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9857U - 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9857U
CN220979857U CN202322542545.2U CN202322542545U CN220979857U CN 220979857 U CN220979857 U CN 220979857U CN 202322542545 U CN202322542545 U CN 202322542545U CN 220979857 U CN220979857 U CN 220979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valve
fan
accumulation tank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425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绍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Lanhua Dan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Lanhua Dan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Lanhua Dan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Lanhua Dan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425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9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9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9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包括积污罐,所述积污罐的上端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门,所述积污罐的下端设置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连接三通阀的一端,所述三通阀的其余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风机组,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排气阀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积污罐的排气管道处设置有三通阀,并通过三通阀连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其中第一管道用于正常放散,第二管道用于对积污罐中的气体行再利用,在第二管道上配置风机组,通过风机组为气体的再利用提供供气压力,以此可以提高燃气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运行更经济、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当下,发电机的燃气利用率较低,每立方米纯瓦斯仅能发约3.1度电,通过观察测量,预处理罗茨风机积污罐的直排量较大,每天的燃气直排浪费量大约为3000~5000m3。申请人根据正常运行时如何回收利用罗茨风机积污罐直排燃气工艺进行研发,而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在设备启停和检修置换时必须有直排,为此,确保在任何情况系统运行安全的情况下,如何对排气系统进行改造是目前提高燃气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增加三通和阀门,实现原直排燃气的正常放散和回收利用两个功能的切换,保证在正常运行时对直排燃气的回收利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包括积污罐,所述积污罐的上端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门,所述积污罐的下端设置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连接三通阀的一端,所述三通阀的其余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风机组,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排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管道分别通过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端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端,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上分别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五管道连接第六管道,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七管道连接所述第六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为罗茨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机为罗茨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以及第五阀门,其中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与第六管道连接处与所述第七管道和第六管道连接处之间,所述第四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与第六管道连接处的左侧,所述第五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七管道和第六管道连接处的右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进气阀门、三通阀、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排气阀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以及第五阀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积污罐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积污罐的上端设置有总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道连接所述总进气管,所述总进气管上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道设置为多个,且各个进气管道上均设置有进气阀门,各个进气管道均与所述总进气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支撑固定所述积污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通过在积污罐的排气管道处设置有三通阀,并通过三通阀连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其中第一管道用于正常放散,第二管道用于对积污罐中的气体行再利用,在第二管道上配置风机组,通过风机组为气体的再利用提供供气压力,以此可以提高燃气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运行更经济、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在第六管道上设置有三阀门时的结构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的自动控制原理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在设置有控制箱时的俯视图。
图中,1、积污罐;2、进气管道;3、进气阀门;4、排气管道;5、三通阀;6、第一管道;7、第二管道;8、风机组;801、第一风机;802、第二风机;9、排气阀门;10、底座;11、底部支架;12、第三管道;13、第四管道;14、第一阀门;15、第二阀门;16、第五管道;17、第六管道;18、第七管道;19、第三阀门;20、第四阀门;21、第五阀门;22、PLC控制器;23、压力传感器;24、总进气管;25、控制箱;26、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如图1和图4所示,该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包括积污罐1,所述积污罐1的上端设置有进气管道2,所述进气管道2上设置有进气阀门3,所述积污罐1的下端设置有排气管道4,所述排气管道4连接三通阀5的一端,所述三通阀5的其余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管道6和第二管道7,所述第二管道6上设置有风机组8,所述排气管道4上设置有排气阀门9。
本实施例中,该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还设置有底座10,其中风机组8直接安装于底座10上,考虑到排气管道4设置于积污罐1的下端,因此在所述底座10上设置底部支架11,利用所述底部支架11支撑固定所述积污罐1,使得积污罐1下端距离底座10一定距离,以保证排气管道4的安装。其中底部支架11可以选择钢材质的三角支撑架,以提供足够强度的支撑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时,发电机中风机气室燃气通过进气管道2进入到积污罐1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三通阀5使得排气管道4与第一管道6相通,此时积污罐1的气体会正常放散,而在需要回收利用时,则调整三通阀使得排气管道与第二管道7相通,并打开风机组8,积污罐1内的气体以一定的压力回流到风机气室进行回收利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原直排燃气的正常放散和回收利用两个功能的切换,保证在正常运行时对直排燃气的回收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风机组8包括第一风机801和第二风机802,所述第二管道7分别通过第三管道12和第四管道13连接所述第一风机801的进风端和所述第二风机802的进风端,所述第三管道12和所述第四管道13上分别设置第一阀门14和第二阀门15,所述第一风机801的出风端通过第五管道16连接第六管道17,所述第二风机802的出风端通过第七管道18连接所述第六管道17。
其中,所述第一风机801、第二风机802均选择为罗茨风机。
在具体实施时,第六管道17可以作为回流管道,不仅仅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风机801或第二风机802的工作参数来未调整气体从第六管道17中排出的压力,还可以通过选择单一风机工作或者两风机协同工作地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进气压力,保证气体压力的调节阈值的广度。另一方面,双风机的设计也使得在其中任一风机故障时,另一风机可正常工作,保证气体回收利用功能的正常运行。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六管道17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9、第四阀门20以及第五阀门21,其中所述第三阀门19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16与第六管道17连接处与所述第七管道18和第六管道17连接处之间,所述第四阀门20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16与第六管道17连接处的左侧,所述第五阀门21设置于所述第七管道18和第六管道17连接处的右侧。
首先,通过在第六管道17上按照如图3所示的位置设置三个阀门,能够实现同时放散和回收利用的功能。具体来说,第六管道17的一端(如图3所示的左端)用于直接放散,其另一端(如图3所示的右端)用于回收利用,在打开第一阀门14、第一风机801和/或第二阀门15、第二风机802的情况下,气体进入至第六管道17,此时第三阀门19、第四阀门20以及第五阀门21全开,则气体会往第六管道17的两端扩散,同时实现正常放散和回收利用两个功能。
其次,通过在第六管道17上按照如图3所示的位置设置三个阀门,能够实现气体增压的功能,如在打开第一阀门14、第一风机801和第二阀门15、第二风机802的情况下,同时打开第四阀门20并关闭第三阀门19和第五阀门21中的任一一个,则从第六管道的左端或右端排出的气体压力会经过双风机增压,以此提升了气体压力。
最后,通过在第六管道17上按照如图3所示的位置设置三个阀门,能够实现同时为两个风机气室提供气体的功能。如在打开第一阀门14、第一风机801和第二阀门15、第二风机802的情况下,同时关闭第四阀门20并打开第三阀门19和第五阀门21,此时气体会从第六管道17的两端分别排出,其两端的气体压力分别由第一风机801和第二风机802来进行调整,两端排出的气体可以回流至不同的风机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还包括PLC控制器22,所述PLC控制器2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进气阀门3、三通阀5、第一风机801、第二风机802、排气阀门9、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第三阀门19、第四阀门20以及第五阀门2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通过PLC控制器22的设计以对各个阀门以及风机组的自动化控制,实现如上所描述的各个功能。如控制三通阀5工作,以实现正常放散和回收利用两个功能的切换,控制第一风机801、第二风机802、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第三阀门19、第四阀门20以及第五阀门21的工作以实现同时正常放散和回收利用、气体增压控制以及同时为两个风机气室提供气体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述的进气阀门3、三通阀5、排气阀门9、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第三阀门19、第四阀门20以及第五阀门21均实现为电磁阀门,从而可以被PLC控制器22控制其开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积污罐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3,所述压力传感器2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PLC控制器22的信号输入端。
压力传感器23用于监控积污罐1的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馈送至PLC控制器22,PLC控制器22根据预设的压力阈值(一般为最大压力值),如压力信号超出该预设的压力阈值,则表示内部压力过大,应当及时释放压力,此时可以调整三通阀5,使得排气管道4与第一管道6相通,此时积污罐1的气体在正常放散的同时还可以缓解积污罐1内部压力,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压力传感器23的安装位置,所述积污罐1的上端设置有总进气管24,所述进气管道2连接所述总进气管24,所述总进气管24上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道2设置为多个,且各个进气管道2上均设置有进气阀门3,各个进气管道2均与所述总进气管24连接。如图4所示,进气管道2优选为两个,即一个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可以满足两个风机气室的排气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PLC控制器22安装在一个控制箱25内,控制箱25中设置有多个接头26,该接头26与PLC控制器22连接,PLC控制器22通过多个接头26利用导线与进气阀门3、三通阀5、第一风机801、第二风机802、排气阀门9、第一阀门14、第二阀门15、第三阀门19、第四阀门20、第五阀门21以及压力传感器23进行电连接。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积污罐,所述积污罐的上端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门,所述积污罐的下端设置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连接三通阀的一端,所述三通阀的其余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风机组,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排气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管道分别通过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端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端,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上分别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五管道连接第六管道,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七管道连接所述第六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为罗茨风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为罗茨风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以及第五阀门,其中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与第六管道连接处与所述第七管道和第六管道连接处之间,所述第四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与第六管道连接处的左侧,所述第五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七管道和第六管道连接处的右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进气阀门、三通阀、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排气阀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以及第五阀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污罐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污罐的上端设置有总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道连接所述总进气管,所述总进气管上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设置为多个,且各个进气管道上均设置有进气阀门,各个进气管道均与所述总进气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支撑固定所述积污罐。
CN202322542545.2U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 Active CN220979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2545.2U CN220979857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2545.2U CN220979857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9857U true CN220979857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8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42545.2U Active CN220979857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98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79857U (zh) 一种风机积污罐排气系统
CN201539927U (zh) 自平衡式中央空调水管系统布管方式
CN111059030A (zh) 基于冷却水量动态独立控制的空压机三级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07646062U (zh) 富氧燃烧精确控制装置
CN202610236U (zh) 沼气生产系统
CN209782246U (zh) 一种自动调压的压缩空气集中供气系统
CN215109591U (zh) 废水处理站的送风装置和废水处理站
CN110627017A (zh) 一种甲醇高温裂解制氢装置
CN201386061Y (zh) 横弯钢化薄片玻璃成型设备的风机压缩机混合钢化装置
CN212050537U (zh) 一种制氮系统
CN209519561U (zh) 高原型制氧机
CN208951694U (zh) 一种燃气调压计量橇
CN214247626U (zh) 一种保持压力的管道结构
CN220355160U (zh) 一种基于流量调节的节能型氮气吹扫装置
CN213708497U (zh) 循环供水装置和制氢设备
CN201297635Y (zh) 移动式激波吹灰装置
CN206861899U (zh) 一种环保型锅炉节能控制系统
CN220980992U (zh) 一种新型三氯氧磷源瓶
CN2506887Y (zh) 邻炉负压输粉装置
CN219976749U (zh) 热风炉充风系统
CN215412511U (zh) 模块炉的管路系统
CN218349185U (zh) 一种使用dcs自动控制的废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0483924U (zh) 一种用于柴油发电站的空气减压装置
CN217354614U (zh) 用于燃气调压计量系统的天然气压能电能转换装置
CN214199000U (zh) 一种冷热源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