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9166U - 一种助起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助起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9166U
CN220989166U CN202322679831.3U CN202322679831U CN220989166U CN 220989166 U CN220989166 U CN 220989166U CN 202322679831 U CN202322679831 U CN 202322679831U CN 220989166 U CN220989166 U CN 220989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patient
frame
chair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98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国琴
许文丽
陈柳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aoshan Distric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aoshan Distric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aoshan Distric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aoshan Distric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26798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9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9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9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起器,包括底板,底板下方固接有万向轮,底板上方设有防护架,防护架与底板上表面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相接,电动伸缩杆能够驱动防护架上升或者下降;防护架的前部固接有一对支撑手柄,支撑手柄能够为病人提供抓握点,使得病人能够以此作为支撑,借力从床边站起;防护架整体为环形,其中部空旷区域为防护区,患者能够站立于防护区内,通过手部抓扶其周身的防护架稳住身形,并能够在防护架支撑的作用下进行康复行走锻炼。本实用新型中患者可调节防护架至合适高度,站立于防护架内,上肢爬扶在防护架表面稳住身形站立于防护区内,并在装置底部设置万向轮使得装置可以跟随患者下肢的走动同步滑动,进而实现辅助行走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助起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起器。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的患者多存在下肢肌群无力的症状,如此导致患者的上下床以及行走训练等日常活动以及康复训练均需要医护人员的支撑和搀扶帮助,如此给医护人员造成了繁重的陪护工作,并且在长期的人力辅助下也给患者带来了心理负担。
现有的助起器多用于帮助患者从病床上起身,或者给予患者从床边独自站起的支撑,缺少能够在患者起身后协助患者移动或者进行行走康复训练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起器,用于帮助下体行动困难患者独自下床以及行走锻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起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方固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上方设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与所述底板上表面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相接,所述电动伸缩杆能够驱动所述防护架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防护架的前部固接有一对支撑手柄,所述支撑手柄能够为病人提供抓握点,使得病人能够以此作为支撑,借力从床边站起;
所述防护架整体为环形,其中部空旷区域为防护区,患者能够站立于所述防护区内,通过手部抓扶其周身的所述防护架稳住身形,并能够在所述防护架支撑的作用下进行康复行走锻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万向轮侧部设有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由伸缩马达以及制动片组成,所述制动片设于所述万向轮侧部,所述伸缩马达固定于所述万向轮外侧的壳体上,所述伸缩马达的伸缩端与所述制动片侧部固接,所述伸缩马达能够驱动所述制动片贴近或者远离所述万向轮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区内设有防护椅,所述防护椅与所述防护架固接悬置于所述防护区内,且位于患者的后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椅下方设有感应块,所述感应块通过侧部的连接臂与所述防护架固定,在所述感应块的上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制动装置建立电性连接;
当患者坐于所述防护椅上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受到挤压力后会向所述制动装置发送电信号,使得所述制动装置对所述万向轮产生限位,阻止所述万向轮进一步发生滚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椅两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固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防护架侧部开设的侧腔内,所述限位块底部与所述侧腔下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固接,使得所述防护架对所述防护椅形成支撑;
所述防护椅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形变范围内相对于所述防护架做上下移动;
当患者坐于所述防护椅上时,所述防护椅受压下移并挤压所述感应块,从而使所述压力传感器受到挤压力,当患者起身后在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所述防护椅底部远离所述感应块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架面向所述支撑手柄一侧设有旋动臂,所述旋动臂端部与所述防护架侧部开设的旋动槽内的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旋动臂能够向上转动90°将所述防护架的一侧打开,使得患者从该侧进入所述防护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动臂厚度大于所述旋动槽,当所述旋动臂转动至水平位置后,其上表面与所述旋动槽顶部平齐,其下表面低于所述旋动槽底部,使得所述旋动臂与所述旋动槽之间产生限位,无法继续向下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上设有配重块,使得装置的整体重心下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与环形防护架,并在二者之间设置电动伸缩杆使得防护架高度可改变,使得患者可调节防护架至合适高度,站立于防护架内,上肢爬扶在防护架表面稳住身形站立于防护区内,并在装置底部设置万向轮使得装置可以跟随患者下肢的走动同步滑动,进而实现辅助行走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护架侧部设置支撑手柄,通过调节防护架位置调节支撑手柄至合适高度,患者通过手握支撑手柄稳住身形,通过按压借力的方式以支撑手柄作为助力点将身体支撑而起,从而帮助自身从床边起身。
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区后方设置防护椅,在患者长时间行走训练疲劳后,提供休息点,使得患者行走疲劳或者发生意外后可随时后座与防护椅之上,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防护椅下方设置感应块,通过在制动装置以及压力传感器之间建立反馈,当患者坐于防护椅之上时,装置自动制动避免的患者休息时装置失控的潜在危险,增强了装置的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动臂上转90°外观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架主体去除防护椅外观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架主体旋动槽处侧面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动装置侧部剖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底板、2-万向轮、3-防护架、31-防护区、32-侧腔、33-旋动槽、4-电动伸缩杆、5-支撑手柄、6-制动装置、61-伸缩马达、62-制动片、7-防护椅、8-感应块、81-压力传感器、9-旋动臂、10-连接杆、11-限位块、12-弹性件、13-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起器,包括底板1,底板1下方固接有万向轮2,底板1上方设有防护架3,防护架3与底板1上表面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4相接,电动伸缩杆4能够驱动防护架3上升或者下降;
防护架3的前部固接有一对支撑手柄5,支撑手柄5能够为病人提供抓握点,使得病人能够以此作为支撑,借力从床边站起;
防护架3整体为环形,其中部空旷区域为防护区31,患者能够站立于防护区31内,通过手部抓扶其周身的防护架3稳住身形,并能够在防护架3支撑的作用下进行康复行走锻炼。
上述方案中电动伸缩杆4可以通过外部的遥控装置或者设置于装置上的调节按钮调节其伸长或者缩短,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防护架3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包括支撑手柄5的高度。
使用前患者正坐于床边,随后医护人员将装置推动至患者的身前也可事先放置于床边供患者自行使用使得支撑手柄5针对于患者身前,装置底部的万向轮2使得装置易于推动改变位置,待装置就位后患者双手握住身前的支撑手柄5,通过上肢按压支撑手柄5借力的方式支撑自身从在床边站起。
患者站起身形后可手握防护架3作支撑进入防护区31,在防护区31内防护架3呈环形保护患者的周身,使得患者周身皆有支撑点,患者可调至防护架3于肩部较低的位置,上肢爬扶于防护架3上分担下肢的压力,移动下肢作行走训练,在装置底部万向轮2的作用下,患者行走的过程中装置会协同患者的步伐同步移动,从而实现康复训练辅助作用。
如图5所示,考虑到装置初始助力患者起身,以及在辅助行走阶段存在驻足的状态,需要装置固定与某一位置不能移动,因此装置需要制动功能。
进一步的,万向轮2侧部设有制动装置6,制动装置6由伸缩马达61以及制动片62组成,制动片62设于万向轮2侧部,伸缩马达61固定于万向轮2外侧的壳体上,伸缩马达61的伸缩端与制动片62侧部固接,伸缩马达61能够驱动制动片62贴近或者远离万向轮2表面。
上述方案制动时伸缩马达61推动制动片62挤压万向轮2表面提供摩擦阻力,避免万向轮2进一步转动,万向轮2无法转动后,通过万向轮2与地面的静摩擦实现装置的制动限位,制动装置6的启动可通过外部遥控或者在防护架3上设置操作按钮控制,通过外部人员或者患者的主动操作启用。
考虑到患者康复训练一段时间后存在疲劳问题需要原地休息,因此可以在防护区31内设置座椅。
如图3、4所示,进一步的,防护区31内设有防护椅7,防护椅7与防护架3固接悬置于防护区31内,且位于患者的后方。
设于患者后方的防护椅7可以在患者疲劳后提供休息位置,同时患者通过上肢爬扶于防护架3之上,易于避免自身发生前倾或者左倾右倾式的甩到,但难以对自身发生后倾式甩到产生有效防护,防护椅7使得患者后倾后可直接坐于其上,提高了装置的整体防护效果。
此外考虑到患者坐于防护椅7上后装置应主动限位,避免侧向的滑动以免产生意外。
如图3、4所示,进一步的,防护椅7下方设有感应块8,感应块8通过侧部的连接臂与防护架3固定,在感应块8的上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81,压力传感器81与制动装置6建立电性连接;
当患者坐于防护椅7上时,压力传感器81受到挤压力后会向制动装置6发送电信号,使得制动装置6对万向轮2产生限位,阻止万向轮2进一步发生滚动。
上述方案还可实现紧急制动,当患者突然不稳连通装置发生侧滑,使得患者无法主动操作制动装置6制动,患者可直接向后坐于防护椅7之上,在压力传感器81的反馈下装置主动限位,保护患者的安全以及避免装置与周围事物发生碰撞。
为了使得制动装置6与防护椅7的反馈更加准确,避免意外触发,理应将防护椅7与感应块8分离。
如图3、4所示,进一步的,防护椅7两侧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端部固接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位于防护架3侧部开设的侧腔32内,限位块11底部与侧腔32下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12固接,使得防护架3对防护椅7形成支撑;防护椅7能够在弹性件12的形变范围内相对于防护架3做上下移动;
当患者坐于防护椅7上时,防护椅7受压下移并挤压感应块8,从而使压力传感器受到挤压力,当患者起身后在弹性件12的回弹力作用下,防护椅7底部远离感应块8上表面。
悬空的防护椅7在患者坐下时压缩弹性件12下移可以作为患者下座过程的缓冲,同时患者坐于防护椅7之上挤压感应块8,使得防护椅7与患者的质量施加于和防护架3固接的感应块8之上,分担了连接杆10的承重,使得装置整体更加稳定牢固。
为了方便患者起身后以最短的距离顺利进入防护区31,所以防护架3需要一个正对于支撑手柄5的可开合的开口。
如图3、4所示,进一步的,防护架3面向支撑手柄5一侧设有旋动臂9,旋动臂9端部与防护架3侧部开设的旋动槽33内的转轴转动连接;
旋动臂9能够向上转动90°将防护架3的一侧打开,使得患者从该侧进入防护区31。
为了维持防护架3的防护效果,旋动臂9在转动至水平位置后需要在此限位,不可在向下发生转动。
如图3、4所示,进一步的,旋动臂9厚度大于旋动槽33,当旋动臂9转动至水平位置后,其上表面与旋动槽33顶部平齐,其下表面低于旋动槽33底部,使得旋动臂9与旋动槽33之间产生限位,无法继续向下转动。
此外由于旋动臂9位置为防护区31的前方,患者大概率会爬扶在旋动臂9之上,所以装置还可在旋动臂9表面覆盖皮革海绵等柔性物质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还可以在旋动臂9表面设置抓手,帮助患者更好的借力爬扶。
如图1、2所示,为了使得装置整体更加稳定,进一步的,底板1上设有配重块13,使得装置的整体重心下移。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助起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下方固接有万向轮(2),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防护架(3),所述防护架(3)与所述底板(1)上表面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4)相接,所述电动伸缩杆(4)能够驱动所述防护架(3)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防护架(3)的前部固接有一对支撑手柄(5),所述支撑手柄(5)能够为病人提供抓握点,使得病人能够以此作为支撑,借力从床边站起;
所述防护架(3)整体为环形,其中部空旷区域为防护区(31),患者能够站立于所述防护区(31)内,通过手部抓扶其周身的所述防护架(3)稳住身形,并能够在所述防护架(3)支撑的作用下进行康复行走锻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轮(2)侧部设有制动装置(6),所述制动装置(6)由伸缩马达(61)以及制动片(62)组成,所述制动片(62)设于所述万向轮(2)侧部,所述伸缩马达(61)固定于所述万向轮(2)外侧的壳体上,所述伸缩马达(61)的伸缩端与所述制动片(62)侧部固接,所述伸缩马达(61)能够驱动所述制动片(62)贴近或者远离所述万向轮(2)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区(31)内设有防护椅(7),所述防护椅(7)与所述防护架(3)固接悬置于所述防护区(31)内,且位于患者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助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椅(7)下方设有感应块(8),所述感应块(8)通过侧部的连接臂与所述防护架(3)固定,在所述感应块(8)的上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81),所述压力传感器(81)与所述制动装置(6)建立电性连接;
当患者坐于所述防护椅(7)上时,所述压力传感器(81)受到挤压力后会向所述制动装置(6)发送电信号,使得所述制动装置(6)对所述万向轮(2)产生限位,阻止所述万向轮(2)进一步发生滚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助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椅(7)两侧设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端部固接有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位于所述防护架(3)侧部开设的侧腔(32)内,所述限位块(11)底部与所述侧腔(32)下表面之间通过弹性件(12)固接,使得所述防护架(3)对所述防护椅(7)形成支撑;
所述防护椅(7)能够在所述弹性件(12)的形变范围内相对于所述防护架(3)做上下移动;
当患者坐于所述防护椅(7)上时,所述防护椅(7)受压下移并挤压所述感应块(8),从而使所述压力传感器(81)受到挤压力,当患者起身后在所述弹性件(12)的回弹力作用下,所述防护椅(7)底部远离所述感应块(8)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架(3)面向所述支撑手柄(5)一侧设有旋动臂(9),所述旋动臂(9)端部与所述防护架(3)侧部开设的旋动槽(33)内的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旋动臂(9)能够向上转动90°将所述防护架(3)的一侧打开,使得患者从该侧进入所述防护区(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助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动臂(9)厚度大于所述旋动槽(33),当所述旋动臂(9)转动至水平位置后,其上表面与所述旋动槽(33)顶部平齐,其下表面低于所述旋动槽(33)底部,使得所述旋动臂(9)与所述旋动槽(33)之间产生限位,无法继续向下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上设有配重块(13),使得装置的整体重心下移。
CN202322679831.3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助起器 Active CN220989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9831.3U CN220989166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助起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9831.3U CN220989166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助起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9166U true CN220989166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13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79831.3U Active CN220989166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助起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91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8894B1 (en) Transfer and mobility device
CN109124907B (zh) 一种多功能助行装置
CN210872841U (zh) 一种老弱病人用智能手扶式助行车
KR20100041707A (ko) 균형 및 신체 방향 지지 장치
CN110859723B (zh) 带有腰部支撑功能的辅助站立小车
TWI589287B (zh) Moving car
CN102743261A (zh) 多功能下肢康复训练辅具
CN110664553A (zh) 一种辅助老人起居的骑背式智能轮椅
CN111956408A (zh) 一种家用的多功能老年助行椅
KR20200001098A (ko) 재활운동을 위한 보행용 스마트 전동휠체어
JP2014008250A (ja) 起立着座移動支援装置
JP2002035065A (ja) 自力歩行が可能な歩行器
CN220989166U (zh) 一种助起器
CN205412080U (zh) 多功能健康运动组合装置
US9610212B2 (en) Walk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JP2003265558A (ja) 転倒防止歩行車
CN212214048U (zh) 助行康复装置
CN209734482U (zh) 一种康复护理自助行走器械
CN110327190B (zh) 一种用于偏瘫患者站立康复训练的助行器
CN111759604A (zh) 助行康复装置
CN112618295A (zh) 智能辅助助力骨骼机器人
US9480619B2 (en) Walk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CN210020217U (zh) 一种医学护理用助行器
CN211797306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医疗轮椅
CN211723895U (zh) 一种儿童康复助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