述动簧片的上表面大致平齐,即U型下导磁体62的侧壁621和侧壁622的顶端与所述动簧片2的上表面大致平齐。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2中,在对应于通孔位置的宽度的两边还分别设有加宽部23。
由于本实用新型有两个以上的导磁回路,两个U型下导磁体62共有四个侧壁(即两个侧壁621、两个侧壁622)的顶端与上导磁体61配合,即两个U型下导磁体62有四个磁极面,相对于只有一个导磁回路(仅有两个磁极面)来说,在下导磁体62的结构特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加了两个磁极面(相当于通孔位置的两个磁极面是增加的),从而提高了磁效率,增大了吸力。当动簧片2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两个独立导磁回路即导磁回路Φ1和导磁回路Φ产生吸力F,去抵抗动簧片与静簧引出之间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抗短路电流(故障电流)能力。
受结构条件的限制,磁回路的导磁截面不够,在故障电流下,一个磁回路极易饱和,从而吸力不在上升。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个磁回路相当于将电流流动方向分成两个截面区,每个截面区对应于一个分流电流,分流电流小于基本为故障电流的一半,磁回路不会出现磁饱和,磁通会增加,所产生的吸力也会增加,回此,本实用新型申请的两个磁回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一个磁回路的抗短路电流相当于增加了一倍,根据系统故障电流的量级和导磁截面积,磁回路可以阵列为N个。
所述推动杆部件3包括U型支架32、弹簧座33和推动杆34,所述推动杆34的顶部与所述弹簧座33相固定,推动杆34的底部则连接动铁芯5,所述U型支架32的底部与所述弹簧座33相固定,U型支架32与弹簧座33围成一个框形,所述动簧片2和两个U型下导磁体62所组成的动簧组件20通过所述弹簧31安装在所述U型支架与弹簧座33围成的框形内,其中,动簧片2的上面抵向U型支架32的顶部内壁,弹簧31弹性抵在所述两个U型下导磁体62的底端与所述弹簧座33的顶端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U型下导磁体62的底端还分别设有用来定位所述弹簧的定位柱623,以利用定位柱623在弹簧31的顶部的外侧对弹簧31予以定位。在弹簧座33上设有用来定位弹簧的底部的环形定位凹槽331。
当然,弹簧顶部的定位结构也可以是,在所述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底端还分别设有用来定位所述弹簧的半圆槽,并使两个半圆槽围成一个整圆以适配在所述弹簧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两个U型下导磁体在动簧片的长度方向上呈并排排列,当然,也可以将两个U型下导磁体设置成在动簧片的长度方向上呈错位排列。
在推动杆部件3未向上移动时,受弹簧31的作用,动簧片2的上面抵在一字型上导磁体61的底面,在推动杆部件3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动簧片2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1、12分别相接触,随后,推动杆部件3继续向上移动,一字型上导磁体61也随推动杆部件3继续向上移动,而动簧片2由于已经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1、12的底端相接触,动簧片2无法继续向上移动,实现触点的超行程,弹簧31提供触点压力,一字型上导磁体61的底端与动簧片2的上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也由此导致了一字型上导磁体61的底面与U型下导磁体62的顶面之间存在磁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采用了将两块磁钢71分别配置在动簧片2的宽度的两边的对应于动静触点的位置,且两块磁钢71所对应的动静触点为不相同;所述两块磁钢71还分别连接一个轭铁夹72,两个轭铁夹72分别为L型,轭铁夹72的L型的一边连接在对应磁钢的背向动静触点的一面,轭铁夹72的L型的另一边处在对应于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外的位置;以及在动簧片2的两个动触点之间的位置的上方装有上导磁体61,在动簧片2的两个动触点之间的位置的下面装有能够随动簧片一起运动的下导磁体62;且所述上导磁体61固定于所述推动杆部件3,所述下导磁体62固定于所述动簧片2;在两个动触点之间的位置的动簧片2中设有至少一个通孔22,以使上导磁体61与下导磁体62能够通过所述通孔22相互靠近或相互接触,并由所述上导磁体61和下导磁体62在动簧片2的宽度上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导磁回路。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在利用两块磁钢71实现灭弧的基础上,再利用各个导磁回路在所对应的通孔位置增加的磁极极面,在动簧片2出现故障大电流时,增加触点压力方向上的吸力,与触点压力叠加在一起去抵抗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多个独立的导磁回路将短路大电流基本均分,具有磁效率高,磁路不易饱和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采用了各个独立的导磁回路均由一字型上导磁体和U型下导磁体相配合所形成,可以用相同的零件,成本低;且各个U型下导磁体之间存在间隙;一字型上导磁体固定于推动杆部件;具体的说,本实施例的导磁回路为两个,即,有两个一字型上导磁体61和两个U型下导磁体62,两个一字型上导磁体61之间有间隙,两个U型下导磁体62之间也有间隙,由于两个U型下导磁体62各有侧壁622穿在动簧片的通孔22中,因此,在动簧片的通孔22中,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侧壁622之间需要有间隙;所述各个一字型上导磁体61分别以铆接或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推动杆部件3,所述各个U型下导磁体62以铆接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动簧片2,且U型下导磁体2的侧壁的顶端露于所述动簧片2的上表面,形成增大的磁极面,增大吸力。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是将动簧片2分成多个截面区,当动簧片2经过故障电流时,在多个导磁回路上产生磁通,在每个导磁回路的导磁体间产生吸力,该吸力为触点压力增加的方向,用于抵抗触点间的电动斥力,由于使用了多个导磁回路,每个回路通过包容的故障电流仅为Imax/n,使得磁路不易饱和,通过电流越大,触点压力增加越大,导磁回路产生的吸力也更大。
实施例二
参见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块磁钢71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设为相反,具体的是,两块磁钢71中,对应于静触点引出端11这一侧的一块磁钢71的朝向相对应的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设为N极,对应于静触点引出端12这一侧的的一块磁钢71的朝向相对应的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也设为S极。本实施例中,两块磁钢71及两个轭铁夹72相配合所形成的磁场可以形成如图15中箭头所示方向的磁吹力,两个方向的磁吹力分别对两对动静触点进行灭弧处理,由于一个磁吹力的方向为斜向上侧,另一个磁吹力的方向为斜向下侧,当两个磁吹力都指向外侧时,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而当两个磁吹力都指向内侧时,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因此,本实施例的这种直流继电器,负载有极性要求,正反向灭弧能力差异较大。
实施例三
参见图16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导磁体61为上轭铁,上轭铁是固定于用来安装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壳体上,这样,当动簧片2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引出端11、12的静触点未接触配合(即触点相断开时)时,上导磁体61(上轭铁)与下导磁体62(下衔铁)之间存在一个预置的间隙,而在动簧片2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引出端11、12的静触点相接触配合时,上导磁体61与下导磁体62相接触,即上导磁体61与下导磁体62之间基本没有间隙。
实施例三
参见图18至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磁回路为三个,所述动簧片2设有两个通孔22,三个U型下导磁体62沿着动簧片2的宽度顺序排列,其中,中间的一个U型下导磁体62的两侧壁621、622分别穿过动簧片的两个通孔22,两边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62的各一侧壁621分别贴于动簧片的宽度的对应侧边,两边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62的各另一侧壁622分别穿过动簧片的两个通孔22,且动簧片2中的同一通孔22内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62的侧壁622之间具有间隙。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一个直片型的动簧片、一个推动杆部件和两块磁钢;所述动簧片装于推动杆部件,以在推动杆部件作用下实现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底端的静触点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对应于动静触点的位置,且两块磁钢所对应的动静触点为不相同;所述两块磁钢还分别连接一个轭铁夹,两个轭铁夹分别为L型,轭铁夹的L型的一边连接在对应磁钢的背向动静触点的一面,轭铁夹的L型的另一边处在对应于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外的位置;在动簧片的两个动触点之间的位置的上方装有沿动簧片的宽度分布的上导磁体,在所述位置的下面装有沿动簧片的宽度分布且能够随动簧片一起运动的下导磁体;在所述位置的动簧片中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以使上导磁体与下导磁体能够通过所述通孔相互靠近或相互接触,并由所述上导磁体和下导磁体在动簧片的宽度上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导磁回路,以利用各个导磁回路在所对应的通孔位置增加的磁极极面,在动簧片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产生触点压力方向上的吸力,去抵抗动簧片与静触点引出端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磁钢分别配置在正对动静触点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设为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设为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磁体为至少一个一字型上导磁体,所述下导磁体为至少两个U型下导磁体;其中,一个U型下导磁体与对应的一字型上导磁体组成一个独立的导磁回路,且相邻的两个导磁回路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之间不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两个独立的导磁回路中,至少有一组相邻的两个导磁回路的一字型上导磁体为共用的一个,相邻的两个导磁回路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分别配合在一个一字型上导磁体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两个独立的导磁回路中,所有相邻的两个导磁回路的一字型上导磁体均为独立的两个,相邻的两个导磁回路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分别配合在对应的一字型上导磁体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回路为两个,所述动簧片设有一个通孔,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一侧壁分别贴于动簧片的宽度的对应侧边,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另一侧壁分别穿过动簧片的同一个通孔,且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另一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另一侧壁在动簧片的同一个通孔内沿着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并排分布或错位分布,使两个U型下导磁体所对应的两个导磁回路沿着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并排分布或错位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回路为两个,所述动簧片设有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在动簧片的长度方向上并排分布或错位分布,所述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一侧壁分别贴于动簧片的宽度的对应侧边,所述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另一侧壁分别配合在动簧片的两个通孔中,使两个U型下导磁体所对应的两个导磁回路沿着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并排分布或错位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回路为三个,所述动簧片设有两个通孔,三个U型下导磁体沿着动簧片的宽度顺序排列,其中,中间的一个U型下导磁体的两侧壁分别穿过动簧片的两个通孔,两边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一侧壁分别贴于动簧片的宽度的对应侧边,两边的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各另一侧壁分别穿过动簧片的两个通孔,且动簧片中的同一通孔内的两个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磁体为上衔铁,上衔铁固定于所述推动杆部件,所述下导磁体为下衔铁,下衔铁固定于所述动簧片,所述动簧片通过弹簧安装在所述推动杆部件中,当动簧片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引出端的静触点相接触时,上衔铁与下衔铁之间存在一个预置的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磁体为上轭铁,上轭铁固定于用来安装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壳体上,所述下导磁体为下衔铁,下衔铁固定于所述动簧片,所述动簧片通过弹簧安装在所述推动杆部件中,当动簧片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引出端的静触点相接触时,上轭铁与下衔铁相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部件包括U型支架、弹簧座和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顶部与所述弹簧座相固定,所述U型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弹簧座相固定,所述动簧片和两个U型下导磁体所组成的动簧组件通过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U型支架内,其中,动簧片的上面抵向U型支架的顶部内壁,弹簧弹性抵在所述两个U型下导磁体的底端与所述弹簧座的顶端之间。
CN201822239755.3U 2018-12-28 2018-12-28 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74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9755.3U CN209374355U (zh) 2018-12-28 2018-12-28 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9755.3U CN209374355U (zh) 2018-12-28 2018-12-28 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4355U true CN209374355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28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3975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74355U (zh) 2018-12-28 2018-12-28 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43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197A (zh) * 2018-12-28 2019-04-19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59197B (zh) * 2018-12-28 2024-05-14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9197A (zh) * 2018-12-28 2019-04-19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59197B (zh) * 2018-12-28 2024-05-14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00835U (zh) 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US8981883B2 (en) Contact mechanism and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using same
US11670472B2 (en) Direct-current relay resistant to short-circuit current
CN105470052A (zh) 直流继电器
CN111091987A (zh) 一种能够抗短路电流及灭弧的直流继电器
WO2021136401A1 (zh) 一种能够抗短路电流及灭弧的直流继电器
CN209357682U (zh) 可灭弧并能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11092002A (zh) 一种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209374356U (zh) 具有灭弧及抗短路电流功能的直流继电器
CN209374354U (zh) 带磁钢灭弧并能够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212032904U (zh) 能够抗短路电流及灭弧的直流继电器
CN209374355U (zh) 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209374357U (zh) 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59197A (zh) 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830404A (zh) 一种具有灭弧及抗短路电流功能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71593A (zh) 一种带磁钢灭弧并能够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59198B (zh) 一种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59199A (zh) 一种可灭弧并能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59198A (zh) 一种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830404B (zh) 一种具有灭弧及抗短路电流功能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59199B (zh) 一种可灭弧并能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71593B (zh) 一种带磁钢灭弧并能够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659197B (zh) 一种能够灭弧及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559939B (zh) 一种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CN109559939A (zh) 一种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