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5494U - 一种新风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除湿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75494U CN208475494U CN201820648410.0U CN201820648410U CN208475494U CN 208475494 U CN208475494 U CN 208475494U CN 201820648410 U CN201820648410 U CN 201820648410U CN 208475494 U CN208475494 U CN 2084754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r
- fresh air
- dehumidifier
- fre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风除湿机,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除湿风道和冷凝风道,除湿风道设有回风入口、第一新风入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处设有送风风机;除湿风道内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冷凝风道设有第二新风入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处设有排风风机;冷凝风道内设有压缩机和第三换热器;压缩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换热器输入端和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和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均通过第一换热器连接压缩机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除湿机能够实现对空气进行除湿,同时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温度,避免了当采用水辐射制冷时,室内容易出现凝露,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除湿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环保,辐射制冷作为一种低耗能、无污染和冷源广的新型制冷方法,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水辐射制冷是辐射制冷方法中的一种,水辐射制冷是通过将冷水送入地板下的盘管,并塑造较低的地板表面,利用物体间的辐射热交换来达到制冷空间的目的。然而,当室内采用水辐射制冷系统进行制冷时,在制冷的过程中,地板表面的温度通常较低,当地板表面的温度低于附近的空气露点温度时,地板或墙面上常常会出现凝露的现象,从而影响用户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除湿机,以解决当室内采用水辐射制冷时,室内容易出现凝露的技术问题,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除湿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相互独立的除湿风道和冷凝风道,所述除湿风道的一端分别设有回风入口和第一新风入口,所述除湿风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送风风机;所述除湿风道内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除湿的第一换热器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二换热器;
所述冷凝风道的一端设有第二新风入口,所述冷凝风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有排风风机;所述冷凝风道内设有压缩机以及具有冷凝功能的第三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均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预冷的第四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器设于所述回风入口和所述第一新风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送出的空气的温度的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量的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风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从所述回风入口吸入的空气量的回风风阀;所述第一新风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吸入的空气量的新风风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回风入口和所述回风风阀之间、所述第一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风阀之间均设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换热器为蒸发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再热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为冷凝翅片式换热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四换热器为水盘管翅片式换热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除湿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相互独立的除湿风道和冷凝风道,所述除湿风道的一端分别设有回风入口和第一新风入口,所述除湿风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送风风机;所述除湿风道内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除湿的第一换热器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二换热器;所述冷凝风道的一端设有第二新风入口,所述冷凝风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有排风风机;所述冷凝风道内设有压缩机以及具有冷凝功能的第三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均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通过设置所述除湿风道,同时在所述除湿风道内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并使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使得从所述回风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以及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吸入的室外空气能够经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制冷除湿,再经所述第二换热器进行加热,使得除湿后的空气变成温度适宜的空气,最后经所述第一出风口送入室内,从而在实现对空气进行除湿的同时,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温度,因此,有效地避免了当室内采用水辐射制冷时,室内容易出现凝露的现象,进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此外,通过设置与所述除湿风道相互独立的所述冷凝风道,同时在所述冷凝风道内设置具有冷凝功能的所述第三换热器,并使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提高了所述新风除湿机除湿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量,进而确保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良好的除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新风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新风除湿机中的空气流动轨迹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外壳;11、除湿风道;111、回风入口;112、第一新风入口;113、第一出风口;114、回风风阀;115、新风风阀;116、过滤网;12、冷凝风道;121、第二新风入口;122、第二出风口;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5、第四换热器;6、压缩机;7、送风风机;8、排风风机;9、第一节流元件;10、第二节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新风除湿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有相互独立的除湿风道11和冷凝风道12,所述除湿风道11的一端分别设有回风入口111和第一新风入口112,所述除湿风道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113,所述第一出风口113处设有送风风机7;所述除湿风道11内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除湿的第一换热器2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二换热器3;
所述冷凝风道12的一端设有第二新风入口121,所述冷凝风道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122,所述第二出风口122处设有排风风机9;所述冷凝风道11内设有压缩机6以及具有冷凝功能的第三换热器4;所述压缩机6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输出端均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2连接所述压缩机6的输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除湿风道11,同时在所述除湿风道11内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并使所述压缩机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2连接所述压缩机6的输入端,使得从所述回风入口111吸入的室内空气以及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吸入的室外空气能够经所述第一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制冷除湿,再经所述第二换热器3进行加热,使得除湿后的空气变成温度适宜的空气,最后经所述第一出风口113送入室内,从而在实现对空气进行除湿的同时,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温度,因此,有效地避免了当室内采用水辐射制冷时,室内容易出现凝露的现象,进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使得能够为室内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保证了室内空气的含氧量。
此外,通过设置与所述除湿风道11相互独立的所述冷凝风道12,同时在所述冷凝风道12内设置所述第三换热器4,并使所述压缩机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2连接所述压缩机6的输入端,提高了所述新风除湿机除湿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量,进而确保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良好的除湿效果。另外,由于所述冷凝风道12内配置了独立的所述第四换热器5和所述排风风扇8,使得在没有冷冻水的情况下,仍可以开启制冷系统,因此,实现了在梅雨天气不开水机的条件下进行降温除湿。
如图1所示,为了确保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良好的除湿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预冷的第四换热器5,所述第四换热器5设于所述回风入口111和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之间;即所述第四换热器5位于所述回风入口111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之间。通过在所述回风入口111和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之间设置所述第四换热器5,使得从所述回风入口111吸入的室内空气以及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吸入的室外空气首先经过所述第四换热器5进行预冷,以使空气中的水分析出,从而确保所述新风除湿机能够充分地去除空气中的水分,进而确保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良好的除湿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室内采用了水辐射制冷,因此,可以将用于辐射制冷的主机所产生的冷水分为两路,使其中一路的冷水流入室内辐射制冷冷水管中,用于室内的辐射制冷;同时使另一路的冷水流入所述第四换热器5中,用于在除湿前,对吸入所述新风除湿机的空气进行预冷。通过将辐射制冷的主机所产生的冷水通入所述第四换热器5中,以实现对吸入所述新风除湿机内的空气进行预冷,从而确保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良好的除湿效果的同时,使得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此外,可以将流入第四换热器5中的冷水的温度和流入室内辐射制冷冷水管中的冷水的温度设为相同,这样同样能够实现对吸入所述新风除湿机内的空气进行预冷,同时,能够避免需要对辐射制冷的冷水进行混水才能达到辐射制冷所需的温度,因此,采用将辐射制冷的主机所产生的冷水通入所述第四换热器5中,来实现对吸入所述新风除湿机内的空气进行预冷的方式,不影响室内原本设置的水辐射制冷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过程,具体表现为:在所述除湿风道11中,从所述回风入口111吸入的室内空气以及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吸入的室外空气经所述第四换热器5进行预冷,以使吸入的空气中的水分析出,然后经所述第一换热器2对吸入的空气进行除湿,除湿后的空气再经所述第二换热器3进行加热,使其变成温度适宜的干燥空气,最后通过所述送风风机7将温度适宜的干燥空气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送入室内。在所述冷凝风道12中,从所述第二新风入口121吸入的室外空气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4后,通过所述排风风扇8将吸入的空气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22排出。
如图3所示,为了使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控制送入室内的空气温度的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送出的空气的温度的第一节流元件9,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元件9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输入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节流元件9,并使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元件9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输入端,使得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元件9控制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的量,从而实现控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送出的空气的温度,进而使得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控制送入室内的空气的温度的功能,因此,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元件9控制送入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具体过程为:设定送入室内的空气的目标温度,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送入室内的空气的实际温度低于所述目标温度时,增大所述第一节流元件9的开度,以使所述实际温度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当所述实际温度高于所述目标温度时,减小所述第一节流元件9的开度,以使所述实际温度等于所述目标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控制除湿量的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量的第二节流元件10,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0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输入端。通过设置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0,并使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0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输入端,使得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0控制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冷媒的量,从而实现控制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量,以便于用户能够根据实际的环境情况来调整新风除湿机,进而提高了所述新风除湿机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0控制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量,具体为:在所述压缩机5、所述第三换热器4和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循环回路中,以及所述压缩机5、所述第二换热器3和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循环回路中,过热度=压缩机回气温度-第一换热器的温度,因此,控制除湿量的过程为:设定所述新风除湿机的目标过热度,当所述新风除湿机的实际过热度低于所述目标过热度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0的开度,以使所述实际过热度等于所述目标过热度,从而降低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量;当所述新风除湿机的实际过热度高于所述目标过热度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0的开度,以使所述实际过热度等于所述目标过热度,从而提高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量。
如图1所示,为了使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控制吸入的空气量的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回风入口111处设有用于控制从所述回风入口111吸入的空气量的回风风阀114;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处设有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吸入的空气量的新风风阀115。通过在所述回风入口111处设置所述回风风阀114,使得能够通过控制所述回风风阀114的开度来控制从所述回风入口111吸入的空气量;与此同时,通过在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处设置所述新风风阀115,使得能够通过控制所述新风风阀115的开度来控制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吸入的空气量,从而使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控制吸入的空气量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确保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送入室内的空气的质量,本实施例中所述回风入口111和所述回风风阀114之间、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和所述新风风阀115之间均设有过滤网116。通过在所述回风入口111和所述回风风阀114之间、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和所述新风风阀115之间设置所述过滤网116,使得从所述回风入口111吸入的室内空气以及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吸入的室外空气能够经所述过滤网116过滤后再进行除湿,从而确保送入室内的空气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只需满足确保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2对空气进行制冷除湿即可。为了使设计和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2为蒸发翅片式换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类型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只需满足确保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3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即可。为了使设计和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3为再热翅片式换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只需满足确保所述第三换热器4具有冷凝的功能即可。为了使设计和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器4为冷凝翅片式换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换热器5的类型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只需满足确保能够通过所述第四换热器5对空气进行预冷即可。为了使设计和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所述第四换热器5为水盘管翅片式换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9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0的类型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9为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0为电子膨胀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除湿机的工作原理,具体表现为:冷媒经所述压缩机6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并从所述压缩机6的排气孔排出;经所述压缩机6排气孔排出的冷媒气体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的冷媒气体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3中,以实现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经所述第二换热器3冷凝后的冷媒气体变成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元件9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另一路的冷媒气体进入所述第三换热器4中,以提升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量,经所述第三换热器4冷凝后的冷媒气体变成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低温高压的冷媒液体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0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最后两路的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汇合成一路,并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2中进行蒸发,经所述第一换热器2蒸发后的低温低压的冷媒液体变成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并经所述压缩机6的回气口回到所述压缩机6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除湿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有相互独立的除湿风道11和冷凝风道12,所述除湿风道11的一端分别设有回风入口111和第一新风入口112,所述除湿风道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113,所述第一出风口113处设有送风风机7;所述除湿风道11内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除湿的第一换热器2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二换热器3;所述冷凝风道12的一端设有第二新风入口121,所述冷凝风道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122,所述第二出风口122处设有排风风机9;所述冷凝风道11内设有压缩机6以及具有冷凝功能的第三换热器4;所述压缩机6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输出端均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2连接所述压缩机6的输入端。通过设置所述除湿风道11,同时在所述除湿风道11内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并使所述压缩机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2连接所述压缩机6的输入端,使得从所述回风入口111吸入的室内空气以及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112吸入的室外空气能够经所述第一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以使空气中的水分析出,变成干燥的空气,再经所述第二换热器3进行加热,使得干燥的空气变成温度适中的空气,最后经所述第一出风口113送入室内,从而在实现对空气进行除湿的同时,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温度,因此,有效地避免了当室内采用水辐射制冷时,室内容易出现凝露的现象,进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此外,通过设置与所述除湿风道11相互独立的所述冷凝风道12,同时在所述冷凝风道12内设置具有冷凝功能的所述第三换热器4,并使所述压缩机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2连接所述压缩机6的输入端,提高了所述新风除湿机除湿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量,进而确保所述新风除湿机具有良好的除湿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相互独立的除湿风道和冷凝风道,所述除湿风道的一端分别设有回风入口和第一新风入口,所述除湿风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送风风机;所述除湿风道内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除湿的第一换热器以及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二换热器;
所述冷凝风道的一端设有第二新风入口,所述冷凝风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有排风风机;所述冷凝风道内设有压缩机以及具有冷凝功能的第三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均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用于对空气进行预冷的第四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器设于所述回风入口和所述第一新风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送出的空气的温度的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除湿量的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从所述回风入口吸入的空气量的回风风阀;所述第一新风入口处设有用于控制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吸入的空气量的新风风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入口和所述回风风阀之间、所述第一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风阀之间均设有过滤网。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为蒸发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再热翅片式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为冷凝翅片式换热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热器为水盘管翅片式换热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48410.0U CN208475494U (zh) | 2018-05-02 | 2018-05-02 | 一种新风除湿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48410.0U CN208475494U (zh) | 2018-05-02 | 2018-05-02 | 一种新风除湿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75494U true CN208475494U (zh) | 2019-02-05 |
Family
ID=65220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48410.0U Active CN208475494U (zh) | 2018-05-02 | 2018-05-02 | 一种新风除湿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754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5323A (zh) * | 2021-07-20 | 2021-09-10 | 广东智博士系统集成控制有限公司 | 基于双调温全空气除湿技术的户内温湿度调控机组 |
-
2018
- 2018-05-02 CN CN201820648410.0U patent/CN2084754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75323A (zh) * | 2021-07-20 | 2021-09-10 | 广东智博士系统集成控制有限公司 | 基于双调温全空气除湿技术的户内温湿度调控机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729719U (zh) | 热回收型双冷源新风机组 | |
CN108679870A (zh) | 一种带新风处理功能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 |
WO2017193613A1 (zh) | 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热泵型排风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 | |
CN106440433A (zh) | 具有多制冷剂回路的高效空调机组 | |
CN107869928A (zh) | 空气‑空气换热器及其制冷装置 | |
CN107178836A (zh) | 一种设有双热交换芯的新风除湿系统 | |
CN104613574B (zh) |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 |
CN204345961U (zh) | 温湿度独立控制制冷系统 | |
CN108826541A (zh) | 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206669940U (zh)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 |
CN108105917A (zh) | 组合式空调 | |
CN104848457A (zh) | 一种空气调节器 | |
CN208475494U (zh) | 一种新风除湿机 | |
CN208936579U (zh) |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新风空调系统 | |
CN204063373U (zh) | 多级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 |
CN109506311A (zh) | 一种复叠式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 |
CN205957318U (zh) | 多功能型列间空调装置 | |
CN108679869A (zh) | 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全直膨型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 |
CN213873264U (zh) | 空调系统 | |
WO2020244207A1 (zh) | 空调系统 | |
CN108592249A (zh) | 一种新风除湿机 | |
CN208567194U (zh) | 一种全直膨型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 |
CN107677010A (zh) | 一种无露点控制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9763409U (zh) | 一种可冬夏季调温的新风机 | |
CN207881049U (zh) | 一种新型热泵新风机复合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