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0738U - 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50738U
CN220950738U CN202322545285.4U CN202322545285U CN220950738U CN 220950738 U CN220950738 U CN 220950738U CN 202322545285 U CN202322545285 U CN 202322545285U CN 220950738 U CN220950738 U CN 220950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holes
car
sets
ca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452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452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50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50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50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下梁机构包括两组第一梁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两组第一梁的第一端之间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两组第一梁的第二端分别安装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两个立柱;两组第二梁从第一梁的两侧以相反的方向延伸,两组第二梁的第一端位于预定间隔处并彼此抵靠,两组第一梁的第一端分别抵靠在第二梁的两侧,第二梁与第一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以支撑轿厢的箱体;两个连接板分别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设置在第一梁的第一端和第二梁的第一端的结合处;安装组件被构造为将第一梁和第二梁安装于两个连接板之间,使得下梁机构在电梯故障情况下在连接板处与电梯地坑内的缓冲器接触。

Description

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种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梯的轿架,尤其涉及一种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安装过程中,一般将下梁机构安装在轿架的底部,用于对轿厢的箱体进行支撑。
如图1和图2所示,下梁机构一般包括两根平行放置的C型梁01,两个C型梁01的两端齐平,两个C型梁01的两端的上部均插设有与C型梁01垂直的支撑梁02,并通过焊接将C型梁01和支撑梁02固定,两个C型梁01的两端分别适用于安装在竖直方向延伸的两个立柱的底端。两个C型梁01的中部的底部焊接有撞击板03,撞击板03适用于在电梯故障情况下与地坑内的缓冲器接触。C型梁01与支撑梁02通过插设并焊接的固定方式,使得下梁机构的整体高度较高,需要较大的地坑空间,而且下梁机构焊接成型,安装和运输的便捷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用于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第二梁与第一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释放了地坑空间,并通过连接板和安装组件连接,提高了下梁机构安装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轿架的下梁机构,包括:两组第一梁,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两组第一梁的第一端之间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两组第一梁的第二端分别适用于安装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两个立柱;两组第二梁,从所述第一梁的两侧以相反的方向延伸,两组所述第二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预定间隔处并彼此抵靠,并且两组所述第一梁的第一端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二梁的第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二梁与所述第一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以支撑轿厢的箱体;两个连接板,分别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设置在所述第一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梁的第一端的结合处;以及安装组件,被构造为将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安装于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使得所述下梁机构在电梯故障情况下在所述连接板处与电梯地坑内的缓冲器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每组所述第一梁均包括两个横梁,两个所述横梁安装于所述立柱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梁的中部弯折形成折弯部,以用作所述第二梁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梁的两个第二端向着远离所述第一梁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梁包括两个梁柱,两个所述梁柱的第一端彼此抵靠并通过所述连接板和安装组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折弯部,两个所述梁柱的第二端向着远离所述第一梁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折弯部的夹角范围为30度-150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折弯部的夹角为90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梁的第一端的端面形成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折弯部的外壁平行并抵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均由截面为“C”形的型钢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梁的第一端、和所述折弯部设置有通孔,两个所述连接板设有与所述通孔配合的适配孔,所述通孔和所述适配孔被构造为安装所述安装组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多个螺母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折弯部的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处,所述螺母板上设有螺纹孔;以及多个安装螺栓,被构造为穿过所述适配孔和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母板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安装于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螺栓,被构造为穿过所述适配孔和所述通孔;以及螺母,被构造为与所述固定螺栓配合,将所述第一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梁的第一端安装于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轿架,包括:如上所述的下梁机构;两个立柱,所述两个立柱的底部分别安装于所述下梁机构的两组第一梁的第二端;以及上梁机构,安装于两个所述立柱的顶部之间。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轿厢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轿架;轿厢,安装在所述轿架上;以及缓冲器,设置在电梯地坑内,所述下梁机构在电梯故障情况下在所述连接板处与所述缓冲器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架的下梁机构,安装时,两组第一梁的第一端之间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两组第二梁的第一端位于预定间隔处并彼此抵靠,两组第一梁的第一端分别抵靠在第二梁的第一端的两侧,第二梁与第一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以支撑轿厢的箱体,两个连接板分别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位于第一梁的第一端和第二梁的第一端的结合处,安装组件将第一梁和第二梁安装于两个连接板之间,从而完成下梁机构的安装,拆装便捷;而且第一梁和第二梁能够拆卸分离,节省空间,便于运输;由于第二梁与第一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减小了下梁机构在整体高度,释放了地坑空间,提高了下梁机构安装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景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景技术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轿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轿架的下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轿架的下梁机构的分解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轿架的下梁机构的第一梁和第二梁的局部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轿架的下梁机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梁;
11、横梁;
12、倾斜面;
2、第二梁;
21、折弯部;
3、连接板;
31、适配孔;
4、安装组件;
41、螺母板;
411、螺纹孔;
42、安装螺栓;
5、通孔;
6、立柱;
7、上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申请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申请。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表明了特征、步骤、操作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此公开本实用新型结构实施例和方法的描述。应当了解,这并不意图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特定公开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使用其它特征,元件、方法和实施例来加以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相似元件通常会标示相似的号码。
在电梯安装过程中,一般将下梁机构安装在轿架的底部,用于对轿厢的箱体进行支撑,并在电梯故障情况下与地坑内的缓冲器接触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下梁机构一般通过插设并焊接的固定方式,使得下梁机构的整体高度较高,需要较大的地坑空间,而且下梁机构焊接成型,安装和运输的便捷性不佳。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如图3和图4所示,下梁机构包括两组第一梁1、两组第二梁2、两个连接板3和安装组件4。两组第一梁1被构造为在水平的第一方向上延伸,两组第一梁1的第一端之间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两组第一梁1的第二端分别适用于安装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两个立柱6。两组第二梁2从第一梁1的两侧以相反的方向延伸,两组第二梁2的第一端位于预定间隔处并彼此抵靠,并且两组第一梁1的第一端分别抵靠在第二梁2的第一端的两侧,第二梁2与第一梁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以支撑轿厢的箱体。两个连接板3分别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设置在第一梁1的第一端和第二梁2的第一端的结合处。安装组件4被构造为将第一梁1和第二梁2安装于两个连接板3之间,使得下梁机构在电梯故障情况下在连接板3处与电梯地坑内的缓冲器接触。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轿架的下梁机构,安装时,两组第一梁1的第一端之间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两组第二梁2的第一端位于预定间隔处并彼此抵靠,两组第一梁1的第一端分别抵靠在第二梁2的第一端的两侧,第二梁2与第一梁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以支撑轿厢的箱体,两个连接板3分别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位于第一梁1的第一端和第二梁2的第一端的结合处,安装组件4将第一梁1和第二梁2安装于两个连接板3之间,从而完成下梁机构的安装,拆装便捷;而且第一梁1和第二梁2能够拆卸分离,节省空间,便于运输;由于第二梁2与第一梁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释放了地坑空间,提高了下梁机构安装的便捷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每组第一梁1均包括两个横梁11,两个横梁11均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两个横梁11的第二端通过螺栓安装于在竖直方向的立柱6的两侧。两组第一梁1的两个横梁11之间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第二梁2的中部弯折形成折弯部21,以用作第二梁2的第一端,第二梁2的两个第二端向着远离第一梁1的方向倾斜延伸。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梁包括两个梁柱,两个梁柱的第一端彼此抵靠并通过连接板和安装组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折弯部,两个梁柱的第二端向着远离第一梁的方向倾斜延伸。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两组第二梁2的折弯部21位于两组第一梁1的预定间隔处并彼此抵靠,并且两组第一梁1的第一端分别抵靠在第二梁2的折弯部21的两侧,第二梁2与第一梁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以支撑轿厢的箱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两组第二梁2的折弯部21位于两组第一梁1的预定间隔,并且两组第一梁1的第一端分别抵靠在第二梁2的折弯部21的两侧,即第二梁2的折弯部21插入两组第一梁1的第一端的间隔处,第二梁2与第一梁1相互交叉并抵接,第二梁2的折弯部21的折弯结构,增强了第一梁1和第二梁2结合处的刚性,增强了第一梁1和第二梁2结合处的承载力。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折弯部21的夹角范围为30度-150度,折弯部21的夹角可以是30度、45度、60度、75度、90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等。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折弯部21的夹角为90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梁2可以是一体结构,第二梁2的中部通过折弯机弯折形成折弯部21,第二梁2也可以是两个梁柱的第一端彼此抵靠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形成折弯部21。折弯部21的夹角为90度时,更便于加工生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梁1的第一端的端面形成倾斜面12,倾斜面12与折弯部21的外壁平行并抵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梁1的倾斜面12增加了第一梁1与第二梁2的折弯部21的外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第一梁1和第二梁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更有益于第一梁1与第二梁2的折弯部21相互抵接,增强了第一梁1和第二梁2结合的稳固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梁1和第二梁2均由钣金折弯形成截面为“工”形或“C”形的型钢,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梁1的第一端、和折弯部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通孔5,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通孔5分别设置有多个。两个连接板3水平设置,并分别在第一梁1的第一端和第二梁2的第一端的结合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两个连接板3设有与通孔5配合的适配孔31,适配孔31贯穿连接板3,通孔5和适配孔31被构造为安装安装组件4,使得下梁机构在电梯故障情况下在连接板3处与电梯地坑内的缓冲器接触,缓冲器用于对故障电梯触底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安装组件4穿过通孔5和适配孔31,将两个连接板3分别固定于第一梁1和第二梁2结合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第一梁1和第二梁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第一梁1和第二梁2的高度相等,减小了下梁机构整体的高度,释放了地坑空间。第一梁1与第二梁2相互抵接,并通过安装组件4安装于两个连接板3之间,第一梁1、第二梁2和连接板3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也能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组件包括固定螺栓和螺母。固定螺栓被构造为穿过两个连接板的适配孔以及第一梁和第二梁的通孔,螺母被构造为与固定螺栓配合,将第一梁的第一端和第二梁的第一端安装于两个连接板之间。或者固定螺栓包括两组,一组固定螺栓穿过通孔和位于上表面的连接板的适配孔,并与螺母配合,将第一梁、第二梁和位于上表面的连接板固定;另一组固定螺栓穿过通孔和位于下表面的连接板的适配孔,并与螺母配合,将第一梁、第二梁和位于下表面的连接板固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安装组件4将第一梁1的第一端和第二梁2的第一端安装于两个连接板3之间,拆装便捷,而且第一梁1、第二梁2和连接板3能够分离存放,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安装和运输的便捷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安装组件4包括多个螺母板41和多个安装螺栓42。多个螺母板41包括上螺母板41和下螺母板41,上螺母板41和下螺母板41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安装于第一梁1和折弯部21的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连接板3相对处,上螺母板41和下螺母板41均设有螺纹孔411。多个安装螺栓42包括上安装螺栓42和下安装螺栓42,上安装螺栓42和下安装螺栓42被构造为穿过适配孔31和通孔5,并分别与上螺母板41和下螺母板41的螺纹孔411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一梁1和第二梁2安装于两个连接板3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安装过程中,将两个连接板3分别放置于第一梁1和第二梁2的结合处的上表面和和下表面,上安装螺栓42依次穿过适配孔31和通孔5,并与上螺母板41螺纹连接,下安装螺栓42依次穿过适配孔31和通孔5,并与下螺母板41螺纹连接,螺母板41预制安装,解决了在第一梁1和第二梁2内部安装螺母空间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下梁机构安装的便捷性。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轿架,如图3所示,轿架包括下梁机构、两个立柱6和上梁机构7。两个立柱6竖直设置,两个立柱6的底部分别安装于如上下梁机构的两组第一梁1的第二端。上梁机构7安装于两个立柱6的顶部之间。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轿厢装置,轿厢装置包括轿架、箱体和缓冲器。箱体安装在如上所述的轿架上。缓冲器设置在电梯地坑内,下梁机构在电梯故障情况下在连接板3处与缓冲器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架的下梁机构,安装时,两组第一梁1的第一端之间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两组第二梁2的第一端位于预定间隔处并彼此抵靠,两组第一梁1的第一端分别抵靠在第二梁2的第一端的两侧,第二梁2与第一梁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以支撑轿厢的箱体,两个连接板3分别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位于第一梁1的第一端和第二梁2的第一端的结合处,安装组件4将第一梁1和第二梁2安装于两个连接板3之间,从而完成下梁机构的安装,拆装便捷;而且第一梁1和第二梁2能够拆卸分离,节省空间,便于运输;由于第二梁2与第一梁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释放了地坑空间,提高了下梁机构安装的便捷性。
上述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轿架的下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组第一梁(1),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两组第一梁(1)的第一端之间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两组第一梁(1)的第二端分别适用于安装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两个立柱(6);
两组第二梁(2),从所述第一梁(1)的两侧以相反的方向延伸,两组所述第二梁(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预定间隔处并彼此抵靠,并且两组所述第一梁(1)的第一端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二梁(2)的第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二梁(2)与所述第一梁(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齐平,以支撑轿厢的箱体;
两个连接板(3),分别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设置在所述第一梁(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梁(2)的第一端的结合处;以及
安装组件(4),被构造为将所述第一梁(1)和所述第二梁(2)安装于两个所述连接板(3)之间,使得所述下梁机构在电梯故障情况下在所述连接板(3)处与电梯地坑内的缓冲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所述第一梁(1)均包括两个横梁(11),两个所述横梁(11)安装于所述立柱(6)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梁(2)的中部弯折形成折弯部(21),以用作所述第二梁(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梁(2)的两个第二端向着远离所述第一梁(1)的方向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梁(2)包括两个梁柱,两个所述梁柱的第一端彼此抵靠并通过所述连接板(3)和安装组件(4)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折弯部(21),两个所述梁柱的第二端向着远离所述第一梁(1)的方向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下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21)的夹角范围为30度-150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下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21)的夹角为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下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1)的第一端的端面形成倾斜面(12),所述倾斜面(12)与所述折弯部(21)的外壁平行并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1)和所述第二梁(2)均由截面为“C”形的型钢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1)的第一端、和所述折弯部(21)设置有通孔(5),两个所述连接板(3)设有与所述通孔(5)配合的适配孔(31),所述通孔(5)和所述适配孔(31)被构造为安装所述安装组件(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4)包括:
多个螺母板(41),安装于所述第一梁(1)和所述折弯部(21)的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3)相对处,所述螺母板(41)上设有螺纹孔(411);以及
多个安装螺栓,被构造为穿过所述适配孔(31)和所述通孔(5),并与所述螺母板(41)的螺纹孔(411)螺纹连接,将所述第一梁(1)和所述第二梁(2)安装于两个所述连接板(3)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4)包括:
固定螺栓,被构造为穿过所述适配孔(31)和所述通孔(5);以及
螺母,被构造为与所述固定螺栓配合,将所述第一梁(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梁(2)的第一端安装于两个所述连接板(3)之间。
12.一种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下梁机构;
两个立柱(6),所述两个立柱(6)的底部分别安装于所述下梁机构的两组第一梁(1)的第二端;以及
上梁机构(7),安装于两个所述立柱(6)的顶部之间。
13.一种轿厢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轿架;
箱体,安装在所述轿架上;以及
缓冲器,设置在电梯地坑内,所述下梁机构在电梯故障情况下在所述连接板(3)处与所述缓冲器接触。
CN202322545285.4U 2023-09-19 2023-09-19 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 Active CN220950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5285.4U CN220950738U (zh) 2023-09-19 2023-09-19 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5285.4U CN220950738U (zh) 2023-09-19 2023-09-19 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50738U true CN220950738U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74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45285.4U Active CN220950738U (zh) 2023-09-19 2023-09-19 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50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2144B (zh) 装配式混凝土外挂墙板的连接节点的安装方法
CN220950738U (zh) 轿架的下梁机构、轿架及其轿厢装置
JP2012215067A (ja) 太陽光パネル架台
CN111601938B (zh) 地震屈服连接
CN113882516A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异形梁柱连接结构
KR20100005039U (ko) 케이블 트레이
CN110173058B (zh) 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
CN114826103A (zh) 一种光伏电站基座
CN112127472A (zh) 一种多高层房屋框架连接件体系
CN218233493U (zh) 型钢立柱支撑系统
CN211649279U (zh) 一种抗震吊架
CN220394956U (zh) 一种玻璃幕墙用弹性连接件
CN217852173U (zh) 底座及安装平台
CN219364928U (zh) 一种高强度钢结构节点
CN219300251U (zh) 一种压缩机双脚托架及压缩机
CN113789857B (zh) 一种基于螺母组装的轻钢结构用梁柱连接件
CN216744327U (zh) 具有壁筒的下撬支撑架及密闭燃烧装置
CN220978363U (zh) 一种钢制梁柱连接结构
CN219677467U (zh) 用于电池箱的安装结构及电池柜
CN218827603U (zh) 一种重型卡车电瓶箱电池固定装置
CN220475640U (zh) 一种用于光伏支架的连接件
CN219137457U (zh) 一种梁管组合型停机坪框架结构
CN216414214U (zh) 户用型装配式光伏支架
CN220225777U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墙体
CN220949557U (zh) 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