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0006U - 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 Google Patents
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10006U CN219310006U CN202320069260.9U CN202320069260U CN219310006U CN 219310006 U CN219310006 U CN 219310006U CN 202320069260 U CN202320069260 U CN 202320069260U CN 219310006 U CN219310006 U CN 2193100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fixture
- differential case
- plate
- t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差速器壳体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上模与下模扣合后内部形成若干差速器壳体形腔;工装夹具,所述工装夹具包括下工装板和上工装板,所述工装夹具内表面与所述模具外表面相贴合,所述下工装板凹陷出若干模具腔,所述上工装板开有与所述上模相对的模具口,所述上工装板中间开有供所述模具的浇口通过的第一开口;所述模具腔呈碗状,其顶部口径大于底部口径,模具腔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抵触下模外表面,限定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差速器壳体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汽车中为了将一个发动机输出分配为两个不同的旋转速度,使用具备差速器齿轮的差速器装置。差速器装置可以在半轴(驱动轴)、传动轴等轴被轴承可转动地保持的状态下被收纳在差速器壳体中。
在现有的差速器壳体制造过程中,均是采用模具直接浇注,如公开号为CN105598388A的发明差速器壳体的铸造工艺,采用低发气量覆膜砂制芯,射砂压实得到上、下均匀的砂型即用于加工差速器壳体的上、下模具;将上、下模具合型,浇注铁水得到差速器壳体。
但现有的制造方式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是用砂量比较大,大量的射砂压实以确保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浇注出的差速器壳体易变形,由于铁水温度高,差速器壳体的形状保证来源于砂模,在铁水的高温浇注下,若砂模塑性过程中的结构强度不够,将导致所浇注出的产品变形,同时产品毛坯在冷却的过程中,产品毛坯会膨胀,同时导致砂模膨胀,产品毛坯的重量与成品限定的重量产生误差,工艺出品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上模与下模扣合后内部形成若干差速器壳体形腔;工装夹具,所述工装夹具包括下工装板和上工装板,所述工装夹具内表面与所述模具外表面相贴合,所述下工装板凹陷出若干模具腔,所述上工装板开有与所述上模相对的模具口,所述上工装板中间开有供所述模具的浇口通过的第一开口;所述模具腔呈碗状,其顶部口径大于底部口径,模具腔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抵触下模外表面,限定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
进一步,所述模具腔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开口、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下开口,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为锥面,第一连接段锥度小于第二连接段锥度。
进一步,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
进一步,所述上开口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顶面与所述下工装板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工装板中间开有承接凹槽,所述承接凹槽上表面低于所述限位凸起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模具腔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所述工装夹具长度为a,宽度为b,所述400mm≤a≤500mm,所述400mm≤b≤500mm。
进一步,所述下工装板开有螺纹孔,所述上工装板对应位置开有通孔,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穿过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模具口用于供所述模具的发热冒口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使用时,将砂芯铸造的模具放入工装夹具内,下模与下工装板对齐放入,下模与下工装板相贴合,下工装板对下模起到良好的稳定支撑作用,此时下模与上模为一体形成差速器模具,扣合上工装板,使得模具被稳定夹持于工装夹具内,模具的浇口与发热冒口从上工装板的第一开口和模具口暴露;可以通过夹板等工具对上工装板与下工装板进行紧固连接;此时向模具内浇注铁水,若干模具腔的设置得到成型的相应数量差速器壳体毛坯。
通过工装夹具的设置,与传统直接通过模具浇注铁水所不同的是:在工装夹具的支撑下,既避免铁水浇注而导致砂模变形,同时也避免传统产品膨胀带动砂模的膨胀,导致产品毛坯变形失去原定重量,确保毛坯不在冷却过程中膨胀形变,提高了工艺出品率。其次根据工装制作模具,砂模的整体用砂量减少,工装夹具结构精炼,一模出多个毛坯,成品量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工装板俯视图;
图4为图3的G-G剖视图;
附图标注如下:
工装夹具1、上工装板2、模具口21、第一开口22、下工装板3、模具腔31、上开口311、第一连接段312、第二连接段313、下开口314、限位凸起315、环形凹槽316、承接凹槽317、模具4、上模41、下模42、浇口43、发热冒口44。
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包括模具4,所述模具4包括下模42和上模41,所述上模41与下模42扣合后内部形成若干差速器壳体形腔;工装夹具1,所述工装夹具1包括下工装板3和上工装板2,所述工装夹具1内表面与所述模具4外表面相贴合,所述下工装板3凹陷出若干模具腔31,所述上工装板2开有与所述上模41相对的模具口21,所述上工装板2中间开有供所述模具4的浇口43通过的第一开口22;所述模具腔31呈碗状,其顶部口径大于底部口径,模具腔31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315,所述限位凸起315用于抵触下模42外表面,限定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砂芯铸造的模具4放入工装夹具1内,下模42与下工装板3对齐放入,下模42与下工装板3相贴合,下工装板3对下模42起到良好的稳定支撑作用,此时下模42与上模41为一体形成差速器模具4,扣合上工装板2,使得模具4被稳定夹持于工装夹具1内,模具4的浇口43与发热冒口44从上工装板2的第一开口22和模具口21暴露;可以通过夹板等工具对上工装板2与下工装板3进行紧固连接;此时向模具4内浇注铁水,若干模具腔31的设置得到成型的相应数量差速器壳体毛坯。
由于工装夹具1的设置,与传统直接通过模具4浇注铁水所不同的是:在工装夹具1的支撑下,既避免铁水浇注而导致砂模变形,同时也避免传统产品膨胀带动砂模的膨胀,导致产品毛坯变形失去原定重量,确保毛坯不在冷却过程中膨胀形变,提高了工艺出品率。其次根据工装制作模具4,砂模的整体用砂量减少,工装夹具1结构精炼,一模出多个毛坯,成品量高。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具腔3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开口311、第一连接段312、第二连接段313和下开口314,所述第一连接段312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13均为锥面,第一连接段312锥度小于第二连接段313锥度。模具腔31的形状与模具4紧密贴合,确保差速器壳体的塑性,防止膨胀变形,第一连接段312与第二连接段313的结构限定更为精确,使得对差速器壳体毛坯的制作夹持更为精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凸起31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12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13之间。限位凸起315的结构贴合模具4的形状,对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进行限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开口311上设置有环形凹槽316,所述环形凹槽316顶面与所述下工装板3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工装板3中间开有承接凹槽317,所述承接凹槽317上表面低于所述限位凸起315上表面。通过环形凹槽316和承接凹槽317的结构设置,便于模具4的放置和承托,整体结构更为紧密,确保稳定夹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具腔31数量为四个。模具腔31的数量为四个,一模出多个毛坯,成品量高。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装夹具1长度为a,宽度为b,所述400mm≤a≤500mm,所述400mm≤b≤500mm。工装夹具1的长宽结构符合相应差速器壳体的制作,更为精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工装板3开有螺纹孔,所述上工装板2对应位置开有通孔,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穿过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紧固螺栓使得上工装板2与下工装板3紧固连接,对模具4实现稳定夹持;同时也可以通过夹板等工具对上工装板2与下工装板3进行紧固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具口21用于供所述模具4的发热冒口44通过。模具口21的设计符合上模41形状,确保稳定夹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如下:
使用时,将砂芯铸造的模具4放入工装夹具1内,下模42与下工装板3对齐放入,下模42与下工装板3相贴合,下工装板3对下模42起到良好的稳定支撑作用,此时下模42与上模41为一体形成差速器模具4,扣合上工装板2,使得模具4被稳定夹持于工装夹具1内,模具4的浇口43与发热冒口44从上工装板2的第一开口22和模具口21暴露。
通过紧固螺栓使得上工装板2与下工装板3紧固连接,对模具4实现稳定夹持;同时也可以通过夹板等工具对上工装板2与下工装板3进行紧固连接;此时向模具4内浇注铁水,四个模具腔31的设置得到成型的四个差速器壳体毛坯。
由于工装夹具1的设置,与传统直接通过模具4浇注铁水所不同的是:在工装夹具1的支撑下,既避免铁水浇注而导致砂模变形,同时也避免传统产品膨胀带动砂模的膨胀,导致产品毛坯变形失去原定重量,确保毛坯不在冷却过程中膨胀形变,提高了工艺出品率。其次根据工装制作模具4,模具4的整体用砂量减少,工装夹具1结构精炼,一模出多个毛坯,成品量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4),所述模具(4)包括下模(42)和上模(41),所述上模(41)与下模(42)扣合后内部形成若干差速器壳体形腔;
工装夹具(1),所述工装夹具(1)包括下工装板(3)和上工装板(2),所述工装夹具(1)内表面与所述模具(4)外表面相贴合,所述下工装板(3)凹陷出若干模具腔(31),所述上工装板(2)开有与所述上模(41)相对的模具口(21),所述上工装板(2)中间开有供所述模具(4)的浇口(43)通过的第一开口(22);
所述模具腔(31)呈碗状,其顶部口径大于底部口径,模具腔(31)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凸起(315),所述限位凸起(315)用于抵触下模(42)外表面,限定差速器壳体半轴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腔(3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开口(311)、第一连接段(312)、第二连接段(313)和下开口(314),所述第一连接段(312)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13)均为锥面,第一连接段(312)锥度小于第二连接段(313)锥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31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12)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311)上设置有环形凹槽(316),所述环形凹槽(316)顶面与所述下工装板(3)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工装板(3)中间开有承接凹槽(317),所述承接凹槽(317)上表面低于所述限位凸起(315)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腔(31)数量为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夹具(1)长度为a,宽度为b,所述400mm≤a≤500mm,所述400mm≤b≤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装板(3)开有螺纹孔,所述上工装板(2)对应位置开有通孔,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穿过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口(21)用于供所述模具(4)的发热冒口(44)通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69260.9U CN219310006U (zh) | 2023-01-10 | 2023-01-10 | 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69260.9U CN219310006U (zh) | 2023-01-10 | 2023-01-10 | 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10006U true CN219310006U (zh) | 2023-07-07 |
Family
ID=87003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69260.9U Active CN219310006U (zh) | 2023-01-10 | 2023-01-10 | 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10006U (zh) |
-
2023
- 2023-01-10 CN CN202320069260.9U patent/CN2193100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86071B (zh) | 一种法兰管件组合浇注工艺及浇注设备 | |
CN106735057A (zh) | 一种压铸模具 | |
CN219310006U (zh) | 差速器壳体毛坯铸造工装 | |
CN202555772U (zh) | 一种发动机进气接管模具 | |
CN220093014U (zh) | 一种铝锌合金铸造模具 | |
CN208800783U (zh) | 一种异形轴承套的粉末冶金模具 | |
CN107626887B (zh) | 一种中间带隔层腔体的蜡模的成型方法 | |
CN209811170U (zh) | 金属型重力铸造模具 | |
CN213559750U (zh) | 一种通水模具组件 | |
CN210702350U (zh) | 一种壳模壳芯工艺铸造飞轮的模具 | |
CN102886495A (zh) | 一种通用于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的组合铁型 | |
CN210254094U (zh) | 一种消失模薄壁变距器壳体铸造 | |
CN202861326U (zh) | 一种通用于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的组合铁型 | |
CN201342464Y (zh) | 一种铸造汽车制动鼓的模具 | |
CN217492614U (zh) | 一种带活块的砂芯模具 | |
CN202411337U (zh) | 浇注用组合模具 | |
CN2561539Y (zh) | 内燃机汽缸套毛坯离心铸造成型模具 | |
CN216966199U (zh) | 一种变径模具 | |
CN218425444U (zh) | 一种批量生产产品的可分型覆膜砂模具 | |
CN219151507U (zh) | 一种钢制送料板铸造模具 | |
CN210231440U (zh) | 一种铁型覆砂铸造模具结构 | |
CN218983119U (zh) | 一种多型腔压铸模具 | |
CN218224532U (zh) | 一种镶铸仿形镍芯铜口模用的覆膜砂模具 | |
CN219274396U (zh) | 一种不锈钢叶轮的铸造模具 | |
CN215199588U (zh) | 一种多模多孔连铸石墨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