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5330U - 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05330U
CN221005330U CN202322942325.9U CN202322942325U CN221005330U CN 221005330 U CN221005330 U CN 221005330U CN 202322942325 U CN202322942325 U CN 202322942325U CN 221005330 U CN221005330 U CN 221005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assembly
outlet assembly
class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423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震
李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shan Jian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shan Jian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shan Jian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shan Jian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423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05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05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05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空调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包括:主机机构,所述主机机构包括压缩机组和蒸发器;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设于教室中心天花板上;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第一出风组件、第二出风组件、第三出风组件和第四出风组件;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与进风组件连通蒸发器的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第二出风组件、第三出风组件和第四出风组件分别布置在教室不同的角落,并向教室内部输送经过冷凝的空气;位于教室中心的进风组件将室内空气混合新风装置收集空气后送至蒸发器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通过进风组件和送风组件分开布置让教室内部气流发生大范围的流动。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教学条件日益进步,学生的学习条件日益改善,例如目前教室内均配制空调设施来实现教室内部恒温恒湿的需要。
现有技术中教室内的恒温恒湿均是通过常见柜机空调实现温度调节目的,这类空调便于安装布置,但是这类型空调的进风装置和出风装置在一起,无法让教室内部气流发生大范围的流动,出于恒温需要教室内部多为密闭状态,在人口密集区域内空气流动差会给教室内的学生带来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旨在解决目前传统空调进风装置和出风装置在一起,无法让教室内部气流发生大范围的流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包括:
主机机构,所述主机机构包括压缩机组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组对冷凝液进行压缩液化,液化后的冷凝液送至蒸发器与待冷凝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
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设于教室中心天花板上,所述进风组件与蒸发器通过管道连通;
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第一出风组件、第二出风组件、第三出风组件和第四出风组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第二出风组件、第三出风组件和第四出风组件之间设置送风管道连通;
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与进风组件连通蒸发器的管道连通;
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第二出风组件、第三出风组件和第四出风组件分别布置在教室不同的角落,并向教室内部输送经过冷凝的空气;位于教室中心的进风组件将室内空气混合新风装置收集空气后送至蒸发器进行换热。
优选地,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装载盘及设于装载盘内的若干组风机,所述装载盘顶部为锥形结构,所述装载盘底部表面设有便于空气进入的格栅。
优选地,所述管道上设有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的末端设有加湿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底部的格栅及位于壳体底部的排风扇;所述第一出风组件与送风管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第二出风组件、第三出风组件和第四出风组件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进风组件悬设于教室中心天花板,室内空气在进风组件负压作用下向教室中心天花板集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风恒温恒湿装置通过进风组件和送风组件的分散布置相互配合,让气流流向地面后再向教室中心高处集中,完成气流的流动汇集,让教室内部气流发生大范围的流动,缓解学生的不适感,避免传统空调设备进风装置和出风装置在一起导致空气流通差的缺点。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风恒温恒湿装置通过将加湿器产生的雾化液滴直接混入送风管道并流向不同的出风组件;向经过冷凝的空气内补充雾化液体来增加空气中湿度。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中新风装置通过管路与送风组件进入蒸发器的管路连通,需要冷凝的室内空气在进入蒸发器前与新鲜空气进行混合后在进入蒸发器内同步进行冷凝,完成对室内空气的进行补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的进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的装载盘和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的中加湿器与送风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的送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的第一出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压缩机组;200、进风组件;210、装载盘;220、风机;300、蒸发器;400、加湿器;500、送风组件;510、送风管道;520、第一出风组件;521、壳体;522、格栅;530、第二出风组件;540、第三出风组件;550、第四出风组件;600、新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应用于教室,如图1-图6所示,所述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包括:
压缩机组100和蒸发器300,所述压缩机组100对冷凝液进行压缩液化,液化后的冷凝液送至蒸发器300与待冷凝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
进风组件200,所述进风组件200设于教室中心天花板上,所述进风组件200与蒸发器300通过管道连通;
送风组件500,所述送风组件500包括第一出风组件520、第二出风组件530、第三出风组件540和第四出风组件550;所述第一出风组件520、第二出风组件530、第三出风组件540和第四出风组件550之间设置送风管道510连通;
新风装置600,所述新风装置600与进风组件200连通蒸发器300的管道连通;
所述送风组件500布置在教室四周,位于教室中心的进风组件200将室内空气混合新风装置600收集空气后送至蒸发器300进行换热,完成教室内部的恒温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组100和蒸发器300均为采用现有技术手段,所述压缩机组100和蒸发器300采用类似中央空调机组方式布置方式,所述压缩机组100和蒸发器300布置在一起构成主机机构,而所述送风组件500和进风组件200主要风机和风口构成,不再具备换热功能,所述进风组件200将室内空气吸取到管道内部并送往位于室外的主机机构内的蒸发器300,所述压缩机组100压缩形成的冷凝液在蒸发器300蒸发吸热,从而将室内空气内的热量带走;所述新风装置600由风机和管路构成,所述风机为负压风机并布置在室外,通过管路与送风组件500进入蒸发器300的管路连通,需要冷凝的室内空气在进入蒸发器300前与新鲜空气进行混合后在进入蒸发器300内同步进行冷凝;
本申请中,新风恒温恒湿装置除了能够进行降温外还可以进行电加热方式对室内空气进行升温,相应电加热原理与中央空调的电加热工作原理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进风组件200包括装载盘210及设于装载盘210内的若干组风机220,所述装载盘210底部表面设有格栅便于空气进入,所述装载盘210顶部为锥形结构,用于汇集气流并将气流导出;所述进风组件200主要承担吸收室内空气的功能,通过将进风组件200悬设于教室中心,由于进风组件200由多组风机220构成,多组风机220在装载盘210底部形成负压吸引空气向进风组件200集中;
而所述第一出风组件520、第二出风组件530、第三出风组件540和第四出风组件550则是布置在教室四周的角落,并且第一出风组件520、第二出风组件530、第三出风组件540和第四出风组件550风口朝向对向地面,风口下方不设置座位,当气流流向地面后会向教室中心高处集中,完成气流的流动汇集,增加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传统空调设备进风装置和出风装置在一起空气流通差的缺点;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送风管道510上设有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的末端设有加湿器4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器400为现有技术设备,所述加湿器400的出风口与分支管道连接,加湿器400产生的雾化液滴直接混入送风管道510内流向不同的出风组件;所述加湿器400会在设于主机机构内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向经过冷凝的空气内补充雾化液体来增加空气中湿度;所述进风组件200附近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加湿器400湿度调节及温度控制均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测量到数据进行调整;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出风组件520包括壳体521、设于壳体521底部的格栅522及位于壳体521底部的排风扇;所述第一出风组件520与送风管道51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管道510输送过来经过冷凝的空气在排风扇作用下从壳体521底部的格栅522送入室内,所述格栅522为风口位置并朝向地面;这里的第一出风组件520与现有技术中中央空调的室内机结构原理类似,主要承担向室内输送冷凝后的空气;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某些步骤可能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应用于教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机构,所述主机机构包括压缩机组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组对冷凝液进行压缩液化,液化后的冷凝液送至蒸发器与待冷凝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
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设于教室中心天花板上,所述进风组件与蒸发器通过管道连通;
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第一出风组件、第二出风组件、第三出风组件和第四出风组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第二出风组件、第三出风组件和第四出风组件之间设置送风管道连通;
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与进风组件连通蒸发器的管道连通;
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第二出风组件、第三出风组件和第四出风组件分别布置在教室不同的角落,并向教室内部输送经过冷凝的空气;位于教室中心的进风组件将室内空气混合新风装置收集空气后送至蒸发器进行换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装载盘及设于装载盘内的若干组风机,所述装载盘顶部为锥形结构,所述装载盘底部表面设有便于空气进入的格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上设有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的末端设有加湿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底部的格栅及位于壳体底部的排风扇;所述第一出风组件与送风管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第二出风组件、第三出风组件和第四出风组件的结构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悬设于教室中心天花板,室内空气在进风组件负压作用下向教室中心天花板集中。
CN202322942325.9U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 Active CN221005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42325.9U CN221005330U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42325.9U CN221005330U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05330U true CN221005330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18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42325.9U Active CN221005330U (zh) 2023-11-01 2023-11-01 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05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10029A9 (en) Multi Purpose Multistage Evaporative Cold Water and Cold Air Generating and Supply System
CN205481582U (zh) 基于多变参数调节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节能控制系统
CN206803381U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
CN216308046U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空调系统
WO2020244207A1 (zh) 空调系统
CN210861456U (zh) 一种使用双冷源的新风除湿机
CN209389178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温湿度调节系统
CN101440983B (zh)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空气处理机组
CN221005330U (zh) 一种新风恒温恒湿装置
CN207305248U (zh) 机房空调新风直接自然冷却系统
CN105444267A (zh) 一种空气处理机组
CN208653824U (zh) 一种环境模拟系统
CN208475494U (zh) 一种新风除湿机
CN207350698U (zh) 一种新型空气处理系统
CN203375561U (zh) 一种立式内循环恒温恒湿空调
CN206817670U (zh) 一种应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空调末端设备
CN205425164U (zh) 一种空气处理机组
CN209801659U (zh) 空调装置
CN209026959U (zh) 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
JP269765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08952238U (zh) 风道系统和空调
CN205619484U (zh) 一种高效新风空调系统
CN111023497A (zh) 一种分体式乙二醇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
CN111023300A (zh) 空调器
CN221098814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