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5586U - 一种分液器及其形成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液器及其形成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05586U
CN221005586U CN202322500559.8U CN202322500559U CN221005586U CN 221005586 U CN221005586 U CN 221005586U CN 202322500559 U CN202322500559 U CN 202322500559U CN 221005586 U CN221005586 U CN 221005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liquid
dispenser
suction por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005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超
闫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25005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05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05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05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及其形成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其中,所述分液器套设在压缩机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外侧壁形成用于储液的密封腔室;所述分液器与压缩机壳体同轴设置。所述压缩机壳体设置有压缩机吸气口;所述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密封腔室连通;所述分液器的外侧壁设置有分液进口。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液器,同轴套设在压缩机壳体的外侧,无需改变压缩机本体的结构,确保压缩机的重心居中,减小压缩机整体体积,实现对压缩机运行的噪声屏蔽。

Description

一种分液器及其形成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中分液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液器及其形成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分液器是压缩机中用于气液分离的装置,通常设置在压缩机主体外侧,通过管路与压缩机主体相连,分液器使得进入压缩机主体内部的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使得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压缩机内部,液体留在分液器中,避免对压缩机形成液击。
常规分液器同压缩机壳体一般为偏心装配,导致压缩机整机几何中心偏移,从而影响压缩机整机的振动噪声,振动也会传递至制冷系统的其他管路造成不利后果。为了避免偏心装配导致的重心偏移以及噪声问题,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将分液器内置,或者将分液器与压缩机主体上下同轴设置的结构。分液器内置之后会导致压缩机本体的体积变大,也会使得压缩机壳体内部压缩泵、电机等的位置和布局对应发生改变,生产改造成本也对应上升。
分液器与压缩机主体上下同轴设置也会使得压缩机整体在高度上尺寸增大,且上下分布的结构使得分液器与压缩机本体之间的管路设计复杂化,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分液器,同轴套设在压缩机壳体的外侧,无需改变压缩机本体的结构,确保压缩机的重心居中,减小压缩机整体体积,实现对压缩机运行的噪声屏蔽。
一种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套设在压缩机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外侧壁形成用于储液的密封腔室;所述分液器与压缩机壳体同轴设置;
所述压缩机壳体设置有压缩机吸气口;所述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密封腔室连通;所述分液器的外侧壁设置有分液进口。
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需要回流至压缩机的气液混合物经过分液进口进入密封腔室内部,气体经过压缩机吸气口进入压缩机内部,液体沉积在密封腔室的底部;本申请中分液器同轴套设在压缩机壳体的外侧,在保持压缩机整体重心居中的情况下,无需改变压缩机本体的结构,还能够减小压缩机整体体积,降低压缩机的生产成本;同时密封腔室还能够屏蔽压缩机壳体内部噪声,在实现气液分离功能的同时作为消音器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壳体内部设置有压缩泵和电机,所述密封腔室包覆在压缩泵的外侧。
本申请中分液器中密封腔室需要与压缩泵的进气口,即压缩机吸气口连通,为了便于密封腔室和压缩机吸气口的连通,本申请将密封腔室设置在压缩机吸气口的外侧,这样可以避免使用额外的管道进行连接,能够简化压缩机进气口处的管道连接和管道布局,简化分液器和压缩机的连接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压缩机壳体中,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压缩泵的顶端;所述压缩泵通过上法兰固定在所述压缩机壳体内部;所述分液器的顶端与所述上法兰的顶端齐平,所述分液器的底端包裹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底端。
分液器完全包裹压缩泵的部分,顶端采用焊接工艺实现分液器和压缩机壳体的密封,底部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密封性能较好的分液器壳体,能够简化分液器和压缩机壳体之间的组装工艺,还能维持密封腔室的密封性能良好,同时,密封腔室以及分液器还能够对压缩泵的运行噪音起到屏蔽作用,相当于在压缩泵的外侧设置了消音器,降低压缩机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吸气口位于所述分液器的内部,所述压缩机吸气口和分液进口分别位于所述分液器中相对的两侧。
当压缩机吸气口位于分液器的左侧时,分液进口位于分液器的右侧,且分液进口设置在分液器外侧壁上,压缩机吸气口位于压缩机壳体的外侧壁上。将分液进口和压缩机吸气口错位设置,目的在于使得进入密封腔室内部的气液混合物能够在密封腔室内部充分分离,分离之后的气态冷媒再经过压缩机吸气口回流至压缩泵中。若是分液进口和压缩机吸气口之间的距离较近,则有可能使得未来得及分离的液态冷媒也随着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泵内部,进入到压缩泵内部的液态冷媒会稀释压缩泵底部的润滑油,影响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润滑效果,继而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液进口位于所述分液器的侧壁顶端。
本申请将分液进口设置在分液器的侧壁顶端,这样可以利用压缩机壳体作为气液混合物的阻挡墙,使得进入至密封腔室内部的气液混合物冲击在压缩机壳体上,有助于气液快速分离。同时在这种结构中,密封腔室的体积可以设计的较小,只需要围绕在压缩机壳体外侧的小范围的密封腔室即可实现有效的气液分离。同时,分液进口和压缩机吸气口设置在分液器的两端,能够避免液态冷媒混合在气态冷媒中进入压缩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液进口位于所述分液器的顶端。
本申请将分液进口设置在分液器的顶端,这样可以避免气液混合物对压缩机壳体的冲击,避免分液过程影响到压缩泵的运行稳定性。同时,本实施例中,由于分液器的顶端需要设置分液进口,需要确保分液器与压缩机可以之间的距离足够容纳分液进口。同时,分液进口和压缩机吸气口设置在分液器的两端,能够避免液态冷媒混合在气态冷媒中进入压缩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液进口处设置有滤网。
滤网位于分液进口的末端,即分液进口靠近密封腔室的一侧,这是因为气液混合物进过分液进口进入密封腔室内部,气液混合物经过分液进口的时候,滤网用于过滤掉气液混合物中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密封腔室内部,再跟随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泵内部,影响压缩机的运行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液器的底端包裹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底端,所述分液器的侧壁底部间隔设置有支撑支脚。
当所述分液器的底端包裹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底端时,分液器的底部即为压缩机整体的底部,因为压缩机壳体的底部已经被包裹在分液器内部了。所述分液器的侧壁底部间隔设置有支撑支脚。如图3所示,支撑支脚可以为三个,均匀间隔分布在分液器的侧壁底部,以实现对分液器以及压缩机整体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分液器。
本申请中压缩机重心居中,稳定性提高,有效减少压缩机运输和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幅度;压缩机整机体积降低,为空调整机小型高效化创造了条件。同时压缩机运行噪音部分被分液器屏蔽,能够实现低噪声运行,提高了用户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压缩机。
由于压缩机体积减小,整个制冷设备也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和制造;运行噪声降低,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中分液器与压缩机壳体同轴设置,且套设在压缩机壳体的外侧;同时,分液器与压缩机壳体外侧壁之间形成密封腔室,分液器中设置有分液进口,压缩机壳体上设置有压缩机吸气口,且压缩机吸气口与密封腔室连通。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需要回流至压缩机的气液混合物经过分液进口进入密封腔室内部,气体经过压缩机吸气口进入压缩机内部,液体沉积在密封腔室的底部;本申请中分液器同轴套设在压缩机壳体的外侧,在保持压缩机整体重心居中的情况下,无需改变压缩机本体的结构,还能够减小压缩机整体体积,降低压缩机的生产成本;同时密封腔室还能够屏蔽压缩机壳体内部噪声,在实现气液分离功能的同时作为消音器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分液器的压缩机,重心居中,稳定性提高,有效减少压缩机运输和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幅度;压缩机整机体积降低,为空调整机小型高效化创造了条件。同时压缩机运行噪音部分被分液器屏蔽,能够实现低噪声运行,提高了用户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压缩机的制冷设备,由于压缩机体积减小,整个制冷设备也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和制造;运行噪声降低,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分液进口位于分液器侧壁上方时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分液进口位于分液器顶端时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压缩机和分液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1、分液器;12、分液进口;13、滤网;14、支撑支脚;15、密封腔室;16、压缩机壳体;17、上法兰;18、压缩机吸气口;21、压缩泵;22、电机;23、润滑油;24、吸油管;25、压缩机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液器11,套设在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6外侧壁形成用于储液的密封腔室15;所述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同轴设置;所述压缩机壳体16设置有压缩机吸气口18;所述压缩机吸气口18与所述密封腔室15连通;所述分液器11的外侧壁设置有分液进口12。
本申请中分液器11可以套设在压缩机壳体16的局部区域,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的局部区域进行密封焊接,使得分液器11和压缩机壳体16内部形成密封腔室15。本申请中压缩机吸气口18连通压缩泵21的进气口,当分液器11套设在压缩泵21外侧的时候,可以直接将压缩机吸气口18设置在分液器11内部的压缩机壳体16上;进入密封腔室15中的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直接经过压缩机吸气口18进入压缩泵21中。
当分液器11套设在压缩泵21之外的区域时,压缩机吸气口18仍然位于压缩泵21所处位置的压缩机外壳上,此时可以通过连通管将密封腔室15和压缩机吸气口18连通起来,进入密封腔室15中的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经过连通管和压缩机吸气口18进入压缩泵21中。
本申请中分液器11可以套设在压缩机壳体16的整体外侧,即密封腔室15完全包裹压缩机壳体16。这种设计中只需要确保压缩机壳体16的密封性和分液器11壳体的密封性即可在分液器11和压缩机壳体16之间形成密封腔室15。由于压缩机位于冷媒循环系统中,需要与外界的蒸发器、冷凝器等一起形成冷媒循环系统,因此,还需要将压缩机排气口25引出密封腔室15外侧,实现与冷媒循环系统中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压缩机排气口25设置在压缩机壳体的顶部位置处。
本申请中密封腔室15嵌套在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能够同时作为消音器使用,用于屏蔽压缩机壳体16内部运行时的噪音。当分液器11嵌套在压缩泵21外侧的时候,可以对压缩泵21运行噪音进行屏蔽。当分液器11嵌套在电机22外侧的时候,可以对电机22运行噪音进行屏蔽。
本申请中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同轴设置,且套设在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同时,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外侧壁之间形成密封腔室15,分液器11中设置有分液进口12,压缩机壳体16上设置有压缩机吸气口18,且压缩机吸气口18与密封腔室15连通。
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需要回流至压缩机的气液混合物经过分液进口12进入密封腔室15内部,气体经过压缩机吸气口18进入压缩机内部,液体沉积在密封腔室15的底部;本申请中分液器11同轴套设在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在保持压缩机整体重心居中的情况下,无需改变压缩机本体的结构,还能够减小压缩机整体体积,降低压缩机的生产成本;同时密封腔室15还能够屏蔽压缩机壳体16内部噪声,在实现气液分离功能的同时作为消音器使用。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液器11,套设在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6外侧壁形成用于储液的密封腔室15;所述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同轴设置;所述压缩机壳体16设置有压缩机吸气口18;所述压缩机吸气口18与所述密封腔室15连通;所述分液器11的外侧壁设置有分液进口12。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壳体16内部设置有压缩泵21和电机22,所述密封腔室15包覆在压缩泵21的外侧。
本申请中压缩机吸气口18同时也是压缩泵21的吸气口,在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等形成的冷媒循环系统中,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冷媒循环系统中其他环节之后变成高温低压气体回流至压缩机中。由于冷媒循环系统所处环境温度以及内部温度影响,高温低压气体在温度较低时会有部分冷媒液态形成气液混合物,分液器11的作用就是对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使得液态冷媒沉积在分液器11的密封腔室15中,气态冷媒经过压缩机吸气口18进入压缩泵21内部,继续参与下一次的冷媒循环。
本申请中分液器11中密封腔室15需要与压缩泵21的进气口,即压缩机吸气口18连通,为了便于密封腔室15和压缩机吸气口18的连通,本申请将密封腔室15设置在压缩机吸气口18的外侧,这样可以避免使用额外的管道进行连接,能够简化压缩机进气口处的管道连接和管道布局,简化分液器11和压缩机的连接关系。
在现有技术偏置的分液器11结构中,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并列设置,分液器11需要通过管道连接至压缩机吸气口18处以实现气液分离之后气态冷媒回流至压缩泵21内部。本申请直接将分液器11套设在压缩泵21的外侧,使得密封腔室15包覆在压缩泵21的外侧,由于压缩机吸气口18位于密封腔室15内部,进入密封腔室15进行气液分离之后的气态冷媒可以直接通过压缩机吸气口18进入至压缩泵21中,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分液器11和压缩机之间的管道连接,使得分液器11与压缩机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简单便捷。压缩机本体指的是除了分液器11以外的压缩机壳体16内部的统一整体。
具体的,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6中,所述电机22位于所述压缩泵21的顶端;所述压缩泵21通过上法兰17固定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6内部;所述分液器11的顶端与所述上法兰17的顶端齐平,所述分液器11的底端包裹所述压缩机壳体16的底端。
也就是说,在压缩机壳体16内部,电机22位于压缩泵21的上方,分液器11的顶部终止于压缩泵21的顶部位置处,底部完全包覆压缩泵21的底部。请参阅图1和图2,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同轴设置,且嵌套在压缩泵21的外侧。压缩泵21通过上法兰17固定在压缩机壳体16内部,分液器11的顶端与上法兰17顶端齐平,即分液器11的顶端位于正好包裹压缩泵21的位置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密封焊接的工艺将分液器11焊接在压缩机壳体16处,且焊接处与上法兰17的位置齐平。
同时,为了提高分液器11安装和生产效率,本申请设置分液器11的底部低于压缩机壳体16的底部,即只需要对分液器11的顶部和压缩机壳体16外侧进行焊接即可,分液器11的其他位置为一体成型的壳体,无需再进行焊接处理。一体成型的壳体有助于维持密封腔室15的密封性,相比密封焊接工艺,分液器11底部一体成型的结构可以节省分液器11底部的密封焊接工艺,还有助于提升分液器11内部密封腔室15的密封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分液器11完全包裹压缩泵21的部分,顶端采用焊接工艺实现分液器11和压缩机壳体16的密封,底部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密封性能较好的分液器11壳体,能够简化分液器11和压缩机壳体16之间的组装工艺,还能维持密封腔室15的密封性能良好,同时,密封腔室15以及分液器11还能够对压缩泵21的运行噪音起到屏蔽作用,相当于在压缩泵21的外侧设置了消音器,降低压缩机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舒适度。
实施例3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液器11,套设在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6外侧壁形成用于储液的密封腔室15;所述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同轴设置;所述压缩机壳体16设置有压缩机吸气口18;所述压缩机吸气口18与所述密封腔室15连通;所述分液器11的外侧壁设置有分液进口12。具体的,压缩机壳体16内部设置有压缩泵21和电机22,所述密封腔室15包覆在压缩泵21的外侧。
本申请将密封腔室15设置在压缩机吸气口18的外侧,这样可以避免使用额外的管道进行连接,能够简化压缩机进气口处的管道连接和管道布局,简化分液器11和压缩机的连接关系。
压缩机吸气口18同时也是压缩泵21的吸气口,如图1所示,当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的时候,压缩机中设置有两个压缩机吸气口18,两个压缩机吸气口18沿着压缩机壳体16轴心线方向上下分布,且两个压缩机吸气口18位于压缩机壳体16的同一侧。
同样的,当压缩机为单缸压缩机的时候,压缩机中设置有一个压缩机吸气口18,压缩机吸气口18设置在压缩机壳体16外侧,且与压缩泵21进气口对应的位置处。
本申请中压缩机吸气口18位于所述分液器11的内部,所述压缩机吸气口18和分液进口12分别位于所述分液器11中相对的两侧。不管压缩机吸气口18的个数为一个或者两个,其均位于压缩机壳体16的同一侧,也就是说,在平行于压缩机壳体16轴心线的方向上,两个压缩机吸气口18在竖直方向上重合。如此以来,当设置分液器11的分液进口12的时候,可以将分液进口12设置在分液器11中与压缩机吸气口18相对的一侧。
当压缩机吸气口18位于分液器11的左侧时,分液进口12位于分液器11的右侧,且分液进口12设置在分液器11外侧壁上,压缩机吸气口18位于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壁上。将分液进口12和压缩机吸气口18错位设置,目的在于使得进入密封腔室15内部的气液混合物能够在密封腔室15内部充分分离,分离之后的气态冷媒再经过压缩机吸气口18回流至压缩泵21中。若是分液进口12和压缩机吸气口18之间的距离较近,则有可能使得未来得及分离的液态冷媒也随着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泵21内部,进入到压缩泵21内部的液态冷媒会稀释压缩泵21底部的润滑油23,影响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润滑效果,继而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本申请中压缩泵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润滑油23的空间,压缩泵21的中心处还设置有吸油管24,吸油管24用于吸取压缩泵底部的润滑油24,并将润滑油24传输至压缩泵以及电机的各个转动部件处,以实现各个转动部件的润滑作用。
具体的,分液进口12位于分液器11的侧壁顶端。这里的侧壁指的是平行于压缩机壳体16轴心线的侧壁。
气液混合物从分液进口12进入密封腔室15内部,由于分液进口12设置在分液器11的侧壁顶端位置处,即气液混合物正对着压缩机壳体16的方向进入密封腔室15内部,气液混合物进入密封腔室15之后冲击在压缩机壳体16上,被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壁吸附,再沿着压缩机可以的外侧壁下落至密封腔室15底部。或者在气液混合物沿着分液进口12进入密封腔室15过程中,由于液态冷媒的密度较大,在未冲击在压缩机壳体16上的时候,直接掉落在密封腔室15底部。气液混合物中气态冷媒在密封腔室15中经压缩机吸气口18进入压缩泵21内部被压缩,继续参与冷媒循环。
本申请将分液进口12设置在分液器11的侧壁顶端,这样可以利用压缩机壳体16作为气液混合物的阻挡墙,使得进入至密封腔室15内部的气液混合物冲击在压缩机壳体16上,有助于气液快速分离。同时在这种结构中,密封腔室15的体积可以设计的较小,只需要围绕在压缩机壳体16外侧的小范围的密封腔室15即可实现有效的气液分离。同时,分液进口12和压缩机吸气口18设置在分液器11的两端,能够避免液态冷媒混合在气态冷媒中进入压缩机。
本申请中分液器11套设在压缩机的壳体外部,且密封腔室15与压缩机壳体16邻接。压缩机运行时其内部压缩泵21和电机22会产生热量;包裹在压缩机壳体16外侧的密封腔室15能够与压缩机壳体16内部进行热量交换,压缩机内部的高温使得密封腔室15内部部分液态冷媒气化,再经过压缩机吸气口18进入压缩泵21中参与冷媒循环。密封腔室15能够带走压缩机壳体16内部的热量,实现对压缩机内部的及时降温。
本申请中分液器11结构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转子压缩机。
实施例4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液器11,套设在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6外侧壁形成用于储液的密封腔室15;所述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同轴设置;所述压缩机壳体16设置有压缩机吸气口18;所述压缩机吸气口18与所述密封腔室15连通;所述分液器11的外侧壁设置有分液进口12。具体的,压缩机壳体16内部设置有压缩泵21和电机22,所述密封腔室15包覆在压缩泵21的外侧。
本申请将密封腔室15设置在压缩机吸气口18的外侧,这样可以避免使用额外的管道进行连接,能够简化压缩机进气口处的管道连接和管道布局,简化分液器11和压缩机的连接关系。
压缩机吸气口18同时也是压缩泵21的吸气口,如图2所示,当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的时候,压缩机中设置有两个压缩机吸气口18,两个压缩机吸气口18沿着压缩机壳体16轴心线方向上下分布,且两个压缩机吸气口18位于压缩机壳体16的同一侧。
同样的,当压缩机为单缸压缩机的时候,压缩机中设置有一个压缩机吸气口18,压缩机吸气口18设置在压缩机壳体16外侧,且与压缩泵21进气口对应的位置处。
本申请中压缩机吸气口18位于所述分液器11的内部,所述压缩机吸气口18和分液进口12分别位于所述分液器11中相对的两侧。不管压缩机吸气口18的个数为一个或者两个,其均位于压缩机壳体16的同一侧,也就是说,在平行于压缩机壳体16轴心线的方向上,两个压缩机吸气口18在竖直方向上重合。如此以来,当设置分液器11的分液进口12的时候,可以将分液进口12设置在分液器11中与压缩机吸气口18相对的一侧。
当压缩机吸气口18位于分液器11的左侧时,分液进口12位于分液器11的右侧,且分液进口12设置在分液器11的顶端,压缩机吸气口18位于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壁上。将分液进口12和压缩机吸气口18错位设置,目的在于使得进入密封腔室15内部的气液混合物能够在密封腔室15内部充分分离,分离之后的气态冷媒再经过压缩机吸气口18回流至压缩泵21中。若是分液进口12和压缩机吸气口18之间的距离较近,则有可能使得未来得及分离的液态冷媒也随着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泵21内部,进入到压缩泵21内部的液态冷媒会稀释压缩泵21底部的润滑油23,影响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润滑效果,继而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如图2所述,分液进口12位于分液器11的顶端。这里的顶端指的是垂直于压缩机壳体16轴心线的顶端位置处,即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焊接的位置处。
气液混合物从分液进口12进入密封腔室15内部,由于分液进口12设置在分液器11的顶端,即气液混合物正对着密封腔室15底部的方向进入密封腔室15内部。在气液混合物沿着分液进口12进入密封腔室15过程中,由于液态冷媒的密度较大,直接掉落在密封腔室15底部。气液混合物中气态冷媒分散在密封腔室15的中上部,在压缩泵21的吸力作用下,经压缩机吸气口18进入压缩泵21内部被压缩,继续参与冷媒循环。
本申请将分液进口12设置在分液器11的顶端,这样可以避免气液混合物对压缩机壳体16的冲击,避免分液过程影响到压缩泵21的运行稳定性。同时,本实施例中,由于分液器11的顶端需要设置分液进口12,需要确保分液器11与压缩机可以之间的距离足够容纳分液进口12。同时,分液进口12和压缩机吸气口18设置在分液器11的两端,能够避免液态冷媒混合在气态冷媒中进入压缩机。
本申请中分液器11套设在压缩机的壳体外部,且密封腔室15与压缩机壳体16邻接。压缩机运行时其内部压缩泵21和电机22会产生热量;包裹在压缩机壳体16外侧的密封腔室15能够与压缩机壳体16内部进行热量交换,压缩机内部的高温使得密封腔室15内部部分液态冷媒气化,再经过压缩机吸气口18进入压缩泵21中参与冷媒循环。密封腔室15能够带走压缩机壳体16内部的热量,实现对压缩机内部的及时降温。
当密封腔室15包裹在压缩泵21外侧的时候,压缩泵21运行时泵体零件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密封腔室15进行热量交换,压缩泵21中零件摩擦产生的热量使得密封腔室15内部部分液态冷媒气化,再经过压缩机吸气口18进入压缩泵21中参与冷媒循环。密封腔室15能够带走压缩泵21产生的热量,实现对压缩泵21的及时降温。
实施例5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液器11,套设在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6外侧壁形成用于储液的密封腔室15;所述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同轴设置;所述压缩机壳体16设置有压缩机吸气口18;所述压缩机吸气口18与所述密封腔室15连通;所述分液器11的外侧壁设置有分液进口12。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分液进口12处设置有滤网13。本申请中分液进口12为管状结构,其一端位于分液器11的壳体外侧,另一端位于密封腔室15内部,并与密封腔室15连通。在管状结构的分液进口12处设置有滤网13,滤网13可以位于管状结构的任意位置。
优选的,滤网13位于分液进口12的末端,即分液进口12靠近密封腔室15的一侧,这是因为气液混合物进过分液进口12进入密封腔室15内部,气液混合物经过分液进口12的时候,滤网13用于过滤掉气液混合物中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密封腔室15内部,再跟随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泵21内部,影响压缩机的运行稳定性。
本申请中以气液混合物的前进方向来定义分液进口12的前端和后端,气液混合物先经过的一端为分液进口12的前端,后经过的一端为分液进口12的后端。滤网13设置在分液进口12的后端,且分液进口12的前端和滤网13之间需要预留处暂存杂质的存储空间,经过滤网13拦截的杂质存储在分液进口12滤网13的前端位置。压缩机经过固定时间的运行之后,可以拆除分液进口12对其进行杂质清理,避免杂质堆积影响滤网13的过滤效果。
本申请中分液进口12和分液器11壳体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即现在分液器11的壳体上预留出通孔,再将尺寸相适配的分液进口12密封安装哎通孔处。具体的,可以通过密封圈等形式来确保分液进口12和分液器11壳体之间的密封性连接。
具体的,压缩机壳体16内部设置有压缩泵21和电机22。在压缩机壳体16内部,电机22位于压缩泵21的上方,分液器11的顶部终止于压缩泵21的顶部位置处,底部完全包覆压缩泵21的底部。
当所述分液器11的底端包裹所述压缩机壳体16的底端时,分液器11的底部即为压缩机整体的底部,因为压缩机壳体16的底部已经被包裹在分液器11内部了。所述分液器11的侧壁底部间隔设置有支撑支脚14。如图3所示,支撑支脚14可以为三个,均匀间隔分布在分液器11的侧壁底部,以实现对分液器11以及压缩机整体的支撑。如图3所示分液器11的底部为圆形结构,即压缩机壳体16为圆柱状结构,分液器11也为圆柱状结构,且分液器11同轴套设在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分液器11的外径大于压缩机壳体16的外径。
如图3所示,当分液器11的底部为圆形结构的时候,圆形的分液器11底部可以确保压缩机放置的稳定性,此时,设置在分液器11侧壁上的支撑支架可以辅助压缩机的安装和固定。支撑支脚14可以为L型结构,L型结构的一端固定在分液器11的外侧壁,另一端平行于分液器11的顶部和底部水平设置。
作为一种替换方案,支撑支架也可以设置在分液器11的底部,以实现对分液器11以及压缩机整体的支撑。
本申请还提供了包括实施例1-5所述分液器的压缩机,重心居中,稳定性提高,有效减少压缩机运输和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幅度;压缩机整机体积降低,为空调整机小型高效化创造了条件。同时压缩机运行噪音部分被分液器屏蔽,能够实现低噪声运行,提高了用户舒适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包括实施例1-5所述分液器的制冷设备,由于压缩机体积减小,整个制冷设备也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和制造;运行噪声降低,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舒适性。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11)套设在压缩机壳体(16)的外侧,且与所述压缩机壳体(16)外侧壁形成用于储液的密封腔室(15);所述分液器(11)与压缩机壳体(16)同轴设置;
所述压缩机壳体(16)设置有压缩机吸气口;所述压缩机吸气口与所述密封腔室(15)连通;所述分液器(11)的外侧壁设置有分液进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壳体(16)内部设置有压缩泵(21)和电机(22),所述密封腔室(15)包覆在压缩泵(2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6)中,所述电机(22)位于所述压缩泵(21)的顶端;所述压缩泵(21)通过上法兰(17)固定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6)内部;所述分液器(11)的顶端与所述上法兰(17)的顶端齐平,所述分液器(11)的底端包裹所述压缩机壳体(16)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吸气口位于所述分液器(11)的内部,所述压缩机吸气口和分液进口(12)分别位于所述分液器(11)中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进口(12)位于所述分液器(11)的侧壁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进口(12)位于所述分液器(11)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进口(12)处设置有滤网(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11)的底端包裹所述压缩机壳体(16)的底端,所述分液器(11)的侧壁底部间隔设置有支撑支脚(14)。
9.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液器。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压缩机。
CN202322500559.8U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分液器及其形成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ctive CN221005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0559.8U CN221005586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分液器及其形成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0559.8U CN221005586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分液器及其形成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05586U true CN221005586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17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00559.8U Active CN221005586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分液器及其形成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05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7976B (zh) 气液分离器
WO2017097014A1 (zh) 压缩机及换热系统
US20110146332A1 (en) Accumulator of air conditioner
CN204285910U (zh) 一种压缩机用储液器
CN113550903A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1440809B (zh) 用于卧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应用
CN107859624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005586U (zh) 一种分液器及其形成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6895614B (zh) 压缩机及其分液器
CN113790614A (zh) 一种罐式换热器及热泵系统
CN214837127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1883342B (zh) 一种具有智能变频功能的干式变压器冷却装置
JP2004176701A (ja) 液冷式圧縮機の気液分離装置
CN105526750A (zh) 一种分液器
CN107917559B (zh) 一种空调增焓组件和空调器
CN108317067B (zh) 压缩机、制冷系统组件以及冰箱
CN219932448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09068818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器
CN2733273Y (zh) 空调器贮液筒
CN216845240U (zh) 储液器和压缩机
CN218600053U (zh) 分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CN218915485U (zh) 一种紧凑型油分离器
CN110080983A (zh) 卧式压缩机
CN107489621B (zh) 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20483035U (zh) 一种节能型汽车空调干燥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