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40650U - 溶铜装置 - Google Patents

溶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40650U
CN220940650U CN202322549296.XU CN202322549296U CN220940650U CN 220940650 U CN220940650 U CN 220940650U CN 202322549296 U CN202322549296 U CN 202322549296U CN 220940650 U CN220940650 U CN 220940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tank
solution
dissolving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492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冬华
许昌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e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e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e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e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492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40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40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40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技术领域,公开了溶铜装置。其中,溶铜装置包括壳体、溶铜槽和通道,壳体内部设有电解槽和多个溶铜槽,电解槽与多个溶铜槽并排设置,且电解槽位于壳体的一端,电解槽与相邻溶铜槽连通,远离电解槽的溶铜槽的下部设有进口,通道固设于任意相邻两个溶铜槽之间,通道的上部设有进液口,通道的下部设有出液口,进液口与远离电解槽的溶铜槽的侧壁上部连通,出液口与靠近电解槽的溶铜槽的侧壁下部连通。本实用新型将溶铜槽内的溶液注满后才会经过通道进入至下一个溶铜槽的下部,延长了溶液在溶铜槽内的停留时间,使得溶液与溶铜槽内的铜材反应时间延长,提高溶铜效率,有效生成二价铁和二价铜。

Description

溶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溶铜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在物体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合金的过程。电镀通常用于美化、保护和改善物体表面性能。
现有技术中,溶铜装置内设有多个溶铜槽,循环泵从外界抽取含有三价铁的溶液分别打入多个溶铜槽的下部,相邻两个溶铜槽之间设有隔板,隔板靠近溶铜槽的下部开设有贯穿孔,多个溶铜槽的下部经贯穿孔相互连通,使得溶铜槽内的三价铁与纯铜的反应时间较短,溶铜效率低,无法有效生成二价铁(Fe2+)和二价铜(Cu2+),甚至在自循环泵常开的情况下也无法满足二价铁(Fe2+)和二价铜(Cu2+)的浓度要求,导致电能浪费,电镀产能及品质要求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溶铜装置,以解决溶铜槽内的三价铁与纯铜的反应时间较短,溶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溶铜装置,包括:
壳体,内部设有电解槽和多个溶铜槽,所述电解槽与多个所述溶铜槽并排设置,且所述电解槽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电解槽与相邻所述溶铜槽连通,远离所述电解槽的所述溶铜槽的下部设有进口;
通道,设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溶铜槽之间,所述通道的上部设有进液口,所述通道的下部设有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远离所述电解槽的所述溶铜槽的侧壁上部连通,所述出液口与靠近所述电解槽的所述溶铜槽的侧壁下部连通。
有益效果:通过将进口设置在远离电解槽的溶铜槽的下部,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溶铜槽之间设置通道,使得含有三价铁的溶液从远离电解槽的溶铜槽的下部注入,溶液在溶铜槽内逐渐上升,能够使溶铜槽内放置的铜材均匀的与溶液接触并发生反应,当溶铜槽内的溶液上升至上部的进液口时,溶铜槽内的溶液从进液口进入至通道内,在重力的影响下,溶液会流动至通道的下部,此时溶液会从出液口流出,使溶液进入与该溶铜槽相邻的溶铜槽内,并且溶液也是从溶铜槽的下部进入,以此类推,每个溶铜槽内的溶液均是从溶铜槽的下部进入,保证溶液与铜材均匀接触和反应均匀,同时,溶铜槽内的溶液注满后才会经过通道进入至下一个溶铜槽内,延长了溶液在溶铜槽内的停留时间,使得溶液与溶铜槽内的铜材反应时间延长,进而延长三价铁与铜的反应时间,提高溶铜效率,有效生成二价铁和二价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口与所述通道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
有益效果:通过在进液口与通道之间设置间距,使得溶铜槽内的溶液达到一定高度后便能够进入进液口流入至流通空腔,避免进液口设置的位置过高导致溶液与溶铜槽的上部配合件接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液口贯穿所述通道的底面。
有益效果:通过将出液口贯穿通道的底面,使得溶液进入至流通空腔内便能够从出液口流出,有效的排除溶液在流通空腔内积聚,确保溶液能够及时、顺畅的排出,同时,出液口设置在通道的最下部,使得从出液口流出的溶液直接进入至溶铜槽的下部,保证溶液从溶铜槽的下部注入,溶液与铜材均匀接触和反应均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所述流通空腔,所述进液口设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部,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下部。
有益效果:通过间隔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并在第一隔板上开设进液口,在第二隔板上开设出液口,来实现通道将溶液从流通空腔的上部流入和从流通空腔的下部流出,结构简单可靠,降低设备制造维修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液口沿所述第一隔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隔板上间隔设置多个进液口,来保证溶铜槽内的溶液能够及时的从进液口流入至流通空腔内,确保溶液顺利通过进液口,避免溶液流通至溶铜槽的顶端并从溶铜槽的顶端溢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液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液口沿所述第二隔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二隔板上间隔设置多个出液口,来流通空腔内的溶液能够及时从出液口流入至溶铜槽的下部,确保溶液从溶铜槽的下部注入,溶液与铜材均匀接触和反应均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溶铜槽内均设有适于放置铜材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出液口的上方,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流通孔,所述进口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
有益效果:通过在溶铜槽内设置支撑板支撑铜材,支撑板位于出液口的上方,避免铜材与溶铜槽的下部直接接触,导致铜材堵塞出液口,确保溶液能够从出液口顺畅流出,进口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确保溶液从铜材的下方进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驱动泵和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分别与所述进口和所述第一驱动泵连接。
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驱动泵将外界溶液从第一输送管输送至进口,使溶液从溶铜槽的进口进入溶铜槽的下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溶铜槽包括第一溶铜槽、第二溶铜槽和第三溶铜槽,所述第一溶铜槽、所述第二溶铜槽和所述第三溶铜槽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三溶铜槽与所述电解槽共用侧壁,且所述第三溶铜槽与所述电解槽之间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溶铜槽、第二溶铜槽、第三溶铜槽使得铜材与溶液能够充分反应,有效生成二价铁和二价铜,通过在第三溶铜槽和电解槽共用侧壁的上部设置通孔,使得第三溶铜槽内的溶液与铜材充分反应后流入电解槽,同时延长第一溶铜槽和第二溶铜槽内溶液与铜材的反应时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驱动泵和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第二驱动泵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电解槽的下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口连通。
有益效果:当电解槽内的溶液的三价铁浓度过高时,第二驱动泵使第二输送管抽取电解槽下部的溶液,通过第二输送管将电解槽内的溶液注入至进口,使溶液与铜材重新反应生成二价铁,直至电解槽内的浓度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溶铜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溶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溶液的流动方向;
图3为图2中第一溶铜槽、第二溶铜槽、第三溶铜槽、通道和电解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隔板的主视图;
图5为图3中第二隔板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第一溶铜槽;3、通道;301、进液口;302、出液口;303、流通空腔;304、第一隔板;305、第二隔板;4、支撑板;7、第二溶铜槽;8、第三溶铜槽;9、电解槽;10、通孔;11、第一驱动泵;12、第二驱动泵;13、铜材;14、进口;15、第一输送管;16、第二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溶铜装置内设有多个溶铜槽,循环泵从外界抽取含有三价铁的溶液分别打入多个溶铜槽的下部,相邻两个溶铜槽之间设有隔板,隔板靠近溶铜槽的下部开设有贯穿孔,多个溶铜槽的下部经贯穿孔相互连通,使得溶铜槽内的三价铁与纯铜的反应时间较短,溶铜效率低,无法有效生成二价铁(Fe2+)和二价铜(Cu2+),甚至在自循环泵常开的情况下也无法满足二价铁(Fe2+)和二价铜(Cu2+)的浓度要求,导致电能浪费,电镀产能及品质要求无法保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溶铜装置,包括壳体1、溶铜槽、电解槽9和通道3。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内部设有电解槽9和多个溶铜槽,电解槽9与多个溶铜槽并排设置,且电解槽9位于壳体1的一端。电解槽9与相邻的溶铜槽连通,远离电解槽9的溶铜槽的下部设置有进口14,通过向进口14注入含有三价铁的溶液,使得溶液从远离电解槽9的溶铜槽的下部注入。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任意相邻两个溶铜槽之间设有通道3,通道的上部设有进液口301,通道的下部设有出液口302。
具体地,进液口301与远离电解槽9的溶铜槽的侧壁上部连通,出液口302与靠近电解槽9的溶铜槽的侧壁下部连通。
此溶铜装置,通过将进口14设置在远离电解槽9的溶铜槽的下部,并且在相邻的两个溶铜槽之间设置通道3,使得含有三价铁的溶液从远离电解槽9的溶铜槽的下部注入,溶液在溶铜槽内逐渐上升,能够使溶铜槽内放置的铜材均匀的与溶液接触并发生反应,当溶铜槽内的溶液上升至上部的进液口301时,溶铜槽内的溶液从进液口301进入至通道3内,在重力的影响下,溶液会流动至通道3的下部,此时溶液会从出液口302流出,使溶液进入与该溶铜槽相邻的溶铜槽内,并且溶液也是从溶铜槽的下部进入,以此类推,每个溶铜槽内的溶液均是从溶铜槽的下部进入,保证溶液与铜材均匀接触和反应均匀,同时,溶铜槽内的溶液注满后才会经过通道3进入至下一个溶铜槽内,延长了溶液在溶铜槽内的停留时间,使得溶液与溶铜槽内的铜材反应时间延长,进而延长三价铁与铜的反应时间,提高溶铜效率,有效生成二价铁和二价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进液口301与通道3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通过在进液口301与通道3之间设置间距,使得溶铜槽内的溶液达到一定高度后便能够进入进液口301流入至流通空腔303,避免进液口301设置的位置过高导致溶液与溶铜槽的上部配合件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出液口302贯穿通道3的底面,通过将出液口302贯穿通道3的底面,使得溶液进入至流通空腔303内便能够从出液口302流出,有效的排除溶液在流通空腔303内积聚,确保溶液能够及时、顺畅的排出,同时,出液口302设置在通道3的最下部,使得从出液口302流出的溶液直接进入至溶铜槽的下部,保证溶液从溶铜槽的下部注入,溶液与铜材13均匀接触和反应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通道3包括第一隔板304和第二隔板305,其中,第一隔板304与第二隔板305间隔设置,第一隔板304与第二隔板305之间形成流通空腔303,第一隔板304的上部设置有进液口301,第二隔板305的下部设置有出液口302。通过间隔设置第一隔板304和第二隔板305,并在第一隔板304上开设进液口301,在第二隔板305上开设出液口302,来实现通道3将溶液从流通空腔303的上部流入和从流通空腔303的下部流出,结构简单可靠,降低设备制造维修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进液口301设置有多个,多个进液口301沿第一隔板304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设置,通过在第一隔板304上间隔设置多个进液口301,来保证溶铜槽内的溶液能够及时的从进液口301流入至流通空腔303内,确保溶液顺利通过进液口301,避免溶液流通至溶铜槽的顶端并从溶铜槽的顶端溢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出液口302设置多个,多个出液口302沿第二隔板305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通过在第二隔板305上间隔设置多个出液口302,来流通空腔303内的溶液能够及时从出液口302流入至溶铜槽的下部,确保溶液从溶铜槽的下部注入,溶液与铜材13均匀接触和反应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溶铜槽内均设有放置铜材13的支撑板4,支撑板4位于出液口302的上方,支撑板4上开设有多个流通孔,进口14位于支撑板4的下方,通过在溶铜槽内设置支撑板4支撑铜材13,避免铜材13与溶铜槽的下部直接接触,导致铜材13堵塞出液口302,确保溶液能够从出液口302顺畅流出,进口14设置在支撑板4的下方,确保溶液从铜材13的下方进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驱动泵11和第一输送管15,第一输送管15分别与进口14和第一驱动泵11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泵11将外界溶液从第一输送管15输送至进口14,使溶液从溶铜槽的进口14进入溶铜槽的下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溶铜槽包括第一溶铜槽2、第二溶铜槽7和第三溶铜槽8,第一溶铜槽2、第二溶铜槽7和第三溶铜槽8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三溶铜槽8与电解槽9共用侧壁,且第三溶铜槽8与电解槽9之间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10,通过设置第一溶铜槽2、第二溶铜槽7、第三溶铜槽8使得铜材13与溶液能够充分反应,有效生成二价铁和二价铜,通过在第三溶铜槽8和电解槽9共用侧壁的上部设置通孔10,使得第三溶铜槽8内的溶液与铜材13充分反应后流入电解槽9,同时延长第一溶铜槽2和第二溶铜槽7内溶液与铜材13的反应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二驱动泵12和第二输送管16,第二输送管16与第二驱动泵12连接,第二输送管16的一端与电解槽9的下部连通,另一端与进口14连通。当电解槽9内的溶液的三价铁浓度过高时,第二驱动泵12使第二输送管16抽取电解槽9下部的溶液,通过第二输送管16将电解槽9内的溶液注入至进口,使溶液与铜材13重新反应生成二价铁,直至电解槽9内的浓度符合要求。
本实施例中溶铜装置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如图1至图3所示,铜材13放置在第一溶铜槽2、第二溶铜槽7和第三溶铜槽8的支撑板4上,通过第一驱动泵11和第二驱动泵12抽取外界溶液,将含有三价铁的溶液注入至进口14,使溶液从第一溶铜槽2的溶铜槽的下部注入,溶液在第一溶铜槽2内逐渐上升,能够使第一溶铜槽2内放置的铜材13均匀的与溶液接触并发生反应,当第一溶铜槽2内的溶液上升至上部的进液口301时,第一溶铜槽2内的溶液从进液口301进入至通道3的流通空腔303内,在重力的影响下,溶液会流动至流通空腔303的下部,此时溶液会从出液口302流出,使溶液进入与第二溶铜槽7内,溶液在第二溶铜槽7内逐渐上升,使第二溶铜槽7内放置的铜材13均匀的与溶液接触并发生反应,当第二溶铜槽7内的溶液上升至上部的进液口301时,第二溶铜槽7内的溶液从进液口301进入至通道3的流通空腔303内,溶液会流动至流通空腔303的下部,此时溶液会从出液口302流出,溶液在第三溶铜槽8内逐渐上升,使第三溶铜槽8内放置的铜材13均匀的与溶液接触并发生反应,当第三溶铜槽8内的溶液上升至上部的通孔10时,第三溶铜槽8内的溶液从通孔10流入至电解槽9内。
第一溶铜槽2、第二溶铜槽7、第三溶铜槽8内的溶液均是从溶铜槽的下部进入,保证溶液与铜材13均匀接触和反应均匀,同时,溶铜槽内的溶液注满后才会经过通道3进入至下一个溶铜槽内,延长了溶液在溶铜槽内的停留时间,使得溶液与溶铜槽内的铜材13反应时间延长,进而延长三价铁与铜的反应时间,提高溶铜效率,有效生成二价铁和二价铜。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内部设有电解槽(9)和多个溶铜槽,所述电解槽(9)与多个所述溶铜槽并排设置,且所述电解槽(9)位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所述电解槽(9)与相邻所述溶铜槽连通,远离所述电解槽(9)的所述溶铜槽的下部设有进口(14);
通道(3),设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溶铜槽之间,所述通道(3)的上部设有进液口(301),所述通道(3)的下部设有出液口(302),所述进液口(301)与远离所述电解槽(9)的所述溶铜槽的侧壁上部连通,所述出液口(302)与靠近所述电解槽(9)的所述溶铜槽的侧壁下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301)与所述通道(3)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302)贯穿所述通道(3)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3)包括第一隔板(304)与第二隔板(305),所述第一隔板(304)与所述第二隔板(305)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隔板(304)与所述第二隔板(305)之间形成流通空腔(303),所述进液口(301)设于所述第一隔板(304)的上部,所述出液口(302)设于所述第二隔板(305)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30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液口(301)沿所述第一隔板(304)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30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液口(302)沿所述第二隔板(305)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溶铜槽内均设有适于放置铜材(13)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位于所述出液口(302)的上方,所述支撑板(4)上开设有多个流通孔,所述进口(14)位于所述支撑板(4)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泵(11)和第一输送管(15),所述第一输送管(15)分别与所述进口(14)和所述第一驱动泵(1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铜槽包括第一溶铜槽(2)、第二溶铜槽(7)和第三溶铜槽(8),所述第一溶铜槽(2)、所述第二溶铜槽(7)和所述第三溶铜槽(8)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三溶铜槽(8)与所述电解槽(9)共用侧壁,且所述第三溶铜槽(8)与所述电解槽(9)之间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溶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泵(12)和第二输送管(16),所述第二输送管(16)与所述第二驱动泵(12)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16)的一端与所述电解槽(9)的下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口(14)连通。
CN202322549296.XU 2023-09-19 2023-09-19 溶铜装置 Active CN220940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9296.XU CN220940650U (zh) 2023-09-19 2023-09-19 溶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9296.XU CN220940650U (zh) 2023-09-19 2023-09-19 溶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40650U true CN220940650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11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49296.XU Active CN220940650U (zh) 2023-09-19 2023-09-19 溶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40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40650U (zh) 溶铜装置
CN202440558U (zh) 带材电镀装置
CN212894972U (zh) 印制电路板化学镀锡装置
CN204981439U (zh) 黑棕化废水处理系统
CN112813427A (zh) 一种电解铜箔新型防氧化槽装置
CN217378065U (zh) 一种用于水平电镀设备的喷流阳极装置
CN212077185U (zh) 一种可拼接式电镀槽
CN217378068U (zh) 一种电镀设备
CN216237274U (zh) 一种用于还原四价锡的过滤循环反应装置
CN216074061U (zh) 焊丝镀铜装置
CN213835567U (zh) 自循环电解电积槽
CN201420101Y (zh) 一种特殊电镀槽体结构
CN211713214U (zh) 一种具有均衡进液装置的电解槽
CN114790567A (zh) 一种电镀设备
CN210117426U (zh) 一种用于降低镀液中硫酸铜浓度的连续电解设备
CN215925136U (zh) 一种镀膜机用镀液循环系统及镀膜机
CN2123537U (zh) 多孔侧进侧出电积槽
CN216998653U (zh) 钛篮、电镀装置以及电镀设备
CN211771543U (zh) 一种化学镀钯槽
CN210065921U (zh) 一种连续镀化学镍专用槽
CN219449919U (zh) 一种将电镀药水进行水平对流循环的装置
CN213203257U (zh) 一种半导体电镀设备的电镀槽
TWI806328B (zh) 不溶性陽極酸性硫酸鹽電鍍銅的優化製程及裝置
CN203474950U (zh) 一种金属制品表面处理循环装置
CN219490190U (zh) 一种用于电解铜箔水处理电解槽的接液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