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26833U - 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26833U
CN220926833U CN202322765010.1U CN202322765010U CN220926833U CN 220926833 U CN220926833 U CN 220926833U CN 202322765010 U CN202322765010 U CN 202322765010U CN 220926833 U CN220926833 U CN 220926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eam
cavity
semi
lifting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650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春燕
范科
张卫兵
陆亚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ailu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ailu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ailu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ailu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650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26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26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26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Steel Or Casting Steel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包括:活动烟罩、底部环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左部L型提升臂的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底部环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右部L型提升臂的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各左部L型提升臂及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的左部外壁上,各右部L型提升臂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的右部外壁上;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各左部L型提升臂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之间设置有冷却水路。上述装置能避免高温烟气对活动烟罩提升装置造成高温变形,保证活动烟罩平稳升降,防止飞溅的熔渣引起活动烟罩局部过热导致应力集中,提高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及活动烟罩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余热锅炉,尤其涉及一种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转炉余热锅炉是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广泛应用于回收钢厂转炉炼钢时产生的煤气、高温烟气和烟尘中的热量。
在运行过程中,转炉余热锅炉的工况随转炉的冶炼工艺而周期性、急剧地变化:当转炉吹炼时,大量的高温烟气流过余热锅炉,余热锅炉的热负荷急剧增加;当吹炼停止时,余热锅炉的热负荷急剧减小;这种恶劣的运行条件必然对余热锅炉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目前,转炉余热锅炉的使用寿命很短,尤其是处于炉口入口处的第一部件—活动烟罩,运行条件极为恶劣,寿命一般只有1年左右;此外,活动烟罩即便在寿命期内,也经常会出现漏水、积渣等现象,迫使炼钢厂停炉整修,大大影响了生产进度,增加检修工作的危险性。
在活动烟罩上需要配套活动烟罩提升装置,通过活动烟罩提升装置来实现活动烟罩沿炉口段烟道上升或下降目的,从而调整活动烟罩与转炉炉口之间的距离,转炉吹氧冶炼的煤气回收期间,活动烟罩下降至最低位,此时活动烟罩与转炉炉口之间的缝隙通常≤100mm。目前,活动烟罩上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的结构常用的有2种,一种为L型结构,另一种为翅膀型结构,上述2种结构各有优缺点。
L型结构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制作相对简单一些,常规制作完成后需在提升装置四周及提升圈梁处涂抹耐火材料,以保证活动烟罩运行时不至于被烟气烘烤变形、不利于活动烟罩提升装置的升降。但是,由于烟气温度较高,一般为1600℃左右,活动烟罩提升装置所涂抹耐材容易被烘烤脱落,导致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变形无法提升,严重影响活动烟罩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翅膀型结构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制作时相对繁琐、复杂,且专用体积比较大,运输时会超宽,因而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只能将此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在中间断开,待运至现场后再对接成整体,这样不仅浪费人力,而且对接时还有可能产生焊接收缩变形,影响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吊点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且使用寿命长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包括:活动烟罩、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底部环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左部L型提升臂,各左部L型提升臂及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的左部外壁上,从而使各左部L型提升臂以及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环绕于活动烟罩的左部外壁的外围;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底部环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右部L型提升臂,各右部L型提升臂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的右部外壁上,从而使各右部L型提升臂以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环绕于活动烟罩的右部外壁的外围;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各左部L型提升臂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之间设置有对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各左部L型提升臂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进行冷却的冷却水路。
本方案中,所述的冷却水路的结构为: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前部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前部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通过前部连接弯管连通;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后部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口,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后部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通过后部连接弯管连通;
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的中部竖向设置有左部隔水板,左部隔水板将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独立的空腔:第一前部空腔和第一后部空腔;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前部空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口、以及与第一后部空腔连通的第二连接口,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分别通过进水连接管与进水集箱的出水口连通;
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的中部竖向设置有右部隔水板,右部隔水板将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独立的空腔:第二前部空腔和第二后部空腔,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前部空腔连通的第三连接口、以及与第二后部空腔连通的第四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分别通过出水连接管与出水集箱的进水口连通;
每个左部L型提升臂的结构为:左部L型提升臂的竖向连接臂和水平连接臂中的空腔构成与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连通的第一L型空腔,在第一L型空腔中设置有第一隔水板,第一隔水板将第一L型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第一前部冷却空腔和第一后部冷却空腔;位于左部L型提升臂的竖向连接臂中的第一隔水板向上伸入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中进行分隔,从而使第一前部冷却空腔与处于第一隔水板前侧的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连通、第一后部冷却空腔与处于第一隔水板后侧的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连通;位于左部L型提升臂的水平连接臂中的第一隔水板的竖向端部与左部L型提升臂的水平连接臂的内腔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第一前部冷却空腔和第一后部冷却空腔通过第一间隙连通;
每个右部L型提升臂的结构为:右部L型提升臂的竖向连接臂和水平连接臂中的空腔构成与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连通的第二L型空腔,在第二L型空腔中设置有第二隔水板,第二隔水板将第二L型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第二前部冷却空腔和第二后部冷却空腔;位于右部L型提升臂的竖向连接臂中的第二隔水板向上伸入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中进行分隔,从而使第二前部冷却空腔与处于第二隔水板前侧的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连通、第二后部冷却空腔与处于第二隔水板后侧的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连通;位于右部L型提升臂的水平连接臂中的第二隔水板的竖向端部与右部L型提升臂的水平连接臂的内腔壁之间留有第二间隙,第二前部冷却空腔和第二后部冷却空腔通过第二间隙连通。
为保证冷却水路中的冷却水不能汽化,本方案做如下设置:除氧器通过进水管路与进水集箱的进水口连接。
为保证冷却水分配均匀,本方案中,左部隔水板位于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竖向对称中心面上,右部隔水板位于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竖向对称中心面上。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中,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前部侧端面和后部侧端面之间的夹角α为114°±2°,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前部侧端面和后部侧端面之间的夹角β为114°±2°。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中,所述的进水连接管由第一连接管、中部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构成一个整体,第一连接管是各处外管径均一致的圆管结构,中部连接管是圆台管结构,第二连接管是各处外管径均一致的圆管结构;第一连接管的外管径小于第二连接管的外管径,中部连接管的小端外管径等于第一连接管的外管径,中部连接管的大端外管径等于第二连接管的外管径,且第一连接管、中部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三者的管壁厚度均相同;在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节流孔板,节流孔板上的通孔由圆筒形通道孔和圆台形通道孔构成,圆台形通道孔的小端与圆筒形通道孔的孔径相同且圆台形通道孔的小端与圆筒形通道孔对接;在第一连接管管内设置有内部连接管,内部连接管固定于节流孔板上,且内部连接管外壁与第一连接管内管壁之间留有间隙;圆台形通道孔的大端朝向内部连接管;内部连接管的管内通道由圆筒形通道和圆台形通道构成,且圆台形通道的大端朝向中部连接管;圆筒形通道孔、圆台形通道孔、圆筒形通道、圆台形通道、内部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均处于同一轴线上;节流孔板密封固定连接于进水集箱的出水口处,第二连接管密封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口或第二连接口处。
活动烟罩沿炉口段烟道上下升降的过程中,活动烟罩与炉口段烟道之间最佳为滚动接触,本方案在每个左部L型提升臂的顶部以及每个右部L型提升臂的顶部均安装有导轮结构;所述的导轮结构为:在对应的左部L型提升臂或对应的右部L型提升臂的顶部安装有导轮座,导轮的连接孔中内嵌轴套后活动套于导轮轴上,导轮轴支撑于导轮座中;活动烟罩上下升降的过程中,导轮沿位于活动烟罩处的炉口段烟道的外壁滚动。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中,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的外壁上的固定安装结构为: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上以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上分别固定焊接有若干第一连接板,在与各第一连接板位置对应的活动烟罩的外壁上分别固定焊接有第一提升筋板,各第一连接板通过若干可拆卸的第一螺栓螺母紧固件与对应的第一提升筋板紧固连接;各左部L型提升臂及各右部L型提升臂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的外壁上的固定安装结构为:在每个左部L型提升臂及每个右部L型提升臂上分别固定焊接有若干第二连接板,在与各第二连接板位置对应的活动烟罩的外壁上分别固定焊接有第二提升筋板,各第二连接板通过若干可拆卸的第二螺栓螺母紧固件与对应的第二提升筋板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中,在第一提升筋板和第二提升筋板上均附着有龟甲网,在龟甲网上涂覆有耐火材料,进而保护第一提升筋板和第二提升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冷却水从进口集箱进入,经水循环对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各左部L型提升臂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进行冷却,避免高温烟气对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各左部L型提升臂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进行烘烤而导致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各左部L型提升臂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造成高温变形,保证活动烟罩能够平稳地升降,此外还可以防止飞溅的熔渣引起活动烟罩局部过热导致应力集中问题,大大提高了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及活动烟罩的使用寿命,一般寿命可达二年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安装于活动烟罩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D-D剖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E-E剖视方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活动烟罩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任一左部L型提升臂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任一右部L型提升臂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A-A剖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以图9中的左手边方向定义为“左”,以图8中的右手边方向定义为“右”,以图9中指向纸面的方向定义为“由后向前”,本申请中所有涉及的“左”、“右”、“前”、“后”的方位词定义均以此定义为准。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如图1和图9所示,包括:活动烟罩1、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
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底部环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左部L型提升臂4,各左部L型提升臂4及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1的左部外壁上,从而使各左部L型提升臂4以及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环绕于活动烟罩1的左部外壁的外围。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前部侧端面21和后部侧端面22之间的夹角α优选为114°±2°,其中α最佳选择114°。左部L型提升臂4的数量优选二个,且二个左部L型提升臂4相对于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竖向对称中心面呈前后对称设置。
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底部环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右部L型提升臂5,各右部L型提升臂5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1的右部外壁上,从而使各右部L型提升臂5以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环绕于活动烟罩1的右部外壁的外围。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前部侧端面31和后部侧端面32之间的夹角β优选为114°±2°,其中β最佳选择114°。右部L型提升臂5的数量优选二个,且二个右部L型提升臂5相对于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竖向对称中心面呈前后对称设置。
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各左部L型提升臂4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5之间设置有对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各左部L型提升臂4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5进行冷却的冷却水路。
通过冷却水路对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各左部L型提升臂4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5进行冷却,避免银高温烟气对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各左部L型提升臂4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5进行烘烤而导致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各左部L型提升臂4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5高温变形,保证活动烟罩能够平稳地升降,此外还可以防止飞溅的熔渣引起活动烟罩局部过热导致应力集中问题,大大提高了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及活动烟罩的使用寿命。
活动烟罩1在转炉吹氧冶炼的煤气回收期间,活动烟罩1下降至最低位,此时活动烟罩1与转炉炉口之间的缝隙通常≤100mm。摇炉时活动烟罩1上升至高位。通常活动烟罩1上下行程为500~750mm。
本实施例在每个左部L型提升臂4的顶部以及每个右部L型提升臂5的顶部均安装有导轮结构,活动烟罩1沿炉口段烟道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活动烟罩1与炉口段烟道之间为滚动摩擦。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导轮结构为:在对应的左部L型提升臂4或对应的右部L型提升臂5的顶部安装有导轮座9,导轮91的连接孔中内嵌轴套后活动套于导轮轴92上,导轮轴92支撑于导轮座9中。当活动烟罩1沿炉口段烟道上下升降的过程中,导轮91沿位于活动烟罩1处的炉口段烟道的外壁滚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7和图8所示,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1的外壁上的固定安装结构为: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上以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上分别固定焊接有若干第一连接板100,在与各第一连接板100位置对应的活动烟罩1的外壁上分别固定焊接有第一提升筋板11,各第一连接板100通过若干可拆卸的第一螺栓螺母紧固件与对应的第一提升筋板11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各左部L型提升臂4及各右部L型提升臂5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1的外壁上的固定安装结构为:在每个左部L型提升臂4及每个右部L型提升臂5上分别固定焊接有若干第二连接板200,在与各第二连接板200位置对应的活动烟罩1的外壁上分别固定焊接有第二提升筋板12,各第二连接板200通过若干可拆卸的第二螺栓螺母紧固件与对应的第二提升筋板12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提升筋板11和第二提升筋板12上均附着有龟甲网,在龟甲网上涂覆有耐火材料,用以保护第一提升筋板11和第二提升筋板12。
通过对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1的外壁上的固定安装结构的设计,以及对各左部L型提升臂4及各右部L型提升臂5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1的外壁上的固定安装结构的设计,保证了活动烟罩1运输时的可调节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冷却水路进行设计,进一步提高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及活动烟罩1的使用寿命,保证活动烟罩1能够更加平稳地升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水路的结构为: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前部侧端面21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口23,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前部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33,第一出水口23和第一进水口33通过前部连接弯管61连通。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后部侧端面22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口24,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后部侧端面32上开设有第二进水口34,第二出水口24和第二进水口34通过后部连接弯管62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空腔的中部竖向设置有左部隔水板25,左部隔水板25将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独立的空腔:第一前部空腔251和第一后部空腔252。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前部空腔251连通的第一连接口261、以及与第一后部空腔252连通的第二连接口262,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分别通过进水连接管7与进水集箱71的出水口连通。
进水集箱71给水温度一般为104℃,活动烟罩1运行时出口水蒸汽饱和温度一般为184℃~192℃,活动烟罩工作压力为1.0MPa~1.2 MPa,需要注意的是冷却水路中的水不能汽化,因而本方案中增设有除氧器,所述的除氧器通过进水管路与进水集箱71的进水口连接。
如图1和图6所示,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空腔的中部竖向设置有右部隔水板35,右部隔水板35将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独立的空腔:第二前部空腔351和第二后部空腔352,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前部空腔351连通的第三连接口362、以及与第二后部空腔352连通的第四连接口362,第三连接口361和第四连接口362分别通过出水连接管8与出水集箱81的进水口连通。
如图1、图7和图9所示,每个左部L型提升臂4的结构为:左部L型提升臂4的竖向连接臂41和水平连接臂42中的空腔构成与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空腔连通的第一L型空腔,在第一L型空腔中设置有第一隔水板43,第一隔水板43将第一L型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第一前部冷却空腔431和第一后部冷却空腔432。位于左部L型提升臂4的竖向连接臂41中的第一隔水板43向上伸入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中的内腔中进行分隔,从而使第一前部冷却空腔431与处于第一隔水板43前侧的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中的内腔连通、第一后部冷却空腔432与处于第一隔水板43后侧的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中的内腔连通。位于左部L型提升臂4的水平连接臂42中的第一隔水板43的竖向端部433与左部L型提升臂4的水平连接臂的内腔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44,第一前部冷却空腔431和第一后部冷却空腔432通过第一间隙44连通。
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以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均设置有一个左部L型提升臂4:第一左部L型提升臂401、第二左部L型提升臂402为例进行说明。冷却水采用强制循环,从进水集箱71输出的冷却水分两路:
一路是经过与第一连接口261对应的进水连接管7进入到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前半部分空腔中,即第一左部L型提升臂401的第一隔水板43与左部隔水板25之间的第一前部空腔251中。接着,进入到第一左部L型提升臂401的第一隔水板43与左部隔水板25之间的第一前部空腔251中的冷却水依次流经第一左部L型提升臂401的第一后部冷却空腔432、第一间隙44、第一前部冷却空腔431后进入到第一左部L型提升臂401的第一隔水板43前方的第一前部空腔251中,然后经前部连接弯管61输送至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第二前部空腔351中。
另一路是经过与第二连接口262对应的进水连接管7进入到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的后半部分空腔中,即第二左部L型提升臂402的第一隔水板43与左部隔水板25之间的第一后部空腔252中。接着,进入到第二左部L型提升臂402的第一隔水板43与左部隔水板25之间的第一后部空腔252中的冷却水依次流经第二左部L型提升臂402的第一前部冷却空腔431、第一间隙44、第一后部冷却空腔432后进入到第二左部L型提升臂402的第一隔水板43后方的第一后部空腔251中,然后经后部连接弯管62输送至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第二后部空腔352中。
如图1、图8和图9所示,每个右部L型提升臂5的结构为:右部L型提升臂5的竖向连接臂51和水平连接臂52中的空腔构成与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空腔连通的第二L型空腔,在第二L型空腔中设置有第二隔水板53,第二隔水板53将第二L型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第二前部冷却空腔531和第二后部冷却空腔532。位于右部L型提升臂5的竖向连接臂51中的第二隔水板53向上伸入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中的内腔中进行分隔,从而使第二前部冷却空腔531与处于第二隔水板53前侧的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中的内腔连通、第二后部冷却空腔532与处于第二隔水板53后侧的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中的内腔连通。位于右部L型提升臂5的水平连接臂52中的第二隔水板53的竖向端533部与右部L型提升臂5的水平连接臂的内腔壁之间留有第二间隙54,第二前部冷却空腔531和第二后部冷却空腔532通过第二间隙54连通。
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以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均设置有一个右部L型提升臂5:第一右部L型提升臂501、第二右部L型提升臂502为例进行说明。
经前部连接弯管61输送至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第二前部空腔351中的冷却水位于第一右部L型提升臂501的第二隔水板53前方的第二前部空腔251中,冷却水然后依次流经第一右部L型提升臂501的第二前部空腔351、第二间隙54、第二后部空腔352后进入到第一右部L型提升臂501的第二隔水板53与右部隔水板35之间的第二前部空腔251中,接着冷却水经与第三连接口361对应的出水连接管8流入出水集箱81中。
经后部连接弯管62输送至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的第二后部空腔352中的冷却水位于第二右部L型提升臂502的第二隔水板53后方的第二后部空腔251中,冷却水然后依次流经第二右部L型提升臂502的第二后部空腔352、第二间隙54、第二前部空腔351后进入到第二右部L型提升臂502的第二隔水板53与右部隔水板35之间的第二后部空腔252中,接着冷却水经与第四连接口362对应的出水连接管8流入出水集箱81中。
每个左部L型提升臂4上的链条吊点位置都在左部L型提升臂4的水平连接臂42的端部。每个右部L型提升臂5上的链条吊点位置都在右部L型提升臂5的水平连接臂52的端部,各左部L型提升臂4上的链条吊点位置、各右部L型提升臂5上的链条吊点位置与吊装提升驱动装置上对应的链条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进水连接管7由第一连接管72、中部连接管73、第二连接管74构成一个整体,第一连接管72是各处外管径均一致的圆管结构,中部连接管73是圆台管结构,第二连接管74是各处外管径均一致的圆管结构;第一连接管72的外管径小于第二连接管74的外管径,中部连接管73的小端外管径等于第一连接管72的外管径,中部连接管73的大端外管径等于第二连接管74的外管径,且第一连接管72、中部连接管73、第二连接管74三者的管壁厚度均相同。其中,第一连接管72、中部连接管73、第二连接管74三者可以通过焊接密封拼接连接构成一个光滑的进水连接管7,第一连接管72、中部连接管73、第二连接管74可以是一体成型构成的外表面光滑的进水连接管7。
冷却水从进口集箱71进入,经上述水循环,对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各左部L型提升臂4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5进行冷却,避免因高温烟气对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各左部L型提升臂4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5进行烘烤而导致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2、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3、各左部L型提升臂4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5高温变形,保证活动烟罩能够平稳地升降,此外还可以防止飞溅的熔渣引起活动烟罩局部过热导致应力集中问题,大大提高了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及活动烟罩的使用寿命,一般寿命可达二年左右。
在第一连接管72的端部依次固定连接有节流孔板75,节流孔板75上的通孔由圆筒形通道孔751和圆台形通道孔752构成,圆台形通道孔752的小端与圆筒形通道孔751的孔径相同且圆台形通道孔752的小端与圆筒形通道孔751对接。在第一连接管72的管内设置有内部连接管76,内部连接管76固定于节流孔板75上,圆台形通道孔752的大端朝向内部连接管76,且内部连接管外壁与第一连接管内管壁之间留有间隙。内部连接管76的管内通道由圆筒形通道761和圆台形通道762构成,且圆台形通道762的大端朝向中部连接管73。
圆筒形通道孔751、圆台形通道孔752、圆筒形通道761、圆台形通道762、内部连接管76、第一连接管72均处于同一轴线上。节流孔板75密封固定连接于进水集箱71的出水口处,第二连接管74密封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口261或第二连接口262处。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接到进水集箱71上的开孔就小了,强度计算壁厚可以薄一些,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包括:活动烟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底部环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左部L型提升臂,各左部L型提升臂及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的左部外壁上,从而使各左部L型提升臂以及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环绕于活动烟罩的左部外壁的外围;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底部环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右部L型提升臂,各右部L型提升臂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的右部外壁上,从而使各右部L型提升臂以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环绕于活动烟罩的右部外壁的外围;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各左部L型提升臂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之间设置有对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各左部L型提升臂和各右部L型提升臂进行冷却的冷却水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路的结构为: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前部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前部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通过前部连接弯管连通;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后部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口,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后部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通过后部连接弯管连通;
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的中部竖向设置有左部隔水板,左部隔水板将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独立的空腔:第一前部空腔和第一后部空腔;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前部空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口、以及与第一后部空腔连通的第二连接口,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分别通过进水连接管与进水集箱的出水口连通;
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的中部竖向设置有右部隔水板,右部隔水板将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独立的空腔:第二前部空腔和第二后部空腔,在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前部空腔连通的第三连接口、以及与第二后部空腔连通的第四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分别通过出水连接管与出水集箱的进水口连通;
每个左部L型提升臂的结构为:左部L型提升臂的竖向连接臂和水平连接臂中的空腔构成与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连通的第一L型空腔,在第一L型空腔中设置有第一隔水板,第一隔水板将第一L型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第一前部冷却空腔和第一后部冷却空腔;位于左部L型提升臂的竖向连接臂中的第一隔水板向上伸入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中进行分隔,从而使第一前部冷却空腔与处于第一隔水板前侧的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连通、第一后部冷却空腔与处于第一隔水板后侧的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连通;位于左部L型提升臂的水平连接臂中的第一隔水板的竖向端部与左部L型提升臂的水平连接臂的内腔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第一前部冷却空腔和第一后部冷却空腔通过第一间隙连通;
每个右部L型提升臂的结构为:右部L型提升臂的竖向连接臂和水平连接臂中的空腔构成与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空腔连通的第二L型空腔,在第二L型空腔中设置有第二隔水板,第二隔水板将第二L型空腔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第二前部冷却空腔和第二后部冷却空腔;位于右部L型提升臂的竖向连接臂中的第二隔水板向上伸入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中进行分隔,从而使第二前部冷却空腔与处于第二隔水板前侧的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连通、第二后部冷却空腔与处于第二隔水板后侧的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中的内腔连通;位于右部L型提升臂的水平连接臂中的第二隔水板的竖向端部与右部L型提升臂的水平连接臂的内腔壁之间留有第二间隙,第二前部冷却空腔和第二后部冷却空腔通过第二间隙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除氧器通过进水管路与进水集箱的进水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左部隔水板位于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竖向对称中心面上,右部隔水板位于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竖向对称中心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前部侧端面和后部侧端面之间的夹角α为114°±2°,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的前部侧端面和后部侧端面之间的夹角β为114°±2°。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连接管由第一连接管、中部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构成一个整体,第一连接管是各处外管径均一致的圆管结构,中部连接管是圆台管结构,第二连接管是各处外管径均一致的圆管结构;第一连接管的外管径小于第二连接管的外管径,中部连接管的小端外管径等于第一连接管的外管径,中部连接管的大端外管径等于第二连接管的外管径,且第一连接管、中部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三者的管壁厚度均相同;
在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节流孔板,节流孔板上的通孔由圆筒形通道孔和圆台形通道孔构成,圆台形通道孔的小端与圆筒形通道孔的孔径相同且圆台形通道孔的小端与圆筒形通道孔对接;在第一连接管管内设置有内部连接管,内部连接管固定于节流孔板上,且内部连接管外壁与第一连接管内管壁之间留有间隙;圆台形通道孔的大端朝向内部连接管;内部连接管的管内通道由圆筒形通道和圆台形通道构成,且圆台形通道的大端朝向中部连接管;圆筒形通道孔、圆台形通道孔、圆筒形通道、圆台形通道、内部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均处于同一轴线上;节流孔板密封固定连接于进水集箱的出水口处,第二连接管密封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口或第二连接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左部L型提升臂的顶部以及每个右部L型提升臂的顶部均安装有导轮结构;所述的导轮结构为:在对应的左部L型提升臂或对应的右部L型提升臂的顶部安装有导轮座,导轮的连接孔中内嵌轴套后活动套于导轮轴上,导轮轴支撑于导轮座中;活动烟罩上下升降的过程中,导轮沿位于活动烟罩处的炉口段烟道的外壁滚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的外壁上的固定安装结构为:在左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上以及右部半环形提升圈梁上分别固定焊接有若干第一连接板,在与各第一连接板位置对应的活动烟罩的外壁上分别固定焊接有第一提升筋板,各第一连接板通过若干可拆卸的第一螺栓螺母紧固件与对应的第一提升筋板紧固连接;
各左部L型提升臂及各右部L型提升臂固定安装于活动烟罩的外壁上的固定安装结构为:在每个左部L型提升臂及每个右部L型提升臂上分别固定焊接有若干第二连接板,在与各第二连接板位置对应的活动烟罩的外壁上分别固定焊接有第二提升筋板,各第二连接板通过若干可拆卸的第二螺栓螺母紧固件与对应的第二提升筋板紧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提升筋板和第二提升筋板上均附着有龟甲网,在龟甲网上涂覆有耐火材料。
CN202322765010.1U 2023-10-16 2023-10-16 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 Active CN220926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65010.1U CN220926833U (zh) 2023-10-16 2023-10-16 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65010.1U CN220926833U (zh) 2023-10-16 2023-10-16 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26833U true CN220926833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65010.1U Active CN220926833U (zh) 2023-10-16 2023-10-16 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26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1337A (zh) 可调节的热交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20926833U (zh) 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活动烟罩提升装置
CN112680560B (zh) 转炉干法除尘系统中的余热锅炉
CN212157247U (zh) 不等壁厚锅炉膜式水冷壁管
CN103131819A (zh) 一种转炉氧枪和下料口的冷却结构
CN214193145U (zh) 一种水煤浆工艺烧嘴
CN211311508U (zh) 一种氧枪口冷却装置
CN209759497U (zh) 转炉余热锅炉裙罩和移动段烟道之间的密封装置
CN209978591U (zh) 一种竖炉的导风墙水梁
CN209605622U (zh) 一种高效高温加热装置
CN208964987U (zh) 核电用安注箱封头的热处理工装
CN201145472Y (zh) 一种分体式焊接复合铸造齿辊
CN214148864U (zh) 转炉余热锅炉中的汽化冷却烟道
CN2801795Y (zh) 长寿命水冷炉口
CN213447190U (zh) 一种螺旋盘管式活动烟罩
CN213331239U (zh) 一种船用钛合金水冷排气管
CN1986837A (zh) 整体式炉裙挡渣板
CN202865258U (zh) 钢液真空精炼顶枪
CN211084120U (zh) 一种耐磨锅炉水冷壁
CN1330777C (zh) 转炉氧枪的水冷装置
CN204286055U (zh) 一种新型抗磨损长寿竖炉导风墙水梁及冶金球团竖炉
CN109974026B (zh) 一种逆向空气流减磨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
CN218710640U (zh) 一种单管真空炉炉腿与浸渍管的连接保护机构
CN220083700U (zh) 一种矿热炉用组合式水冷底部环
CN210179596U (zh) 一种防腐耐磨膜式水冷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