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6749U - 热风炉充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风炉充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6749U
CN219976749U CN202320702392.0U CN202320702392U CN219976749U CN 219976749 U CN219976749 U CN 219976749U CN 202320702392 U CN202320702392 U CN 202320702392U CN 219976749 U CN219976749 U CN 219976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unit
air supply
communicated
hot b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23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杨
张贺
喻依兆
侯祥松
龚维婷
周胡平
单程程
梁晓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23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6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6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6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风炉充风系统,包括主路送风模块以及旁路充风模块;所述主路送风模块包括主送风单元以及配风单元;所述主送风单元的输入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主送风单元的输出口通过配风单元与热风炉连通;所述配风单元用于控制主送风单元与热风炉之间的通断;所述旁路充风模块包括风量缓存单元以及充压单元;所述风量缓存单元的输入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风量缓存单元的输出口通过充压单元与热风炉连通;所述充压单元用于调节热风炉的内外风压差以及风量。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连续稳定的充风风量风压,进而提高了热风炉及高炉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热风炉充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充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风炉充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钢铁行业,热风炉换炉充压时,因瞬时充压流量较大,冷风压力会有瞬时较大波动。同时为了满足充风要求,充风量选取也较大,造成鼓风机组选型变大,增加了设备消耗。
现阶段,一般采用关小充压管道上的阀门开度来减小充压流量,从而减小冷风压力的波动,但此种方式会造成充压时间过长,从而压缩热风炉的燃烧时间,最终影响热风炉的运行效率。因此,亟需一种新的热风炉充风系统,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热风炉充风系统,能够保证连续稳定的充风风量风压,进而提高了热风炉的运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充风系统,包括主路送风模块以及旁路充风模块;
所述主路送风模块包括主送风单元以及配风单元;所述主送风单元的输入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主送风单元的输出口通过配风单元与热风炉连通;所述配风单元用于控制主送风单元与热风炉之间的通断;
所述旁路充风模块包括风量缓存单元以及充压单元;所述风量缓存单元的输入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风量缓存单元的输出口通过充压单元与热风炉连通;所述充压单元用于调节热风炉的内外风压差以及风量。
进一步,所述风量缓存单元包括送风阀Ⅰ、储气罐以及送风阀Ⅱ;所述储气罐的输入口通过送风阀Ⅰ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储气罐的输出口依次通过送风阀Ⅱ、充压单元与热风炉连通。
进一步,所述送风阀Ⅱ的输出口与充压单元的输入口连通,所述送风阀Ⅱ与充压单元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止回阀。
进一步,所述主送风单元包括主送风管路以及设置于主送风管路上的送风阀Ⅲ;所述主送风管路的输入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主送风管路的输出口通过配风单元与热风炉连通。
进一步,所述配风单元包括配风阀;所述配风阀的输入口与主送风单元的输出口连通,所述配风阀的输出口与热风炉连通。
进一步,所述充压单元包括充压阀;所述充压阀的输入口与风量缓存单元的输出口连通,所述充压阀的输出口与热风炉连通。
进一步,所述储气罐为球形储罐或卧式储罐。
进一步,所述储气罐为若干;若干所述储气罐并联形成储气单元;
所述储气单元的输入口通过送风阀Ⅰ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储气单元的输出口依次通过送风阀Ⅱ、充压单元与热风炉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热风炉充风系统,通过设置两路送风单元,在保证一路送风单元持续送风的情况下,调整另一路送风单元的送风状态,使得进入热风炉的风量充足且风压保持稳定,从而为热风炉提供了连续稳定的风量风压,减少了换炉时冷风的压力波动,保证了热风炉的高效率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冷风管路,21-送风阀Ⅰ,22-送风阀Ⅱ,23-送风阀Ⅲ,3-储气罐,4-止回阀,5-配风阀,6-充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炉充风系统,包括主路送风模块以及旁路充风模块;
所述主路送风模块包括主送风单元以及配风单元;所述主送风单元的输入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主送风单元的输出口通过配风单元与热风炉连通;所述配风单元用于控制主送风单元与热风炉之间的通断;
所述旁路充风模块包括风量缓存单元以及充压单元;所述风量缓存单元的输入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风量缓存单元的输出口通过充压单元与热风炉连通;所述充压单元用于调节热风炉的内外风压差以及风量。其中,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冷风管路1分别与主送风单元以及风量缓存单元的输入口连通,进而实现向主送风单元以及风量缓存单元供风,所述鼓风机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量缓存单元包括送风阀Ⅰ21、储气罐3以及送风阀Ⅱ22;所述储气罐3的输入口通过送风阀Ⅰ21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储气罐3的输出口依次通过送风阀Ⅱ22、充压单元与热风炉连通。其中,所述储气罐3用于缓存风量;所述送风阀Ⅰ21以及送风阀Ⅱ22均采用现有的电动阀,在此不再赘述;通过上述结构,形成一个缓冲区,缓存了充风量,能够进行及时充风,也为后续提供稳定的风压风量做储风准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气罐3为球形储罐或卧式储罐。通过选用球形储罐或卧式储罐,方便了设备布置,同时在占用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具有更多的存储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气罐3为若干;若干所述储气罐3并联形成储气单元;所述储气单元的输入口通过送风阀Ⅰ21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储气单元的输出口依次通过送风阀Ⅱ22、充压单元与热风炉连通。
通过上述结构,一方面,设置若干储气罐3,能够存储更多的冷风;另一方面,若干储气罐3通过并联,使得储气罐3相互之间能够独立工作,保证了其中某个或某几个储气罐3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储气单元依然能够向热风炉进行送风或缓存风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阀Ⅱ22的输出口与充压单元的输入口连通,所述送风阀Ⅱ22与充压单元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止回阀4。通过上述结构,防止储气罐3出口压力下降,充压阀6未关闭时,冷风逆流至储气罐3,从而保证了储气罐3内部风量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送风单元包括主送风管路以及设置于主送风管路上的送风阀Ⅲ23;所述主送风管路的输入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主送风管路的输出口通过配风单元与热风炉连通。其中,所述送风阀Ⅲ23采用现有的电动阀;通过上述结构,在送风阀Ⅲ23开通的情况下,通过主送风管路能够持续向热风炉进行充风。
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风单元包括配风阀5;所述配风阀5的输入口与主送风单元的输出口连通,所述配风阀5的输出口与热风炉连通。通过上述结构,保证了在热风炉需要进行充风时,通过开启配风阀5能够使得主送风管路中的冷风持续进入热风炉,在热风炉不需要进行充风时,通过关闭配风阀5阻断主送风管路中的冷风进入热风炉。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压单元包括充压阀6;所述充压阀6的输入口与风量缓存单元的输出口连通,所述充压阀6的输出口与热风炉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在向热风炉进行充风前,通过打开充压阀6,使得风量缓存单元中的风量进入热风炉,进而使得冷风管路1的送风风压与热风炉内压力之间的压差达到预定的压差范围,从而保证了进入热风炉风压的稳定性。当然了,在风压稳定的情况下,风量缓存单元以及主送风单元均能同时向热风炉送风。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热风炉可以为多个,一个热风炉对应一个配风单元以及一个充压单元,从主送风单元以及风量缓存单元送出的冷风可以分别连通不同的配风单元与充压单元,进而进入不同的热风炉。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现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如下说明:
热风炉燃烧结束需要开始送风前,鼓风机输出的冷风通过冷风管路1进入储气罐3以及主送风管路,热风炉收到充风信号时,先开充压阀6,当送风风压与热风炉内压力之间的压差达到预定的压差范围后,再关闭充压阀6并打开配风阀5,主送风单元向热风炉送风。
当储气罐3的出口压力降低到临界压力后,关闭送风阀Ⅱ22,使得储气罐3停止向热风炉送风,仅保持主送风单元进行送风,同时通过送风阀Ⅰ21继续向储气罐3充风,待储气罐3的内部压力达到指定值后,待热风炉需要充风时再开启送风阀Ⅱ22,使得储气罐3再向热风炉快速充风。从而缩短了充风时间,减少了换炉时冷风压力的波动,保证了连续稳定的风量风压,同时提高了送风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热风炉充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路送风模块以及旁路充风模块;
所述主路送风模块包括主送风单元以及配风单元;所述主送风单元的输入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主送风单元的输出口通过配风单元与热风炉连通;所述配风单元用于控制主送风单元与热风炉之间的通断;
所述主送风单元包括主送风管路以及设置于主送风管路上的送风阀Ⅲ;所述主送风管路的输入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主送风管路的输出口通过配风单元与热风炉连通;
所述旁路充风模块包括风量缓存单元以及充压单元;所述风量缓存单元的输入口与鼓风机连通,所述风量缓存单元的输出口通过充压单元与热风炉连通;所述充压单元用于调节热风炉的内外风压差以及风量;
所述风量缓存单元包括送风阀Ⅰ、储气罐以及送风阀Ⅱ;所述储气罐的输入口通过送风阀Ⅰ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储气罐的输出口依次通过送风阀Ⅱ、充压单元与热风炉连通;
所述充压单元包括充压阀;所述充压阀的输入口与储气罐的输出口连通,所述充压阀的输出口与热风炉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充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阀Ⅱ的输出口与充压单元的输入口连通,所述送风阀Ⅱ与充压单元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止回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充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风单元包括配风阀;所述配风阀的输入口与主送风单元的输出口连通,所述配风阀的输出口与热风炉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充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为球形储罐或卧式储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充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为若干;
若干所述储气罐并联形成储气单元;
所述储气单元的输入口通过送风阀Ⅰ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储气单元的输出口依次通过送风阀Ⅱ、充压单元与热风炉连通。
CN202320702392.0U 2023-03-31 2023-03-31 热风炉充风系统 Active CN219976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2392.0U CN219976749U (zh) 2023-03-31 2023-03-31 热风炉充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2392.0U CN219976749U (zh) 2023-03-31 2023-03-31 热风炉充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6749U true CN219976749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97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2392.0U Active CN219976749U (zh) 2023-03-31 2023-03-31 热风炉充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6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12208B (zh) 加氢机与增压设备联合工作的加注系统及其加注方法
CN109186026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53990B (zh) 基于温升控制的高压氢气加注系统及其加注方法
CN101586562B (zh) 带增焓装置的回转压缩机
CN101010824A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05156880A (zh) 一种拖车供氢型加氢站压缩与储气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CN209731864U (zh) 一种背压平衡式闭式液冷源设备
CN201486856U (zh) 一种带增焓装置的回转压缩机
CN115287386A (zh) 一种热风炉废气全回收的均压系统和方法
CN219976749U (zh) 热风炉充风系统
CN113339088B (zh) 温压协同控制的水上光伏耦合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和方法
CN113606805A (zh) 一种加氢站用集成化冷水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CN111059030A (zh) 基于冷却水量动态独立控制的空压机三级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4959146B (zh)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20092A (zh) 一种高炉热风炉用均压能源回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5029492B (zh) 热风炉充排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737408U (zh) 基于冷却水量独立控制的空压机三级冷却系统
CN201352583Y (zh)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CN214149853U (zh) 一种小流量来流参数模拟系统
CN214588927U (zh)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台的节能供气系统
CN110630467B (zh) 一种可提高电-电转换效率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CN201737683U (zh) 热管换热器的充注装置
CN102589048A (zh) 一种水冷多联式机组及其工作方式
CN111550886A (zh) 变温冷源供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340011A (zh) 用于制冷及热泵循环系统的换热器快速切换机构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