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48323U - 电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48323U
CN220948323U CN202323226882.7U CN202323226882U CN220948323U CN 220948323 U CN220948323 U CN 220948323U CN 202323226882 U CN202323226882 U CN 202323226882U CN 220948323 U CN220948323 U CN 220948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bicycle
side tube
assembly
moun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2268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延颖
朱琦
张周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2268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48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48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48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其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和动力组件,车架包括主车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覆盖在主车架上;动力组件用于驱动电动自行车;其中,前部组件设置为分体式并包括第一安装盖、第二安装盖、第三安装盖和内侧护板,车架包括车头管,内侧护板设置在车头管上并至少部分位于车头管的后方,第一安装盖设置在车头管上或内侧护板上,第一安装盖至少部分位于车头管的前方,第二安装盖和第三安装盖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盖的两侧。通过上述设置,电动自行车的前部组件设置为分体式,车辆前部分布置紧凑且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电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社会对环保节能议题的日益重视,电动自行车作为绿色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在大众出行方面已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电动自行车日渐小型化、轻量化的设计,电动自行车的前部空间日渐减少,为满足电器、电控等安装需求,前部塑料件布置得更加紧凑,随之而来的就是安装前部塑料件时容易与其他组件发生干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的设计前部组件,使其布置紧凑的同时,避免安装前部组件与其他部件之间的干涉问题,一直是电动自行车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部组件布置紧凑且安装方便的电动自行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包括前部组件,前部组件至少部分覆盖车架;动力组件,动力组件用于驱动电动自行车;其中,前部组件设置为分体式并包括第一安装盖、第二安装盖、第三安装盖和内侧护板,车架包括车头管,内侧护板设置在车头管上并至少部分位于车头管的后方,第一安装盖设置在车头管上或内侧护板上,第一安装盖至少部分位于车头管的前方,第二安装盖和第三安装盖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盖的两侧。
进一步地,电动自行车还包括前照明组件,前照明组件设置在内侧护板的前方,第一安装盖、第二安装盖和第三安装盖围绕前照明组件设置,第一安装盖、第二安装盖和第三安装盖围绕形成一个“U”字形。
进一步地,前照明组件设置为“U”字形,前照明组件的外沿与第一安装盖、第二安装盖、第三安装盖围绕形成的“U”字形的内沿贴合。
进一步地,前部组件还包括第四安装盖,第四安装盖设置在内侧护板上,第四安装盖位于前照明组件的上方并与前照明组件围绕形成一个容纳空间,电动自行车还包括智能终端,智能终端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地,前部组件还包括第五安装盖,第五安装盖覆盖在前照明组件和第四安装盖上。
进一步地,车架包括第一边管、第二边管、第三边管和第四边管,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设置在同一侧,第三边管和第四边管设置在另一侧,车架还包括前电池安装板,定义一个垂直于电动自行车宽度方向且过电动自行车宽度中心的纵向中心平面,前电池安装板沿电动自行车的宽度方向分布且基本关于纵向中心平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前电池安装板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边管和第三边管上,和/或前电池安装板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边管和第四边管上。
进一步地,动力组件通过前电池安装板连接至车架且位于第二边管和第四边管的下方。
进一步地,车架还包括后电池安装板,后电池安装板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边管和第三边管上,和/或后电池安装板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边管和第四边管上。
进一步地,动力组件可以通过后电池安装板设置在第一边管和第三边管上方。
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自行车的前部组件设置为分体式并包括第一安装盖、第二安装盖、第三安装盖和内侧护板,车架包括车头管,内侧护板设置在车头管上并至少部分位于车头管的后方,第一安装盖设置在车头管上或内侧护板上,第一安装盖至少部分位于车头管的前方,第二安装盖和第三安装盖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盖的两侧,不易与其他组件产生干涉,电动自行车的前部组件设置为分体式,车辆前部布置紧凑且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电动两轮车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车架与动力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动力组件的第二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前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前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短护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短护板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后照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侧护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侧护板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接插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的接插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两轮车100,该电动两轮车100包括车架11、悬挂组件12、行走组件13、坐垫组件14、车身覆盖件15、动力组件16和照明组件17。车架11用于形成电动两轮车100的整体架构并支撑动力组件16和车身覆盖件15。行走组件13通过悬挂组件12与车架11连接。坐垫组件14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上并可供驾驶员乘坐。动力组件16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围绕形成的空间内,车身覆盖件15覆盖于车架11上,用于将车架11内的其他组件与外界隔绝开,同时用于保护车辆内部的设备与结构。动力组件16为电动两轮车100提供动力用于驱动电动两轮车100。照明组件17为电动两轮车100提供照明、转向指示信号和警示信号。需要说明的是,电动两轮车100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为了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前后方向为电动两轮车100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为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为电动两轮车100的高度方向。
如2至图7所示,车架11包括用于支撑整车结构的主车架111和副车架112,副车架112至少部分设置在主车架111的后方并与主车架111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主车架111包括第一边管1111、第二边管1112、车头管1113、第三边管1114和第四边管1115,第一边管1111与第二边管1112均设置在电动两轮车100的一侧,第三边管1114与第四边管1115均设置在电动两轮车100的另一侧。定义一个垂直于电动两轮车100宽度方向且过电动两轮车100宽度中心的纵向中心平面101,由于电动两轮车100的主车架111基本关于纵向中心平面101对称设置,对于对称结构,以下仅描述其中一侧的第一边管1111和第二边管1112。
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第一边管1111、第二边管1112均设置为基本沿电动两轮车100的长度方向分布,且第一边管1111设置在第二边管1112的上方。主车架111还包括车头管1113,第一边管1111、第二边管1112均与车头管1113固定连接。第一边管1111的后端与第二边管1112固定连接。第一边管1111和第二边管1112之间形成容纳间隙1118。车架11还包括脚踏支架113,脚踏支架113沿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分布且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间隙1118内。第一边管1111、第二边管1112、车头管1113、第三边管1114和第四边管1115可以设置为圆管、矩形或椭圆管中任意一种。此种设置下,第一边管1111与第二边管1112构成上下双层边管,第三边管1114和第四边管1115构成上下双层边管,增强了车架11的整体强度的同时,还为脚踏支架113提供了安装位,车架11布置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
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第一边管1111包括平直段1111a和基本向上延伸的延伸段1111b,第二边管1112的前端与延伸段1111b连接。第二边管1112包括水平段1112a和向基本向上延伸的延长段1112b,第一边管1111的前端与车头管1113连接,第一边管1111的后端与延长段1112a连接。第一边管1111与第二边管1112之间还设置有多个补强板1117,补强板1117连接在第一边管1111与第二边管1112之间,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既增强了第一边管1111与第二边管1112构成的双层边管的强度,又为电动两轮车100上的线束提供了安装位置。平直段1111a与第二边管1112围绕基本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增强车架11中后端的整体强度。此车架11还包括前电池安装板114,前电池安装板114沿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分布且基本关于纵向中心平面101对称设置,前电池安装板114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边管1111和第三边管1114上,或前电池安装板114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边管1112和第四边管1115上。行走组件13包括前轮131和后轮132。定义一个垂直于电动两轮车100的高度方向且穿过所述后轮132的轴心线的基准平面102,第一边管1111与延长段1111b连接的最高点沿电动两轮车100的高度方向到基准平面102的距离H大于等于80mm且小于等于100mm。前电池安装板114的上端面基本平行于基准平面102。第一边管1111与延长段1111b连接的最高点沿电动两轮车100的高度方向到基准平面102的距离H既影响着动力组件16的安装空间又影响驾驶员的脚部位置。当第一边管1111与延长段1111b连接的最高点沿电动两轮车100的高度方向到基准平面102的距离H大于100mm时,第一边管1111的中后段偏高,由于前电池安装板114设置在第一边管1111上,前电池安装板114的位置偏高,动力组件16的安装空间会减小,不利于动力组件16的布置。当第一边管1111与延长段1111b连接的最高点沿电动两轮车100的高度方向到基准平面102的距离H小于80mm时,电动两轮车100的脚踏的位置偏低不满足驾驶员的骑行需求;且由于第一边管1111与第二边管1112的外设置有车身覆盖件15,车身覆盖件15所处位置偏低,容易被路面异物损坏。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边管1111与延长段1111b连接的最高点沿电动两轮车100的高度方向到基准平面102的距离H还可以是大于等于84mm小于等于96mm;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边管1111与延长段1111b连接的最高点沿电动两轮车100的高度方向到基准平面102的距离H还可以是大于等于88mm小于等于92mm。通过上述设置,既保证了车架11的强度,又同时满足前电池安装板114和脚踏支架113的安装空间需求。
如图4至图6所示,副车架112包括连接支架1121和延伸架1122。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连接支架1121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支架1121基本关于纵向中心平面101对称设置。可以理解的,连接支架1121还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此处不再赘述。连接支架112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边管1112上。连接支架1121包括第一安装部1121a和第二安装部1121b,第一安装部1121a可以设置为安装孔,第二安装部1121b可以设置为安装孔,第一安装部1121a位于连接支架1121的侧部,第一安装部1121a的开口方向基本沿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第二安装部1121b位于连接支架1121的上部,第二安装部1121b的开口方向基本沿电动两轮车100的高度方向。延伸架1122通过第一安装部1121a和第二安装部1121b连接至主车架111。延伸架1122基本关于纵向中心平面101对称设置。延伸架1122与连接支架1121沿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在纵向中心平面101上的投影基本为三角形。延伸架1122设置为金属材质。此种设置方式下,延伸架1122围绕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延伸架1122载荷更重。连接支架1121还包括第三安装部1121c,第三安装部1121c可以设置为安装孔,第三安装部1121c位于连接支架1121的侧边,第三安装部1121c的开口方向为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悬挂组件12包括后减震器121,后减震器121的一端通过第三安装部1121c连接至主车架111。连接支架1121集成了多个安装点位,使车架11布置更加紧凑。
如图2至图5所示,车架11还包括前电池安装板114,前电池安装板114连接在主车架111宽度方向的两端。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前电池安装板114连接在第一边管1111和第三边管1114之间。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动力组件16可以设置在前电池安装板114的下方。此种设置下,动力组件16通过前电池安装板114连接至主车架111且位于第二边管1112和第四边管1115的下方,不占用前电池安装板114的上方空间,为电动两轮车100提供了更多的容纳空间,保证了驾驶员驾驶车辆时腿部的舒适性。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车架11还设置有后电池安装板115,后电池安装板115连接在主车架111宽度方向的两端。动力组件16还可以设置在后电池安装板115的上方。后电池安装板115自身形成一种拱桥式形状。此种设置下,后电池安装板115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从而提供动力组件16足够的支撑强度,无需其他加固结构,能够实现轻量化。
如图2至图5所示,主车架111还包括安装板1116,安装板1116设置为两个,两个安装板1116分别设置在第二边管1112和第四边管1115上,两个安装板1116分别设置在主车架111宽度方向的两端,可以理解的,两个安装板1116结构及连接方式基本一致,以下仅对其中一个安装板1116及连接方式进行结构描述。安装板1116设置在第二边管1112的下方,且与第二边管111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安装板1116设置为金属材质。安装板1116可以设置为板件,安装板1116包括第一安装板1161a和第二安装板1161b,第一安装板1161a与第二安装板1161b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一安装板1161a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161b的前方。定义一个预设的第一延伸平面,第一安装板1161a基本沿第一延伸面延伸。定义一个预设的第二延伸平面,第二安装板1161b基本沿第二延伸面延伸。第一延伸面沿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到纵向中心平面101的距离小于第一延伸面沿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到纵向中心平面101的距离。第一安装板1161a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61c,悬挂组件12还包括后平叉122,后平叉122通过第一安装孔1161c连接至主车架111。可以理解的,后平叉122设置在安装板1116的靠近纵向中心平面101的一侧,后平叉122被配置为的一端与后轮132转动连接,后平叉122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1161b抵接,第二安装板1161b与第一安装板1161a之间连接处为光滑的倒角,后平叉122的一端由第二安装板1161b向第一安装板1161a移动,最终与第一安装板1161a相连。此种设置方式下,避免了后平叉122直接与第一安装板1161a连接,导致安装点位难对应,或后平叉122自后向前与第一安装板1161a的干涉,不需要在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预留安装间隙。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安装板1161a和/或第二安装板1161b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161d,多个第二安装孔1161d用于规范线束。一方面安装板1116加强了第二边管1112的强度,进而提升了整个车架11的强度;另一方面安装板1116上有用于安装后平叉122的安装孔,多个安装孔可以帮助规范线束或者作为其他部件的安装点位。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车身覆盖件15包括前部组件151,前部组件151设置在坐垫组件14的前方,前部组件151至少部分设置在车头管1113上,前部组件151设置为分体式并包括第一安装盖1511、第二安装盖1512、第三安装盖1513和内侧护板1514,内侧护板1514设置在车头管1113上并位于靠近坐垫组件14的一侧,即内侧护板1514设置在车头管1113的后方。第一安装盖1511可以设置在车头管1113和/或内侧护板1514上并位于远离坐垫组件14的一侧,即第一安装盖1511连接位于车头管1113前方。第二安装盖1512和第三安装盖1513均设置在车头管1113的前方,且第二安装盖1512和第三安装盖1513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盖1511的两侧。第一安装盖1511、第二安装盖1512和第三安装盖1513围绕形成一个“U”字形。照明组件17包括前照明组件171,前照明组件171设置为“U”字形,前照明组件171直接与内侧护板1514连接,并位于内侧护板1514远离坐垫组件14的一侧,第一安装盖1511、第二安装盖1512和第三安装盖1513围绕在前照明组件171外侧分布,且前照明组件171的外沿与第一安装盖1511第二安装盖1512和第三安装盖1513围绕形成的“U”字形的内沿贴合。通过上述设置,前部组件151设置为分体式可以避免干涉,方便拆装。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前部组件151还包括第四安装盖1515和第五安装盖1516,第四安装盖1515设置在前照明组件171的上方,且与前照明组件171围绕形成容纳空间1517,电动两轮车100还包括智能终端19,智能终端19设置在此容纳空间1517内,第五安装盖1516覆盖在前照明组件171和第四安装盖1515上,用于保护智能终端19。此种设置下,安装前部组件151时,可以先将内侧护板1514设置在车架11上,再将第一安装盖1511设置在车架11或内侧护板1514上,然后再将第二安装盖1512和第三安装盖1513自左右两侧分别安装至第一安装盖1511,前部组件151设计为分体式可以避免一体式的塑料件安装时与其他部件干涉,而不便安装。此外,智能终端19设置在容纳空间1517内,仅需拆除第五安装盖1516后即可暴露智能终端19,方便拆装和维修智能终端19。
如图9至图14所示,车身覆盖件15还包括车身护板152,车身护板152设置在坐垫组件14的下方,车身护板152围绕形成桶状,车身护板152与主车架111固定连接,坐垫组件14与车身护板152转动连接,坐垫组件14与车身护板152一起构成容纳腔室143,动力组件16设置在此容纳腔室143内。车身覆盖件15还包括侧护板153,沿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上,侧护板153设置在车身护板152的一侧,侧护板153与车身护板15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驾驶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方便地更换侧护板153。沿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观察,侧护板153与车身护板152基本重叠。车身护板152靠近侧护板153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通孔1522,此种设置不仅可以减轻车身护板152的重量,同时节省成本。车身护板152的一面设置有安装部1521,安装部1521可以设置为安装孔,侧护板153靠近车身护板152的一面设置有连接部1531,连接部1531可以设置为多个与安装孔匹配的卡扣,此种卡扣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能力,安装时在外力作用下卡扣发生形变并穿过安装孔,穿过安装孔后卡扣回复原状即可固定。拆卸时也可仅提供外力左右将侧护板向外拉,使卡扣发生形变即可拆除。侧护板153通过安装部1521和连接部1531与车身护板152连接,此种设置下,拆装侧护板153时可以快速拆装而无需使用其他工具。
如图12、图13所示,车身覆盖件15还包括底部组件154,底部组件154设置在坐垫组件14下方,底部组件154包括用于放置驾驶员脚部的踏板1541,踏板1541设置在第一边管1111和第三边管1114上,底部组件154还包括底部护板1542,底部护板1542用于防护车辆链条等机构。底部护板1542设置为两个,两个底部护板1542分别设置在安装在踏板1541的左右两侧,两个底部护板1542设置在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可以理解的,底部护板1542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底部护板1542结构及连接方式基本一致,以下仅对其中一个底部护板1542及连接方式进行结构描述。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沿电动两轮车100的上下方向,底部护板1542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固定部1542b,底部护板1542的下半部分设置有伸长部1542a,踏板1541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可供固定部1542b穿过的第一连接孔1541a,踏板1541的下半部分设置有与伸长部1542a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1541b。固定部1542b上设置有开口沿电动两轮车的高度方向的安装孔,踏板1541还包括第三连接孔1541c,第三连接孔1541c的开口方向也沿电动两轮车的高度方向。第一连接孔1541a与第二连接孔1541b的开口方向均朝向电动两轮车100的宽度方向。底部护板1542被配置为沿电动两轮车100的左右方向将伸长部1542a插入第二连接孔1541b,再将底部护板1542向上旋转,直至固定部1542b穿过第一连接孔1541a,伸长部1542a与踏板1541抵接,伸长部1542a对踏板1541有向外侧的力。底部护板1542的外沿与踏板1541贴合,固定部1542b上的安装孔对应于第三连接孔1541c,再通过螺栓将二者固定。此种设置方式下,可以迅速连接两个刚性不足且面积较大的部件。例如踏板1541和底部护板1542可以设置为PP材质,此材质刚性不足如果不在底部护板1542上设置伸长部1542a,仅使用固定部1542b,固定部1542b插入踏板1541时,踏板1541受力向内变形,难以将二者连接。伸长部1542a插入第二连接孔1541b,伸长部1542a与踏板1541抵接,伸长部1542a对踏板1541有向外侧的力,方便固定部1542b穿过第一连接孔。此外伸长部1542a和第二连接孔1541b可以作为安装时的预定位,安装更加准确。
如图9、图11所示,电动两轮车100还包括脚部组件155,脚部组件155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沿电动两轮车100的左右方向观察,脚部组件155与后轮132重叠。脚部组件155包括连接件1551和脚踏1552,连接件1551直接设置在车身覆盖件15上,脚踏1552穿设于连接件1551。连接件1551上设置有连接件本体1551a,连接件1551上还设置有堵盖部1551b,堵盖部1551b由弱化线在连接件本体1551a上分割出,弱化线切割的方向为连接件1551靠近后轮132的一面,连接件1551暴露在外的一面不显露弱化线,弱化线为拆除堵盖部1551b提供定位点,更加方便快捷。需要安装脚踏1552时,可以自连接件本体1551a上的弱化线拆除堵盖部1551b,此时连接件本体1551a上仅剩余拆下堵盖部1551b后的堵盖孔1551c,将脚踏1552穿过堵盖孔1551c后再与车架11连接,堵盖孔1551c被脚踏1552覆盖,不会暴露安装点位。
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脚部组件155包括第一组装状态和第二组装状态,当脚部组件155处于第一组装状态时,不安装脚踏1552,连接件1551保留堵盖部1551b。当脚部组件155处于第二组装状态时,连接件1551拆除堵盖部1551,仅保留堵盖孔1551c,脚踏1552被装配上。此种设置下,装配时可以根据需求决定是否装配脚踏1552,装配脚踏1552时无需改变车身覆盖件15,仅需沿着预留的弱化线拆除堵盖部1551b,再将脚踏1552穿设连接件1551,拆装方便。
如图14、图15所示,车身覆盖件15还包括接插组件156,接插组件156用于将两个塑料件快速连接。接插组件156包括插销件1561和限位件1562,插销件1561插入限位件1562后再使用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满足了固定强度的同时方便安装。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限位件1562包括限位孔1562a,限位孔1562a的开口方向与插销件1561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插销件1561包括连接孔1561a,限位件1562还包括安装孔1562b,连接孔1561a和安装孔1562b的开口方向与插销件1561的延伸方向基本垂直,连接孔1561a和安装孔1562b用于配合螺栓沿另一方向固定接插组件156。此种设置下,安装时先将插销件1561插入限位孔1562a,限位孔1562a提供初步的限位后,再通过螺栓将连接孔1561a和安装孔1562b固定,可以对接插组件1561连接的塑料件进行各个方位的限位,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插销件1561还包括凸出部1561b,限位件1562还包括与凸出部配合卡接的卡槽部1562c。凸出部1561b与卡槽部1562c卡接可以使被插销件1561和限位件1562连接的两个塑料件的边缘更加贴合。
如图10、图11所示,照明组件17还包括后照明组件172,后照明组件172设置在坐垫组件14的下方。坐垫组件14包括主坐垫141和副坐垫142,电动两轮车100包括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当电动两轮车100处于第一安装状态时,主坐垫141被装配上,不安装副车架112。当电动两轮车100处于第二安装状态时,延伸架1121、主坐垫141和副坐垫142均被装配上。当电动两轮车100处于第一安装状态时,后照明组件172设置在车身护板152的后方,沿电动两轮车的高度方向观察,后照明组件172与主坐垫141至少部分重叠。当电动两轮车100处于第二安装状态时,后照明组件172设置在副坐垫142的下方,沿电动两轮车的高度方向观察,后照明组件172与副坐垫142至少部分重叠。此种设置下,为满足了运输需求,电动两轮车100根据功能需求选择是否装配对应的副车架112,并根据副车架112配备相应的副坐垫142。车身护板152与副坐垫142上均设置有与后照明组件172连接的安装位,后照明组件172可以根据需求调整位置而无需更改主车架111和主坐垫141,提高了主车架111和主坐垫141的通用性。
如图14、图15所示,车身覆盖件15还包括线束限位件157,线束限位件157可以设置在需要固定线束的塑料件上。例如,线束限位件157可以设置在车身护板152上,并与车身护板15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线束限位件157包括伸长部1571,线束被规范在伸长部1571与车身护板152之间。线束限位件157还包括辅助孔1572,线束被规范在伸长部1571与车身护板152之间后,再使用束带穿过辅助孔1572,进一步固定。线束限位件157还可以设置在前部组件151和底部组件154等需要规范线束走向的位置。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
车架;
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包括前部组件,所述前部组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车架;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电动自行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部组件设置为分体式并包括第一安装盖、第二安装盖、第三安装盖和内侧护板,所述车架包括车头管,所述内侧护板设置在所述车头管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车头管的后方,所述第一安装盖设置在所述车头管上或所述内侧护板上,所述第一安装盖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车头管的前方,所述第二安装盖和所述第三安装盖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盖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自行车还包括前照明组件,所述前照明组件设置在所述内侧护板的前方,所述第一安装盖、所述第二安装盖和所述第三安装盖围绕所述前照明组件设置,所述第一安装盖、所述第二安装盖和所述第三安装盖围绕形成一个“U”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明组件设置为“U”字形,所述前照明组件的外沿与所述第一安装盖、所述第二安装盖、所述第三安装盖围绕形成的“U”字形的内沿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组件还包括第四安装盖,所述第四安装盖设置在所述内侧护板上,所述第四安装盖位于所述前照明组件的上方并与前照明组件围绕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电动自行车还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组件还包括第五安装盖,所述第五安装盖覆盖在所述前照明组件和所述第四安装盖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第一边管、第二边管、第三边管和第四边管,所述第一边管和所述第二边管设置在同一侧,所述第三边管和所述第四边管设置在另一侧,所述车架还包括前电池安装板,定义一个垂直于所述电动自行车宽度方向且过所述电动自行车宽度中心的纵向中心平面,所述前电池安装板沿所述电动自行车的宽度方向分布且基本关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电池安装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管和所述第三边管上,和/或所述前电池安装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管和所述第四边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前电池安装板连接至所述车架且位于所述第二边管和所述第四边管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后电池安装板,所述后电池安装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管和所述第三边管上,和/或所述后电池安装板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管和所述第四边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可以通过所述后电池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管和所述第三边管上方。
CN202323226882.7U 2023-11-28 2023-11-28 电动自行车 Active CN220948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26882.7U CN220948323U (zh) 2023-11-28 2023-11-28 电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226882.7U CN220948323U (zh) 2023-11-28 2023-11-28 电动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48323U true CN220948323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10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226882.7U Active CN220948323U (zh) 2023-11-28 2023-11-28 电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48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0601B1 (en) Motorcy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US7252170B2 (en) Structure for disposing fuel tank for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0418838C (zh) 踏板摩托车
CN220948323U (zh) 电动自行车
CN220924403U (zh) 电动自行车
CN220924379U (zh) 电动自行车
JP2002211468A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4130016B2 (ja) 自動2輪車のリヤフェンダ装置
CN220721286U (zh) 摩托车
EP3002187B1 (en) Vehicle
WO2020044684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218839639U (zh) 摩托车后挡泥板及摩托车
CN113264119B (zh) 车辆挡泥板
CN218777635U (zh) 摩托车
JP433089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バー構造
CN220518471U (zh) 摩托车
CN219856990U (zh) 蹬车梯组件和车辆
CN218367664U (zh) 车辆底部结构
CN113682376B (zh) 一种前宽后窄的变宽度商用车车架总成
JP425571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グリル取付構造
CN218519526U (zh) 一种动力电池总成与后地板总成连接结构
CN219565348U (zh) 摩托车
CN211810038U (zh) 采用无壳电池的两轮电动车车架
CN216636735U (zh) 一种高速摩托车车架总成
WO2018047127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rear panel of step-through scooter type motorcy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