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31335U - 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31335U
CN221031335U CN202322973319.XU CN202322973319U CN221031335U CN 221031335 U CN221031335 U CN 221031335U CN 202322973319 U CN202322973319 U CN 202322973319U CN 221031335 U CN221031335 U CN 221031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right post
climbing frame
column
rope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733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超
谢毅
樊明轩
胡远航
申伟
罗尚印
张辉
姜彬彬
田绍雨
汪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econd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econd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econd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733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31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31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31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底柱与立柱垂直连接;立柱和底柱均可拆卸的固定于屋面构架层;斜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立柱与底柱;伸缩杆垂直于立柱且对称设于立柱的下部,并与立柱连接;两根绳索对称设于立柱的两侧,绳索一端与立柱铰接,另一端与伸缩杆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伸缩杆沿水平方向上伸缩时,带动绳索绕立柱转动,改变绳索与立柱的角度,并使立柱两侧的绳索与立柱的夹角一致;附墙支座与立柱连接,用于安装爬架。通过附着钢立柱为爬架提供一个稳定性好的附着点,解决了爬架在层高超高处无法附着的问题,保证爬架提升过程中安全稳定,避免了搭设传统悬挑脚手架大量高空作业,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爬架的使用数量也随之增多,大部分建筑屋面构架层层高较高,剪力墙较少,爬架会出现无法附着、提升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传统悬挑脚手架的方法,先在屋面构架层安装悬挑工字钢,然后搭设钢管外脚手架,再用绳索斜拉外架进行加固,最后架体验收。整个安装过程复杂、耗时长,且悬挑外架搭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大。
针对以上问题,亟需一种能与屋面构架层或结构梁连接组成的稳定体系,增强钢立柱受力稳定性,使其可作为爬架的附着点和支撑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力稳定的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为爬架提供附着点和支撑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爬架出现无法附着、提升等问题,同时避免了搭设传统悬挑脚手架的大量高空作业。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包括立柱、斜撑柱、底柱、伸缩杆、两根绳索和附墙支座;
所述底柱与所述立柱垂直连接;
所述立柱和所述底柱均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屋面构架层;
所述斜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柱,所述立柱、所述底柱和所述斜撑柱围合形成三角形结构;
所述伸缩杆垂直于所述立柱且对称设于所述立柱的下部,并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伸缩杆可沿水平方向上伸缩;
所述两根绳索对称设于所述立柱的两侧,所述绳索一端与所述立柱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伸缩杆沿水平方向上伸缩时,带动所述绳索绕所述立柱转动,改变所述绳索与所述立柱的角度,并使所述立柱两侧的所述绳索与所述立柱的夹角一致;
所述附墙支座与所述立柱连接,用于安装爬架。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包括底部钢板、顶部钢板、多块第一连接板和至少两块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
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间隔设置的多块第一连接板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附墙支座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所述底部钢板和所述顶部钢板连接,其中,所述底部钢板与所述屋面构架层可拆卸连接;
所述绳索与所述第一支撑柱铰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杆和滑动杆;
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
所述滑动杆滑动设于所述固定杆内或固定杆外,所述滑动杆可沿所述固定杆在水平方向上滑动;
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固定杆分别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固定杆通过定位螺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定位螺栓穿接所述定位孔;
所述两根绳索分别与所述滑动杆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柱包括水平设置的至少两块第二支撑柱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与所述屋面构架层可拆卸连接;
其中一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或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斜撑柱与所述屋面构架层的水平面的夹角为45°至60°。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屋面构架层上安装有多个螺栓套管;
所述底部钢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上均设有多个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均设有螺栓;
所述底部钢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柱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栓套管之间螺纹连接,与所述屋面构架层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为高强螺栓。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绳索为钢丝绳或缆绳。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屋面构架层爬升系统,包括所述的附着钢立柱、爬架导轨和爬架;
所述附墙支座设于所述立柱的上部,所述附墙支座上设有所述爬架导轨;
所述爬架通过所述爬架导轨滑设于所述附墙支座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包括立柱、斜撑柱、底柱、伸缩杆、两根绳索和附墙支座,通过在立柱上连接附墙支座,用于安装爬架。通过在立柱上对称设置伸缩杆和绳索,伸缩杆在伸缩滑动时可带动绳索转动,调节绳索与立柱的夹角至最佳受力角度,使绳索最大限度地为立柱提供承载力,同时,立柱、绳索和伸缩杆三者之间形成受力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底柱与立柱垂直连接,立柱和底柱均可拆卸的固定于屋面构架层,斜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立柱与底柱,立柱、底柱和斜撑柱围合形成另一三角形结构,所形成的两个三角形结构在相互垂直的两个作用面上,因此,能从两个不同平面内使附着钢立柱呈现三角形的受力稳定结构,保证附着钢立柱的稳定性,使附着钢立柱能为爬架提供一个稳定性好的附着点和支撑点,解决了爬架在层高超高处无法附着的问题,保证爬架提升过程中安全稳定,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避免了搭设传统悬挑脚手架大量高空作业,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安全性高,且节省了搭设、拆除传统悬挑脚手架及预埋悬挑工字钢的时间,节省工期;同时,附着钢立柱的材料用量少,所需工作人员少,节约了施工成本。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附着钢立柱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附着钢立柱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屋面构架层爬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立柱;101、顶部钢板;102、第一连接板;103、第一支撑柱;2、底柱;201、第二支撑柱;202、第二连接板;3、斜撑柱;4、绳索;5、屋面构架层;6、附墙支座;7、固定杆;8、滑动杆;9、定位孔;10、定位螺栓;11、爬架导轨;12、爬架;13、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包括立柱1、斜撑柱3、底柱2、伸缩杆(图中未标示)、两根绳索4和附墙支座6。立柱1、底柱2和斜撑柱3围合形成三角形结构,在力学结构中,三角形结构能够提供稳定的受力系统,具体的,立柱1和底柱2均可拆卸的固定于屋面构架层5,底柱2与立柱1垂直连接,斜撑柱3的两端分别连接立柱1与底柱2。在立柱1上连接有附墙支座6,附墙支座6的一侧安装爬架(图中未示出),利用电动葫芦或者液压油缸作为动力,使爬架能上升或下降。同时,在立柱1的下部设有与之垂直的两根伸缩杆,两根伸缩杆对称设置;在立柱1的两侧对称设置两根绳索4,其中,绳索4一端与立柱1铰接,另一端与伸缩杆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伸缩杆可沿水平方向伸缩滑动,并带动绳索4绕立柱1转动,从而改变绳索4与立柱1的角度,并使立柱1两侧的绳索4与立柱1的夹角一致。在此,绳索4优选采用高强度绳索4,如钢丝绳、缆绳等。
从受力上分析,参阅图1,立柱1、绳索4和伸缩杆三者之间形成另一个三角形结构,参阅图2,并与上述的三角形结构的作用面相互垂直,即能从两个不同平面内使附着钢立柱呈现三角形的受力稳定结构,保证附着钢立柱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伸缩杆调节绳索4与立柱1之间的角度,使其处于最佳受力角度,最佳受力角度是指在受力作用下,三角形能够承受最大力量的角度,并且使得立柱1两侧的绳索4与立柱1的夹角始终保持一致,使立柱1两侧受力一致,保持受力稳定。因此,附着钢立柱可作为爬架的稳定性好的附着点和支撑点,解决了爬架在层高超高处无法附着的问题,保证爬架提升过程中安全稳定,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避免了搭设传统悬挑脚手架大量高空作业,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安全性高,且节省了搭设、拆除传统悬挑脚手架及预埋悬挑工字钢的时间,节省工期;同时,附着钢立柱的材料用量少,所需工作人员少,节约了施工成本。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2,三角形结构由立柱1、底柱2和斜撑柱3围合形成。立柱1包括底部钢板(图中未示出)、顶部钢板101、多块第一连接板102和至少两块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103,并在第一连接板102的一侧连接附墙支座6。在此,第一支撑柱10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型钢、槽钢、工字钢等能提供高强度、刚性好的材料,高强度的性能能够保证其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刚性好保证其在受力时不易变形,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此不对第一支撑柱103的具体数量做限定,只要能实现提供稳定的爬架附着点即可,并保持第一支撑柱103结构对称。参阅图3,优选采用至少两块第一支撑柱103,是因为当第一支撑柱103采用槽钢这一类截面不对称的材料时,为保证其受力一致,应相对的设置两块第一支撑柱103,使其整体结构对称,保证受力均匀。第一支撑柱103通过间隔设置的多块第一连接板102进行连接,第一支撑柱103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底部钢板和顶部钢板101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板102、底部钢板和顶部钢板101使多个第一支撑柱103形成一个整体,保证立柱1的结构稳定,同时保证了附墙支座6与立柱1连接的可靠性。参阅图3,第一连接板102的设置方式可以设置为:两块第一连接板102之间对称设置竖直的第一连接板102,且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多块第一连接板102。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设置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连接板呈“Z”字形设置于两块第一支撑柱之间,相邻两块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柱形成三角形。
参阅图2和图4,底柱2包括至少两块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柱201和第二连接板202。在此,不对第二支撑柱201的材料做限定,只要能保证其高强度、刚性好即可。同时,不对第二支撑柱201的具体数量做限定,只要能实现第二支撑柱201结构对称即可,优选采用至少两块第二支撑柱201的原因可参考上述对第一支撑柱103的数量的解释,在此不赘述。第二支撑柱2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板202连接,使第二支撑柱201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支撑柱201的底端与屋面构架层5可拆卸连接,其中一块第二连接板202与第一支撑柱103或第一连接板102(当第一支撑柱103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板102时)抵接,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将底柱2与立柱1进行固定连接。
参阅图2和图5,斜撑柱3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柱201进行连接,斜撑柱3的另一端与顶部钢板101连接,在此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斜撑柱3与屋面构架层5的水平面的夹角为45°至60°。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屋面构架层5上预埋多个螺栓套管,底部钢板和第二支撑柱201上均设有多个螺栓孔,通过螺栓与螺栓套管之间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底部钢板和第二支撑柱201与屋面构架层5可拆卸连接。螺栓优选采用高强度螺栓。通过螺栓连接的可拆卸方式,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可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6,伸缩杆包括:固定杆7和滑动杆8。具体的,固定杆7与第一支撑柱103连接,滑动杆8滑动设于固定杆7内,滑动杆8可沿固定杆7在水平方向上滑动,滑动杆8与固定杆7分别设有多个定位孔9,滑动杆8与固定杆7通过定位螺栓10可拆卸连接,其中,定位螺栓10穿接定位孔9,在此,不对定位螺栓10的数量进行限定,只要能起到固定滑动杆8且防止其移动即可。两根绳索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103铰接,另一端与滑动杆8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参阅图1和图6,通过驱动滑动杆8沿固定杆7在水平方向上滑动,带动绳索4绕第一支撑柱103转动,从而实现调节绳索4与第一支撑柱103的夹角的目的,使其处于最佳受力角度,最大限度地为第一支撑柱103提供承载力。并且由于两根绳索4、两根固定杆7和滑动杆8分别关于第一支撑柱103的垂直中轴线对称设置,保证第一支撑柱103两侧的绳索4始终与第一支撑柱103的夹角一致,使第一支撑柱103两侧受到绳索4提供的拉力方向一致,并由于两根绳索4采用的材质一致,二者提供的拉力的大小也一致,为第一支撑柱103提供的承载力一致,从而保证第一支撑柱103两侧受力一致,维持其受力稳定性。
在其它实施例中,伸缩杆包括:固定杆7和滑动杆8。具体的,固定杆7与第一支撑柱103连接,滑动杆8滑动设于固定杆7外,滑动杆8可沿固定杆7在水平方向上滑动,滑动杆8与固定杆7分别设有多个定位孔9,滑动杆8与固定杆7通过定位螺栓10可拆卸连接,其中,定位螺栓10穿接定位孔9,两根绳索分别与滑动杆8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伸缩杆的作用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伸缩杆的作用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提出了一种屋面构架层爬升系统,爬升系统包括爬架导轨11、爬架12和实施例一中的附着钢立柱。附墙支座6设于立柱1的上部,附墙支座6上设有爬架导轨11,爬架12通过爬架导轨11滑设于附墙支座6上。使用时,附着钢立柱可以为爬架提供附着点和支撑点,在驱动装置13作用下,爬架12可沿着爬架导轨11爬升。在此,驱动装置1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葫芦和液压油缸。通过该爬升系统,可以实现在一些较高的屋面构架层区域爬架仍能正常工作,可以避免搭设传统悬挑脚手架大量高空作业,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安全性高,且节省了搭设、拆除传统悬挑脚手架及预埋悬挑工字钢的时间,节省工期。
示例性地,给出了屋面构架层爬升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屋面构架层上布置并固定钢筋,在立柱和底柱的预设位置处增设加强筋。
在步骤S1中,通过增设加强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和承载力,使立柱和底柱的承载力得到保障,加强筋的规格应满足爬架附着拉力要求,加强筋可以设置为:采用公称直径为16mm,长度为2000mm的钢筋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间隔布置,布置间距为200mm。在固定好钢筋后,应核对钢筋直径、间距及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步骤。
S2、根据立柱和底柱的预设位置,确定并标记螺栓套管的位置,将螺栓套管固定在钢筋上。
在步骤S2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立柱和底柱的底端均设置螺栓孔,根据螺栓孔的位置标记出螺栓套管的位置,再次核对螺栓套管的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螺栓套管的安装,用扎丝将螺栓套管固定在钢筋上,固定好螺栓套管后,应再次复核螺栓套管的位置,并保证每个螺栓套管均为竖直设置,保证立柱和底柱能正常安装。螺栓套管位置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S3、浇筑混凝土,待混凝浇筑完成且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立柱和底柱通过螺栓和螺栓套管配合进行固定,将立柱、底柱和斜撑柱之间相接触部分进行焊接,并使立柱、底柱和斜撑柱围合形成三角形。
在步骤S3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拌和好的混凝土运送至屋面,进行浇筑混凝土,在浇筑的同时采用振捣的方式使混凝土均匀分布,在浇筑时,应注意遮盖螺栓套管,可在螺栓套管上捆扎隔膜,避免混凝土进入螺栓套管内造成其堵塞;浇筑完混凝土后,对其进行养护,混凝土硬化过程会产生水化热,,可采用洒水降温的措施,保证混凝土表面恒温,并保证湿度控制在50%以上;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大于或等于75%设计强度)后,将立柱和底柱放于预设位置,并在螺栓孔内加入螺栓,并与螺栓套管旋紧,从而固定立柱和底柱,并将立柱和底柱相接触的部分进行焊接,将斜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立柱和底柱焊接,从而使得立柱、底柱和斜撑柱围合形成三角形。
S4、在立柱的下部安装伸缩杆,并将绳索的一端铰接于立柱的两侧,将绳索的另一端与伸缩杆连接。
在步骤S4中,导向组件的构造可参考实施一,具体的,伸缩杆包括固定杆和滑动杆,固定杆与立柱连接,滑动杆滑动设于固定杆内,滑动杆与固定杆分别设有多个定位孔,滑动杆与固定杆通过定位螺栓可拆卸连接。将固定杆焊接于立柱的下部,并在固定杆内安装滑动杆,用定位螺栓穿接定位孔暂时固定滑动杆,将两根绳索的一端铰接于立柱的两侧,并将两根绳索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滑动杆的自由端,卸下定位螺栓,调节滑动杆至合适的位置,使绳索与立柱的夹角处于最佳受力角度,用定位螺栓固定滑动杆的位置。
S5、将附墙支座安装在立柱的上部,并安装爬架导轨和爬架。
在步骤S5中,立柱的上部设有多个螺栓孔,在螺栓孔上安装附墙支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附墙支座,附着支座的背板必须满贴立柱的平面,接着固定好爬架导轨和爬架的位置,并保证爬架导轨和爬架保持平行。在爬架导轨上安装电动葫芦,并与爬架连接,为爬架提升提供驱动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斜撑柱(3)、底柱(2)、伸缩杆、两根绳索(4)和附墙支座(6);
所述底柱(2)与所述立柱(1)垂直连接;
所述立柱(1)和所述底柱(2)均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屋面构架层(5);
所述斜撑柱(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立柱(1)与所述底柱(2),所述立柱(1)、所述底柱(2)和所述斜撑柱(3)围合形成三角形结构;
所述伸缩杆垂直于所述立柱(1)且对称设于所述立柱(1)的下部,并与所述立柱(1)连接,所述伸缩杆可沿水平方向上伸缩;
所述两根绳索(4)对称设于所述立柱(1)的两侧,所述绳索(4)一端与所述立柱(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伸缩杆沿水平方向上伸缩时,带动所述绳索(4)绕所述立柱(1)转动,改变所述绳索(4)与所述立柱(1)的角度,并使所述立柱(1)两侧的所述绳索(4)与所述立柱(1)的夹角一致;
所述附墙支座(6)与所述立柱(1)连接,用于安装爬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包括底部钢板、顶部钢板(101)、多块第一连接板(102)和至少两块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柱(103);
所述第一支撑柱(103)通过间隔设置的多块第一连接板(102)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02)与所述附墙支座(6)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柱(103)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所述底部钢板和所述顶部钢板(101)连接,其中,所述底部钢板与所述屋面构架层(5)可拆卸连接;
所述绳索(4)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03)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杆(7)和滑动杆(8);
所述固定杆(7)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03)连接;
所述滑动杆(8)滑动设于所述固定杆(7)内或固定杆(7)外,所述滑动杆(8)可沿所述固定杆(7)在水平方向上滑动;
所述滑动杆(8)与所述固定杆(7)分别设有多个定位孔(9),所述滑动杆(8)与所述固定杆(7)通过定位螺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定位螺栓穿接所述定位孔(9);
所述两根绳索(4)分别与所述滑动杆(8)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2)包括水平设置的至少两块第二支撑柱(201)和第二连接板(202);
所述第二支撑柱(201)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202)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柱(201)的底端与所述屋面构架层(5)可拆卸连接;
其中一所述第二连接板(202)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03)或所述第一连接板(102)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柱(3)与所述屋面构架层(5)的水平面的夹角为45°至6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构架层(5)上安装有多个螺栓套管;
所述底部钢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柱(201)上均设有多个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均设有螺栓;
所述底部钢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柱(201)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栓套管之间螺纹连接,与所述屋面构架层(5)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为高强螺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4)为钢丝绳或缆绳。
9.一种屋面构架层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附着钢立柱、爬架导轨(11)和爬架(12);
所述附墙支座(6)设于所述立柱(1)的上部,所述附墙支座(6)上设有所述爬架导轨(11);
所述爬架(12)通过所述爬架导轨(11)滑设于所述附墙支座(6)上。
CN202322973319.XU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 Active CN221031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73319.XU CN221031335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73319.XU CN221031335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31335U true CN221031335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68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73319.XU Active CN221031335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31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2656B (zh) 高层建筑爬升模板及组装、灌注和提升方法
CN108729640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悬挑板的安装方法
CN221031335U (zh) 一种屋面构架层的爬架附着钢立柱和爬升系统
CN109989590B (zh) 用于屋顶超长钢梁安装的辅助固定装置及钢梁的吊装方法
CN101457587B (zh) 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及方法
CN216616802U (zh) 一种用于竖井的三层液压自升施工平台
CN216512520U (zh) 一种适用于小空间的提升系统
CN112502473B (zh) 支撑承载力转换装置及利用其拆除大型钢构架的方法
CN112412152B (zh) 一种下悬式无井架变截面矩形烟囱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CN205531393U (zh) 一种墩柱施工系统
CN112502475B (zh) 支撑承载力转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818054U (zh) 装配式剪力墙外围现浇部位安全防护装置的固定结构
CN211368423U (zh) 斜拉索塔顶提升牵引操作平台
CN212176590U (zh) 装配式建筑免外架安全防护结构
CN210420898U (zh) 一种新型钢箱梁0号块支架
CN209780229U (zh) 一种集成塔吊的顶升平台系统
CN109458303B (zh) 塔架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07700363B (zh) 一种自带提升系统的桥塔台架及施工方法
CN108797350B (zh) 一种塔柱内外劲性骨架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0805261A (zh) 一种基于预应力加强的钢平台钢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9430545U (zh) 一种塔柱首节段利用劲性骨架的操作平台
CN114837137B (zh) 混凝土闸墩滑模液压施工方法
CN220364263U (zh) 一种悬挂式提升施工系统
CN214883028U (zh) 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的门字形模板吊架
CN211923517U (zh) 一种用于安装液压爬模内平台的辅助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