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24276U - 后纵梁、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后纵梁、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24276U
CN220924276U CN202322515588.1U CN202322515588U CN220924276U CN 220924276 U CN220924276 U CN 220924276U CN 202322515588 U CN202322515588 U CN 202322515588U CN 220924276 U CN220924276 U CN 220924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support
longitudinal beam
reinforcing
rail
damp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155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东洋
谢锋
潘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155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24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24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24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纵梁、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该后纵梁包括纵梁本体,纵梁本体上依次设有前副车架安装点、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和后副车架安装点;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板和至少一个竖向连接板,每一竖向连接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之间,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后纵梁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之间的第一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弹簧安装结构整体形成S形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传递性,第一加强结构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之间,可以提高减震弹簧安装结构的Z向刚度,这样设置方便周边零件匹配连接,同时保证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处的刚度,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提高整车舒适性。

Description

后纵梁、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后纵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纵梁、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汽车对轻量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传统钢制车身设计中,车身后纵梁一般采用多个冲压件通过点焊和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成后纵梁总成,各个冲压件之间的连接性不够牢靠,后纵梁的碰撞强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纵梁、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后纵梁碰撞强度不足的问题。
一种后纵梁结,包括纵梁本体,所述纵梁本体上依次设有前副车架安装点、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和后副车架安装点;
所述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板和至少一个竖向连接板,每一所述竖向连接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板之间,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板,一所述水平支撑板用于安装减震弹簧;
所述后纵梁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板之间的第一加强结构。
优选地,所述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包括沿Y向设置的第一水平支撑板、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的一侧边缘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连接板、从所述第一竖向连接板的一侧边缘沿水平方向向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水平支撑板、从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的一侧边缘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的第二竖向连接板和从所述第二竖向连接板的一侧边缘沿水平方向向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水平支撑板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用于安装减震弹簧;
所述第一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一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水平支撑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第一立板和/或第二立板;
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相连;
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水平支撑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纵梁本体包括沿X向布置的第一纵梁主体、从所述第一纵梁主体的一端沿X向向上延伸的第二纵梁主体、从所述第二纵梁主体的一端沿X向延伸的第三纵梁主体、从所述第三纵梁主体的一端沿X向向下延伸的第四纵梁主体、从所述第四纵梁主体的一端沿X向延伸的第五纵梁主体;
所述第一纵梁主体与所述第二纵梁主体相接处为所述前副车架安装点,所述第三纵梁主体上设有所述减震弹簧安装结构,所述第四纵梁主体与所述第五纵梁主体相接处为所述后副车架安装点。
优选地,所述后纵梁还包括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纵梁本体内的第一纵向加强面和至少两个第一横向加强面,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面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横向加强面相交;
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面与所述前副车架安装点的纵向中心轴重合。
优选地,所述后纵梁还包括第三加强结构,所述第三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纵梁本体内的第二纵向加强面和至少两个第二横向加强面,所述第二纵向加强面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横向加强面相交;
所述第二纵向加强面与所述后副车架安装点的纵向中心轴重合。
优选地,所述纵梁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纵梁内的第四加强结构,所述第四加强结构包括呈网状设置的多个加强筋。
优选地,多个所述加强筋形成沿X向布置的至少两条传力路径。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所述的后纵梁、前副车架、减震弹簧和后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安装在所述前副车架安装点上,所述后副车架安装在所述后副车架安装点上,所述减震弹簧安装在所述减震弹簧安装结构上。
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纵梁本体上依次设有前副车架安装点和后副车架安装点,用于把后纵梁安装在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上,纵梁本体上还设减震弹簧安装结构,用于安装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板和至少一个竖向连接板,每一竖向连接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之间,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减震弹簧安装结构整体形成S形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传递性,第一加强结构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之间,可以提高减震弹簧安装结构的Z向刚度,这样设置方便周边零件匹配连接,同时保证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处的刚度,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提高整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后纵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后纵梁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后纵梁结构的仰视图;
图4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6是图2中C-C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加强结构的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加强结构的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弹簧安装结构的仰视图;
图10是图9中D-D处的剖视图。
其中,1、纵梁本体;11、第一纵梁主体;12、第二纵梁主体;13、第三纵梁主体;14、第四纵梁主体;15、第五纵梁主体;2、前副车架安装点;3、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1、第一水平支撑板;32、第一竖向连接板;33、第二水平支撑板;34、第二竖向连接板;35、第三水平支撑板;4、后副车架安装点;5、第一加强结构;51、第一立板;52、第二立板;6、第二加强结构;61、第一纵向加强面;62、第一横向加强面;7、第三加强结构;71、第二纵向加强面;72、第二横向加强面;8、安装位;9、第四加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后纵梁,参照图1-6,该后纵梁包括纵梁本体1,纵梁本体1上依次设有前副车架安装点2、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和后副车架安装点4;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板和至少一个竖向连接板;每一竖向连接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之间,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一水平支撑板用于安装减震弹簧;后纵梁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之间的第一加强结构5。
作为一示例,后纵梁包括一体铸造的纵梁本体1,纵梁本体1采用铝制材料制成,零件数量少,重量轻,有利于轻量化设置。纵梁本体1上依次设有前副车架安装点2和后副车架安装点4,用于把后纵梁安装在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上,纵梁本体1上还设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用于安装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板和至少一个竖向连接板,每一竖向连接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之间,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板中的一个水平支撑板用于安装减震弹簧。本示例中,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板和至少一个竖向连接板配合形成的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整体可以形成S形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传递性。第一加强结构5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平支撑板之间,可以提高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的Z向刚度,这样设置方便周边零件匹配连接,同时保证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处的刚度,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提高整车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包括沿Y向设置的第一水平支撑板31、从第一水平支撑板31的一侧边缘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连接板32、从第一竖向连接板32的一侧边缘沿水平方向向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水平支撑板33、从第二水平支撑板33的一侧边缘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的第二竖向连接板34和从第二竖向连接板34的一侧边缘沿水平方向向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水平支撑板35;第一水平支撑板31用于安装减震弹簧;第一加强结构5设置在第一水平支撑板31和第二水平支撑板33之间,和/或,第一加强结构5设置在第二水平支撑板33和所述第三水平支撑板35之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
作为一示例,介绍了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包括第一水平支撑板31、第一竖向连接板32、第二水平支撑板33、第二竖向连接板34和第三水平支撑板35。第一水平支撑板31是沿Y向设置的,第一竖向连接板32是从第一水平支撑板31的一侧边缘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出的,第二水平支撑板33是从第一竖向连接板32的一侧边缘沿水平方向向第一方向延伸出的,第二竖向连接板34是从第二水平支撑板33的一侧边缘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出的,第三水平支撑板35是从第二竖向连接板34的一侧边缘沿水平方向向第二方向延伸出的,使得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整体形成S形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传递性。第一水平支撑板31上设有安装位8,用于安装减震弹簧。第一水平支撑板31和第二水平支撑板33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结构5,和/或,第二水平支撑板33和第三水平支撑板35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结构5,通过第一加强结构5可以提高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的Z向刚度。本示例中,第一加强结构5配合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可以形成“$”形结构,方便周边零件匹配连接,同时保证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的刚度,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提高整车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9和图10,第一加强结构6包括第一立板61和/或第二立板62;第一立板61,与第一水平支撑板31和第二水平支撑板33相连;第二立板62,与第二水平支撑板33和第三水平支撑板35相连。
作为一示例,介绍了第一加强结构6包括第一立板61和/或第二立板62,第一立板61设置在第一水平支撑板31和第二水平支撑板33之间;第二立板62设置在第二水平支撑板33和第三水平支撑板35之间,可以提高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的Z向刚度;其中第一立板61和第二立板62可以布置为上下贯通的,配合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形成“$”形结构,方便周边零件匹配连接,同时保证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的刚度,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提高整车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3,纵梁本体1包括沿X向布置的第一纵梁主体11、从第一纵梁主体11的一端沿X向向上延伸的第二纵梁主体12、从第二纵梁主体12的一端沿X向延伸的第三纵梁主体13、从第三纵梁主体13的一端沿X向向下延伸的第四纵梁主体14、从第四纵梁主体14的一端沿X向延伸的第五纵梁主体15;第一纵梁主体11与第二纵梁主体12相接处为前副车架安装点2,第三纵梁主体13上设有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第四纵梁主体14与第五纵梁主体15相接处为后副车架安装点4。
作为一示例,介绍了纵梁本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纵梁主体11、第二纵梁主体12、第三纵梁主体13、第四纵梁主体14和第五纵梁主体15;第一纵梁主体11沿X向布置,第二纵梁主体12是从第一纵梁主体11的一端沿X向向上延伸出的,第三纵梁主体13是从第二纵梁主体12的一端沿X向延伸出的,第四纵梁主体14是从第三纵梁主体13的一端沿X向向下延伸出的,第五纵梁主体15是从第四纵梁主体14的一端沿X向延伸出的,与现有后纵梁相比,零件数量少,重量轻,有利于轻量化设置;第一纵梁主体11与第二纵梁主体12相接处为前副车架安装点2,第四纵梁主体14与第五纵梁主体15相接处为后副车架安装点4,用于把后纵梁安装在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上,第三纵梁主体13上设有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用于安装减震弹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后纵梁还包括第二加强结构6,第二加强结构6包括设置在后纵梁内的第一纵向加强面61和至少两个第一横向加强面62,第一纵向加强面61与至少两个第一横向加强面62相交;第一纵向加强面61与前副车架安装点2的纵向中心轴重合。
作为一示例,介绍了第二加强结构6包括第一纵向加强面61和至少两个第一横向加强面62,第一纵向加强面61和至少两个第一横向加强面62相交,第一纵向加强面61与前副车架安装点2的纵向中心轴重合,可以提高前副车架安装点2在Y、Z三个方向上的刚度;第一横向加强面6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当第一横向加强面62有两个时,第一纵向加强面61和两个第一横向加强面62形成“士”字形结构,有效提高前副车架安装点2在Y、Z三个方向上的刚度,从而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提高整车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后纵梁还包括第三加强结构7,第三加强结构7包括设置在后纵梁内的第二纵向加强面71和至少两个第二横向加强面72,第二纵向加强面71与至少两个第二横向加强面72相交;第二纵向加强面71与后副车架安装点4的纵向中心轴重合。
作为一示例,介绍了第三加强结构7包括第二纵向加强面71和至少两个第二横向加强面72,第二纵向加强面71和至少两个第二横向加强面72相交,第二纵向加强面71与后副车架安装点4的纵向中心轴重合,可以提高后副车架安装点4在Y、Z三个方向上的刚度;第二横向加强面7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当第二横向加强面72有两个时,第二纵向加强面71和两个第二横向加强面72形成“士”字形结构,有效提高后副车架安装点4在Y、Z三个方向上的刚度,从而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提高整车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后纵梁还包括设置在后纵梁内的第四加强结构9,第四加强结构9包括呈网状设置的多个加强筋。
作为一示例,介绍了后纵梁还包括设置在后纵梁内的第四加强结构9,第四加强结构9包括呈网状设置的多个加强筋,可以进一步提高纵梁本体1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防止后纵梁拆断和溃缩,从而在碰撞过程中保护乘员舱的完整性,提高碰撞性能,保证整车在被追尾时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多个加强筋形成沿X向布置的至少两条传力路径。
作为一示例,多个加强筋形成沿X向布置的至少两条传力路径,可以把碰撞力分散传递,有效防止后纵梁拆断和溃缩,从而在碰撞过程中保护乘员舱的完整性,提高碰撞性能,保证整车在被追尾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后纵梁、前副车架、减震弹簧和后副车架,前副车架安装在前副车架安装点2上,后副车架安装在后副车架安装点4上,减震弹簧安装在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上。
作为一示例,后纵梁包括一体铸造的纵梁本体1,纵梁本体1采用铝制材料制成,零件数量少,重量轻,有利于轻量化设置。纵梁本体1上依次设有前副车架安装点2、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和后副车架安装点4,前副车架安装在前副车架安装点2上,后副车架安装在后副车架安装点4上,减震弹簧安装在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上;在前副车架安装点2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6,后副车架安装点4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结构7,可以有效提高纵梁本体1上的前副车架安装点2与后副车架安装点4两处的刚度,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5,方便周边零件匹配连接,同时保证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处的刚度,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提高整车舒适性。后纵梁还包括设置在后纵梁内的第四加强结构9,第四加强结构9包括呈网状设置的多个加强筋,可以进一步提高纵梁本体1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防止后纵梁拆断和溃缩,从而在碰撞过程中保护乘员舱的完整性,提高碰撞性能,保证整车在被追尾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后部结构。
作为一示例,后纵梁包括一体铸造的纵梁本体1,纵梁本体1采用铝制材料制成,零件数量少,重量轻,有利于轻量化设置。纵梁本体1上依次设有前副车架安装点2、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和后副车架安装点4,前副车架安装在前副车架安装点2上,后副车架安装在后副车架安装点4上,减震弹簧安装在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上;在前副车架安装点2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6,后副车架安装点4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结构7,可以有效提高纵梁本体1上的前副车架安装点2与后副车架安装点4两处的刚度,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5,方便周边零件匹配连接,同时保证减震弹簧安装结构3处的刚度,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提高整车舒适性。后纵梁还包括设置在后纵梁内的第四加强结构9,第四加强结构9包括呈网状设置的多个加强筋,可以进一步提高纵梁本体1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后纵梁碰撞强度和NVH性能,防止后纵梁拆断和溃缩,从而在碰撞过程中保护乘员舱的完整性,提高碰撞性能,保证整车在被追尾时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本体,所述纵梁本体上依次设有前副车架安装点、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和后副车架安装点;
所述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板和至少一个竖向连接板,每一所述竖向连接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板之间,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板,一所述水平支撑板用于安装减震弹簧;
所述后纵梁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板之间的第一加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安装结构包括沿Y向设置的第一水平支撑板、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的一侧边缘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的第一竖向连接板、从所述第一竖向连接板的一侧边缘沿水平方向向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水平支撑板、从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的一侧边缘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的第二竖向连接板和从所述第二竖向连接板的一侧边缘沿水平方向向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水平支撑板;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用于安装减震弹簧;
所述第一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一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水平支撑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第一立板和/或第二立板;
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相连;
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水平支撑板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包括沿X向布置的第一纵梁主体、从所述第一纵梁主体的一端沿X向向上延伸的第二纵梁主体、从所述第二纵梁主体的一端沿X向延伸的第三纵梁主体、从所述第三纵梁主体的一端沿X向向下延伸的第四纵梁主体、从所述第四纵梁主体的一端沿X向延伸的第五纵梁主体;
所述第一纵梁主体与所述第二纵梁主体相接处为所述前副车架安装点,所述第三纵梁主体上设有所述减震弹簧安装结构,所述第四纵梁主体与所述第五纵梁主体相接处为所述后副车架安装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还包括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纵梁本体内的第一纵向加强面和至少两个第一横向加强面,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面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横向加强面相交;
所述第一纵向加强面与所述前副车架安装点的纵向中心轴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还包括第三加强结构,所述第三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纵梁本体内的第二纵向加强面和至少两个第二横向加强面,所述第二纵向加强面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横向加强面相交;
所述第二纵向加强面与所述后副车架安装点的纵向中心轴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纵梁内的第四加强结构,所述第四加强结构包括呈网状设置的多个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筋形成沿X向布置的至少两条传力路径。
9.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前副车架、减震弹簧和后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安装在所述前副车架安装点上,所述后副车架安装在所述后副车架安装点上,所述减震弹簧安装在所述减震弹簧安装结构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
CN202322515588.1U 2023-09-15 2023-09-15 后纵梁、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20924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15588.1U CN220924276U (zh) 2023-09-15 2023-09-15 后纵梁、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15588.1U CN220924276U (zh) 2023-09-15 2023-09-15 后纵梁、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24276U true CN220924276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15588.1U Active CN220924276U (zh) 2023-09-15 2023-09-15 后纵梁、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24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3168079U (zh) 前端底架、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CN220924276U (zh) 后纵梁、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CN10920450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2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2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6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5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7B (zh) 车身横梁和车辆
CN109204519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61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41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9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3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8967032U (zh) 后轮罩总成及车身后部结构
CN218858529U (zh) 车身后部桁架结构及汽车
CN218258400U (zh) 汽车前地板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20562804U (zh) 一种车辆纵梁结构
CN217893011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汽车
CN220483417U (zh) 一种前机舱结构及汽车
CN21600228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安装横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