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9762U -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59762U
CN220959762U CN202322700428.4U CN202322700428U CN220959762U CN 220959762 U CN220959762 U CN 220959762U CN 202322700428 U CN202322700428 U CN 202322700428U CN 220959762 U CN220959762 U CN 220959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fixedly connected
inner cavity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004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恩丞
张玉民
徐国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nj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nj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nj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nj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004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59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59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59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具体涉及余热利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结构,所述储水箱结构内腔和支撑柱二上部以及连接板前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送水结构,所述储水箱结构内腔和支撑柱一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加热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先将制冷机组余热进行收集和输送,然后利用余热可以对通过进水管二注入冷水输送管内腔中的冷水进行第一次加热,经过第一次加热的冷水会通过出水管二流入水箱内腔中,然后将水输送至加热管一内腔中,这时会被刚收集来的余热进行第三次加热,加热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充分的利用了冷机组余热,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利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余热的回收利用途径很多,一般说来,综合利用余热最好,其次是直接利用,再次是间接利用(如余热发电),综合利用就是根据余热的品质,按照温度高低顺序不同按阶梯利用,品质高的可以用于生产工艺或余热发电;中等的(120度-160度)可以采用氨水吸收制冷设备来制取-30度到5度的冷量,用于空调或工业;低温的可以用来制热或利用吸收式热泵来提高热量的数量或温度供生产和生活使用。
中国专利文献CN218864865U公开了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热力回收组件与热力利用组件,热力回收组件包括L型卡槽,L型卡槽的一端滑动卡接有一号延伸槽,L型卡槽的另一端滑动卡接有二号延伸槽,二号延伸槽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直线卡槽,直线卡槽的一端滑动卡接有三号延伸槽,回收罩镶嵌安装于L型卡槽的外侧,回收罩的一侧镶嵌安装有回流管,回流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水箱,回收罩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温盒,通过设置热力回收组件,通过一号延伸槽、二号延伸槽在L型卡槽内部的滑动,能够根据外部制冷机的型号大小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回收范围,在制冷机外部产生一个密闭环境,对制冷机产生的余热进行更加完全的收集利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以下缺陷:
上述文献中的装置虽然部分热气流通过回流管在水箱的内部循环流动,对水箱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处理,但是无法对水箱中的水加热效果进一步加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无法对水箱中的水加热效果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撑板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结构,所述支撑板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一,所述支撑板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支撑柱二,所述储水箱结构前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储水箱结构内腔和支撑柱二上部以及连接板前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送水结构,所述储水箱结构内腔和支撑柱一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加热结构。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结构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右端开设有观察窗,所述水箱前端上部开设有贯穿水箱前端延伸至水箱内腔的凹槽二,所述水箱前端下部开设有贯穿水箱前端延伸至水箱内腔的凹槽一。
优选的,所述送水结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下端与水箱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外表面后部与凹槽一内腔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上部固定连接有贯穿输水管外表面延伸至输水管内腔中的进水管一,所述进水管一下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管一且进水管一下端贯穿加热管一外表面延伸至加热管一内腔中,所述加热管一外表面前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一且出水管一上端贯穿加热管一外表面延伸至加热管一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所述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冷水输送管,所述冷水输送管外表面上部固定连接有贯穿冷水输送管外表面延伸至冷水输送管内腔的进水管二,所述进水管二上端依次贯穿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内表面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外表面延伸至上部,所述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三,所述固定块三上端与水箱内腔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后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二,所述固定块二后端与水箱内腔前壁固定连接,所述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下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一,所述固定块一下端与水箱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冷水输送管下部固定连接有依次贯穿冷水输送管内腔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内表面延伸至下部的出水管二且出水管二内腔和冷水输送管内腔相通。
优选的,所述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外表面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内表面之间开设有换热槽。
优选的,所述冷水输送管与加热管一均位于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内表面之中,所述加热管一与冷水输送管互不接触,均处于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外表面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内表面共同开设的换热槽将制冷机组余热进行收集和输送,然后利用余热可以对通过进水管二注入冷水输送管内腔中的冷水进行第一次加热,经过第一次加热的冷水会通过出水管二流入水箱内腔中,然后再次经过换热槽升温的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外表面进行第二次加热,经过两次加热的冷水会通过水泵输送至加热管一内腔中,这时会被刚收集来的余热进行第三次加热,经过三次加热后的冷水温度会更加高,加热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充分的利用了冷机组余热,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送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加热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次加热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支柱;3、储水箱结构;31、水箱;32、观察窗;33、凹槽一;34、凹槽二;4、支撑柱一;5、支撑柱二;6、送水结构;61、水泵;62、输水管;63、进水管一;64、加热管一;65、出水管一;7、连接板;8、加热结构;81、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2、冷水输送管;83、进水管二;84、出水管二;85、固定块一;86、固定块二;87、固定块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撑板1,为装置提供支撑作用,支撑板1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柱2,支撑板1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结构3,可以将经过第一次加热后的水进行第二次加热,支撑板1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一4,支撑板1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支撑柱二5,储水箱结构3前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储水箱结构3内腔和支撑柱二5上部以及连接板7前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送水结构6,可以通过送水结构6将经过两次加热后的冷水输送至第三次加热的位置,储水箱结构3内腔和支撑柱一4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加热结构8,可以通过加热结构8将制冷机组余热进行收集和对需要加热的冷水进行加热。
为了对需要加热的冷水进行加热,如图2、图4所示,储水箱结构3包括水箱31,水箱31右端开设有观察窗32,水箱31前端上部开设有贯穿水箱31前端延伸至水箱31内腔的凹槽二34,水箱31前端下部开设有贯穿水箱31前端延伸至水箱31内腔的凹槽一33。
加热结构8包括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冷水输送管82,冷水输送管82外表面上部固定连接有贯穿冷水输送管82外表面延伸至冷水输送管82内腔的进水管二83,进水管二83上端依次贯穿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外表面延伸至上部;
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三87,固定块三87上端与水箱31内腔顶壁固定连接,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后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二86,固定块二86后端与水箱31内腔前壁固定连接,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下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一85,固定块一85下端与水箱31内腔底壁固定连接,冷水输送管82下部固定连接有依次贯穿冷水输送管82内腔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延伸至下部的出水管二84且出水管二84内腔和冷水输送管82内腔相通。
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外表面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之间开设有换热槽。
由上文可知,可以通过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外表面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共同开设的换热槽对制冷机组余热进行收集,然后收集来的余热会在换热槽对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外表面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进行加热升温,然后通过进水管二83注入的冷水会在冷水输送管82内腔中流淌,然后升温后的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会对冷水输送管82进行升温,通过冷水输送管82对冷水输送管82内腔中的冷水进行加热,经过第一次加热后的冷水会通过出水管二84流入水箱31内腔中,然后通过升温后的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外表面会对水箱31内腔中的热水进一步加热。
当需要对经过两次加热后的冷水进行第三次加热时,如图3、图5所示,送水结构6包括水泵61,水泵61下端与水箱31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水泵6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62,输水管62外表面后部与凹槽一33内腔固定连接,输水管62上部固定连接有贯穿输水管62外表面延伸至输水管62内腔中的进水管一63,进水管一63下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管一64且进水管一63下端贯穿加热管一64外表面延伸至加热管一64内腔中,加热管一64外表面前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一65且出水管一65上端贯穿加热管一64外表面延伸至加热管一64内腔中。
冷水输送管82与加热管一64均位于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之中,加热管一64与冷水输送管82互不接触,均处于密封。
由上文可知,经过两次加热后的水可以通过水泵61输送至输水管62内腔中,然后通过输水管62输送至进水管一63内腔中,经过进水管一63流淌至加热管一64内腔,又因为加热管一64与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前部的内表面里连接,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的前部处于制冷机组余热收集的最前侧,所以位于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前部的制冷机组余热是温度最高的,这样可以对加热管一64内腔中的水进行第三次加热,经过三次加热后的水可以通过出水管一65排出加热管一64内腔中,对其进行收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水泵61的具体安装方法方式和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控制方法均属常规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作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外表面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共同开设的换热槽对制冷机组余热进行收集,然后收集来的余热会在换热槽对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外表面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进行加热升温,然后通过进水管二83注入的冷水会在冷水输送管82内腔中流淌,然后升温后的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会对冷水输送管82进行升温,通过冷水输送管82对冷水输送管82内腔中的冷水进行加热,经过第一次加热后的冷水会通过出水管二84流入水箱31内腔中;
然后通过升温后的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外表面会对水箱31内腔中的热水进一步加热,接着可以通过水泵61将水箱31内腔中的水输送至输水管62内腔中,然后通过输水管62输送至进水管一63内腔中,经过进水管一63流淌至加热管一64内腔,又因为加热管一64与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前部的内表面里连接,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的前部处于制冷机组余热收集的最前侧,所以位于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前部的制冷机组余热是温度最高的,这样可以对加热管一64内腔中的水进行第三次加热,经过三次加热后的水可以通过出水管一65排出加热管一64内腔中,对其进行收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柱(2),所述支撑板(1)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结构(3),所述支撑板(1)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一(4),所述支撑板(1)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支撑柱二(5),所述储水箱结构(3)前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储水箱结构(3)内腔和支撑柱二(5)上部以及连接板(7)前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送水结构(6),所述储水箱结构(3)内腔和支撑柱一(4)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加热结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结构(3)包括水箱(31),所述水箱(31)右端开设有观察窗(32),所述水箱(31)前端上部开设有贯穿水箱(31)前端延伸至水箱(31)内腔的凹槽二(34),所述水箱(31)前端下部开设有贯穿水箱(31)前端延伸至水箱(31)内腔的凹槽一(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水结构(6)包括水泵(61),所述水泵(61)下端与水箱(31)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泵(6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62),所述输水管(62)外表面后部与凹槽一(33)内腔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62)上部固定连接有贯穿输水管(62)外表面延伸至输水管(62)内腔中的进水管一(63),所述进水管一(63)下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管一(64)且进水管一(63)下端贯穿加热管一(64)外表面延伸至加热管一(64)内腔中,所述加热管一(64)外表面前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一(65)且出水管一(65)上端贯穿加热管一(64)外表面延伸至加热管一(64)内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8)包括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所述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冷水输送管(82),所述冷水输送管(82)外表面上部固定连接有贯穿冷水输送管(82)外表面延伸至冷水输送管(82)内腔的进水管二(83),所述进水管二(83)上端依次贯穿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外表面延伸至上部,所述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三(87),所述固定块三(87)上端与水箱(31)内腔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后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二(86),所述固定块二(86)后端与水箱(31)内腔前壁固定连接,所述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下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一(85),所述固定块一(85)下端与水箱(31)内腔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冷水输送管(82)下部固定连接有依次贯穿冷水输送管(82)内腔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延伸至下部的出水管二(84)且出水管二(84)内腔和冷水输送管(82)内腔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外表面和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之间开设有换热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输送管(82)与加热管一(64)均位于密闭的蛇形空心弯管(81)内表面之中,所述加热管一(64)与冷水输送管(82)互不接触,均处于密封。
CN202322700428.4U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Active CN220959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00428.4U CN220959762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00428.4U CN220959762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59762U true CN220959762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14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00428.4U Active CN220959762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59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68589U (zh) 一种离心式空压机热回收装置
CN220959762U (zh)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CN211527119U (zh) 工业炉烟气余热回收蓄热热水供热系统
CN202751210U (zh) 一种热量回收加热的冷热饮水机
CN207113295U (zh) 一种油田污水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CN110906536A (zh) 一种原水加热系统余热利用设备及利用方法
CN206291528U (zh) 一种煤化工低位工艺余热制冷系统
CN202792923U (zh) 一种用于回转窑的螺旋式换热装置
CN205807901U (zh) 一种太阳能供热压缩热压机系统
CN204027066U (zh) 利用硅钢退火炉余热烟气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9604217U (zh) 一种空压机
CN208936142U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站余热利用系统
CN113983443A (zh) 一种基于高温蒸汽热泵的燃气锅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7701210U (zh)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CN207162579U (zh) 一种节能装置及锅炉节能系统
CN102453248B (zh) 一种聚合余热再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CN201285190Y (zh) 回收反应热能的装置
CN201043793Y (zh) 螺杆式空压机热水器
CN211060424U (zh) 一种太阳能气水集热器
CN220750903U (zh) 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利用供热装置
CN220103778U (zh) 一种高温导热油余热回收制取饱和蒸汽发电系统
CN216115570U (zh) 生水加热装置
CN215724154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空气源热泵装置
CN2758666Y (zh) 利用余热制冷的装置
CN213599598U (zh) 一种用于提升太阳能能源深度开发利用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