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6807U -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6807U
CN220936807U CN202322569572.9U CN202322569572U CN220936807U CN 220936807 U CN220936807 U CN 220936807U CN 202322569572 U CN202322569572 U CN 202322569572U CN 220936807 U CN220936807 U CN 220936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gel
oil cup
generating device
aerosol generat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695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陈波
陈时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695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6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6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6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壳体、抽吸管、气道硅胶、油杯和加热膜。壳体包括吸嘴;抽吸管设置于壳体内且与吸嘴相连通;气道硅胶设置于壳体内,气道硅胶开设有容纳腔和气流通道,容纳腔与气流通道连通,气流通道与抽吸管的另一端连通;油杯设置于容纳腔内,油杯的底部设置有陶瓷加热体;加热膜覆盖于油杯的外周侧。陶瓷加热体和加热膜共同对油杯进行加热,使得油杯内的烟膏可以快速受热,提高烟膏的流动性,从而雾化形成烟气,不需要用户首先对烟膏进行预热后,再将其放置在油杯内进行加热雾化。

Description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雾发生装置又名干烧烟具,干烧烟具是一种适用于吸食烟膏的设备,主要供戒烟或替代香烟使用。
目前,气雾发生装置通常包括油杯、吸嘴和雾化组件,烟膏存储在油杯内,雾化组件设置在油杯的底部,雾化组件可对油杯的底部进行加热,从而通过油杯将热量传递至油杯内的烟膏,进而实现对存储在油杯内的烟膏进行加热。当烟膏受热转化为烟气后可通过吸嘴进行吸食。
而当对烟膏进行加热时,由于烟膏本身具有难溶解性和难流动性,若将烟膏直接放在油杯中对其进行加热,用户往往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因此需要事先对烟膏进行预热后达到一定温度后,再将其放置在油杯内,通过雾化组件对其加热从而吸食。这样的方式需要客户自己对烟膏进行预热后再填充至油杯内,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气雾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客户自己对烟膏进行预热后再填充至油杯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吸嘴;
抽吸管,所述抽吸管设置于壳体内,且所述抽吸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嘴相连通;
气道硅胶,所述气道硅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气道硅胶开设有容纳腔和气流通道,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抽吸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油杯,所述油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油杯的底部设置有陶瓷加热体;
加热膜,所述加热膜覆盖于所述油杯的外周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杯的底部镂空设置,所述陶瓷加热体设置于所述油杯的底部,所述油杯与所述陶瓷加热体共注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杯还包括隔热膜,所述加热膜覆盖于所述油杯的外周侧,所述隔热膜覆盖于所述加热膜,当所述油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隔热膜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杯的顶部边缘设置有第一抵接部,当所述油杯设置于所述气道硅胶内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气道硅胶抵接;
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道硅胶还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陶瓷加热体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电源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以形成有安装位;
所述气道硅胶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大小与所述安装位的大小相适配,所述安装部可收容于所述安装位内;
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抵接于所述气道硅胶的顶部和底部,以使得所述气道硅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还设置有开口和油仓盖,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气道硅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油仓盖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开口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灯环,所述灯环的中部凹陷设置以形成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气道硅胶相互卡接后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且所述上盖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灯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灯环与所述气道硅胶相卡接且收容于壳体内后,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封气硅胶,所述封气硅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封气硅胶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内侧密封连接,所述封气硅胶内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抽吸管和所述吸嘴经所述出气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内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封气硅胶卡接于所述卡接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中,在使用该气雾发生装置进行吸食烟气时,位于油杯底部的陶瓷加热体和位于油杯外周侧的PI加热膜共同对油杯进行加热,使得油杯内的烟膏能够快速受热,从而快速增加烟膏的流动性。在不需要对烟膏进行预热的情况下,烟膏便可以在油杯内受热雾化形成烟气。通过这样的设置,陶瓷加热体和加热膜共同对油杯进行加热,使得油杯内的烟膏可以快速受热,提高烟膏的流动性,从而雾化形成烟气,不需要用户首先对烟膏进行预热后,再将其放置在油杯内进行加热雾化。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封气硅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油杯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封气硅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油杯和上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气道硅胶和上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油仓盖和上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灯环和上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封气硅胶和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气雾发生装置;10、壳体;11、吸嘴;12、上盖;121、挡板;1211、安装位;1212、定位柱;122、开口;123、油仓盖;13、下盖;14、灯环;141、卡接部;142、定位孔;15、固定部;151、卡接孔;20、抽吸管;30、气道硅胶;31、容纳腔;311、通气孔;32、气流通道;33、连接孔;34、安装部;40、油杯;41、陶瓷加热体;411、连接线;42、加热膜;43、隔热膜;401、第一抵接部;50、封气硅胶;51、出气口;52、防滑条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上端”、“下端”、“顶部”以及“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气雾发生装置100可用于将待雾化的烟膏进行雾化处理,以供食用者进行抽吸。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封气硅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油杯的爆炸图。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100。包括壳体10、抽吸管20、气道硅胶30、油杯40和加热膜42。壳体10包括吸嘴11;抽吸管20设置于壳体10内,且抽吸管20的一端与吸嘴11相连通;气道硅胶30设置于壳体10内,气道硅胶30开设有容纳腔31和气流通道32,容纳腔31与气流通道32相连通,气流通道32与抽吸管20的另一端相连通;油杯40设置于容纳腔31内,油杯40的底部设置有陶瓷加热体41;加热膜42覆盖于油杯40的外周侧。
关于上述的气道硅胶30,气道硅胶30设置在壳体10内,气道硅胶30包括容纳腔31以及开设在容纳腔31底部的气流通道32。气流通道32通过抽吸管20与吸嘴11相连通。又有气流通道32与容纳腔31相连通,油杯40放置在容纳腔31中,当陶瓷加热体41对油杯40中的烟膏加热形成烟气,烟气通过容纳腔31底部的气流通道32依次经过抽吸管20和吸嘴11从而被用户吸食。
关于上述的陶瓷加热体41,陶瓷加热体41通过电阻加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当电流通过陶瓷加热体41时,陶瓷加热体41的电阻产生热量,并将这些热量传导到接触的物质(油杯40内的烟膏)上。这样,陶瓷加热体41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以将烟膏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从而使烟膏发生相变并产生烟气。其中,陶瓷加热体41是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它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结构的稳定性,不易变形或破裂,并能够长时间地承受加热和冷却的循环。此外,陶瓷加热体41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能够均匀地将热量传递给接触的物质。这有助于确保烟膏在加热过程中均匀受热,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冷却的情况。这可以提高烟具的效率,确保烟膏充分转化为烟气,同时减少浪费。
关于上述的油杯40,油杯4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陶瓷或玻璃等物质。其中,金属材质的油杯40,例如不锈钢或铜,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金属材质可以很好地抵抗高温和重复使用带来的磨损。此外,金属材质的油杯40还具有优秀的导热性能,可以有效地传导热量,使对烟膏的加热更加高效。金属材质的油杯40还可以通过表面处理,如喷涂或阳极氧化,来增加其耐腐蚀性和外观美观性。陶瓷材质的油杯40相对较轻,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热量传递到手部或其他表面。玻璃材质的油杯40具有优雅的外观,可以通过玻璃本身的透明度来展示烟膏的状态。玻璃材质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适合长时间的高温燃烧环境。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玻璃的脆性,使用时需要小心防止摔落或碰撞。
关于上述的加热膜42,加热膜42覆盖于油杯40的外周侧,使得加热膜42可均匀地加热整个油杯40的外周侧。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对油杯40内的烟膏实现均匀加热,避免出现油杯40内某一个地方燃烧不充分或过热的情况发生。其中,加热膜42具体可为PI加热膜42,PI加热膜42是一种基于聚酰亚胺(Polyimide,缩写为PI)材料制成的加热膜42。PI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将PI加热膜42覆盖在油杯40的外周侧,可以实现对油杯40内烟膏的加热作用。当PI加热膜42通电时,电流通过PI加热膜42,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油杯40的外壁。油杯40的外壁在接收到来自于PI加热膜42的热能后,可将该热能传导至位于油杯40内的烟膏,从而提高烟膏的温度,便于烟膏受热转化为烟气。
并且,在油杯40设置于容纳腔31内后,油杯40的侧壁与容纳腔31的内壁可共同抵接加热膜42,防止加热膜42与油杯40发生脱落,分离的现象。
在使用该气雾发生装置100进行吸食烟气时,位于油杯40底部的陶瓷加热体41和位于油杯40外周侧的PI加热膜42共同对油杯40进行加热,使得油杯40内的烟膏能够快速受热,从而快速增加烟膏的流动性。在不需要对烟膏进行预热的情况下,烟膏便可以在油杯40内受热雾化形成烟气。通过这样的设置,陶瓷加热体41和加热膜42共同对油杯40进行加热,使得油杯40内的烟膏可以快速受热,提高烟膏的流动性,从而雾化形成烟气,不需要用户首先对烟膏进行预热后,再将其放置在油杯40内进行加热雾化。
请复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杯40的底部镂空设置,陶瓷加热体41设置于油杯40的底部,油杯40与陶瓷加热体41共注而成。
油杯40的底部镂空设置形成有镂空部,陶瓷加热体41位于该镂空部内,且与油杯40密封连接。烟膏在进行加热后,流动的烟膏朝向陶瓷加热体41进行流动,且烟膏雾化后所产生的烟气可通过陶瓷加热体41的小孔流出,后续通过抽吸力将烟气通过气道硅胶30内的气流通道32抽吸至抽吸管20内。通过设置,用户达到吸食烟气的目的。
陶瓷加热体41与油杯40共注而成。陶瓷加热体41设置于油杯40底部,陶瓷加热体41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通过与油杯40的共注设计,陶瓷加热体41可以将热量均匀传输到整个油杯40,实现烟膏的均匀加热。这有助于避免过热或局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提供稳定一致的烟雾质量。
并且,将陶瓷加热体41与油杯40共注成型,可以简化制造过程,减少组件数量。共注制造技术可以在一次注塑过程中同时形成油杯40底部和陶瓷加热体41,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此外,共注成型还能够确保陶瓷加热体41与油杯40之间的良好接触,以更好地传导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杯40还包括隔热膜43,加热膜42覆盖于油杯40的外周侧,隔热膜43覆盖于加热膜42,当油杯40设置于容纳腔31内时,容纳腔31与隔热膜43相抵接。
隔热膜43可以有效地防止热能的散失。通过在加热膜42周围设置隔热膜43,一方面可以减少热能向外部环境传导,从而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这有助于节省能源和提升加热效果,另一方面隔热膜43阻隔了加热膜42与气道硅胶30之间的热量传递,避免气道硅胶30温度过高而损坏。并且隔热膜43还可以稳定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通过阻挡壳体10内的气流与PI膜进行热量交换,使得隔热膜43可以维持加热膜42所提供的热能在油杯40内部的集中分布,从而实现更加稳定的加热效果和温度控制。
通过隔热膜43覆盖于加热膜42上,当油杯40设置于容纳腔31内时,容纳腔31的内壁可与隔热膜43进行抵接。此时,油杯40的外侧壁和容纳腔31的内壁共同对隔热膜43以及加热膜42抵接,使得隔热膜43和加热膜42能够稳定的覆盖于油杯40的外周侧,防止隔热膜43或加热膜42与油杯40发生脱落。
其中,隔热膜43可以为隔热棉。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封气硅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油杯和上盖的装配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杯40的顶部边缘设置有第一抵接部401,当油杯40设置于气道硅胶30内后,第一抵接部401与气道硅胶30抵接;容纳腔31的腔壁开设有通气孔311,容纳腔31通过通气孔311与气流通道32相连通。
在油杯40的顶部边缘设置第一抵接部401,油杯40放置在容纳腔31后,油杯40的第一抵接部401和气道硅胶30的容纳腔31的顶部边缘相抵接。从而使得油杯40通过第一抵接部401能够稳定的设置在气道硅胶30内。并且,可在容纳腔31内,留存有一部分空间用于烟气的流动。
在容纳腔31的腔壁开设有通气孔311,容纳腔31通过该通气孔311与气流通道32相连接。在烟膏雾化形成烟气后,烟气可在容纳腔31内通过通气孔311朝向气流通道32流动,从而后续被用户进行吸食。
请复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道硅胶30还开设有连接孔33;所述陶瓷加热体41包括连接线411,连接线411穿过连接孔33后与电源相连通。
陶瓷加热体41上包括连接线411,连接线411的位置与气道硅胶30上连接孔33的位置相对应。当油杯40设置在气道硅胶30上时,油杯40具体为收容于容纳腔31内。在容纳腔31的底部开设连接孔33,该连接孔33可供连接线411穿过。使得陶瓷加热体41通过连接线411穿过连接孔33后,与电源进行连通。从而电源可通过连接线411向陶瓷加热体41提供电能以提高陶瓷加热体41的温度,而后陶瓷加热体41对油杯40内的烟膏进行加热以得到烟气。通过这样的设置,将油杯40稳定在气道硅胶30上的同时,陶瓷加热体41能够通过连接孔33穿过气道硅胶30与电源连通。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气道硅胶和上盖的装配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上盖12和下盖13,上盖12设置有挡板121,两个挡板121以形成有安装位1211;气道硅胶30设置有安装部34,安装部34的大小与安装位1211的大小相适配,安装部34可收容于安装位1211内;上盖12和下盖13分别抵接于气道硅胶30的顶部和底部,以使得气道硅胶30安装于壳体10内。
通过上盖12与下盖13通过扣合,以形成完整的壳体10。其中,气道硅胶30安装于上盖12,并通过下盖13与上盖12扣合后,下盖13和上盖12共同对气道硅胶30进行抵接,以使得气道硅胶30能够固定安装于壳体10内。
在上盖12上设置有多个挡板121,挡板121的数量为偶数。两个挡板121共同形成有一个安装位1211。若上盖12上设置有六个单板时,则形成有三个安装位1211,安装位1211的数量与气道硅胶30上安装部34的数量相同。当气道硅胶30设置在上盖12上时,安装位1211上的两个挡板121共同抵接气道硅胶30上的安装部34,以对安装部34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34的大小与两个挡板121之间的大小相同,以使得安装部34刚好能够收容于安装位1211中。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油仓盖和上盖的装配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12还设置有开口122和油仓盖123,开口122的位置与气道硅胶30的位置相对应,油仓盖123可拆卸的盖设于开口122上。
在上盖12上设置有开口122,气道硅胶30设置于上盖12内,且气道硅胶30的容纳腔31朝向所述开口122,此时容纳腔31的位置与开口122的位置相对应。由于油杯40设置在容纳腔31内,从而油杯40的朝向开口122设置。上盖12还包括有油仓盖123,油仓盖123与开口122相适配,以使得油仓盖123能够盖设于开口122,从而使得壳体10与外界隔离设置。当需要对油杯40内加入烟膏时,可通过打开油仓盖123,使得开口122暴露于外界空气,从而烟膏可以经开口122进入油杯40内。而对油杯40存放烟膏的操作完成后,通过安装油仓盖123,使得油仓盖123盖设于开口122上即可。
具体的,油仓盖123可与开口122螺纹连接。并且,在油仓盖123的盖面上设置有防滑纹,便于对油仓盖123进行拧动。例如,在正方向拧动油仓盖123时,油仓盖123与开口122进行连接;在反方向拧动油仓盖123时,油仓盖123与开口122进行分离。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灯环和上盖的装配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内还设置有灯环14,灯环14的中部凹陷设置以形成有卡接部141,卡接部141与气道硅胶30相互卡接后收容于壳体10内;且上盖12设置有定位柱1212,灯环14设置有定位孔142,定位柱1212的位置与定位孔142的位置相对应,当灯环14与气道硅胶30相卡接且收容于壳体10内后,定位柱1212穿设于定位孔142内。
灯环14中部凹陷设置,形成有卡接部141。灯环14通过卡接部141卡接于气道硅胶30的外周侧。在灯环14上还设置有定位孔142,在上盖12上设置有定位柱1212,定位柱1212的位置和定位孔142的位置相同。当灯环14卡接在气道硅胶30上后,上盖12的定位柱1212穿过灯环14的定位孔142,以使得灯环14能够被固定在壳体10内。并且,通过将上盖12与下盖13进行扣合,上盖12的定位柱1212穿过灯环14后,下盖13的内壁能够与灯环14进行抵接,以防止灯环14在壳体10内会朝向下盖13发生移动。通过这样的设置,上盖12的定位柱1212穿过灯环14的定位孔142,并通过下盖13与灯环14发生抵接,可使得灯环14能够稳定的设置在壳体10内。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封气硅胶和壳体的装配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雾发生装置100还包括封气硅胶50,封气硅胶50设置于壳体10的顶部,且封气硅胶50与壳体10的顶部内侧密封连接,封气硅胶50内开设有出气口51,抽吸管20和吸嘴11经出气口51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在用户进行抽吸时,抽吸管20内的烟气通过封气硅胶50进入吸嘴11,可有效防止烟气从顶部泄漏。
封气硅胶50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一侧与壳体10的顶部密封连接,并且在封气硅胶50内开设有出气口51,用于连通吸嘴11和抽吸管20。通过封气硅胶50将壳体10的顶部密封,可防止气体进入壳体10内。
并且,封气硅胶50还可防止外界空气通过壳体10的顶部进入壳体10内部。
在封气硅胶50内设置出气口51,抽吸管20设置在封气硅胶50的一端并且收容于出气口51内。吸嘴11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封气硅胶50设置将壳体10的顶部密封,从而吸嘴11通过封气硅胶50的出气口51抽吸烟气。这样便于对吸嘴11以及抽吸管20进行装配,不用设置特定的抽吸管20直接与吸嘴11装配,仅需要设置封气硅胶50,在封气硅胶50上开设出气口51,便能够使抽吸管20与吸嘴11进行装配,并且密封性较好,不易漏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顶部内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开设有卡接孔,封气硅胶卡接于卡接孔内。通过将封气硅胶设置于固定部内,从而可防止封气硅胶与壳体的顶部发生脱落。具体的,封气硅胶设置在固定部的卡接孔内,在封气硅胶上设置有防滑条纹,当封气硅胶卡接于卡接孔内时,防滑条纹与卡接孔紧密抵接,以将封气硅胶固定在卡接孔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100仅示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关的部分,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100还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该气雾发生装置100功能的其他结构,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对陶瓷加热体进行供电的储能机构,以及气雾发生装置的控制主板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阅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吸嘴;
抽吸管,所述抽吸管设置于壳体内,且所述抽吸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嘴相连通;
气道硅胶,所述气道硅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气道硅胶开设有容纳腔和气流通道,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抽吸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油杯,所述油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油杯的底部设置有陶瓷加热体;
加热膜,所述加热膜覆盖于所述油杯的外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的底部镂空设置,所述陶瓷加热体设置于所述油杯的底部,所述油杯与所述陶瓷加热体共注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还包括隔热膜,所述加热膜覆盖于所述油杯的外周侧,所述隔热膜覆盖于所述加热膜,当所述油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隔热膜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的顶部边缘设置有第一抵接部,当所述油杯设置于所述气道硅胶内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气道硅胶抵接;
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硅胶还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陶瓷加热体包括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连接孔后与电源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以形成有安装位;
所述气道硅胶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大小与所述安装位的大小相适配,所述安装部可收容于所述安装位内;
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抵接于所述气道硅胶的顶部和底部,以使得所述气道硅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还设置有开口和油仓盖,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气道硅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油仓盖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开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灯环,所述灯环的中部凹陷设置以形成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气道硅胶相互卡接后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且所述上盖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灯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灯环与所述气道硅胶相卡接且收容于壳体内后,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气硅胶,所述封气硅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封气硅胶与所述壳体的顶部内侧密封连接,所述封气硅胶内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抽吸管和所述吸嘴经所述出气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内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封气硅胶卡接于所述卡接孔内。
CN202322569572.9U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Active CN220936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9572.9U CN220936807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9572.9U CN220936807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6807U true CN220936807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20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69572.9U Active CN220936807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6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2963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KR101733271B1 (ko) 전자담배 마우스피스
CN112493546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TW202045040A (zh) 氣溶膠產生裝置
CN113545527A (zh) 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2931973A (zh) 雾化芯设有套管的雾化器
CN21239386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112931972A (zh) 雾化芯的内底部设有雾化腔的雾化器
CN215958367U (zh) 电极接触弹片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20936807U (zh)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CN214903779U (zh) 雾化芯具有套管的雾化器
CN11101193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161189A1 (zh)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WO2022151588A1 (zh) 一种雾化装置以及电子烟
CN211832825U (zh) 雾化芯与油舱底座一体成形的烟弹和电子烟
CN215958368U (zh)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29248U (zh) 雾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烟
CN216088866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壳体、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4854355U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44318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759144U (zh) 雾化器和电子烟
WO2023124531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011929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942291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结构
CN218354583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