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3632U - 堆叠式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堆叠式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3632U
CN220963632U CN202321154099.1U CN202321154099U CN220963632U CN 220963632 U CN220963632 U CN 220963632U CN 202321154099 U CN202321154099 U CN 202321154099U CN 220963632 U CN220963632 U CN 220963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nergy storage
storage system
battery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40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玲
景乐
胡雄
刘争光
谷秋雨
刘晨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Baofeng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Baofeng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Baofeng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Baofeng Yu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40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3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3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3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堆叠式储能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叠置的电池pack及连接相邻两个电池pack的第一固定件,每个电池pack均包括壳体,壳体一侧内凹形成第一凹槽,壳体内设有放置空间,放置空间内设有电池模组、第一板、第二板及紧固件,第一板一端电连接于电池模组的第一极,第一板另一端位于第一凹槽的下方,第二板一端电连接于电池模组的第二极,紧固件连接于壳体内壁且位于第二板下方,第一固定件一端穿设上方电池pack中第一凹槽的底壁,另一端连接于下方电池pack中的紧固件,且电连接上方电池pack中的第一板与下方电池pack中的第二板。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电池pack间的固定与串联,且操作简便,外观规整,不易剐蹭磨损,实用性高。

Description

堆叠式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堆叠式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储能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家庭场景也逐渐成长为新能源应用的重要场景,现如今生活发展处处离不开电力,大容量、高续航的储能电池系统在公共电网故障或供电不稳定时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保障稳定用电。
现有的储能系统基本由多个电池pack组装而成,pack即组装电池,内部设有电池模组,多个电池pack的组装多采用堆叠式的安装方式,堆叠后的电池pack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接插件或者侧面外部线束式连接,但是接插件都是凸出设计,在对较重较大的电池pack堆叠组装时很容易损坏接插件,侧面外部线束连接式外观不规整,并且也很容易剐蹭破损老化,实用性较差。
因此,亟需一种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叠简便,连接部件不易剐蹭磨损,组装完成后外观规整,实用性高的堆叠式储能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堆叠式储能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上下叠置的电池pack,每个所述电池pack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均内凹形成第一凹槽,且所述壳体的内部均设有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内均设置有电池模组、第一板、第二板以及紧固件,所述第一板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极,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所述第二板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二极,所述紧固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且位于所述第二板的下方;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池pack,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穿设于位于上方的所述电池pack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连接于位于下方的所述电池pack中的所述紧固件,且能够电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电池pack中的第一板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电池pack中的第二板。
作为优选地,所述堆叠式储能系统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板的下方,且所述导电件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板,所述导电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固定件。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板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以电连接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固定件。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的上端面抵接于所述导电件,所述垫块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件的一端,且被配置为螺纹连接于所述垫块。
作为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内凹形成第二凹槽,且所述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面。
作为优选地,所述紧固件的上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板的下端面。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件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件螺纹连接于所述紧固件。
作为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部。
作为优选地,所述垫块、所述紧固件均采用绝缘材质制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堆叠式储能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叠置的电池pack以及连接相邻两个电池pack的第一固定件,每个电池pack均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均内凹形成第一凹槽,且壳体的内部均设有放置空间,放置空间内均设置有电池模组、第一板、第二板以及紧固件,第一板的一端电连接于电池模组的第一极,第一板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凹槽的下方,第二板的一端电连接于电池模组的第二极,紧固件连接于壳体的内壁且位于第二板的下方,第一固定件的一端穿设于位于上方的电池pack中第一凹槽的底壁,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连接于位于下方的电池pack中的紧固件,且能够电连接上方的电池pack中的第一板与其下方电池pack中的第二板。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相邻两个电池pack之间在实现固定的同时还能够相互串联,且在组装多个电池pack时,只需使用第一固定件穿设上方电池pack的第一凹槽,使其另一端连接于下方电池pack内部的紧固件,操作简便,组装完成后第一固定件不会凸出于壳体,外观规整,且不易剐蹭磨损,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堆叠式储能系统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堆叠式储能系统的部分连接示意图。
图中:100、电池pack;200、第一固定件;
1、壳体;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凸起部;14、凹槽部;2、放置空间;21、电池模组;22、第一板;23、第二板;24、紧固件;25、导电件;26、垫块;27、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堆叠式储能系统,如图1所示,该堆叠式储能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叠置的电池pack100,具体地,每个电池pack100均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形成有放置空间2,放置空间2内部设置有电池模组21、第一板22以及第二板23,其中第一板22的一端电连接于电池模组21的第一极,第二板23的一端电连接于电池模组21的第二极,进一步地,放置空间2内还设置有紧固件24,紧固件24连接于壳体1的内壁,且位于第二板23的下方,优选地,壳体1的一侧内凹形成第一凹槽11,第一固定件200的一端穿设于上方电池pack100的第一凹槽11,且在电连接于上方电池pack100的第一板22后依次穿设上方电池pack100的壳体1下表面、下方电池pack100的壳体1上表面,并电连接于下方电池pack100的第二板23,最终能够连接于下方电池pack100的紧固件24。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相邻两个电池pack100之间在实现固定的同时还能够相互串联,且在组装多个电池pack100时,只需使用第一固定件200穿设上方电池pack100的第一凹槽11,使其另一端连接于下方电池pack100内部的紧固件24,操作简便,组装完成后第一固定件200不会凸出于壳体1,外观规整,且不易剐蹭磨损,实用性高。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件200为螺栓,螺栓外设有外螺纹,且紧固件24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固定件200通过外螺纹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于紧固件24,连接强度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件200采用导电材质制作,优选地,使用铜材制作。
优选地,紧固件24使用绝缘材质制作,以实现电池模组21绝缘于壳体1,防止漏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pack100的第一板22、第二板23分别位于电池模组21的相对两侧,在对多个电池pack100进行组装时,相邻两个电池pack100之间的叠置方向相反,以便于使用第一固定件200连接电池pack100的第一板22与其下方电池pack100的第二板23、或者电池pack100的第二板23与其上方电池pack100的第一板22,以实现多个电池pack100之间的稳固连接与串联。
可选地,电池pack100的第一凹槽11底面预留有第一通孔,电池pack100的壳体1的下表面预留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重合,进一步地,电池pack100的上表面预留有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与上述紧固件24的第一螺纹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重合,同时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呈现中心对称,以使第一固定件200在穿设上方电池pack100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后,能够穿设下方电池pack100的第三通孔,进而连接到紧固件24。
由于第一极与第二极均设置于电池模组21的上端面,为降低连接难度,缩短第一固定件200的长度,优选地,第一板22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部、延伸部以及固定部,连接部的一端电连接于第一极,延伸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的另一端,延伸部的另一端沿电池模组21的高度方向延伸至电池模组21的底部,固定部的一端连接于延伸部的另一端,固定部的另一端沿背离电池模组21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板23的一端电连接于第二极,第二板23的另一端沿背离电池模组21的方向延伸,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板22与第二板23的连接端分别位于放置空间2的顶部与底部,将相邻电池pack100沿相反方向叠置后,电池pack100的第一板22/第二板23及其相邻的电池pack100的第二板23/第一板22之间的直线距离得以缩短,进而缩短了第一固定件200所需的长度,降低了连接的难度。
优选地,由于第一固定件200的一端穿设于上方电池pack100的第一凹槽11,另一端螺纹连接于下方电池pack100的紧固件24,因此将第一板22的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凹槽11的下方,以配合第一板22的连接部与第一固定件200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组装过程中误将电池pack100倒置,在电池pack100的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部13,下表面设置有凹槽部14,进一步地,凸起部13与凹槽部14均通过冲压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上表面冲压凹槽部14,在下表面冲压凸起部13,只要能够通过凸起部13和凹槽部14分辨出电池pack100的上、下表面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的凸起部13与壳体1的下表面设置的凹槽部14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相重合,在组装时,下方电池pack100的凸起部13能够嵌合进其上方电池pack100的凹槽部14,防止组装过程中发生移位,具有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壳体1的一侧内凹形成有第二凹槽12,紧固件24连接于第二凹槽12的顶面上,以实现紧固件24与壳体1内壁的固定,优选地,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12分别设置于壳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设置于靠近第一板22的侧壁,第二凹槽12设置于靠近第二板23的侧壁,以便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pack10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式储能系统的放置空间2中还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导电件25,导电件25抵接于第一板22连接部的下方,优选地,导电件25上预留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重合,且第一固定件200能够套设于第一连接孔内,导电件25电连接于第一板22的连接部,以实现第一板22与第一固定件200之间稳定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垫块26,垫块26的上端面抵接于导电件25,垫块26的下端面抵接于壳体1的底面,在对两个相邻的电池pack100进行固定时,第一固定件200在穿设上方电池pack100中导电件25的第一连接孔后,能够依次穿设上方电池pack100中设置的垫块26与第二通孔,通过设置垫块26分别抵接导电件25与壳体1,提高了第一固定件200与上方电池pack100的连接强度,优选地,垫块26使用绝缘材质制作,以保证电池模组21绝缘于壳体1,防止漏电。
可选地,垫块26上预留有第二螺纹孔,第一固定件200通过第二螺纹孔能够螺纹连接于垫块26,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强度,且第二螺纹孔与第一连接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优选地,将垫块26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侧壁,以避免其移位,影响电池pack100的组装。
优选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27,以稳固连接第一板22和导电件25,具体地,导电件25上预留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间隔设置,第二固定件27在依次穿设第一板22的连接部、导电件25的第二连接孔后螺纹连接于垫块26,以使第一板22的连接部抵紧于导电件25,保证第一板22能够通过导电件25电连接于第一固定件2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23上预留有第三连接孔,且第三连接孔与上述第三通孔以及紧固件24的第一螺纹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重合,第一固定件200能够穿设第二板23的第二连接孔,以实现第二板23与第一固定件200之间的电连接。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堆叠式储能系统在组装时,将相邻的两个电池pack100反向叠置,使用第一固定件200依次穿设上方电池pack100中的第一凹槽11底壁的第一通孔、导电件25上的第一连接孔、垫块26上的第二螺纹孔、壳体1下表面的第二通孔以及其下方电池pack100中的壳体1上表面的第三通孔、第二板23的第三连接孔,最终伸至下方电池pack100中紧固件24的第一螺纹孔,旋拧第一固定件200,使第一固定件200螺纹连接于紧固件24,即可稳固连接两个相邻的电池pack100,同时实现电池pack100的第一板22与其下方电池pack100的第二板23的电连接,操作简便,且组装完成后第一固定件200不会凸出于壳体1,外观规整,不易剐蹭磨损,实用性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堆叠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上下叠置的电池pack(100),每个所述电池pack(100)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侧均内凹形成第一凹槽(11),且所述壳体(1)的内部均设有放置空间(2),所述放置空间(2)内均设置有电池模组(21)、第一板(22)、第二板(23)以及紧固件(24),所述第一板(22)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池模组(21)的第一极,所述第一板(2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下方,所述第二板(23)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池模组(21)的第二极,所述紧固件(24)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且位于所述第二板(23)的下方;
第一固定件(200),所述第一固定件(200)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池pack(100),所述第一固定件(200)的一端穿设于位于上方的所述电池pack(100)中所述第一凹槽(11)的底壁,另一端连接于位于下方的所述电池pack(100)中的所述紧固件(24),且能够电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电池pack(100)中的第一板(22)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电池pack(100)中的第二板(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空间(2)还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电件(25),所述导电件(25)抵接于所述第一板(22)的下方,且所述导电件(25)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板(22),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00),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板(22)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23)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00),以电连接所述第二板(23)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垫块(26),所述垫块(26)的上端面抵接于所述导电件(25),所述垫块(26)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壳体(1)的底面,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27),所述第二固定件(27)依次穿设所述第一板(22)的另一端与所述导电件(25)的一端,且被配置为螺纹连接于所述垫块(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内凹形成第二凹槽(12),且所述紧固件(24)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12)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24)的上端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板(23)的下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00)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件(24)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件(200)螺纹连接于所述紧固件(24)。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堆叠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部(13),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部(14)。
10.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所述的堆叠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26)、所述紧固件(24)均采用绝缘材质制作。
CN202321154099.1U 2023-05-15 2023-05-15 堆叠式储能系统 Active CN220963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4099.1U CN220963632U (zh) 2023-05-15 2023-05-15 堆叠式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4099.1U CN220963632U (zh) 2023-05-15 2023-05-15 堆叠式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3632U true CN220963632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0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4099.1U Active CN220963632U (zh) 2023-05-15 2023-05-15 堆叠式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3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33874U (zh) 软包装电池组及电芯极耳连接结构
CN114976503A (zh) 一种ccs组件、电池模组结构及电池
CN206471392U (zh) 一种用于电器设备的电池盒
CN215816479U (zh) 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20963632U (zh) 堆叠式储能系统
CN207611835U (zh) 一种大容量镍氢电池
CN215989109U (zh) 蓄电池储能系统
CN202196928U (zh) 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
CN216750185U (zh) 壳体结构、电池包及储能电源
CN213565456U (zh) 一种bms管理系统安装结构及电池包
CN202267691U (zh) 一种电表用电源装置
CN202084589U (zh) 一种防转、耐大电流锂离子动力电池盖板
CN205692875U (zh)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19498987U (zh) 堆叠式一体化储能系统
CN217035911U (zh) 软包电池组及电池模组
CN213093301U (zh) 一种锂电池组结构
CN219640779U (zh) 换热机组及储能装置
CN104576989A (zh) 一种电池包
CN213989123U (zh) 一种带串并联防反接转接装置的软包装电芯
CN212114082U (zh) 一种具有弹性电池连接器的手机主板
CN217788725U (zh) 一种ccs组件及电池包
CN218472454U (zh) 动力连接器
CN217427000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212209587U (zh) 一种摩托设备及其锂离子电池连接组件
CN215732102U (zh) 一种极柱组件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