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36823U - 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36823U
CN221036823U CN202322973794.7U CN202322973794U CN221036823U CN 221036823 U CN221036823 U CN 221036823U CN 202322973794 U CN202322973794 U CN 202322973794U CN 221036823 U CN221036823 U CN 221036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lement
submerged arc
holding cylinder
arc furnace
fix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737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俊
汤宁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xing Yune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xing Yune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xing Yune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xing Yune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737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36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36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36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涉及矿热炉相关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作业过程中需要随着电极的烧损而压放电极,并保持抱紧结构和导电结构在原始位置保持不动,需要设置有多个悬挂结构、连接结构等将抱紧结构和导电结构等结构固定保持不动,整个结构臃肿的问题。所述下把持筒外部的上端固定有第三外固定环,所述下把持筒的上端设置有上把持筒,所述上把持筒外部的中间固定有第一外固定环,所述第一外固定环下端环形阵列安装有压放油缸,压放油缸的输出轴端均与第三外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一外固定环下端环形阵列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与压放油缸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座内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热炉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
背景技术
矿热炉又称电弧电炉或电阻电炉。它主要用于还原冶炼矿石,碳质还原剂及溶剂等原料。主要生产硅铁,锰铁,铬铁、钨铁、硅锰合金等铁合金,是冶金工业中重要工业原料及电石等化工原料。矿热炉变压器的负载连续、平稳,阻抗电压低,调压级数较多,级差较小过载能力强。
电极把持器是矿热炉的主要核心设备,不仅承担着电极的负载,而且处于下端的设备还被炉口的辐射热、炉气及电流通过导体的电阻热、强大电流产生的涡流等所加热,电极把持器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应具备良好的绝缘性、防磁性、耐高温性,且牢固地夹住电极而不使电极在生产过程中下滑,同时还应在作业过程中能够随着电极的烧损而压放电极以及下移或上升电极插深,以调整三相电极负荷。
组合式电极把持器必须配套组合式电极壳使用。组合式电极壳外围有若干个凸起的翅片,每一个翅片上对应安装一个导电元件组,夹住电极壳突起的翅片,向电极壳导电,再通过电极壳导入电极壳内部焙烧好的电极工作段,完成把持器的电能传输功能。把持器的另一个功能就是电极压放,这里所说的电极压放,是指让电极壳、电极壳内部的电极糊和由电极糊焙烧而成电极工作端,相对于导电元件组向下位移一定的行程,来补偿电极工作端的消耗。
现有电极把持器中把持筒与电极连接,并设置有抱紧结构对电极进行抱紧,导电结构进行导电,而作业过程中需要随着电极的烧损而压放电极,因此需要保证电极能够向下运动,并保持抱紧结构和导电结构在原始位置保持不动,因此需要设置有多个悬挂结构、连接结构等将抱紧结构和导电结构等结构固定保持不动,加上把持器中本身向上延伸的水冷却管道、馈电管道等,整个结构臃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作业过程中需要随着电极的烧损而压放电极,并保持抱紧结构和导电结构在原始位置保持不动,需要设置有多个悬挂结构、连接结构等将抱紧结构和导电结构等结构固定保持不动,整个结构臃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包括下把持筒,所述下把持筒外部的上端固定有第三外固定环,所述下把持筒的上端设置有上把持筒,所述上把持筒外部的中间固定有第一外固定环,所述第一外固定环下端环形阵列安装有压放油缸,压放油缸的输出轴端均与第三外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一外固定环下端环形阵列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与压放油缸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座内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座共同固定有第二外固定环,所述下把持筒的内部设置有组合式电极壳,组合式电极壳的下端向下延伸,第二外固定环位于组合式电极壳外部,所述第二外固定环内部沿组合式电极壳外部环形阵列安装有导电元件组。
优选的,所述组合式电极壳上环形阵列连接有突起翅片,突起翅片与导电元件组位置对应,所述组合式电极壳内部设置为电极糊。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固定环内侧沿突起翅片的两侧分别设置为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内部的最外端均设置有外夹持块,两个所述外夹持块之间形成夹持槽,突起翅片位于夹持槽内与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固定环内侧与突起翅片对应位置固定有固定C形板,所述固定C形板内设置有中间轴,所述中间轴外部上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与第二接触元件连接,所述中间轴外部中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与第一接触元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内侧均固定有底部限位板,所述第一接触元件内底部限位板和外夹持块与第二接触元件内底部限位板和外夹持块之间形成第二内槽,所述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内沿底部限位板的另一端共同形成第一内槽,所述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固定螺栓的螺杆部穿过第二接触元件、第一内槽和第一接触元件。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触元件上端后端安装有进水冷却管,所述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之间的上端共同连接有连接弯管,所述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内均设置有冷却水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接触元件上端后端安装有出水冷却管,所述进水冷却管、第二接触元件内冷却水流动通道、连接弯管、第一接触元件内冷却水流动通道与出水冷却管内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上把持筒和下把持筒,上把持筒通过第一外固定环、第一固定座、连接杆和第二固定座连接有第二外固定环,导电元件组位于第二外固定环内侧;矿热炉电极把持器运行时,压放油缸的输出杆带动第三外固定环、组合式电极壳、突起翅片和电极糊向下运动,而导电元件组位置保持不变,组合式电极壳、突起翅片和电极糊相对于导电元件组向下位移一定的行程,补偿电极工作端的消耗。通过增加有上把持筒并设置连接杆和外固定环进行连接保证了电极工作的正常进行,且不需要设置用于固定支撑的悬挂结构,整体结构更加精简,解决了目前作业过程中需要随着电极的烧损而压放电极,并保持抱紧结构和导电结构在原始位置保持不动,需要设置有多个悬挂结构、连接结构等将抱紧结构和导电结构等结构固定保持不动,整个结构臃肿的问题。
2、该实用新型中,向外转动第一套管和第一接触元件与第二套管和第二接触元件,夹持槽被打开,突起翅片位于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之间位置;后向突起翅片方向转动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突起翅片卡入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的夹持槽内,接着利用固定螺栓完成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的固定。相比于单独设置并进行安装固定的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通过固定C形板、中间轴、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形成整体的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整体性更强,且安装时更容易直接与突起翅片位置匹配,并不需要辅助固定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的情况下完成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的固定,操作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连接杆后的俯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上把持筒;2、下把持筒;3、组合式电极壳;4、突起翅片;5、第一外固定环;6、第一固定座;7、连接杆;8、第二固定座;9、第二外固定环;10、压放油缸;11、第三外固定环;12、导电元件组;13、固定C形板;14、中间轴;15、第一套管;16、第一接触元件;17、第二套管;18、第二接触元件;19、固定螺栓;20、第一内槽;21、底部限位板;22、第二内槽;23、外夹持块;24、夹持槽;25、电极糊;26、进水冷却管;27、连接弯管;28、出水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包括下把持筒2,下把持筒2外部的上端固定有第三外固定环11,下把持筒2的上端设置有上把持筒1,上把持筒1外部的中间固定有第一外固定环5,第一外固定环5下端环形阵列安装有压放油缸10,压放油缸10的输出轴端均与第三外固定环11连接,第一外固定环5下端环形阵列有第一固定座6,第一固定座6与压放油缸10交替设置,第一固定座6内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另一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8,多个第二固定座8共同固定有第二外固定环9,下把持筒2的内部设置有组合式电极壳3,组合式电极壳3的下端向下延伸,第二外固定环9位于组合式电极壳3外部,第二外固定环9内部沿组合式电极壳3外部环形阵列安装有导电元件组12;组合式电极壳3上环形阵列连接有突起翅片4,突起翅片4与导电元件组12位置对应,组合式电极壳3内部设置为电极糊25。
矿热炉电极把持器运行时,压放油缸10的输出杆带动第三外固定环11、组合式电极壳3、突起翅片4和电极糊25向下运动;通过连接杆的连接,第二外固定环9和导电元件组12位置保持不变,突起翅片4沿着夹持槽24向下,组合式电极壳3、突起翅片4和电极糊25相对于导电元件组12向下位移一定的行程,补偿电极工作端的消耗。
进一步,第二外固定环9内侧沿突起翅片4的两侧分别设置为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内部的最外端均设置有外夹持块23,两个外夹持块23之间形成夹持槽24,突起翅片4位于夹持槽24内与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贴合,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内侧均固定有底部限位板21,第一接触元件16内底部限位板21和外夹持块23与第二接触元件18内底部限位板21和外夹持块23之间形成第二内槽22,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内沿底部限位板21的另一端共同形成第一内槽20,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通过固定螺栓19固定,固定螺栓19的螺杆部穿过第二接触元件18、第一内槽20和第一接触元件16;第二外固定环9内侧与突起翅片4对应位置固定有固定C形板13,固定C形板13内设置有中间轴14,中间轴14外部上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管17,第二套管17与第二接触元件18连接,中间轴14外部中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管15,第一套管15与第一接触元件16连接。第二接触元件18上与第二套管17连接位置以及第一接触元件16上第一套管15连接位置均设置为绝缘材料。
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上还连接有馈电铜管(未有特殊设计,图中未示出),使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进行导电,再通过突起翅片4进行传导。
安装时,匹配安装上把持筒1、下把持筒2、组合式电极壳3、第一外固定环5、连接杆7和第二外固定环9,并利用螺栓或者采用焊接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安装前,向外转动第一套管15和第一接触元件16与第二套管17和第二接触元件18,夹持槽24被打开;安装后,突起翅片4位于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之间位置;后向突起翅片4方向转动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突起翅片4卡入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的夹持槽24内,接着利用固定螺栓19完成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的固定。
进一步,第二接触元件18上端后端安装有进水冷却管26,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之间的上端共同连接有连接弯管27,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内均设置有冷却水流动通道,第一接触元件16上端后端安装有出水冷却管28,进水冷却管26、第二接触元件18内冷却水流动通道、连接弯管27、第一接触元件16内冷却水流动通道与出水冷却管28内部连通。
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内设置有供冷却水流动的通道;矿热炉电极把持器运行时,水垂直向下进入进水冷却管26,通过第二接触元件18的进水口进入第二接触元件18内冷却水流动通道,从第二接触元件18的出水口排出,通过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之间的连接弯管27到达第一接触元件16的进水口,经过第一接触元件16内冷却水流动通道,从第一接触元件16的出水口排出,最后通过出水冷却管28排出;重复动作,主要作用是通过突起翅片4的传导冷却组合式电极壳3,防止电极壳过早的烧损和变形。
进水冷却管26和出水冷却管28的另一端还连接至冷却系统,集中进行水流的分配和冷却后水流的汇总(未有特殊设计,图中未示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包括下把持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把持筒(2)外部的上端固定有第三外固定环(11),所述下把持筒(2)的上端设置有上把持筒(1),所述上把持筒(1)外部的中间固定有第一外固定环(5),所述第一外固定环(5)下端环形阵列安装有压放油缸(10),压放油缸(10)的输出轴端均与第三外固定环(11)连接,所述第一外固定环(5)下端环形阵列有第一固定座(6),第一固定座(6)与压放油缸(10)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座(6)内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另一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8),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座(8)共同固定有第二外固定环(9),所述下把持筒(2)的内部设置有组合式电极壳(3),组合式电极壳(3)的下端向下延伸,第二外固定环(9)位于组合式电极壳(3)外部,所述第二外固定环(9)内部沿组合式电极壳(3)外部环形阵列安装有导电元件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电极壳(3)上环形阵列连接有突起翅片(4),突起翅片(4)与导电元件组(12)位置对应,所述组合式电极壳(3)内部设置为电极糊(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固定环(9)内侧沿突起翅片(4)的两侧分别设置为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内部的最外端均设置有外夹持块(23),两个所述外夹持块(23)之间形成夹持槽(24),突起翅片(4)位于夹持槽(24)内与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固定环(9)内侧与突起翅片(4)对应位置固定有固定C形板(13),所述固定C形板(13)内设置有中间轴(14),所述中间轴(14)外部上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管(17),第二套管(17)与第二接触元件(18)连接,所述中间轴(14)外部中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管(15),第一套管(15)与第一接触元件(1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内侧均固定有底部限位板(21),所述第一接触元件(16)内底部限位板(21)和外夹持块(23)与第二接触元件(18)内底部限位板(21)和外夹持块(23)之间形成第二内槽(22),所述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内沿底部限位板(21)的另一端共同形成第一内槽(20),所述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通过固定螺栓(19)固定,固定螺栓(19)的螺杆部穿过第二接触元件(18)、第一内槽(20)和第一接触元件(1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元件(18)上端后端安装有进水冷却管(26),所述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之间的上端共同连接有连接弯管(27),所述第一接触元件(16)和第二接触元件(18)内均设置有冷却水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接触元件(16)上端后端安装有出水冷却管(28),所述进水冷却管(26)、第二接触元件(18)内冷却水流动通道、连接弯管(27)、第一接触元件(16)内冷却水流动通道与出水冷却管(28)内部连通。
CN202322973794.7U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 Active CN221036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73794.7U CN221036823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73794.7U CN221036823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36823U true CN221036823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79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73794.7U Active CN221036823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368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036823U (zh) 一种用于矿热炉的组合式把持器
CN102564107A (zh) 矿热电弧炉节能系统
CN202145085U (zh) 矿热电弧炉节能系统
CN207678030U (zh) 电极把持器及工业硅炉
CN101990327B (zh) 用于大型矿热炉的电极壳
CN112797787B (zh) 一种纳米晶软磁合金熔炼系统
CN102056359A (zh) 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焙电极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811252B (zh) 一种三相分层组合电极矿热熔炼炉及其控制方法
CN205170894U (zh) 高钛渣冶炼炉加盖装置
CN101674688A (zh) 用于大型金属硅电炉的复合自焙电极及其生产工艺
CN2172558Y (zh) 矿热炉电极馈电装置
CN102455131A (zh) 矿热炉用柔环式电极把持器
CN214101841U (zh) 一种矿热炉铜瓦
CN217358089U (zh) 一种新型锥面环形水套
CN212573022U (zh) 一种电石炉电极把持器装置
CN1218900A (zh) 一种直流钢包精炼炉
CN2150509Y (zh) 全导电水冷式电极夹持器
CN2203011Y (zh) 全铝合金导电横臂及电极夹持装置
CN213396585U (zh) 锻造水冷铜环
CN220788902U (zh) 一种设置有发热装置的方管碳化炉
CN217499364U (zh) 铝锭一体式加热模块
CN202721853U (zh) 矿热炉集电半环及由其构成的导电装置
CN210718679U (zh) 一种功率集中热效率高的煤源发电用硅铁矿热炉电极把持系统用底部环
CN114769831B (zh) 一种电磁脉冲焊接组件
CN210351714U (zh) 一种功率集中热效率高的煤源发电用硅铁矿热炉电极把持系统用水冷补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