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20804U - 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20804U
CN220920804U CN202322183909.2U CN202322183909U CN220920804U CN 220920804 U CN220920804 U CN 220920804U CN 202322183909 U CN202322183909 U CN 202322183909U CN 220920804 U CN220920804 U CN 220920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ging
cavity
die
unit
di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39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玉金
赵星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Kaixin Die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Kaixin Die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Kaixin Die For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Kaixin Die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839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20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20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20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包括具有预锻单元型腔的两个预锻单元模,合模状态时,两个预锻单元模的预锻单元型腔组合形成预锻型腔,预锻单元型腔包括两个端轴成型腔和设置于两个端轴成型腔之间的平衡重成型腔,两个预锻单元模其中一个的分型面上设置有阻料墙,另一个的分型面上设置有凹陷部,阻料墙与凹陷部匹配。本实用新型通过阻料墙的设置,可对向预锻型腔外部扩散流动的坯料产生阻力,从而增大平衡重成型腔处的压力,使坯料可以充分填充到平衡重成型腔的底部,提升预锻型腔的填充度,进而提升预锻模具生产成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曲轴锻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
背景技术
双拐曲轴是发动机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零部件,它的结构简单实用,可以有效缓解汽车、摩托车的整车振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平衡轴其实就是一个装有偏心重块也称平衡块并随曲轴同步旋转的轴,利用偏心重块所产生的反向振动力,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平衡效果,降低发动机振动。
双拐曲轴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曲轴轴颈,曲轴轴颈的两端均设置有沿其轴向分布并通过连杆轴颈连接的两个平衡重,曲轴轴颈与其中一个平衡重固定连接,四个平衡重中,远离曲轴轴颈的其中两个平衡重均固定连接有端轴,端轴和曲轴轴颈的轴心线一致。曲轴中,平衡重也称配重,作为曲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平衡旋转离心力及其力矩,也可平衡往复惯性力及其力矩。
平衡重的结构大都为扁平的扇形结构,其外径大于曲轴轴颈的外径,预锻生产时,在预锻模具所组成的预锻型腔内,平衡重成型腔的深度大于曲轴轴颈成型腔的深度,因此锻压铸造过程中,坯料难以填充满平衡重成型腔的深处以及其他距离预锻模具分型面较远的位置,即降低了预锻型腔的填充度,导致预锻成型得到的坯料完整度低,与最终产品的结构差异性大,使得预锻成型质量降低,为了保证最终产品质量,需要进行多次锻压加工,最终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锻压成本。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使坯料可以充分填充平衡重成型腔以及其他距离预锻模具分型面较远的位置,提升最终产品的成型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包括具有预锻单元型腔的两个预锻单元模,合模状态时,两个所述预锻单元模的预锻单元型腔组合形成预锻型腔,所述预锻单元型腔包括两个端轴成型腔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端轴成型腔之间的平衡重成型腔,两个所述预锻单元模其中一个的分型面上设置有阻料墙,另一个的分型面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阻料墙与所述凹陷部匹配。
优选的,为了阻挡坯料向四周扩散,使坯料更好的填充预锻型腔,所述阻料墙紧邻所述预锻单元型腔设置。
优选的,为了限制预锻型腔的压力,防止预锻模具发生损坏,所述阻料墙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阻料墙分别设置于所述平衡重成型腔的两侧。
优选的,为了使坯料更好的填充平衡重成型腔,所述阻料墙呈半包围结构环绕于所述平衡重成型腔的一侧。
优选的,为了使坯料可以在相邻两个平衡重型腔之间相互流动,使各平衡重型腔内部压力保持稳定,各所述平衡重成型腔沿所述端轴成型腔延伸方向分布,紧邻的两个所述平衡重成型腔之间具有分隔墙,所述分隔墙顶面与所述预锻单元型腔底部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分型面与所述预锻单元型腔底部的最大距离。
优选的,为了使坯料在相邻平衡重成型腔之间流动更加顺畅,所述分隔墙的顶面与侧面之间通过圆角过渡。
优选的,为了控制预锻型腔内部的压力,防止预锻模具发生损坏,合模状态时,所述阻料墙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具有间隔。
优选的,为了便于将成型的曲轴从预锻模具中取出,所述端轴成型腔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插接顶杆的顶出孔。
本实用新型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阻料墙的设置,可对向预锻型腔外部扩散流动的坯料产生阻力,从而增大平衡重成型腔处的压力,使坯料可以充分填充到平衡重成型腔的底部,提升预锻型腔的填充度,进而提升预锻模具生产成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拐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锻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预锻单元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预锻单元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说明:101、平衡重;102、端轴;103、连杆轴颈;104、曲轴轴颈;1、预锻单元模;2、分型面;3、预锻单元型腔;4、阻料墙;5、凹陷部;6、顶出孔;301、平衡重成型腔;302、端轴成型腔;303、连杆成型腔;304、曲轴成型腔;305、分隔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顶面”“底部”“底面”以预锻模具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双拐曲轴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端轴102、连杆轴颈103、平衡重101和曲轴轴颈104,对应的在预锻型腔内设置有端轴成型腔302、连杆成型腔303、平衡重成型腔301和曲轴成型腔304,由于平衡重101结构的限制,导致平衡重成型腔301的深度较大,为此坯料在预锻模具内部成型时难以填充满平衡重成型腔301,影响双拐曲轴成品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4所示的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包括具有预锻单元型腔3的两个预锻单元模1,合模状态时,两个预锻单元模1的预锻单元型腔3组合形成预锻型腔,预锻单元型腔3包括两个端轴成型腔302和设置于两个端轴成型腔302之间的平衡重成型腔301,两个预锻单元模1其中一个的分型面2上设置有阻料墙4,另一个的分型面2上设置有凹陷部5,阻料墙4与凹陷部5匹配。
两个预锻单元模1合模后,两个预锻单元型腔3组合成预锻型腔,坯料在压力作用下向预锻型腔内部各处流动进行填充,同时有部分坯料通过两个预锻单元模1之间的间隙向四周扩散流动,此时在阻料墙4的作用下,可对向四周扩散流动的坯料产生阻力,从而增大对坯料的压力,使坯料可以向较深的平衡重成型腔301底部流动,使坯料可以更加充分的填充预锻型腔,提升预锻模具生产双拐曲轴成品的质量。
进一步的改进是,如图3所示,阻料墙4紧邻预锻单元型腔3设置。紧邻预锻单元型腔3设置的阻料墙4,可以在坯料刚发生扩散时就对坯料产生阻力,从而有效的保持对坯料产生的压力,同时将坯料限制在预锻单元型腔3的范围,使坯料可以更好的流入预锻单元型腔3内部,提升坯料在预锻型腔内部的填充效果,提升预锻模具生产双拐曲轴的质量。
进一步的改进是,如图3所示,阻料墙4设置有两个,两个阻料墙4分别设置于平衡重成型腔301的两侧。由于端轴成型腔301的深度较小,因此在端轴成型腔301处不设置阻料墙4,可有效保持端轴成型腔301处压力的稳定性,防止因端轴成型腔301内部压力过大,导致预锻模具发生损坏;设置于平衡重成型腔301两侧的阻料墙4可有效增大平衡重成型腔301处的压力,提升坯料成型效果,进而提升双拐曲轴成品质量。
进一步的改进是,如图3所示,阻料墙4呈半包围结构环绕于平衡重成型腔301的一侧。阻料墙4环绕于平衡重成型腔301的四周,可有效保证平衡重成型腔301内部各处的压力均匀,进一步提升坯料在平衡重成型腔301内部的填充效果,提升双拐曲轴成品质量。
进一步的改进是,合模状态时,阻料墙4与凹陷部5之间具有间隔。设置的间隔可在压力达到一定值的时候进行泄压,防止因为平衡重成型腔301内部压力过大而导致预锻模具发生损坏。
为了生产如图1所示的双拐曲轴,预锻单元型腔3需要具有较深的平衡重成型腔301,同时分隔两个平衡重成型腔301的分隔墙305厚度也较小,在坯料受压进入平衡重成型腔301时,不同平衡重成型腔301内部的坯料数量可能不同,导致平衡重成型腔301内部的压力也不同,在两侧压差的作用下,会导致分隔墙305发生变形,进而导致预锻模具发生损坏;为此如图3-5所示,各平衡重成型腔301沿端轴成型腔302延伸方向分布,紧邻的两个平衡重成型腔301之间具有分隔墙305,分隔墙305顶面与预锻单元型腔3底部的最大距离小于分型面2与预锻单元型腔3底部的最大距离。
分隔墙305顶面与分型面2之间具有高度差,在合模状态时,两个预锻单元模1对应的分隔墙305之间就会留有较大的间隔,从而形成可供坯料通过的流道,当相邻两个平衡重成型腔301内部压力不等时,坯料可以通过流道在相邻两个平衡重成型腔301内部流动,最终使两个平衡重成型腔301内部压力平衡,从而减小分隔墙305两侧压差,降低预锻模具发生损坏的几率;同时通过坯料的流通,可使成型的双拐曲轴各处密度一致,提升双拐曲轴成品的质量。
进一步的改进是,如图5所示,分隔墙305的顶面与侧面之间通过圆角过渡。圆角可以减小对坯料流动产生的阻力,使坯料在相邻两个平衡重成型腔301流动更加顺畅,从而减小对分隔墙305产生的阻力,降低预锻模具发生损坏的几率。
进一步的改进是,如图4所示,端轴成型腔302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插接顶杆的顶出孔6。顶出孔6通常设置于作为下模的预锻单元模1上,在两端的端轴成型腔302底部均设置顶出孔6,当双拐曲轴锻造成型后,通过顶出孔6内部设置的顶杆,可将坯料从预锻单元型腔3内部顶出,提升取出坯料的便捷度,进而提升预锻模具使用的便捷度。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包括具有预锻单元型腔(3)的两个预锻单元模(1),合模状态时,两个所述预锻单元模(1)的预锻单元型腔(3)组合形成预锻型腔,所述预锻单元型腔(3)包括两个端轴成型腔(302)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端轴成型腔(302)之间的平衡重成型腔(301),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预锻单元模(1)其中一个的分型面(2)上设置有阻料墙(4),另一个的分型面(2)上设置有凹陷部(5),所述阻料墙(4)与所述凹陷部(5)匹配,所述阻料墙(4)紧邻所述预锻单元型腔(3)设置,所述阻料墙(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阻料墙(4)分别设置于所述平衡重成型腔(301)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料墙(4)呈半包围结构环绕于所述平衡重成型腔(30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平衡重成型腔(301)沿所述端轴成型腔(302)延伸方向分布,紧邻的两个所述平衡重成型腔(301)之间具有分隔墙(305),所述分隔墙(305)顶面与所述预锻单元型腔(3)底部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分型面(2)与所述预锻单元型腔(3)底部的最大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305)的顶面与侧面之间通过圆角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合模状态时,所述阻料墙(4)与所述凹陷部(5)之间具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轴成型腔(302)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插接顶杆的顶出孔(6)。
CN202322183909.2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 Active CN220920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3909.2U CN22092080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3909.2U CN22092080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20804U true CN220920804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3909.2U Active CN22092080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208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7815A1 (zh) 一种钢质活塞锻造模具
CN109894562A (zh) 一种内壁网格高筋桶形薄壁件脱模一体化模具及成形方法
CN108311620B (zh) 薄壁深窄槽零件冷摆辗精密成形方法
CN220920804U (zh) 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
CN208245748U (zh) 一种轴承座铸件模具
CN209918854U (zh) 一种用以制备齿轮箱液压轴芯成型模具
CN106363124A (zh) 一种凸轮轴加工工艺及锻造模具
CN210132020U (zh) 活塞蜡模
CN203076518U (zh) 齿轮轴成型所用的模具
CN210121661U (zh) 曲轴曲拐镦锻模具
CN218192351U (zh) 一种曲轴预锻模具
CN220636194U (zh) 一种90度双拐曲轴锻造模具
CN213496269U (zh) 一种钢质活塞锻造模具
EP3257604A1 (en) Hub die-casting mould
JP3405372B2 (ja) 組立用カムロブの製造方法
CN217647413U (zh) 一种双拐曲轴的预锻模及包含预锻模的锻压模具
CN214768669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终端螺栓生产用锻造机主模
CN100352578C (zh) 制造汽车空调压缩机前缸盖的模具结构
CN219310006U (zh) 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CN219711680U (zh) 适于锻造的活塞结构
CN109513864A (zh) 加工模具、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与制品
CN216263340U (zh) 一种大型铝活塞独体模具
CN212191098U (zh) 一步成型球阀本体毛胚的红冲锻压机构
KR20180122621A (ko) 휠의 제조 방법
CN215396711U (zh) 一种用于pla塑料模具的散热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