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9124U - 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9124U
CN220939124U CN202322529469.1U CN202322529469U CN220939124U CN 220939124 U CN220939124 U CN 220939124U CN 202322529469 U CN202322529469 U CN 202322529469U CN 220939124 U CN220939124 U CN 220939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powder
tail
conveying
tower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294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权
温东升
田俊
罗文帝
王正旺
徐登翔
李伟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Dongpeng Ceramic Co Ltd
Foshan Dongpeng Ceramic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dong Dongpeng Holdings Co Ltd
Qingyuan Nafuna Ceram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Dongpeng Ceramic Co Ltd
Foshan Dongpeng Ceramic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dong Dongpeng Holdings Co Ltd
Qingyuan Nafuna Ceram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Dongpeng Ceramic Co Ltd, Foshan Dongpeng Ceramic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dong Dongpeng Holdings Co Ltd, Qingyuan Nafuna Ceram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Dongpeng Ceram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294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9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9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9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包括喷雾塔和尾粉回收装置,尾粉回收装置的进料口位于喷雾塔的下部,且尾粉回收装置的进料口与喷雾塔的尾气出口相互连通,尾粉回收装置的出料口位于喷雾塔的顶部,且尾粉回收装置的出料口与喷雾塔的进风口相互连通;尾粉回收装置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尾粉管、除尘装置和尾粉输送装置,尾粉管位于喷雾塔和除尘装置之间,且尾粉管的进料口与尾气出口相互连通,尾粉输送装置位于除尘装置的下方,且尾粉输送装置的出料口与进风口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有利于降低尾粉回收利用成本,同时能有效提高利用上述设备制得的陶瓷粉料的表面光滑性和流动性。

Description

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干燥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喷雾干燥塔是建筑陶瓷生产过程中用于制备陶瓷粉料的设备,由喷头喷出的浆料液滴在热风的作用下进行脱水、干燥形成含有一定水分和粒度的陶瓷粉料颗粒,即浆料雾滴与热空气形成混合流的方式,浆料雾滴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而形成球形,其水分在高温下迅速蒸发干燥,最终获得含水量为6~9%的球形陶瓷粉料颗粒。
在制备陶瓷粉料的过程中,由于喷雾干燥塔内粒径较小的陶瓷粉料容易随负压风与尾气一起排出喷雾塔,因此导致喷雾塔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小粒径的陶瓷粉料(即尾粉),且喷雾塔排出的尾粉含量约占陶瓷粉料总量的4~6%,因此,为了节省成本,需要对喷雾塔排出的尾粉进行回收利用。
为了将以上尾粉回收利用,现有技术一般先通过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和沉降室等除尘设备将尾气中的尾粉进行回收,然后再将尾粉加水搅拌成水分含量约40%的泥浆,再将泥浆混入生产大浆池,按正常操作喷入喷雾干燥塔制成水分含量为6~9%陶瓷粉料,因此,与直接采用浆料喷雾造粒相比,上述将尾粉加水搅拌成泥浆,再将泥浆混入生产大浆池喷雾造粒的过程需要额外消耗更多的能源将尾粉回收利用时所添加的水分蒸发,使得尾粉回收利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有利于降低尾粉回收利用成本,同时能有效提高利用上述设备制得的陶瓷粉料的表面光滑性和流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包括喷雾塔和尾粉回收装置,所述尾粉回收装置的进料口位于所述喷雾塔的下部,且所述尾粉回收装置的进料口与所述喷雾塔的尾气出口相互连通,所述尾粉回收装置的出料口位于所述喷雾塔的顶部,且所述尾粉回收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喷雾塔的进风口相互连通;
所述尾粉回收装置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尾粉管、除尘装置和尾粉输送装置,所述尾粉管位于所述喷雾塔和所述除尘装置之间,且所述尾粉管的进料口与所述尾气出口相互连通,所述尾粉输送装置位于所述除尘装置的下方,且所述尾粉输送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进风口相互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且所述旋风除尘器的进料口与所述尾粉管的出料口相互连通,所述布袋除尘器的出料口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的进料口相互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尾粉回收装置还包括细度调节组件,所述细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和所述喷雾塔之间,且所述细度调节组件的进料口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的出料口相互连通,所述细度调节组件的出料口与所述进风口相互连通;
所述细度调节组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震筛组件、第一中转斗、第一输送泵和第一输送管,所述震筛组件位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一中转斗位于所述震筛组件的第一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一中转斗用于接住经过所述震筛组件过筛后的尾粉,所述第一输送泵和所述第一输送管均位于所述第一中转斗的下料端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下料端为所述细度调节组件的出料口,所述第一输送泵用于将经过所述震筛组件过筛后的尾粉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输送至所述进风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震筛组件为筛网,所述筛网的目数为120~250目。
更进一步的,所述细度调节组件还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研磨器、所述第二中转斗和所述输送件,所述研磨器位于所述震筛组件的第二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研磨器用于将所述震筛组件中未过筛的尾粉进行研磨;
所述第二中转斗位于所述研磨器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二中转斗用于接住经过所述研磨器研磨后的尾粉;
所述输送件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中转斗的出料口相连,所述输送件的下料端与所述震筛组件的进料端相连,所述输送件用于将经过所述研磨器255研磨后的尾粉输送至所述震筛组件的进料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尾粉回收装置还包括计量组件,计量组件设置于所述细度调节组件和所述喷雾塔之间,且所述计量组件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出料口相互连通,所述计量组件的出料口与所述进风口相互连通;
所述计量组件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计量斗、第二输送泵和第二输送管,所述计量斗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泵位于所述计量斗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管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泵的下料端的下方,且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下料端为所述计量组件的出料口;所述第二输送泵用于将所述计量斗中的粉料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管输送至所述进风口;
所述计量斗靠近所述第一输送管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计量斗的进料阀门;所述计量斗靠近所述第二输送泵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计量斗的下料阀门。
更进一步的,所述喷雾塔包括塔体、浆料喷雾装置和进风装置,所述浆料喷雾装置阵列分布于所述塔体的侧壁中部,且所述浆料喷雾装置的喷出口位于所述塔体的内部,所述喷出口朝向所述塔体的顶部;
所述进风装置位于所述塔体的顶部,所述进风装置的进口为所述进风口。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分风器,所述分风器安装于所述进风装置的底部,且所述进风装置、所述分风器与所述喷雾塔的内部相互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计量组件的出料口与所述分风器之间的距离为1~3m。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出料口和存储仓,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塔体的底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存储仓相互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尾粉回收装置的进料口与喷雾塔的尾气出口相互连通,令喷雾塔尾气中的尾粉经过尾粉回收装置得到回收,回收后的尾粉与喷雾塔的进风口的热风混合后形成高压粉尘流,向下喷入喷雾塔中;同时,喷雾塔向上喷射浆料液滴,向下喷入的高压粉尘流中的热风与浆料液滴进行热交换,令浆料液滴在热风的作用下进行脱水、干燥形成含有一定水分的陶瓷粉料,且在此过程中高压粉尘流中的尾粉将粘附在浆料液滴的表面,对浆料液体进行包裹,直接参与到陶瓷粉料的制备过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尾粉先加水化成泥浆,再将泥浆混入生产大浆池而需要额外消耗能源,从而导致尾粉回收利用成本高的缺陷。另外,由于尾粉对浆料液体表面进行包裹,有效地避免了浆料液滴在干燥过程因碰撞而团聚,形成团聚的浆料液滴,导致制得的陶瓷粉料表面粗糙、流动性较差情况的发生。
2、尾粉管用于将喷雾塔中的尾气输送至除尘装置,除尘装置用于对尾气中的尾粉进行回收,尾粉输送装置用于将除尘装置回收的尾粉输送至进风口,从而使尾粉均匀地包裹浆料液滴,确保制得的陶瓷粉料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的局部结构简图。
其中:喷雾塔1、尾气出口11、进风口12、塔体13、浆料喷雾装置14、进风装置15、出料口16、尾粉回收装置2、尾粉管21、尾粉输送装置22、旋风除尘器23、布袋除尘器24、细度调节组件25、震筛组件251、第一中转斗252、第一输送泵253、第一输送管254、研磨器255、第二中转斗256、输送件257、计量组件26、计量斗261、第二输送泵262、第二输送管263、分风器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包括喷雾塔1和尾粉回收装置2,所述尾粉回收装置2的进料口位于所述喷雾塔1的下部,且所述尾粉回收装置2的进料口与所述喷雾塔1的尾气出口11相互连通,所述尾粉回收装置2的出料口位于所述喷雾塔1的顶部,且所述尾粉回收装置2的出料口与所述喷雾塔1的进风口12相互连通;
所述尾粉回收装置2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尾粉管21、除尘装置和尾粉输送装置22,所述尾粉管21位于所述喷雾塔1和所述除尘装置之间,且所述尾粉管21的进料口与所述尾气出口11相互连通,所述尾粉输送装置位于所述除尘装置22的下方,且所述尾粉输送装置22的出料口与所述进风口12相互连通。
为了降低回收利用成本,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喷雾塔1和尾粉回收装置2,尾粉回收装置2的进料口与喷雾塔1的尾气出口11相互连通,令喷雾塔1尾气中的尾粉经过尾粉回收装置2得到回收,回收后的尾粉与喷雾塔1的进风口12的热风混合后形成高压粉尘流,向下喷入喷雾塔1中;同时,喷雾塔1向上喷射浆料液滴,向下喷入的高压粉尘流中的热风与浆料液滴进行热交换,令浆料液滴在热风的作用下进行脱水、干燥形成含有一定水分的陶瓷粉料,且在此过程中高压粉尘流中的尾粉将粘附在浆料液滴的表面,对浆料液体进行包裹,直接参与到陶瓷粉料的制备过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尾粉先加水化成泥浆,再将泥浆混入生产大浆池而需要额外消耗能源,从而导致尾粉回收利用成本高的缺陷。另外,由于尾粉对浆料液体表面进行包裹,有效地避免了浆料液滴在干燥过程因碰撞而团聚,形成团聚的浆料液滴,导致制得的陶瓷粉料表面粗糙、流动性较差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尾粉回收装置2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尾粉管21、除尘装置和尾粉输送装置22,其中,尾粉管21用于将喷雾塔1中的尾气输送至除尘装置,除尘装置用于对尾气中的尾粉进行回收,尾粉输送装置22用于将除尘装置回收的尾粉输送至进风口12,从而使尾粉均匀地包裹浆料液滴,确保制得的陶瓷粉料的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两相邻设备之间可实现首尾相接,可以指的是上一工序的设备的出料口与下一工序的设备的进料口相连,也可以指的是上一工序的设备的出料口与下一工序的设备的进料口通过输送带、提升斗等输送设备相连,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尾粉输送装置22可以为输送螺杆,在此不进行限定。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旋风除尘器23和布袋除尘器24,且所述旋风除尘器23的进料口与所述尾粉管21的出料口相互连通,所述布袋除尘器24的出料口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22的进料口相互连通。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除尘装置包括旋风除尘器23和布袋除尘器24,旋风除尘装置处理属于一级除尘,用于收集尾气中粒径较大的尾粉;布袋除尘装置属于二级除尘,用于收集尾气中粒径较小的尾粉。通过设置旋风除尘器23和布袋除尘器24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尾气中尾粉的收回率。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尾粉回收装置2还包括细度调节组件25,所述细度调节组件25设置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22和所述喷雾塔1之间,且所述细度调节组件25的进料口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22的出料口相互连通,所述细度调节组件25的出料口与所述进风口12相互连通;
所述细度调节组件25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震筛组件251、第一中转斗252、第一输送泵253和第一输送管254,所述震筛组件251位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22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一中转斗252位于所述震筛组件251的第一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一中转斗252用于接住经过所述震筛组件251过筛后的尾粉,所述第一输送泵253和所述第一输送管254均位于所述第一中转斗252的下料端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输送管254的下料端为所述细度调节组件25的出料口,所述第一输送泵253用于将经过所述震筛组件251过筛后的尾粉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254输送至所述进风口12。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震筛组件251、第一中转斗252、第一输送泵253和第一输送管254,通过震筛组件251对尾粉进行过筛进一步除掉粒径较大的尾粉,经过筛后的尾粉存储于第一中转斗252,第一输送泵253提供动力,用于将第一中转斗252中存储的尾粉通过第一输送管254输送至喷雾塔1的进风口12,避免尾粉的粒径过大,包裹效果较差,而影响所制得的陶瓷粉料的品质。同时,设置第一中转斗252便于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确定尾粉的使用量,另外也使得尾粉转运得到缓冲,更有利于设备整体的运行顺畅。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震筛组件为筛网,所述筛网的目数为120~250目。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筛网的目数为120~250目,有利于令尾粉中粒径较大的尾粉颗粒得到有效筛除。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细度调节组件25还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研磨器255、所述第二中转斗256和所述输送件257,所述研磨器255位于所述震筛组件251的第二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研磨器255用于将所述震筛组件251中未过筛的尾粉进行研磨;
所述第二中转斗256位于所述研磨器255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二中转斗256用于接住经过所述研磨器255研磨后的尾粉;
所述输送件257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中转斗256的出料口相连,所述输送件257的下料端与所述震筛组件251的进料端相连,所述输送件257用于将经过所述研磨器255研磨后的尾粉输送至所述震筛组件251的进料端。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研磨器255、第二中转斗256和输送件257,且研磨器255用于将震筛组件251中的未能过筛的尾粉进行研磨,第二中转斗256用于存储研磨后的尾粉,输送件257用于将第二中转斗256中存储的尾粉输送至震筛组件251,从而实现对较大粒径未能过筛的尾粉进行研磨,获得粒径较小的尾粉,使之符合使用需求,提高尾粉的利用率。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尾粉回收装置2还包括计量组件26,计量组件26设置于所述细度调节组件25和所述喷雾塔1之间,且所述计量组件26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254的出料口相互连通,所述计量组件26的出料口与所述进风口12相互连通;
所述计量组件26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计量斗261、第二输送泵262和第二输送管263,所述计量斗261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管254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泵262位于所述计量斗261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管263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泵262的下料端的下方,且所述第二输送管263的下料端为所述计量组件26的出料口;所述第二输送泵262用于将所述计量斗261中的粉料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管263输送至所述进风口12;
所述计量斗261靠近所述第一输送管254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计量斗261的进料阀门;所述计量斗261靠近所述第二输送泵262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计量斗261的下料阀门。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计量组件26,计量组件26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计量斗261、第二输送泵262和第二输送管263,当需要制备功能性陶瓷粉料或者有色陶瓷粉料时,可通过计量组件26进行相应粉料的添加和补充。具体地,首先关闭计量斗261的进料阀门(图中未标注),使尾粉不流出,同时打开下料阀门(图中未标注),使功能性细粉或色粉从计量斗261流出,并依次经过第二输送泵262和第二输送管263,最后与进风口12中的热风混合,随着热风进入喷雾塔1内部,对浆料液滴进行包裹,获得功能性陶瓷粉料或者有色陶瓷粉料。同时计量斗261可对实际流出的功能性细粉或色粉进行称量,确保喷入到喷雾塔1内部的功能性细粉或色粉的量,从而保证制得的功能性陶瓷粉料或者有色陶瓷粉料的品质。
另外,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当色粉的添加量超过浆料总量的1.5%时,干燥后的有色粉料容易出现色粉层与浆料颗粒层分层的现象,导致只能制备浅色陶瓷粉料,而本技术方案中由于色粉在浆料液滴完全干燥前粘附于其表面,在浆料液滴的表面紧紧粘附一层色粉,因此本技术方案中色粉的输送量可达到5%,从而获得更深颜色的陶瓷色粉,满足了深颜色陶瓷的市场需求。
优选地,所述计量斗261的数量为多个,使得可以同时对浆料包裹多种功能性粉料或者色粉,进一步满足实际市场需求。
更优选地,所述计量斗261的数量为2个。
需要说明的是,计量斗可以储存功能性细粉或色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喷雾塔1包括塔体13、浆料喷雾装置14和进风装置15,所述浆料喷雾装置14阵列分布于所述塔体13的侧壁中部,且所述浆料喷雾装置14的喷出口位于所述塔体13的内部,所述喷出口朝向所述塔体13的顶部;
所述进风装置15位于所述塔体13的顶部,所述进风装置15的进口为所述进风口12。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浆料喷雾装置14的喷出口位于塔体13的内部,喷出口朝向塔体13的顶部,令浆料喷雾装置14用于向上喷射浆料液滴,使得浆料液滴因喷射惯性和浆料液滴的重力惯性的作用下,做逆流上升一段后再下降的弧线运动,延长浆料液滴干燥时间,确保其干燥效果;
更进一步地,进风装置15位于塔体13的顶部,进风装置15的进口为喷雾塔1的进风口12,便于将尾粉与热风混合,便于借助进风装置15的热风对尾粉进一步的干燥,更有利于将尾粉分散到整个塔体13内部,进而更有助于尾粉对浆料液滴的包裹,确保制得的陶瓷粉料的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塔体13、浆料喷雾装置14和进风装置15中的组成设备均为建筑陶瓷领域中常用的生产设备,在此不对上述组成设备的结构进行赘述。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分风器3,所述分风器3安装于所述进风装置15的底部,且所述进风装置15、所述分风器3与所述喷雾塔1的内部相互连通。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分风器3,令尾粉与热风混合后形成的高压粉尘流呈涡流状,更有利于令尾粉分散至整个喷雾塔1的内部空间,进一步对浆料液滴实现有效的包裹,提升制得的陶瓷粉料的品质。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计量组件26的出料口与所述分风器11之间的距离为1~3m。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限定计量组件26的出料口与分风器3之间的距离(如图3中m所示),可确保尾粉与热风预先进行混合,之后再在通过分风器3的作用下进一步地混合均匀,确保尾粉对浆料液滴的包覆效果。
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出料口16和存储仓,所述出料口16位于所述塔体13的底部,所述出料口16与所述存储仓相互连通。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出料口16,使制得的陶瓷粉料及时收集进入存储仓(图中未标注)进行存储,避免陶瓷粉料长期放置于空气中吸水返潮,影响其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喷雾塔和尾粉回收装置,所述尾粉回收装置的进料口位于所述喷雾塔的下部,且所述尾粉回收装置的进料口与所述喷雾塔的尾气出口相互连通,所述尾粉回收装置的出料口位于所述喷雾塔的顶部,且所述尾粉回收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喷雾塔的进风口相互连通;
所述尾粉回收装置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尾粉管、除尘装置和尾粉输送装置,所述尾粉管位于所述喷雾塔和所述除尘装置之间,且所述尾粉管的进料口与所述尾气出口相互连通,所述尾粉输送装置位于所述除尘装置的下方,且所述尾粉输送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进风口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且所述旋风除尘器的进料口与所述尾粉管的出料口相互连通,所述布袋除尘器的出料口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的进料口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粉回收装置还包括细度调节组件,所述细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和所述喷雾塔之间,且所述细度调节组件的进料口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的出料口相互连通,所述细度调节组件的出料口与所述进风口相互连通;
所述细度调节组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震筛组件、第一中转斗、第一输送泵和第一输送管,所述震筛组件位于所述尾粉输送装置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一中转斗位于所述震筛组件的第一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一中转斗用于接住经过所述震筛组件过筛后的尾粉,所述第一输送泵和所述第一输送管均位于所述第一中转斗的下料端的下方,且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下料端为所述细度调节组件的出料口,所述第一输送泵用于将经过所述震筛组件过筛后的尾粉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输送至所述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震筛组件为筛网,所述筛网的目数为120~250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度调节组件还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研磨器、第二中转斗和输送件,所述研磨器位于所述震筛组件的第二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研磨器用于将所述震筛组件中未过筛的尾粉进行研磨;
所述第二中转斗位于所述研磨器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二中转斗用于接住经过所述研磨器研磨后的尾粉;
所述输送件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中转斗的出料口相连,所述输送件的下料端与所述震筛组件的进料端相连,所述输送件用于将经过所述研磨器研磨后的尾粉输送至所述震筛组件的进料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粉回收装置还包括计量组件,计量组件设置于所述细度调节组件和所述喷雾塔之间,且所述计量组件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出料口相互连通,所述计量组件的出料口与所述进风口相互连通;
所述计量组件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计量斗、第二输送泵和第二输送管,所述计量斗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泵位于所述计量斗的下料端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管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泵的下料端的下方,且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下料端为所述计量组件的出料口;所述第二输送泵用于将所述计量斗中的粉料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管输送至所述进风口;
所述计量斗靠近所述第一输送管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计量斗的进料阀门;所述计量斗靠近所述第二输送泵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计量斗的下料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塔包括塔体、浆料喷雾装置和进风装置,所述浆料喷雾装置阵列分布于所述塔体的侧壁中部,且所述浆料喷雾装置的喷出口位于所述塔体的内部,所述喷出口朝向所述塔体的顶部;
所述进风装置位于所述塔体的顶部,所述进风装置的进口为所述进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风器,所述分风器安装于所述进风装置的底部,且所述进风装置、所述分风器与所述喷雾塔的内部相互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组件的出料口与所述分风器之间的距离为1~3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口和存储仓,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塔体的底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存储仓相互连通。
CN202322529469.1U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 Active CN220939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29469.1U CN220939124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29469.1U CN220939124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9124U true CN220939124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20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29469.1U Active CN220939124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91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46767U (zh) 一种脱硫用石灰石粉制备系统
CN202725512U (zh) 一种用于动力煤分选的全粒级高效干法选煤系统
CN100556524C (zh) 重力法连续造粒设备及造粒方法
CN201120271Y (zh) 连续式多单元流化床喷浆造粒包衣装置
EP287473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preparation of colored materials in powder form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eramic articles
CN220939124U (zh) 一种喷雾干燥塔的尾粉回收设备
CN106563390A (zh) 一种干法陶瓷墙地砖坯体粉料造粒工艺
CN202180055U (zh) 一种集饼料打散与分级的装置
CN214289275U (zh) 一种轻质碳酸钙集粉装置
CN206793856U (zh) 一种宽进细出粒径可调的cfb炉内石灰石脱硫剂制备系统
CN207928497U (zh) 一种重力式中药制粒分装系统
CN209597387U (zh) 封闭自循环式环保型秸秆粉碎系统
CN109746113B (zh) 一种颗粒物料水选装置
CN207313466U (zh) 一种肥料生产设备
CN117263699A (zh) 一种陶瓷粉料加工方法及其设备
CN201768527U (zh) 一种粉体物料雾化改性装置
CN202898255U (zh) 内返料造粒机
CN101318181A (zh) 一种集饼料打散与分级的装置
CN214106831U (zh) 一种内置式返料管及内返料系统
CN201543594U (zh) 一种斜槽式粉体分级装置
CN212632959U (zh) 一种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CN212702819U (zh) 连续流化床涂层装置
CN107930530A (zh) 一种陶瓷原料悬浮造粒设备
CN2629820Y (zh) 流化床喷雾造粒机
CN201140056Y (zh) 一种流化床喷浆包衣造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