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8555U - 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和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和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8555U
CN220938555U CN202322083851.4U CN202322083851U CN220938555U CN 220938555 U CN220938555 U CN 220938555U CN 202322083851 U CN202322083851 U CN 202322083851U CN 220938555 U CN220938555 U CN 220938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lined ramp
embedded body
shell
cavity
rota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838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力群
陈岳军
杨学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antang Lo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iantang Lo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iantang Lo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iantang Lo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838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8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8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8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和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包括壳体和转动件,壳体顶部延伸出插头,插头外部环套有内芯;内芯上设有两条流体通道,内芯外部环套有转动件;壳体顶部还设有嵌入体,嵌入体所在的圆周半径大于插头所在的圆周半径。转动件包括外壁面,外壁面底部设有用于嵌入体滑动连接的倾斜坡道,倾斜坡道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的容纳腔。转动件通过自转,使嵌入体在容纳腔或倾斜坡道中位移。在倾斜坡道的顶部尽头端设置专门用于容纳嵌入体的容纳腔,使嵌入体可以稳定地停留在容纳腔内,从而使壳体与转动件的连接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和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和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临床现场,医护人员需要频繁地将西林瓶内的药物与其他药液进行混合、溶解等。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药物,例如:用于治疗癌症的化疗类药物。该类药物在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在密闭的空间内完成。如果不在密闭空间内完成转移,则会对药液转移的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为此,市面上出现了带有双通道的药液转移器,参见附图1。即:一个通道用于将注射器中的药液转移到西林瓶内部,使药液与西林瓶内部的药物进行混合。然后,再通过该通道,将混合好之后的药液原路返回,重新抽吸回注射器中,以便用于后续的注射需要。接着,切换通道,再按压注射器上的推杆,使注射器内部的、混合好后的药液,通过切换之后的通道直接注射出去。
而现有的这种双通道药液转移器中,本体50是通过连接块51滑动连接在通道调节装置60的螺纹槽61内,实现通道调节装置60相对于本体50的转动,进而实现通道的切换。其中,本体50与通道调节装置60连接在一起时,连接块51一般是停留在螺纹槽61的尽头处。而在螺纹槽61的尽头处,上下两个壁面逐渐向中间靠拢,两者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导致连接块51停留在螺纹槽61的尽头处时,连接块51与螺纹槽61的受力面积非常小,几乎只有两个点的受力面积,参见附图2。
由于连接块51与螺纹槽61之间的受力面积过小,导致其两者之间的连接非常地不稳定,只要稍微有点晃荡或碰撞,就十分容易导致两者脱离。因此,无论是在运输的过程中,还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现有的这种双通道药液转移器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药液没有被完全回抽至注射器之前,若出现连接块51与螺纹槽61的意外分离,就会使西林瓶内存放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药物曝露在空气中,进而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双通道药液转移器存在意外分离,致使药液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的安全隐患。所以,现有技术中的双通道药液转移器有待改进。
本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背景,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在倾斜坡道的尽头这一端设置容纳腔,专门用于容置嵌入体,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即使是有轻微的晃荡或碰撞,也不会导致两者随意分离的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
针对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凸出的嵌入体和倾斜坡道,倾斜坡道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的容纳腔;转动所述转动件,使嵌入体在倾斜坡道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对嵌入体进行限位,实现壳体和转动件的可靠连接,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的药液转移组件。
针对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三在于提供一种在壳体上设置凸出的嵌入体,在转动件上设置倾斜坡道,倾斜坡道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的容纳腔;转动所述转动件,使嵌入体在倾斜坡道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对嵌入体进行限位,实现壳体和转动件的可靠连接,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即使是有轻微的晃荡或碰撞,也不会导致两者随意分离的药液转移组件和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包括壳体和转动件,壳体顶部延伸出插头,插头外部环套有内芯;内芯上设有两条流体通道,内芯外部环套有转动件;壳体顶部还设有嵌入体,嵌入体所在的圆周半径大于插头所在的圆周半径;
转动件包括外壁面,外壁面底部设有用于与嵌入体滑动连接的倾斜坡道,倾斜坡道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的容纳腔;
转动件通过自转,使嵌入体在容纳腔或倾斜坡道中位移。
本实用新型在倾斜坡道的尽头这一端设置容纳腔,专门用于容置嵌入体。从而使壳体和转动件连接在一起时,嵌入体不再是停留在螺槽的尽头处这种不稳定地连接位置。因此,当壳体和转动件连接在一起时,嵌入体处于专用的容纳腔内,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即使是有轻微的晃荡或碰撞,也不会导致两者随意分离。进而保证操作人员在对容易伤害人体的药液进行转移时,不会因壳体和转动件的意外分离,导致有害药液曝露在空气中,从而受到伤害。
转动件通过自转,使嵌入体在容纳腔或倾斜坡道中位移。
当嵌入体处于容纳腔内时,壳体和转动件处于连接状态,药液在注射器和西林瓶之间,经过内芯上的一个流体通道被进行转移。
当药液混合完成并且被抽回到注射器内之后,转动所述转动件,使壳体和转动件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被抽回到注射器的药液,又被准备从内芯上的另一个流体通道经过,进行注射操作。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容纳腔内壁至少一个壁面与嵌入体的一个端面触接;当嵌入体容置在容纳腔内时,至少容纳腔的底部端面与嵌入体的底部端面触接,从而托住嵌入体。由于嵌入体停留在容纳腔时的接触面不再像现有技术中只有两个点,而是一个平面,所以嵌入体能平稳地停留在容纳腔内,进而保证了壳体和转动件之间不会随意的意外分离。
或/和,容纳腔设于倾斜坡道的顶部端,容纳腔包括上壁面和侧壁面,上壁面延伸至倾斜坡道内,使倾斜坡道与容纳腔的连接处能更加方便嵌入体的通过而不受到阻碍。侧壁面可以使所述的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在出厂组装时,对嵌入体经过倾斜坡道并进入到容纳腔时的最终位置进行定位。可以起到阻止转动件旋转过度的问题:不用在意,旋转的最终位置,只要旋转到最后的位置即可代表已经组装到位;不用担心旋转过头之后,又要重新回转转动件,再将转动件调整到最终位置。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倾斜坡道围绕转动件外壁面的圈数小于等于1;圈数较少,可以使嵌入体更加快速地通过倾斜坡道,从而实现壳体和转动件的快速组装或分离。
或/和,倾斜坡道另一端设有用于引导嵌入体与转动件脱离的引导腔。引导腔可以使嵌入体从倾斜坡道中向外移动时,引导嵌入体直接从倾斜坡道中滑动至转动件底部下方,进而使壳体和转动件完全分离。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插头内部设有中空腔;插头外部和/或壳体顶部端面设有定位块;内芯上设有与定位块对应的定位槽,定位块卡接在定位槽内,从而阻碍内芯自转,内芯只能环套在插头外侧。
或/和,转动件内部设有竖向通道,竖向通道一侧流体连通有第一横向流道,另一侧流体连通有第二横向流道。竖向通道用于容纳内芯;第一横向流道,用于连接外部的注射器;第二横向流道,用于连接外部的注射针头。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内芯内部设有L型流道,内芯外壁面设有弧形流道,用于将第一横向流道与第二横向流道流体连通。当嵌入体位于容纳腔时,第一横向流道与L型流道流体连通;当嵌入体位于容纳腔时,为药液转移的起始位置,第一横向流道与L型流道流体连通,方便注射器中的药液进入西林瓶进行药液的混合,以及混合完成之后被回抽至注射器,以便于后续的注射使用。
转动所述转动件,使嵌入体从容纳腔内位移经过倾斜坡道和引导腔,直至与转动件脱离,从而使壳体与转动件分离;此时,第一横向流道、弧形流道和第二横向流道依次流体连通,只要将外部的注射针头与第二横向流道进行连接,便可以让混合之后的药液从注射器中直接被用于注射使用。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竖向通道内壁面设有凸条,内芯外壁面设有与凸条相对应的滑槽;凸条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使转动件环套在内芯外侧时,转动件可以绕内芯的中轴线自转,但是不会与内芯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包括能用于罩设药剂瓶的壳体和能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转动件,
所述壳体和所述转动件择一设置凸出的嵌入体,另一设置用于与嵌入体滑动连接的倾斜坡道,倾斜坡道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的容纳腔;
转动件通过转动,使嵌入体在倾斜坡道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对嵌入体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设置凸出的嵌入体和倾斜坡道,倾斜坡道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的容纳腔;转动所述转动件,使嵌入体在倾斜坡道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对嵌入体进行限位,实现壳体和转动件的可靠连接,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即使是有轻微的晃荡或碰撞,也不会导致两者随意分离。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结构,能够有效保证操作人员在对容易伤害人体的药液进行转移时,不会因壳体和转动件的意外分离,导致有害药液曝露在空气中,从而受到伤害。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壳体为具有罩设腔的帽状结构或盖状结构或带裙摆的柱状构造;
或/和,所述转动件为具有流通腔的T型结构或柱状结构或支架;
或/和,所述嵌入体为块状结构或锥状结构或弧状结构或球体结构;
或/和,所述倾斜坡道为弧形轨道或蜿蜒轨道或斜线轨道,其轨道腔为内大外小结构或前小后大结构或等宽结构;
或/和,所述容纳腔与嵌入体的形状相匹配,其为方形腔或锥状腔或弧状腔或球体腔。
优选地,所述嵌入体为块状结构,所述容纳腔为方形腔,从而使得容纳腔内至少有一个内壁面与嵌入体的一个端面触接,以增加嵌入体在容纳腔内停留时的接触面接,进而保证稳定地停留在容纳腔内,并且两者有棱角,便于两者限位,不易滑脱。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嵌入体通过一间隔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方;
倾斜坡道和容纳腔设置于所述转动件的外壁面上;
间隔体为块状结构或支架结构或柱状结构。
所述间隔体的高度为A;
嵌入体在倾斜坡道的旋进高度为B;
A≥B;使得壳体上表面无需预留转动件的旋进空间,也能实现嵌入体在转动件上的旋进旋出,方案切实可行,构思巧妙。
或/和,所述容纳腔三面设有挡壁,另一面与倾斜坡道相连通,形成三面合围限位结构,进一步增强容纳腔对嵌入体限位的可靠性。
或/和,所述容纳腔的坡度小于倾斜坡道的坡度。
优先地,容纳腔的下壁面可以水平设置或近似水平设置,能够有效增强容纳腔对嵌入体限位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包括能用于罩设药剂瓶的壳体和能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转动件,
所述壳体设有凸出于壳体表面的嵌入体,
所述转动件具有两个横向流道,并在其外壁上开设用于与嵌入体滑动连接的倾斜坡道,倾斜坡道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的容纳腔;
转动件通过转动,使嵌入体在倾斜坡道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对嵌入体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在壳体上设置凸出的嵌入体,在转动件上设置倾斜坡道,倾斜坡道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的容纳腔;转动所述转动件,使嵌入体在倾斜坡道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对嵌入体进行限位,实现壳体和转动件的可靠连接,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即使是有轻微的晃荡或碰撞,也不会导致两者随意分离。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结构,能够有效保证操作人员在对容易伤害人体的药液进行转移时,不会因壳体和转动件的意外分离,导致有害药液曝露在空气中,从而受到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设置凸出的嵌入体和倾斜坡道,倾斜坡道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的容纳腔;转动所述转动件,使嵌入体在倾斜坡道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对嵌入体进行限位,实现壳体和转动件的可靠连接,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即使是有轻微的晃荡或碰撞,也不会导致两者随意分离。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经过不断探索以及试验,在壳体上设置凸出的嵌入体,在转动件上设置倾斜坡道,倾斜坡道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的容纳腔;转动所述转动件,使嵌入体在倾斜坡道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对嵌入体进行限位,实现壳体和转动件的可靠连接,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即使是有轻微的晃荡或碰撞,也不会导致两者随意分离。
再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倾斜坡道的尽头这一端设置容纳腔,专门用于容置嵌入体。从而使壳体和转动件连接在一起时,嵌入体不再是停留在螺槽的尽头处这种不稳定地连接位置。因此,当壳体和转动件连接在一起时,嵌入体处于专用的容纳腔内,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即使是有轻微的晃荡或碰撞,也不会导致两者随意分离。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确保操作人员在对容易伤害人体的药液进行转移时,不会因壳体和转动件的意外分离,导致有害药液曝露在空气中,从而受到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带有双通道的药液转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部停留在螺纹槽内时,连接部与螺纹槽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件的一种正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件的一种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件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芯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嵌入体停留在容纳腔时,嵌入体与容纳腔的一种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流道与L型流道流体连通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流道、弧形流道、第二横向流道,三者流体连通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插头;12、嵌入体;13、中空腔;14、定位块;15、间隔体;2、转动件;20、凸条;21、外壁面;22、倾斜坡道;23、容纳腔;24、上壁面;25、侧壁面;26、引导腔;27、竖向通道;28、第一横向流道;29、第二横向流道;3、内芯;30、滑槽;31、定位槽;32、L型流道;33、弧形流道;40、穿刺针;50、本体;51、连接部;60、通道调节装置;61、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元件“流通连接”或“套接”时,两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横向”、“竖向”、“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和”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3-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药液转移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包括能用于罩设药剂瓶的壳体1和能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转动件2,
所述壳体1和所述转动件2择一设置凸出的嵌入体12,另一设置用于与嵌入体12滑动连接的倾斜坡道22,倾斜坡道22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12的容纳腔23;
转动件2通过转动,使嵌入体12在倾斜坡道22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23对嵌入体12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
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包括能用于罩设药剂瓶的壳体1和能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转动件2,
所述壳体1设有凸出于壳体1表面的嵌入体12,
所述转动件2具有两个横向流道,并在其外壁上开设用于与嵌入体12滑动连接的倾斜坡道22,倾斜坡道22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12的容纳腔23;
转动件2通过转动,使嵌入体12在倾斜坡道22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23对嵌入体12进行限位。
嵌入体12通过一间隔体15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上方;所述间隔体15的高度为A;嵌入体12在倾斜坡道22的旋进高度为B;A≥B;使得壳体1上表面无需预留转动件2的旋进空间,也能实现嵌入体12在转动件2上的旋进旋出,方案切实可行,构思巧妙。
容纳腔23的下边缘可以水平设置或近似水平设置,其与倾斜坡道22的下边缘夹角为R;90度<R<180度,可参见图6。
本实用新型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
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包括壳体1和转动件2,壳体1顶部延伸出插头11,插头11外部环套有内芯3;内芯3上设有两条流体通道,内芯3外部环套有转动件2;壳体1顶部还设有嵌入体12,嵌入体12为连接块,其所在的圆周半径大于插头11所在的圆周半径。
转动件2为自转支架,其包括外壁面21,外壁面21底部设有用于连接块滑动连接的倾斜坡道22,倾斜坡道22一端设有用于容纳连接块的容纳腔23。
在倾斜坡道22的尽头这一端设置容纳腔23,专门用于容置连接块。从而使壳体1和自转支架连接在一起时,连接块不再是停留在倾斜坡道22的尽头处这种不稳定地连接位置。因此,当壳体1和自转支架连接在一起时,连接块处于专用的容纳腔23内,从而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即使是有轻微的晃荡或碰撞,也不会导致两者随意分离。进而保证操作人员将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药液进行转移时,不会因壳体1和自转支架的意外分离,导致有害药液曝露在空气中,从而受到伤害。
自转支架通过自转,使连接块在容纳腔23或倾斜坡道22中位移。
当连接块处于容纳腔23内时,壳体1和自转支架处于连接状态,药液在注射器和西林瓶之间,经过内芯3上的一个流体通道被进行转移。
当药液混合完成并且被抽回到注射器内之后,转动自转支架,使壳体1和自转支架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被抽回到注射器的药液,又被准备从内芯3上的另一个流体通道经过,进行注射操作。
参照图3至图13,本实用新型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
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包括壳体1和转动件2,壳体1顶部延伸出插头11,插头11内部设有中空腔13,中空腔13用于流体从插头11中流过。壳体1内还设有穿刺针40,穿刺针40与中空腔13流体连通。
插头11外部环套有内芯3,参照图9和图10。插头11外部和/或壳体1顶部端面设有定位块14;内芯3上设有与定位块14对应的定位槽31,定位块14卡接在定位槽31内,从而阻碍内芯3自转,内芯3只能环套在插头11外侧。
即:内芯3可以从插头11上方环套在插头11的外侧或者从插头11的外侧取出内芯3;但是,内芯3环套在插头11上时,内芯3上的定位槽31与定位块14卡接,致使内芯3无法以自己的中轴线为中心进行自转。
内芯3外部环套有转动件2。壳体1顶部还设有嵌入体12,嵌入体12所在的圆周半径大于插头11所在的圆周半径。在壳体1顶部端面,以插头11的中心为圆心,然后依照各自所在的圆周半径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插头11、定位块14、嵌入体12。
参照图5至图7,转动件2包括外壁面21,外壁面21底部设有用于嵌入体12滑动连接的倾斜坡道22,倾斜坡道22一端连接有用于容纳嵌入体12的容纳腔23。
容纳腔23设于倾斜坡道22的顶部端,容纳腔23包括上壁面24和侧壁面25。上壁面24延伸至倾斜坡道22内,使倾斜坡道22与容纳腔23的连接处能更加方便嵌入体12的通过而不受到阻碍。侧壁面25可以使所述的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在出厂组装时,对嵌入体12经过倾斜坡道22并进入到容纳腔23时的最终位置进行准确地定位,以防止壳体1和转动件2组装时,旋转过度或旋转不到位的问题。
容纳腔23内壁至少一个壁面与嵌入体12的一个端面触接。当嵌入体12容置在容纳腔23内时,至少容纳腔23的底部端面与嵌入体12的底部端面触接,从而以一个平面托住另一个平面的形式使嵌入体12稳定地容置在容纳腔23内,参照图11。由于嵌入体12停留在容纳腔23时的接触面不再像现有技术中只有两个点,而是一个平面,所以嵌入体12能平稳地停留在容纳腔23内,进而保证了壳体1和转动件2之间不会随意的意外分离。
倾斜坡道22围绕转动件2外壁面21的圈数小于等于1。圈数较少,可以使嵌入体12更加快速地通过倾斜坡道22,从而实现壳体1和转动件2的快速组装或分离。
倾斜坡道22另一端设有用于引导嵌入体12与转动件2脱离的引导腔26。引导腔26可以使嵌入体12从倾斜坡道22中向外移动时,引导嵌入体12直接从倾斜坡道22中滑动至转动件2底部下方,进而使壳体1和转动件2完全分离。若没有引导腔26的设置,那么在嵌入体12移动到倾斜坡道22最靠近外侧的一端时,还需要额外多一个步骤,用双手将壳体1和转动件2进行分离。虽然这一个步骤在普通人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医护等操作人员而言,由于每天都在重复进行一些繁琐的操作,所以只要能减少一个步骤,那么在一天里就能减少很多的工作量。
参照图8,转动件2内部设有竖向通道27,竖向通道27用于容纳内芯3。
竖向通道27内壁面设有凸条20,内芯3外壁面设有与凸条20相对应的滑槽30;凸条20滑动连接在滑槽30内,使转动件2环套在内芯3外侧时,转动件2可以绕内芯3的中轴线自转,但是不会与内芯3分离。即:转动件2可以以内芯3中轴线为中心进行自转,但是内芯3不会从转动件2的上方分离或下方脱落。
竖向通道27一侧流体连通有第一横向流道28,用于连接外部的注射器;另一侧流体连通有第二横向流道29,用于连接外部的注射针头。
内芯3上设有两条流体通道,一条设置在内部,另一条设置在外表面。
内芯3内部设有L型流道32,用于将第一横向流道28与壳体1内部的穿刺针流体连通。内芯3外壁面设有弧形流道33,用于将第一横向流道28与第二横向流道29流体连通。由于内芯3环套在竖向通道27内,所以弧形流道33和竖向通道27的内壁面可以形成一个流道。
所述的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在包装出厂时,嵌入体12位于容纳腔23内。此时,第一横向流道28与L型流道32流体连通。
使用时:
将所述的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从包装中取出之后,先将壳体1套接在装有药液的西林瓶开口处。然后将外部装有药液的注射器鲁尔连接在转动件2的第一横向流道28这一端。由于此时,第一横向流道28与L型流道32流体连通,参照图12。所以,按压注射器上的推杆,将注射器内部的药液转移至西林瓶内,使之与西林瓶内部的药物进行混合。待混合完成之后,再抽拉注射器上的推杆,将西林瓶内混合完成的药液,全部原路返回转移至注射器内。
然后,转动所述转动件2,嵌入体12从容纳腔23开始,位移经过倾斜坡道22。此过程中,由于定位块14卡接在定位槽31内,致使内芯3无法跟随转动件2一起自转,所以转动件2会绕着内芯3自转,从而变换流体通道至第一横向流道28、弧形流道33、第二横向流道29,三者流体连通,参照图13。
当嵌入体12位移经过倾斜坡道22之后,会进入引导腔26。引导腔26会引导嵌入体12到达转动件2下方的位置。此时,转动件2与壳体1完全分离,只要将外部的注射针头通过鲁尔连接安装至第二横向流道29这一端,即可将注射器内的药液用于注射使用。
整个药液转移的过程中,由于药液一直是处于封闭的环境中,所以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包括壳体(1)和转动件(2),其特征在于:壳体(1)顶部延伸出插头(11),插头(11)外部环套有内芯(3);内芯(3)上设有两条流体通道,内芯(3)外部环套有转动件(2);壳体(1)顶部还设有嵌入体(12),嵌入体(12)所在的圆周半径大于插头(11)所在的圆周半径;
转动件(2)包括外壁面(21),外壁面(21)底部设有用于与嵌入体(12)滑动连接的倾斜坡道(22),倾斜坡道(22)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12)的容纳腔(23);
转动件(2)通过自转,使嵌入体(12)在容纳腔(23)或倾斜坡道(22)中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容纳腔(23)内壁至少一个壁面与嵌入体(12)的一个端面触接;
或/和,容纳腔(23)设于倾斜坡道(22)的顶部端,容纳腔(23)包括上壁面(24)和侧壁面(25),上壁面(24)延伸至倾斜坡道(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倾斜坡道(22)围绕转动件(2)外壁面(21)的圈数小于等于1;
或/和,倾斜坡道(22)另一端设有用于引导嵌入体(12)与转动件(2)脱离的引导腔(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插头(11)内部设有中空腔(13);插头(11)外部和/或壳体(1)顶部端面设有定位块(14);内芯(3)上设有与定位块(14)对应的定位槽(31),定位块(14)卡接在定位槽(31)内;
或/和,转动件(2)内部设有竖向通道(27),竖向通道(27)一侧流体连通有第一横向流道(28),另一侧流体连通有第二横向流道(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内芯(3)内部设有L型流道(32),内芯(3)外壁面(21)设有弧形流道(33);
当嵌入体(12)位于容纳腔(23)时,第一横向流道(28)与L型流道(32)流体连通;
转动所述转动件(2),使嵌入体(12)从容纳腔(23)内位移经过倾斜坡道(22)和引导腔(26),直至与转动件(2)脱离,从而使壳体(1)与转动件(2)分离;此时,第一横向流道(28)、弧形流道(33)和第二横向流道(29)依次流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竖向通道(27)内壁面设有凸条(20),内芯(3)外壁面(21)设有与凸条(20)相对应的滑槽(30);凸条(20)滑动连接在滑槽(30)内。
7.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能用于罩设药剂瓶的壳体(1)和能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转动件(2),
所述壳体(1)和所述转动件(2)择一设置凸出的嵌入体(12),另一设置用于与嵌入体(12)滑动连接的倾斜坡道(22),倾斜坡道(22)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12)的容纳腔(23);
转动件(2)通过转动,使嵌入体(12)在倾斜坡道(22)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23)对嵌入体(12)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为具有罩设腔的帽状结构或盖状结构或带裙摆的柱状构造;
或/和,所述转动件(2)为具有流通腔的T型结构或柱状结构或支架;
或/和,所述嵌入体(12)为块状结构或锥状结构或弧状结构或球体结构;
或/和,所述倾斜坡道(22)为弧形轨道或蜿蜒轨道或斜线轨道,其轨道腔为内大外小结构或前小后大结构或等宽结构;
或/和,所述容纳腔(23)与嵌入体(12)的形状相匹配,其为方形腔或锥状腔或弧状腔或球体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
嵌入体(12)通过一间隔体(15)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上方;
倾斜坡道(22)和容纳腔(23)设置于所述转动件(2)的外壁面(21)上;
所述间隔体(15)的高度为A;
嵌入体(12)在倾斜坡道(22)的旋进高度为B;
A≥B;
或/和,所述容纳腔(23)三面设有挡壁,另一面与倾斜坡道(22)相连通,形成三面合围限位结构;
或/和,所述容纳腔(23)的坡度小于倾斜坡道(22)的坡度。
10.一种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能用于罩设药剂瓶的壳体(1)和能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转动件(2),
所述壳体(1)设有凸出于壳体(1)表面的嵌入体(12),
所述转动件(2)具有两个横向流道,并在其外壁上开设用于与嵌入体(12)滑动连接的倾斜坡道(22),倾斜坡道(22)一端设有用于容纳嵌入体(12)的容纳腔(23);
转动件(2)通过转动,使嵌入体(12)在倾斜坡道(22)中移动,并能利用容纳腔(23)对嵌入体(12)进行限位。
CN202322083851.4U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和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 Active CN220938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3851.4U CN220938555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和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3851.4U CN220938555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和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8555U true CN220938555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07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83851.4U Active CN220938555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和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8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35608A (en)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reconstituting antibiotics with intravenous fluids
US9795536B2 (en) Liquid drug transfer devices employing manual rotation for dual flow communication step actuations
US5364387A (en) Drug access assembly for vials and ampules
US5466220A (en) Drug vial mixing and transfer device
ES2271386T3 (es) Aguja de pluma y sistema de proteccion de seguridad.
ES2351950T3 (es) Montajes de frasco multidosis y adaptadores para dichos montajes.
US20170087297A1 (en) Infusion Adapter for Drug Transfer Assembly
JP4817564B2 (ja) ニードルケース及び輸液容器
ES2203751T3 (es) Dispositivo de alineacion para jeringa.
CA2836341C (en) Injection device
US20100145270A1 (en) Tamper evident cap for a drug delivery device
CA2678198A1 (en) Ez-linking device for fluid transfer
US9968520B2 (en) Reconstitution device
CN220938555U (zh) 一种药液转移组件和双通道药液转移装置
JP2022031443A (ja) デュアルルーメンivスパイク付き液体移送装置
KR101639328B1 (ko) 약병 교체 방지 기능을 구비한 안전 접속구 및 이 접속구를 포함하는 수액 제품
US7442189B2 (en) Re-form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mixing substances in the medical field
JPH05146510A (ja) 用時溶解可能な押圧注入型容器
KR101640159B1 (ko) 일체형 주사 키트
JP7032136B2 (ja) 薬剤バイアルストッパー
CN109350515B (zh) 注射器
US10736818B2 (en) Reconstitution device with tip cap
CN209392393U (zh) 一种可实现药物容器更换的混药杯
KR20220033280A (ko) 약제 혼합용 키트
US20240033431A1 (en) Needle-Free Injec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