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3510U - 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53510U
CN220953510U CN202322209921.6U CN202322209921U CN220953510U CN 220953510 U CN220953510 U CN 220953510U CN 202322209921 U CN202322209921 U CN 202322209921U CN 220953510 U CN220953510 U CN 220953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in concrete
concrete pile
sleeve
plain
composite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99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刁邦宏
陈军培
张龙武
徐志海
李跃丰
高双
戴红波
潘冬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u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u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u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uj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99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53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53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53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涉及复合地基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套筒的内部均设有素混凝土桩,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套筒的外侧均套设有连接环,若干个所述连接环之间均通过连接锁链进行连接;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套筒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桩的外侧且位于限位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固定钉,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钉分别通过若干个铰链座与若干个素混凝土桩进行铰接,所述素混凝土桩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组固定套筒。通过若干个连接锁链将连接环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连接环使若干个素混凝土桩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每组素混凝土桩之间的牢固性。

Description

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地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建筑物对地基强度、变形的要求不断提高,原天然地基一般都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从而开发出了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是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可以分别是竖向增强体和水平向增强体,主要是这些复合地基中加强体刚度较小、离散性较大、施工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上部荷载不能有效地被传递到地基较深处,其中桩体复合地基又可分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在上部结构和基础刚度较大时,地基应力沿基底向下扩散,承载性状与浅基础接近,包括碎石桩、砂桩和矿渣桩和粘结 材料桩复合地基。
中国实用新型(公告号:CN204151766U)公开了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包括素混凝土桩和桩间土,素混凝土桩的顶部设置有桩帽,桩帽的截面积大于素混凝土桩的截面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素混凝土桩的顶部设置有桩帽,桩帽的截面积大于素混凝土桩的截面积, 由于桩帽的截面积大于素混凝土桩的截面积,则桩帽的下表面一部分与素混凝土桩接触,一部分与桩间土接触,使得作用于桩帽的载荷一部分由素混凝土桩承载,一部分通过桩帽直接处置桩间土承担,与现有的单一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直接充分发挥了桩间土的承载力,提高这桩土共同作用效应,同时可有效减低复合地基沉降量和调整均匀性,工艺简单,不同土层适应性强。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其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地基在不同种类土地的情况时,则势必造成大部分荷载由素混凝土桩承担,这样就使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荷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其素混凝土桩直接插入地面中,其中素混凝土桩直接插入地面中在受到压力时容易发生倾斜导致地基不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下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在地基在不同种类土地的情况时,则势必造成大部分荷载由素混凝土桩承担,这样就使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荷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其素混凝土桩直接插入地面中,且各个素混凝土桩之间并未设有连接机构,其中素混凝土桩直接插入地面中在受到压力时容易发生倾斜导致地基不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包括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套筒的内部均设有素混凝土桩,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套筒的外侧均套设有连接环,若干个所述连接环之间均通过连接锁链进行连接;
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套筒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桩的外侧且位于限位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固定钉,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钉分别通过若干个铰链座与若干个素混凝土桩进行铰接,所述素混凝土桩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组固定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组素混凝土桩的外侧均安装有连接环,通过若干个连接锁链将连接环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连接环使若干个素混凝土桩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每组素混凝土桩之间的牢固性,防止素混凝土桩受到的压力过大发生倾斜,同时素混凝土桩外侧安装的第一固定钉和第二固定钉使得素混凝土桩与地面的牢固性更高,防止素混凝土桩被轻易拔出或倾斜。
可选的,所述素混凝土桩的顶部设有安装柱,所述素混凝土桩的外部结构大小小于素混凝土套筒的内部结构大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柱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素混凝土桩旋出素混凝土套筒内。
可选的,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设有第二固定钉,所述固定套筒与第二固定钉之间设有连接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钉、固定套筒以及第二固定钉的设置,使用者将素混凝土桩旋出素混凝土套筒后,第二固定钉从固定套筒中弹出,第二固定钉插入土层中,提高了素混凝土桩的牢固性。
可选的,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桩的底部均设有定位钉,若干个所述定位钉的均呈锥形结构设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钉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素混凝土桩插入土层中。
可选的,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套筒的底部且位于若干个素混凝土桩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插环,所述插环呈倾斜状结构设计,所述插环的斜面与定位钉的斜面处于同一角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插环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素混凝土套筒插入土层中。
可选的,若干个所述连接环分别安装于素混凝土套筒的外侧且位于若干个第一固定钉的上方,若干个所述连接环的内部结构大小分别与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钉与素混凝土桩之间设有弹出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种结构的设置,将素混凝土桩旋出素混凝土套筒后,素混凝土桩带动第一固定钉从限位槽中钻出,使第一固定钉插入土层中,提高第一固定钉对连接环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连接环滑落,同时还提高了素混凝土桩和素混凝土套筒的牢固性,避免素混凝土桩和素混凝土套筒轻易被拔出,或受到压力后倾斜。
可选的,所述安装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若干个所述安装柱与素混凝土套筒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种结构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将素混凝土桩旋出素混凝土套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素混凝土桩、素混凝土套筒、连接环以及连接锁链的设计,若干个连接锁链将连接环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连接环使若干个素混凝土桩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每组素混凝土桩之间的牢固性,防止素混凝土桩受到的压力过大发生倾斜,同时素混凝土桩外侧安装的第一固定钉和第二固定钉使得素混凝土桩与地面的牢固性更高,防止素混凝土桩被轻易拔出或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状态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状态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素混凝土套筒;101、插环;2、素混凝土桩;201、限位槽;202、第一固定钉;203、铰链座;204、固定套筒;205、安装柱;206、第二固定钉;207、连接弹簧;208、定位钉;209、旋转把手;3、连接环;4、连接锁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该人防密闭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密闭结构比较复杂,在关闭密闭门时需要使用者操作多个步骤,操作不够便捷的问题。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包括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1,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1的内部均设有素混凝土桩2,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1的外侧均套设有连接环3,若干个连接环3之间均通过连接锁链4进行连接。
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1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201,若干个素混凝土桩2的外侧且位于限位槽201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固定钉202,若干个第一固定钉202分别通过若干个铰链座203与若干个素混凝土桩2进行铰接,素混凝土桩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组固定套筒204,素混凝土桩2的顶部设有安装柱205,固定套筒204的内部设有第二固定钉206,固定套筒204与第二固定钉206之间设有连接弹簧207,若干个素混凝土桩2的底部均设有定位钉208,安装柱20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209。
进一步的,首先将若干个连接环3分别套设在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1的外侧,若干个连接环3分别安装于素混凝土套筒1的外侧且位于若干个第一固定钉202的上方,若干个连接环3的内部结构大小分别与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1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若干个连接环3之间均通过连接锁链4进行连接,将素混凝土套筒1和素混凝土桩2插入土层中,素混凝土桩2的外部结构大小小于素混凝土套筒1的内部结构大小,将素混凝土套筒1和素混凝土桩2完全插入土层后,通过旋转把手209转动素混凝土桩2,将素混凝土桩2的底部旋出素混凝土套筒1,安装柱205外侧的顶部位置开设有螺纹,素混凝土套筒1内侧壁的顶部位置同样开设有螺纹,若干个安装柱205与素混凝土套筒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素混凝土桩2与安装柱205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素混凝土桩2在旋出素混凝土套筒1时带动安装柱205在素混凝土套筒1中滑动,若干个定位钉208的均呈锥形结构设计,素混凝土桩2通过定位钉208可以轻松的刺入土层中,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1的底部且位于若干个素混凝土桩2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插环101,插环101呈倾斜状结构设计,插环101的斜面与定位钉208的斜面处于同一角度,素混凝土套筒1通过插环101可以轻松的刺入土层中,并通过素混凝土套筒1带动第一固定钉202进行移动,并使第一固定钉202通过铰链座203进行转动,第一固定钉202与素混凝土桩2之间设有弹出弹簧,在第一固定钉202移动至限位槽201的位置处时,弹出弹簧对第一固定钉202的挤压力使第一固定钉202从限位槽201中滑出,使第一固定钉202刺入土层中,通过第一固定钉202对素混凝土套筒1起到限位固定作用,同时素混凝土桩2在滑出素混凝土套筒1时,素混凝土桩2带动固定套筒204滑出素混凝土套筒1,在失去素混凝土套筒1的限位后,连接弹簧207张开,将第二固定钉206刺入土层中,进一步的加强了素混凝土套筒1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在使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时,首先将若干个连接环3分别套设在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1的外侧,若干个连接环3之间均通过连接锁链4进行连接,将素混凝土套筒1和素混凝土桩2插入土层中,将素混凝土套筒1和素混凝土桩2完全插入土层后,通过旋转把手209转动素混凝土桩2,将素混凝土桩2的底部旋出素混凝土套筒1,素混凝土桩2与安装柱205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素混凝土桩2在旋出素混凝土套筒1时带动安装柱205在素混凝土套筒1中滑动,素混凝土桩2通过定位钉208可以轻松的刺入土层中,素混凝土套筒1通过插环101可以轻松的刺入土层中,并通过素混凝土套筒1带动第一固定钉202进行移动,并使第一固定钉202通过铰链座203进行转动,使第一固定钉202从限位槽201中滑出,使第一固定钉202刺入土层中,通过第一固定钉202对素混凝土套筒1起到限位固定作用,同时素混凝土桩2在滑出素混凝土套筒1时,素混凝土桩2带动固定套筒204滑出素混凝土套筒1,在失去素混凝土套筒1的限位后,连接弹簧207张开,将第二固定钉206刺入土层中,进一步的加强了素混凝土套筒1的牢固性,与现有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提高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整体的实用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包括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1),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套筒(1)的内部均设有素混凝土桩(2),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套筒(1)的外侧均套设有连接环(3),若干个所述连接环(3)之间均通过连接锁链(4)进行连接;
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套筒(1)的外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201),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桩(2)的外侧且位于限位槽(201)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固定钉(202),若干个所述第一固定钉(202)分别通过若干个铰链座(203)与若干个素混凝土桩(2)进行铰接,所述素混凝土桩(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组固定套筒(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桩(2)的顶部设有安装柱(205),所述素混凝土桩(2)的外部结构大小小于素混凝土套筒(1)的内部结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204)的内部设有第二固定钉(206),所述固定套筒(204)与第二固定钉(206)之间设有连接弹簧(2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桩(2)的底部均设有定位钉(208),若干个所述定位钉(208)的均呈锥形结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素混凝土套筒(1)的底部且位于若干个素混凝土桩(2)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插环(101),所述插环(101)呈倾斜状结构设计,所述插环(101)的斜面与定位钉(208)的斜面处于同一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连接环(3)分别安装于素混凝土套筒(1)的外侧且位于若干个第一固定钉(202)的上方,若干个所述连接环(3)的内部结构大小分别与若干个素混凝土套筒(1)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钉(202)与素混凝土桩(2)之间设有弹出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20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209),若干个所述安装柱(205)与素混凝土套筒(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CN202322209921.6U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Active CN220953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9921.6U CN220953510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9921.6U CN220953510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53510U true CN220953510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17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9921.6U Active CN220953510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53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30949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
CN220953510U (zh) 一种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CN111661262A (zh) 一种张力腿漂浮式风电基础的上部连接器及调节方法
CN211816372U (zh) 一种用于提高建筑物承载能力的装置
CN207878446U (zh) 一种伸缩式柱基深孔置换锤
CN209096952U (zh) 一种尾翼可局部展开的鱼雷锚
CN207159993U (zh) 一种临时使用的土木工程用组合桩
CN2312967Y (zh) 新型扩孔桩钻机
WO2017193717A1 (zh) 底部结构可调的防霜机支座
CN216041102U (zh) 一种土木建筑桩
CN201349400Y (zh) 一种打眼机
CN112554224B (zh) 一种可用于海上风机中的主辅组合式桩基础及施工方法
CN211368689U (zh) 一种新型圆锥状管桩侧开口尖桩
CN214997748U (zh) 可张开的y型锚杆
CN218292051U (zh) 一种桩基工程用抗浮锚杆加强结构
CN214530691U (zh) 一种软土质地带的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06753495U (zh) Cfg变径倒锥台阶型桩以及钻具
CN205875137U (zh) 填充桩
CN206143763U (zh) 节能高效自反力多向搅拌桩成桩设备
CN219470902U (zh)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桩
CN21814838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基坑斜撑梁
CN215948185U (zh) 一种基础施工打桩设备引孔装置
CN110185034B (zh) 一种适用于沙漠地质条件的打桩设备及施工方法
CN213235070U (zh) 隧道洞门结构
CN219605228U (zh) 一种绿色静钻根植桩施工用钻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